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基本概念专题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724.50 KB
- 文档页数:17
第1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考纲要求]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一 用分类思想理解氧化还原反应1.根据反应中有无________转移或元素____________是否发生变化,可以把化学反应划分为____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____反应。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佳判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1.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A .Cu 2S +O 2===2Cu +SO 2 B .3O 2===2O 3C .Fe 2O 3+3CO=====△2Fe +3CO 2 D .2Na +2H 2O===2NaOH +H 2↑E .CaCO 3=====△CaO +CO 2↑ F .2H 2O 2===2H 2O +O 2↑ G .SO 3+H 2O===H 2SO 4H .2Fe +3Cl 2=====△2FeCl 3 I .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考点二 结合实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实例:在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的反应中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是还原剂;__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_元素被还原;Fe 2O 3具有氧化性,CO 具有还原性;_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是还原产物。
1.相关概念还原剂在反应中表现为所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实质上____电子。
化学基本概念1、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D.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答案:B解析:A、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一氧化碳是不成盐氧化物,错误;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正确;C、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如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与水不反应,错误;D、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如二氧化硅为酸性氧化物,与水不反应,错误。
2、下列关于金属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C.金属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的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同D.金属单质在常温下均是固体答案:B解析:A、金属只有0和正价,所以单质只有还原性,但是亚铁离子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故不选A;B、金属在化合物中显正价,故选B;C、多数金属只有一种价态,故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化合价相同,故不选C;D、多数金属常温下是固体,但是汞常温下是液体,故不选D 。
3、亚氨基锂(Li 2NH)是一种储氢容量高、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其储氢原理可表示为:Li 2NH +H 2LiNH 2+LiH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Li 2NH 中N 的化合价是-1B .LiH 的电子式为Li +··H -C .该反应中H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 .LiNH 2是还原产物,LiH 是氧化产物 答案 C解析 Li 2NH 中Li 的化合价为+1,H 的化合价为+1,故N 的化合价为-3,A 错误;LiH 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Li +[··H]-,B 错误;LiNH 2中H 的化合价为+1,LiH 中H 的化合价为-1,故该反应中H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正确;LiNH 2是氧化产物,LiH 是还原产物,D 错误。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专题考点练习试卷(含答案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C.置换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中不可能有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2.已知Fe2+或I2能与H2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Fe2+:①H2O2+2Fe2++2H+=2Fe3++2H2O;②H202+2Fe3+=2Fe2++2H++O2↑。
I2:③H2O2+I2=2HIO;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反应①②可知Fe2+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B.根据反应①可知,在该条件下,氧化性:H2O2>Fe3+C.1molH202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D.反应④为2HIO+H2O2=I2+2H2O+O2↑【答案】C3.根据如图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 ()A.反应①②③④⑤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生成黑锰矿的反应中,3mol Mn 参加反应转移4mol 电子C.生成等量的O2,反应③和④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 2D.反应⑤为铝热反应4.酸性KMnO4溶液和CuS混合时,发生的反应如下:MnO4-+CuS+H+→Cu2++SO2↑+Mn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被氧化的元素是Cu和SB.Mn2+的还原性强于CuS的还原性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D.