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摇床分选试验

摇床分选试验

摇床分选试验
摇床分选试验

实验三摇床分选试验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实验摇床的构造和操作;

2.考察不同比重和粒度的矿粒在摇床上的分布规律。

二、实验内容

称取矿样,配成一定浓度加到给矿槽,同时加清水到冲水槽中,在横向水流冲力和纵向差动运动下,将物料分成不同的分选带,然后分别截取不同的分选带,得到不同产品。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矿粒群在床面的条沟内因受水流冲洗和床面往复振动而被松散、分层后的上下层矿粒受到不同大小的水流动压力和床面摩擦力作用而沿不同方向运动,上层轻矿物颗粒受到更大程度的水力冲动,较多地沿床面的横向倾斜向下运动,于是这一侧即被称作尾矿侧,位于床层底部的重矿物颗粒直接受床面的磨擦力和差动运动而推向传动端的对面,该处即称精矿端。矿物在床面上的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摇床外形图

影响摇床分选的因素:

1. 床面的运动特性

床面运动的不对称程度将影响矿粒床层的松散分层与沿纵向的运搬分带。床面的不对称程度愈大,愈有利于颗粒的纵向移动,在选别矿泥时,应选用不对称程度较大的摇床。

2. 床条的形状、尺寸

床条的高度、间距和形状影响水流沿横向流动速度的大小,特别对条沟内形成的脉动速度影响更大,矩形床条和锡床条引起的脉动速度大,可在选别粗砂和细砂时使用,三角形床条,尤其是刻槽形床条所能形成的脉动速度很小,适于细砂或矿泥使用。

3. 冲程和冲次

冲程和冲次的组合决定床面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冲程过小,粒度不松散;冲程过大,矿粒来不及分层就被冲走,冲程、冲次的适宜值主要与入选的粒度有关,处理粗砂的摇床取较大的冲程,较小的冲次,处理细砂和矿泥的摇床取值正好相反。

4. 横向坡度与冲洗水

冲洗水由给矿水和洗涤水两部分组成。冲洗水的大小和坡度共同决定着横向水流的流速。处理粗粒物料时,既要求有大水量又要求有大坡度,而选别细粒物料时则相反。处理同一中物料“大坡小水”和“小水大坡”均可使矿粒获得同样的横向流速,但“大坡小水”的操作方法则有助于省水,不过此时精矿带将变窄,而不利于提高精矿质量。

5. 给矿性质

(1)给矿量。给矿量大,精矿品位高,但回收率降低。

(2)给矿浓度。给矿浓度大,处理量大,精矿品位提高,回收率降低,正常给矿浓度在15%~30%。

(3)给矿粒度组成。适宜处理粒度为3~0.034mm,矿石入选前进行分级。

四、实验组织

根据本实验的特点、要求和具体条件,学生根据实验方法和原理自己操作。

五、实验条件

包括仪器设备:倾斜仪、天平、米尺、秒表、瓷盘、量筒、水桶、分样铲、毛刷、1100×500毫米摇床。

试样:0~1mm的物料。

六、实验步骤

1.称取矿样两份,每份1公斤,分别用水润湿调匀;

2. 观察摇床结构;

2.开动摇床,并在面上给入适当的调浆水和冲洗水,取一份试样在约5分钟内均匀给入,调节水量和床面坡度,以矿粒在床面呈扇形分带为宜;

3. 物料呈扇形分带后,停止给料和机器运转,给水管和冲水管固定在调好的位置,不要关闭,记下此时的水量及坡度,然后清洗干净床面及接矿槽的试料;

4.固定以上条件,将另一份试样按以上步骤进行正式选别试验;接取精矿、次精矿、中矿和尾矿四个产品;

5.将选出的四个产品分别烘干称重,然后每个产品分别缩分出 100克样品,过200目筛子,作化验品位用。

七、思考题

1.如何调节摇床的冲程和冲次?

2.冲水量和摇床倾角对物料在床面的扇形分布有何影响?

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见附表1。要求实验报告的实验数据中记录表3。

表3 摇床分选试验结果记录表

产品名称重量(克)产率(%)品位(%)回收率(%)精矿

次精矿

中矿

尾矿

原矿

摇床使用说明书

6-S 摇床 使用说明书
设备在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本说明书,掌握设备的作用范围及操作方法。
1

一、概述
6-S 摇床属于重力选矿设备,由平面溜槽发展而来,以其不对称往复运动为特征而自成体系。 适于选别 2-0.037 毫米矿砂及矿泥级别的金、钨、锡、钽、铁、锰、铬、钛、铋、铅等有色、黑 色、稀贵金属矿物,选别 4-0.037 毫米的硫铁矿;适当改换床条形式后可选别末煤和煤泥,独居石, 金红石等非金属,以及分选其他具有足够比重差及粒度组成合适的混合物料。 摇床的选矿过程是在具有来复条的倾斜床面上进行的,矿粒群从床面上角的给矿槽送入,同时 由给水槽供给横向冲洗水,于是矿粒在重力,横向流水冲力,床面作往复不对称运动所产生的惯性 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按比重和粒度分层,并沿床面作纵向运动和沿倾斜床面作横向运动。因此,比 重和粒度不同的矿粒沿着各自的运动方向逐渐呈扇形流下,分别从精矿端和尾矿侧的不同区排出, 最后被分成精矿,中矿和尾矿。 6-S 摇床的突出优点是分选精确性高,原矿经过一次选别即可得到最终精矿,中矿和废弃尾矿, 可同时接出多个产品。精矿的富集比高,选别效率高,看管容易,便于调节冲程。
二、工作原理
摇床分选是在床面摇动和横向水流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床面上床条是纵向的,与水流方 向近于垂直,水流横向流过跨越一个个床条时在沟槽内形成涡流,涡流和床面摇动的共同作用 可使矿砂层松散并按密度分层,重矿物转向下层,轻矿物转向上层,上层轻矿粒受到水流较大 冲力,而下层重矿粒则受较小冲力,因此轻矿粒在床面上横向运动速度大于重矿粒在床面上的 横向运动速度。此过程为“析离分层”。
在纵向,床面的差动运动,起初以慢速前进并逐渐加速,到速度达最大时突然后退,后退 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然后又前进,重复上述过程,不仅促进矿砂层松散分层,而且使重矿粒
2

