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与包豪斯平面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46
5.1包豪斯理想的萌芽背景:战后德国“十一月革命”,新思想鼓舞。
包豪斯(Bauhauas)创立于1919年4月七日,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完全以发展设计教育为核心的设计学院,全称“国立包豪斯学院(Das Staatliches Bauhuas),由魏玛“市立美术学”和“市立艺术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前身是亨利·凡德·威尔德设立的魏玛工艺美术学校。
包豪斯是由德语中建筑的动词“Bauen”和名词“Haus”合并而成,格罗佩斯相信在建筑的载体上设计会成为艺术和技术的结晶。
而“Bauhauas”这个词从根本上就是对这种信仰的一个比喻。
在欧洲近半个世纪的现代主义探索中,包豪斯集中了各国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探索与实验成果,特别是荷兰的“风格派”运动,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和德国的现代主义,从而成为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中心。
意义:1,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
首创了“基础课”,把对平面、立体构成研究、材料研究、色彩研究三方面独立起来,使视觉教育第一次奠定在科学基础上。
2,奠定了现代主义的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面貌。
采用现代材料、以批量生产为目的,成为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工业设计教育。
3,对平面设计功能化的探索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的起源。
4,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让学生参与制作,完全改变了只绘画不制作的陈旧方式,提倡集体主义精神。
5,开始建立学院与企业界的联系,使学生体验设计与工业生产的关系,开创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新纪元。
思想历程:一战前,迷恋机械,具有柯布西耶的机械美学立场。
战后成为一个具有强烈民主色彩、社会主义立场的建筑家。
提倡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兄弟行业精神和中世纪的行会工作方式。
他的设计采用大量的现代材料,并且采用简单的,没有装饰的设计,充分考虑造价低廉的问题,希望能够为社会提供大众化的建筑产品。
“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设计应该为全社会服务。
包豪斯的构成艺术
包豪斯是一所与众不同的艺术学校,由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于1919 年在德国魏玛市创立。
构成主义强调艺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的观念,被包豪斯所接受,对后来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包豪斯构成艺术的主要特点是极具理性的几何抽象风格,以及富有现代感的线条。
这些元素被用来表达对艺术和工业的理解,作品具有鲜明的视觉冲击力。
在表现画面的空间感方面,成功地将这些特点运用到平面设计中,给人带来独特的审美视觉体验。
包豪斯构成艺术还注重打破美术和应用艺术之间的界限,创造了一种新的“整体”设计观,涵盖了所有艺术媒体,包括美术、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排版、室内设计和建筑。
这种设计观旨在培养一种新的艺术家,他们可以创造生活所需的任何物件。
包豪斯的构成艺术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理念和风格在当今的艺术和设计领域仍然备受关注和实践。
包豪斯设计风格-知乎引言: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包豪斯大概还在1999年左右,当时还在考学前,在画室画结构素描。
画室的老师说:“哎哟,你结构素描画得有感觉嘛,有没有兴趣考工业设计啊”。
我当时一门心思想考版画系或者雕塑系。
根本不知工业设计为何物,还是问了一下,工业设计是什么,老师说:“你去看看包豪斯的东西”。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包豪斯,但是我以为包豪斯是一个人。
后来,还真听了老师的开始学习工业设计的表现技法,最后读了工业设计专业。
到2000年以后我才知道包豪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学校,但是那个时候已经不流行包豪斯风格的东西。
到处都是后现代的东西。
那包豪斯是一种风格吗?我认为狭隘的讲可以说是,但广义上来说它不是一种风格,它是一个开始,它是现代设计的开始。
名词解释包豪斯:包豪斯,Bauhaus这是德语发音的,很多人以为是纯粹有关建筑设计的。
但是实际上格罗庇乌斯(WALTER GROPIUS包豪斯学校创始人)给它的定义是“建立一个体系”。
而并不是单单是为建筑设计,而是为所有设计建立一个体系,用科学的方法为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家具设计、舞台设计建立一个体系。
为这个目的而设立一个学校系统的培养设计人才。
它是区别于传统绘画等艺术院校的学校,第一所真正意义上推动现代主义运动的设计学校。
而现代主义运动的核心是设计为功能服务为第一位。
这是完全区别于以往千百年来设计更多注重形式的伟大变革,因为以前所有产品涉及设计都是为权贵服务的,他们需要的更多是彰显自身地位、权利、金钱的形式。
同时,这也是建立在工业化大生产、流水线、标准化制作的时代背景上的。
应该可以说是现代化设计的里程碑。
前世今生:但是,包豪斯学校真正存在的时间只有1919-1933年短短的14年时间,先后3迁校址魏玛、德绍、柏林,最后在柏林就被希特勒派军队撤销了这个学校。
这里30多个老师,总共培养了1200多个学生,鸟兽散,大多流亡海外,包豪斯体系最重要的2个老师,格罗庇乌斯、密斯凡罗德都去了美国。
包豪斯1919年,一间前所未有的艺术设计学院在德国诞生了。
它的创办者,德国建筑设计师沃尔特·格罗庇乌斯给它起了一个日后传遍世界的名字——包豪斯(BAUHAUS),大意可被理解为“为建筑而设的学校”。
他深信在建筑的伞翳下,设计会成为艺术和技术的结晶。
包豪斯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辨驳的成就;展示了20世纪特有的设计美学漫长而艰难的诞生历程。
在那里,手工业和艺术的专家并肩授课;坚持把工艺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削弱传统的等级划分;坚持为工业生产而进行创作设计的同时,保持了人文主义的创作准则。
就像格罗庇乌斯在1923年作的一次著名讲演那样“艺术和技术——一个新生的结合体”,包豪斯以它极具先进性和实验性的办学理念,聚集了一支来自不同国家的著名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教师队伍。
如瓦西里·康定斯基就曾在包豪斯的彩色玻璃工作室工作过,保罗·克利也在那里把他的理论应用于材料设计的实践之中…… 1933年,学院被纳粹强行关闭。
虽然它的存在只有短短的14年,但先后毕业于该院的1250名学员中,却不乏在近现代颇有成就的杰出建筑师和设计师。
包豪斯至今被称作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设计院校。
包豪斯(Bauhaus,存在于1919年至1933年之间),为国立包豪斯学校(德文:Staatliches Bauhaus)的通称,是一所德国的艺术和建筑学校,讲授并发展设计教育。
Bauhaus是德文里Bau-Haus组成(Bau 建筑,动词bauen为建造之意; Haus为名词,房屋之意)由建筑师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年- 1969年)在1919年时创立于德国威玛(Weimar)。
由于包豪斯学校对于现代建筑学的深远影响,今日的包豪斯早已不单是指一所学校,而是一种建筑流派或风格的统称,注重建筑造型与实用机能合而为一。
一、概述:包豪斯是一所综合性的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其设计课程包括新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展览设计、舞台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等。
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
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
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
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继任。
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
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L·密斯·凡·德·罗继任。
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L·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
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1932年10月纳粹党控制了德绍,并关闭了包豪斯。
米斯和师生只好将学校迁至柏林以图再起,后由于希特勒的国家社会党上台,盖世太保占领学校,包豪斯终于在1933年7月宣告正式解散,从而结束了14年的办学历程。
在这期间共有1250名学生和35名全日制教师在包豪斯学习和工作过。
学校解散后,包豪斯的成员将包豪斯的思想带到了其它国家,特别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