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经络腧穴学总论 PPT课件
经络腧穴学总论 PPT课件
格式:ppt
大小:6.66 MB
文档页数:68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50
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针灸逢源》(清 –李学川-1817年)——载穴 361:复增眉冲,经穴至此得以“完整” ,并沿 用至今,但仍存在经外奇穴“继续归经”问题; 强调辩证取穴、针药并重 。
10.《针灸精粹》(“民国”-李文宪)——将腧穴按 穴性分为:气、血、虚、实、寒、热、风、湿八 类,为腧穴按主治作用分类奠定了基础。
经络是经脉和络
脉的总称,是人体 运行气血,联络脏 腑,沟通内外,贯 串上下的径路。
4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2、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把人体 的脏腑、组织、器 官联结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使人体各 个部位的功能活动 保持相对的协调和 平衡。
5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4、经络的发现
A、体表反应点和针刺感应现象的归纳 B、穴位主治性能的总结 C、解剖生理知识的综合 D、气功锻炼中“行气”现象的总结 E、病候诊断和治疗的综合
1. 《甲乙经》(晋-皇甫谧-约成书259年)——对针 灸理论及实践的第二次系统总结:全面论述了经 络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生理功能、走向规律、循行 路线、发病特点等; 载穴共349,并对全身腧 穴的排列顺序经行了整理:头面躯干以部划线排 列,四肢以三阴三阳分经排列; 全面论述穴名、 别名、定位、取法、功能、主治、归经、与何经 交会、针刺深浅、刺灸方法及禁忌等; 首载郄穴、 交会穴,补充特定穴; 总结大量临床经验;隋唐 前后传至日本(562年)朝鲜。
23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6、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
经络
连属部
经脉
络脉
内部
外部
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奇经八脉 十五络脉 浮络脉 孙络脉 脏腑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24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经脉
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奇经八脉
25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1)十二经脉 (十二正经)
16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二. 宋、元、明、清经络腧穴学术发展
宋(960 ~1279)元(1206~1368)
明(1368~1644)清(1616~1911)
1.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宋-王惟一-1026年)— —首创直观教学法:1027年首铸针灸模具:“铜 人”两尊,并用于针灸教学和考试,对针灸教学 贡献巨大;首创腧穴总概念;广泛收集腧穴文献, 统一名称,确定位置,订正讹误,详栽腧穴功能、 主治、刺灸方法等,并在重要腧穴下收载历代名 医针灸治验案例,绘十二经腧穴分布图谱;载穴 354:新增青灵、厥阴俞、膏肓俞、灵台、阳关 (腰阳关)5穴。该书为匡缪正误的法定针灸书, 由官方颁行全国。
2. 《新穴奇穴图谱》(王富春-1999年-科技出版 社)——载奇穴800。
22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三. 建国以后经络腧穴学术发展
3. 《耳针》(王忠-1984年-上海科技出版社)—— 载耳穴400:正式介绍222。
4. 《新编实用腧穴学》(王玉兴-1999年-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充实发展了腧穴功能分类法: 解表、清热(心肺、肝胆、胃肠、解毒)、止咳、 消食导滞、益气壮阳、补阴、温里、平肝熄风、 理气、理血、调经止带、利水通淋、安神、开窍 苏厥、利窍(目、鼻、耳、口舌、咽喉)、祛风 除湿、舒筋活络。
2. 《伤寒论》(张仲景-东汉末年)——创立了六经 辩证理论,并首先将经络理论应用到内科领域; 提出了刺灸原则:“三阳宜针,三阴宜灸”。
13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第二节 经络腧穴学术发展
一. 魏(220~265)晋(265~420)南北朝 420~589 隋(581~618)唐(618~907)
3.刺灸治疗——论述了针具、刺法及腧穴主治。
12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第一节 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
三.西汉(前205~25)东汉(25~220)
1. 《难经》(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首次提 出了“奇经八脉”概念,及其对十二经脉气血的 “溢蓄”作用,并对其循行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充实了十五络脉理论(阴络:阴跷之络;阳络: 阳跷之络); 首载八会穴(名称、主治),补充 了募、原、五输穴; 提出“补母泻子”法。
17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二. 宋、元、明、清经络腧穴学术发展
