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拆回智能电能表自动分拣系统设计

拆回智能电能表自动分拣系统设计

拆回智能电能表自动分拣系统设计
拆回智能电能表自动分拣系统设计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s Vol.35,No.7,2019研究与设计微型电脑应用2019年第35<第7期文章编号:1007-757X(2019)07-0083-03

拆回智能电能表自动分拣系统设计

王巳腾I,杨建I,郑文博1,萨初日拉1,柳玉銮?,陈亮2

(1.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010000;

2.福建网能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福州350003)

摘要:由于缺少标准化工作沆程支撑.电能表全寿命周期尚未形成闭环管理。以拆回电能表分拣目标为依据.针对拆回智能电能表的分拣过程进行了研究,完成了自动化检定沆水线系统的设计。阐述了系统架构和业务流程及功能,系统提高了从供电局退回的智能电能表的检定效率和质量。通过人工辅助对外观情况进行分拣,对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多种型式的表型进行检定,主要包括兼容单相及三相电能表、不能上线表型等。通过优化分拣过程,使自动化分拣系统模块化、自动化效果得以更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增加了检定产量使检定效率得以提高。

关键词:智能电能表;拆回分拣;自动化分拣系统;基础构架

中图分类号:TM933.4文献标志码:A

Design of Automatic Sorting System for Demolished

Intelligent Electric Energy Meters

WANG Siteng1,YANG Jian1,ZHENG Wenbo1,SACHU Rila',LIU Yuxi2,CHEN Liang2

(1.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State Grid Inner Mongolia Eastern Electric Power Co.,Ltd.,Hohhot010000;

2.Fujian Net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Fuzhou350003)

Abstract:Due to the lack of standardized workflow,the life cycle of the energy meter has not yet formed a closed-loop manage-ment.Based on the sorting target of the electric energy meters,this paper studies the sorting process of the smart energy me-ters,and completes the automatic verification pipeline.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explains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business processes and functions?improves the verification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 smart energy meters returned from the power supply bureau.As an assistance,workers check the appearance,and uses various types of power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ermi-nals.The type of phenotype is verified,mainly including compatible single-phase and three-phase electric energy meters,and other meters which cannot be on-line phenotype.By optimizing the sorting process,the modularization and automation effects of the automated sorting system can be exerted to a greater extent,thereby it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phenotypes?and increa-s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sorting.

Key words:Smart energy meter;Strip back sorting;Automated sorting system;Infrastructure

0引言

我国电能表需强制检定,计量的权威性受到其准确度的直接影响。在计量电能表方面,电能表检定装置是对电能表的准确度进行精确高效测量的标准装置,在检定过程中传统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的智能化和标准化的需求。随着电能表检定技术的发展,不同地区拆回表处理业务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电能表的相关管理环节(包括拆回管理、分拣检测和处置)由于缺少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已经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集中返回拆回表计的处理需求,更加需要在分拣检测工作中运用自动化手段和工具,提高拆回表分拣检测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管理、监控、统计、分析故障现象的能力,为全寿命周期内电能表闭环的实现提供依据⑴。

1需求分析

作为主要标准器具的一种,电能表检定装置是电能表量值传递与溯源实现的基础,其主要功能在于电能表检定,电能表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智能电能表的广泛使用,显著的增加了表计检定量工作量,需满足不同场合对电能表的计量需求。在实际应用中电能表在多种情况下均需重新进行检

作者简介:王巳腾(1989-),男,辽宁盖州市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杨建(1988),女,吉林四平人,硕士研究生,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设备。

郑文博(1993-),男,赤峰市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萨初日拉(1992-),男,通辽市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

柳玉銮(1983-),男,莆田市人,专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陈亮(1980-),男,福州市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83?

单反相机自动对焦系统简史

进入数码时代之后,所有的数码单反相机都有自动对焦功能。用久了习以为常就会觉得这是一项必备功能,于是对自动对焦怎么来的课题就不再深究。事实上,今天的数码单反相机自动对焦系统年纪并不大,从第一台成功打开自动对焦单反市场的美能达Maxxum 7000起(1985年)也不过25年。这25年中自动对焦技术年年进步。目前的数码单反即使是入门级机身,也有多个对焦点及支持拍摄移动物体的各种功能。这在十多年前是高级机身的专利,二十多年前多半是幻想,和最早的Maxxum 7000相比更快速且准确。所以,这是一篇多少有些怀古的文章,大略介绍从最早自动对焦单反相机到独树一帜的康泰时AX(1996年)之间的演变,剩下来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发展了。 早期自动对焦原型机和量产机 自动对焦的研究起源甚早,譬如尼康在1971年的Photo Expo(美国芝加哥市)展出了装在F2机身上的自动对焦镜头AF Nikkor 85mm f/4.2(见下图),徕卡也在1976年Photokina 上展出了带自动对焦系统的Correfot原型机、又在1978年Photokina上展出了功能齐全的相机,不过这些机型都没有正式量产上市。 第一台正式量产上市的自动对焦相机是柯尼卡C35 AF(1977年,下左图),这是使用霍尼韦尔的Visitronic自动对焦系统的简单(俗称傻瓜)相机。第一台有自动对焦功能的单反相机是宝丽莱在1978年推出的SX-70 Sonar OneStep(下右图)。它使用装在机顶的声纳(sonar)透过超音波测量对焦距离进行自动对焦。 第一批自动对焦单反镜头

