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癌预后研究进展

肺癌预后研究进展

肺癌预后研究进展
肺癌预后研究进展

肺癌预后研究进展

秦晓松,田应选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关键词]肺癌;预后;遗传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6)1823310202

目前肺癌已成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许多地区其发病率、死亡率都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在肺癌患者中80%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 C)。加强预后因素研究对于实施治疗计划尤为重要。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很多,传统的TNM分期在肺癌的预后和分期中起到很大作用,但也有较大局限。我们已清楚地发现,肿瘤的大小(直径<3.0cm和>3.0cm)与生存时间有明显的关系,但在直径<3.0cm的肿瘤中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目前尚无定论。一般来说,肿瘤越小,越有可能为早期病变,越有可能获得治愈,但是,病变在1cm的肿瘤也会出现转移,因此单从某一个方面考虑肿瘤的预后是不完备的,不能代表所有的肿瘤患者。这就要求从多个方面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本文就目前临床研究较为成熟的几个方面对于肺癌预后分析做一简要综述。

1 一般预后因素

通常肺癌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但是现在40岁以下年龄的肺癌也日见增多。有作者对60岁以上和40岁以下肺癌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与60岁以上年龄组比较,40岁以下年龄组肺癌患者肺腺癌明显多,小细胞肺癌多,这组患者从出现症状至确诊约间隔5个月,尚不清楚为什么40岁以下肺癌患者误诊率高,可能是年轻人虽然有时持续出现肺部症状或有不正常的胸部X线表现,但也常想不到癌症的存在,因此延误治疗[1]。日本学者加藤治文等对女性肺癌特性进行研究,与男性相比,女性腺癌比例高为其特征。统计资料表明,在研究的所有女性病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5.7个月,5a生存率为23.60%,而所有男性病例的中位生存时间和5a生存率则分别为12.1个月和22.1个月,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由此,女性肺癌预后可能较男性会更差一些。有研究发现体重也会影响患者预后。流行病学进行的体重指数(体重/身高)与肺癌关系的预测研究发现体重指数与肺癌发生率之间有明显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不受年龄、吸烟、社会地位、健康状况、重要症状、慢性咳嗽和胸部X线发现等因素影响,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查后,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度按体重指数的四分位差由最高到最低进行排列,分别为1.0;1.4;1.5;1.8(P< 0.01)。这项研究表明,男性越消瘦,越易于发生肺癌。其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2]。

2 基因突变检测

DNA微卫星(MIS)、单核苷酸多态性(SN Ps)与肺癌预后遗传不稳定性是指异常高的遗传变异率,在肿瘤中已确定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核苷酸水平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导致的MIS不稳定性,另一种则是染色体水平的异常改变,即染色体不稳定性(LO H)。有证据表明肺癌中多位点突变的发生率<5%,而更多存在的是现象,其染色体组型多为伴有多种结构变异的非整倍体。有学者等曾就非整倍体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作了一次分析,结论是几乎所有肿瘤细胞为二倍体的患者,1a~4a的死亡风险均明显减少,而非整倍体患者生存时间则明显缩短。BurkeL,K等[4]亦发现染色体17的多体性(3体性或更多体性)现象在分化差的肺癌中表现更突出,对分析肺癌预后有一定价值。总体看来,非整倍体可作为肺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子之一。另一个基因突变点是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his2tidinetriad,F HIT)。FIT H是Ohta 等[1]发现和拟定的抑癌基因,位于3p14.2上。Marchetti 等[5]对一组35例吸烟与非吸烟腺癌患者中P53基因、k2ras 基因的状态及F HIT基因的LO H情况进行研究时,发现非吸烟组中P53突变及F HIT位点LO H发生率为20%,两者高度相关(P<0.01)。吸烟组中F HIT位点LO H率较非吸烟组显著增高(P=0.006),而P53突变率无显著变化,且两者无相关性。由此可以看出,在非吸烟肺癌患者中P53基因点突变可能与F HIT基因缺失有关,但当存在有另一个致癌物直接作用于F HIT基因时,直接作用占主导因素使在嗜烟患者肺癌中F HIT基因LO H率显著增高,削减了F HIT基因是抑癌作用。因此在吸烟高危人群中F HIT基因突变可以做为预后不良标志之一。修复基因是体内碱基切除和单链断裂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基因SNPs的生物学功能尚未完全阐明,但他们均位于蛋白质重要的结构域内,对参与碱基切除和单链断裂修复的修复基因这两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与肺癌易患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修复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风险增加相关[6]。另外,由于存在着SN Ps,不同个体对于铂类药物化疗后疗效反映较差,提示该类型患者预后不容乐观。

