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设计中生态修复理念的引入

园林设计中生态修复理念的引入

园林设计中生态修复理念的引入
园林设计中生态修复理念的引入

园林设计中生态修复理念的引入

高雪1,胡传伟2

(1.城际(中国)国际建筑师联合事务所,广东广州510655;2.广州华苑园艺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00)Introd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HU Chuan-wei1,GAO Xue2

(1 Guangzhou Huayuan Landscaping Co., Ltd., Guangzhou, 510600; 2 Citynet (China) International Architects & Associ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and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inally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garde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此基础上引入园林设计和施工中,分析了二者的关系,最后提出园林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园林;生态修复

简单的园林绿化不能算生态修复,但以生态学理论和生态修复技术为指导的绿化可使受损城市生态系统向着良性化的方向发展,达到最终修复城市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目的,因此该类园林绿化则属于生态修复的范畴。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重点考虑生态修复的可行性,使设计出的方案在符合美学原理的前提下力争达到生态修复的目标。

1 生态修复的内涵与外延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原貌或向良性方向发展的技术集成。其目标是实现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合理结构的构建,内容包括: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性,保证生态系统的进展演替与发展;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等(百度百科“生态修复”)。生态修复属于恢复生态学应用技术的范畴,该范畴内容包括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与重构及其调控;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环境规划与景观

生态规划;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化等(彭少麟,2007)。涉及的相关概念如生态恢复、生态重建、生态改建、生态改良等,虽然在命名上有所区别,但都具有“恢复和发展”的内涵,即让受到干扰或者损害的系统恢复后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

园林绿化人工再建了第二自然,需要用生态恢复的理念做设计,用生态学修复的技术去实施。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限制因子原理、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生态适宜性原理、生态位理论、群落演替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和斑块-廊道-基底理论等(任海等,2001),它们对园林设计及施工具有指导作用。限制因子原理要求在设计中需要找出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子;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要求设计的物种结构能充分利用时空资源,并具备自我维持能力或降低人工维护频度;生态适宜性原理表明多使用乡土植物,并在充分了解植物生态学特性的前提下做种植设计;生态位理论指导植物的搭配,合理安排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与尺度;群落演替理论表明园林绿化可缩短生态恢复时间,但对极端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时,演替理论不适用,只具有指导意义;生物多样性原理要求适当增大物种多样性可使恢复的生态系统稳定更高;斑块-廊道-基底理论指导景观层次的规划,考虑在生境破碎化的场地中,合理利用空间。

3 生态修复与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系统是个规模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它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城市绿地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保持水土、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乔灌木藤草植物合理的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形成复合层次和优美季相景观,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构成一个稳定的群落。由于城市建设造成的人工弃土、裸露土地,改变了地表径流,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及生活垃圾淤积河道,阻塞排水管道,使水土资源遭到破坏。因此,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可以在方案设计时重点考虑并在园林工程中实施,最终使得城市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

3.1 园林种植设计

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保持水土、抗污吸尘,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根系发达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植物的合理配置不但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更能减轻暴雨冲蚀和水土流失,从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位特征,利用不同植物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种群稳定的复层群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

3.2 园林工程与生态修复

在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中应结合种植工程,利用园林植物的防护作用实现生态修复。

园林排水:园林绿地的排水,一般主要靠地面及明渠排水,结合道路、地形可做成浅沟式排水渠,沟内生长植物,起到减缓径流速度及防止水流冲刷的作用。解决由地表冲蚀措施有:(1)从竖向设计角度考虑。种植设计考虑采用铺地植物护坡;(2)使用工程措施。设置谷坊和挡水石,并与植物搭配消减冲刷力(孟兆祯,2003)。

水景护坡:园林中开辟水面要求有稳定的湖岸,在水体边缘必须建造驳岸和护坡,其中植物护坡措施包括防护林、植草和生物-工程综合措施,通常采用深根性和浅根性树种结合的乔灌木混交林。坡面植草可提高坡面抗蚀能力,减少径流速度,增加入渗,防止面蚀和细沟侵蚀,也有助于防止块体运动。生物-工程综合措施,即在工程措施间隙或表面种植植被,以增强其强度,如混凝土构件间隙空格种草,与土工材料配合植草及绿色混凝土模块等。

园路铺装:园路按路面材料不同分为:整体路面、块料路面、碎料路面、简易路面等。园路的设计在满足造园艺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原地形,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减少土方量及水土流失量;路面应有3%~8%的纵坡和1.5%~3%的横坡。采用生态铺装路面可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常见种类有透水沥青、透水水泥混凝土、生态透水砖和其他特殊透水材料。新建的居住区中,使用最多的铺装材料是石材,占使用频率的44%,砾石及砖的比例分别占使用频率的18%、20%(黄玲,2009)。