第一波有自动对焦能力的单反镜头在1981年前后出现,它们是佳能FD 35-70mm f/4 AF和启能AF 50mm f/1.7(后来又加上了AF 35-70mm f/3.3-4.5);下左照片是佳能AL-1机身配FD 35-70mm f/4 AF,下右是启能CE-4s机身加上AF 50mm f/1.7。 佳能和启能这两个自动对焦镜头前方都有两个小窗。启能镜头使用红外线,一个小窗后面有旋转的红外线发射器,另一个小窗内有接收器(见下图)。自动对焦时,会旋转的红外线发射器不断发出红外线、对焦马达驱动镜头移动,当接收器收到从被摄体反射回来最强的讯号时就停止对焦马达,从发射的角度和两个小窗之间的距离可以算出对焦距离。 佳能的系统比较复杂,不用红外线也没有移动的部份。镜头上两个小窗后面各有一片反光镜,两片反光镜之间是一个反光棱镜,它后面是一个CCD数组(见下图)。被摄体经过两个棱镜反射到反光棱镜、再投射到CCD上产生两个像,如果这两个像相同就表示对焦正确。在对焦时,镜头内的对焦马达驱动镜头,比较投射在CCD上的两个像,直到对焦完成为止,从两个像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算出对焦距离。 佳能和启能这两个镜头与机身完全没有通信,用户把相机取景器中央的对焦点对准被摄体,再按住镜头上的对焦键进行对焦,成功后会发出提示音或亮灯(取景器中可见),然后按下快门拍摄。因为镜头和机身没有通信,佳能的镜头可以在使用FD接环的机身上自动对焦;同理,启能的镜头可以在使用宾得K接环的机身上对焦。另外,对焦马达都在镜头内,需要安装电池,所以镜头都很大且重,对焦速度相当慢、失误率颇高。更重要的是,两者都不是用镜头拍到的影像对焦,所以常会对错对象,而且近距离时有平行视差。启能镜头由于使用红外线,很容易受被摄体和相机之间的物体(譬如玻璃)干扰导致对焦失误,然而它却可以在全黑的环境中对焦。

供电局自动抄表系统

供电局自动抄表系统 一.概述 当前,我国的窃电现象非常普遍和严重,尤其是用电大户同样也存在各种形式的窃电行为,给电力系统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窃电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反窃电和防止窃电是当前电力系统急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正是因为这种形势,武汉佳德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和武汉供电局从2000年8月开始紧密合作,成功推出了一种防窃电杆上计量配套装置——T20无线抄表系统。该装置现已在武汉供电局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装置主要用于高供高量用户或计量环境复杂的高供低量用户转为高供高量用户,这两类用户也是反窃电的重点。其基本思路是将电能表封在计量箱内并将计量箱及组合式互感器安装悬挂在电杆上,箱内的数据采集、显示、通信装置读取电表数据,通过大尺寸数码管显示出来和通过无线抄表终端读取数据。这样既防止了窃电行为,又便于抄读电表数据,不失为一套可行的防窃电计量解决方案。 整套防窃电计量装置由组合式互感器、计量箱(含多功能电能表)及T20无线抄表系统组成,其中T20无线抄表系统由安装在计量箱内的数据采集、显示、通信装置以及短距离无线通信手持电脑(或无线远程抄表主站系统)组成。 带无线通信天线的计量箱见下图: 二.杆上户外计量装置防窃电原理 杆上户外计量装置防窃电的基本思路简单说是采用原始办法加科 技手段。 所谓原始办法,一是将户内计量装置移至户外,避开了用户室内 的复杂环境;二是将地面计量改为杆上高压计量,提高了窃电的难度和 危险性。这种做法,防窃电的确行之有效,但由此带给供电部门在安装、 维护、使用上的不方便,特别是给经常进行的营业抄表带来不便。防窃电与使用维护不方便这对矛盾,相辅相成同时出现,这就需要采用管理和技术手段加以克服。 所谓科技手段,配套户外计量装置的T20无线抄表系统原为了弥补抄读电表计量和运行状态数据的不方便而提出的解决方案,继而发展成为防窃电功能更高一筹的具有远方监测抄表功能的防窃电及自动抄表的有效手段,为将来实现防窃电的更高形式“动态线损考核及自动平衡告警”管理配备先进手段。 三、T20无线抄表系统的应用方式 构成方式一:户外计量装置(组合式互感器、计量箱) 加无线手持抄 表终端。 该应用方式特点是解决了抄表不便的问题,同时也提升了一些管理应用功能,如抄表人员可方便读取电表运行及报警状态信息(如电表掉相运行信息等),抄表人员可从微

智能电能表轮换小议

智能电能表轮换小议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各个公司的智能电表轮换工作已经开始,由于SG186系统的要求以及信息采集系统与SG186系统的结合,现在的智能电表安装方式和以前的普通电能表安装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借此根据以往经验以及现场实际,总结以下工作经验: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由于智能电表具备了信息采集以及远程费控功能,为了达到此功能,电能表采取了电能表编号和网络地址的双重编号,所以正确的安装电能表(户表关系),才能够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应当从SG186系统中对原有用户的用户编号(不是客户编号)用户名称进行导出,认真核对用户信息,删除无用用户(销户)保证要轮换电能表与实际户数匹配。 2.借助SG186系统的信息集合功能,将用户的原有电能表编号、用户编号、用户名称的用户性质对应关系进行核对,同时打印出带有用户编号及用户名称的粘贴标签,按照正确的电能表用户进行粘贴,便于轮换电能表过程中不发生错误,此相操作尤为重要,关系到后续工作的准确与否,因此需要特别认真的对待,双人进行现场复核检查,对于现场发现的状况进行处理,准确的处理好用户编号和用户名称的对应电表粘贴工作。 3.统计客户用电量,对于用户用电量大的用户进行电流核算,对已超出电能表计量范围的应当配备互感器,及时进行计划配送工作,保证后期工作开展。 二、做好施工安排工作 1..由于现在的智能电表已经可以采用电力载波功能,不需要对每个电能表进行单独的数据线铺设,所以大大减轻了工作的工程量,以及错误接线造成的户表关系混乱,但是电力载波技术也有他的缺陷,对于干扰源我们应当提前进行预测,对于现场不便于施工、不适合安装电能表的及时更换合适的电能安装位置,对于已经损坏的电能表箱或者是不具备防窃电功能的电表箱进行更换,以适应轮换施工的要求,对于用户的出线以及进户线已经达不到要求的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后期产生安全隐患,对于客户的二、三级保护进行测算,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因为匹配问题造成客户停电、事故,引起不必要的客户服务投诉事件的发生。 2.对于电能表的数量、类型进行统计。做好换表前的统计工作,同时按照对外承诺的时间要求进行客户的停电通知和解释工作,力求通知到位,避免因停电换表工程造成客户的投诉事件发生,也可以适当的多次进行村干部、村班子、小区物业沟通联系,以及本单位的其他停电计划同时施工,减少停电时间同时减少停电次数。 3.计量部门及时的对需求的电能表进行SG186的系统准确录入,及时维护合格在库,保证后续工作顺利开展,积极配合施工部门施工,同时对安装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对于信息采集的采集率进行统计以及调整,保证采集率达到施工要求以及日后的运行维护要求。 三、做好基础资料收集工作 1.在换表时,专人进行拆回电能表的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对轮换电能表进行照片化处理,以备客户需要时进行查询,电能表按照DL/T448-2000要求以及供电服务规范质量标准中要求在库房存放最少一个月用于用户备查使用。在轮换时有条件的应当与客户同时就轮换电能表进行指示数的核对以及换表工作单的签字确认工作。对于无法现场确认的应当及时的

