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通信实验报告

计算机通信实验报告

计算机通信实验报告
计算机通信实验报告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电子工程系

计算机通信与互联网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班级: 2010045201 学号: 201004520133

姓名: 黄春发指导教师: 赵长青

实验一认识Packet Tracer软件与路由的访问

一、实验目的

作为配置网络设备的最基础的实验,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掌握以下技能:

(1)通过安装,运行Packet Tracer软件,掌握Packet Tracer软件的使用和设置;(2)通过反转电缆实现PC机与路由器的连接;

(3)正确配置PC机仿真终端程序的串口参数;

(4)熟悉Console端与Telnet访问路由器;

二、设备要求

Cisco路由器,PC机(操作系统Windows XP,装有终端软件)

三、实验配置和结果

1.安装Packet Tracer5.3版本软件

2.汉化Packet Tracer5.3

3.启动Packet Tracer5.3软件,熟悉软件界面。

4.通过Console端口访问路由器

1)把PC机的一串口通过反转线缆与路由器的Console端相连,记录默认情况下路由器Console端口的参数。

2)记录表明路由器已经启动正常时的提示符。

5. 通过Telnet访问路由器

1)配置路由器以太网接口IP地址

Router>en

Router#

//以上是进入路由器特权模式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

//以上是进入路由器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f)#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Router(config-if)#

//以上是进入路由器的以太网口F0/0接口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72.16.0.1 255.255.0.0

//以上是配置接口的IP地址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以上是打开接口,默认路由器的所有接口都是关闭的,这一点和交换机有很大差别

Router(config-if)#end

//退出配置模式

2)配置路由器密码

Router#conf terminal

Router(config)#line vty 0 4

//以上是进入路由器的VTY虚拟终端下5个虚拟终端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cisco

Router(config-line)#login

//以上是配置vty的密码,即Telnet密码

Router(config-line)#exit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以上是配置进入到路由器特权模式的密码

Router(config)#end

3)通过Telnet访问路由器

在计算机上配置网卡的IP地址为172.16.0.100/255.255.0.0,打开DOS命令窗口,首先测试计算机和路由器的IP连通性,再Telnet远程登录,如下所述PC>ping 172.16.0.1

Pinging 172.16.0.1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72.16.0.1: bytes=32 time=130ms TTL=255

Reply from 172.16.0.1: bytes=32 time=40ms TTL=255

Reply from 172.16.0.1: bytes=32 time=63ms TTL=255

Reply from 172.16.0.1: bytes=32 time=62ms TTL=255

Ping statistics for 172.16.0.1: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40ms, Maximum = 130ms, Average = 73ms

//表明计算机能Ping通路由器

PC>telnet 172.16.0.1

//Telnet 路由器以太网卡上的IP地址

Trying 172.16.0.1 ...Open

User Access Verification

Password: (输入密码cisco)

Router>enable

Password: (输入密码cisco)

Router#exit

//输入VTY的密码cisco、输入enable的密码cisco,能正常进入路由器的特权模式

四、思考与分析

以Cisco为例,什么是VTY,一般情况下,路由器支持几个虚拟终端,分别是什么?交换机支持几个虚拟终端,为别是什么?

答:就是给一条虚拟的线路,然后登陆交换机或路由器进行管理。连接到路由器可能有多条线路,只要其中一条线路通畅,即可通过telnet远程登陆,因此它是不管从哪条物理路径登陆的。VTY线路一般5个到15个,这个是在telnet远程管理路由或交换的时候才会占用线路,因此多了也没用。

五、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学会了如何安装Packet Tracer软件,并且学会Packet Tracer软件的初步设置与使用;而且我还了解了PC机与路由器的连接,是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能够更加的好好学习这们课。

实验二配置静态路由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掌握以下技能:

(1)设置静态路由;

(2)启用路由器的路由功能;

(3)查看路由表;

(4)Ping和trace命令的使用;

二、设备要求

pc 2台;Router-PT可扩展路由2台(router_2811无V.35线接口);Switch_2960 2台;DCE 串口线;直连线;交叉线

三、实验配置和结果

●(1)在路由器R0、R1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和R1串口上的时钟频率;

●(2)查看路由器生成的直连路由;

●(3)在路由器R0、R1上配置静态路由;

●(4)验证R0、R1上的静态路由配置;

●(5)将PC0、PC1主机默认网关分别设置为路由器接口fa 0/0的IP地

址;

●(6)PC0、PC1主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PC0

IP: 192.168.1.2

Sub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PC1

IP: 192.168.2.2

Sub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2.1

PC0 ping PC1

Ping 192.168.2.2 timeout

R0

en

conf t

hostname R0

int fa 0/0

no shut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exit

int serial 0/0/0

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clock rate 64000(必须配置时钟才可通信)

no shut

end

R1

en

conf t

hostname R1

int fa 0/0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no shut

exit

int serial 0/0/0

ip address 192.168.3.2 255.255.255.0

no shut

end

R0

en

conf t

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3.2 end

show ip route

R1

en

conf t

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3.1 end

show ip route

PC1 Ping PC2

Ping 192.168.2.2 reply

四、思考与分析

阐述路由器的工作过程:

答: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址。

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MAC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配置静态路由

通过配置静态路由,用户可以人为地指定对某一网络访问时所要经过的路径,在网络结构比较简单,且一般到达某一网络所经过的路径唯一的情况下采用静态路由。

任务命令

建立静态路由ip route prefix mask {address |

interface} [distance][tag tag]

[permanent]