摇床选矿的基本原理详解

立志当早,存高远 摇床选矿的基本原理详解 摇床选矿是一个倾斜的床面上借助机械的不对称往复运动和薄层斜面水流等的联合作用,使矿粒在床面上松散、分层、分带,从而使矿物按密度不同来进行分选的过程。摇床有一个倾斜的床面,沿纵向在床面上钉有许多平行的来复条或刻有槽沟。摇床的一端装有传动机构,它带动床面沿纵向做不对称的往复摇动,床面横向呈1.5 度一5 度向尾矿侧倾斜,矿浆与冲洗水从床面坡度高的一侧给人。这样,矿粒在床面上就受到纵向摇动的床面与横向水流的作用,使矿粒按密度和粒度分层并沿床面不同方向移动,呈现有规律的扇形分带,并分别从床面的精矿端和尾矿侧的不同区域排出床外,通过分别接取,从而被分成精矿、中矿和尾矿。 (1)不同密度的矿粒在床条间的分层来复条对于摇床的分选起着重要的作用。图3-7 是矿粒在床条间的分层情况。由图3-7 可见,矿粒在床条间的沟槽内形成多层分布:最上层为粗而轻的矿粒,其次为细而轻,再次为重而粗,最下层才是大密度而粒度小的矿粒。这种分层一方面是由于斜面水流的动力作用和床面往复摇动作用下析离的结果,析离分层是摇床分选的重要特点。另一方面,当水流通过床条问的沟槽时形成涡流,如图3-8 所示。造成水流的脉动,使矿粒松散并按沉降速度分层。此外,涡流对于洗出在大密度矿层内的小密度矿粒也是有利的。因此,摇床的给矿预先按等降比进行水力分级有利于选别。总之,在床条间的矿粒的分层主要是由于沉降分层和析离分层的联合结果。(2)不同密度矿粒在床面上的移动和分带矿粒在床条间分层的同时,还沿着床面向不同的方向移动。开始,矿粒在床面上是相对静止的,要使矿粒在床上做相对运动,只有当矿粒的惯性力大于矿粒与床面的摩擦力时才有可能,即 ma≥G0 f (3-5)

【采矿课件】实验二十摇床分选实验

【采矿课件】实验二十摇床分选实验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实验摇床的构造和操作; 2.考察不同比重和粒度的矿粒在摇床上的分布规律。 二、原理 矿粒群在床面的条沟内因受水流冲洗和床面往复振动而被松散、分层后的上下层矿粒受到不同大小的水流淌压力和床面摩擦力作用而沿不同方向运动,上层轻矿物颗粒受到更大程度的水力冲动,较多地沿床面的横向倾斜向下运动,因此这一侧即被称作尾矿侧,位于床层底部的重矿物颗粒直截了当受床面的磨擦力和差动运动而推向传动端的对面,该处即称精矿端。矿物在床面上的分布如图20-2所示。 图20-1摇床外形图 三、试样及用具、设备 1.试样:磁铁矿和石英混合物料,粒度均为1~ 0毫米,其中磁铁矿占25%,石英占75%。 2.用具:倾斜仪、天平、米尺、内卡、秒表、永久磁铁、瓷盘、量筒、水桶、分样铲、毛刷等。 3.设备:实验型1100′ 500毫米摇床,结构如图20-1所示。

图20-2 矿物在床面上分布图 四、实验步骤 1.称取矿样两份,每份1公斤,分不用水润湿调匀; 2.开坚决床,并在面上调好调浆水和冲洗水,取一份试样在4分钟内平均给入,同时调好床面坡度,以矿粒在床面呈扇形分带为宜,记下现在的水量及坡度,然后清洗洁净床面及接矿槽的试料; 3.固定以上条件,将另一份试样按以上步骤进行正式选不试验; 4.将选出的精中尾三个产品分不烘干称重,然后每个产品分不缩分出 100克样品作运算品位用; 5.缩分出的三个样品分不用磁铁析出磁铁矿,将磁铁矿和石英分不称重,运算产品品位。 五、数据处理 按附表要求顶目进行运算,并将结果填入表20-1。 表20-1 选矿综合技术指标表 产品名称重量(克)产率(%)品位*(%)回收率(%) 精矿 中矿 尾矿 原矿