三相智能电能表说明书

目录 1、概述 (1) 性能 (1) 制造标准 (1) 工作原理 (2) 主要功能 (2) 技术参数 (3) 2、基本功能 (4) 计量功能 (4) 电参量测量功能 (6) 电压监测功能 (7) 电网负荷曲线数据记录功能 (7) 事件记录功能 (8) 远方编程抄表功能 (8) 停电抄表功能 (8) 冻结数据功能 (8) 费率功能 (9) 背光显示功能 (9) 安全认证功能 (9) 3、显示 (10) 全屏显示画面 (10) 液晶显示说明 (10) 按键 (11) 显示内容说明 (11) 4、电表使用方法 (14) 安装 (14) 电表显示 (16) 参数设置 (18) 最大需量清零 (18) 故障报警显示 (19) 5、电能测量四象限的定义 (19) 6、显示 (20) 按键 (20) 显示内容说明 (20)

1概述 1.1特点 DSZ22/DTZ22系列三相智能电能表采用当今流行的高精度电能表设计方案,将高精度的A/D转换、高速DSP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和高性能MCU完善的管理功能结合,采用永久保存信息的不挥发性内存、全隔离标准RS485串行数据通讯接口、红外通讯接口、汉字大画面超扭曲宽温液晶显示等先进技术,采用了SMT电子装联等当代先进的新工艺,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严格按照国家标准、IEC、国网标准精心制造的高精度电能表。 该表集众智能多功能于一体,显示和远传实时电压、电流、功率等,且可按部颁标准和用户要求实现全部失压、失流记录、报警、显示功能,可有效地杜绝窃电行为,可广泛用于变电站、台区配变和企事业单位。 可根据用户要求和现场需要,通过负控终端或市话网或移动通讯网以及其它传输形式,组成远方抄表管理系统,实现电力部门营业抄表、负荷监控等远动控制,从而顺应了电力部门有效及时地对用户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要求。接口通讯协议和数据结构符合DL/T645-2007标准,也可按用户要求制作其它形式的通讯规约。 1.2制造标准 GB/T 《多功能电能表特殊要求》 GB/T 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 - 第11部分:测量设 备 GB/T 《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21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1级和 2级)》 GB/T 《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22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级和 级)》 GB/T 《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23部分:静止式无功电能表(2级和 3级)》 DL/T 614-2007《多功能电能表》 DL/T 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讯规约》 DL/T 556-1997《电压失压定时器技术条件》 Q/GDW 205-2008 《电能计量器具条码》 Q/GDW 356-2009 《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

相位检测对焦

详细讲解(反差式自动对焦与相位检测对焦)原理 本帖最后由民心于 2011-1-1 12:16 编辑 此帖更加详细的讲解两种自动对焦原理,普及技术贴。 近日富士推出一款F305EXR采用了独特的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系统。与单反相机不同,该机将CCD中内置相位侦测像素。这种传感器上的成对相位检测传感器的工作方式 与DSLR的传感器相似。 富士对焦专用像素 对比检测自动对焦在检测到最大对比度之前不断调整,因而速度较慢,相位检测自动对焦与其不同,它将入射光线分成成对的图像,执行一次相位差计算以确定对焦调整的精确方向和调整量,富士测试自动对焦检测速度最高达约0.158秒。 从富士的介绍上我们对两种自动对焦的特点有了初步了解,那么我们看看他们 的区别:

对比检测自动对焦(反差式对焦) 对比检测自动对焦系统的原理是根据焦点处画面的对比度变化,寻找对比度最大时的镜头位置,也就是准确对焦的位置。 对比自动对焦原理(图片源自新摄影)

对焦过程:随着对焦镜片开始移动,画面逐渐清晰,对比度开始上升;当画面最清晰,对比度最高时,其实已经处于合焦状态,但相机并不知道,所以会继续移动镜头,当发现对比度开始下降。进一步移动镜片,发现对比度进一步下降,相机知道已经错过焦点;镜片回退至对比度最高的位置,完成对焦。 这个过程的重复“确认”就是富士所说的“测到最大对比度之前不断调整” 相位检测自动对焦: 相位检测对焦比反差对焦多出一些硬件部分。包括一个分离镜头(和线性传感器图像通过分离镜头分离出2个图像,然后通过线性传感器检测出两个图像之间的距 离。 相位自动对焦原理(图片源自新摄影)