Prefix :所要到达的目的网络

mask :子网掩码

address :下一个跳的IP地址,即相邻路由器的端口地址。

interface :本地网络接口

distance :管理距离(可选)

tag tag :tag值(可选)

permanent :指定此路由即使该端口关掉也不被移掉。

五、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学会了使用如何设置静态路由并且模拟启动路由器的路由功能,和查看路由表,在这次实验中也让我对子网掩码在各个网段中所起到的作用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一个本质上的认识和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这方面的问题不会感到陌生。

实验三配置RIP协议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掌握以下技能:

●掌握RIP协议的配置方法:

●掌握查看通过动态路由协议RIP学习产生的路由;

●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

二、设备要求

pc 2台;路由器两台;

三、实验配置和结果

●(1)在路由器R1、R2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和R1串口上的时钟频率;

●(2)查看路由器生成的直连路由;

●(3)在路由器R1、R2上配置RIP;

●(4)验证R1、R2上的RIP路由配置;

●(5)通过show ip route命令查看相应的配置信息;

PC1

IP: 192.168.1.2

Sub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PC2

IP: 192.168.2.2

Sub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2.1

PC1 ping PC2

Ping 192.168.2.2 timeout

R1

en

conf t

hostname R1

int FastEthernet 0/0

no shut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exit

int Serial 0/0/0

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clock rate 64000(必须配置时钟才可通信)

no shut

end

R2

en

conf t

hostname R2

router rip

version 2

network 192.168.3.0

network 192.168.2.0

network 192.168.1.0

exit

R1

en

conf t

router rip

version 2

network 192.168.3.0

network 192.168.2.0

network 192.168.1.0

exit

show ip route

R2

Show ip route

四、实验结果

输入命令,show ip route,记录路由表。

PC1 Ping PC2

Ping 192.168.2.2 reply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让我了解了动态路由协议RIP协议在路由器工作

所起到的作用。在本次实验中我也了解到了广域网的线缆的链接方式,这个对于我的学习起到一个很大的帮助,使我对路由器的工作方位和工作的范围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实验四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交换机基本信息的配置管理。

2、掌握采用Telnet方式配置交换机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Switch_2960 1台;PC 1台;配置线;直通线

三、实验步骤:

1、交换机基本信息的配置管理

新建拓扑图1

图1

PC console端口

Switch>enable

Switch#conf t

Switch(config)#hostname S2960

S2960(config)#interface fa 0/1

S2960(config-if)#speed 100

S2960(config-if)#duplex full

S2960(config-if)#exit

同时将PC的网卡改成全双工模式,100M速率,否则链路不通

S2960(config)#hostname switch

Switch(config)#exit

Switch#show version

Switch#show run

Switch#show interface

Switch#show mac-address-table

Switch#config t

Switch(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激活特权模式密码为cisco Switch(config)#no enable password //取消特权模式密码

Switch(config)#line console 0

Switch(config-line)#password cisco

Switch(config-line)#login

Switch(config-line)#no password//取消密码

2、交换机的Telnet远程登陆配置

实验步骤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2

●配置交换机管理ip地址

●Switch(config)# int vlan 1

●Switch(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配置用户登录密码

●Switch(config)# enable password study设置进入特权模式的密码

●Switch(config)# line vty 0 4

●Switch(config-line)# password 5ijsj

●Switch(config-line)# login

实验设备

Switch_2960 1台;PC 1台;直连线;配置线

PC0设置

192.168.1.2

255.255.255.0

192.168.1.1

PC1设置

192.168.1.3

255.255.255.0

192.168.1.1

PC0桌面上的终端

Switch>En //进入特权模式

Switch#conf t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nter vlan 1(默认交换机的所有端口都在VLAN1中)//创建并进入VLAN 1的接口视图

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在VLAN 1 接口上配置交换机远程管理的IP地址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接口

Switch(config-if)#exit//回到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line vty 0 4 //进入远程登录用户管理视图,0-4个用户Switch(config-line)#login //打开登录认证功能

Switch(config-line)#password 5ijsj //配置远程登录的密码为5ijsj,密码明码显示

Switch(config-line)#privilege level 3 //配置远程登录用户的权限为最高级别权限3

Switch(config-line)#end //退出到特权模式

Switch#show run //显示当前交换机配置情况

PC0 桌面选项卡中的CMD,命令提示符

ping 192.168.1.1 //成功以后,再做下一步

telnet 192.168.1.1

输入password:5ijsj //登录成功,进入用户模式

Switch>Enable//进入特权模式

Switch#

PC1 桌面选项卡中的CMD,命令提示符

ping 192.168.1.1 //成功,再做下一步

telnet 192.168.1.1

输入password:5ijsj

Switch>Enable//进入特权模式

Switch#

四、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让我了解了交换机的基本信息配置管理,使我在以后的运用中更加的熟练,还了解了一些交换机的配置管理的指令代码,在这次实验中也对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结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让我对交换机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网络通信实验报告

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教师:贺刚 完成日期: 2020.5.27

实验一:TCP套接字编程 内容: 1、利用阻塞模型的开发TCP通信客户端程序。 2、在程序中必须处理粘连包和残缺包问题。 3、自定义应用层协议。 4、采用多线程开发技术。 实验代码: 服务器端: #include "iostream.h" #include "initsock.h"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CInitSock initSock; // 初始化Winsock库 DWORD WINAPI ThreadProc(LPVOID lpParam); vector sClientVector; int main() { //1 创建套节字 SOCKET sListen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sListen == INVALID_SOCKET) { cout<<"Failed socket() "<