3 血清蛋白质抗原及循环肿瘤细胞

肿瘤在生长转移过程中会释放一些代谢产物进入血液,检测血液中肿瘤相关物质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同样,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出现对于肿瘤预后有较大价值[7]。肺癌患者血清角质蛋白219是一类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中有较大价值,有学者研究发现在鳞癌和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52.16%和62.18%,腺癌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鳞癌患者及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时发现,Ⅲ期患者角质蛋白219的阳性率高于Ⅰ期患者,提示角质蛋白219阳性率随疾病进展而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有关。另外有研究检测了30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角质蛋白219的水平,手术后两者水平均有显著性下降,提示其水平可能与肿瘤负荷相关。并对术后肺癌患者随访2a,结果显示,术前角质蛋白219阳性患者的复发或转移,死亡率均高于术前阴性患者,而出现复发或转移的病例均为术后角质蛋白219仍为阳性的患者,提示这些患者术前已有肿瘤微转移,因此预后差[8]。另外检测血清肿瘤细胞可以作为预后的直接指标。Peck[9]等报告肺癌患者循环血癌细胞数量与患者肿瘤负荷正相关,随肺癌的期别上升。通过对NSCL C转移进行系列研究,发现对NSCL C的临床及分子水平参数综合分析,可以在众多因素中选择。通常认为血清中出现肿瘤细胞是转移的最直接证据,同期观察外周血肿瘤细胞阳性患者,其化疗后2a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说明该组患者转移早而且较难达到化疗效果。

4 细胞因子

通过对肺癌相关性细胞因子网络体系的研究发现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对于肺癌发展和预后具有很好提示作用。肿瘤通过各种途径逃避机体免疫机制的清除患者的免疫状态直接和患者的生存和带病状态有关[10]。与肿瘤相关的细胞因子大约有如下几类。首先研究较多的是肿瘤坏死因子(TNF)。TN F能直接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直接杀伤肿瘤作用最强的一种生物活性因子[11]。其中TN F2α由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其他激活的免疫细胞亦分泌TNF2α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和抗肿瘤反应。它能够直接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破坏肿瘤血供,也可通过宿主的免疫系统,增强L A K,N K细胞活性等从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能力。有文献报道,肺癌患者血清中TN F2α含量增高,癌肿块组织中TN F2α比癌旁组织中含量增高。患者血清TN F2α因子水平与CD4/CD8值正相关,TNF2α可以作为预示免疫状态的辅助指标,对于预后具有指示作用[12]。肿瘤生长因子2pt(T GF2 PI)为另一种重要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参与原发性和获得性免疫细胞的增殖、活化和分化。可通过促进IL210过度产生和抑制T H1应答,使体内T H12T H2平衡向T H2转化,其诱发的功能性抑制可能与影响细胞活化、生长的表面受体的表达有关。肺癌时T GF常高表达且在小细胞癌中表现更为明显[13]。血清铁蛋白,Miiman等研究发现血清铁蛋白既与患者肺癌行为状态(PS)相关(R=0.57,P=0.01),又与远期存活相关,血清铁蛋白正常的患者比血清铁蛋白降低的患者存活时间长。在未治疗的恶性疾病患者中,证明有贫血、低血清铁和低转铁蛋白。

总之,肺癌的预后研究是一个相当复杂而且棘手的问题。临床和患者均相当关心,同样,也是临床治疗最后所期望的问题。误诊肿瘤的后果是可怕的,但对于肿瘤治疗预期同样影响患者和医生的态度。因此加强对于预后因素的研究,精确判断是一个慎重而且有价值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孙燕.肺癌.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3,5372554.