4 园林生态修复发展趋势

城市的扩张与人口的激增致使城市居住环境面临很大压力,建设宜居城市、宜居社区势在必行。城市园林绿化属于植被恢复的范畴,而植被恢复又是生态修复的常用技术,因此,依据生态修复的理念和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建设城市园林成为当下宜居城市环境建设的首选之路。国内外的生态修复多针对土壤修复、污染水体修复、防护边坡绿化、小流域水土保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针对园林绿化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园林生态工程设计研究等相对薄弱。以生态修复的理念和基本原理指引设计方案的形成,并以修复城市生态系统要素为导向园林施工必将成为增加园林企业技术含量的重要砝码。未来园林生态修复技术重点发展方向有:特殊生境条件下的园林植物景观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功能性景观的营造、植物景观设计的中远期预测与养护细则和住区小环境的尺度化营造方法等。

参考文献

黄玲.城市居住区铺装艺术调查与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9(4):67~69

彭少麟.恢复生态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10

任海,彭少麟.恢复生态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

孟兆祯.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矿坑花园(经典的生态修复案例)

矿坑花园位于上海植物园西北角,通过绿环道路和辰山河边主路与整个植物园相连。辰山采石坑属人工采矿遗迹,20世纪以来采石,南坡半座山头已被削去。为保护矿山遗迹,加快生态矿山、美化环境建设,结合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建设,这里被批准建设成为一个精致的、有特色的修复式花园。 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工业活动,采石业伴随着漫长的文明进程而发展,见证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掠夺和破坏。采石工业剥离表层植被,剧烈改变地形,造成水土流失、景观破坏和生境破碎化,是生态退化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矿坑花园总体面积为4.3公顷左右,由高度不同的四层级构成:山体、台地、平台、深潭。其中,山体表面较平整无层次且风化相对严重,无明显纹理和凸凹,无裂纹,立面有直开的矩形通风口,显突兀。台地上植被茂盛,靠近岩壁的位置现状留有洞库的出入口6个;平台部分为采石留下的断面,地势较平,边缘地区有生长良好的水杉林;深潭面积在1公顷左右,与平台层高差约52m,潭水清澈,有自然形成的岛屿和植被带来一丝生机。

这样一个项目中,设计师面临很多挑战。第一个挑战是修复严重退化的生态环境。场地内植被稀少,物种贫乏,岩石风化、水土流失严重。第二个挑战是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矿坑遗址的景观价值。因此,如何重新建立矿坑和人们之间的恰当联系成为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设计师选择了同时用“加减法”应对采石矿坑特殊形态的生态修复设计原则:采取“加法”策略通过地形重塑和增加植被来构建新的生物群落。针对裸露的山体崖壁,设计师

没有采取常规的包裹方法,而是尊重崖壁景观的真实性。在出于安全考虑的有效避让前提下,设计师采取了不加干预的“减法”策略,使崖壁在雨水、阳光等自然条件下进行自我修复。对于存留的台地边缘挡土墙,设计师用锈钢板这种带有工业印记的材料,对其进行包裹,形成有节奏变化和光影韵律的景观界面。

景观水体生态修复介绍

如今全球面临水资源匮乏的问题,直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全球性和区域性水环境问题不断加剧,这就需要进行水体和生态的健康修复,才能进一步缓解这一危机。 一直致力于水体的修复工作,因此也有了一定的治理方法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一、景观水水质恶化的原因: (1)生活或工业污水排放,是水质破坏的主要原因。(2)在水体附近,农田和绿地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等,通过雨水汇集流入水体。(3)鱼类以及水生动物养殖,加速兰绿藻的生长,使湖底呈厌氧状态,反过来又会使鱼类因缺氧而死亡,腐烂的水生动物分解,使水体处于恶性循环状态。(4)蓝绿藻的入侵和泛滥,也是水质恶化的最重要的成因。这种藻类繁殖速度极快,而且繁殖生长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这样将会影响到各种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严重时,还会造成水生动植物因缺氧而死亡。(4)在人工水面设计上,水体缺乏流动,各种污染物将会沉积在死角处,并渐次污染整个水体。 二、主要防治方法我们在防治上,通常在水体的边岸设计排水沟,以防止绿化污水流入水题;.定期打捞漂浮杂物和底泥疏浚,应加强对水体周边污水的管理及监督,防止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流入。目前,常用景观水的治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引水换水方式,2.循环过滤方式,3.投加化学药剂,4.生态修复技术

三、常用的生态技术措施: 设置防护林带阻截有机物对水体的直接侵入。 在水岸滩头,广种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这是修复水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手段,有些中、小城市甚至已经采用人工湿地技术来处理城市的生活污水。同时,湿地也是水景观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象征。 在水体中投放鱼类,协调食草性、食杂性、食肉性之间的关系,而投放螺蚌等底栖动物,则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底清道夫。水生动植物,和谐共生,在水底演绎了另外一个精彩世界,在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就是通过人工措施,构筑水体中产生者—消费者—还原者的生物链,并积极地、经常不断地进行必要的干预,促使其达到平衡,进而使水体恢复自身的净化功能。。 以上内容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如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咨询一下南京蓝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城市园林设计论文