摇床工作原理详细介绍

选矿摇床工作原理详细说明 摇床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重选选矿设备,摇床选矿是利用机械的摇动和水流的冲洗的作用使矿粒按密度分离。摇床的显著特点是富矿比高,常用它获得最终精矿,同时又可分出最终尾矿,可以有效的处理细粒物料。 摇床分选粒度上限为3mm,下限可到0.4mm,多用来分选1mm以下的物料。摇床的结构较复杂,操作不太方便,生产率也较低,占用厂房面积大。 摇床工作原理: 1.摇床分选过程 由摇床给水槽给入的冲洗水,铺满横向倾斜的床面,并形均匀的斜面薄层水流。当物料(浓度为25%~30%的矿浆)由给矿槽自流到床面上,矿粒在床条或刻槽内受水流冲洗和床面振动作用而松散、分层。上层轻矿物颗粒受到较大的冲力,大多沿床面横向倾斜向下运动成为尾矿,这一侧称为尾矿侧。而位于床层底部的重矿物颗粒受床面的差动运动沿纵向运动,由传动端对面排出成为精矿,称为精矿端。不同密度和粒的矿粒在床面上受到的横向和纵向作用不同,最后的运动方向不同,而在床面呈扇形展开,可接出多种质量不同的产品。 2.重选摇床原理分析 摇床分选是在床面和横向水流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床面上床条或刻槽是纵向的,与水流方向近于垂直,水流横向流过时在沟槽内形成涡流,涡流和床面摇动的共同作用使矿砂层松散并按密度分层,重矿物转向下层,轻矿物转向上层,此过程成为“析离分层”,上层轻矿粒受到水流较大冲力,而下层重矿粒则受到较小冲力,因此轻矿粒在床面上横向运动速度大于重矿粒在床面上的横向运动速度。 在纵向床面的差动运动不仅促进矿砂层松散分层,而且使重矿粒以较大速度沿纵向向前运动,使轻矿粒以较小速度向前运动。 矿粒的去向取决于纵向速度和横向速度的合成速度,重矿物具有较小的横向速度和较大的纵向速度,轻矿物具有较大的横向速度和较小纵向速度,则把纵向和横向速度合成,可以看到,重矿物的合速度偏向摇床的精矿排矿端,轻矿物偏向摇床尾矿侧,中等密度的颗粒则位于两者之间,此过程称为运搬分带。 Dressing shaking table working principle detailed instructions Shaking table is a widely used heavy choose the enrichment plant, the Shaking table is using machine processing the rocking of the flow and the role of the mineral grains to wash in density separation. 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Shaking table is high rich ore ratio, it often get the final ore concentrate, at the same time can tell finally tailings, can effectively deal with fine grain materials. Wave in the upper limit of particle size bed 3 mm to 0.4 mm, lower limit can be more than 1 mm to separation, the following materials. The structure of the Shaking table is relatively complex, operation is not very convenient, productivity is low, take up the area of factory building is big. Shaking table working principle: 1. The bed separation process wave The wave to sink into the bed to the water, rinse covered with lateral tilt of the bed surface, and form a thin layer of uniform cant flow. When the material concentration (25% to 30%) for ore pulp by slot on the bed, ore to their grains in bed or groove by article in water washing and bed surface vibration effect and loose, layered. The upper light mineral

重力分选方法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重力分选方法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葛银光胡庆 摘要:对重力选煤的过去、现在的各种分选方法进行了理论叙述,并介绍了各分选方法所对应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研究进展,总结了未来重力分选方法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重力选煤;分选方法;工作原理 Abstract: Theory narration about a great variety gravity concentration methods of past and ,introduction regarding to working principle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devices corresponding to these a summary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gravity concentration methods. 0 重力分选概述 不同粒度和密度的矿粒组成的物料,在分选介质中如水、空气、重液、悬浮 液、空气重介质中,形成不同的运动状态,重力选矿就是根据矿粒间由于密度的 差异,在运动介质中所受重力、流体动力和其他机械力的不同来实现分选的过程。 根据介质运动形式和作业目的不同,重力分选可分为以下几种工艺方法:水力分 级、跳汰选矿、摇床选矿、溜槽选矿、重介质选矿和洗矿,其中分级和洗矿是按 密度分离的作业,其他则属于按密度分选的作业。 1 重力分选方法的过去及对应设备的发展 重力分选是一种应用最早的选矿方法,它的发展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古 代人们就开始用兽皮淘析自然砂金(或天然矿物),后来又用木制的溜槽进行分 选。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需要,重选技术也日趋完善。 跳汰选矿 1.1.1 跳汰选矿理论 在选煤领域,跳汰选矿是主要的选矿方法,是利用不同密度颗粒的沉降速度 差别,对位于水流中固定筛板上的颗粒层,给以上升和下降的交变水流,使颗粒 在筛板上按不同密度进行分层的技术。高密度大颗粒沉降在床层底部而低密度细 颗粒沉降在床层顶部。跳汰床层的分层状态可以用一系列方程式来描述,而每一 个颗粒群的描述可以用其密度分布函数来表达。迄今为止关于跳汰分层机理的观 点都只能反映跳汰的某个侧面,不能全面地描述在跳汰过程中矿粒按密度分层的 物理实质。 跳汰选矿是处理粗、中粒矿石的有效方法,工艺操作简单,设备处理量大, 并有足够的选别精确度。在广泛用于选煤的同时也大量的用于选别钨矿、锡矿、 金矿及某些稀有金属矿石,此外还用于选别铁、锰石和非金属矿石。 1.1.2 跳汰分选设备 实现跳汰分选过程的设备叫跳汰机。跳汰机的给料粒度范围通常为200~