[2] 周宝森,何安光.肺癌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志

199516,12.

[3] Nelson H WienckeJ K,Gunn L,et al.Chromosome p14altera2

tions in lung cancer:evidence t hat F HITexondele2tion is a tar2

get of tobacco carcinogens and as bestos[J].Cancer Res,

1998,58(9):180421807.[4] Burke L,Khan MA,Freedman AN,et al.Allelic deletion

analys is of t he F HIT genepredict s poor survivalin non2small cell lung cancer[J].Cancer Res,1998,58(12):253322536. [5] Marchetti A,Pellegrini S,Sozzi G,et al.Genetic analysis of

lung tumours of non2smoking subject s:P53gen emutation sarec on stantly as sociated wit h loss of heterozygo sity at t he F HIT locus[J].Br J Cancer,1998,78(1):73278.

[6] 王中华,缪小平,谭文,等.单核苷酸多态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J].癌症,2004,23(8):8652 868.

[7] 乔贵宾,吴一龙,区伟,等.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标志在肺癌组

织芯片中表达的可靠性研究.肿瘤防治研究[J].2004,31:4672 470.

[8] Chen JJ,Yao PL,Yuan A,et al.Up2regulation of tumor inter2

leukin28expression by infiltrating macrophages:it s correlation wit h tummangiogenesis and patient survival in non2small cell lung cancer[J].ClinCancer Res,2003,9(2):7292737.

[9] Peek K,Sher YP,Shih J Y,et al.Detec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circulating cancer patient s[J].Cancer Res,1998,58(13): 276122770.

[10] Pluygers E,Sadowska A,Chyczewski L,et al.The impact of

im2mune responses on lung cancer and t he development of new

treat2ment modalities[J].Lung Cancer,2001,34(Suppl2):

71277.

[11] Kuninaka S,Yano T,Y okoyama H,et al.Direct influences of

pro2inflammatory cytokines(IL2lbeta,TN F2alpha,11:6)on

t he prolif2eration and cell2surface antigen expression of cancer

cells[J].Cytokine,2000,12(l):8211.

[12] Nekhaev IV,Sviridova SP,K iselevskii MV.Possibilities of

immune prevention of pyo2septic complications in cancer pa2

tient s by granulo2cytic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J].Anestezi2

ol Reanimatol,2001,(5):64267.

[13] Zhu L X,Sharma S,Gardner B,et al.IL210mediates sigma1

re2ceptor2dependent suppression of antitumor immunity[J].J.

Immunol,2003,170(7):358523591.

[14] Zeng ZS,Cohen AM,Guillem J G.Loss of basement mem2

brane type collagenis as sociated wit h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metalloprote mases andduring human colorectal tumori genesis

[J].Carcingenesis,1999,20(5):7492745.

(收稿日期:2006203208)

重视临床检验的量值溯源

王 丽1,李进琴2

(1.奎屯州医院,新疆奎屯州833200;2.奎屯州妇幼保健院,新疆奎屯州833200)

[关键词]临床检验;量值;溯源性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6)1823311202

溯源性是指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测量基准联系起来,这种特性使所有的同种量值,都可以按这条比较链通过标准向测量源头追溯,也就是溯源到同一测量基准(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从而使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保证[1]。因为,实验室中使用的仪器、试剂、校准品种类繁多,任意组合不成系统。所谓“量值溯源”是指从下而上通过不间断的校准而构成的溯源体系。

临床检验的量值溯源问题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欧洲议会和理事会1998年10月签署一项于2003年12月生效的指令,其内容是要求体外诊断器具的校准物质,质控品指定值的溯源性,必须通过已有的高一级的参考方法,参考物予以保