(一)比较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异同。 1.中西园林起源的形似性:前者起源于灵囿和园圃;后者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园囿是各自私家园林的原型。灵囿和圣林则用于“通神明”或是“敬上帝”均与早期宗教活动有一定关系,也分别是各自游乐园的先声。 2.中西园林发展过程的相似性:中西园林不仅有着十分相似的起源,而且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园林类型也是相似的。突出地表现在园林的实用功能和观赏休闲的演变关系上。 园艺的起源与人类的历史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主要靠食用植物而求生存。因此,园艺的发生与食用和药用植物的采集、驯化和栽培密切相关。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造园活动都经历了古代的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宜园艺三个不同的时期。 3.中西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中西园林所用材料不外乎石头、山水和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 4.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这主要表现在园林艺术的服务对象上,它主要服务于特权阶级。成为奢侈品。 总结出以上论述后,我感慨颇深,虽然很多学者都着重论述中西园林的差异性。但中西园林竟有着这种种的相似性,虽然它们存在于相距甚远的时空中,但存在着深刻的同一性。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体系,但他们同属世界园林的一部分,同是我们人类伟大的文化遗产,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园林艺术是民族的、阶级的、时代的、个体的差异性与园林艺术的同一性是对立同一的关系。 中西园林艺术的差异性 中西园林由于在相对隔离的文化圈中独立产生、发展起来的,因而对方所没有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品质。蕴涵了不同的造园思想。 西方造园艺术的发展轨迹,虽然其风格是多变的,但总体风格一直是规则几何型,崇尚理性主义,以形式的先验的和谐为美的本质;这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主流,表现了以人为中心、以人力胜自然的思想理念。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生成以来,一直沿着“崇尚自然”的道路一直走到封建社会结束。中国园林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了形成自然写意山水园的独特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包含了中国园林的精髓;与自然关系密切,力求变化;对永久性的表现。与中国风景画一样,概括为“山水”,中国园林试图接近并以象征的方式展示自然的本质。这并非自然的翻版,而是“追求自然的本质”。而“追求自然的本质”恰好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而若说中国园林的精髓是“诗情画意”,那么则不能体现中国园林的本质。

《恢复生态学习题集》-公选课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选项是2007年召开的第18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主题(C) A边缘的生态恢复B生态恢复的全球性挑战C变化世界中的生态恢复 2、哪个是国际生态学学会提出的定义() A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B强调恢复到干扰前的理想状态 C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及原因D生态学恢复的过程与机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的科学3、国内外学者对恢复生态学及生态恢复定义不包括那个观点()A强调恢复到干扰前的理想状态B强调其应用生态学过程C生态整合性恢复D生态学恢复设计 二、判断题1、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学退化的结果与原因、退化生态学系统恢复的过程与机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的科学。()2、中国恢复生态学学会成立,标志着恢复生态学学科已经形成。()三、填空题1、恢复生态学属于________的一个分支。2、1985年,________成立,标志着恢复生态学学科已经形成。1996年,第一届世界恢复生态学大会在________召开。3、恢复生态学学科是以社会现实的________为研究对象,并以________为主要目的。4、生态恢复的过程和机理研究,必须从不同的________上来进行,从宏观的________到微观的________,生态恢复的技术也从宏观的________到微观的________。5、如何进行综合整治、防止土壤退化、恢复和重建退化资源、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键。6、恢复生态学学科的主要应用特征是________。7、生态恢复实践必须遵循________,必须应用________来指导生态恢复实践,而________将是成功进行生态恢复的基础。8、2000年召开的第12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主题是________。四、名词解释1、恢复生态学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机制一、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类型() A 裸地 B 荒漠化地 C 盐碱地 D 垃圾堆放场 2、俗称的工业三废不包括()A 废油B 废水 C 废气 D 废渣 二、判断题1、破坏是干扰的极端类型。()2、退化生态系统,甚至是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或裸地,即使方法正确,其生物多样性也不能逐渐恢复。()3、干扰强度和干扰频度是决定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根本原因。()4、生态系统的退化总是使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降低。() 三、填空题1、退化生态系统可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表现出其退化特征。2、裸地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________主要是自然干扰形成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灾害形成

生态修复施工方案设计

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天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及附属配套项目 致:四川省城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源洞市政公园和天湖景观大道及德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中天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及附属配套项目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案的编制,现上报贵方,望给予审查。 附件: 1、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案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湖景观大道及德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 边 坡 生 态 修 复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