通信工程实训报告

通 信 工 程 实 训 班级:通信131 姓名:谢伟强 学号:37 指导老师:吴芳洪军 前言 在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是主干,NII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通信网实现,因此通信网的发展倍受瞩目。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制约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制约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并将之运用于军事装备的设计和规划中,对于提高军事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 通信工程专业是IT领域的关键学科,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因特网使人们传递和获得信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本专业本着加强基础、跟踪前沿、注重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从事研究、设计、运营、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通信专业的学生,听了如此深刻的讲座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有了很多的期待,也很庆幸当时对于本专业此工作方向的选择。我感到责任重大,即使是一个点,也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拓展和探索,想要取得满意的结果和优异的成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倍加努力,汲取现有的知识,在新的领域开拓新的研究道路,积极探索,永不止步。 目录 1.实训目的 2. 实训要求 3. 光纤的熔接和制作 4. 综合配线柜和接线箱的介绍 5. 测量数据表 6. 总结 实训目的 通信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高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实践

的操作来学习补充本专业的知识,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并能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能以通信工程技术的理论来指导实训活动,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的水平。 其目的是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各种通信工程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以及基本的概况,增强学生对通信行业的感性认识,培养专业的认知能力,为以后打好基础。 实训要求 1. 在光纤熔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步骤要求做 2. 对熔接工具要有认识和操作 3. 学会光纤熔接的操作并熟悉使用这些工具 4. 熔接结束后,整理工具收拾好桌面 5. 参观户外基站要仔细听讲完成操作 6. 测量各项项目并做好记录 7. 记录下参观记录,写好报告和心得体会 光纤熔接和制作 实训目的 一.了解和制作光纤,加强对最新技术的了解和认识 二.学会制作和熔接光纤 实训仪器 光纤若干光纤熔接器剥线器光纤切割刀 实训步骤与过程记录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报告

网络互联实验报告 作者:xx通信工程(1)班第二组 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11年12月

目录 实验二: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技术 (3) 一、配置交换机设备 (3) 二、配置路由器设备 (5) 实验四:生成树与以太网链路聚合 (8) 配置端口聚合提供冗余备份链路 (8) 实验六:交换机端口安全与访问控制列表 (14) 一、配置标准访问控制网络流量 (14) 二、配置扩展访问列表保护服务器安全 (19) 三、配置命令ACL保护办公网安全 (24) 实验七:无线网络技术 (29) 一、安装无线网卡 (29) 二、组建Ad-Hoc模式无线局域网 (30) 三、组建Infrastructure无线局域网 (37) 四、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无线项目施工 (45)

实验二: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技术 (xxx xxx xxx) 一、路由器的配置 【实验目的】 掌握路由器命令,理解路由器各种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技术【实验设备】 路由器设备(1台)、配置主机(1台)、配置线(1条) 【实验拓扑】 【实验步骤】 (1)路由器命令行操作模式的进入 Red-Giant>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Red-Giant# Red-Giant#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ed-Giant(config)# Red-Giant(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0 !进入路由器F1/0接口模式Red-Giant(config-if) Red-Giant(config-if)#exit !退回上一级操作模式 Red-Giant(config)# Red-Giant(config-if)#end !直接退回特权模式 Red-Giant#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Matlab通信原理仿真 学号: 2142402 姓名:圣斌

实验一Matlab 基本语法与信号系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的基本绘图方法; 2、实现绘制复指数信号的时域波形。 二、实验设备与软件环境: 1、实验设备:计算机 2、软件环境:MATLAB R2009a 三、实验内容: 1、MATLAB为用户提供了结果可视化功能,只要在命令行窗口输入相应的命令,结果就会用图形直接表示出来。 MATLAB程序如下: x = -pi::pi; y1 = sin(x); y2 = cos(x); %准备绘图数据 figure(1); %打开图形窗口 subplot(2,1,1); %确定第一幅图绘图窗口 plot(x,y1); %以x,y1绘图 title('plot(x,y1)'); %为第一幅图取名为’plot(x,y1)’ grid on; %为第一幅图绘制网格线 subplot(2,1,2) %确定第二幅图绘图窗口 plot(x,y2); %以x,y2绘图 xlabel('time'),ylabel('y') %第二幅图横坐标为’time’,纵坐标为’y’运行结果如下图: 2、上例中的图形使用的是默认的颜色和线型,MATLAB中提供了多种颜色和线型,并且可以绘制出脉冲图、误差条形图等多种形式图: MATLAB程序如下: x=-pi:.1:pi; y1=sin (x); y2=cos (x); figure (1); %subplot (2,1,1); plot (x,y1); title ('plot (x,y1)'); grid on %subplot (2,1,2); plot (x,y2);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实验报告记录

计算机网络与通讯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实验名称:RJ-45接口与网卡设置 一.题目 二.实验设备仪器(软件环境) ⒈RJ-45压线钳 ⒉双绞线剥线器 ⒊ RJ-45接头 ⒋双绞线 ⒌网线测试仪 ⒍网卡 三.试验目的 1.掌握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连接方法,学会制作RJ45接头。 2.学会测线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网卡的安装与设置。 四.试验内容及步骤 1.网线制作 (1)按以下步骤制作网线(直通线): ●抽出一小段线,然后先把外皮剥除一段; ●将双绞线反向缠绕开; ●根据标准排线(注意这里非常重要); ●铰齐线头(注意线头长度); ●插入插头; ●用打线钳夹紧; ●用同样方法制作另一端。 (2)网线的检查、测试 可以使用网线测试仪或万用表测试网线连接逻辑是否正确。网线制作好后,将其两端分别插入网卡和交换机的插口内,开机后对应的指示灯应闪亮。 2.网卡的安装与设置 (1)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一.将网卡插入计算机主板的插槽内,启动计算机; 二.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双击【添加硬件】 图标; 三.弹出【添加硬件向导】,在设备列表中选择所用的网卡设备,插入带有网卡驱动程序的 光盘(或磁盘),按向导提示逐步安装驱动程序; 四.若安装成功,向导会给出正确的提示。