物理分选重点

物理分选 重力选矿:基于矿石中不同矿粒间存在着密度差异(或粒度差异)借助流体作用和一些机械力作用,提供适宜的松散分层和分离条件,从而得到不同密度(或粒度)产品的过程。 介质阻力:由于介质质点间内聚力的作用,最终表现为阻滞矿粒运动的作用力,这种力叫介质阻力。 压差阻力:由于介质的惯性,使运动矿粒前后介质的流动状态和动压力不同,这种因压力差所引起的阻力叫压差阻力。 摩擦阻力:由于介质粘性,使介质分子与矿粒表面存在黏性摩擦力,这种因黏性摩擦力所致的阻力,称为摩擦阻力 自由沉降末速: 等降现象:密度、粒度和形状等不完全相同的颗粒以相同的沉降速度沉降。 等降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颗粒称为等降颗粒。 等降比:在等降颗粒中,密度小的颗粒粒度和密度大的颗粒粒度之比。 干涉沉降: 干涉沉降所附加因素? 1、流体介质的黏滞性增加,引起介质阻力变大。 2、颗粒沉降时与介质的相对速度增大,导致沉降阻力增大。 3、在某一特定情况下,颗粒沉降受到的浮力作用变大。 4、机械阻力的产生。

干扰沉降的等沉比 ?析离分层:也是剪切作用下的一种静力分层形式,常发生在粒度范围较宽而最大粒度大于2mm~3mm情况下。 水力分级:是根据矿粒在运动介质中沉降速度不同,将粒度级别较宽的矿粒群,分成若干窄粒度级别产物的过程。 水力分级的应用 (1)与磨矿作业构成闭路作业,及时分出合格粒度产物,以减少过磨 (2)在某些重选作业之前,作为准备作业,对原料进行分级,分级后的产物,分别给入不同设备或在不同操作条件下进行分选。 (3)对原矿或选后产物进行脱泥或脱水。 (4)在实验室内,测定微细物料的粒度组成 水利分析(水析):借测量颗粒沉降速度间接测量颗粒粒度组成的方法 悬浮液结构化 牛顿流体 黏塑性流体 影响悬浮液密度、黏度、及稳定性的因素

摇床 介绍

摇床介绍: 摇床是用于选别细粒物料的重力选矿设备,广泛应用于选别锡、钨、金银、铅、锌、钽、铌、铁、锰、钛铁和煤等。我厂生产摇床历史悠久,并不断开发创新,从最初的直条床面摇床基础上发展到单曲波床面摇床(上世纪70年代);到双曲波床面摇床(上世纪90年代),使摇床的处理量、回收率和富集比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摇床的选矿过程是在具有复条的倾斜床面上进行的,矿粒群从床面上角的给矿槽送入,同时由给水槽供给横向冲洗水,于是矿粒在重力,横向流水冲力,床面作往复不对称运动所产生的惯性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按比重和粒度分层,并沿床面作纵向运动和沿倾斜床面作横向运动。因此,比重和粒度不同的矿粒沿着各自的运动方向逐渐由A边向B边呈扇形流下,分别从精矿端和尾矿侧的不同区排出,最后被分成精矿,中矿和尾矿。摇床是选矿的重要设备之一.它广泛用于选钨.锡.钼.铅.锌.铌和其它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矿石也可用于选铁.锰矿石和煤。 摇床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 摇床主要由床头、电动机、调坡器、床面、矿槽、水槽、来复条以及润滑系统等八个部分组成床面的纵向 往复运动是通过曲柄连杆式传动机构来实现的。电动机通过皮带传动使大皮带轮带动曲轴旋转摇杆随之作上、下运动,摇杆向下运动时,肘板推动后轴和往复杆向后移动,弹簧受到压缩床面是通过联动座和往复杆相连的,所以此时亦使床面作后退运动,当摇杆向上运动时,由于受到弹簧的伸张力推动,床面随之向前运动。 摇床特点: 1.刚度.强度大. 2.吸水率低,不增重 3.工作表面耐磨性好. 4.抗化学腐蚀,耐酸碱.不忌矿浆中的药剂. 5.耐气候性好.形状稳定. 6.选别性能良好.指标稳定. 7.保留了木质床面的装配尺寸,两者可以互换安装. 摇床达到选矿效果的几个因素: (1)给矿性质摇床给矿中矿粒的密度、粒度与开头对分选指标影响很大。当重矿物与轻矿物的密度差大于1.5时,能在摇床顺利分选。类似球形的矿粒与粗粒易被水冲走,所以球形与粒度差别有利的条件下,能分选密度差较小的矿粒。摇床选别的给矿一般要将物料按等降比进行分级,即水力分级。 (2)横向坡度及用水量二者主要影响矿粒在横向的运动速度及床层的松散度。增加坡度可使水流的速度加大,一般处理细粒物料时,坡度宜小些,处理粗粒物料时,坡度宜大些。坡度可在0—10范围内调节。对于不同物料的坡度可以采用下列数值作为参考:小于2毫米的粗粒级用3.5—4;小于0.5毫米的物料用2.5—3.5;小于0。1毫米的细粒物料用2—2.5;对于矿泥(0.074毫米)采用2左右。应当注意的是坡度的选择要与水量很好的配合起来。摇床的用水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随原矿一起给入的给矿水,另一部分是直接给到床面上的冲洗水。横向水流需调节适当,一方面应使床层足以松散,并保证最上层的轻

