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MSC17079-交通运输部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MSC17079-交通运输部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MSC17079-交通运输部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MSC17079-交通运输部

附件4:

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

(2004年12月9日以海安会第MSC.170(79)号决议通过)

第II-1章

构造—结构、分舱与稳性、机电设备

第2条-定义

1 在现有第13款后新增第14款如下:

“14 散货船系指第XII章第1.1条定义的散货船。”

第18条-客船和货船水密门、舷窗等的构造和初次试验

2 该条第2款由下文代替:

“2 在客船和货船上,水密门应作水头分别高达舱壁甲板或干舷甲板的水压试验。如因可能损坏绝缘件或舾装件而未对个别门作试验,可代之以按门的类型和大小对个别门作原型压力试验且试验压力应至少与预定安装位置所要求的水头相符。原型试验应在门安装之前进行。门在船上安装的方法和程序应与原型试验所用安装方法和程序相符。每扇门在船上装好后,应检查其是否在舱壁和门框之间正确就位。”

第45条-触电、电气火灾及其他电气灾害的预防措施

3 在标题后增加以下文字:

“(本条第10和11款适用于2007年1月1日后建造的船舶)”。

4 现有第10款由下文代替:

“10 电气设备不应安装在任何可燃混合物气体易于积聚的处所内,例如,主要用于储存蓄电池的舱室、油漆间、乙炔储藏室或类似处所,除非主管机关认为,这些设备:

.1 是操作所必需的;

.2 属于不会点燃有关混合物气体的类型;

.3 适合于相关处所;和

.4 经适当证明在可能遇到的尘土、蒸汽或气体中使用是安全

的。”

5 在经修正的第10款之后增加新的第11款如下:

“11 在液货船上,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不得安装在危险场所,除非它符合不低于本组织接受的标准*”。但是,对于该标准未涵盖的场所,不符合该标准的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可安装在危险场所,但要进行主管机关满意的风险评估,以确保其具备等效的安全水平。”

6 将现有第11款重新编号为第12款。

第III章

救生设备与装置

第31条-救生艇筏和救助艇

7 在现有第1.7款后增加新的第1.8款如下:

“1.8 尽管有第1.1款的要求,2006年7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第IX章第

1.6条定义的散货船应符合第1.2款的要求。”

第V章

航行安全

第19条-船载航行系统和设备的配备要求

8 在第2.5款,现有第.1项的文字由下文代替:

“.1 一台电罗经或其他装置,以通过船载的非磁装置确定和显示船舶首向,能由舵工在主操舵位置清楚识读。这些设备还应将船舶首向信

息发送到第2.3.2、2.4和2.5.5款所述的设备中;”

第20条-航行数据记录仪

9 在现有第1款之后增加新的第2款如下:

“2 为了协助事故调查,货船在从事国际航行时,应按下列要求装配一台VDR,它可以是一台简易的航行数据记录仪(S-VDR)**:

.1 2002年7月1日之前建造的20,0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2006

年7月1日后的首次计划的干坞检验,但不得晚于2009年

7月1日;

.2 2002年7月1日之前建造的3,0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20,000

总吨的货船,2007年7月1日后的首次计划的干坞检验,

*参考国际电工委员会出版的标准,IEC60092-502:1999‘船舶电气装置-液货船’。

**参照海安会第MSC.163(78)号决议-船载简易航程数据记录仪(S-VDRs)性能标准。

但不得晚于2010年7月1日;和

.3 如果货船在.1和.2项规定的实施日期后二年内永久退役,主

管机关可以对货船免除适用上述.1和.2项的要求。”

10 将现有第2款重新编号为第3款。

第VII章

危险货物运输

第10条—对化学品液货船的要求

11 在本条第1款中删除下面一句:

“就本条而言,《规则》的要求应视为强制性要求。”

第XII章

散货船的附加安全措施

12 第XII章的现有内容由下文代替:

“第1条

定义

就本章而言:

1 散货船系指主要用于散装运输干货的船舶,包括诸如矿沙船和兼装

船等船型*。

2 单舷侧结构散货船系指第1款中定义的散货船,该船中:

*参见:

.1 对于2006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船舶,第6号决议,关于“散货船”定义的解释,列于1997年SOLAS公约大会通过的1994年修订的《1974年安全公约》第IX章。

.2 本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以海安会第MSC.79(70)号决议通过的关于散货船附加安全措施的《安全公约》第XII章规定的解释。

.3 本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以海安会第MSC.89(71)号决议通过的关于散货船附加安全措施的《安全公约》第XII章规定的解释的附件1的适用规定。

.1 货舱的任何边界均为舷侧船壳板;或

.2 如一个或多个货舱边界为双舷侧结构,2000年1月1日以前建造的散货船,该双舷侧结构宽度小于760 mm;2000年

1月1日或以后,但在2006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散货船,

该双舷侧结构宽度小于1,000 mm;该宽度按垂直于舷侧壳

板量取。

此类散货船包括货舱任何边界均为舷侧壳板的兼装船。

3 双舷侧结构的散货船系指第1款中定义的散货船,该船内所有货舱边界均为双舷侧结构,而非第2.2款中定义的情况。

4 双舷侧系指每条船的舷侧由舷侧船壳板和连接双层底和甲板的纵向舱壁构成的一种船舶结构。如果安装了底边舱和顶边舱,它们可为双舷侧结构的组成部分。

5 散货船的长度系指现行《国际载重线公约》中定义的长度。

6 固体散货系指除液体或气体以外,粉状、颗粒状或任何较大块物质构成的任何货物,其构成的成分一般是均匀的,可直接装进船舶装货处所而不需用任何形式的容器盛装。

7 散货船横舱壁和双层底强度标准系指于1997年11月27日召开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缔约国政府大会以第4号决议通过的“评估前部两个货舱间横向槽型水密舱壁构件尺寸和评估第一货舱许可载货量的标准”,该标准可由本组织修正,但这些修正案须按照本公约关于适用于除第I章外的附则的修正程序的第VIII条予以通过、生效和发挥效力。

8 建造的散货船系指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散货船。

9 类似建造阶段系指在该阶段:

.1 可辨认出某一具体船舶建造开始;和

.2 该船已经开始的装配量至少为50吨,或为所有结构材料估算重量的1%,以较小者为准。

10 散货船的宽度(B)系指现行《国际载重线公约》中定义的宽度。

第2条

适用范围

散货船除须满足其他章节的适用要求外,还须满足本章的要求。

第3条

实施时间表

1999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适用第4条或第6条的散货船,应根据下列时间表符合第XI-1章第2条要求的加强检验计划有关条款的规定:.1 在1999年7月1日船龄为20年或以上的散货船,第1次中期检验之日或1999年7月1日后的第1次定期检验,取早者;

.2 在1999年7月1日船龄为15年或以上但不满20年的散货船,在1999年7月1日后的第1次定期检验之日,但不应晚于2002年7

月1日;和

.3 在1999年7月1日船龄不足15年的散货船,在其船龄达到15年之日后的第1次定期检验之日,但不应晚于船龄满17年之日。

第4条

适用于散货船的破舱稳性要求

1 1999年7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长度为150 m及以上、设计为运载密度为1,000 kg/m3及以上固体散装货物的单舷侧散货船,当装载至夏季载重线时,应能在所有装载状态下承受住任一货舱进水,并能在第4款所规定的满意的平衡状态下保持漂浮。

2 2006年7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长度为150 m及以上、纵向舱壁任一部分(沿核定的夏季载重线垂直向中心线量取)均在舷内B/5或11.5 m(以小者为准)范围内,设计为载运密度为1,000kg/ m3及以上固体散装货物的双舷侧散货船,当装载至夏季载重线时,应能在所有装载状态下承受住任一货舱进水,并能在第4款所规定的满意的平衡状态下保持漂浮。