HMGA家族在肺癌的研究进展

HMGA家族在肺癌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2-10-12T16:56:54.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张春 [导读] 高迁移率蛋白A家族由4中蛋白组成,通常作为转录因子与染色质结合的辅助因子在转录调控中发挥作用。 张春(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暨梧州市工人医院心胸外科 543001) 【摘要】高迁移率蛋白A家族由4中蛋白组成,通常作为转录因子与染色质结合的辅助因子在转录调控中发挥作用。HMGA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多种人类癌症有关。本文介绍了HMGA的基因结构和功能以及在肺癌中的主要进展。 高迁移率族蛋白A(HMGA)蛋白家族是一类以AT–hooks的高度保守的DNA结合基序和一个酸性拖尾为特征的小分子的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人HMGA蛋白家族包括4个主要成员:HMGA1a、HMGA1b、HMGAlc、HMGA2。研究显示,HMGA蛋白广泛参与细胞内多种重要的核内生物学功能,包括调节DNA复制、转录、重组和修复等。现将HMGA与肺癌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HMGA结构和功能 HMGA分为HMGAl蛋白和HMGA2蛋白,分别由HMGAl基因、HMGA2基因编码,由于HMGAl基因转录后的可变剪接,使HMGAl又分为长度有所不同的3种蛋白:HMGAla、HMGAlb、HMGAlc。这4种HMGA的分子量均约10-11kD,氨基酸组成以富含脯氨酸、碱性氨基酸和酸性氨基酸为特点,在体内呈高度磷酸化状态。HMGA家族的每种蛋白质都含有3个AT-钩结构域和1个酸性C末端[1]。HMGA蛋白家族分子较小,在非结合的溶解状态下,无规卷曲约占所有蛋白质构象的73%,仅有少量的二级结构[2]。 HMGA是染色质蛋白,与DNA结合会导致DNA弯曲、拉伸、成环或解链,因此也被称为“构架转录因子”。HMGA作为“构架转录因子”能够从转录水平上正向或负向调控一些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中有些与细胞的分化有关。HMGA的酸C末端可以和Hl组蛋白结合,通过磷酸化和乙酰化作用影响核小体的空间构象,参与活性染色质的形成。HMGA作为转录因子的辅因子在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中发挥作用。该蛋白质在动物胚胎发育和肿瘤形成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3、4]。HMGA1在正常的成熟组织中表达量很低,而在胚胎发生过程中表达量很高。HMGA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多种人类癌症有关,如: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大肠癌等[5-9]。它在恶性肿瘤形成过程中的表达量非常丰富,被认为是第一致癌基因。编码HMGA基因的染色质易位是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重组之一,多数情况下,这些易位会导致产生编码杂种蛋白的嵌合基因,杂种蛋白中的A T钩模体来自于HMGA基因座,该基因座可在结构上与其他基因座的异常肽序列的N端融合。此外,HMGA还参与将反转录病毒整合到染色体上、RNA加工、DNA修复和染色质结构重组等[10]。 2、HMGA在肺癌中的表达 肺癌仍然是目前癌症死因的第1位,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的肺癌患者被诊断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11]。阐明其发生、发展的潜在分子学机制可能可以帮助我们早期诊断和寻求到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HMGA蛋白具备通过改变染色体结构而调节很多目的基因表达的能力,使得HMGA蛋白家族通常被认为是结构性转录因子。正常情况下,HMGA表达水平在胚胎时期是最高的,而在高度分化或非分裂的成熟细胞和组织中则是表达减少或检测不出来的。 HMGA家族可以作为诊断肺癌的分子标志物、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Hillion[12]等用western blot分析发现5例肺癌细胞株HMGA1高表达,而来源于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HMGA1低表达;对7例肺癌细胞中HMGA1amRNA水平通过定量PT-PCR检测,HMGA1amRNA表达也升高。在24例肿瘤中17例(71%)HMGA1amRNA水平升高,为正常肺组织的1.5倍。