基于单片机的电表自动抄表系统设计

摘要 语智能抄表系统是利用当代微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与计量技术的完美结合,集能耗计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于一体,将城市居民能耗信息与综合处理相结合的系统。该系统使公用事业部门及物业管理部门从根本上减轻人工上门抄表的繁杂劳动。准确而便捷的收费系统,既可节省人力,又可减少相关事业部门与客户之间的纠纷,不但能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也适应了现代用户对缴费的新需求。 本文充分利用了居民住宅现有的电表资源和通讯资源,借助RS-485通讯的便利,建立了集底层电表层、中层数据集中层以及上层上位机的人机界面管理一体的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该系统选用了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单元,具有硬件简单、功能强大、可移植性强、安装及维护方便、环境适应能力强、成本较低等特点。但是,由于条件和测试手段的限制,本系统还需要在实用环境进行检验,针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硬件和软件问题来进行系统升级,最终实现硬件和软件的固化,形成比较成熟的抄表系统产品。 虽然论文作了大量的研究设计工作,但整个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是一个相当大的系统工程,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论文只作了其中一部分研究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今后去研究解决。随着技术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不久就会有更趋完善的方案的出现。 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GPRS网络的电表远程自动抄表系统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案,简要介绍了GPRS技术的基本知识,描述了GPRS无线传输应用于电表远程抄表的实现方法。通过实际应用,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GPRS;DTU;Internet;电表

目录 摘要..................................................................................................................................... I 引言 (3) 第一章系统组成 (4) 1.1数据中心主站 (4) 第二章产品功能 (6) 第三章抄表方法 (8) 3.1 居民用户抄表系统 (8) 3.2 大集团用户抄表系统 (8) 第四章系统功能 (10) 第五章技术指标 (11) 第六章变电站抄表系统 (12) 第七章组网实施 (13) 第八章系统安全 (15) 8.1 IP 过滤技术 (15) 8.2 身分授权和密码认证体系 (15) 8. 3 数据安全加密通道 (15) 第九章抄表系统管理软件设计 (15) 9.1系统要求及功能结构 (15) 9.2 Client/Server结构 (16) 9.3 SOL Server数据库 (17) 9.4用VisuaI C++开发SOL Server (17) 9.5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原则 (18) 9.6Autometer数据库的设计 (18) 第十章通讯的实现 (22) 结束语 (23) 参考文献 (24)

一起智能电表窃电案件的窃电量的核算实践

一起智能电表窃电案件的窃电量核算实践 作者:陶矿之 单位:安徽省电力公司阜阳供电公司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颍州中路291号阜阳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邮编:236000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智能电表得到推广应用,相比较传统的机械式电表,智能电表具有计量准确度高、灵敏度高、工作性能稳定等诸多优点,尤其是其具有失压记录、表盖开启记录等功能,为供电企业的反窃电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1 案例介绍 自从家中电表更换成智能电表后,居民用户王某家的每月电费总是居高不下。供电部门解释,新安装的智能电表灵敏度较高,对于居民家中微弱的用电量都能准确计量。看着每月高额的电费支出,王某很是心疼,于是他打起了窃电的主意。经熟人介绍,王某以400元的价格雇佣社会电工对电表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效果,王某很满意,从此以后自己的用电行为更是放纵。经人举报,2013年4月16日,供电企业的用电检查人员对王某的窃电行为进行了查处。经现场符负荷实测,王某的电表计量不准,具体表现为少计;表盖计量封印有人为更动痕迹,初步判断电表内部接线被人为改动。在完成现场取证程序后,用电检查人员向王某下达了《窃电通知书》,告知其窃电事实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到供电部门接受追补电费和违约电费的处理。为准确核算窃电量,在供电企业、王某、第三方的共同见证下,该电表被拆回送至供电企业计量中心。在计量中心,工作人员在专业校表台上对电表进行了误差鉴定,并对电表芯片内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读取。最后,工作人员打开电表计量部分表盖,查找电表被人为改动的痕迹,进行窃电证据的最后锁定。检查发现,表内二次电流信号线接线端引出的两根铜线被人为采用锡焊短接,导致真实的电流信号无法传送到电表的计量芯片。经查明,王某的窃电时间为443天,电表误差为-69.44%。最后,供电企业对王某做出了追补电费1921元,违约电费5763元的处理。 2 窃电量核算分析 2.1 现行方法核算窃电量 由于电能瞬发即用的特殊性,无法采用物理实物的方式对用户窃电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只能采取依据一定科学的方法对损失电量进行估算。如《供电营业规则》第103条规定窃电量按下列方法确定: (1)在供电企业的供电设施上,擅自接线用电的,所窃电量按私接设备额定容量(千

电子巡更系统设计方案

电子巡更设计方案

目录 1项目意义 (4) 2系统概述 (4) 3.1系统设计目的 (4) 3.2系统设计原则 (5) 3.3设计依据 (5) 3.4系统组成 (6) 3.5系统拓扑图 (6) 3.6解决方案示意图 (7) 3.7 系统工作流程图 (8) 3系统组成介绍 (9) 3.1“铁码3”巡更机介绍 (9) 3.1.1技术参数 (9) 3.1.2产品特点 (9) 3.2巡更点介绍 (10) 3.2.1技术参数 (10) 3.3巡检系统软件介绍 (11) 3.3.1软件主要功能模块 (12) 3.3.2软件界面介绍 (12) 4系统配置表 (15) 5技术特点及优势 (16) 5.1技术、质量指标 (16) 5.2铁码3创新点 (16) 6系统安装 (16) 6.1安装要求 (16) 6.2安装准备工作 (16) 6.3巡更点施工 (17) 6.4设置软件 (17) 7售后服务承诺 (17) 7.1售后服务主要内容 (17) 7.2系统维护 (17) 7.3售后服务管理 (18) 7.3.1售后服务管理 (18) 7.3.2质量保修费用 (18)

