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性能
- 格式:doc
- 大小:170.12 KB
- 文档页数:17
<<材料物理性能>>基本要求一,基本概念:1.摩尔热容: 使1摩尔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温度升高1K所需要的热量称为摩尔热容。
它反映材料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的能力。
2.比热容:质量为1kg的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温度升高1K所需要的热量称为比热容。
它反映材料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的能力。
3.比容:单位质量(即1kg物质)的体积,即密度的倒数(m3/kg)。
4.格波:由于晶体中的原子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作用,因此晶格中一个质点的微振动会引起临近质点随之振动。
因相邻质点间的振动存在着一定的位相差,故晶格振动会在晶体中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而形成“格波”。
5.声子(Phonon): 声子是晶体中晶格集体激发的准粒子,就是晶格振动中的简谐振子的能量量子。
6.德拜特征温度: 德拜模型认为:晶体对热容的贡献主要是低频弹性波的振动,声频支的频率具有0~ωmax分布,其中,最大频率所对应的温度即为德拜温度θD,即θD=ћωmax/k。
7.示差热分析法(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 是在测定热分析曲线(即加热温度T与加热时间t的关系曲线)的同时,利用示差热电偶测定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待测试样和标准试样的温度差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ΔT~T(t),从而对材料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
8.示差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用示差方法测量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将试样和标准样的温度差保持为零时,所需要补充的热量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
9.热稳定性(抗热振性):材料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热冲击)而不致破坏的能力。
10.塞贝克效应:当两种不同的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若在两接头处存在温度差则回路中将有电势及电流产生,这种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
11.玻尔帖效应:当有电流通过两个不同导体组成的回路时,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外,还要在两接头处出现吸热或放出热量Q的现象。
材料物理性能及测试材料的物理性能是指材料在物理方面的性质和行为,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光学性能等。
这些性能对于材料的使用和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准确地评估和测试材料的物理性能,科学家和工程师使用了各种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
一、力学性能力学性能是衡量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行为的一种性能。
主要指材料的强度、韧性、硬度、延展性等。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拉伸测试、压缩测试、剪切测试和弯曲测试等。
1.拉伸测试拉伸测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来评估材料的强度和延展性。
在拉伸测试中,材料样品被施加拉伸力,通常通过测量载荷和伸长量来计算拉伸应力和应变。
拉伸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开始产生可观察的塑性变形的应力。
2.压缩测试压缩测试用于测量材料在受压力下的性能。
将材料样品放入压力装置中,施加压力使其受到压缩,通过测量载荷和位移来计算压缩应力和应变。
压缩强度是指材料在压缩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3.剪切测试剪切测试用于评估材料的抗剪切能力。
将材料样品放入剪切装置中,施加剪切力使其发生剪切变形,通过测量载荷和位移来计算剪切应力和应变。
剪切强度是指材料在剪切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弯曲测试用于评估材料在弯曲载荷下的行为。
将材料样品放入弯曲装置中,施加弯曲力使其发生弯曲变形,通过测量载荷和位移来计算弯曲应力和应变。
弯曲强度是指材料在弯曲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二、热学性能热学性能是指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行为。