由此认为HMGA1基因在肺癌的发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在某些病理类型的肺肿瘤可能是一个合理的治疗靶点。Sarhadi等[13]通过对152例NSCLC患者组织中HMGA1和HMGA2的表达的研究,评估HMGA作为肺癌标记的可行性。发现肺癌组织较正常肺组织中HMGA1和HMGA2明显高表达。在增殖、分化、发育不良的支气管上皮细胞中HMGA1和HMGA2细胞核免疫染色为阳性,而HMGA1和HMGA2细胞核免疫染色为阳性与低的生存期有关。HMGA2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而HMGA1与细胞增殖及凋亡指数无明显相关。总之HMGA在90%的肺癌组织中表达,而且它的表达与生存期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有用的病理标记。 HMGA家族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转移密切相关。吴颖[14]等通过免疫组化检测59例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0例非肿瘤组织中HMGA2的表达,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HMGA2表达率为78%,而10例非肿瘤组织中均不表达。HMGA2表达与TNM分期相关,分期越高,表达率越高。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高。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是患者独立预后因子。 3、HMGA在肺癌中的作用机制 HMGA通过上调或者下调基因的表达而调节基因的转录,对调控细胞增殖和侵袭力有关键作用,但是导致肿瘤发生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已有的实验提示可能与以下有关。 3.1 HMGA的表达与细胞增殖肿瘤的发生与细胞的异常增殖相关,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能抑制肿瘤的发生。Di Cello等[15]探讨了反义HMGA2 mRNA转染质粒对肺癌系H1299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当质粒稳定引入细胞系,HNGA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并对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正常肺组织BEAS-2B细胞转染HMGA2表达载体,研究发现细胞的增殖明显增强,正常肺组织中高表达HMGA2的细胞易发生转化恶变,相反抑制HMGA2 的表达能阻断恶变,而且它与肿瘤的分级有关系。 3.2 HMGA与hTERT的表达端粒酶在hTERT的作用下延长随着细胞分裂而使端粒进行性缩短的,在细胞永生化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Li AY[16]等研究发现:沉默干扰HMGA2导致HePG细胞端粒缩短,hTERTmRNA的减少,此作用是通过HMGA2与SP1蛋白共同作用,干扰hTERT近端启动子HDA2,导致H3-K9组蛋白的高度乙酰化。说明HMGA2的表达刺激了hTERT的表达,导致细胞端粒酶的活动与提高,并增加端粒酶的长度。HMGA2调节端粒酶的活性是肿瘤发生发展至关重要的机制。 3.3 HMGA的表达与Akt信号通路 Zhang[17]等研究发现在NSCLC中HMGA1过表达导致miR-222癌基因的增加,沉默表达HMGA1增加了PPP2R2A蛋白的表达和抑制Akt的信号,导致miR-222活性降低。Cao[18]等研究发现在肺腺癌细胞中,沉默干扰HMGA1增加吉他西滨的化学敏感性,机制可能是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HMGA1可能成为肺癌新的治疗靶点。 3.4 HMGA的表达与EMT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病理现象,与胚胎发育、伤口愈合及肿瘤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上皮细胞失去极性,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减少,细胞获得侵袭和游走迁移的能力,演变为具有间质细胞形态和特性的细胞。由于EMT参与大多数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因此近年来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研究中成为关注的热点。Thuault等[19]的研究发现,在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中,Smad蛋白可以通过HMGA2上调其下游目标基因Snail、Twist