3 1999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长度为150 m及以上、载运密度为1,780 kg/m3及以上固体散装货物的单舷侧散货船,当装载至夏季载重线时,应能在所有装载状态下承受住最前部货舱进水,并能在第4款所规定的满意的平衡状态下保持漂浮。应按照第3条规定的实施时间表符合此要求。

4 按照第7款的规定,进水后的平衡状态应满足经第A.514(13)号大会决议修正的关于等效于《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第27条的条款的第A.320(IX)号大会决议附件中规定的平衡状态。假定的进水只需考虑货舱处所进水至该进水状态下船外的水位。载货舱的渗透率应假定为0.9,空舱的渗透率应假定为0.95,除非为货物所占进水舱的容积假定一个与货物相关的渗透率,且货舱其余空容积的渗透率假定为0.95。

5 1999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并已按照1966年4月5日通过的《1966

年国际载重线公约》第27(7)条勘划为减小干舷的散货船,可被视为满足本条第3款的要求。

6 按照经第A.320(IX)号大会决议通过,并经第A.514(13)号大会决议

修正的关于等效于《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第27条的条款的第(8)款的规定被勘划为减小干舷的散货船,可适当地被视为满足本条第1款或第2款的要求。

7 按照《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1988年议定书附录B中第27(8)

条的规定被勘划为减小干舷的散货船,进水后的平衡状态应符合该议定书的有关规定。

第5条

散货船的结构强度

1 1999年7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长度为150 m及以上、设计为载运

密度为1,000 kg/m3及以上的固体散装货物的单舷侧散货船,应能在所有装载和压载状态下有足够强度承受住任一货舱进水至进水状态中船舶舷外的水位,并考虑到货舱进水所产生的动力效应和本组织通过的建议*。

2 2006年7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长度为150 m及以上、纵向舱壁任

一部分(沿核定的夏季载重线垂直向中心线量取)均在舷内B/5或11.5 m(以小者为准)范围内,设计为载运密度为1,000 kg/m3及以上的固体散装货物的双舷侧散货船,应符合第1款的结构强度要求。

第6条

散货船的结构要求和其他要求

1 1999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长度为150 m及以上、载运密度为1,780

kg/m3及以上的固体散装货物的单舷侧散货船,应根据第3条规定的实施时间表,符合以下要求:

.1 最前部两个货舱之间的横向水密舱壁和最前部货舱的双层

底应有足够的强度承受最前部货舱进水,并考虑到货舱进水

所产生的动力效应,应符合散货船舱壁和双层底的强度标

准。就本条而言,散货船舱壁和双层底的强度标准应被视为

*参照1977年《安全公约》大会通过的“关于履行《SOLAS公约》第XII章第5条的建议案”的第3号决议。

强制性要求。

.2 为满足第1.1款的要求,在考虑加强横向水密舱壁和双层底的必要性和范围时,可考虑以下限制性措施:

.1 货舱之间总载货量分布的限制;和

.2 最大载重量的限制。

.3 对于为了满足第1.1款的要求而采用上述第1.2.1和第1.2.2项中的一种或两种限制性措施的散货船,在装载密度为

1,780 kg/m3及以上的固体散装货物时,均应符合这些限制性

措施。

2 2006年7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长度为150 m及以上的所有区域都具有双舷侧构造的散货船,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双舷侧的主要加强结构不应置于货舱处所内。

.2 按照以下规定,垂直于舷壳板测量的任何横断面的外壳板与内壳板之间的距离均不应小于1,000 mm。双舷侧构造应根

据第II-1章第3-6条及其所述的《技术规定》的要求留有检

验通道。

.1 沿横撑材,横骨架的上、下端肘板或纵骨架的端肘板

处不必保持底部净空。

.2 在双舷侧处所内的管路或垂直梯子之类障碍物处,净

通道的最小宽度不得小于600 mm。

.3 如内壳扳和/或外壳扳系横骨架式,肋骨内表面间的

最小净空不得小于600 mm。

.4 如内壳板和外壳板系纵骨架式,肋骨内表面间的最小

净空不得小于800 mm。在货舱长度的平行部分的外

面,该净空可根据结构形状的需要而减少,但在任何

情况下都不得小于600 mm。

.5 以上最小净空应是按内壳板和外壳板上肋骨内表面

的各条假设连接线量取的最小距离。

3 2006年7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长度为150 m及以上的散货船上布置的双舷侧处所和专用海水压载舱应根据第II-1章第3-2条的要求并根据

本组织将要通过的涂层性能标准*涂上涂层。

4 双舷侧处所不得用于载运货物,顶边翼舱(如果安装)除外。

5 2006年7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长度为150 m及以上,载运密度为

1,000 kg/m3及以上的固体散装货物的散货船:

.1 货舱的结构应使所有预期货物能够通过标准的装卸设备和

装卸程序进行装卸而不会带来影响结构安全的损坏;

.2 应确保舷侧壳结构与船体结构其他部分之间的有效连续性;

.3 货物区域结构应使一个加强构件的单一失效不会导致其他

构件立即随之失效,从而可能导致整个加强板格的破裂。

第7条

散货船的检验和维护

1 1999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长度为150 m及以上、船龄为10年及

以上的单舷侧散货船,不得载运密度为1,780 kg/m3及以上的固体散装货物,除非满意地通过了以下任一检验:

.1 根据第XI-1章第2条要求的加强检验计划所进行的定期检

验,或

.2 对所有货舱进行了第XI-1章第2条要求的加强检验计划中

对定期检验所要求的相同范围的检验。

2 散货船应符合第II-1章第3-1条以及本组织以海安会第

MSC.169(79)号决议通过的“散货船舱口盖船东检查和维护标准”中规定的维护要求。该标准可由本组织修订,只要此类修正案按照本公约第VIII 条关于适用于除第I章外的附则的修正程序予以通过、生效和实施。

第8条

关于符合散货船要求的信息

1 第VI章第7.2条要求的小册子应由主管机关签署或其代表签署,

以表明适当符合了本章第4、5、6和7条的要求。

2 根据第6条和第14条的要求对散货船载运密度为1,780 kg/m3及以

上的固体散装货物所采取的任何限制性措施,应在第1款所述的小册子中

*在本组织将通过涂层性能标准并对上述要求作适当修改而将其变为强制性要求之前,参照主管机关可接受的标准。

予以明确和记录。

3 对于适用第2款的散货船,应在船中的左右两舷舷侧永久性地打上

一个实心的等边三角形标志,其边长为500 mm,其顶点在甲板线以下300 mm,并漆成与船体颜色形成反差的颜色。

第9条

对因货舱结构设计原因而不能符合第4.3条的散货船的要求

对1999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在第4.3条适用范围之内的散货船,如因用于构造的横向水密舱壁数量不足而无法满足该条的要求,主管机关可放宽其执行第4.3条和第6条的要求,条件是它们应满足以下要求:.1 对于最前部货舱,第XI-1章第2条要求的加强检查计划中

规定的对年度检验的检查应由对货舱中期检验所规定的检

查代替;

.2 在所有货舱或货物传送通道(如适合)内安装经主管机关或

经其认可的组织根据第XI-1章第1条的规定批准的污水阱

高水位警报器,并能在驾驶室发出声光警报;和

.3 提供了特定货舱进水情形的详细资料。该资料应附有《国际

安全管理(ISM)规则》第8节规定的关于撤离准备的详细须

知,并作为船员培训和演习的基础材料。

第10条

固体散货密度的申报

1 在长度为150 m及以上的散货船装载散货之前,托运人除应根据第

VI章第2条的要求提供货物资料外,还应申报货物的密度。

2 对适用第6条的散货船,除非其已满足本章中适用于载运密度为

1,780 kg/m3及以上的固体散货的所有要求,否则,所申报的密度在1,250 kg/m3至1,780 kg/m3之间的任何货物,其密度均应由经认证的检测机构*核实。

第11条

装载仪

(除另有规定外,本条适用于任何时候建造的散货船)

