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训练

  • 格式:ppt
  • 大小:436.00 KB
  • 文档页数:14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
6.增强躯干肌力和调整腹背肌力平衡,改善脊柱
生理弧度,改善脊柱排列及应力分布,增加脊柱 的稳定性,防治颈椎病及下腰痛。 腰背肌与腹肌 肌力的平衡是维系脊柱稳定的重要前提,由于腰 背肌紧贴脊柱,相对于脊柱的力臂很短,所以要 达到一定的做功量,必需产生较大的收缩力量, 在日常生活工作或体育训练中频繁进行,会产生 劳损。进行有针对性的肌力训练可以防治劳损。
不能同时训练拮抗肌
等张收缩
不能在关节活动受限时进行,有关节挛缩、关节内
伤病、运动时疼痛者不使用
训练效果快,心理效果好 可改善肌肉的神经控制,更好的改善局部血液淋巴
循环,改善关节软骨营养
不易进行不同速度的运动练习,有惯性作用,非顺
应性阻力
一般不出现屏气、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的现象
两者交替练习有利于肌力的发展。离心收缩主要
是控制肢体坠落的速度,使用过多易引起肌肉的 酸痛,在太极拳、八段锦等民间运动形式的运动 疗法中最为常用。
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力与阻力相等,肌肉长度不
变,不引起关节活动,也称为静力性收缩,常用
于骨关节疾患的早期。
等长收缩
较好的增加肌张力,防治肌萎缩,消除肿胀,刺激
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尽量固定好邻近关节,特别
是近端关节,避免产生替代运动。上肢运动特别 是肩、肘关节周围肌群训练时要限制躯干的运动, 下肢运动时特别是髋、膝关节周围肌群的运动时 要限制骨盆的运动。
徒手抗阻练习---练习中
应选择合适的阻力,初始为次最大阻力,以后逐渐
增加阻力;
患者的最佳反应为无痛范围内的最大努力; 动力性收缩时运动应平稳,没有颤动; 阻力应与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肌肉能力相匹配; 逐渐增加和解除阻力,防止发生不能控制的运动。
应用
3.促进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肌力恢复,中枢神经系
统损伤后导致的肌力下降在肌痉挛不明显时要
积极的进行肌力训练;外周神经损伤后,特别 是提示部分失神经支配时,特别强调损伤神经 支配肌群的主动练习;
4.帮助维持肌营养不良等肌病时的肌肉收缩;
5.通过选择性增强肌力,调整肌力平衡,对脊柱
侧弯、平足等骨关节畸形起矫治作用。
次数应大于5~6次,小于15~16次;以轻 阻力改善耐力时,则可安排3~5组,共 40~50次。
器械抗阻练习
练习的组数:为每一练习段由一定重复次数组成、
间有休息的训练单位。练习组数*每组重复次数 为总重复次数。增加肌力可采用的方法为6RM*3 组、12RM*2组、3RM*6组
徒手抗阻练习---练习前
评估患者待训练部位的关节活动度及肌力,详
细明确功能受限情况,以确定适宜的抗阻运动 形式和合适的运动量
将患者置于适合练习的舒适体位 以被动运动形式向患者演示所需的运动 告诉患者用最大努力但必需无痛地完成练习,
并且不要憋气。
徒手抗阻练习---练习中
将施加的阻力置于肢体的远端; 确定阻力的方向,一般与所需运动的方向相反;
第四章肌力训练
一、定义
肌力:指运动系统在不同程度负荷或免负荷
前提下,肌肉为维持姿势、启动或控制运动、
产生或控制速度而产生的一定收缩力。
肌肉收缩形式和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肉收缩形式可分为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它们各有不
同的特点。
等张收缩时肌张力大致恒定,引起明显的关节活动,故
称动力性收缩。等张向心收缩主要为白肌纤维收缩,肌 肉收缩时肌肉的起点和止点相互靠近,此时收缩力高于 阻力,产生加速运动(上楼时股四头肌的收缩)。等张 离心收缩主要为红肌纤维收缩,肌肉收缩时起点和止点 被动延长,此时收缩力低于阻力,产生减速运动(下楼 时股四头肌的收缩)。
优缺点
等长较等张动作简单容易掌握
等长练习可以用来锻炼一些等张练习不易练到或
很少练到的肌群,如四肢内收肌群
等张练习可在全关节的运动幅度内进行,可较快
的获得训练效果,等长练习只有在一定的角度内 收缩才能取得效果。因为锻炼者可以直接看到自 己所做的功,因此等张练习比等长练习具有更好 的心理学效应。