1项目意义 为了进一步确保智能化小区、工厂、仓库、酒店、学校等企事单位的财产安全,每个企业都加强了保安巡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但是仍然无法杜绝保安玩忽职守所造成的财产损失、火灾、用户投诉等现象的频繁发生。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加强对保安巡逻人员的有效监管是当前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通常的方法是依靠员工的自觉性,在巡检巡逻的地点上定时签到,以达到目的。但是这种方法又不能避免一次多签。作为管理者难以进行有效、公平合理的监督管理,从而形同虚设。 电子巡更系统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管理者提高各类巡逻巡检工作的规范化及科学管理水平。杜绝了对巡逻巡检人员无法科学、准确考核管理的现象,有效地保障了企业井然有序的工作流程,把巡逻人员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把只限于特定时间、地点及人员的考勤范围通过系统的预先设定,可满足各种场合的特殊考勤,方便记录下工作人员到达巡更点的时间及状态信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系统概述 铁码3拍照巡更管理系统是采用世界领先的RFID自动感应识别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拍照技术,实现对巡逻人员的考核管理。只要将巡更点安装在指定的巡逻位置,巡逻人员手持巡更机到每一个巡更点采集信息后,自动记录巡逻人员所到位置的准确时间和位置名称。巡逻结束后通过USB 数据线将巡逻信息传输给计算机,就可以显示整个巡逻过程(如需要再由打印机打印,就形成一份完整的巡逻报告)。 3.1系统设计目的 ?增强安全防范管理的科学化手段,技术实现具有先进性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解决传统布线巡检模式下需要投大量的施工费和材料费的问题;

隆基宁光单相费控智能电能表

【特点及用途】 1. 采用先进的集成电路设计和SMT工艺制造,其特点是高精度、宽负载、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配有红外、RS485和载波通信接口。是一款具有电能量计量、信息存储及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的电能表。 2.适用范围:计量额定频率为50Hz的交流单相正、反向有功电能。 3.产品符合GB/T17215.321-2008《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21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1级和2级)》、GB/T15284-2002《多费率电能表特殊要求》、DL/T 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 Q/GDW 364-2009 《单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的全部技术要求。 4.功能配置表 注:“▲”代表该型号电能表有此功能

【规格及主要技术参数】 1. 规格: 本公司可根据用户要求定制各种规格的电能表。 2、主要技术参数: 2.1 基本误差: 2.2 电气参数(参比条件下测得): 起动电流:0.4 % Ib 功耗:电压线路< 1.5W, 6.0V A 电流线路< 1.0V A 潜动:具有逻辑防潜动电路

时钟误差< 0.5秒/日(23℃) 液晶使用寿命:>10年 掉电存贮时间:>20年 【功能介绍】 1.计量功能 1.1正向有功电量计量:电能表自动计量正向累计有功 电量,并分别计量正向尖、峰、平、谷各费率电量。 1.2反向有功电量计量:电能表自动计量反向累计有功 电量,并分别计量反向尖、峰、平、谷各费率电量。 当反向用电时,电能表给出反向指示。 1.3组合电量计量:电能表可根据“组合电量模式字(可 设置)”,进行组合总电量和各费率电量的计量。1.4本地费控智能电能表具有电费计算功能。计费方式 有分时电价和阶梯电价,对应分时电价电能表和阶 梯电价电能表两种。分时电价电能表根据尖、峰、 平、谷各费率的正、反向用电量累加和,分别按相 应费率的电价计算电费。阶梯电价电能表根据当月 的实际用电量,按照预设的阶梯电价分段计算电费。 1.5瞬时参量测量:电能表可测量电压、火线电流、零 线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参量。 2.分时费率功能

电表自动抄表系统设计

电表自动抄表系统设计 1.自动抄表系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自动抄表系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十分广泛,对用电管理部门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减轻传统人工抄表工作的劳动强度; (2)有利于提高抄表工作的效率; (3)有利于用电数据的有效存储和历史数据的快速查询; (4)能够实现用电数据的自动统计分析,用电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电网供电状况以及负载的变化情况,有利于提高配电管理和电网改造决策的科学性; (5)有利于实现用电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6)能够实现用电标准的动态制定,有利于提高用电收费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7)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应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抄表,有利于提高用电管理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水平; (8)有利于国家对用电管理部门的统一集成。 采用计算机自动抄录用户电表数据、自动计费报表时用电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普通用户开发一个经济适用、可靠的自动抄表系统,可以增强用电管理部门用电经营管理的效率,提高配电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另外利用抄表系统自动传输和记录电表数据,吐过遇到用电收费纠纷,还可以实时查验和查询历史用电数据。这样是我国公用事业的收费工作方式得到有效改善。 抄表系统的研制成功,必将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内发展: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研究电表自动抄表系统便提到日程上来了。而且,由于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的发展,而电表自动抄表系统正是趋于大力法杖中的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自动化的必然,因而日益受到关注。国内外在这方面都正在大力发展开发研制工作。 国外发展: 国外如以色列尤尼克(Unique)技术公司开发的集中抄表系统,利用现有的电网和电表,一电力线作为信息传递媒介,建立数据采集通讯系统,通过电力线载波技术将信息远距离传送。而由英国自动化仪表公司本部策划、组织,杭州沃特电器有限公司研制的IC 系列电表,可按用户需要装上通讯接口,利用RS485标准接口、零电压脉冲继电器输出或4-20mA线性输出进行远程监测。德国D-Tech公司则为此专门开发了SMI专用模块,用于

