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林下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3
2011年第3期
2011
№3辽宁林业科技
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Technology
大球盖菇俗称粗腿蘑、益肾菇,是国际菇类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菇体色泽艳丽,食味清香、细腻脆嫩、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元素,是具有“素中之荤”之称的营养保健品。
盘山县林场利用本地充足廉价的稻草、稻壳资源生产林下大球盖菇,建立了大球盖菇示范基地规模6.67hm2,菌种场用液体菌种机(微生物培养器,400L,产地:大连富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繁育菌种,实现了自繁菌种、示范种植、产品加工、专业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的格局。2009年、2010年大球盖菇试种均获得成功,出菇量达到10kg/m2,成本低、效益高,已注册为“锦宝牌”商标。现将大球盖菇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供试菌种
供试菌种2008年由盘锦市大洼县引进,2009年由朝阳市全禾食用菌研究所引进,2010年由江苏省徐州市引进“宏宝一号”。
2栽培季节
林下栽培[1]秋季播种在8月末或9月中旬气温降至25℃以下开始投料播种,10月下旬开始出菇,在上冻前出1~2茬菇,越冬后第2年春天起再出3茬菇。春季在土壤解冻后,4月初开始投料播种,6月份起大量出菇。
3选择林地
选择林地可因地制宜,应选用通风良好、便于排灌、交通便利、遮阳密度好、近水源或能打井的林地。4备料发酵
一般采用稻壳、稻草两层栽培模式,育菌成品率及产量明显突出,单独使用稻草出菇后劲不足,料垄疏软,生物转化率低。单独使用稻壳,由于覆土封压再加上基质中透氧量不足,料垄中心及上部易升温,导致退菌,菌丝向土层伸展缓慢。采用堆积发酵的稻壳培养料铺床8~10cm,上层再铺7~8cm发酵后调水适中的稻草。稻壳用量7.5~10kg/m2,稻草用量5~7.5kg/m2。
4.1浸草方法
可将稻草投入池沟中,引入干净水进行浸泡48h后捞出沥水,也可将稻草铺在地面采用多天喷淋方式使稻草吸足水分,每天多次喷水,多次翻动,使稻草吸水均匀,含水量达到70%~75%。
4.2稻壳调水方法
大水喷淋,边浇水,边用铁耙子、铁锹翻拌,使稻壳润透水,无干料,含水量宜大不宜小。稻草或稻壳经调湿处理适度,在低温期就可直接播种了。因外界自然气温高,由于生料播种后,料垄中易发酵,造成损失。
采用稻壳、稻草两层栽培模式,需将合成培养料堆积发酵。合成培养料要经过堆积发酵处理,其方法为:对堆积料场地用辛硫磷1500倍液进行全面杀虫处理,将调湿的培养料堆成宽3m左右,高1.5m,长度不限的梯形堆,料堆好后从料堆顶面向下打孔至地面,孔距40cm,粗度10cm以上,并在料堆两侧面间距40cm扎两排孔洞至料堆中心底部。料堆四周用草帘封围,顶部不封盖。大约3~4d堆
大球盖菇林下栽培技术
孙士东,李华,李长军,张健
(盘山县林场,辽宁盘锦124000)
摘要:盘山县林场利用本地充足廉价的稻草、稻壳资源,将合成培养料堆积发酵后接菌,林下栽培大球盖菇获得成功。其栽培过程包括确定主栽品种和栽培季节、配制培养料、铺床接种、发菌管理、出菇采收等几个主要环节,效益分析表明林下种植可收益12~18万元/hm2,适宜林区推广栽培。关键词:林下;大球盖菇;栽培
中图分类号:S75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714(2011)03-0052-03
收稿日期:2011-03-17
—
—52
内开始升温,当料堆内温度达到55℃时,开始计时,保持48h以上,当料堆内有白色粉末状高温放射菌出现,开始第1次翻堆,然后新建堆,扎孔洞,当料温再现55℃以上时,再保持2~3d,检查培养料理化程度,当料呈茶褐色,料中有大量粉状白化物,无氨臭及料酸味,质地松软即为发好的标志。发酵好的培养料要及时降温调水,使培养料含水量补足到75%(抽取一小把稻草,将其拧紧,若有水滴渗出,且水滴是断线的表明含水量适度),当料温降到25℃以下时,方可播种使用。