(2)网络协议的添加(此步可略) 一般情况下,安装好网卡的驱动程序以后,最基本的TCP/IP网络协议会自动被添加到系统中。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我们手动添加/删除网络协议: ●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双击【网 络连接】图标; ●打开【网络连接】窗口,选中【本地连接】图标,点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 【属性】; ●进入【属性】对话框,选【常规】项,单击【安装】按钮; ●弹出【选择网络组件类型】对话框,在【单击要安装的网络组件类型】列表中 选【协议】,单击【安装】; ●弹出【选择网络协议】对话框,在【网络协议】列表中选择所要的协议,单击 【确定】按钮。 (3)网卡的设置 网卡安装成功后,必须对其进行配置,配置前,必须到网络中心申请到合法的IP地址,并得到网络中心提供的域名及其IP地址、网关的IP地址。 (1)打开【网络连接】中“本地连接”的【属性】窗口; (2)选中【Internet协议(TCP/IP)】,单击【属性】按钮; (3)打开【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窗口,分别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 网关”、“DNS服务器”等项。 3.网络连通的测试 常用ping命令来测试网络连接,格式: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参数含义 -t 校验与指定计算机的连接,直到用户中断。 -a 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n count 发送由count指定数量的ECHO 报文,默认值为 4。 -l length 发送包含由length 指定数据长度的ECHO报文。 默认值为64字节,最大值为8192 字节。 -f 在包中发送“不分段”标志,该包将不被路由上的 网关分段。 -I ttl 将“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为ttl指定的数值。 -v tos 将“服务类型”字段设置为tos指定的数值。 -r count 在“记录路由”字段中记录发出报文和返回报文的 路由。指定的Count值最小可以是1,最大可以是 9 。 -s count 指定由count指定的转发次数的时间邮票。 -j computer-list 经过由computer-list指定的计算机列表的路由报 文。中间网关可能分隔连续的计算机(松散的源路 由)。允许的最大IP地址数目是9。 -k computer-list 经过由computer-list指定的计算机列表的路由报

通信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 ( 2010-- 2011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通信技术综合实验题目:SDH技术综合实验院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两周 成绩: 日期:2011年 6 月

A C B D S1 P1S1 P1 主用 备用 AC AC 环形保护组网配置实验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2M 业务在环形组网方式时候的配置。 2、实验要求: 在SDH1、SDH2、SDH3配置成环网,开通SDH2到SDH3两个节点间的2M 业务,并提供环网保护机制。 1)掌握二纤单向保护环的保护机理及OptiX 设备的通道保护机理。 2)掌握环形通道保护业务配置方法。采用环形组网方式时,提供3套SDH 设备,要求配置成虚拟单向通道保护环。 3)了解SDH 的原理、命令行有比较深刻,在做实验之前应画出详细的实际网络连接图,提交实验预习报告,要设计出实验实现方案、验证方法及具体的步骤。 4)利用实验平台自行编辑命令行并运行验证实验方案,进行测试实验是否成功。 二、实验正文 1.实验原理 单向通道保护环通常由两根光纤来实现,一根光纤用于传业务信号,称S 光纤;另一根光纤传相同的信号用于保护,称P 光纤。单向通道保护环使用“首端桥接,末端倒换”结构如下图所示: 业务信号和保护信号分别由光纤S1和P1携带。例如,在节点A ,进入环以节点C 为目的地的支路信号(AC )同时馈入发送方向光纤S1和P1。其中,S1光纤按ABC 方向将业务信号送至节点C ,P1光纤按ADC 方向将同样的信号作为保护信号送至分路节点C 。接收端分路节点C 同时收到两个方向支路信号,按照分路通道信号的优劣决定选其中一路作为分路信号,即所谓末端选收。正常情况下,以S1光纤送来信号为主信号。同时,从C 点插入环以节点A 为目的地的支路信号(CA)按上述同样方法送至节点A 。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验 开课实验室软件与通信实验中心 学院国际学院年级2012 专业班(1)班 学生姓名吴双彪学号6312260030115 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2简单的局域网配置与资源共享 实验目的: 1、掌握将两台PC联网的技能与方法 2、掌握将几台PC连接成LAN的技能与方法 3、掌握局域网内资源共享的技能与方法 实验内容和要求: 1、选用百兆交换机连接PC若干台; 2、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分别为PC配置TCP/IP协议,使他们实现互联和资源共享实验环境:(画出实验网络拓图) 实验步骤: 1、选择两台计算机; 选PC0与PC1. 2、设置两台计算机IP地址为C类内部地址; 两台PC机的IP分别设置为:、202.202.242.47、202.202.243.48; 两台PC机的掩码分别设置为:、255.255.255.0、255.255.255.0; 3、用一台计算机Ping另一台计算机,是否能Ping通?