智能电能表计量故障原因及改进措施

智能电能表计量故障原因及改进措施 发表时间:2019-07-16T17:18:52.010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23期作者:黄胜泉[导读] 文章分别从软件、硬件设计、制造工艺以及工作质量等方面,分析计量故障产生的现象和原因,并通过列举案例对计量故障进行实例分析,最后提出了进措施。(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广东清远 511500)摘要:文章分别从软件、硬件设计、制造工艺以及工作质量等方面,分析计量故障产生的现象和原因,并通过列举案例对计量故障进行实例分析,最后提出了进措施。关键词:智能电能表;计量故障;窃电;措施 引言 智能电能表在电网的广泛应用及关键作用,决定了其稳定运行的重要性,但由于智能电能表是由多个元件构成的,加上外部复杂环境的影响,时常会出现各种故障,进而影响智能电能表的工作状态。智能电能表故障的产生将直接降低电能计量的准确度,给电力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电力事故的产生。因此,本文对智能电能表的常见故障进行统计与归纳,并从中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实现智能电能表故障的快速解决,保证其在最佳状态下持续运行。 1 故障原因分类 从对故障表鉴定的实例中来看,引起电能表计量异常的原因主要有软件故障、硬件故障、制造工艺以及现场工作质量和窃电等方面。 1)软件故障引起的计量异常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供应商进行软件校表时,电流增益、电压增益、相位补偿等计量芯片中用于电量计算的参数设置错误,导致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与实际不符。这类故障通常在出厂检测时能发现,如果供应商未按要求对每块表进行的出厂检测,这类故障表将会流向各省强检定线,从全检的基本误差检测项目中发现,并作为不合格产品退货。二是计量芯片和 MCU 没有抗干扰设计,计量芯片死机或计量芯片与 MCU 进行通信时受到外界干扰,以及 MCU 对存储芯片(如 EEPROM)进行写数据时受到干扰或瞬间断电,导致电量丢失或电量存储错误。这类故障表重新上电后一般恢复正常,难以复现。 2)硬件故障引起的计量异常。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元器件质量不佳,常见于元器件技术参数不满足电能表技术要求,在极端环境下运行后,元器件电气性能改变,元器件加速老化。二是安装有质量问题的元器件,如在电压、电流采样,基准电压电路安装已损坏的高频滤波用贴片电容,造成电压、电流、功率示值异常;晶振不稳定或晶振串联的杂散电容损坏,造成计量芯片不启动。三是硬件抗干扰性差。PCB 设计应采用强弱电分开,来消除数字信号回路的电磁干扰;区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数字地与模拟地,防止相互串扰;计量芯片外接晶振引线应尽量短等,如果电路板不满足这些PCB 设计原则,电能表就不能很好的抑制干扰源。 3)制造工艺引起的计量异常。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分压电阻、锰铜分流片两端引线、采样回路、外接基准电压回路滤波用的贴片电容虚焊,造成输入到计量芯片的采样值不正确,或者计量芯片用于 ADC 的基准电压不正确,都会引起计量芯片电能量计算不准确,同时会引起电压、电流、功率示值异常。二是生产过程中电路板清洁不到位,残留的锡渣未清理赶紧,造成引脚短接,比如晶振引脚短接会引起计量芯片不工作,基准电压引脚与接地引脚短接会引起电压电流示值均不正常;三是生产过程中损坏元器件。电能表生产环节包括贴片、回流焊、波峰焊、清洗、人工焊、检测、三防、烘干、装配等,其中装配环节属于人工流水线,人员不熟练或操作不规范,容易误碰电路板元器件,造成元器件损伤。四是电路板三防措施不到位。电路板三防包括防潮、防盐雾、防霉,主要通过喷涂三防漆实现,使用的三防漆质量差或配比不正确、喷涂环境不满足要求或喷涂前未进行干燥都会引起三防措施失效。电能表置于潮湿环境中易短路烧坏元器件或芯片。 4)现场工作质量和窃电造成计量不准。现场工作质量包括电能表接线错误,造成电压电流反相;不同用户的进线集中布线,产生感应电流,造成电表走快和潜动;批量安装过程中,电能表串户造成计量不准等。窃电引起的计量不准常见有短接电流端子、改变电压采样电阻阻值等。 2 计量异常故障案例分析 某电表厂生产的单相智能电能表现场运行时曾发生电压突然增高,电表飞走的故障。经现场排除无接线问题、无电磁干扰、无窃电痕迹。除电压突高现象外还出现电表潜动现象。现场拆回到实验室进行鉴定。加 220 V 电压后,屏幕显示的电压是785. 7 V、火线电流 0. 113 A、功率 0. 088 kW。按额定电流,功率因数 1. 0 对故障表进行基本误差试验,误差达到 3 575%。电压突增导致电表飞走,且电能表电压短时间会稳定在一个数值,改变环境或进行移动后,电压数值有变化,推断设备硬件故障嫌疑大。排查影响电压异常的几个方面:分压电阻到计量芯片电路、基准电压电路。即测量分压电阻、分压后电压值、基准电压外部引脚接地回路。发现基准电压外部引脚接地回路 C18,C19 贴片电容在电路板上的阻值异常,从图 1 看出正常情况阻值为∝,而测量得到阻值为 463Ω,说明 C18,C19 至少有一个贴片电容已击穿。 图1 计量芯片电路板接线图

基于图像处理的相机自动对焦方法研究综述

基于图像处理的相机自动对焦方法研究综述摘要:随着各种成像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的迅速发展,自动对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自动对焦系统一般由分析处理模块和控制驱动模块组成,而分析处理这一块是整个自动对焦系统的重中之重,从传统的测距法到像偏移法,再到近来流行的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对焦法都无不体现了自动对焦技术的发展。现在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对焦技术。 关键词:图像处理;自动对焦;对焦评价函数;对焦搜索策略 一自动对焦技术的发展 自动对焦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各类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照相机、摄像机、显微镜、内窥镜等成像系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自动对焦技术从20 世纪7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 到现在已经日臻成熟并取得了广泛应用。 1.1 传统的自动对焦方法 (1)测距法: 测距法是通过向被摄物体发射光波或辐射波,并接收反射波来测量目标的距离,然后通过计算机来控制自动对焦,主要包括红外测距法、激光测距法、超声波测距法等。优点: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缺点:由于所拍物体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会造成随机噪声。 (2)像偏移法: 像偏移法是利用三角测距原理,由被摄物体发出的光线,同时进入左、右两组接收器,并成像在接收元件上,通过两组信号的对比求得合适的对焦位置。被摄物体的距离信息通过在CCD上成像位置的差异反映出来,可直接由CCD元件进行检测和分辨。优点: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缺点:CCD元件与光电转换、运算系统的电路技术要求较高,成本也高。