若生成2.24 L(标况下)S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8mol【答案】C5.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会发生反应:NaClO+2HCl===NaCl+Cl2↑+H2O,生成有毒的氯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生成1mol氯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1 mol NaCl含有的电子数为28N AC.1L0.2mol/ L NaClO溶液中含有的次氯酸根离子数为0.2N AD.标准状况下,将22.4L HCl溶解在0.5L水中,形成2mol/L的盐酸【答案】B6.厌氧氨化法(Anammox)是一种新型的氨氮去除技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mol NH4+所含的质子总数为10N AB.联氨(N2H4)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C.过程II属于氧化反应,过程IV属于还原反应D.过程I中,参与反应的NH4+与NH2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答案】A7.下列应用不涉及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是()A.用葡萄糖制镜或保温瓶胆B.用漂白液杀菌、消毒C.用Na2SiO3溶液制备木材防火剂D.用浸泡过高锰酸钾的硅藻土保鲜水果8.火法炼铜的原理是:Cu2S+O2高温2Cu+SO2,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剂是O2,氧化产物是Cu和SO2B.被氧化的元素只有硫,得电子的元素只有氧C.Cu2S只表现出还原性D.当有lmolO2参加反应时,共有6mol电子发生了转移【答案】D9.已知NaClO溶液与Ag反应的产物为AgCl、NaOH和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是还原产物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反应物中有水,且反应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为2D.若生成4.48L(标准状况下)O2,则反应转移0.8mol电子【答案】C10.向CuSO4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很快有大量气体逸出,同时放热,一段时间后,蓝色溶液变为红色浑浊(Cu2O),继续加入H2O2溶液,红色浑浊又变为蓝色溶液,这个反应可以反复多次。
一、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2)氧化物类别剖析2.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①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②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有关,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和溶液的酸碱性等。
③典型粒子氧化(或还原)性强弱:还原性:S 2->SO >I ->Fe 2+>Br -2-3氧化性:KMnO 4>Cl 2>Br 2>Fe 3+>I 2>S 氧化性:Fe 3+>Cu 2+>Fe 2+>Zn 2+>Al 3+(3)生产和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易燃物的自燃、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
(1)胆矾(CuSO 4·5H 2O)属于混合物( )(2)用于环境消毒的漂白粉是混合物( )(3) 生火取暖应注意通风,防范CO 中毒,CO 为酸性氧化物 ( )(4)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5) 苯酚晶体在空气中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6)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 nm( )(7)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8)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9)2Na 2O 2+2H 2O===4NaOH +O 2↑是置换反应( )(10)煤的气化和液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11)颜色反应、显色反应、焰色试验均为化学变化( )(1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13)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14)物质氧化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15)在Cl 2+H 2O HCl +HClO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是Cl 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6)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8∶3( )(17)因为Fe 3+具有氧化性,所以用KSCN 溶液可以鉴别Fe 3+( )(18)CaO 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O 2只作氧化剂(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二、化学用语的规范运用1.物质组成结构的规范表示粒子化学用语①核素符号含有20个中子的氯原子的符号为37Cl②电子式氧原子()、镁离子(Mg 2+)、铵根离子()、硫离子()、氢氧根离子()、羟基()、N 2()、HF()③结构示意图26Fe3+的离子结构示意图:④电子排布式24Cr 的电子排布式: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32Ge的价电子排布式:4s 24p 2⑤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7N 的电子排布图:⑥最简式4种最简式为CH 2O 的不同类型物质的名称: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⑦分子式臭氧(O 3)、砷化氢(AsH 3)、十八烯酸(C 18H 34O 2)⑧结构式如:氨气()、乙醇()、乙烯()⑨结构简式如:乙醛(CH3CHO)、乙酸(CH3COOH)、乙酸乙酯(CH3COOCH2CH3)2.