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湖景观大道及德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 边坡生态修复施工方案 一、项目概况 1.工程名称 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天湖景观大道建设工程及附属配套项目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天湖景观大道两侧沿线边坡,地处六盘水大河经济开发区核心区,起讫桩号K0+000~K7+251,道路全长7.251km,天湖景观大道为城市线,在K3+116~K7+251处与育德路平交,工程边坡总面为236701㎡,其中路堑边坡主要类型为土石混合边坡、岩质边坡、土质边坡,主要边坡支护方式有人字骨架护坡、框架梁边护坡等;路基边坡主要类型为土石混合型,主要边坡支护方式为拱形骨架护坡、浆砌石护坡。 二、绿化施工工艺 (一)生态袋+挂网客土喷播(单层网)要求 1.施工工序流程 生态袋+挂网客土喷播(单层网)施工工艺流程为:边坡检验→种植土及喷播基材配置→种植土装袋→打设锚杆→挂生态袋→挂网→喷射基材→喷播种子→铺设无纺布→养护管理 1.2施工 (1)生态袋码砌: a.施工准备:做好人员、机具、材料的准备 b.清理:清除框架内的杂物与积水 c.生态袋填充:将基质材料填装入生态袋内,采用专用绑扎带封口,封口时将 袋口收缩,用专用绑扎带绕端口两圈,再用力锁紧即可。 d.堆叠码放:框架内的生态袋堆叠要呈品字型,填充后生态袋要求摆放平整,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严峻形势,基础设施短缺、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突出,“城市病”普遍存在,严重制约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型。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统称“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城市双修”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将“城市双修”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协同推进。将“城市双修”作为各城市住房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的重要职责,加强与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政策,整合资源、资金、项目,协同推进。 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规律,综合分析,统筹规划,加强“城市双修”各项工作的协调衔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城市生态状况、发展阶段和经济条件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近远结合,分类推进。 保护优先,科学推进。坚持保护优先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修复受损生态,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科学推进“城市双修”。 (三)主要任务目标。2017年,各城市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开展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完成“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推进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城市双修”项目。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初显。 二、完善基础工作,统筹谋划“城市双修” (一)开展调查评估。开展城市生态环境评估,对城市山体、水系、湿地、绿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开展摸底调查,找出生态问题突出、亟需修复的区域。开展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和规划实施评估,梳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历史文化保护以及城市风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城市修补的重点。 (二)编制专项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相关规划和评估结果,确定开展“城市双修”的地区和范围。编制城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统、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编制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明确城市环境整治、老建筑维修加固、旧厂房改造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要求。开展“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延续城市文脉,协调景观风貌,促进城市建筑、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与环境更加协调、优美。 (三)制定实施计划。各地要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将“城市双修”工作细化为具体的工程项目,建立工程项目清单,明确项目的位置、类型、数量、规模、完成时间和阶段性目标,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和资金,落实实施主体。要加强实施计划的论证和评估,增强实施计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优秀

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飞儿景观设计提供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1. 生态设计 居住区的绿化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开阳县地处贵州省中部,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黔中隆起地带,总的地势特征是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势起伏大,最高海拔1705.2米,最低海拔506.5米,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切割剧烈,形成了开阳气候的多样性。年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10.1℃,年均雨量1258.8毫米。总之,开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于多种园林植物生长和繁衍。因此,根据开阳县生态现状,结合我县“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主题,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开阳县居住区绿地设计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1.1研究和学习生态园林观点是搞好开阳县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先决条件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1.2努力提高开阳县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在居住区内不透水的部分(道路、建筑广场)比例较大,而绿地面积已经很少,设计时,应合理分配园林各要素,(植物、道路、建筑、山石、水体)的比例关系,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如同样是道路地坪,石板嵌草道路要比纯铺装的道路地坪好。同样是景墙透空,栽植攀援植物景墙要比无攀援植物透空景墙更能发挥生态效益。同样是休息、绿化功能的建筑小品,花架要比亭子更能提高绿视率。 1.3努力提高开阳县居住区绿地单位面积的叶面积系数 叶面积系数=叶面积/单位面积。园林绿地中的物流和能流数量的大小决定园林绿地生态效益大小的最具实质性的因素,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是提高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生态园林原理,设计多层结构,乔木下加栽耐荫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构成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得到最大的叶面积总和。 1.4努力提高物质、能量的循环 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在人工植物群落