摇床分选试验

实验三摇床分选试验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实验摇床的构造和操作; 2.考察不同比重和粒度的矿粒在摇床上的分布规律。 二、实验内容 称取矿样,配成一定浓度加到给矿槽,同时加清水到冲水槽中,在横向水流冲力和纵向差动运动下,将物料分成不同的分选带,然后分别截取不同的分选带,得到不同产品。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矿粒群在床面的条沟内因受水流冲洗和床面往复振动而被松散、分层后的上下层矿粒受到不同大小的水流动压力和床面摩擦力作用而沿不同方向运动,上层轻矿物颗粒受到更大程度的水力冲动,较多地沿床面的横向倾斜向下运动,于是这一侧即被称作尾矿侧,位于床层底部的重矿物颗粒直接受床面的磨擦力和差动运动而推向传动端的对面,该处即称精矿端。矿物在床面上的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摇床外形图 影响摇床分选的因素: 1. 床面的运动特性 床面运动的不对称程度将影响矿粒床层的松散分层与沿纵向的运搬分带。床面的不对称程度愈大,愈有利于颗粒的纵向移动,在选别矿泥时,应选用不对称程度较大的摇床。 2. 床条的形状、尺寸 床条的高度、间距和形状影响水流沿横向流动速度的大小,特别对条沟内形成的脉动速度影响更大,矩形床条和锡床条引起的脉动速度大,可在选别粗砂和细砂时使用,三角形床条,尤其是刻槽形床条所能形成的脉动速度很小,适于细砂或矿泥使用。 3. 冲程和冲次

冲程和冲次的组合决定床面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冲程过小,粒度不松散;冲程过大,矿粒来不及分层就被冲走,冲程、冲次的适宜值主要与入选的粒度有关,处理粗砂的摇床取较大的冲程,较小的冲次,处理细砂和矿泥的摇床取值正好相反。 4. 横向坡度与冲洗水 冲洗水由给矿水和洗涤水两部分组成。冲洗水的大小和坡度共同决定着横向水流的流速。处理粗粒物料时,既要求有大水量又要求有大坡度,而选别细粒物料时则相反。处理同一中物料“大坡小水”和“小水大坡”均可使矿粒获得同样的横向流速,但“大坡小水”的操作方法则有助于省水,不过此时精矿带将变窄,而不利于提高精矿质量。 5. 给矿性质 (1)给矿量。给矿量大,精矿品位高,但回收率降低。 (2)给矿浓度。给矿浓度大,处理量大,精矿品位提高,回收率降低,正常给矿浓度在15%~30%。 (3)给矿粒度组成。适宜处理粒度为3~0.034mm,矿石入选前进行分级。 四、实验组织 根据本实验的特点、要求和具体条件,学生根据实验方法和原理自己操作。 五、实验条件 包括仪器设备:倾斜仪、天平、米尺、秒表、瓷盘、量筒、水桶、分样铲、毛刷、1100×500毫米摇床。 试样:0~1mm的物料。 六、实验步骤 1.称取矿样两份,每份1公斤,分别用水润湿调匀; 2. 观察摇床结构; 2.开动摇床,并在面上给入适当的调浆水和冲洗水,取一份试样在约5分钟内均匀给入,调节水量和床面坡度,以矿粒在床面呈扇形分带为宜; 3. 物料呈扇形分带后,停止给料和机器运转,给水管和冲水管固定在调好的位置,不要关闭,记下此时的水量及坡度,然后清洗干净床面及接矿槽的试料; 4.固定以上条件,将另一份试样按以上步骤进行正式选别试验;接取精矿、次精矿、中矿和尾矿四个产品; 5.将选出的四个产品分别烘干称重,然后每个产品分别缩分出 100克样品,过200目筛子,作化验品位用。 七、思考题 1.如何调节摇床的冲程和冲次? 2.冲水量和摇床倾角对物料在床面的扇形分布有何影响? 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见附表1。要求实验报告的实验数据中记录表3。