离子方程式书写易错点再提醒致误原因应对策略错例阐释忽视反应环境对产物的影响在酸性环境中不能生成OH-、NH3、Mg(OH)2等;在碱性环境中不能生成H+、CO2、SO2等盐酸与次氯酸反应:ClO-+Cl-+H+===Cl2↑+OH-(×,HClO不能拆写,OH-与H+不能共存,正确的为HClO+H++Cl-===Cl2↑+H2O)忽视氧化还原反应在强氧化性物质存在的环境中不能生成Fe2+、SO2等还原性物质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ClO-可将+4价的S氧化,正确的为Ca2++3ClO-+SO2+H2O===CaSO4↓+Cl-+2HClO)忽视题目要求要注意题目中“过量”“少量”“适量”“足量”等字眼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NH+OH-===NH3·H2O(×,OH-还可与+4HCO反应,正确的为-3NH+HCO+2OH-===NH3·H2O+H2O+4-3+CO)2-3忽视电离与水解的区别弱酸的酸式根离子的电离与水解的反应物都可以有水,前者是酸式酸根离子少H+,后者是酸式酸根离子加H+HS-的水解方程式:HS-+H2O S2-+H3O+(×,实际上给出的是HS-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为HS-+H2O H2S+OH-)3.电极反应式书写的常见错误(1)不能正确判断电极(正、负极或阴、阳极)。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化学的基本概念---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练习(2)练习一、单选题,共12小题1.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0g D2O含有的中子数、电子数均为10N AB.甲烷与白磷分子均为正四面体结构,其1mol分子中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4N AC.1 L 0.1 mol·L-1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 N AD.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Na失去的电子数目为N A N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用A4N A.用铅蓄电池电解氯化钠溶液得到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时理论上铅蓄电池中消耗氢离子数目为A2NB.常温常压下,水蒸气通过Na2O2使其增重2g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ANC.常温常压下,22.4L HF所含的分子数目为A2ND.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氯化氢,断裂化学键的总数为A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标准状况下,1 LHCl和1 LH2O的物质的量相同;②标准状况下,1 g H2和14 gN2的体积相同;③28 g CO的体积为22.4 L;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⑤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成正比。
A.①②③B.②③⑥C.②⑤⑥D.④⑤⑥4.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48L N含有的原子数为0.4N AA.2B.标准状况下,22.4 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2N AC.1 mol HCl气体溶于水,该盐酸中含N A个氯化氢分子D .1 mol NaHCO 3固体中的离子总数为3N A5.工业上常用“碳氯法”制备MgCl 2,原理为MgO+C+Cl 2ΔMgCl 2+CO 。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反应中断裂1molCl —Cl 键,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 .反应中消耗6gC ,生成CO 的体积为11.2L(标准状况)C .密度、体积均相同的Cl 2和CO ,CO 的分子数更多D .将MgCl 2溶于水配成0.1mol·L -1MgC12溶液,阴离子总数大于0.2N A6.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 辛烷完全燃烧生成2CO 分子数为A 8NB .标准状况下,227.8g Na O 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A 0.1NC .12162C O 和1216C O 的混合物20g 中,含有质子数为A 10ND .2432g N H 中含有A 5N 个共用电子对7.工业上常用“碳氯法”制备2MgCl ,原理为22ΔMgO+C+Cl MgCl +CO 。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知识点归纳及训练—物质的量(解析版)知识点01物质的量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1)概念: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来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为n,单位是摩尔(mol)。
(2)物质的量的规范表示方法(3)计量对象:mol可以计量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质子、中子、电子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1)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
(2)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符号:N 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
(3)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目的关系:n=NN A 或N=n·N A或N A=Nn推论:微粒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微粒的粒子数之比。
3.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符号为M。
(2)常用单位:g·mol-1。
(3)数值:当粒子或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4)公式:n=mM(5)摩尔质量的计算①根据物质的质量(m )和物质的量(n ):M =mn 。
②已知一个分子的质量时:M =m (分子)×N A 。
③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M =ρ×22.4L·mol -1。
④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D =ρ1ρ2=M 1M 2。