主要包括热膨胀性、热导率、比热容等性能。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热膨胀测试、热导率测试和比热容测试等。
1.热膨胀测试热膨胀测试用于测量材料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的膨胀或收缩。
在热膨胀测试中,材料样品被加热或冷却,通过测量长度变化来计算热膨胀系数。
2.热导率测试热导率测试用于测量材料传导热的能力。
在热导率测试中,材料样品的一侧被加热,另一侧被保持在恒定温度,测量两侧温度差来计算热导率。
3.比热容测试比热容测试用于测量材料吸热或放热的能力。
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的物理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力、受热、受光、受电、受磁等外界作用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和特点。
它是材料的内在本质,直接影响着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应用范围。
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了热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等多个方面。
首先,热学性能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能指标。
热学性能包括导热性、热膨胀性和热稳定性等。
导热性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通常用热导率来表示。
热膨胀性是指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体积变化情况,通常用线膨胀系数来表示。
热稳定性是指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包括了热变形温度、热老化等指标。
这些性能对于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光学性能是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物理性能。
光学性能包括透光性、反射率、折射率等指标。
透光性是指材料对光的透过程度,通常用透光率来表示。
反射率是指材料对光的反射程度,通常用反射率来表示。
折射率是指材料对光的折射程度,通常用折射率来表示。
这些性能对于材料在光学器件、光学仪器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电学性能是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物理性能。
电学性能包括导电性、介电常数、电阻率等指标。
导电性是指材料导电的能力,通常用电导率来表示。
介电常数是指材料在电场中的极化能力,通常用介电常数来表示。
电阻率是指材料对电流的阻碍程度,通常用电阻率来表示。
这些性能对于材料在电子器件、电气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磁学性能是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物理性能。
磁学性能包括磁导率、磁饱和磁化强度、矫顽力等指标。
磁导率是指材料对磁场的导磁能力,通常用磁导率来表示。
磁饱和磁化强度是指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的最大磁化强度,通常用磁饱和磁化强度来表示。
矫顽力是指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的抗磁化能力,通常用矫顽力来表示。
这些性能对于材料在磁性材料、电机、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材料的物理性能是材料的重要特性,直接影响着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应用范围。
不同类型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因此在材料选择和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标,以确保材料能够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
材料物理性能第一章.材料的力学性能1.剪切应变:是指材料受到平行于截面积方向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剪切应力τ时发生的形变。
2.压缩应变:指材料周围受到均匀应力P时,其体积从起始时的V0变化为V1的形变。
3.胡克定律:对于理想的弹性材料,在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弹性形变,其应力与应变关系服从胡克定律,即应力σ与应变ε成正比:σ=Eε。
(式中的比例系数E称为弹性模量,又称弹性刚度或杨氏模量。
4.弹性模量:是材料发生单位应变时的应力,它表征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大小。
E越大,越不易变形,表示材料刚度越大。