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选择
肌力为2级时,可进行免负荷运动,即减
除重力负荷的主动运动。可用吊带悬挂肢 体,或将肢体放在敷有滑石粉的光滑平板 上,在水平面上运动,或在温水浴中运动, 利用水的浮力消除部分肢体的自身重量, 使运动易于完成。
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选择
肌力为3级时,应完全由患者主动运动完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成,既不需要助力,也不需要克服外来 阻力,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单关节或多关 节、单方向或多方向不同速度或幅度的 运动,根据病情选择肌肉收缩形式与运 动强度。
35天卧床休息使下肢踝跖屈肌横断面积减少 12%,而踝背伸肌群无明显变化。下肢悬吊6
周的研究发现伸膝肌的萎缩几乎是屈膝肌的2
倍,上肢固定9天造成的肌肉萎缩为4%。对于 骨关节固定的患者,最好在固定期间一直坚持 肌肉力量的训练,可减轻肌肉萎缩,又可促进 骨折的进一步愈合
应用
2.防治因肢体创伤、炎症时疼痛所致反射性的抑
期进行 对改善运动的神经控制作用较小 有角度特异性,仅有20度的生理溢流(overflow)
等张收缩
可增加肌张力,增强全ROM的肌力
能训练关节活动度
对仪器有特殊要求 全身疲劳较显著
对姿势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运动中对力的评价容易 动作较复杂
运动中易出现加速与减速的现象
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选择
肌力达4级,应由主动运动进展到抗阻运动,
对抗较大阻力进行肌肉收缩,可增加运动单位 募集率,从而提高训练效果。阻力可来源于人 力、重物或器械。阻力应从小到大,关节活动 范围的起始与终末部分施加小阻力,中间部分 施加阻力最大,阻力应加在受累关节的远端, 人力施加阻力以便调节阻力的大小,并在运动 中做到阻力合理地增大和减少,肌力达4级以 上时,可用重物或器械提供阻力。
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选择
使肌肉对抗它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而竭尽
全力进行收缩练习称为最大收缩练习,简 称最大练习;以低于最大阻力(如80%、 60%、40%最大阻力等)进行练习,称为
次大收缩练习或次大练习。
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选择
最大收缩或接近于最大收缩的练习,只能重复很
少次数或持续很短时间即引起肌肉疲劳,但这能 募集白肌纤维,对增强肌力有良效。相反,较低 强度的次大练习可以重复较多次数或持续较长时 间亦不易疲劳,但主要募集红肌纤维,对增强肌
应用
健康人卧床休息一个月肌纤维横断面积

减少10%~20%,两个月可能减少50%。萎缩
的肌肉中脂肪和结缔组织相对增多,30天卧床
休息可以造成腓肠肌的毛细血管密度降低38%,
实际上维持毛细血管密度的运动量可以很小, 高度训练的运动员在停训84天后,毛细血管的 密度并没有减少。
应用
承担体重和步行的主要肌肉制动后萎缩最明显。
作用
用于增加肌力、耐力以及健身
禁忌证 同徒手抗阻练习 练习的强度:依练习的目的、损伤恢复
阶段及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定。一般分为 亚极量和极量,前者在增加耐力和软组 织愈合早期使用,后者在康复后期使用
器械抗阻练习
练习的负荷量:一般以最大负荷量进行,
重复10次,即10RM;
练习的重复次数:增强肌力为主时,重复
肉耐力有利。
抗阻运动
徒手抗阻练习
适应证
肌力3级以上患者可因此增加肌力、耐 力和效率,尤其在开展可允许的关节活动范围内 运动、解剖平面内的运动、PNF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对角线模式运动(本体促进技术):以多关节多 肌群代替单关节、相对少的肌群的活动;以对角 斜线的复合运动代替简单的单一平面;以螺旋形 代替无旋转形运动。
8.增强腹肌和盆底肌训练对防止内脏下垂、改善
呼吸及消化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三)基本方法
1、被动运动
2、助力运动(徒手,器械) 3、主动运动