摇床选矿的基本原理

摇床选矿的基本原理 矿粒在摇床面上受到三个相互垂直的力的作用:①矿粒在介质中的重力;②横向水流和矿浆流的流体动力;③床面差动往复运动的动力。位于床条沟内的矿粒群在这些力的作用下,进行着松散分层和运搬分带两项基本分选运动。床条的型式、床表面摩擦力和床面倾角对分选过程有重要影响。 一、粒群在床面上的松散分层 粒群在床上面的松散分层发生在床条之间。横向水流横越床条运动时,在床条间激起漩涡,位于条沟内的上层矿粒在脉动水流作用下松散。微细的颗粒呈悬浮状态,稍粗颗粒则在不断翻转中,将重矿物颗粒转移到下层。下层矿粒较少受到流体动力作用,在床面的纵向摇动过程中,层间颗粒出现剪切速度差,颗粒间相互挤压、翻转,增大了颗粒间隙,使床层扩张松散。 重矿物颗粒局部压强较大,排挤轻矿物颗粒进入下层。在这一转移过程中又遇到下层颗粒的机械阻力,那些粒度较小的颗粒,穿过粗颗粒进入同一密度层的下部,实现析离分层。 分层结果是细微重矿物在最底层,上部是粗粒重矿物并有部分细粒轻矿物混杂,再上是粗粒轻矿物。微细粒则悬浮在最上层被横向水流冲走。 二、粒群在床面上的运搬分带 粒群在条沟内进行松散分层的同时,还要受到横向水流的冲洗作用和床面纵向差动摇动的推力作用。在水流中悬浮的微细颗粒横向速度最大。随着颗粒向精矿端移动、床条高度降低,位于床条沟内的分层矿粒依次被剥离出来。粗粒轻矿粒横向速度较大,以下依次是细粒轻矿物、粗粒重矿物。细粒重矿物可保持到最远纵向距离,达到精矿端。 颗粒的纵向运动是由床面运动转变方向时的加速度不同所引起。从传动端开始,床面前进速度逐渐增大,在摩擦力带动下,颗粒随床面的运动速度也在加大。床面前进到终点,突然以很大的负加速度转为后退,在床面的摩擦力不足以克服颗粒的前进惯性为时,颗粒便相对于床面向前滑动。颗粒开始滑动时所具有的惯性加速度称为颗粒的临界加速度,其值与颗粒密度和床面摩擦系数有关。 位于底层的重矿物颗粒,受床面摩擦力影响最大,床面的加速度每超过该颗粒的临界加速度,即可使颗粒沿床面加速度的反方向(惯性力方向)前进一步,由于床面的负加速度大大超过正向加速度,故重矿物颗粒总是表现为向精矿端移动。而位于上层的轻矿物颗粒与下层颗粒位于不稳定接触之中,摩擦系数较小,受床面移动的作用力弱,在床面上表现为前后摇摆运动,向精矿端运动距离较小。这样就增大了轻、重物矿的移动距离差。 综上所述,矿粒在横向水流冲洗和床面纵向摇动作用下,细粒重矿物向精矿端运动速度最大,而向尾矿段(横向)运动速度最小,粗粒轻矿物的运动速度则正好相反。其他类型矿粒的运动介于两者之间(不包括矿泥)。不同性质矿粒沿不同方向运动的结果,便在床面上展开了扇形分带。在精矿端和尾矿段分别接出后即得精矿、中矿、尾矿及矿泥。

摇床选矿

第六讲

第6章摇床选煤 选煤中用于处理粗煤泥,脱硫及洗选低灰精煤等 缺点:单位占地面积处理量低,占地面积大。 优点:设备简单、制造容易,分选精度较高(与跳汰相比),有效分选的粒度下限低,分选产品质量易于调节。 一、平面摇床 1 构造: (1)床面、(2)床头 床面可用木材或铝制造,床面坡度可调。床面上装有不同长度和高度的床条。床条的长度和高度都由给料侧向精煤侧逐渐增加。每根床条的高度又从床头端为最高,向尾矿端逐渐降低为零。 床面在床头(1,2,3,4)带动下,作纵向往复不对称的运动,床面前进时,其速度由慢到快,尔后迅速停止(具有较大的向后加速度,颗粒获得较大的向前惯性力)。在往后退时,其速度由零迅速增至最大值,然后缓慢减小到零(向前的加速度较小,颗粒向后的惯性力较小)。 2 分选原理 1)水流越过各床条时所形成的水跃和上升水流的分层作用 床面的激烈摇动加强了斜面水流的扰动作用,分层结果: 低密度细粒物在上,高密度粗粒物在下,而粗粒低密度物和高密度细粒则基本处于相互混杂状态。 2)床面摇动所产生的析离作用 床面摇动造成床层松散,相同密度条件下,细粒有更大的压强,细粒能够穿过粗粒的间隙进入床层下层,高密度细粒有更大的压强,结果,高密度细粒比低密度细粒向下钻得更深。 分选过程中,上述两种分选作用同时存在,析离分层作用起主导作用,上升水流可使混入重产物中的低密度物得到更好的分离 3)矿粒在床面上的横向运动 矿粒的横向运动是由于横冲水流推动所致,横冲水流层沿厚度方向的速度分

布是上层大于下层,由于有床条的阻挡,上层物料受横冲水流的作用较大,因此,上层的低密度物大颗粒具有比下层高密度物小颗粒更大的横向速度。 4)矿粒在床面上的纵向运动 床面的不对称摇动使矿粒断续地向前移动,只有床面给矿粒的惯性力大于矿粒与床面的摩擦力时,矿粒才能开始与床面作相对滑动,即: a0 由此可见,矿粒作相对滑动时床面的临界加速度与矿粒的密度δ有关,密度大者,其需要的临界加速度也越大。床面由前进变为后退的加速度大于由后退变为前进时的正加速度。 对于低密度矿粒,在前进、后退及后退、前进两个转折阶段所获得的惯性力均可能大于其与床面的摩擦力,产生前后滑动。但前进的惯性力总是大于后退的惯性力,总体上是向前移动的。 对于高密度矿粒,它只是在床面由前进变为后退的阶段所获得的惯性力才能足以使它滑动。另外,下层高密度矿粒紧贴床面,能够得到较大的惯性力,越是位于上层,床层越松散,矿粒获得的惯性力越小。因而,高密度矿粒获得的纵向运动速度大于低密度矿粒的纵向运动速度。 矿粒在摇床床面上的分布 各密度物产品在床面上呈扇形分布,粒度和密度分布如图所示,粒度组成与分选作用 分选煤泥时,析离作用很小,主要是上升水的分选作用。 末煤分选时(粒度差异较大时),析离分选作用明显增加,垂直水速作用减小。 二、工作制度 主要参数:给料量、冲程冲次、横向和纵向倾角、冲水用量及床条特点。 1)给料量 要求均匀,床层厚薄稳定。太厚,来不及分层,太薄,无法形成床层,难以实现析离分层。 2)入料浓度和横冲水用量 要求煤浆沿床面有足够的流动性,水流要浸没所有的煤粒,水层要高出床条