城镇河道整治及生态景观修复

城镇河道整治及生态景观修复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河道除了承担防汛除涝功能,还承担了航运、水资源调配以及生态景观等功能。 文中以涨水洪河道整治为例,提出了河道的整治目标,同时介绍了护岸结构设计,通过采取生态护坡建设,岸坡生态绿化等工程措施改善河道水环境。 关键词:城镇河道整治;生态景观;修复 引言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和中国东部海岸的中心位置。崇明岛内河道密布,纵 横交错,水面率较大。密集的河网水系,是崇明岛特色生态景观之一,河道除了 承担防汛除涝功能,还承担了航运、水资源调配以及生态景观等功能。涨水洪河 道位于崇明岛东部的陈家镇,是崇明岛南北向的主要输水通道之一,现状河道南 接老南横引河,北至四号河以北,西边相邻的南北向竖河为溪家港。现状河底高 程为-0.74~1.97m,现状河道河口宽度约为18~58m;河道岸线现状较顺直,以 轴线河为界,南段河道较宽,平均河宽在50m左右;北段河道较窄,宽度约为 20m。区域规划控制的最高水位3.65m、常水位2.50~3.00m,突击预降水位 2.10m。现状河道堤岸普遍存在坍塌现象,加之调引长江水中的泥沙淤浅作用, 河道规模不断缩小和退化,严重影响和降低区域洪涝水蓄滞和排泄能力,对区域 防洪除涝安全构成影响,存在较大的洪涝灾害风险。水污染日趋严重,现状水质 较差。随着崇明经济的加速发展,由于污染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同时由于河道 淤浅,水环境容量不断降低,导致河道水质逐年下降,部分断面水质下降到劣V 类。再加之河坡平台被人为擅自侵占,修造码头,河坡、青坎、削坡违章种植常 有发生。河道中任意设置明暗捕鱼的设施以及不合理的引排水等,都不同程度地 加剧了河道的水体污染。 1河道整治目标 1)增加河道的过水断面,提高河道的槽蓄和过流能力,并且增加岸坡的抗 冲能力,防止河道岸坡坍塌,降低河床淤积速度,更好地发挥河道在区域防汛除 涝和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2)对岸坡易冲蚀部位采取工程措施,增加河道岸坡 的稳定性,并种植防风固土的植被护坡,增强边坡的抗冲能力,使边坡不再坍塌,可以有效控制河岸的水土流失。3)使河道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环境怡人的 景致,为河道两岸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4)涨水洪横穿陈家镇开发区。涨水洪位于开发的裕安社区和实验生态社区的东侧,与奚家港间距约2.1km。将 涨水洪规模扩大并向南、北延伸,对提高两个社区的排涝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 能提升地区整体形象,可依水造景,联动开发,提升地块价值。 2工程措施 为满足现代城镇对景观及生态河道的要求,根据周围环境及功能,经过对仿 木桩钢筋混凝土挡墙、干砌石、景观叠石和浆砌块石等各类生态护岸的经济性和 合理性进行综合比选,该工程选择稳定性好的挡墙加仿木桩护岸和景观性较好、 生态和谐的景观叠石挡墙护岸。断面设计充分考虑保持水土、人水和谐、生态优 先的原则,为生态建设和景观提升提供有利的条件。1)仿木桩挡墙护岸。斜坡 式钢筋混凝土直立挡墙加仿木桩结构,适用于南段生态社区段和北段的裕安现代 社区段,从河底以边坡1∶3至高程2.5m设置水生植物种植平台,平台宽0.80m,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及西藏、青海等相关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恢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紧围绕“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科技需求,重点支持生态监测预警、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退化草地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技等技术模式研发与典型示范,发展生态产业技术,形成典型退化生态区域生态治理、生态产业、生态富民相结合的系统性技术方案,在典型生态区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总体目标:(1)揭示自然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典型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生态系统健康维持机制等基础理论问题,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基础。(2)建立支撑国家生态系统监测与预警网络的技术体系,实现年际尺度生态系统变化的动态监测和评估,推动生态监测遥感装备及数据分析产品产业化,保障国家生态红线、生态补偿等制度实施。(3)针对石漠化、沙漠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等重大生态问题,在典型生态脆弱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考核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方案,建立国家和区域重大生态工程技术示范区,支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4)发展生态治理与生物能源、生态旅游、生物医药等产业协同技术,培育和发展生态产业,构建生态治理、生态产业、生态富

我国城市园林设计论文

我国城市园林设计论文 摘要:论述了城市园林设计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当前我国城 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城市园林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不足;建议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论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 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 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 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 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 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 几排树。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河流生态修复的新理念和目标_李永祥