(单位:N/m2)杨氏模量E(反映材料抵抗正应变的能力),剪切模量G(反映材料抵抗切应变的能力)和体积模量B(反映材料在三向压缩(流体静压力)下,压强与体积变化率之间的线性比例关系):E=σ/ε;G=τ/γ;B=P/Δ5.泊松比μ:称为横向变形系数,反映材料横向正应变与受力方向线应变的比值。
G=E/[2(1+μ)];B=E/[3(1-2μ)]6.E的影响因素:(1)原子结构的影响: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和原子半径的增大弹性模量减小(过渡族金属表现出特殊规律性)。
(2)温度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发生热膨胀现象,原子结合力减弱,因此金属与合金的弹性模量降低。
(3)相变的影响:材料内部的相变(如多晶型相变,有序化转变,铁磁性转变,超导态转变等)都会对弹性模量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
7.复相的弹性模量(1)并联:E=E A V A /V+E B V B /V ,式中:νA =V A /V 与νB =V B /V 分别表示两相的体积分数,且νA +νB =1。
E μ=νA E A +(1-νA )E B (大部分应力由高模量的材料承担)(2)串联:1/E=νA /E A +(1-νA )/E B (弹性模量为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下限值)8.理论断裂强度:合理的最大值相当于材料断裂时的作用力。
理论断裂强度公式:σth =a E(a 为晶格常数)通常γ约为aE/100. (一般材料常数的典型数值为:E=300GPa;γ=1J/m 2;a=3*10-10m)第二章.材料的热学性能1.格波的定义与分类:一个质点的振动会使邻近质点随着振动,而使相邻质点间的振动存在着一定的位相差,使得晶格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在整个材料内传播,这种存在于晶格中的波叫做格波。
1.根据受力应变特征材料分为:脆性材料,延性材料,弹性材料。
2.材料受载荷后形变的三个阶段:弹性形变,塑形形变,断裂3.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内正应力和对应的正应变的比值。
意义:反映材料抵抗应变的能力,是原子间结合强度的标志。
影响因素〔键合方式,晶体结构,温度,复相的弹性模量〕。
机理:对于足够小的形变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系数为弹性模量,物理本质是原子间结合力抵抗外力的宏观表现,弹性系数和弹性模量是反映原子间结合强度的标志。
4.滞弹性:固体材料的应变产生与消除需要有限的时间,这种与时间有关的弹性称为滞弹性。
衡量指标:应力弛豫和应力蠕变。
应力弛豫:在持续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总变形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徐变变形增加使物体的内部应力随时间延续而逐渐减少的现象。
应力蠕变:固体材料在恒定荷载下变形随时间延续而缓慢增加的不平衡过程。
5.塑性形变指一种在外力移去后不能回复的形变。
滑移系统:滑移方向和滑移面。
产生条件:a-〔几何条件〕面间距大滑移矢量小b〔静电条件〕每个面上是同种电荷原子,相对滑移面上的电荷相反。
无机非材料不产生原因:a.滑移系统少;b.〔位错运动激活能大〕位错运动需要克服的势垒比拟大,位错运动难以实现。
施加应力,或者由于滑移系统少无法到达临界剪应力,或者在到达临界剪应力之前就导致断裂;c.伯格斯矢量大。
6.高温蠕变定义:材料在高温下长时间受到小应力作用出现蠕变现象。
影响因素:温度和应力。
机理:a晶格机理〔位错攀移理论,由于热运动位错线处一列原子移去或移入,位错线向上移一个滑移面。
〕b扩散蠕变理论〔空位扩散流动,应力造成浓度差,导致晶粒沿受拉方向伸长或缩短引起形变〕c晶界机理〔多晶体蠕变,高温下晶界相对滑动,剪应力松弛,有利蠕变。
低温下晶界本身是位错源,不利蠕变〕7.理论断裂强度:理论下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实际强度:实际情况中材料在外加应力作用下,沿垂直外力方向拉断所需应力。
8.断裂韧性:是材料的固有性能,由材料的组成和显微结构所决定,是材料的本征参数。
材料物理性能1. 引言材料物理性能是指材料在物理方面的性能特征与表现,包括其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
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能能够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材料,预测材料的行为以及进行工程设计和优化。
2. 力学性能2.1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受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的能力,一般表示为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剪切模量(Shear modulus)和泊松比(Poisson ratio)。
- 杨氏模量描述了材料在受拉或受压时的弹性性能,可以算作是应力与应变之间的比例系数。
- 剪切模量衡量了材料在受剪切力作用下的变形能力。
- 泊松比描述了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在两个垂直于受力方向的平面上的变形比例。
