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早期尸体现象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8
论早期尸体现象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
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早期尸体现象有:超生现象、尸冷、尸僵、尸斑、肌肉松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体痉挛、自溶和自家消化等,通过全方位介绍各种早期尸体现象的种类,了解各种早期尸体现象发生的机制,以及各种早期尸体现象的程度、位置、形状、状态、颜色等等,从而推敲出尸体死亡的时间、尸体死后停放的姿势、有无移尸、判断是他杀还是自杀、甚至可提示死亡原因等。在刑事侦查过程中,早期尸体现象为查明案件事实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早期尸体现象、侦查作用、提供线索、死亡时间。
一、前言
在人类死亡后,各器官和机能以及细胞的生命活动都趋向停止,尸体受包括温度、湿度、外力、化学作用、生物因素等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改变和物理学、化学以及形态学上的变化,我们称之为死后变化。由于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尸体的特有现象,我们将之命名为尸体现象。根据尸体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法医学上通常将尸体现象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两种,通常的分类,我们将在自然环境下(即室温20摄氏度、湿度40%、没有其他物理作用),尸体死亡后24小时内发生的尸体变化称作早期尸体现象,24小时之后发生的尸体变化称作晚期尸体现象。但这种划分方法并不绝对,因为尸体的变化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改变,所以这种划分仅仅是限于在一种理想状态下进行的。
尸体现象在刑事案件的调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在确定人死亡与否,死亡时间以及死亡原因和是否尸体发现场所即为第一现场等方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尸体现象既能反映出尸体死亡过程中或者死亡前的某种状态,也能够破坏生前状态或者某种损伤和病变。甚至死后的尸体现象有时候会被误认为损伤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直接死因。因此正确的熟悉和认知尸体现象对于刑侦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本论文主要介绍早期尸体现象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
二、早期尸体现象
(一)超生反应
个体死亡后,某些器官、组织、细胞还保持短暂生命力,并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现象,称为超生反应。超生反应的存在表明人死亡后经过的时间不长,是生物学
死亡期的早期。到生物学死亡期的晚期,全身所有的组织细胞相继死亡,超生反应消失,并开始出现尸冷、尸斑、尸僵等早期尸体现象。
(二)肌肉松弛
人死后肌张力消失,肢体呈软瘫状,称为肌肉松弛。肌肉松弛是最早出现的尸体现象,它几乎与死亡同时甚至在濒死期已经发生,待尸僵发生即自行消失。
1,、肌肉松弛的表现:无表情面容,瞳孔散大,眼微睁,下颌下垂,口微开,肢体变软,关节易弯曲,肌肉松软,皮肤失去弹性,在受压处的皮肤表面可形成与压迫物体表面形状相应的印痕。膀胱、肛门括约肌松弛时可出现大小便溢出。
2、肌肉松弛的法医学意义:发生肌肉松弛的尸体以为皮肤和肌肉失去肌张力,在受压部位可形成与接触表面形态特征相吻合的压痕。这种压痕在物体出去后仍能保持存在。如绳索压迫颈部时所反映出的花纹。在尸体的突出部位与较硬物体发生接触时会被压成扁平状。据此对帮助推测死后有无移尸和判断尸体死后停放的姿势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皮革样化
尸体局部表面,尤其是湿润的伤面和粘膜面水分蒸发较快,导致局部干燥变,呈现淡黄色或者黄褐色,如羊皮纸样的变化称为皮革样化,也称局部干燥。
1、常见部位:(1)口唇、阴囊、大小阴唇等皮肤较薄的部位。(2)皮肤褶皱处,如婴幼儿颈项部的皮肤褶皱处。(3)表皮剥脱区、索沟、烫伤面等损伤处。
2、影响因素:皮革样化的颜色主要依赖于发生的部位和程度。
3、法医学因素:(1)皮革样化可使擦伤更明显。有的生前损伤在损伤当时或损伤后短时间内形态变化不易被观察到,若在数小时后发生局部干燥、变硬、颜色加深,则易于检见。(2)皮革样化可保留某些损伤的形态。如机械性窒息死者颈部的绳索花纹,指甲的半月形或类似于半月形的抓痕。(3)有时根据皮革样化的数目、分布及形态特征,有助于推测案件的性质和作案人的意图。如强奸案被害人大腿内侧因擦伤而造成的皮革样化等。(4)可帮助生前擦伤和死后擦伤。生前擦伤由于容易伤及小血管,皮革样化颜色较深,后者颜色较浅。
(四)尸冷
人类死亡后,由于新陈代谢的停止,体内停止继续产生热量的生理活动,尸体内部的热量(就是俗称的体温)随肌肉、皮肤向外传导和对流,直至辐射、蒸发,于是
尸体逐渐变冷,直至和周围环境温度相一致,这种尸体现象我们称之为尸冷。
尸体温度的下降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春秋季节的室温下,普通成人死后10小时内尸体温度平均每小时下降1摄氏度左右;10小时以上则每小时下降0.5摄氏度。尸体温度降至与周围环境温度相同一般约为24小时。
1、影响因素[1]:(1)周围环境:环境温度越低,通风越良好,尸冷越快,出现的也越早,反之亦然。一般成人在室温为30度上下时,尸体温度每小时下降0.5度,如果环境温度高达40摄氏度,那么尸体不但不会发生尸冷,还会升高。水中或者土中的尸体在隔绝氧气的情况下比空气中的尸体冷却的要快一些。(2)尸体衣着和被盖情况:死者衣着越多,尸冷越慢,裸体则快。(3)个体差异:成人、肥胖者、破伤风或者士的宁类药物中毒等死前发生强烈痉挛的死者、急性传染病、败血症等急性热型病死亡者由于死前组织内大量产热,所以死后尸体温度下降相对较慢。相反,体弱多病,营养不良的人和老人、少儿则尸体温度下降的快一些。(4)死因:死之前有高热或颅脑损伤或者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死者尸体温度下降较慢,且可能会发生尸体温度短暂上升的情况。这是我们在判断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地方。
对于同一尸体、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尸体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也不一致,大致次序是:耳鼻——〉手指脚趾——〉四肢——〉躯干——〉胃部——〉腋下——〉直肠。
2、法医学意义:(1)尸体死亡的确证之一。(2)尸温是帮助推断早期死后经过时间的重要指标之一。
(五)尸斑
尸体血管内血液因循环停止,由于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下沉至尸体的低下部位,坠积在未受到压迫部位的血管当中,并透过皮肤显示出边缘不清的有色斑痕,称为尸斑。尸斑的出现最初为云雾状,条块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融合成片状(3-6小时)。
1、尸斑的发展:(1)坠积期:尸斑一般在死后1-2个小时开始出现,但也有在死后半个小时即出现,或者迟至死后6–8小时才出现的。自尸斑开始形成至死后12个小时的时期均属坠积期。如果用手指按压尸斑会退色。在死后6小时左右,如果改变尸体的位置,则原尸斑将会消失,在新的低下部位会重新出现尸斑。在死后6小时以后再改变尸斑的体位时,尸斑不再消失,而是在新的部位重新出现尸斑。在这个时期如果切开尸斑处皮肤,可见血液从血管断面流出,容易用纱布擦去,并且血流不会停止。(2)扩散期:尸斑发展到扩散期一般需要12个小时左右,快得在10小时以内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