4、抗阻运动(徒手,器械)
遵循原则
1.阻力原则
2.超常负荷原则
3.超量恢复过程切入训练原则
4.训练至疲劳但不过度疲劳原则
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选择
的肌肉疲劳现象和全身不适等全身疲劳现象时应及
时有反馈;
工作人员对有心血管问题的高危患者要加强预防。
注意事项
对有一些特殊的神经肌肉失能疾病和心
肺失能疾病要尤为注意运动量
练习中应有3~4min的休息恢复期
注意避免过度训练现象
注意操作方法,避免替代作用
减少练习所致的肌肉疼痛
器械抗阻练习
应用
7.增强肌力和改善拮抗肌平衡,加强关节的稳定
性,以防止负重关节的退行性变,对于膝关节而 言,股四头肌和月国绳肌合理的肌力分布是维系 膝关节良好稳定性的重要前提,较为合理的峰力 矩比例为3:2,如果实际比例与正常比例出入较 大,就必需制订有针对性的肌力训练计划,争取 通过训练将比例趋于合理化
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选择
肌力为1~2级时,仍可采用肌肉电刺激法,此时
肌肉已有随意的肌电活动,此时可以开始助力运 动练习,即在肌肉主动收缩的同时施加外力帮助, 外力可以来源于治疗师施加的力量、或者是器械 旋转或摆动产生的助力、健肢产生的力量、以及 水的浮力,以便完成大幅度的关节活动。注意强 调主观用力,给予最低限度的助力,避免以被动 运动替代助力运动。助力常加于运动的开始和终 末,并逐渐减少
优缺点
等长和等张练习应根据不同的需要,相互
协调的进行 等长收缩常不可避免的出现屏气现象,从 而使血压明显上升,加重心脏负担,故有 心脏功能障碍时宜选用等张练习。
应用
1.防治废用性肌萎缩,特别是机体制动后的肌
萎缩。全身或局部制动均会造成肌肉的废用性 萎缩,通常关节固定2周以上就可造成肌肉萎 缩。石膏固定后的肌肉萎缩比卧床休息要明显 得多。除了肌肉横断面积减少,肌纤维纵向挛 缩也很明显。所以通常骨折后的康复所面临的 有两方面的主要问题:肌肉力量减退和关节活 动受限。
徒手抗阻练习
禁忌证
炎症,尤其在进行动力性抗阻时不允许相关的肌肉或
关节有炎症或肿胀。
疼痛,在练习中或练习后24H内有严重关节疼痛或肌
肉疼痛出现,练习应终止或减量。
心血管疾病,包括严重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
病及高血压等。
非感染性炎症,主要是局部骨关节、肌肉肌腱、韧带
等损伤愈合未坚时。
制脊髓前角细胞的肌萎缩。肌力下降不仅与肌肉 的横断面积减少有关,也与肌肉的神经支配有密 切关系。由于创伤、炎症时产生疼痛故肌肉活动 明显减少,导致定量运动负荷时运动单位募集率 明显降低,EMG显示肌电活动减弱。肌力和神 经功能的减退造成步态不稳和运动协调性降低, 进行肌力训练后1周,肌力恢复50%,EMG恢复 正常
徒手抗阻练习
该操作方法是先将患肢或躯体置于所要求的位置,
通过特定的活动轨迹达到特定的目标。以上肢为 例,如先置于肩屈曲、外展、外旋位,肘伸展, 前臂旋后,腕伸展,各手指的伸直位,然后沿对 角线的轨迹,达到肩内收、内旋,肘屈曲,前臂 旋前,腕屈曲和手指屈曲位,此时整个上肢在这 一过程作螺旋形的旋转活动,在运动中视肌力情 况施加一定阻力,还可将患肢置于最大伸展位, 使肌肉收缩更加有力或诱发主动动作。
肌力为0级时,只能进行电刺激以延缓肌萎缩,
也可进行传递神经冲动的练习,即做主观努力, 试图引起瘫痪肌肉的主动收缩,此时大脑皮质运 动区发放的神经冲动,通过脊髓前角细胞向周围 传递,直至神经轴突再生达到瘫痪肌群。这种主 观努力,可以活跃神经轴突流,增强神经营养作 用,促进神经本身的再生。传递冲动可与被动运 动结合进行。
徒手抗阻练习---练习中
患者不能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施阻
部位疼痛、造成肌肉震颤、发生替代运动 时,应改变施阻部位或降低阻力;
提供简单、同步、有鼓励性的语言口令;
一组运动的重复次数为8~10次;
重复组别为3~4组。
注意事项
患者练习中不应憋气,以防止发生心血管问题; 患者若在练习中发现局部不适、疼痛、痉挛等局部


肌肉肌腱本体感受器 不能训练关节活动度 主要训练红肌纤维 对仪器无特殊要求 全身疲劳不显著 姿势稳定性不受影响 运动中对力的评价由于速度为零而困难
等长收缩
动作不复杂易掌握 能在关节活动受限时进行 训练效果慢,心理效果差 会出现屏气、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 不伴有关节活动,可在固定期、关节损伤、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