2 焦点检测自动对焦法 焦点检测法主要用于单反相机中,它是在镜头的焦点附近设置自动对焦微型组件,将镜头焦点直接作为探测对象的一种方式,它能够适应各种变焦镜头且拍摄距离大。该方法又分为反差检测和相位检测两种。 焦点检测法的优点是:在一般状况下能够较好地实现对焦,检测装置不需要发射源,能耗少,能够实现远距离对焦。其缺点是:对于运动的、细线条的或者是低反差的拍摄体进行自动对焦有困难,同时对含有偏光特性的物体对焦也比较困难。 二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对焦原理 在数字系统里面的自动对焦是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对焦,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自动对焦方法主要有离焦深度发(DFD,Depth from Defocusing)和对焦深度法(DFF,Depth from Focusing)两种。 1 离焦深度法(DFD) 离焦深度法是一种从离焦图像中取得深度信息从而完成自动对焦的方法。离焦深度法又分为基于图像恢复的离焦深度法和基于离焦量估计的离焦深度法。 离焦深度法的主要缺点是:需要事先获得成像系统精确的数学模型,才能保证对焦的精度,而该数学模型在理论上还不能精确地确定,只能近似估计,从而导致误差极大。 2 对焦深度发(DFF) 对焦深度法是一种建立在搜寻过程上的对焦方式。它通过选取一种适当的评价函数来评价不同对焦位置所获得图像的清晰度,清晰度值最大时对应最佳的对焦位置。 基于图像处理对焦的两大优点:a、调焦更加智能化,聚焦判据更加灵活和多样; b、利用计算机可以很方便地对运动执行机构进行控制,从而避开复杂的调焦电路和机构。

单相远程费控电能表说明书

DDZY105型 单相远程费控智能电能表 使用说明书

一、概述 DDZY105型单相远程费控智能电能表,是根据国家电网“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国网公司智能电表系列标准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新一代智能电能表。 该电能表采用了超大规模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永久保存信息的存贮器、485通讯、载波通讯和红外通讯、大画面宽温液晶显示等先进技术。电能表采用了先进的SMT表面贴装工艺,外壳采用高强度、阻燃环保材料、造型新颖、美观适用,具有较高的绝缘强度和耐腐蚀性。该表集众多功能于一体,具有电能量计量、信息存储及处理、实时监测、信息交互等功能。 二、依据标准和规范 该智能电能表设计、测试、制造均符合或超过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 ● GB/T 15284—2002 《多费率电能表特殊要求》 ● GB/T 17215.321—2008 《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21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1级和2级)》 ● GB/T 17215.211—2006 《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测量设备》 ● GB/T 15464—1995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广东电网公司RS-485接口单相电子式电能表通讯规约(第二版)》 ● DL/T 614—2007 《多功能电能表》 ● 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 DL/T 566-1995 《电压失压计时器技术条件》 ● Q/GDW 205—2008 《电能计量器具条码》 ● Q/GDW 354—2009 《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 ● Q/GDW 355—2009 《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 ● Q/GDW 364—2009 《单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 ● Q/GDW365—2009 《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 三、工作原理 3.1 工作原理说明 智能电表工作时,电压、电流经传感器件转换为采样信号通过滤波处理后送入计量芯片,计量芯片将能量信号转化为脉冲信号送到CPU进行电量脉冲采集,电量累计和各项计算分析处理,其结果保存在数据存贮中;同时CPU完成红外、485通讯、LCD显示等功能处理。电表带有硬时钟电路,保证时钟在标称温度下时钟日误差小于0.5s/d。数据安全性上采用冗余设计,数据采用多重备份,确保计量数据可靠。 3.2 工作原理框图

一起智能电表窃电案例的核算分析

一起智能电表窃电案例的核算分析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智能电表得到推广应用,相比较传统的机械式电表,智能电表具有计量准确度高、灵敏度高、工作性能稳定等诸多优点,尤其是其具有失压记录、表盖开启记录等功能,为供电企业的反窃电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1 案例介绍 自从家中电表更换成智能电表后,居民用户王某家的每月电费总是居高不下。供电部门解释,新安装的智能电表灵敏度较高,对于居民家中微弱的用电量都能准确计量。看着每月高额的电费支出,王某很是心疼,于是他打起了窃电的主意。经熟人介绍,王某以400元的价格雇佣社会电工对电表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效果,王某很满意,从此以后自己的用电行为更是放纵。经人举报,2013年4月16日,供电企业的用电检查人员对王某的窃电行为进行了查处。经现场符负荷实测,王某的电表计量不准,具体表现为少计;表盖计量封印有人为更动痕迹,初步判断电表内部接线被人为改动。在完成现场取证程序后,用电检查人员向王某下达了《窃电通知书》,告知其窃电事实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到供电部门接受追补电费和违约电费的处理。为准确核算窃电量,在供电企业、王某、第三方的共同见证下,该电表被拆回送至供电企业计量中心。在计量中心,工作人员在专业校表台上对电表进行了误差鉴定,并对电表芯片内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读取。最后,工作人员打开电表计量部分表盖,查找电表被人为改动的痕迹,进行窃电证据的最后锁定。检查发现,表内二次电流信号线接线端引出的两根铜线被人为采用锡焊短接,导致真实的电流信号无法传送到电表的计量芯片。经查明,王某的窃电时间为443天,电表误差为-69.44%。最后,供电企业对王某做出了追补电费1921元,违约电费5763元的处理。 2 窃电量核算分析 2.1 现行方法核算窃电量 由于电能瞬发即用的特殊性,无法采用物理实物的方式对用户窃电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只能采取依据一定科学的方法对损失电量进行估算。如《供电营业规则》第103条规定窃电量按下列方法确定: (1)在供电企业的供电设施上,擅自接线用电的,所窃电量按私接设备额定容量(千伏安视同千瓦)乘以实际使用时间计算确定; (2)以其他行为窃电的,所窃电量按计费电能表标定电流值(对装有限流器的,按限流器整定电流值)所指的容量(千伏安视同千瓦)乘以实际窃用的时间计算确定。窃电时间无