婴儿电子摇床原理

多功能婴儿电子摇床 本例介绍的多功能婴儿电子摇床具有声控起摇、定时停摆、音乐催眠、尿湿报警等功能,实用性较强。 工作原理 该摇床是根据电磁驱动原理工作的。摇床两端悬挂起来,摇床底部一端固定有条形永磁铁,其下方安装有驱动变压器。该驱动变压器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产生方向变化的磁场,利用该变化磁场与条形磁铁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来驱动摇床摇摆。该电子摇床的控制电路如图所示。 多功能婴儿电子摇床控制电路主要由电源、尿湿报警、声控、定时、振荡、驱动、音乐等部分组成。 电源电路由电源变压器T1、整流二极管VD1一VD4、滤波电容器C1、限流电阻器R1及稳压二极管VD10等组成;尿湿报警电路由语音集成电路IC2、驱动三极管VTI、扬声器B1和传感片SH等组成;声控电路由传声器(话筒)B3、三极管VT3,VT4、集成电路IC1内部的触发器D1、触发器D2等组成;定时电路由定时电容器C6和电阻器R14组成;驱动振荡电路由IC1内部的触发器D3、触发器D4和三极管VT5、VT6及驱动变压器T2等组成。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由C10、C11、R18、R19、R16及驱动变压器T2的反馈绕组L1决定;音乐电路由音乐集成电路(音乐片)IC3、驱动管VT-2和扬声器B2组成。 整个摇床控制电路在稳态(指无音频信号送人话筒)时,三极管VT3导通、VT4截止,触发器D2输出低电平,触发器D1输出高电平,触发器D3和触发器D4均输出低电平,三极管V

T5、VT6均截止,驱动器不工作。 当婴儿哭叫时,传声器B3将婴儿的哭叫声转换成电信号,该信号经C7祸合至VT3基极,使VT3截止、VT4导通,经二极管VD6使触发器D2的输入端变为低电平,输出端变为高电平,使音乐集成电路IC3开始工作,扬声器B2中奏响催眠曲。同时,触发器D2输出端的高电平又对定时电容器C6充电,使触发器D1的输人端为高电平,输出端为低电平,触发器D2被锁定而维持输出高电平,使二极管VD7截止,振荡器和驱动电路开始工作,驱动变压器产生的磁场与摇床下的永磁铁产生相互作用力,驱动摇床开始摇摆。 驱动变压器的反馈绕组L1与驱动绕组砚绕在一起,它产生的反馈电压能保证摇床从最低点向最高点的摆动过程中,振荡器不改变方向,当摇床从最高点回摆时,它又产生一个反向电压,使振荡器改变方向,从而保证L2产生的磁场力始终为驱动力,使摇床不停摇摆。 传感片SH垫在婴儿的尿布中,并通过插头和插座与尿湿报警电路连接。在婴儿未尿床时,传感片SH的a、b两端之间电阻值较大,不能触发语音集成电路IC2工作,VT1处于截止状态。当婴儿尿床使传感片SH的a、b之间的电阻值变小,尿湿报警电路受触发而工作,扬声器B1中发出BP机的报警声或语音提示声。 元器件选择 IC1选用CD4093或MC14093四施密特触发器集成电路;IC2选用MX一O1型语音集成电路(BP机声)或HFC5221型语音集成电路(“注意换尿布”);IC3选用音乐集成电路。 VDI一VD4选用I N5404硅整流二极管;VD6一VD8选用1 N4148硅开关二极管;VD9, VD5选用I N4001硅整流二极管:VDIO选用10V、1W硅稳压二极管,如2CW109、I N4240A、2CW108- lOV、2DW5与BWC109E型等;VD11选用Φ5mm绿色发光二极管;VD12选用Φ5 mm红色发光二极管。 R1选用RTX一1/2W型碳膜电阻器,其余电阻器均选用RTX一1/4W型碳膜电阻器。 C1、C2和C4均选用CD11一25V型电解电容器;C3和C7、C9均选用CL1 l一63V型涤纶电容器或CUD型独石电容器;C5、C6、C8、C10一C12均选用CD11一16V型电解电容器。 T1选用220V/12V、15W、优质成品电源变压器。B1、B2均选用YD57一2型等80,0.25W 小型动圈式扬声器;B3选用CM一18W垫高灵敏度驻极体话筒。 制作与调试 T2采用E型铁心制作。L2、U绕组用Φ0.23mm的漆包线分别绕1400匝和1500匝(L2和L3这两组绕组不能双线并绕,且圈数不能相同,否则不能起动);L1可用笋0.08mm的漆包线绕巧00匝。制作时,要特别注意确定L1的方向,L1接反时VD12熄灭缓慢,L1方向正确则V D12会迅速熄灭。 摇床下方的条形永磁铁由两块尺寸为15mm x 20mm x 30mm的小磁铁块相距5cm,放在条形塑料盒中构成。 除湿度传感器SH外所有电子元器件安装在一块自制的印制电路板上,并将其装人大小合适的塑料或木制盒内。在盒的侧面为B1、B2开释音孔,为B3开受音孔。改变R9阻值,可调整声控灵敏度。制成后放在摇床的下方,只要元器件良好、接线无误,通电即能正常工作。