2.2 强度强度是指材料在承受外力作用下能够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强度可以分为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
不同类型的力学性能指标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2.3 脆性和韧性脆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断裂的性质,表现为材料的断裂韧度较低;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性质,表现为材料的断裂韧度较高。
脆性和韧性是相对的,不同材料的脆性和韧性特点不同。
3. 热学性能3.1 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描述了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对长度、体积或密度的变化率。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可以影响它在温度变化下的热膨胀或收缩行为。
3.2 热导率热导率是指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表示的是单位时间内单位温度差下,通过单位横截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热导率可以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性能。
3.3 热容量热容量是指材料在受热时吸收热量的能力,以及在冷却时释放热量的能力。
热容量可以用于描述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热稳定性和热响应行为。
4. 电学性能4.1 电导率电导率是指材料导电的能力,表示单位长度内单位面积上的电流。
电导率可以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电性能。
4.2 介电常数介电常数是指材料对电场的响应能力,表示单位电场下单位体积内储存能量的能力。
§1 材料物理性能1.1 热学性能1.1.1 热容热容是表征材料从周围环境吸收并储存热量的能力,可以用每一摩尔物质温度每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单位为:J/mol/K。
定压热容Cp :Cp = dQ/dT (p=p0)定容热容Cv :Cv = dQ/dT (v=v0)1.1.2 热传导热传导是表征材料传热能力大小的,用热传导率λ表示,单位为W/m/K:q = -λdT/dx式中,q ------ 单位时间内流过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单位面积的热量,单位为W/m2;dT/dx ------ 温度梯度,单位为K/m。
热传导的本质是由于温差而发生的材料相邻部分之间的能量迁移,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自由电子传导、晶格振动传导和分子或链段传导。
金属材料的热传导主要是通过自由电子在晶体中的自由迁移实现的,因此具有较高的热导率,约为20-400 W/m/K。
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是通过离子键、共价键结合,电子迁移困难,其热传导主要通过晶格振动实现,一般热导率低,约为2-50 W/m/K,是良好的绝热材料。
玻璃的原子排列远程无序,因此热导率更低。
高分子材料的传热主要是通过分子或链段的振动实现,速度慢,因此其热导率更低。
1.1.3 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是用来表征材料热胀冷缩特性的,其定义为:温度变化1K时材料单位长度(线膨胀系数αl)或单位体积(体积膨胀系数αv)变化量,单位为1/K:αl = (dl/dT)p/lαv = (dv/dT)p/v对于各向同性材料,αv=3αl 。
热膨胀系数主要取决于原子(或分子、链段)之间的结合力,结合力越大,则热膨胀系数越小。
无机非金属材料原子间结合力大,热膨胀系数最小,约0.5-15 /106K;金属材料次之,约为5-25 /106K;高分子材料以分子间力结合,结合力小,有很大的热膨胀系数,约为50-300 /106K。
在温度作用下,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巨大差异往往会引起很大的应力,从而导致材料界面开裂,材料失效。
一、名词解释1.顺磁体:原子内部存在永久磁矩,无外磁场,材料无规则的热运动使得材料没有磁性,当外磁场作用,每个原子的磁矩比较规则取向,物质显示弱磁场,这样的磁体称顺磁体。
2.铁磁体:在较弱的磁场内,铁磁体也能够获得强的磁化强度,而且在外磁场移去,材料保留强的磁性。
原因是强的内部交换作用,材料内部有强的内部交换场,原子的磁矩平行取向,在物质内部形成磁畴,这样的磁体称铁磁体。
3.金属热膨胀:物质的体积或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现象。
4.内耗:对固体材料内在的能量损耗称为内耗。
5.磁致伸缩效应:铁磁体在磁场中被磁化时,其形状和尺寸都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6.磁畴:指在未加磁场时铁磁体内部已经磁化到饱和状态的小区域。
7.软磁材料: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8.亚铁磁体:磁体中存在大小不等反平行的自旋磁矩,磁矩大小部分抵消,因而磁体仍然可以自发磁化,类似于铁磁体。