单相费控智能电能表使用说明书

目录 1.概述 (2) 1.1性能 (2) 1.2 工作原理: (3) 2.技术参数: (3) 2.1 规格及技术参数: (3) 3.使用说明 (5) 3.1液晶显示示意图如下表: (5) 3.2 状态指示灯 (5) 3.3 数据显示: (5) 4.电表功能 (6) 4.1 计量功能: (6) 4.2 费控功能: (6) 4.3 负荷开关: (6) 4.5 安全认证加密: (7) 4.6 测量及监测: (7) 4.7事件记录: (7) 4.8 费率、时段功能: (7) 4.9 冻结功能 (8) 4.10 报警功能 (8) 4.11 显示功能 (8) 4.12 通讯接口 (10) 5. 表外形尺寸图及接线图 (10) 5.1外形尺寸图: (10) 5.2 接线图 (10) 5.3 脉冲输出接线图: (11) 6.运输贮存与保证期限 (12)

1.概述 DDZY22-Z型单相费控智能电能表,采用当今最先进的电能表专用集成电路、微处理器、永久保存信息的不挥发性存贮器、宽温液晶显示等技术和SMT 工艺设计、制造,是高精度、宽负载、高灵敏、低功耗,供计量额定频率为50/60Hz 的单相电网中的交流有功电能,该表集众多功能于一体,实现了正、反向有功、分时电能计量以及远传实时电压、电流、零线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并可通过远程售电系统实现用户“先买后用”的预付费功能,又可灵活预置多种功能:冻结电量、故障报警、自动断电、开盖记录、自动抄表等功能。以PC机和掌上电脑为媒介实现用户与供电部门计算机的信息传输。本表还具有红外、RS485接口,方便电力部门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并采用多种软件、硬件抗干扰措施,保证电表可靠运行,从而适应了电力部门对用户有效及时地现代化科学管理需求。 供电部门可通过计算机和远程售电管理系统对用户预置购电量,并可设置剩余报警电量、跳闸报警电量、协议透支电量等。此电能表一表一加密模块,智能表上的所有数据信息均经加密处理,保障了用户的用电利益,同时售电管理系统中存储用户地址、姓名、以及此用户表的出厂表号、表常数等信息,便于用电管理与用电监察。 1.1性能 1.1.1、电能表的线路设计和元器件的选择以较大的环境允差为依据,因此可保证整机长期稳定工作。精度基本不受频率,温度、电压变化影响。整机体积小,重量轻,密封性能好,可靠性较其它同类产品有明显提高,为方便供电部门对表的标准化管理,表内设有误差微调装置。 1.1.2、当电源失电后,不可充环保锂电池作为后备电源,保证内部数据不丢失,日历,时钟、时段程序控制功能正常运行,来电后自动投入运行。在电能表端钮盒上设置有光电耦合隔离脉冲输出接口,以便于进行误差测试或脉冲采集,脉冲输出常数与标牌标志的表常数一致。 1.1.3、电表运行信息可由低压电力线载波、掌上电脑,RS485接口三种媒介传

AF摄像头工作模式原理

AF摄像头工作模式原理 AF(Auto Focus)自动对焦:自动对焦有两种方式,根据控制原理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自动对焦通过相机发射红外线,根据反射回来的射线信号确定被摄体的距离,再自动调节镜头,实现自动对焦。被动式对焦有一点仿生学的味道,是分析物体的成像判断是否已经聚焦,比较精确,但技术复杂,成本高,而且在低照度条件下难以准确聚焦,多用于高档专业相机。一些高智能相机还可以锁定运动的被摄体甚至眼控对焦。 有的手机平台上引出的GPIO口控制或者是Sensor中集成的AF算法,不需要单独使用MCU,有的手机平台是靠MCU集成AF算法,比如MTK的6228。Sensor 的AF算法是在ISP(DSP)的fireware里面的,就是MCU. 对于Sensor带有AF功能的一般通过I2C下命令就行了。手机平台如果是采用IO口控制的话,软件必须有AF的算法,根据图像的清晰度通过IO口控制马达的驱动IC使VCM或者Step(步进电机)动作。 实际上和音圈的原理是一样的,首先对马达供给有低到高的直流电VCM的转子由低到高走完全程,在走的过程中使用IC读取SENSOR固定位置上的亮度数值并记录实时电流数值,到达顶端后在供给马达在sensor亮度值最高时的电压,用VC开发会比较快。镜头直接就可以拧进VCM马达的镜头槽中的,在你给VCM 进行控制时可以有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时PWm控制方式,还有的是IIC的控制方

式,在控制信号输入到驱动芯片时,驱动信号便发出电流来驱动VCm马达,使VCm马达机构上下移动,所以就实现了自动对焦的目的。 基于DSP的自动对焦系统,自动对焦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各类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国外AF技术已经非常普遍,照相机、摄像机、显微镜、内窥镜等成像系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在我们国家这个方面应用比较少。传统的自动对焦技术较多采用测距法,即通过测出物距,由镜头方程求出系统的像距或焦距,来调整系统使之处于准确对焦的状态。随着现代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图像处理理论的日益成熟,自动对焦技术进入一个新的数字时代,越来越多的自动对焦方法基于图像处理理论对图像有关信息进行分析计算,然后根据控制策略驱动电机,调节系统使之准确对焦。 本文利用数字式CMOS图像传感器作为感像器件,运用DSP芯片采集图像信息并计算系统的对焦评价函数,根据优化的爬山搜索算法控制驱动步进电机,调节系统光学镜头组的位置,使系统成像清晰,从而实现自动对焦。这是一种数字式的自动对焦方法,其准确性和实时性使其在视频展示台和显微镜等设备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