5作床接菌
首先清理林地内杂草,平整土地,种植前用旋耕机将地翻一次,团粒结构土壤最好,翻耕前要对地面及周边环境进行1次灭菌、杀虫处理。南北走向作畦床,床宽1.3m,首先向地面挖深3~4cm取土,将土放在畦床间隔的作业道路上,以供床覆土用,床面修整呈中间略高的龟背型,防止床底积水,床面用白灰粉和辛硫磷喷撒,当培养料调水达到75%,温度降至25℃以下时开始铺料。
将料铺厚度8cm左右,宽1.2m,然后将1.2m 的料床分成两垄,两垄间距12cm,双垄南北两侧用料封围,料层薄厚均匀,将菌种平分成核桃大小块状,菌块间距10cm,完成第1层播种后再铺8cm厚的培养料,整理呈拱形垄状,然后将菌种按入表层料内2cm深处,菌块间距10cm,用手或耙子将穴内菌块用料盖严,两垄间距12cm左右的沟内要铺料厚3cm,利于沟内大量出菇,然后取作业道的土覆盖料垄厚度2.5cm,使用前土壤用0.1%多菌灵溶液和2000倍液辛硫磷喷施1次,防止土层杂菌及害虫的危害。从垄两侧面扎两排3~5cm粗的孔洞至料垄中间下部床面,呈品字型,孔洞间隔12~20cm,使料垄中心有充足的氧气,并防止料垄中心升温伤菌。最后在料垄上覆盖一层稻草,利于避光、保温,以见不到覆土为准。采用稻草顺盖方式,料垄边缘要封盖严密,防止阳光直射土层向料内传导热量。用菌种12000~15000袋/hm2,每袋菌种550~600g。遮阳好的林地栽培可采用两次覆土方式,即播完种后覆薄薄一层土,厚度1cm,过厚不利于料垄透氧,当菌丝长至培养料2/3时进行第2次覆土,土层总厚度2~3cm。
6发菌管理
早春投料播种期间,由于自然气温低,育菌安全率高,但在夏秋季播种,由于自然气温高,播种覆盖稻草后,要布设雾化喷水设施,采用雾化带进行
喷水,增湿降温。
菌种播入料层后,第2天开始萌发,7d左右菌丝呈束状向培养基质中伸延定植生长,该期间勤检查垄中心温度变化,温度过高,扎孔洞透氧排热,启动喷带喷水降温,水不能过大,稻草保持湿润,大约15~25d,菌丝向覆土层生长,当菌丝繁育,快生长至培养料2/3时,基质内菌丝开始爬升土层,大约30~40d,料垄菌丝吃透覆土层,通过营养后熟阶段即可出菇。
7出菇采收
当菌丝向覆盖稻草上生长蔓延,覆土层中有粗菌束伸延,菌丝束分枝有小米粒大小白状物是菇蕾。每天喷水两次,保持稻草湿润,可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大球盖菇出菇适宜温度为10~25℃。当菇体达到采收质量时及时采摘。大球盖菇不同成熟的菇质,口感差异很大,以尚未开伞为佳,要在子实体菌膜尚未破裂前采收,过时菌盖展开,失去商品价值,采摘时注意不要松动边缘,采后在菌床上留下基部洞要用土填满。
采收后的鲜菇去除根部残留泥土和培养料,分装在容器内,定量鲜售,还可以制成盐渍品进行销售,也可经自然晒干后销售。
8效益分析
3年连续栽培表明,2008年由盘锦市大洼县引进了大球盖菇试验品种,出菇较少;2009年由朝阳市全禾食用菌研究所引进新品种,经大面积生产试验,获得成功;2010年由江苏省徐州市引进“宏宝一号”大球盖菇菌种表现更好。由野生菌株扩繁的“宏宝一号”经大连、丹东地区栽培,表现出野生品种的极大优势,即菌丝束粗状浓密,爬土能力强,特别是抗高温能力强,不易退菌,菇体菌盖深紫,菌柄近菌盖处是深粉红色,菇重色艳,不易开伞,耐运输、耐贮存,出菇早,转茬快,口感好,商品价值高,是大球盖菇栽培的首选品种。
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技术简单粗放,大球盖菇适温较广,4~30℃均可正常生长。可直接采用生料或发酵料栽培,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栽培成功率高,栽培原料来源丰富,可利用稻草、麦秸、稻壳、玉米秸秆、大豆秆等农作物下脚料及栽培食用菌的稻糠栽培,栽培的工本费是所有食用菌中最低的一种。
林下种植大球盖菇,按667m2计算,扣除作业道和林地,实际种植面积450m2,投料6500kg左右,在不添加辅料的条件下即可栽培,按现市场价格,原材料稻草及稻壳费用3000元左右,投入人工
孙士东等:大球盖菇林下栽培技术
第3期2011年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