这种磁体称为亚铁磁体。
9.磁畴结构:磁畴的形状、尺寸、磁壁的类型与厚度的总称。
10.磁滞回线:当磁化磁场作周期的变化时,表示铁磁体中的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关系的一条闭合曲线。
二、问答题1.对于一根具体的导线而言,影响它的导电因素有哪些?答:对于一根具体的导线而言,导电过程分两部分,包括最外电子脱离正离子实和之后的在晶格中运行,所以,影响导电性包括这两部分的影响因素。
(1) 从导电定律关系式中可以看出一个电子的电荷是固定的数值,n有效决定于金属的晶体结构及能带结构,而电子自由运行时间或电子平均自由程则决定于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散射。
(2) 电子在金属中所受到的散射可用散射系数μ来表述。
μ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温度引起离子振动造成的μT,二是各种缺陷及杂质引起晶格畸变造成的μn。
μ=μT+μn相应地电阻为:ρ=ρT+ρn(3) 由温度造成的晶格动畸变和由缺陷造成的晶格静畸变,两者都会引起金属电阻率增大。
2.什么是西贝克(Seeback)效应?它是哪种材料的基础?答:西贝克效应是由于温差产生的热电现象,即温差电动势效应——广义地,在半导体材料中,温度和电动势可以互相产生。
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的物理性能是指材料在物理层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和特性,包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等。
首先,力学性能是材料最基本的物理性能之一。
它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韧性、弹性模量等指标。
抗拉强度是材料在拉伸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屈服强度是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拉力。
硬度是材料抵抗划痕或压痕的能力,描述了材料的抗刮擦性能。
韧性是材料在受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裂的能力,反映了材料的延展性。
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受力后产生弹性变形的能力,反映了材料的变形程度与受力大小的关系。
其次,热学性能是材料在热力学层面上的表现,包括热导率、热膨胀系数、比热容等。
热导率是材料导热性能的指标,反映了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
热膨胀系数是材料在受热后的膨胀程度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描述了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尺寸变化。
比热容则是材料所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材料的热量储存能力。
此外,电学性能是材料在电学层面上的表现,包括电导率、介电常数、磁导率等。
电导率是材料导电性能的指标,反映了材料导电的能力。
介电常数是材料对电场的响应能力,描述了材料在电场中的电极化程度。
磁导率则是材料对磁场的响应能力,反映了材料对磁场的传导性能。
最后,磁学性能是材料在磁化和磁导方面的表现,包括磁化强度、剩余磁感应强度、矫顽力等。
磁化强度是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磁化的能力,剩余磁感应强度是材料在去除外加磁场后保留的磁感应强度。
矫顽力是材料从磁化过程中恢复原始状态所需的去磁场强度,反映了材料抵抗磁通方向变化的能力。
总之,材料的物理性能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及磁学等多个方面,对于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具备合适的物理性能是十分重要的。
材料物理性能第一章、材料的热学性能一、基本概念1.热容:物体温度升高1K 所需要增加的能量。
(热容是分子热运动的能量随温度变化的一个物理量)T Qc ∆∆=2.比热容:质量为1kg 的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升高1K 所需要的热量。
[与物质的本性有关,用c 表示,单位J/(kg ·K)]T Q m c ∂∂=13.摩尔热容:1mol 的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升高1K 所需要的热量。
用Cm 表示。
4.定容热容:加热过程中,体积不变,则所供给的热量只需满足升高1K 时物体内能的增加,不必再以做功的形式传输,该条件下的热容:T U T Q C v v ∆∆=∆∆=)(5.定压热容:假定在加热过程中保持压力不变,而体积则自由向外膨胀,这时升高1K 时供给物体的能量,除满足内能的增加,还必须补充对外做功的损耗。
P P P TH T V P T U T V P U T Q C )()(∆∆=∆∆+∆∆=∆∆+∆=∆∆=)( 6.热膨胀:物质的体积或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现象。
7.线膨胀系数αl :温度升高1K 时,物体的相对伸长。