*在核实固体散装货物的密度时,应参照《散装货物密度测量统一方法》(海安会第MSC/Circ. 908号通函)。

1 长度为150 m及以上的散货船应装配能提供船体梁的剪力和弯矩

资料的装载仪,并应考虑到本组织通过的建议案**。

2 1999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长度为150 m及以上的散货船,应在

不晚于1999年7月1日之后船舶进行的第一次中期检验或定期检验之日符合第1款的要求。

3 在2006年7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长度小于150 m的散货船,应装

配能提供船舶完整状态下的稳性资料的装载仪。用计算机软件计算稳性应获得主管机关的批准,并应提供用于测试经批准的稳性资料***的标准工况。

第12条

货舱、压载和干处所进水警报

(本条适用于任何时候建造的散货船)

1 散货船应装配水位探测器如下:

.1 在每一货舱中,一个水位探测器在任一货舱水位达到高于内

底0.5 m高度时能发出声光警报,另一水位探测器应在水位

高度不小于货舱深度15%但不超过2m之处时发出声光警

报。在适用第9.2条的散货船上,仅需要安装发出后一警报

的探测器。水位探测器应安装在货舱的后端。对于被用作水

压载的货舱,可安装过载警报装置。可视警报装置应明显地

区分出每一货舱中探测到的两个不同水位;

.2 在第II-1章第11条所要求的防撞舱壁前的任一压载舱中,

当舱内液体达到不超过舱容10%时能发出声光警报。可安装

过载警报装置,当该舱被使用时,警报装置即被启动;和.3 在非锚链舱的任何干处所或留空处所,其向船首货舱前伸出

的任何部分,当水位高于甲板0.1 m时,应能发出声光警报。

在容量不超过船舶最大排水量0.1%的封闭处所,不必配备

这样的警报装置。

2 第1款中规定的声光警报装置应安装在驾驶台。

3 2004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散货船应不在晚于2004年7月1日之

**参照1997年《SOLAS公约》大会以第5号决议通过的“装载仪建议案”。

***参照“船上使用与应用计算机指南附录的相关部分”(海安会第MSC/Circ.891号通函)。

后进行的船舶年度、中期或换新检验之日符合本条的要求,取早者。

第13条

泵系的有效性*

(本条适用于任何时候建造的散货船)

1 散货船上,用于排放和泵吸位于防撞舱壁前方的压载舱的压载水和

任何部位延伸至首货舱前的干燥处所的舱底水的设备,应能从一个可进入的围蔽处所内将其运行。该围蔽处所应能从驾驶室或主机控制站进入而无需穿过露天干舷甲板或上层建筑甲板。在用于这些舱或舱底水的管路穿过防撞舱壁的情况下,通过遥控启动阀门操作的装置也可接受,以此作为第II-I章第11.4条规定的阀门控制的替代措施,只要此类阀门控制器的位置符合本条的规定。

2 2004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散货船应在不晚于2004年7月1日以

后船舶进行第一次中期检验或换新检验之日符合本条的要求,但无论如何不得晚于2007年7月1日。

第14条

任何货舱空舱时的航行限制

对船长为150 m及以上且所载货物密度为1780 kg/m3及以上的单舷侧结构散货船,如果不满足第5.1条规定的承受任一货舱进水的要求,也不满足本组织第MSC.168(79)决议通过的《单舷侧结构散货船舷侧结构标准和衡准》(可能由本组织修正,只要此类修正案按照本公约第VIII条有关适用于除第I章外的附则的修正程序的规定予以通过、生效和实施),则在船龄满10年之后,当任何货舱的载货重量低于该货舱在满载工况下最大许可货物重量的10%时,不得航行。本条所适用的满载工况系指等于或大于在船舶所核定干舷时载重量90%的一个装载情况。”

*参照《安全公约》第XII章第13条的解释(海安会第MSC/Circ.1069号通函)。

附录

证书

《客船安全证书》格式

13 在以“本证书有效期至”开始的一节和以“签发于”开始的一节之间新增一节如下:

“本证书所依据之检验的完成日期:…………………………………….”

日/月/年

《货船构造安全证书》格式

14 在以“本证书有效期至”开始的一节和以“签发于”开始的一节之间新增一节如下:

“本证书所依据之检验的完成日期:……………………………………”

日/月/年

《货船设备安全证书》格式

15 在以“本证书有效期至”开始的一节和以“签发于”开始的一节之间新增一节如下:

“本证书所依据之检验的完成日期:……………………………………”

日/月/年

《货船设备安全证书》的设备记录(格式E)

16现有第3节由以下内容代替:

“3 导航系统和设备明细

________________

* 根据第V章第19条的规定,可允许符合此要求的替代装置。如果是其他装置,则应写明。

** 不适用者删去。

《货船无线电安全证书》格式

17 在以“本证书有效期至”开始的一节和以“签发于”开始的一节之间新增一节如下:

“本证书所依据之检验的完成日期:…………………………………….”

日/月/年

《核动力客船安全证书》格式

18 现有证书的格式由下文代替:

“核动力客船安全证书

本证书应由设备记录加以补充(PNUC格式)

(公章) (国家)

用于1次1国际航行

短途

根据《经198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规定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府授权

(国家全称)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发

(被授权的个人或组织全称)

船舶资料2

船名…………………………………………………………………………………….

1不适用者删去。

2船舶资料也可在表格中横向排列。

船舶编号或呼号………………………………………………………………………. 船籍港…………………………………………………………………………………. 总吨位…………………………………………………………………………………. 准予该船舶运营的海域(第IV章第2条)……………………………………………国际海事组织编号…………………………………………………………………….

安放龙骨或船舶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日期,如适用,或重大改装或改建或改造工作的日期………………………………………………………………………….

兹证明:

1 该船已按照公约第VIII章第9条的要求进行了检验。

2 该船作为核动力船舶符合公约第VIII章的所有要求并与经认可的船舶安全评估相一致;和:

2.1 该船在以下方面符合公约的要求:

.1 结构、主机和辅机、锅炉和其它压力容器;包括核动力推进装置以及防撞结构;

.2 水密分舱布置和细节;

.3 下列分舱载重线:

2.2 该船在结构防火、消防安全系统和设备及防火控制计划方面符合公约要

求;

2.3 该船在辐射防护系统和设备方面符合公约要求;

2.4 该船按公约要求配备了救生设施、救生艇、救生筏和救助艇设备;

2.5 该船按照公约要求配备了救生设备中适用的抛缆设备和无线电装置;

2.6 该船符合公约有关无线电设备方面的要求;

2.7 救生设备使用的无线电设备的功能符合公约要求;

2.8 该船符合公约有关船载导航设备、引水员登乘装置和航行出版物的要求;

2.9 该船按照本公约和现行《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要求配备了航行灯、号型

及发出声响信号和遇险信号的装置;

2.10 该船在所有其它各个方面均符合公约的有关要求。

本证书有效期至………………………………………………………………………本证书所依据之检验的完成日期:…………………………………………………

(日/月/年)

签发于…………………………………………………………………………………

(证书签发地)

签发日期………………………. ………………………………………

(证书签发日期) (授权签发证书的官员签字)

(主管当局的钢印或盖章)”

19 在《核动力客船安全证书》格式后增加《核动力客船安全证书设备记录》如下:

“《核动力客船安全证书》设备记录(PNUC格式)

此记录应永久地附在《核动力客船安全证书》之后

符合《经198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规定的设备记录

1 船舶资料

船名……………………………………………………………………………………. 船舶编号或呼号………………………………………………………………………. 核准的载客数…………………………………………………………………………. 有资格操作无线电设备的最低人数………………………………………………….

2 救生设备细目

1《救生设备规则》第4.1.5.1.24,4.4.8.31和5.1.2.213段要求的除外。

3 无线电设备细目

4 保证无线电设施有效性所采用的方法(第IV章第15.6条和第IV章第15.7条)

4.1 备用设备…………………………………………………………………………...

4.2 岸基维护…………………………………………………………………………...