河流生态修复的新理念和目标 李永祥1,杨海军2 (1.深圳市水务局,广东深圳 518006;2.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024) 摘 要:混凝土“包”起来的河道治理工程导致城市河流自我净化能力降低。目前我国河流治污项目多偏重修复受污染的水体,注重水质的改善,而不强调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修复。提出河流生态修复的新理念和目标,并指出,为顺利开展河流生态修复实践,我国需要在理论、技术、水利工程设计规范、水法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工作。关键词:生态修复;河流;理念;目标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235(2007)03-0001-04收稿日期:2006-12-18 作者简介:李永祥,男,吉林通化人,主要从事生态水工学研究工作。 1 河流生态修复的新理念 1.1 河流是生命体,具有自净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河流生态系统中(含人类)生存着诸多动植物种,河流生态的修复应该关注这一点。河岸植物是生命体,是不断成长变化的。随着植物根系的不断扩展,能够稳定河岸和堤防,而且河流也具有自我净化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生态修复后的河流接近自然河流,而河流形态具有多样性:水流呈蛇行流动,形成浅滩和深潭、河心洲、水陆交错带等各种形态。河流结构和形态的多样性能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促进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能使枯枝落叶等有机物长期停留,为微生物的分解提供充足的时间。另外在岸边和水中生长繁茂的水草能吸收水中和土壤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例如芦苇能将氧从叶部经茎、地下茎输送到根端,从而为根部附近的微生物及细菌繁衍创造了良好条件,使之在根部附近密集孽生,其数量比周围高出几个数量级,而这些微生物和细菌正是分解有机物的好手,它们分解的产物正好被自身和芦苇所利用,起到了净化污水的作用。 河流既然具有生命就必然进行新陈代谢。生态河流在发生洪水时产生的侵蚀,如果是比较小的损伤,河流自己就能够修复。此外,水环境、水生态在一定范围内也是可以自我修复的。 1.2 同河流“对话交流” 河流具有遵循自然法则生存的自我主张,而人类则有防洪、供水、土地利用等生存的需求,这种主张和需求往往是对立的。既然认为河流是生命体,就应该对其加以呵护、经常同河流“对话交流”,尽量顺应其自然力去加以合理利用,从而达到爱护河流、减少灾害,又为人类生活带来好处。 不违背自然法则的河流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形成美丽的河流,而且对人类而言也是安全和经济的。 1.3 河流一定会溢出 即使修筑了10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堤防,但是超100年一遇频率的洪水仍然可能发生。因此,无论防洪对策的前提是如何,河流都有溢出的可能。虽然尽可能建筑高标准的堤防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尽可能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1.4 从点、线、面、立体和时空的角度认识河流 河流生态的修复,可以从点、线、面、立体和时空的角度去认识河流,见表1,图1、2。 表1 从时空等四维结构认识河流 维形状河 流 0点只限于生态修复地点及其周围 1线从河源到河口2面流 域 3 立体 由地下水和壤中流到河岸林带和大气4 时空从过去到现在及未来的时间、历史演变的过程, 即:生态系统的演替和河流的侵蚀-搬运-堆积 过程 图1 河流生态系统的空间构成 2007年第3期·PEARL RIVER 人民珠江

河道整改与生态修复策略

河道整改与生态修复策略 作者:彭曦单位:湖北省鄂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 长港河道位于湖北省鄂州市中部,全长46.5km,是梁子湖进入长江的唯一通道,长港流域水系主要由梁子湖、五四湖、三山湖等几十个湖泊组成,行政区划涉及湖北省鄂州、武汉、黄石、咸宁4个市,流域总面积3265km2,流域内土地肥沃,雨量丰沛,湖泊水深面广,是湖北省粮、棉、油及水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为着力保护和修复长港流域生态环境,协调产业联动发展,调整水利设施布局,统筹城乡公共基础和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鄂州市从2008年开始,统筹规划,整合资金,对长港进行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以产业优化、生态水利、特色旅游、基础设施、村镇建设五大工程为主体,打造“绿色、高端、集约”的城乡一体化百里长港示范区,把河道建设成具有游乐、运动、休闲等多功能的生态湿地公园。 1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工程现状 长港河道起点为梁子湖下游的磨刀矶节制闸,有两个出口汇入长江,开闸期间,河道由南向北从新港流经三山湖节制闸、樊口大闸自排入江,汛期长江水位较高时,由西南向东北蜿蜒流经樊口泵站经电排入江。长港沿线主要基础设施有:重要排水支港37条,总长287km;樊口大闸、民信闸等大中小型涵闸45座;樊口一级排涝泵站;周家闸、大治港等二级排涝泵站82处,总装机2050台套,总容量1.98万kw,总排水能力198m3/s;小型灌溉泵站130处,总装机1140台套,

总容量3920kw,提水能力19m3/s,灌溉面积1.5万hm2。此外,沿港有公(铁)路桥8座,圩垸67处,圩堤总长81.5km。樊口大闸、樊口泵站是长港流域控制性骨干水工建筑物。樊口大闸共设11孔排水闸与1孔船闸,排水闸每孔尺寸为宽6.5m×高7.0m,设计排水量为947.2m3/s(含船闸Q船=230.0m3/s)。船闸是流域诸湖通往长江的咽喉,可通行百吨级船只;樊口泵站装机4台,单机容量6000kw,是目前全国轴流泵单机容量最大的排涝泵站,设计总排水流量214m3/s。 1.2存在问题 长港是鄂州市境内最大河流,流程长,曲折迂回,自形成以来一直未经系统整治,加之人为活动干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2.1岸坡失稳,影响防洪安全长港设计标准为十年一遇排水标准,而沿线土质主要为潮沙土,粘性差,每年汛期长时间受高水位浸泡和长年雨水冲刷,造成两岸脱坡,港底淤积较严重,河道杂草丛生。同时,两侧违章建筑、挖鱼池、葬坟墓、种庄稼等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鄂州经济开发区和长港镇等地段,已经出现河道水位急剧下降时,地基下沉、地面裂缝等迹象。东沟镇余湾村在距堤面不足10m 的禁区内,大面积开挖鱼池,造成300m左右岸坡整体弧形滑动。 1.2.2河道缺乏有效管理长港流经的大部分地区为农村,附近村镇生活污水大多直接流入河道,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通过地表径流进入长港,这些污染物及河道内沉积污泥释放出氮磷等物质,极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体生态系统平衡。