2. 《针灸资生经》(宋-王执中-1220年)——重视 治疗实践,新增许多临床有效别穴,附图46,在 同病配穴方面独树一帜。
3. 《十四经发挥》(元-滑伯仁-1341年)——首次 提出“十四经”概念:将仁、读二脉与十二经脉 并称;首创经脉分类法:将全身经穴按照经脉循 行顺序排列,称为“十四经穴”,并对经穴位置、 功能主治、刺灸方法等内容进行校正,编绘成十 四经脉循行图,该分类法现在仍被广泛应用;载 穴354;该书对日本、朝鲜等国针灸学发展有一 定影响。
1四肢
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四肢部
阴经(脏)
阳经(腑)
循行部位
手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上
前线
肢
中线
目的和要求
(一)经络学总论 1、掌握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
2、了解经络的发现及形成发展。 3、熟悉十二经脉的命名及分布规律、表里络属。 4、熟悉十二经脉的走向及相接规律。 5、熟悉奇经八脉的概念及作用,掌握任、督二脉
循行规律,了解奇经八脉中其他六经循行特点。 6、掌握经络的生理作用,熟悉经络学说的应用。 7、了解经络学说的现代研究。
2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目的和要求
(二)腧穴学总论
1、 掌握腧穴的基本概念及腧穴的分类。 2、 了解腧穴的命名。 3、 了解特定穴的含义和用法。 4、 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5、 了解腧穴的主治规律。
3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一)经络学总论
1、经 络
(The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
2. 《五十二病方》 (马王堆汉墓)——提及灸 法及所灸经脉(“灸太阴”及部位(“久足 中指”),已初步形成腧穴概念。
3. 《脉书-十一脉》(马王堆汉墓)——该书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经络穴著作,主要论述了十 二经脉中的十一条经脉(手厥阴心包经缺如) 的循行分布、所主病候。
11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得气” 、“行气”、“针感”
“为针之要,气至而有效。”
9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气功
古称“导引”、 按跷、行气。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气蓄丹田” “小周天” “大周天”
10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5、 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 学术发展
第一节 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
一.战国以前
1. 《脉法》(马王堆汉墓)——主要论述脉法, 提及灸法及所灸部位,但无穴名。
4. 《肘后方》(晋-葛洪)——对腧穴定位方法有贡 献;详述、倡导灸法,最早记载隔物灸,并将灸 法用于治疗急症,如疟疾。
5.《刘涓子鬼遗方》(晋-王叔和)——对我国最早 的外科学专著:重视脏腑兪穴理论,对俞穴定位 的准确性略有贡献。
15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一. 魏晋、隋唐经络腧穴学术发展
7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体表反应点
指前人在临床实 践中诊察到某一内脏或 某一部位有病时,有时 会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出 现压痛等感觉,或在皮 肤上出现结节以及色泽 变化等表现。
8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针刺感应现象
当针刺一定部位时,会有酸胀的 感觉沿着一定的径路放散,温灸 时也会有热感由施灸部位向远处 扩散,推拿时也会产生温热、酸 麻等感觉沿一定的经路传导。
第一节 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
二.战国时期(前475~前221)
《皇帝内经》——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与扛鼎之作:对 针灸理论及实践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1.经络——论述了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与 脏腑的关系及在诊断、治疗上的作用;论述了标 本、根节、气街、四海理论;
2.腧穴——论述了腧穴的命名、定位、取穴方法;载 穴160(有说162);论述了骨度分寸定位法; 提出了特定穴;为腧穴分经奠定了基础:“脉气 所发”。
14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一. 魏晋、隋唐经络腧穴学术发展
2.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名堂图》 )(晋?— —早于《甲乙经》:由上书与《内经》类编而 成)——腧穴专著?有穴有图?惜已轶失:内容 散见《甲乙经》。
3. 《脉经》(晋-王叔和)——对我国最早的脉学专 著:充实了兪募穴理论,记载了6个兪募穴可灸 百壮。
手太阴肺经
手三阴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三阳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三阴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三阳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26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27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A、十二经脉命名原则