4.3 海上维护能力……………………………………………………………………... 5航行系统和设备细目

2不适者删去。

3根据第V章第19条的规定,可允许符合此要求的替代装置。如果是其他装置,则应写明。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介绍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3.1.1.1 适用范围 第1条适用范围 (a)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本规则仅适用于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 (b) 本规则各章适用的船舶种类与适用的范围,在各章中详加规定。 3.1.1.2 定义、例外 第2条定义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就本规则而言: (a) 规则系指本公约附则内包含的规则条文。 (b) 主管机关系指船旗国政府。 (c) 认可系指经主管机关认可。 (d) 国际航行系指由适用本公约的一国驶往该国以外港口或与此相反的航行。 (e) 乘客系指除下列人员外的人员: (ⅰ) 船长和船员,或在船上以任何职位从事或参加该船业务的其他人员;和(ⅱ) 一周岁以下儿童。 (f) 客船系指载客超过12人的船舶。 (g) 货船系指非客船的任何船舶。 (h) 液货船系指经建造或改建用于散装运输易燃②液体货品的货船。 (i) 渔船系指用于捕捞鱼类、鲸鱼、海豹、海象或其他海洋生物资源的船舶。(j) 核能船舶系指设有核动力装置的船舶。 (k) 新船系指在1980年5月25日或以后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船舶。(l) 现有船舶系指非新船。 (m) 1海里 (n mile) 为1, 852 m或6, 080 ft。 (n) 周年日期系指与相关证书期满之日对应的每年的该月该日。 第3条例外 (a)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本规则不适用于下列船舶: (ⅰ) 军船和运兵船。 (ⅱ) 小于500总吨的货船。 (ⅲ) 非机动船。

(ⅳ) 制造简陋的木船。 (ⅴ) 非营业性游艇。 (ⅵ) 渔船。 (b) 除第V章另有明文规定外,本规则不适用于专门航行于北美洲五大湖和航行于圣劳伦斯河东至罗歇尔角与安提科斯提岛西点间所绘的直线以及在安提科斯提岛北面水域至西经63°线的船舶。 3.1.1.3 免除 第4条免除 (a) 对于通常不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一次国际航行时,主管机关可予免除本规则中的任何要求,但该船应符合主管机关认为适合于其所担任航次的安全要求。 (b) 对于具有新颖特性的任何船舶,如应用本规则第II-1章、第II-2章、第III 章和第IV章的任何规定可能严重妨碍对发展这种特性的研究和在从事国际航行的船舶上对这些特性的采用时,主管机关可予免除这些要求。然而,任何此种船舶应符合该主管机关认为适于其预定的用途,并能保证船舶的全面安全,同时又为该船拟驶往的国家政府所接受的各项安全要求。允许任何这种免除的主管机关应把此次免除的详细资料和理由提交本组织,由本组织分发给各缔约国政府,供其参考。 3.1.1.4 等效 (a) 对本规则要求船上所应装设或配备的专门装置、材料、设备或器具,或其型式,或本规则要求应设置的任何专门设施,主管机关可准许该船上装设或配备任何其他的装置、材料、设备或器具,或其型式,或设置任何其他的设施,但应通过试验或其他方法确信,这些装置、材料、设备或器具,或其型式,或其他设施,至少与本规则所要求者具有同等效能。 (b) 准许采用这种替代装置、材料、设备或器具,或其型式,或其他设施的任何主管机关,应将其详细资料连同所作的任何试验报告送交本组织,由本组织将该资料分发给其他缔约国政府,供其官员参考。 3.1.2.1 检查与检验 第6条检查与检验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船上见习记录簿附页,仅供参考, NO 1.1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是 IMO 关二海上人命安全的代表性公约,它包含了为改进航行安全的各种各样的强制性措施;而《丨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是我国关二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的第一部基本法,也是加强海上交通安全。保障港口.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根本大法,学习这亗国际公约和国内立法,旨在提高高级船员和航运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切实做到依法办亊. 按章操作.自视维护和遵守水上交通秩序.保证航运安全.防止水域污染。《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是关二船舶在海上航行旪, 保障人命安全的公约,简称 SOLAS 公约,这一公约是海上人命安全方面最古老最重要的公约,几经修正,现为 SOLAO74 公约,二 1980 年 5 月 25 日起生敁,我国政府二 1980 年核冸了该公约之后,IMO 又通过了 1978 年和 1988 年两丧议定书,以及若干不同年仹的 SOLAS74 修正案,这亗修正案大都是按照“默讣程序”生敁。公约觃定 SOLAS 及其 78 议定书和附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它包含了为增进航运安全的各种各样的强制措施,公约附则主要内容有:总则,检验不证书, ;极造,分舱不稳性. 机电设备.防火.探火不灭火);救生设备不裃置;无线通信; 1 航行安全;货物裃运;危陌货物裃运;核能船舶;船舶安全营运管理;高速船的安全措施;加强海上安全的特别措施。《丨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是我国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法,二 198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该法共 12 章 53 条,分为:总则; 〈船舶检验不登记〉 ;船舶设施上的人员; 航行停泊二作业;安全保障;危陌货物运输;海难救劣;打捞清陋;交通亊敀的调整处理;法律责仸;特别觃定及附则。丐界海洋总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 70%, 我国海洋面积 300 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达 18000 公里,海洋在社会

国际海事组织IMO-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国际海事组织(IMO)散装液体和气体分委会(BLG) 第9次会议介绍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MSC)国际海事组织(IMO)散装液体和气体分委会(BLG)第9次会议于2005年4月4至8日在伦敦IMO总部召开。交通部海事局、中国船级社与驻英使馆海事处共同组成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52个成员国和联系会员中国香港的代表,欧洲委员会(EC)以及17个非政府组织的观察员出席了会议。分委会主席Z.Alam先生(新加坡)主持了会议。 秘书长致开幕词,其中重点提到:自从2003年BLG8次会议以后,MSC和MEPC对MARPOL附则I和II进行了修订并期望于2007年1月1日生效(与MARPOL附则II一同修订的IBC规则也如此),对此,此次BLG9要作很多准备工作;BLG9另外一个重点是审议并尽快批准压载水公约(BWM)的导则。 由于2004年未召开BLG会议,此次会议首先进行了主席选举,会议一致选举新加坡代表Z.Alam先生为主席,挪威的S.Oftedal先生为副主席,在BLG9结束前,Z.Alam先生和S.Oftedal 先生又分别被推举为06年主席和副主席。 本次会议共有17项议题。会议成立了化学品安全和污染风险评估、对IBC、IGC、BCH和GC 规则防火要求的修订和2004年压载水公约统一实施导则制定3个工作组,还成立了运输含有有毒物质货物的所有类型液货船舶的人员保护要求、对MARPOL73/78附则I关于燃油修正的定义之澄清及经修正的MARPOL73/78附则I要求对FPSOs和FSUs的适用最终导则2个起草组。会议结束后成立了散装运输含有苯的液体的新船结构、“国际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性能试验指南和排放标准建议案”修正、以气体为燃料的船舶导则3个通信组。现将会议主要情况通报如下: 一.IMO其他机构的决定(议题2) 关于新的工作程序方法:根据MSC77会议决定(BLG9/2),应避免对导则制定统一解释,在今后,对于导则中的内容若存在含糊并需要修定,只应修正导则;根据MSC78会议决定(BLG9/2/1),在决定将新议题列入分委会工作计划的决定并不意味着委员会同意建议中的技术问题,详细的技术问题的审议和制定适当的要求和建议案等工作由相关的分委会考虑。 二、化学品安全和污染风险评估(议题3)