4、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去掉“使用简单文件共享(推荐)”前 的勾;设置共享文件夹。 5、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选项里,把“网络访 问:本地帐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设为“仅来宾-本地用户以来宾的身份验证” (可选,此项设置可去除访问时要求输入密码的对话框,也可视情况设为“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己的身份验证”); 6、通过网络邻居或在运行窗口输入“\\对方IP地址”实现资源共享。 1)指定IP地址,连通网络 A.设置IP地址 在保留专用IP地址范围中(192.168.X.X),任选IP地址指定给主机。 注意:同一实验分组的主机IP地址的网络ID应相同 ..。 ..,主机ID应不同 ..,子网掩码需相同B.测试网络连通性 (1)用PING 命令PING 127.0.0.0 –t,检测本机网卡连通性。 解决方法:检查网线是否连接好,或者网卡是否完好 (2)分别“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名;“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IP地址,并记录结 果。答:能。结果同步骤3 (3)接在同一交换机上的不同实验分组的计算机,从“网上邻居”中能看到吗?能ping通 吗?记录结果。 2) 自动获取IP地址,连通网络 Windows主机能从微软专用B类保留地址(网络ID为169.254)中自动获取IP地址。 A.设置IP地址 把指定IP地址改为“自动获取IP地址”。 B.在DOS命令提示符下键入“ipconfig”,查看本机自动获取的IP地址,并记录结果。 C.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1.在“网上邻居”中察看能找到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2.在命令提示符下试试能“ping”通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答:能ping通的主机有KOREYOSHI ,WSB ,ST ,LBO ,CL 。思考并回答 测试两台PC机连通性时有哪些方法? 实验小结:(要求写出实验中的体会)

多媒体通信实验报告

多媒体通信实验 ——点到点的语音视频通信 一.实验要求 (1)发送端能够正确捕获视频、接收端正确显示视频; (2)视频需要选用一种编码方式 (3)可选要求:使用RTP/RTCP监测视频流状态、同时传输音频; 二.实验原理 1 Video for Windows 函数简介 Video for Windows 函数是 Windows 环境下实现实时视频捕获的重要工具,主要包括 vfw.h 头文件和 vfw32.lib 函数库。由于 Video for Windows 函数可以方便地实现视频、音频数据流到 AVI 文件的存储,在 Visual C++ 中也将Video for Windows 函数称为 AVIcap 窗口类函数。通过使用 AVIcap 窗口类函数,可以在应用中方便地集成视频采集功能。 AVIcap 为应用提供了一个访问视频采集硬件简便的、基于消息的界面,并且能够控制视频流数据存储到磁盘的过程。 1.1 AVIcap 窗口类的基本功能 AVIcap 窗口类是完成由视频捕获硬件获取数据,并按照需要的格式进行存储、转换的重要手段,它提供的主要功能包括: 1) 动态地同视频和音频输入器连接或断开; 2) 设置视频捕获速率; 3) 提供设置视频源,视频格式以及是否采用视频压缩的对话框; 4) 设置视频采集的显示模式为 Overlay 或者 Preview 模式; 5) 实时获取每一帧数字视频数据; 6) 将一视频流和音频流捕获并保存到一个 AVI 文件中; 7) 按用户要求捕获某一帧数字的视频数据,并将单帧图象以 DIB 格式的文件保存; 8) 创建、保存、或载入 RGB 格式下的调色板; 9) 将捕获图象和相关的调色板拷贝到剪切板;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1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MATLAB的基本使用与数学运算 目的:学习MATLAB的基本操作,实现简单的数学运算程序。 内容: 1-1要求在闭区间[0,2π]上产生具有10个等间距采样点的一维数组。试用两种不同的指令实现。 运行代码:x=[0:2*pi/9:2*pi] 运行结果: 1-2用M文件建立大矩阵x x=[0.10.20.30.40.50.60.70.80.9 1.11.21.31.41.51.61.71.81.9 2.12.22.32.42.52.62.72.82.9 3.13.23.33.43.53.63.73.83.9] 代码:x=[0.10.20.30.40.50.60.70.80.9 1.11.21.31.41.51.61.71.81.9 2.12.22.32.42.52.62.72.82.9 3.13.23.33.43.53.63.73.83.9] m_mat 运行结果: 1-3已知A=[5,6;7,8],B=[9,10;11,12],试用MATLAB分别计算 A+B,A*B,A.*B,A^3,A.^3,A/B,A\B. 代码:A=[56;78]B=[910;1112]x1=A+B X2=A-B X3=A*B X4=A.*B X5=A^3 X6=A.^3X7=A/B X8=A\B

运行结果: 1-4任意建立矩阵A,然后找出在[10,20]区间的元素位置。 程序代码及运行结果: 代码:A=[1252221417;111024030;552315865]c=A>=10&A<=20运行结果: 1-5总结:实验过程中,因为对软件太过生疏遇到了些许困难,不过最后通过查书与同学交流都解决了。例如第二题中,将文件保存在了D盘,而导致频频出错,最后发现必须保存在MATLAB文件之下才可以。第四题中,逻辑语言运用到了ij,也出现问题,虽然自己纠正了问题,却也不明白错在哪了,在老师的讲解下知道位置定位上不能用ij而应该用具体的整数。总之第一节实验收获颇多。

计算机与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041220111 戴妍 实验一隐终端与暴露终端问题分析 一、实验设定: 基本参数配置:仿真时长100s;随机数种子1;仿真区域2000x2000;节点数4。 节点位置配置:本实验用[1]、[2]、[3] 、[4]共两对节点验证隐终端问题。节点[1]、[2]距离为200m,节点[3]、[4]距离为200m,节点[2]、[3]距离为370m。 业务流配置:业务类型为恒定比特流CBR。[1]给[2]发,发包间隔为0、01s,发包大小为512bytes;[3]给[4]发,发包间隔为0、01s,发包大小为512bytes。 二、实验结果: Node: 1, Layer:AppCbrClient,(0)Server address:2 Node:1,Layer: AppCbrClient,(0)Firstpacket sent a t[s]:0、000000000 Node: 1,Layer:AppCbrClient,(0)Lastpacket sent at [s]:99、990000000 Node:1,Layer:AppCbrClient,(0) Session status:Not closed Node:1, Layer: AppCbrClient,(0)Totalnumber of bytess ent: 5120000 Node: 1,Layer:AppCbrClient,(0) Total number of packets se nt: 10000 Node:1, Layer: AppCbrClient,(0) Throughput (bits per second):409600 Node:2, Layer:AppCbrServer, (0)Clientaddress: 1 Node: 2, Layer:AppCbrServer,(0) Firstpacket received at [s]:0、007438001 Node:2, Layer:AppCbrServer,(0)Last packetreceiveda t[s]:99、999922073