1 内为阴,外为阳 2 脏为阴,腑为阳 3 上为手,下为足
—清初至民国:道光皇帝禁止太医院用针灸治病;国 民党下令废止中医:针灸走向衰退。
21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三. 建国以后经络腧穴学术发展
1. 《中国针灸荟萃》( 郭霭春主编-1985年-湖南科 学技术出版社) ——对针灸理论及实践的第四次 系统总结 :该书对针灸几乎所有领域进行了迄今 为止最系统的整理及总结,内容丰富,涵盖古今, 是一部系统的、具较高实用价值的针灸工具书; 全书16个分卷:源流、医籍、针基、经络、腧穴、 刺灸、治疗(上、下卷)、诊断、医案、针麻、 原理、子午、歌赋、器材、兽医针灸。
5. 《奇经八脉考》(明-李时珍-1578年)——奇经 八脉的完善之作:该书对奇经八脉的循行、病候、 腧穴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考订、补充,使其得 以完善。
19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二. 宋、元、明、清经络腧穴学术发展
6. 《针灸大成》(明 –杨继洲- 1601)——对针灸理 论及实践的第三次系统总结 :将腧穴按其名称、 性质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论述,对其功能主治、选 穴配方、针灸论治、补泻手法都作了大量补充; 对腧穴的取法和异名同穴等进行了对照考订;载 穴359:眉冲(原出《脉经》)、风市(原出 《肘后方》) 、督俞、气海俞、关元俞(均原出 《圣惠方》) 5穴;该书被译为多种文字,流传 甚广,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7. 《针灸大全》(明-徐风-1439年)——载大量易 记、易懂、颇有价值的针灸歌诀,如四总穴歌, 对针灸教学与学习贡献较大。
20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二. 宋、元、明、清经络腧穴学术发展
8. 《医宗金鉴》(清 –吴谦-1742年)——载穴360: 去眉冲,补充中枢、急脉;全书歌图并茂,对针 灸理论有发展。
6. 《皇帝内经太素》(唐-杨上善-约610年)——开 创循经考穴先河:将经脉、腧穴按气血流注次序 排列,对完善经穴理论有贡献。
7. 《千金方》“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 逾于此”;“輗軏相济,羽翼交飞”。
(《千金要方》652年、《千金翼方》约660年唐-孙思邈-581~682年)—首创同身寸:“以病 人指寸量之”;首提阿是穴:对后世奇穴发展有 贡献;首绘彩穴图:依据甄权等新撰的《名堂图》 重新编绘了《名堂经图》三幅:仰人图(正面) 282穴,背人图(背面)194穴,侧人图174穴, 并以“五色作之”;重腧穴命名;述经络循行。
28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B、十二经脉名称分类
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循行部位(阴经行于内 侧,阳经行于外侧)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前部
手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上肢
中部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后部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前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足 厥阴肝经 少阴肾经
少阳胆经 太阳膀胱经
下肢
中部 后部
29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18
经络腧穴学总论
2020/4/27
二. 宋、元、明、清经络腧穴学术发展
4. 《流注旨微针赋》 《子午流注针经》 (金: 1115~1234 -何若愚- 1153 )——前者开针灸歌 赋之先河:便于学习和记忆;后者汇子午流注于 最早:候气而针,顺时而刺,辩证择穴,故按时、 辩证为子午流注针法的核心。但亦有人认为:何 氏注意到自然界阴阳变化对人体气血运行的影响 是正确的,但不考虑病情,仅按不同时间固定选 穴则有机械之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经络腧穴学ppt
经络腧穴学ppt课件
药理学总论ppt
中药学总论ppt课件
药理学总论ppt课件
解剖学总论ppt课件
文档推荐
针灸学.上篇.经络腧穴学PPT课件
页数:358
经络腧穴学PPT课件
页数:60
经络腧穴学1-11ppt课件
页数:60
中医医学经络腧穴学课件-奇穴
页数:24
经络腧穴学PPT课件_1
页数:57
经络腧穴学PPT课件
页数:58
《经络腧穴学》各论PPT课件
页数:369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课件
页数:86
经络腧穴学(全套课件367P)
页数:364
经络腧穴学总论 PPT课件
页数:68
最新文档
饭店包间名字大全
word无法创建工作文件,请检查临时环境变量
自行车健身比赛开幕式讲话词
2018乡村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MySQL测试题 SQL
合勤NXC5200
铁路集中箱空箱调度优化建模案例(案例2)
微分几何教学大纲-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4.1.1_圆【精品】
(整容后办护照用)医院整容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