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在信息教育主阵地的信息技术课堂中,信息技术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传授微机的操作技能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小学生严谨的信息辨别能力,良好的微机操作道德,健康的信息应用伦理,熟练的问题分析、解决技能,使他们规避信息爆炸带来的冲击波。基于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反思,笔者浅析一下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微机操作习惯,养成爱机护机的良好品德
小学生可塑性极强,正处于培养微机操作习惯,规范操作电脑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信息技术上机实践教学中,要教育学生爱护微机设备,保护机房环境卫生,要传授学生微机严格的操作规范。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共同努力爱护机房——这个带给我们欢乐的家。
学校机房是公用机房,不可因为学校公共财产就不爱惜,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影响上课教学操作使用。所以,上课时要对号入座,爱护面前你操作的电脑,跟它交朋友;不随便拆卸电脑硬件,遵守开关机操作流程;保持环境卫生,尽可能穿鞋套……这些微机操作习惯和操作电脑的规范,同样适用于家里的微机操作。
教师发现学生不良的微机操作习惯和“恶意”操作电脑,不要错
过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每一次机会,不要因小失大,要及时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或全班进行德育渗透。例如,有个别同学经常不穿鞋套,几次督促都忘记,所以,笔者在全班进行一次德育教育:微机不怕你们操作使用,最怕灰尘,一位同学不穿鞋套,他鞋底下会带来一些微尘,那一天8节课,每班有10名同学不穿鞋套,那得带多少灰尘,这是对微机多大的损害,如果你是电脑,它需要你这样的不爱护它的朋友吗?同班同学也对这些不穿鞋套的学生及时提醒和帮助,经过短期“严抓狠管”,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在“无尘”机房里上课,汲取知识。如对电脑键盘、鼠标乱拍乱拽的同学,笔者就主动给他上德育课:换做你,喜欢让别人乱拔萝卜吗?对乱删除电脑资料的同学,笔者就及时渗透信息资料的重要性不可恢复,删除资料与破坏公物是一个性质。尤其对拿磁铁石破坏电脑屏幕的学生,更是大力开展典型的“爱机”德育教育……
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不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规范性的操作,更有助于提高信息素养。
二、巧妙融合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虽然注重微机操作,熟练技能养成,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也不是纯粹的微机技术,其中整合了很多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体现出信息技术整合的整体课程设计理念。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针对不同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家庭周边环境,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进行画图软件综合实践时,可让学生画语文课本上《望庐
山瀑布》的画面,这样教师很自然地边画边夸赞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同时,还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周游世界,也写出不朽名篇。
再如,在WORD软件制作电子报刊时,就结合国庆节、教师节、母亲节等,设计电子小报,通过一篇篇精美小文,一幅幅美丽的图片,整合成一个内容充实、情感丰富的“报刊”,让学生深受教育,怀着感恩的心,珍惜现有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讲解计算机硬件时,介绍计算机是外国人发明的,计算机CPU是国外垄断的,我国微机制造水平差距很大,让学生产生危机感和使命感,教育学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设计WORD表格时,可拓展讲解数学相关二维表格知识,渗透二维数据库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海量数据组织、管理、应用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信息和资源如何整理和管理。
三、开展信息技术拓展活动,适时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信息技术课堂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通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主题情景,适时让学生自由分工合作,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习兴趣,避免信息技术课堂的误区:身为独生子女的学生与微机缺少思想交流,缺乏与同伴交往。例如,在“利用艺术字设计广告条幅”课堂教学时,四名学生自由分组,通过小组协作,分工活动,一名学生负责创意,一名学生负责制作,一名学生负责协调,一名学生负责发布——小组内同学随时探讨广告条幅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团体合作的优势,快速制作出优秀作品——这样不仅
增强了学习兴趣,还让他们一起克服困难,共同创作,有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心理。
针对有些学生知难而退、意志品质不坚定、动手能力弱的特点,可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拓展活动,例如开展英文打字指法闯关活动,老师给学生们讲李白的铁杵磨针故事,让这些学生开展竞赛活动,不断超越自己以前的打字速度记录,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们会惊奇地发现,打字飞速,也懂得了坚持不懈、水滴石穿的道理。还可以让学生来充当老师的学习小助手,帮助老师操作辅导活动或讲解操作,让学生体验教师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换位体验,学生们更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更尊重老师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传授小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适时创设主题情境,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电脑使用道德和良好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