tl l l ∆=∆α08.体膨胀系数αv :温度升高1K 时,物体体积相对增长值。
t V V t t V ∂∂=1α 9.热导率(导热系数)λ:在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
(标志材料热传导能力,适用于稳态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q=-λ△T/△X 。
10.热扩散率(导温系数)α:单位面积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α=λ/ρc 。
α表示温度变化的速率(材料内部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
α越大的材料各处的温度差越小。
适用于非稳态不稳定的热传导过程。
本质仍是材料传热能力。
)。
二、基本理论1.德拜理论及热容和温度变化关系。
答:⑴爱因斯坦没有考虑低频振动对热容的贡献。
⑵模型假设:①固体中的原子振动频率不同;处于不同频率的振子数有确定的分布函数;②固体可看做连续介质,能传播弹性振动波;③固体中传播的弹性波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类;④假定弹性波的振动能级量子化,振动能量只能是最小能量单位h ν的整数倍。
⑶结论:①当T》θD时,Cv,m=3R;在高温区,德拜理论的结果与杜隆-珀蒂定律相符。
②当T《θD时,Cv,m∝3T。
③当T→0时,Cv,m→0,与实验大体相符。
⑷不足:①由于德拜把晶体看成连续介质,对于原子振动频率较高的部分不适用;②晶体不是连续介质,德拜理论在低温下也不符;③金属类的晶体,没有考虑自由电子的贡献。
2.热容的物理本质。
答:温度一定时,原子虽然振动,但它的平衡位置不变,物体体积就没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了,原子的振动激烈了,但如果每个原子的平均距离保持不变,物体也就不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发生膨胀。
【⑴反映晶体受热后激发出的晶格波和温度的关系;⑵对于N个原子构成的晶体,在热振动时形成3N个振子,各个振子的频率不同,激发出的声子能力也不同;⑶温度升高,晶格的振幅增大,该频率的声子数目也增大;⑷温度升高,在宏观上表现为吸热或放热,实质上是各个频率声子数发生变化。
材料物理的解释】3.热膨胀的物理本质。
答:由于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吸引力与斥力。
力大小和原子之间的距离有关(是非线性关系,引力、斥力的变化是非对称的),两原子相互作用是不对称变化,当温度上升,势能增高,由于势能曲线的不对称性必然导致振动中心右移。
即原子间距增大。
⑴T↑原子间的平均距离↑ r>r0 吸引合力变化较慢⑵T↑晶体中热缺陷密度↑ r<r0 排斥合力变化较快【材料质点间的平均距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微观),宏观表现为体积、线长的增大】4.固体材料的导热机制。
答:⑴固体的导热包括:电子导热、声子导热和光子导热。
①纯金属:电子导热是主要机制;②合金:声子导热的作用增强;③半金属或半导体:声子导热、电子导热;④绝缘体:几乎只有声子导热一种形式,只有在极高温度下才可能有光子导热存在。
⑵气体:分子间碰撞,可忽略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固体:质点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5.焓和热容与加热温度的关系。
P11。
图1.8⑴①有潜热,热容趋于无穷大;⑵①无潜热,热容有突变②等温转变,焓有突变;②磁性转变、BCC点阵的有序-无序转变。
③热容曲线发生不连续变化,焓曲线发生跃变;④珠光体转变、铁的α→γ转变。
6.相变对热容、焓的影响。
答:⑴一级相变:固态的多型性转变属于一级相变(如珠光体转变、铁的α-γ转变),加热到临界点Tc焓的曲线出现跃变,热熔曲线发生不连续变化,这种曲线中转变的热效应即为曲线跃变所对应的焓变化值。
【一级相变有潜热,如果是等温转变,则相变时焓的变化有突变,热容趋于无穷大】⑵二级相变: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逐步完成的,焓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当接近临界点Tc,由于转变的数量急剧增多,Q的变化加剧,与此相对应的热容值则达到最大值,转变的热效应相当于阴影面积。
【二级相变无潜热,热容有突变】7.熔化和凝固。
P10图1.7答:⑴加热温度低于熔点时,加热所需热量随T缓慢上升;⑵Tm处,熔化热q s,焓曲线拐折并陡直上升;⑶液态金属热容比固态大。
8.热导率和温度的关系:⑴金属:粉体<致密态。
⑵无机非金属:①低温时有较高热导率的材料,随温度的升高,热导率降低;②高温时有较低热导率的材料,随温度的升高,热导率升高。
9.热力学参数的影响因素。
答:⑴热容:①温度;②压力;③组分;④组织变化。
⑵热导率:①金属:a.纯金属由于温度升高而使平均自由程减小的作用超过温度直接作用,因而纯金属的热导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合金:合金的热导率则不同于异类原子的存在,平均自由程受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温度本身的影响占主导作用,使声子导热作用加强,因此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原子结构;c.合金成分和晶体结构:合金中加入杂质元素,使热阻增强,λ下降;d.气孔率。