肺癌研究概况

肺癌研究概况

————————————————————————————————作者:————————————————————————————————日期:

肺癌研究概况 摘要:肺癌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癌症,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分类、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对肺癌进行介绍,形成一综述。 关键字:肺癌;研究概况 近年来,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肺部常见恶性肿瘤,肺癌(lung cancer)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因此也称支气管肺癌(broncho-Pulmonary carcinoma)。从我国近年来城乡前10位恶性肿瘤构成来看,肺癌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继续迅速上升。1.肺癌的流行病学 近50年来,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目前,肺癌已成为各种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07年美国肺癌新发病例213380人,由肺癌导致的相关死亡人数160390人【1】,分别占美国男性、女性癌症死亡率的31%、26%,2008年美国预计肺癌新发病例215020 人,161840 人死于肺癌相关疾病【2】。估计到2030 年,全球将有830 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的疾病【3】,其中肺癌占3.1%,肺癌死亡居癌症死因的首位。肺癌多见于 60岁以上的人群, 60 岁以下的青年肺癌患者相对较少见【4】。肺癌的发病病因至今不明,但现在已经公认鳞癌与吸烟有关。 2.肺癌的临床表现 肺癌的临床表现与痛肿的部位、大小、是否压迫、侵犯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着密切关系。早期肺癌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往

肺癌分期及预后

一、TNM分期 TNM分期在临床上用的最多,也是国际通用的分期方法。T 代表原发肿瘤,数字后缀表示肿瘤体积和侵犯的部位;N 代表区域淋巴结,数字后缀表示侵犯淋巴结的水平;M 表示有无肿瘤的远处转移。 (一)关于 T 的具体分期 T表示的是原发肿瘤情况。Tx 表示原发肿瘤不能评估或痰、支气管灌洗液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或气管镜没有可见的肿瘤,如隐原性肺癌就属于这一类型。 T0 表示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Tis 意思是原位癌没有突破基底层,是原位的早期癌症。 T1 表示原发肿瘤≦3cm,而且肿瘤周围被肺或者脏层的胸膜所完整包绕,支气管镜下肿瘤侵犯没有超出叶支气管也没有累及主支气管。 T1 又可分为 T1a 和 T1b。T1a 指的是肿瘤的最大径≦2cm,而 T1b 说明肿瘤最大径﹥ 2cm ,但≦ 3cm 。 T2 表示肿瘤大小或范围符合以下任何一项:( 1 )肿瘤最大径﹥ 3 cm ,但≦ 7cm;( 2 )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 2 cm (此时还有切除的机会);( 3 )累及脏层胸膜;( 4 )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如果满足四项中任何一项,在临床分期时就属于 T2 的范畴。 T2 又可分为 T 2a 和 T2b 。 T 2a 指的是肿瘤最大径≦ 5cm,且符合以下任何一点:(1)肿瘤最大径 > 3 cm ;(2)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 2 cm ;(3)累及脏层胸膜;(4)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T2b 则指的是肿瘤最大径 > 5cm,且≦ 7cm。 T3 指的是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经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1)侵犯胸壁(包括肺上沟瘤),膈肌,纵隔胸膜,心包;( 2 )肿瘤位于距隆突 2cm 以内的主支气管,但尚未累及隆突;(3)全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4 )肿瘤最大径﹥ 7cm;(5)与原发灶同叶的单个或多个的卫星灶。 T4 指的是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经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1)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喉返神经、椎体、隆突;(2)与原发灶不同叶单发或多发的病灶。 以上是关于 T 的分期。主要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距离隆突的位置,是否导致的肺炎或肺不张,是否累及全肺,对侧是否有转移灶,以及直接侵犯的一些重要脏器或结构等来进行的分期。

肺癌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8, 8(9), 837-843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9312341320.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9312341320.html,/10.12677/acm.2018.89140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Lung Cancer Therapy Zhi Yang, Chunlong Lin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Yueya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Yueyang Hunan Received: Oct. 20th, 2018; accepted: Nov. 6th, 2018; published: Nov. 13th, 2018 Abstract The lung cancer incidenc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it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in clinic. Treatment includes surgery,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mmunotherapy, and so on. Surgery,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are the main treatments for lung cancer. However, only 20% to 30% patients are clinically suitable for surgical treatment. The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regiment has limited efficacy.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is still less than 15%, and the side effects of radiotherapy are relatively large. At present, the new treatment me-thods, such as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mmunotherapy, iodine 125 seed stereotherapy and so on, have enriched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 trend of lung cancer. Keywords Lung Cancer,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ment 肺癌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杨志,林春龙 南华大学岳阳市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湖南岳阳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20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6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3日 摘要 肺癌发病率成逐年递增趋势,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术、化疗、放疗是肺癌主要治疗手段,但是临床适宜手术治疗的病人只有20%~30%,