河水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方案(DOC)

河水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 设 计 方 案 宁波市清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四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 1.基本情况 (1) 2. 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2) 3.甲方要求 (2) 二、设计原则 (3) 三.设计概要 (3) 四.设计目标 (4) 1、总体目标 (4) 2、水生植被修复目标 (5) 3、水面景观目标 (6) 五、施工流程和单元说明 (7) 1、施工流程图 (7) 2、单元技术说明 (8) 3、生态修复景观平面布置图 (12) 六、工程概算 (13) 1、水生植物清单 (13) 2、浮岛(含水生植物、器材)费用列表 (13) 3、微生物、载体、药剂费用列表 (13) 4、投资预算表 (14) 七、承诺 (14) 工程效果参考图(附) (15)

宁波亚德客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 水体生态修复及景观工程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 1.基本情况: 是全球知名专业生产各类气动器材的大型国际集团,致力于向客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气动控制元件、气动执行元件、气源处理元件、气动辅助元件等各类气动器材、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亚德客始创于1988年,现辖宁波、广东、台湾三大生产基地和上海、意大利米兰两家营销中心,亚德客生产基地厂房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全球员工总计2800余人,产品畅销中国、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现企业厂区内有环厂房内河河水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环厂内河治理段总长约2500米,水面宽度10-15米,治理段总面积约达30000多平方米。水体透明度差,高温季节水面经常爆发蓝藻水华,且水质易发绿发臭。经我公司现场取水样检测,水质数据如下:COD:100mg/L; BOD:15mg/L; PH:7.3 氨氮:5mg/L; 总磷:17mg/L; 2.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2.1、内源污染影响:工程水域长期受雨、污水及死亡藻类沉积

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 摘要: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的一些成果,并就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特点和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研究现状进 行了讨论,最后指出了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的前景。 关键词: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生态修复 土壤作为环境系统的核心介质,是沟通大气和水体的枢纽,也是生物体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载体。大气和水体的污染,最终反映并集中于土壤的污染。只要土壤污染得不到有效解决,大气和水体的污染永远也解决不了。 在我国,土壤污染已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后倍受社会广泛关注的污染问题之一。近年来,土壤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在国内外已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热点。在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中,与传统的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相比,生态修复所具有的高效、无二次污染与操作简便等特点,使其成为最具生命力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之一。[1] 1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基本原理 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mediation)是指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广义的生物修复(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酶学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和技术再造,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也就是说,生态修复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利用特异生物(如修复植物或专性降解微生物等)对环境污染物的代谢过程,并借助物理修复与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的某些措施加以强化或条件优化,使污染环境得以修复的综合性环境污染治理技术。[2] 目前,尽管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修复技术已取得一定进展并出现了一些实用技术,但这些修复方法往往会破坏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甚至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对于污染面积巨大且污染程度较轻的土壤基本上难以应用。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的植物修复和有机污染的生物修复虽克服了这些缺点,但由于这些技术本身所固有的一些应用条件的限制,在修复实践中也难以推广,大多只是处于试验阶段甚或是基础研究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从生态学原理的高度解决污染环境特别是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相比,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基本保持不变,一般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实现有机污染物的矿化;处理形式多样,可根据条件分别采用原位和异位修复方式;处理成本通常低于物理和化学方法;应用范围广泛,可处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壤[3]。由此可见,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最基本的修复方式是以植物修复为主体的植物修复-化学强化或生物化学强化、植物修复-物理化学强化、植物修复-酶学强化或它们之间的联合修复和以微生物修复为主体的微生物修复-化学强化或生物化学强化、