⑤对于混合气体,求其平均摩尔质量,上述计算式仍然成立;还可以用下式计算:M =M 1×a %+M 2×b %+M 3×c %……,a %、b %、c %……指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1)物质的量是表示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错因: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2)1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错因: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
2009年高考化学基本概念专题复习 一、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 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在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这一知识块中,包含着大量的基本概念,是化学概念的主要集中营,也是高考命制概念型试题的“原料库”,复习中应充分了解概念的形成、内涵、适用条件、应用范围和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运用抓“关键词”法、比较法、联系法等方法学好基本概念。 例如,学习中可以进行对“同类”概念抓“异”(不同点)的挖掘,对“对立”概念抓“同”(相同点)的开发。所谓“同类”概念,即概念之间有某些相同的含义,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类物、同一物质”;“溶解平衡、化学平衡、水解平衡、电离平衡”;“加热、微热、高温、锻烧、灼烧、自燃”;“酸性的强弱、酸的强弱、酸的浓度、pH,酸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酸”;“蒸馏、分馏”;“电离、电解、电镀、电泳、通电”;“水化、水解、水合”等等,对这些“同类”概念,可列表比较,分析异同,以便于理解记忆。所谓“对立”概念,即概念之间有彼此相反而截然对立的概念,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中和与水解”、“溶解与结晶”、“加成与消去”、“电解池与原电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将它们联系对比,也是一种行之有效、深化并掌握概念的重要方法。 二、常用化学用语 1.常用化学计量 中学化学常用计量主要包括(平均)相对原子质量(Ar)、相对分子质量(Mr)、质量(m)、物质的量(n)、摩尔质量(M)、体积(V)、摩尔体积(Vm)、阿伏加德罗常数(NA)、粒子数目(N)等物理(或化学)量及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等重要定律。以物质的量为核心可构建各量之间的关系网络(如下图),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推导气体的质量、物质的量、体积、密度、摩尔质量等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重要的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最重要而富有特色的化学语言,是化学试题的组成部分,是多数非选择题的设问点和赋分点。为避免由于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而造成不应有的失分,应注意三点:一要意识到化学用语是写在答题卡上呈现给阅卷教师的重要信息,书写一错(即便稿纸上的推断再正确)便不能得分,切实提高对规范书写的认识;二要熟悉各种化学用语的内涵、书写特点和要求,努力做到正确书写;三要从各次考试中发现书写错误,寻找错写原因,不断纠正,逐渐杜绝不规范书写。 三、氧化还原反应 1.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加强与电化学知识,离子反应相互联系 2.重要规律及其应用 (1)守恒规律:反应中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得失电子数目相等,正负电荷守恒。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 (2)价变规律:高价氧化(性)低价还(原性),中间价态两边转;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价态只能归中而不能交叉。本规律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和判断(如反应 KClO3+6HCl=KCl+3C12↑+3H2O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为C12,电子转移数目是5e-)。 (3)强弱规律: ①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规律:“强强联手,强者先行”——对应的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之间能反应,而两弱之间不反应,且为两强反应的产物(如氧化性MnO4->Cl2>Fe3+>I2,还原性Mn2+<Cl-<Fe2+<I-,则MnO4-与Cl-、Fe2+、I-;Cl2与Fe2+、I-;Fe3+与I—之间均能反应,而I2与Fe2+;Fe3+与Cl-等不能反应);当几个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能发生时,氧化或还原性强的粒子优先反应[如锌粉投入Cu(NO3)2、Mg(NO3)2、AgNO3溶液中,先析出Ag,后析出Cu,不析出Mg]。 四、离子反应 1.主要知识点 离子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其知识点主要有离子反应的类型(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离、水解、电极反应、电解反应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和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的判断。它与物质的溶解性、强弱电解质、化学反应类型等知识密切相关,跨越整个元素化合物板块,是离子性质的反映。 2.离子共存的判断依据 判断离子共存的主要依据是分析离子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解或易挥发的物质或弱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氧化性的离子有NO3-、MnO4-、ClO-、Fe3+等,还原性离子有I-、S2-、Fe2+等);双水解反应(Al3+、Fe3+与AlO2-、HCO3-、CO32-等离子间的反应),络合反应(Fe3+与SCN一等),并与试题的限制条件[如溶液的颜色、酸碱性、水电离产生的c(H+)或c(OH-)、已存在什么离子等]结合起来共同考虑,思维的落脚点是离子间的反应。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主要目的是检测使用化学用语是否准确及熟练程度。所涉及的离子方程式大都是中学化学中的基本反应(以复分解反应为主,氧化还原反应为辅,也有在几个熟悉的方程式中推出一个陌生方程式的),其设错方式主要有臆造反应(错写生成物)、拆写错误、漏写错误、符号错误、(反应)顺序错误、量比关系错误、电荷守恒错误等几种。判断正误的思维过程就是从这些角度入题,去敏锐地捕捉错点(找一处错便可不再考虑其他方面)。 若要书写离子方程式,则需细心谨慎,按照以事实和实验为依据(化学式、离子符号、可逆符号等符合反应事实)、拆写一定要准确(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方能拆写)、电荷一定要守恒、量比一定要符合(过量、少量等条件)等书写要求去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五、分散系 溶液、胶体、悬浊液和乳浊液是几类重要的分散系。其划分依据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分别小于1nm、在l~100nm之间、大于100nm)。 l.知识网络 (l)溶液 (2)胶体 2.重要公式 (1) S=)100g()m()(饱和溶液溶剂溶质m