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实验报告

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实验报到实验目的:(1)熟悉利用ping命令工具来进行测试 (2)熟悉利用Ipconfig工具来进行测试 (3)熟悉利用网络路由跟踪Tracert进行测试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实验器材:计算机(已安装Windows XP) 实验步骤: (1)利用Ping命令工具进行测试 a)检查本机的 TCP/IP 协议安装是否正确 方法:输入Ping 127.0.0.1 结果: 本机的TCP/IP 协议安装正确 b)测试本台计算机上TCP/IP的工作情况。 方法:输入Ping 192.168.1.1(本机的IP地址) 结果: 本机的TCP/IP工作正常 c)用Ping工具测试其他计算机上TCP/IP的工作情况

方法:输入Ping 219.136.19.170(其他计算机上IP地址)结果: 其他计算机上TCP/IP的工作正常 e) 用Ping工具测试和远程计算机的连接情况 方法:输入Ping https://www.doczj.com/doc/8915046505.html, 结果: 本计算机和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2)用Ipconfig工具来进行测试 运行Ipconfig命令 方法:输入Ipconfig/all 结果:

(3)利用网络路由跟踪Tracert进行测试

a)跟踪路由 方法;输入Tracert 192.168.1.1(本计算机网关地址) 结果: b)测试本计算机到所经过的路由数 方法:输入Tracert 结果: 3G 3G(英语 3rd-generation)是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3G是指将无线通信和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3G存在3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 3G下行速度峰值理论可达3.6Mbit/s(一说2.8Mbit/s),上行速度峰值也可达384kbit/s。不可能像网上说的每秒2G,当然,下载一部电影也不可能瞬间完成。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 报告 学号:。。。 姓名:。。。 专业:通信工程 指导老师:孙恩昌 完成时间:2015-12-27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三.实验原理 (3) 四.实现停等式ARQ实验过程及结果: (5) 五.实现返回n-ARQ实验过程及结果: (7) 六.实现选择重发式ARQ过程及结果: (8) 七.心得体会 (10)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数据链路层ARQ协议的基本原理 2.用算法实现四种不同形式的ARQ重传协议:停等式ARQ、返回n-ARQ、选择重发式ARQ和ARPANET ARQ。 3.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程序语言的实现能力 二.实验内容: 1.根据停等式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 2.根据返回N-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 3.根据选择重传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 4.根据并行等待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 三.实验原理 1.停等式ARQ:在开始下一帧传送出去之前,必须确保当前帧已被正确接受。假定A到B的传输链路是正向链路,则B到A的链路称为反向链路。在该链路上A要发送数据帧给B,具体的传送过程如下: 发送端发出一个包后,等待ACK,收到ACK,再发下一个包,没有收

到ACK、超时,重发 重发时,如果ACK 不编号,因重复帧而回复的ACK,可能被错认为对其它帧的确认。 2. 返回n-ARQ:发送方和接收方状态示意图 返回n-ARQ方案的特点如下: (1)发送方连续发送信息帧,而不必等待确认帧的返回; (2)在重发表中保存所发送的每个帧的备份; (3)重发表按先进先出(FIFO)队列规则操作; (4)接收方对每一个正确收到的信息帧返回一个确认帧,每一个确认帧包含一个惟一的序号,随相应的确认帧返回; (5)接收方保存一个接收次序表,包含最后正确收到的信息帧的序号。当发送方收到相应信息帧的确认后,从重发表中删除该信息帧的备份;

通信工程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届别:07 B班 学号:0715232022 姓名:吴林桂 指导老师:陈东华

数字通信系统设计 一、 实验要求: 信源书记先经过平方根升余弦基带成型滤波,成型滤波器参数自选,再经BPSK ,QPSK 或QAM 调制(调制方式任选),发射信号经AWGN 信道后解调匹配滤波后接收,信道编码可选(不做硬性要求),要求给出基带成型前后的时域波形和眼图,画出接收端匹配滤波后时域型号的波形,并在时间轴标出最佳采样点时刻。对传输系统进行误码率分析。 二、系统框图 三、实验原理: QAM 调制原理:在通信传渝领域中,为了使有限的带宽有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负载更多的用户必须采用先进的调制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QAM 就是一种频率利用率很高的调制技术。 t B t A t Y m m 00sin cos )(ωω+= 0≤t ≤Tb 式中 Tb 为码元宽度t 0cos ω为 同相信号或者I 信号; t 0s i n ω 为正交信号或者Q 信号; m m B A ,为分别为载波t 0cos ω,t 0sin ω的离散振幅; m 为 m A 和m B 的电平数,取值1 , 2 , . . . , M 。 m A = Dm*A ;m B = Em*A ; 式中A 是固定的振幅,与信号的平均功率有关,(dm ,em )表示调制信号矢量点在信号空