肺癌TNM分期第8版

TNM分期第8版 国际抗癌联盟(UICC) 最新版肺癌TNM分期标准计划于2017年1月颁布实施。这是全球肺癌研究和治疗领域的一件大事,它是推动新一轮肺癌诊断和治疗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性文件。1996年10月,英国伦敦召开的国际胸内分期研讨会呼吁世界为修订和改进当时的TNM分期行动起来,意外的得到了世界许多机构及组织的热烈响应。 国际肺癌协会(IASLC)在1990年到2000年间81000例可评价肺癌患者回顾性数据库的分析构成了UICC和AJCC第六版肺癌TNM分期的基础。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UICC 第7版肺癌TNM分期标准是2009年颁布的,至今已经6年没有修订了。 在过去的6年中,肺癌的研究和诊治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发展和长足进步,旧的分期标准暴露出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对其进行修订,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的国际肺癌分期标准的修订计划在IASLC的牵头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新标准所采纳的数据来自于数据来自16个国家的35个数据库。包含了自1999~2010年间94708例肺癌病例。数据源于已建立的数据库(90014例)或通过电子数据收集系统(EDC)提交给癌症研究及生物统计学(CRAB)的数据(4667例)。其第8版肺癌分期标准的修订稿已于2015年6月刊登于(Journalof Thoracic Oncology 》,其研究成果将成为2017年新版UICC肺癌分期标准(第8版)的主要依据。 1.新版TNM分期主要变更内容 1.1 T分期 (1)将T1分为T1a(≤1cm),T1b(> 1至≤2cm),T1c(> 2至≤3cm); (2)T2分为T2a(> 3≤4cm)和T2b(> 4至≤5cm); (3)重新分类大于5cm且小于或等于7cm的肿瘤分为T3; (4)重新分类超过7cm或更大的肿瘤为T4; (5)支气管受累距隆突小于2cm,但不侵犯隆突,和伴有肺不张/肺炎则归为T2; (6)侵犯膈肌分为T4; (7)删除纵隔胸膜浸润这一T分期术语。 1.2 N分期 继续使用原N分期方法。但提出了转移淋巴结的位置,nN(单站与多站),存在和不存跳跃式淋巴结转移,pN1a,pN1b,pN2a1,pN2a2和pN2b可能对预后的评价更为精确。这种分类需要前瞻性评估后考虑是否纳入修订的TNM分期系统。 1.3 M分期 将M1分为Mla,M1b和M1c: (1)Mla局限于胸腔内,包括胸膜播散(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胸膜结节)以及对侧肺叶出现癌结节归为Mla; (2)远处器官单发转移灶为M1b; (3)多个或单个器官多处转移为M1c。 1.4 TNM分期 (1)IA起分为IA1,IA2和IA3; (2)T1a,bN1由IIA期改为IIB期; (3)T3N1由IIB期改为IIIA期; (4)T3N2 由IIIA期改为IIIB期; (5)T3-4N3 更新为IIIC期; (6)M1a和M1b 更新为IVa, M1c更新为IVb。