(2))100S100S,(100)m()(%=若为饱和溶液%溶液溶质=m (3)等、、,定义式mAVVMmNNn)(Vnc (4) M1000c 例题精选: 例1.(2004·广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还原能力越强 B.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一定得到该元素的单质 C.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D.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分析]还原能力取决于失电子的难易,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A错,Fe3+通常被还原为Fe2+,B错;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其核电荷数必定相同,也就是同种元素的原子,C正确;Al2O
3
能与酸反应,它是两性氧化物,D错。答案为C。
[启迪]平时复习中应注意归纳和总结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规律和特例。 例2.(2004·天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9g重水所含有的电子数为5 NA B.1 mol MgCl2 中含有离子数为NA C.7.1g氯气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1mol C10H22 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 NA
[分析] 重水 D2O的摩尔质量是20 g·mol-1,9g重水的物质的量是0.45 mol,含有电子数为
4.5 NA;l mol MgCl2 中含 Mg2+、Cl一 共3NA;由 Cl2+2NaOH = NaCl+NaClO+H2O知,7.1g即0.1 mol Cl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0.1 NA;烷径CnH2n+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n+1)NA ,所以 l mol C10H22 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 NA。答案为D。 [启迪]本题以 NA 为落脚点,从4个不同角度设置选项,很好地体现了学科内综合试题的特点。其中C10H22 分子中共价键总数问题的突破有两种思路:一是归纳法,由CH4、C2H6、C3H8 … 中的键数分别为4、7、10 …加以归纳;二是推理法,在CnH2n+2中每个C、H原子分别形成4个、l个键,但每个键均为2个原子所有,因此键数为:(4n+2n+2)/2=(3n+1)。从另一个角度讲,即便不能推断烃分子中的键数,如果能很准确地判断A、B、C 3个选项错误,也很容易用排除法得出答案D。高考在推出一个新知识点的同时,常常是以旧知识为铺垫的。此题对考生如何面对陌生的知识、如何解选择题都是很有启发价值的。 例3.(2004·江苏)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F一的结构示意图: 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C.NaCl 的电子式: D.N2的结构式: [分析] F一的核内有9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A选项正确;CO2 为直线型分子(O=C=O),NaCl 为离子化合物则(),N2的结构式为N≡N,所以B、C、D选项均错误。答案为A。 [启迪] 分子模型示意图的识别是本题的亮点,对常用的化学用语要明确范围(如电子式、结构式、分子构型常涉及哪些典型的单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对重要的、常考的物质做到会看、会写、会判断正误。 例4.(2004·北京)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5FeS2
+12H2O=7Cu2S+5FeSO4+12H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u2S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 mol 电子转移 C.产物中的SO42-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FeS2 只作还原剂 [分析]分析题给反应中与氧化还原有关的部分是:14CuSO4→7Cu2S,14个Cu 由+2→+1,得 14e-,5 FeS2→7Cu2S,7个S由-l→-2,得7e一;5 FeS2→3 SO42-,3个S由-l→+6,失21e一;所以Cu2S只是还原产物,5 mol FeS2 反应时有21 mol e一转移,FeS2即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答案为C。 例5.(2004·上海)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硫化亚铁放入盐酸中 S2-+2H+=H2S↑ B.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Cu2++H2S=CuS↓+2H+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NH3·H2O=AlO2-+4NH4++2H2O D.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HCO3-+OH-=CO32-+H2O [分析] FeS难溶于水,不能写成 S2-,A错;Al(OH)3不溶于氨水,不会转化为 AlO2-, C错;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HCO3-与OH一反应外,NH4+与OH一也会 反应,D因漏写而错误,B是 CuSO4+H2S=CuS↓+H2SO4的真实反映,正确。答案为B。 [启迪]熟悉物质的性质(如溶解性、电离程度、氧化性或还原性、酸碱性等),知晓反应规律;熟悉常见的设错方式,知晓判断的角度和切入面,这两点对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特别有用。 例6.(2004·上海)氢氧化钡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化学试剂。某课外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测定某 试样中Ba(OH)2·nH2O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