重力分选法

重力分选法在钛选矿中的应用 什么是重力分选呢?说的简单一点就是重选法。下文我们就请振动筛专家给我们讲解一下: 因其生产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而受到重视。几乎所有的海滨砂矿从中回收钛铁矿和金红石都是采用重选法作为粗选的手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从钛铁矿脉矿中回收钛铁矿也是由重选法开始的。 重选的原理 重力分选是利用不同物料颗粒间的密度差异来进行分离的过程。重选过程概括起来就是松散分层分离过程。将待分选物料置于分选设备上。使其在重力、流体浮力、流体动力、惯性力或其他机械力的作用下松散,进而使不同密度的颗粒发生分层,分层后的物料或是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分别排除,或是密度不同的颗粒由于自身运动轨迹的差异而分别截取。这样就实现了分选。 重力选矿的大多数分选设备是在水介质中进行分选,分选介质的运动形式有连续垂直上升、间断垂直上升、垂直交变、斜面流和同转流等。 钛矿物的重选设备,如摇床、圆锥选矿机、螺旋选矿机、扇形溜槽等,都属于斜面流选矿设别,因此在此重点论述斜面流的分选原理。 斜面流选矿也可称为流膜选矿。斜面流的流态有层流和紊流之分。 层流流膜用于处理微细级物料(粒度小于0.074mm),固定的细泥溜槽、皮带溜槽、摇动翻床、横流皮带溜槽等设备上流动的矿浆近似这种流态。矿浆是高度分散的悬浮液,黏度比水大,在分选时,表而流速较低,为0.l—O.2m/s。流膜的厚度多数为lmm左右,回收粒度下限为10~20um。分层后的大密度颗粒沉积在槽底,可借助移动带排除,或间断排出大密度颗粒物料。设备处理量小。 选钛常用的重选设备摇床、扇形溜槽、圆锥选矿机、螺旋选矿机等一般是在弱紊流流膜中进行的,一般用来处理细粒级矿石(2~3 mm以下。流膜厚度一般为数毫米.在局部区域可达十几毫米。流速较大,上想层间浓度差也较大。分层的轻、重矿物依运动速度不同,或轻重矿物运动轨迹不同使之切割分离。回收粒度下限为30~40um。 素流斜面流运动特性 A紊流斜面流水速沿深度分布 紊流斜可流的水速u沿水深h的分布曲线可近似用高次抛物线表示,如图3—1所示。

摇床的分选原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211808360.html, 摇床的分选原理 作者:李玉萍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16期 [摘要]摇床属于流膜选矿类设备,它由早期的固定式和可动式溜槽发展而来。直到20世纪40年代,摇床还是同固定的平面溜槽、回转的圆形溜槽和振动的带式溜槽划为一类,统称作淘汰盘。到了50年代,摇床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占据了优势,于是使以它的不对称往复运动为特征而自成体系。 [关键词]选矿摇床分选原理 中图分类号:TD9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6-0300-01 所有的摇床基本上都是由床面、机架和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平面摇床的床面近似呈矩形或菱形。在床面纵长的一端设置传动装置。在床面的横向有较明显的倾斜。在倾斜的上方布置给矿槽和给水槽。床面上沿纵向布置有床条(俗称来复条)。床条的高度自传动端向对侧逐渐降低,并沿一条或两条斜线尖灭。整个床面由机架支掸或吊起,机架上装有调坡装置。 原料(矿浆或干料)给到给矿槽内,同时加水调配成浓度为25%一20%的矿浆,自流到 床面上。矿粒群在床条沟内因受水流冲洗和床面振动而放松散、分层。分层后的上下层矿粒受到不同大小的水流动压力和床面摩擦力作用而沿不同方向运动。上层轻矿物颗粒受到更大程度的水力推动,较多地沿床面的横向倾斜向下运动。于是这一侧即被称作层矿例。位于床层底部的重矿物颗粒直接受床面的差动运动推动移向传动端的对面,该处即称为精矿端。矿粒的密度和粒度不同,运动方向亦不同,于是矿粒群从给矿槽开始沿对角线呈扇形展。产物沿床面的边缘排出,排矿线很长,故摇床能精 摇床分选包括松散分层和运搬分带两个基本内容。它们共同在水流冲洗和床面的差动作用下完成。床条的形式、床表面的摩接力和床面倾角对完成分选过程有重要影响 水流沿床面的横向流动,不断地跨越床条,流动断面的大小是交替变化的。其每经过一个床条即发生一次小的水跃。水跃产生的漩涡在靠近下游床条的边缘形成上升流,而在槽沟中间形成下降流。水流的上升和下降推动着上部粒群松散悬浮,并可使重矿物颗粒转入底层。水跃对底层影响很小,在那里粒群比较密集,可形成稳定的重矿物层。轻矿物颗粒因局部静压强较小,不再能进入底层,于是就在横向水流推动下越过床条向下运动。沉降速度很小的泥质颗粒始终保持着悬浮状态,随着横向水流一起排出。 在漩涡的作用区下面,粒群的松散主要靠床面摇动的机械力实现。其分层规律与一般平面溜槽基本相同。但是,更重要的是床面的摇动,导致细重矿粒钻过颗粒的间隙,沉于最底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