间上的坐标,有输入数据决定。 m A 和m B 确定QAM 信号在信号空间的坐标点。称这种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方式为 正交幅度调制。 图3.3.2 正交调幅法原理图 Pav=(A*A/M )*∑(dm*dm+em*em) m=(1,M) QAM 信号的解调可以采用相干解调,其原理图如图3.3.5所示。 图3.3.5 QAM 相干解调原理图 四、设计方案: (1)、生成一个随机二进制信号 (2)、二进制信号经过卷积编码后再产生格雷码映射的星座图 (3)、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后的信号 (4)、对该信号进行16-QAM 调制 (5)、通过升余弦脉冲成形滤波器滤波,同时产生传输信号 (6)、增加加性高斯白噪声,通过匹配滤波器对接受的信号滤波 (7)、对该信号进行16-QAM 解调 五、实验内容跟实验结果:

制作收音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制作一个收音机。 2、会用Protel 99SE软件设计收音机的原理图和电路板图。 3、会焊接,和原理图电路比较,会测试版图是否有错。 二、实验原理 1、收音机的性能特性 国内首颗采用CMOS工艺的调频收音机芯片;驱动能力强,可直接驱动耳机及放大器;功耗低,比国外最先进数字收单机方案还低价1MS;频率覆盖从 76M-108M的各国调频波段;高度集成度,所需外围器件数大概为零;强大的数 字信号处理技术(DSP),实现自动频率控制和自动增益控制;数字自适应噪声 抑制接受灵敏度高、音质出色、立体声效果优异;支持重低音,可调式电台搜寻、 混音等功能;只需一个32.768K晶体作为参考时钟;支持I2C和SPI数字接口, 可以配合所有多媒体处理芯片;可数字音量控制、线性模拟输出电压。 2、收音机原理图电路 图1 收音机原理图电路 电源指示和滤波接插件

单片机 耳机接口RDA5807SP 图2 Protel中的原理图电路 3、电路板设计 图3 Prtel 中的电路板

三、实验步骤及内容 1、原理图设计 (1) 原理图构成基本要素 原理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元器件、电器连接和必要的注释。原理图符号是原理图的主体,来源于系统或设计者提供的原理图库,因此在设计原理图之前常 常要先载入原理图。原理图中的电气连接主要包括导线连接、网络标号连接和 端口连接等方式,其中导线连接和网络标号连接最为常见。注释包括元器件序 号、参数以及为了使原理图更易读懂、交流和施工等添加的注释文字,其主要 功能是方便读图、装备调试和交流等工作。 (2)绘制原理图的基本原则 整齐、美观,能清晰、准确地反映设计者的意图,而且能方便读懂。 (3)原理图设计的基本流程 根据图1收音机电路进行新建原理图设计→设置图纸区域的工作参数→载入原理图库→查找元器件→放置元器件、调整元器件位置→原理图布线→补充完 善→校验、调整和修改→打印输出。 (4)绘制原理图符号 在绘制原理图符号之前,要先建立一个原理图库文件,以放置即将绘制的原理图符号,原理图设计文件为vedio.Sch。在本实验中绘制了两个符号, 八管脚单片机MCU和16管脚RDA5807SP。 (5)创建网表文件 绘制完原理图后,就要生成网表文件,执行菜单命令【Design】/【Create Netlist】,执行网络表文件生成命令之后,打开【Netlist Creation】设置对话框, 一般默认网络表文件选项,点击OK。系统将自动生成网络表文件,并打开 网络表文本编辑器。 2、PCB电路板设计 (1)制作元器件的封装 制作元器件的基础知识。元器件外形:元器件安装到电路板上后,在电路板上的投影即为元器件的外形。焊盘:主要用于安装元器件的引脚,并 通过它与电路板上其他的导电图件连接。根据元器件种类的不同,可分为表 贴式焊盘和直插式焊盘。元器件封装的焊盘序号与原理图符号中的引脚序号 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网表标号就是通过焊盘序号和引脚序号来传递的。元 器件封装:是指实际元器件焊接到电路板上时,在电路板上所显示的外形和 焊接位置关系的集合。元器件封装库:是用来放置元器件封装的设计文件, 在Protel 99 SE中其后缀名称为“.Lib”。 在本实验中制作了三个封装,分别是按键anjian.lib,封装形式是

2017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信息 2017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求 学号:15291202 姓名:杨有为班级:电气1511 IP:192.168.0.27 子网掩码:255.255.255.0 二、报告内容 1. 实验一,任务一 1) 画出实验室的网络拓扑图,将每个网络用CIDR记法进行表示,并注明你用的电脑处在哪一个网络。 2) 在你的电脑上打开cmd窗口,ping一下192.168.0.0网络的任何一台在线的主机,将实际运行结果进行图片保存,粘贴到实验报告上。 3) 在ping的过程中,利用wireshark捕捉包含对应ICMP报文的MAC帧,将此MAC帧的各个控制字段,以及此MAC帧中包含的IP数据报的各个控制字段,进行标注或者用文字列出。

IP报文 数据报的数据部分为48个字节 协议字段值为01代表IP数据报携带的是ICMP协议 下面对数据部分进行分析: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ICMP的首部+ICMP的数据部分 2. 实验一,任务二 1) 请写出T568B标准的线序,请将你做好的网线的图片粘贴到报告上。

T568B标准线序:白橙、橙色、白绿、蓝色、白蓝、绿色、白褐、褐色 2) 如果用校线器测出你做的网线只有1、2、3、6能通,那么在实验室网络环境下这根网线能否使用,为什么?10M、1000M、10G的以太网,哪个必须用到全部8根双绞线,请查阅资料后回答。 答:能用,因为在这8根双绞线中1、2用于发送,3、6用于接收,4、5、7、8是双向线,在100M以下的以太网中只需要其中四根,也就是1、2、3、6两对双绞线 就可以进行数据的传送。而1000M的以太网,必须用到全部的8根双绞线 3) 实验中你的网线做成功了吗?请总结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 答:成功了,要细心。 3. 实验二,任务一 1) 请把你做的网站的静态和动态网页显示效果,冻结图片之后粘贴到报告上?

