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和细胞的损伤--坏死
- 格式:doc
- 大小:14.01 KB
- 文档页数:2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坏死
坏死
生活机体的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后出现的形态学改变称为坏死(necrosis)。各种损伤因子,只要其作用达到一定的强度或持续一定的时间,均可导致细胞的死亡。细胞死亡可表现为坏死和凋亡。坏死较常见,是指在损伤因子作用下活体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并发生了一系列形态学改变。由组织细胞的变性逐渐发展而来的坏死叫渐进性坏死。凋亡大多数是指在生理状态下细胞更新的程序性死亡,但在病理状态下也可发生。
1.坏死的病理变化
细胞核的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
核浓缩(pyknosis):即由于核脱水使染色质浓缩,染色变深,核体积缩小
核碎裂(karyorrhexis):核染色质崩解为小碎片,分散在胞浆中。
核溶解(karyolysis):DNA降解,核失去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核染色浅淡。坏死组织核改变
细胞浆的改变:胞浆红染,结构崩解呈颗粒状。
间质的改变:实质细胞坏死后的一段时间内,间质常无改变,后可有基质崩解,胶原纤维肿胀、断裂、液化。
肉眼:坏死组织失去正常组织的光泽,污秽,痛觉消失。
2.坏死的类型
1. 局灶性胞浆坏死:坏死仅局限于细胞的某一部位,坏死区由界膜加以包裹,从而与周围健康胞浆相隔离。
2. 凝固性坏死:是坏死组织由于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色的凝固体,故称为凝固性坏死(coagulation necrosis)。其特点是坏死组织的水分减少,而结构轮廓则依然较长时间的保存。如肾梗死,其特殊类型有两种。脾凝固性坏死肾凝固性坏死肾凝固性坏死(HE)肾上腺凝固性坏死(HE)
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如结核病时发生的凝固性坏死,其组织彻底崩解,镜下不见组织轮廓。大体呈淡黄色干酪样。肺干酪样坏死坏死后空洞形成肺门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HE)干酪样坏死(HE)
坏疽:当大块组织坏死后,由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腐败菌的感染和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的形态改变,称为坏疽(caseous necrosis,caseation)。坏疽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干性坏疽:是凝固性坏死的组织水分蒸发变干的结果,多见于四肢未端。坏疽的组织干固皱缩状,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线。足干性坏疽
(2)湿性坏疽:多发生于内脏,也可见于四肢(当其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又受阻,伴淤血水肿时)坏疽组织水分多,局部明显肿胀,呈暗绿色或污黑色,伴有恶臭,如坏疽性阑尾炎等。肠湿性坏疽下肢湿性坏疽
(3)气性坏疽:见于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腐败弧菌等厌气菌感染时,细菌分解坏死组织时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内含气泡呈蜂窝状。气性坏疽
3. 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on necrosis):是指坏死组织溶解形成软化灶。常见于含可凝固的蛋白质少和脂质多(如脑)或产生蛋白酶多(如胰腺)等部位。脑液化性坏死脑液化性坏死(HE)脑液化性坏死(HE)
脂肪坏死:为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有酶降解性和外伤性两种。前者见于急性胰腺炎时,胰酶外溢引起胰腺周围脂肪组织坏死,后者是由于外伤脂肪细胞破裂而引起的脂肪组织坏死。脂肪坏死
凋亡与下列在当前生物学研究中受到广泛重视。,)apoptosis(又称凋亡固缩坏死:4.
生理和病理过程有关
胚胎发育中细胞的程序死亡
成人的激素依赖性退化
细胞的老化衰亡
肿瘤细胞的死亡
淋巴细胞的衰亡
实质器官的萎缩
某些病毒性疾病的细胞损伤
T8细胞诱发的细胞死亡
凋亡的形态特点
细胞固缩
染色质凝聚
胞浆内大泡及凋亡小体形成
邻近的实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或凋亡小体凋亡细胞凋亡细胞电镜
三、坏死的结局
1.溶解吸收:机体处理坏死组织的基本方式,坏死组织分解液化,经血管淋巴管吸收,巨噬细胞吞噬消化,肉芽组织增生修复。
2.分离排出:较大的坏死灶不能完全吸收,形成糜烂,溃疡,空洞,窦道,瘘管。
3.机化: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形成的肉芽组织,长入坏死灶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叫机化,肉芽组织最终形成瘢痕。
4.包裹:坏死灶大,不能完全机化,常有纤维组织将坏死灶包裹。
5.钙化:在坏死灶内钙盐沉积称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