②无机非金属:a.温度;b.成分、结构;c.各向异性。
⑶热膨胀:①相变的影响;②成分和组织的影响;③各向异性的影响;④铁磁性转变的影响。
10.材料的热膨胀与热容、熔点、德拜温度的关系:⑴与温度的关系:V K c v0v γα= V K c v 0l 3γα=⑵与熔点的关系Tm : 022.0=m l T α C T m l =α⑶与德拜温度θD 的关系:23/2'1D l A V c γθα=11.影响膨胀系数的因素(了解):⑴膨胀系数和热容关系:格林爱森定律⑵膨胀系数和熔点的关系:022.0=m l T α C T m l =α⑶膨胀系数和原子序数的关系:膨胀系数随元素的原子序数呈明显周期性关系。
①只有IA 族的αl 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其余主族的αl 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②过渡元素具有低的αl 值;③碱金属αl 值高,12.林德曼定律:32m 12108.2V A T r m ⨯=ω13.热导率Fe-合金的膨胀反常机制:磁致伸缩抵消了合金正常热膨胀的结果。
三、基本技能1.亚稳态组织转变、有序-无序转变(定性知道):答:⑴亚稳态组织转变:不可逆转变 时效 回火 相变有偏离直线关系,无线性关系。
亚稳态能量高,变为稳态放热,而导致热熔曲线向下拐折。
⑵有序-无序转变:伴随着膨胀系数的变化。
有序结构会使合金原子之间的结合增强,因此,有序化导致膨胀系数减小。
2.热分析法分析组织相变,DTA ,膨胀分析(膨胀曲线、相变点)。
答:利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热效应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时间关系的一种分析技术。
建立合金相图:先确定合金的液相线、固相线、共晶线以及包晶线,再确立相区。
如:建立二元合金相图,取某一成分的合金,用示差分析法测定出他的DTA 曲线。
试样从液相开始冷却,熔化曲线向上拐折,拐折的特点是:陡直上升,然后逐渐减小,直到接近共晶温度时,DTA 接近基线。
在共晶温度处,由于试样集中放出热量,所以出现一个陡直的放热峰,待共晶转变完成后,DTA 曲线重新回到基线。
取宽峰将起始下和宽峰的峰值对应的温度T2分别连成光滑曲线,得到液相线和共晶线。
3.电导与热导的关系,导热机制。
答:⑴对金属来说热导率和电导率的关系(维德曼-弗兰兹定律):室温下许多金属的热导率和电导率之比λ/σ几乎相同,不随金属不同而改变表明导电性好的材料,导热性也好。
λ/σ=LT,L洛伦兹数。
洛伦兹数只有在T>0℃的较高温度才近似为常数;T→0K时,洛伦兹数趋于0。
⑵传热不同的传热方式,主要传导方式:固体:自由电子、声子、光子。
纯金属:电子。
合金:电子、声子。
半导体、半金属:电子、声子。
绝缘体:声子。
【无机非金属:声子(晶格振动)辐射传热相当于光在介质中传播】4.共析钢热膨胀曲线:⑴热容(A最小)转变体积先膨胀,M>Fe3C>P>A;⑵在加热时,温度到共析点以上,首先是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接着是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⑶由于发生相变而造成体积收缩(陡直下降),当全为奥氏体时,温度升高,原子间距离增大,钢膨胀。
5.淬火刚的回火转变:淬火后组织:M+Ar⑴80~160℃:发生体积收缩,此时析出ε相碳化物,体积收缩是由于碳化物析出,导致M正反度下降;⑵230~280℃:发生了体积膨胀,表面淬火组织中Ar开始分解;⑶260~360℃:体积收缩,M继续分解铁素体和渗碳体混合物;⑷加热到535℃后,再缓慢冷却至室温,冷却曲线200℃附近出现拐折,表面535℃回火钢组织完全变为铁素体和渗碳体。
第二章、材料的电学性能一、基本概念1.压电效应:⑴正压电效应:在某些晶体的一定方向上施加压力或拉力,则在晶体的一些对应的表面上分别出现正、负电荷,其电荷密度与施加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⑵逆压电效应:如果一块晶体置于外电场中,由于电场作用,使晶体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而分离,这一极化又导致了晶体放热形变——电致形变。
2.热释电效应:在某些绝缘体中,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电极化状态改变的现象。
3.铁电体:固有电偶极矩的取向一致,E作用下,固有电矩转向。
4.光电导效应:半导体受光辐射时,电导率增加而变得易于导电。
5.PN结的光伏效应:当光照射在PN结上时,在PN结上会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5.光电效应:某些物质受到光照后,引起物质电性发生变化,这种光致电变的现象。
6电介质:能在电场中极化的材料。
7.N、P型半导体:在半导体中加入某种杂质元素并控制其含量分布可以得到主要靠电子或者电子空穴来导电的半导体结构,前者称为N型半导体,后者称为P 型半导体。
U。
8.介电强度:指电介质在不发生电击穿条件下允许施加的最大电压d二、基本理论1.分析金属电阻产生原因?(缺陷、杂质)答:量子力学证明:当电子波在0K下通过一个理想的晶体点阵时,它将不受到散射无阻碍传播。
只有在晶体点阵的完整性以及由于晶体点阵离子的热振动,晶体中的异类原子、位错和点缺陷等使晶体点阵的周期性遭到破坏的地方,电子波会受到散射,从而产生了阻碍作用,导电性降低,这是材料产生电阻的本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