OFDM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OFDM系统仿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OFDM 技术的实现原理 2、利用MATLAB 软件对OFDM 的传输性能进行仿真并对结论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 1 OFDM 调制基本原理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多载波调制(MCM)技术的一种。MCM 的基本思想是把数据流串并变换为N 路速率较低的子数据流,用它们分别去调制N 路子载波后再并行传输。因子数据流的速率是原来的1/N ,即符号周期扩大为原来的N 倍,远大于信道的最大延迟扩展,这样MCM 就把一个宽带频率选择性信道划分成N 个窄带平坦衰落信道,从而“先天”具有很强的抗多径衰落和抗脉冲干扰的能力,特别适合于高速无线数据传输。OFDM 是一种子载波相互混叠的MCM ,因此它除了具有上述毗M 的优势外,还具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OFDM 选择时域相互正交的子载波,创门虽然在频域相互混叠,却仍能在接收端被分离出来。 2 OFDM 系统的实现模型 利用离散反傅里叶变换( IDFT) 或快速反傅里叶变换( IFFT) 实现的OFDM 系统如图1 所示。输入已经过调制(符号匹配) 的复信号经过串P 并变换后,进行IDFT 或IFFT 和并/串变换,然后插入保护间隔,再经过数/模变换后形成OFDM 调制后的信号s (t ) 。该信号经过信道后,接收到的信号r ( t ) 经过模P 数变换,去掉保护间隔以恢复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再经过串/并变换和DFT 或FFT 后,恢复出OFDM 的调制信号,再经过并P 串变换后还原出输入的符号。 图1 OFDM 系统的实现框图 从OFDM 系统的基本结构可看出, 一对离散傅里叶变换是它的核心,它使各子载波相互正交。设OFDM 信号发射周期为[0,T],在这个周期内并行传输的N 个符号为001010(,...,)N C C C -,,其中ni C 为一般复数, 并对应调制星座图中的某一矢量。比如00(0)(0),(0)(0)C a j b a b =+?和分别为所要传输的并行信号, 若将

计算机实验报告总结范文

计算机实验报告总结范文 一、实习目的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顺利毕业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和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了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较为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和信息管理技能,把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能够利用计算机处理工作中的各种信息,培养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我们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学校的需要,在实习单位领导的帮助,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事业有一个实习了解的过程。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对于锻炼学生能力,了解社会、熟悉民生,看清自己的定位是很有帮助的。而从就业角度来看,拥有丰富实习经历的学生在就业时的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 二、实习意义 生产实习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计算机是一门对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能熟悉有关计算机专业的各个领域,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大学四年学习了很多,经历了很多,得到的是学习能力、处事能力和一些专业知识。可面对社会,我们经验太少,思想单纯!毕业实习,给了我们一个了解社会,增加经验,熟悉工作单位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还能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有利于融会贯通。同时,也能开拓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实践者对本专业知识形成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从而不与社会现实相脱节。此外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三、实习单位调研情况

网络编程实验报告

网络编程实验报告

网络编程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基于Linux网络聊天室的设计姓名: 陈佳悦陈雄兰 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 网络工程 班级: 网络工程102 学号: 19310213 19310214 指导教师: 薛卫职称:副教授

基于Linux网络聊天室的设计 摘要:本课程设计是在Linux环境下基于Socket进行开发的。系统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组成。服务端程序通过共享存储区存储聊天数据,并发送给每个连接的客户端。通过多路复用的子进程实现服务端与多个客户端之间的数据发送与接收。可以在单机上开辟两个窗口分别运行客户、服务器的程序。本方案经gcc 调试器调试成功,可以在机网络聊天中使用。 关键词:网络聊天;linux ;socket 1.相关概念及技术 1.1 网络套接字编程 1.1.1套接字基本概念 套接字是通信的基石,是支持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可以将套接字看作不同主机间的进程进行双向通信的端点,它构成了单个主机内及整个网络间的编程界面。套接字存在于通信域中,通信域是为了处理一般的线程通过套接字通信而引进的一种抽象概念。套接字通常和同一个域中的套接字交换数据(数据交换也可能穿越域的界限,但这时一定要执行某种解释程序)。各种进程使用这个相同的域互相之间用Internet协议簇来进行通信。 1.1.2 套接字工作原理 要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你至少需要一对套接字,其中一个运行于客户机端,我们称之为ClientSocket,另一个运行于服务器端,我们称之为ServerSocket。 根据连接启动的方式以及本地套接字要连接的目标,套接字之间的连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服务器监听,客户端请求,连接确认。 所谓服务器监听,是服务器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客户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 所谓客户端请求,是指由客户端的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要连接的目标是服务器端的套接字。为此,客户端的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套接字,指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就向服务器端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DOC)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基于SystemView的仿真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

目录 实验一、模拟调制系统设计分析 -------------------------3 一、实验内容-------------------------------------------3 二、实验要求-------------------------------------------3 三、实验原理-------------------------------------------3 四、实验步骤与结果-------------------------------------4 五、实验心得------------------------------------------10 实验二、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系统设计分析------------11 一、实验内容------------------------------------------11 二、实验要求------------------------------------------11 三、实验原理------------------------------------------11 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2 五、实验心得------------------------------------------16 实验三、数字载波通信系统设计分析------------------17 一、实验内容------------------------------------------17 二、实验要求------------------------------------------17 三、实验原理------------------------------------------17 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8 五、实验心得------------------------------------------2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