(安全生产)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年修正案最全版

(安全生产)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年修正案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9年修正案 [发布日期]1989-04-11 目录 第Ⅱ—1章构造——分舱和稳性、机电设备 第11条修正条款货船尖舱及机器处所的舱壁和尾轴管 第12条修正条款客船双层底 增加新的第12—1条货船(不包括液货船)双层底 第15条替代条款客船水密舱壁上的开口 第16条修正条款载运货车和随车人员的客船 第21条修正条款舱底排水设备 增加新的第23—1条干货船破损控制 第42条修正条款客船应急电源 第Ⅱ—2章构造——防火、探火和灭火 第4条修正条款消防泵、消防总管、消火栓和消防水带 增加新的第13—1条取样探烟系统 第15条修正条款燃油、滑油和其它易燃油类的布置 第18条修正条款杂项 第26条修正条款载客超过36人的客船舱壁及甲板的耐火完整性 第27条修正条款载客不超过36人的客船舱壁及甲板的耐火完整性 第38条修正条款除特种处所外用于载运油箱中备有自用燃料的机动车辆的装货处所的保护 第40条修正条款消防巡逻、探火、失火报警和广播系统 第44条修正条款舱壁和甲板的耐火完整性 第50条修正条款构造细节 第53条修正条款装货处所内的防火布置 第54条修正条款载运危险货物船舶的特殊要求 第55条修正条款适用范围 第56条修正条款各处所的位置和分隔 第58条修正条款舱壁和甲板的耐火完整性 第59条修正条款透气、清除、除气和通风 第62条修正条款惰性气体系统 第Ⅲ章救生设备和装置 第41条修正条款救生艇的壹般要求 第Ⅳ章无线电报和无线电话 第13条修正条款救生艇上的无线电报设备 第14条修正条款救生艇筏的手提式无线电设备 第Ⅴ章航行安全 第3条修正条款危险通报内所需的情报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港口建设费征收管理工作规程(试行)》

港口建设费征收管理工作规程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港口建设费征收工作,根据《港口建设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港口建设费征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制定本工作规程。 第二条交通运输部负责港口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负责港口建设费征收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机构(以下简称直属海事局)及其所属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港口建设费的征收工作。 第三条港口建设费属于政府性基金,收入全额上缴国库,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四条港口建设费的征收、解缴、使用等,应当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征收 第五条港口建设费的征收对象为经对外开放口岸港口辖区范围内所有码头、浮筒、锚地、水域装卸(含过驳)的货物。 “对外开放口岸港口”是指经批准可以进出国际航行船舶的港口;

“经批准”是指经国务院或交通运输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可以进出国际航行船舶的港口”是指经批准可以进出国际航行、港澳航行或两岸直航船舶的港口。 沿海港口是指港口的港界(港区)范围,没有港界(港区)范围的港口,指实际管辖的范围;内河港口是指港口实际管辖的范围。 第六条各直属海事局负责审定本单位辖区应征港口建设费的码头、浮筒、锚地和水域,并报部海事局备案。 第七条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根据征收工作需要,设置专门的部门,配备专职的人员,合理设置征收、稽核站点,负责港口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和稽查工作。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公开本机构港口建设费的征收地点、联系电话、监督电话等。 第八条港口建设费的义务缴纳人(以下简称“缴费人”是 货物的托运人(或其代理人)或收货人(或其代理人)。 缴费人应当向相应海事管理机构报告货物品名、数量以及托运、装船、到港、提离等信息,按规定缴纳港口建设费。 第九条缴费人直接向海事管理机构缴纳港口建设费的, 应当持装货单、提单(提货单)或运单(见附件1),按照《管理办法》第十二条七款的要求,到相应的港口建设费征收站点缴交。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第MSC.308(88)号决议 (2010年12月3日通过) 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 海上安全委员会, 忆及《国际海事组织公约》第28(b)条关于本委员会的职能, 进一步忆及《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安全公约》)(以下称“本公约”)第VIII(b)条关于除第I章规定外本公约附则适用的修正程序, 在其第88届会议上审议了按本公约第VIII(b)(i)条提议和散发的本公约修正案, 1. 按本公约第VIII(b)(iv)条规定,通过本公约的修正案,其文本载于本决议附件; 2. 按本公约第VIII(b)(vi)(2)(bb)条规定,决定上述修正案于2012年1月1日应视为被接受,除非在此日期之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本公约缔约国政府或拥有商船合计吨位不少于世界商船总吨位50%的缔约国政府通知其反对该修正案; 3. 提请《安全公约》各缔约国政府注意,按本公约第VIII(b)(vii)(2)条规定,该修正案在按上述第2段被接受后,应于2012年7月1日生效; 4. 要求秘书长按本公约第VIII(b)(v)条规定,将本决议及其附件中的修正案文本的核证无误副本发送给所有本公约缔约国政府; 5. 进一步要求秘书长将本决议及其附件的副本发送给非本公约缔约国的本组织会员国。

附件 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 第II-1章构造—结构、分舱与稳性、机电设备 D部分电气装置 第41条主电源和照明系统 1 在第6款中,在“客船”之前插入“2010年7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 第II-2章构造—防火、探火和灭火 A部分通则 第1条-适用范围 2 在第1.1款中,日期“2002年7月1日”由“2012年7月1日”替代。 3 在第1.2.2款中,日期“2002年7月1日”由“2012年7月1日”替代。 4 现有第2.1款由如下内容替代: “2.1除另有明文规定外,对2012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船舶,主管机关须确保使之符合经第MSC.1(XLV)、MSC.6(48)、MSC.13(57)、MSC.22(59)、MSC.24(60)、MSC.27(61)、MSC.31(63)、MSC.57(67)、MSC.99(73)、MSC.134(76)、MSC.194(80)、MSC.201(81)、MSC.216(82)、MSC.256(84)、MSC.269(85)和MSC.291(87)号决议经修正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II-2章的适用要求。” 5 在第3.1款中,日期“2002年7月1日”由“2012年7月1日”替代。 6 在第3.2款中,日期“2002年7月1日”由“2012年7月1日”替代。 第3条-定义 7 现有第23款由如下内容替代: “23《耐火试验程序规则》系指本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以第MSC.307(88)号决议通过的《2010年国际耐火试验程序应用规则》(2010年FTP规则),该规则可能经本组织修正,但该修正案应按本公约第VIII条有关适用于除第I章外的附则修正程序的规定予以通过、生效和实施。” C部分火灾的抑制 第7条-探测和报警 8 在第4.1款中,删除第.1项末尾的“和”;第.2.2项末尾的句号“。”由“;和”替代;在现有第.2.2项后新增第.3项如下: “.3设有焚烧炉的封闭处所”。 第V章航行安全 第18条-航行系统和设备以及航行数据记录仪的认可、检验和性能标准 9 在现有第8款后新增第9款如下: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95年修正案 发布日期:1995-11-29 第Ⅱ—1章构造—分舱与稳性、机电设备 第一条适用范围 1在3.2款中,述及的“第8.9条”用“第8—1条”代替。 第2条定义 2在现有第12款后新增加如下第13款: “13滚装客船系指具有第Ⅱ—2/3条定义的滚装装货处所或特种处所的客船。” 第8条客船破舱稳性 3本标题后面圆括号内的文字中述及的“第9款”用“第8—1条”代替。 4删除现有的第2.3.5款。 5在现有第7.4款第一句后增加如下新句: “应始终通过计算确定船舶稳性。” 6删除现有第9款。 7在现有第8条后新增加如下第8—1条及第8—2条:

第8—1条滚装客船的破舱稳性 1997年7月1日前建造的滚装客船,按照1991年6月海上安全委员会第59届会议(MSC/Circ.574)制定的在使用以第A.265(VIII)号决议为基础的简化方法时用以评估现有滚装客船的残存能力的计算程序的附件中所定义的A/Amax值,应在不晚于下述规定日期后的第一个定期检验日期,符合经MSC.12(56)号决议修正的第8条的要求: A/Amax值符合日期 小于85%1998年10月1日 等于或大于85%但小于90%2000年10月1日 等于或大于90%但小于95%2002年10月1日 等于或大于95%但小于97.5%2004年10月1日 等于或大于97.5%2005年10月1日 第8—2条载运400人或以上的滚装客船的特殊要求 虽有第8条和第8—1条的规定,但: .11997年7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经核证可载运400人或以上的滚装客船,在假定船长L之内的任何地方有破损时,应符合第8条2.3款的规定;和 .21997年7月1日之前建造的、经核证可载运400人或以上的滚装客船,应在不晚于第.2.1、.2.2或.2.3项所述的符合日期(以最晚者为准)后的第一个

