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及其防治对策

摘要:黄土高原地区既是生态过渡带,又是环境脆弱带。自然和人为因素使得该区土壤侵蚀极为严重。本文通过探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类型、分布、动因和危害,提出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防治对策,可以为该区水土保持和国土整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防治

1 引言

黄土高原西起乌鞘岭,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长城。该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地形破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年降水量少而集中,加之近年来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各种因素的叠加使得该区成为我国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统计显示,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面积占了71%,达45. 5万平方公里[1]。

2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和分布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水力侵蚀、风力浸蚀和重力侵蚀。其中以水力侵蚀作用最大,其分布面积最广,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最为严重,也是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来沙的主要途径[2]。因此,水力侵蚀是黄土高原决定性的土壤侵蚀方式。由于黄土高原的特殊性,黄土高原内还存在部分风力侵蚀区[3]。

依据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营力、类型、发展趋势在一定区域内的相似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将黄土高原分为3个一级侵蚀区,分别为:鄂尔多斯高原风蚀区、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区、黄土高原南部水蚀区。下设25个二级区和10个亚区[1]。

3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动因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4]。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和发展的内在条件,人为因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剧了土壤侵蚀。

3.1 自然因素

3.1.1岩土性质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地表组成物质为黄土,深厚的黄土土层与其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能很弱,沟道崩塌、滑塌、泻溜等混合侵蚀异常活跃[2]。黄土从南到北颗粒逐渐变粗,粘结度逐渐减弱,土壤侵蚀模数也相应由南向北逐渐加大。

3.1.2 地形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5]。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所以极易形成大规模的土壤侵蚀。

3.1.3降水

黄土高原地区具有降水集中、强度大、暴雨多的特点。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一般在400~600mm,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60%~75%。据测定,每次暴雨所产生的侵蚀量一般在750t/km2,可占全年侵蚀量的40%,甚至高达90%。暴雨侵蚀次数占侵蚀性降水次数的70%以上,因此,暴雨形成的径流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不断发

展的主要动力因素[6]。

3.1.4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作用——地震和间接作用——地壳抬升两种侵蚀基面变化。由于黄土的结构疏松,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地震引起的滑塌和崩塌现象普遍;地壳抬升引起的侵蚀基面变化,以及因此引起的地形能量变化,是新构造运动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

3.2 人为因素

3.2.1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

黄土高原地区绝大多数是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低,人口增长速度快,为解决起码的粮食及温饱问题,不惜毁林开荒,陡坡耕种。黄土高原长期以来盲目毁林毁草垦荒,陡坡耕种,导致改地区地区土地生产力逐年下降,水土流失严重;高强度、集中连片的樵采使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植物群落迅速退化,从而导致了土壤侵蚀的加剧。

3.2.2 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不仅毁坏林草植被,而且增加地表粗糙度,造成土壤易被冲蚀。

3.2.3各项工程建设中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该地区管理部门对植被保护的重要性和生态重建的难度认识不足,没有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任意开采挖掘,破坏林草植被,造成新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此外,工业生产过程中随意排放和丢弃“三废”,危害林草生长,也加速了土壤侵蚀,特别是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大规模的生产建设活动,生态恶化还在扩展[7]。

4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危害

4.1 土壤肥力降低、土地退化严重

在黄土高原常年平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这就使黄土地生产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失去生产能力,从而导致和加剧贫困;同时人口大幅增加,毁林开荒,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退化。土壤侵蚀致使土地日益瘠薄,而且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地的透水性、持水力都下降,加剧了干旱的发展[3]。

4.2 农田破坏更加严重

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剧,致使黄土高原沟壑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其沟壑密度一般在2~5km/km2以上,有些地方可达6~8km/ km2以上,切割深度可达100~200m以上,地面裂度多在20%~50%左右,最高可达65%以上,这就意味着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农田面积被支解得越来越小,农田破坏越来越严重。

4.3 气候条件更加恶劣

随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加剧,林草地所占比例严重下降。乱垦滥伐现象,使原本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严重,而气候条件的恶劣更加剧了水土流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4.4 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解放以来,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局部得到改善,但整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遏制,治理难度相当大。

4.5 泥沙淤积河道,旱涝灾害不断

黄土高原大量的水土流失,每年有4亿吨的泥沙被冲刷淤积在河道上,致使河道以很高的速度淤高,从而造成下游河床高出河岸地面,易造成河道两岸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部分降水以地表径流白白流走,地下水补给严重不足,干旱出现机会增多。

5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