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景观设计

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滨水景观建设 作者:俞锋, 刘晓惠来源: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浏览: 3324 摘要:从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修复、公共游憩利用和地区景观形象塑造等方面探讨滨水景观建设的多元目标和内容, 提出以生态环境修复为导向的滨水景观规划目标, 强调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依据的生态修复机理和方法: 确定合理的滨水土地利用规模、强度和方式; 重塑自然形态水体及滨水环境; 运用景观建设的生态理念和技术, 包括水体及水环境的生态治理、滨水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滨水工程构筑的生态技术等。 关键词:滨水景观建设; 水资源管理; 景观规划; 生态修复机理; 生态技术 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众对户外滨水游憩空间的需求日益增长, 经济活 动也对水体水环境造成越来越多的污染和不利影响。当前, 滨水景观的开发利用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公众需求, 如何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协调各部门机构的职能和利益等一系列挑战。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 滨水景观建设应首先强调滨水生态环境建设, 清澈洁净的河流、湖泊才能成为景观利用的对象和载体。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滨水景观建设, 对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营造多样化的生物种群生存环境, 实现地区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1、滨水景观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滨水景观建设的目标 美国景观规划学者西蒙兹将水资源概念引入景观规划, 提出滨水景观场地开发应考虑水资 源管理的10个原则:保护流域、湿地和所有河流水土的堤岸; 创建一个净化的计划, 将任何形式的污染减至最小;土地利用分配和发展容量应与合理的水量供应相适应; 返回地下含水层的水质和水量应与水的利用保持平衡;限制用水以保持当地淡水储量; 通过自然排水通道而不是人工修建的暴雨排水系统引导表面径流;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 进行废水处理、消毒和补充地下水; 地下水供应和分配的双重系统使饮用水和灌溉及公园用水有不同税率; 开拓、恢复和更新被滥用的土地和水域达到自然健康状态; 推动水的供给、利用、处理、循环和再补充技术的改进等[1]。这些原则体现了致力于健康的水体水环境和水资源的管理, 并成为滨水景观建设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滨水景观建设的目标与水资源规划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水资源规划主要指调整水资源时空分布,协调防洪抗旱、开源节流、供需平衡以及发电、通航、水土保持、景观游憩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方面的关系, 并评价方案实施后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潜在影响[2] 。与水资源规划的多元目标相似, 滨水景观规划的目标也具有多重性: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保护、防洪防灾工程安全、生态环境改善和修复、地区形象和景观美学塑造、旅游观光组织、娱乐休闲与科普教育功能等。这些目标的综合内容是其他专项或单项规划难以包容的。 、滨水景观规划的内容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居住区绿化设计初探 简介: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一、生态设计 居住区的绿化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1、研究和学习生态园林观点是搞好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先决条件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2、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在居住区内不透水的部分(道路、建筑广场)比例较大,而绿地面积已经很少,设计时,应合理分配园林各要素,(植物、道路、建筑、山石、水体)的比例关系,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如同样是道路地坪,石板嵌草道路要比纯铺装的道路地坪好。同样是景墙透空,栽植攀援植物景墙要比无攀援植物透空景墙更能发挥生态效益。同样是休息、绿化功能的建筑小品,花架要比亭子更能提高绿视率。 3、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地单位面积的叶面积系数 叶面积系数=叶面积/单位面积。园林绿地中的物流和能流数量的大小决定园林绿地生态效益大小的最具实质性的因素,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是提高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生态园林原理,设计多层结构,乔木下加栽耐荫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构成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得到最大的叶面积总和。 4、努力提高物质、能量的循环 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在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种类的植物,不同深浅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使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净化土壤和增强肥力,并吸收空气中的CO2,如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改造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在群落中适当多种女贞、槐树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敌数量,从而减少对危害

人工景观湖及河道治理生态修复

人工景观湖及河道治理生态修复 随着城市的发展,小区优美的环境日益成为房产开发的重点和销售的热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人工景观湖(河)的亲水住宅。无论前期的人工湖的建造,还是后期的水质维护,都应该站在环保生态的高度,贯彻资源节约,资源再利用,以人为本,合乎健康舒适的原则,达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一、人工水景目前的状况 目前大多数的小区在规划设计中都考虑到了水景水质日常的维护,但大都是通过单一的手段来处理或物理或化学或生物,因而造成了前期投资大,后期运行费用多,成效却不显著的结果,水体的水质不稳定,或时而藻类泛滥,或时而水发黑发臭,蚊蝇滋生,并且整个水景常有人造的痕迹。 人工湖、景观水的水处理方法简介: 1、物理方式: i. 引水换水方式 当水体中的悬浮物(如泥、沙)增多,水体的透明度下降,水质发浑。可以通过引水、换水的方式,稀释水中的杂质浓度,以此来降低杂质的浓度但是需要更换大量的水,而水资源在我国是相当的匮乏,势必要浪费宝贵的水资源。 ii. 循环过滤的方式。 在水景设计的初期,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用的水泵,并且埋设循环用的管路,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质保养。如果水体面积较大,必定延长循环过滤的周期,使水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引水、换水相比较,虽然减少了用水量,但日常的电能耗费增加了,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费用。2、化学方法:投加杀菌灭藻剂 敞开式的水体,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布满整个水面,不仅影响了水体的美观,而且挡住了阳光,致使许多水下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水中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水质恶化,发出难闻的恶臭,水也变成了黑色。 所以投加化学灭藻剂,杀死藻类。久而久之,水中会出现耐药的藻类,灭藻剂的效能会逐渐下降,投药的间隔会越来越短,而投加的量会越来越多,灭藻剂的品种也要频繁的更换,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而这种污染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