交通部内设机构以及职责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国办发[2009]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交通运输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印发。 国务院办公厅 二00九年三月二日 交通运输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1号),设立交通运输部,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将原交通部的职责,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拟订民航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职责,原建设部的指导城市客运职责,整合划入交通运输部。 (二)取消已由国务院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三)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交通规费的管理职责。 (四)将组织推广公路水路行业设备新技术、协调闲置设备调剂等职责交给事业单位,将港口企业与国际港口组织联络等工作交给有关行业协会。 (五)加强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职责,优化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 (六)加强统筹区域和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职责,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发展农村交通,加快推进区域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 (七)继续探索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的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建设,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综合运输行政运行机制。 二、主要职责 (一)承担涉及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指导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和管理。 (二)组织拟订并监督实施公路、水路、民航等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参与拟订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拟订有关政策和标准并监督实施。指导公路、水路行业有关体制改革工作。 (三)承担道路、水路运输市场监管责任。组织制定道路、水路运输有关政策、准入制度、技术标准和运营规范并监督实施。指导城乡客运及有关设施规划和管理工作,指导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负责汽车出入境运输、国际和国境河流运输及航道有关管理工作。 (四)承担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责任。负责水上交通管制、船舶及相关水上设施检验、登记和防止污染、水上消防、航海保障、救助打捞、通信导航、船舶与港口设施保安及危险品运输监督管理等工作。负责船员管理有关工作。负责中央管理水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船舶及相关水上设施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依法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指导地方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 (五)负责提出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国家财政性资金安排意见,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拟订公路、水路有关规费政策并监督实施,提出有关财政、土地、价格等政策建议。 (六)承担公路、水路建设市场监管责任。拟订公路、水路工程建设相关政策、制度和技

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第46 课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简介和历史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简称SOLAS 公约)通常被认为是有关商船安全的最重要的国际条约。由于“泰坦尼克”号海难,1914 年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版本,第二、第三、第四个版本分别于1929 年、1948 年、1960 年通过。1960 年公约于1960 年6 月17 日通过,1965 年5 月16 日生效,是国际海事组织成立后的首要任务。公约体现了在法规现代化和与船舶工业技术发展步调一致方面的显著进步。公约定期修正的目的是保证公约与时俱进,但是实践证明修正程序非常缓慢。显然要保证公约修正案在合理的时间内生效是不可能的。因此,1974 年通过了一个全新的公约,公约不仅包括当时已经达成一致的修正案,同时还包括一个新的修正程序,即默认接受程序,(设定默认接受程序的)目的是保证修正案能够在规定的(可接受最短)时间内完成。(默认接受程序)取代了修正案须经2/3 缔约国接受才能生效的要求,默认接受程序规定修正案在指定日期生效,除非在此日期前,收到一定数量的缔约国反对。因此,1974 年公约己经更新修正过很多次。现行公约有时被称作SOLAS 1974。 技术条款 SOLAS 公约的主要目的是明确规定确保船舶安全所需的船舶结构、设备、操作等方面的最低标准。船旗国有责任确保悬挂其国旗的船舶符合本公约的要求,而且公约中指明了数种证书作为该项得到实施的证明。(公约的)监督条款还规定,如果有明确的理由相信船舶及其设备不充分符合公约要求,缔约国政府可以检查其他缔约国船舶,这项程序被称作港口国监督。现行SOLAS 公约包括基本义务、修正程序等相关条款,公约后附则分为12 章。 总则 总则包括各类型船舶的检验和表明船舶与公约要求相符的文件签发。这一章节中也包括对处于其他缔约政府港口船只的控制条款。构造、分舱和稳性,机械与电气装置 客船水密舱室的分割必须保证船体发生假定的破损后,船舶仍能保持漂浮和稳定。对客船水密完整性和舱底泵系布置,客船及货船的稳性也作了相关要求。分舱度由相邻两个水密舱间允许的最大距离作为标准,随船长以及船舶所从事的营运服务而有所变化。最高的分舱度适用于客船。 机械和电气装置相关要求的目的是保证在各种应急条件下维持对于船舶、旅客、船员安全至关重要的相关功能。这一章中操舵装置的要求十分重要。 防火、探火和灭火 包括所有船舶防火安全条款以及客船、货船和油船防火安全的详细措施。它们包括以下原则:在绝热和结构上将船舶划分为平面和垂直方向不同的区域;在绝热和结构上将生活区空间从船舶其他部分分隔开;探测区域内任意火源;区域内火源的限制和扑灭;逃生或灭火途径的保护;立即可用的灭火设施;可燃货物蒸气点燃的最小可能性。 救生装置与设备 本章包括不同船型救生装置和设备、救生艇、救助艇及救生衣等方面的要求。“国际救生设备规则”详细规定了救生设备的技术要求,第三十四条规则强制所有救生设备和布置都必须符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相关适用要求。 航行安全 第五章明确要求缔约国政府必须提供一些与航行安全相关的服务,并制定适用于所有航线、所有船舶的可执行条款。这一点与公约整体上有所不同,公约整体上只适用于国际航线的某些种类船舶。 内容包括船舶气象、冰区巡逻、航线划定和搜寻与救助。 这一章还包括船长进行灾难救助、缔约国政府确保船舶安全配员的一般义务。这一章强制要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海事统计工作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海事统计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交通运输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海便函[2015]203号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发布日期】2015.03.05 【实施日期】2015.03.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海事统计工作的通知 (海便函〔2015〕203号) 各直属海事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海事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海事局,中国船级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船检机构: 为贯彻落实海事系统各套统计报表制度,做好海事管理工作运行状态定量检查、监测、预警工作,更好地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作用,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咨询建议。现就进一步做好海事统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各套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时间、内容和方式报送各类统计报表,不得迟报、虚报、瞒报、漏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当前海事共有4套统计报表制度,分别为《海事系统统计报表制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

度》、《水上交通情况调查统计报表制度》、《水运及交通运输支持系统建设项目报表制度》,各套统计报表制度内容和要求各有不同,各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统计指标涵义,坚决贯彻落实好各套统计报表制度。 二、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安排专人负责本单位的统计工作。直属海事系统统计工作由各单位综合计划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其他各单位应当确定一个部门负责本单位统计归口管理工作。所有统计报表由各单位统计归口管理部门收集、审核、整理后统一报送。 三、进一步明确各类统计报表报送的时间和方式,确保及时上报。 《海事系统统计报表制度》中月度统计报表报送时间为月后5日前(海计建01、02表为月后2日前),季度统计报表报送时间为季后15日前,半年统计报表报送时间为半年后15日前,年度统计报表报送时间为

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论文

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论文 摘要:《海牙规则》目前在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仍得到普遍适用。但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受到更大的重视和海上货物运输对货主权益的进一步保护是海上货物运输公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海上货物运输三大公约的分析阐述了笔者对于海上货物运输中承运人责任制度的意见。 关键词: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不完全过失;推定过失加一般过失;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 1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三大公约对承运人责任的规定比较 1.1承认人责任归责原则 《海牙规则》和《维斯比规则》对承运人责任基础采用了“不完全过失原则”。“不完全过失原则”的含义是指一般情况下采取过失原则,即有过失就有责任,但同时又有例外情况。《海牙规则》中规定了一项法定免责,即船长和船员在驾驶、管理船舶中的过失,承运人可免责。这一规定就是过失原则的例外,所以称作“不完全过失原则”。《汉堡规则》则采取了“推定过失加一般过失”的归责原则,规定承运人对驾驶、管理船舶中的过失要承担责任,除非承运人能证明自己及其雇员无过失;对于火灾采取一般过失,即由货主郑敏承运人有过失。 1.2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制 对于承运人赔偿的责任限制,《海牙规则》规定以单位或件为计算单位,每单位不超过100英镑。《维斯比规则》用“金法郎”来计算赔偿额,以件数或货物毛重为计算单位,规定10000金法郎一件或30金法郎一公斤,两者以较高金额的为准。一个金法郎是一个含有66.5毫克黄金,纯度为千分之九百的单位。,并非某国货币。《汉堡规则》则将承运人的最高赔偿责任规定为每件或每货运单位835特别提款权或每公斤2.5特别提款权,两者以金额高的为准。 1.3货物概念界定 《海牙规则》在界定“货物”的概念时,将活动物、甲板货排除在外。《汉堡规则》把活动物、甲板货列入货物范畴,而且包括了集装箱和托盘等包装运输工具。 1.4承运人责任期间

第一章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概述

第一章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概述 一、重点提示 (一)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特点 (1)水路货物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输能力最大;运输成本最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运输速度慢;运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相对较差。 水路货物运输最适合承担运量大、运距长、对时间要求不太紧、运费负担能力相对较低的货运任务。 (2)海上运输的危险性特点:①遭遇危险的可能性大;②所造成的损失大;③为适应海上危险建立了一系列特殊制度。 (3)国际性的特点:船公司业务经营对国际航运市场的依存性;主要货运单证的国际通用性;适用法规的国际统一性。 (二)国际海事组织 (1)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是联合国在海事方面的一个技术咨询和海运立法机构。我国1975年当选为理事国。 IMO的宗旨:在与从事国际贸易的各种航运技术事宜的政府规定和惯例方面,为各国政府提供合作机会;并在与海上安全、航行效率和防止及控制海洋污染有关的问题上,鼓励和便利各国普遍采用最高可行的标准。 (2)波罗的海国际海事协会(Bal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uncil Organization,BIMCO)。 BIMCO的宗旨:为会员提供咨询服务,防止运价投机和不合理的收费和索赔,拟定和修改标准租船合同和单证,出版航运业务情报资料,包括提供航线和港口情况。 (3)国际海事委员会(Committee Maritime International,CMI)。 CMl的宗旨:促进海商法、海运关税和各种海运惯例的统一,起草了《海牙规则》、《海牙—维斯比规则》等众多的公约草案。 (三)班轮运输 (1)班轮运输(Liner Shpping),也称定期船运输,是指班轮公司将船舶按事先安排的船期表,在特定航线的各既定挂靠港口之间,为非特定的众多货主提供规则的和反复的货物运输服务,并按运价本或者协议运价的规定计收运费的一种营运方式。 (2)班轮运输的优点:①能及时、迅速地将货物发送和运达目的港;②适合小批量零星件杂货运输;③能满足多种货物的运输要求,较好地保证货运质量;④班轮公司负责转运,能满足货物运输的特殊需要。 (3)班轮运输的特点:①“四固定”,即具有固定航线、固定港口、固定船期和相对固定的运价;②通常不签订运输合同,而是在承运人将货物装上船后或接受货物后,签发提单; ③杂货班轮运输,通常承运人是在装货港和卸货港码头仓库交接货物;集装箱班轮运输,通常承运人是在装货港和卸货港码头堆场或货站交接货物;④班轮公司负担装货费和卸货费; ⑤不规定装卸时间,也不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 (4)对海上货物承运人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①运输服务的定期性;②运输速度;③运输费用;④运输的可靠性;⑤承运人的经营状况和所承担责任的能力。 (四)海上货运船舶

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V19-1解读

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V19-1解读

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V/19-1解读 安庆海事局监管处韩卫星 摘要:有效履行经修订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V/19-1条的规定,规范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的管理,有效利用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信息,对保证我国船舶信息的安全,服务海上航运与国际海上保安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的主要构成及功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办法和内容。 关键词: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安全检查 一、LRIT 简介 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Long-range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 of s hips,简称LRIT)是由船载设备、通信服务提供商(CSP)、应用服务提供商(AS P) 和数据中心(DC)构成。其中船载设备自动而无人工干预的每隔6小时或以不同时间间隔向LRIT数据中心发送LRIT信息。船载设备收到轮询后亦需要发送LRIT信息;通信服务提供商(CSP)使用通信协议提供连接LRIT系统各个部分的服务,以确保各终端安全传输LRIT信息;应用服务提供商(ASP) 提供通讯服务提供者和LRIT数据中心之间的通信协议接口,提供集成交互管理系统以监控LRIT信息的数据流和路由确保以安全可靠的方式收集、保存和传送LRIT信息。 (一)LRIT的产生背景 自“9.11”事件以后,保安问题成了国际政治的主要话题。在美国的提议下,IMO通过了《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国规则》并将AIS的配备提前。然而,由于AIS系统受通信距离的限制只能跟踪近岸船舶,而船舶报告系统虽能覆盖全球,但因报文为人工编制可能影响跟踪精度。为解决船舶远距离的跟踪问题,美国等国提出了建立LRIT的设想。2002年12月,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MSC)第76届会议审议并在IMO海上保安外交大会通过了SOLAS公约修正案,将《国际保安规则》纳入SOLAS公约。在这次大会上,LRIT(Long Range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 of Ships)作为海上保安的特别措施被提交

《海上货物运输国际公约对承运人利益的保护条款阐述》

试论海上货物运输国际公约中保护承运人利益的条款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093 200910710090 【摘要】本文主要是介绍阐述和说明了《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及《鹿特丹规则》主要内容以及这些规则中保护承运人利益;通过对以上规则中承运人责任与权利进行分析比较,描绘了国际海上立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和海上货物运输国际公约对承运人利益的保护。但是也不得不指出,海事立法的未来趋势,海运神话有可能被打破,以往对承运人高风险的保护将逐步削减,条款将越来越偏向货方。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景,但是要实现这一理想状态依然需要时间和各方的努力。 【关键词】海商法承运人承运人责任承运人利益保护 中图分类号:DF96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上海海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09级学生 引言 在鹿特丹规则热烈讨论,海事立法越来越偏向货方,对于船方,承运人保护的条款,及力度越来越小的背景下,作为海商法的研究,我们将回顾一下《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及《鹿特丹规则》主要内容以及在这些规则中是如何保护承运人的利益。以及简要说明为什么海运立法对于承运人的保护越来越少,对于货方的保护却越来越多。 1 各规则下对承运人利益的保护 1.1《海牙规则》 海牙规则为统一世界各国关于提单的不同法律规定,并确定承运人与托运人在海上货物运输中的权利和义务而制定的国际协议。其中涉及到保护承运人责任义务的主要有: (一)承运人最低限度的义务 所谓承运人最低限度义务,就是承运人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对此《海牙规则》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承运人必须在开航前和开航当时,谨慎处理,使航船处于适航状态,妥善配备合格船员,装备船舶和配备供应品;使货舱、冷藏舱和该船其他载货处所能适当而安全地接受、载运和保管货物。” (二)承运人运输货物的责任期间 所谓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是指承运人对货物运送负责的期限。按照《海牙规则》第一条“货物运输”的定义,货物运输的期间为从货物装上船至卸完船为止的期间。至于货物装船以前,按《海牙规则》第七条规定,可由承运人与托运人就承运人在上述两段发生的货物灭失或损坏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订立任何协议、规定、条件、保留或免责条款。 (三)承运人的赔偿责任限额 这一制度实际上是对承运人造成货物灭失或损害的赔偿责任的部分免除,充分体现了对承运人利益的维护。《海牙规则》第四条第五款规定:“不论承运人或

专题四:监督和控制法定要求的遵守以及确保海上人命安全,保安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1

.3监督和遵守保障海上人命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为内容的国际国内日期法定要求涉及到海上人命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国内有关公约和规则主要有:一.《SOLAS 公约》(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规定了与安全密切相关的船舶构造,设备及其操作的最低安全标准,由各缔约国强制执行,从而达到保护海上人命的目的。《ISPS CODE》(国际船舶和港口保安规则),它实际上是一个SOLAS公约的修正,能防止非法行为对船舶和港口设施造成威胁和破坏而对船舶/船公司以及港口设施及当局所规定采取的相应保护措施及设备和要求。 二.《ISM规则》(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及防止污染管理规则)。它实际也是SOLAS 公约中的内容(IX章),它要求船公司和船舶建立和实施并保持SMS,取得DOC和SMC。从而在国际一致的安全和质量体系原则的基础上为船舶的安全管理和操作及环境保护而采取的一个国际管理机制。通过公司管理机构制定一系列涉及安全和防止污染以及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等问题建立一系列的规定,从而达到保护海上安全,防止人员伤亡,避免对环境损害的目标。 三.《货物积载和系固安全操作规则》。它是SOLAS 公约中的一个修正案,旨在规定船舶在装运货物单元时,对货物的运输装置及货物资料和货物系固手册,设备做出具体相关规定,并规定船舶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从而达到船舶安全操作及减少污染的目的。 四.《国际劳工组织147号公约》,规定在任何国家登记的船舶(商船)的雇佣条件,生活安排和安全的最低标准,以满足船舶操作,人员配备和劳动条件的最低安全保障,从而达到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的目的。 五.《STCW公约》(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规定海员培训,考试,评估和发证的相关要求,以及要求主管机关管理和监督海员培训,监督和跟踪管理海员的适任状况,检查海员值班安排,提高海员素质,达到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

(安全生产)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V解读

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V/19-1解读 安庆海事局监管处韩卫星 摘要:有效履行经修订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V/19-1条的规定,规范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的管理,有效利用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信息,对保证我国船舶信息的安全,服务海上航运与国际海上保安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的主要构成及功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办法和内容。 关键词: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安全检查 一、LRIT 简介 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Long-range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 of ship s,简称LRIT)是由船载设备、通信服务提供商(CSP)、应用服务提供商(ASP) 和数据中心(DC)构成。其中船载设备自动而无人工干预的每隔6小时或以不同时间间隔向LRIT数据中心发送LRIT信息。船载设备收到轮询后亦需要发送LRI T信息;通信服务提供商(CSP)使用通信协议提供连接LRIT系统各个部分的服务,以确保各终端安全传输LRIT信息;应用服务提供商(ASP) 提供通讯服务提供者和LRIT数据中心之间的通信协议接口,提供集成交互管理系统以监控L RIT信息的数据流和路由确保以安全可靠的方式收集、保存和传送LRIT信息。 (一)LRIT的产生背景 自“9.11”事件以后,保安问题成了国际政治的主要话题。在美国的提议下,IMO通过了《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国规则》并将AIS的配备提前。然而,由于AIS系统受通信距离的限制只能跟踪近岸船舶,而船舶报告系统虽能覆盖全球,但因报文为人工编制可能影响跟踪精度。为解决船舶远距离的跟踪问题,美国等国提出了建立LRIT的设想。2002年12月,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MSC)第76届会议审议并在IMO海上保安外交大会通过了SOLAS公约修正案,将《国际保安规则》纳入SOLAS公约。在这次大会上,LRIT(Long Ra nge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 of Ships)作为海上保安的特别措施被提交给航行安全分委会和通信及搜救分委会(COMSAR)研究。2006年5月国际海事组

交通运输部与巴拿马海事局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与巴拿马共和国海事局合作谅解备忘录》

DYNAMIC 动态 交通运输部与巴拿马海事局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与巴拿马共和国海事局合作谅解备忘录》2018年12月3日,在习近平主席的见证下,国务委员 兼外交部长王毅代表交通运输部与巴拿马海事局签署《中 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与巴拿马共和国海事局合作谅解 备忘录》(下称《备忘录》)。《备忘录》中明确,交通 运输部海事局和巴拿马海事局商船总署为《备忘录》的执 行机构,双方将在港口国监督、防污染管理、海事调查、 船员管理等共同关注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 上海海事局:首次运用远程考试平台 实施船员考试 2018年12月24日,上海海事局船员考试中心首次运 用远程考试平台对海船船员进行考试并获得成功,实现了 我国对海船船员实施远程考试的新途径。该远程考试平台 相对于现有的考务平台,简化了考务安排流程,实现了数 据自动下载、成绩实时自动发布功能,由原先的“考试、 考务、组卷”系统三网隔离模式,简化成为“单点登录” 模式,打破了“完成培训—报名考试—申请试题—人工组 卷—开考”的原有考试流程,实现了“完成培训—报名考 试—开考”的新模式。 浙江海事局:全国首套“原油过驳远程 可视化监管系统”正式投用 近日,全国首套“原油过驳远程可视化监管系统”在宁 波舟山港北仑港区锚地正式投用,这也是全国首次利用远程 可视化监管系统对锚地原油过驳开展现场监管。该系统通过 高清视频监控和海上远距离无线信号传输技术,实现了值班 室、岸基对海上原油过驳作业现场情况以及周边海域情况的 远程全时段监控,弥补了原油过驳实地监管难以全时覆盖的 短板,进一步增强了对原油过驳现场作业监管的动态性、持 续性和有效性,提升了安全防污染隐患与事故发现处置的及 时性,提高了原油过驳现场安全管控能力。 广东海事局成立海事系统首个VTS流动工作站2018年12月19日,广东海事局成立海事系统首个 VTS流动工作站。此流动工作站人员由属地VTS中心及其 他VTS中心人员组成,并按季度轮流设在广州、珠海、湛 江、惠州、汕头、东莞6个VTS中心,主要目的是借此全 面提升VTS专业技术能力和培养优秀船舶交通服务值班队 伍,提高广东海事VTS服务水平;同时结合《船舶交通服务值班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交通服务服务质量管 理体系工作指南》的实施,开展VTS值班标准化规章制度 编制的深度研究,逐步探索粤东、粤西、珠江口片区VTS 值班人员流动试点机制。 福建海事局:在自贸试验区试点实施 “海事、交通、船检三部门联合办理船舶 证书便利性措施” 近日,福建海事局联合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在福建自 贸试验区厦门、平潭片区试点海事、交通、船检三部门联 合办理船舶证书便利性措施。此项措施改变了原来三个部 门按序审批的工作模式,调整为由三个部门对申请联合办 理的证书进行同时预受理、同步预审查。通过实施这一措施,将实现海事、船检、运管三部门审批办理船舶证书的 同步推进、无缝衔接,最大限度缩短证书办理时间,进一 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该项便利性措施是国务院《进一步 深化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确定 的重点试验任务之一,是福建海事局全力服务福建自贸试 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 《中国沿海潮汐表(珠江口)/2019》 正式出版发行 近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统一部署,南海航 海保障中心、香港海事处、澳门海事及水务局联合编撰的《中国沿海潮汐表(珠江口)/2019》正式出版发行。该 指南作为中国航海出版物系列之一,刊载了2019年全年 珠江口(含广东、香港、澳门水域)各主要验潮站的正点潮、高低潮的预测潮时和潮高。它的出版发行,为粤港澳 三地地理空间信息和大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提升了港珠澳大桥的通航安全性。 连云港海事局:开展2018年海上溢油应急演习2018年12月12日,连云港海事局组织开展了2018年海 上溢油应急演习。演习模拟处置港区一船加油途中油品泄 漏对海面造成的污染,由海上溢油的围控、海上溢油的回 收处理,船舶燃料油卸载及消油剂喷洒清理4个科目组成。 本次演习出动了1艘应急处置船舶,演习人员50余人,应急 设施设备20余台,通过各参演力量相互配合,圆满完成了 演习预定动作和任务,达到了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升 能力的预定目标,为设备库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切实提高了应急队伍的溢油应急处理能力。 71 中国海事 海事在线Maritime Onlin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