正确理解肺癌生存期的统计学数据

上周有位患者家属问药代邮“我的父亲患肺癌并已手术切除,他到底能活多长时间?”,“医生说可以争取5年生存期,是最多可以活5年吗”。这两个问题比较典型,也是所有肺癌患者都关心的问题,因此药代邮专门用一篇文章给大家详细的解释一下,同时将其划入药代邮版的《肺癌治疗指南》,供大家了解。 肺癌是生存期最差的肿瘤之一 无可置疑的是肺癌是最难治的肿瘤之一,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多以较晚期,因此也是目前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如果将所有期别,所有类型的肺癌都放在一起看的话,肺癌1年生存率仅仅20%,5年生存率仅仅6%,能手术切除的患者5年生存率也仅仅20%。 5年生存期详解 文章开头这位患者谈到“5年生存期”,也是临床医生常用的语言。但是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明白统计资料只是一个基于大宗病例的平均数,医生收集的各类肺癌有关预后的统计资料,只是对你所患疾病和治疗结果的大概估计。这并不意味着你能够活5年,只代表研究资料中在被诊断为肺癌5年后仍然活着的那部分比例。 临床医生在任何研究中都追踪治疗后5年的情况,这是因为许多肿瘤如果5年后不复发,再复发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但肺癌与其它肿瘤不同,它也常于5年后复发。只是目前临床上对肺癌的统计与随访仍以5年作为标准。 另外:根据临床统计和药代邮见到的肺癌患者,带瘤生存超过5年,8年甚至10年的肺癌患者也很多。因此,5年生存期并不是肺癌患者最多只能活5年,仅仅是一个大数据统计。 肺癌患者生存期无法准确判断 统计资料无法预测任何一个个体的具体情况,因为每个患者的肺癌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两个病例是完全一样的,对治疗的反应也是千差万别,相同的肺癌在不同人身上生长速率和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统计资料也不能详细地告诉你不同治疗对预后的影响。这也是有的大夫根据经验断言,某位肺癌患者可以活三个月,实际上患者一年后还继续存活的主要原因。 患者及其家属必须明确和面对肺癌“不确定性”这一明显的特点,这种不确定性是指没人能确切地告诉患者在未来的几年你会怎么样,医生也无法告诉你谁的治疗是真正成功的,谁的治疗一定会复发。 早发现早治疗是延长生存期的黄金法则 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可能会延长生命并改善症状,当你适应治疗时,疗效就会好一些。但需要注意的是还有许多因素影响着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当然生存率的统计分析是与患者治疗时所处的分期密切相关的,原则上只能说发现越早治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外科治疗是相对较早期的肺癌,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完整切除肿瘤效果应该较好。但临床上也可见到较早期的癌术后短期复发和较晚期癌术后生存较长的例子。 靶向药物易瑞沙,特罗凯是晚期肺癌保守治疗方案,主要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当然也存在药物耐药的问题。不过,英国阿斯利康将于今年年底推出第三代靶向药AZD9291,根据阿斯利康公布的临床数据,效果优异。 临床统计学中的肺癌生存期 肺癌的预后与治疗时的分期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大相径庭,以下是临床统计的肺癌生存期数据。

肺癌的分型

●肺癌的分型 生长于肺的肿瘤就是肺癌,但也有一部分是别的肿瘤转移到肺的,称为转移性肺癌。而我们常说的肺癌,则是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及肺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肺癌的分型 一、鳞状细胞肺癌(鳞癌):这是在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患者年龄大多数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大多数。生长较缓慢,对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比较敏感。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二、小细胞肺癌:发病率比鳞癌低,发病年龄较轻,多见于男性。恶性程度较高,生长快,早期即可出现淋巴和血行的广泛转移,对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虽较敏感,但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三、腺癌:这一型在女性中比较多见,早期一般没有临床症状,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就可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发生较晚。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四、大细胞肺癌:较少见,分化程度低,常在发生脑转移后才被发现Xw2西安华福肿瘤研究所 五、类癌:占1%~2‰。此癌为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低。 六、细支气管肺泡癌:欧美占2‰~3‰,国内占20‰。为一种异源性肿瘤,可起源于细支气管Clara细胞、肺泡II型上皮细胞及化生的粘液细胞。 其他还有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巨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不能分类的神经内分泌癌、癌内瘤及成细胞瘤等。 由于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表现为高度恶性,早期即发生广泛的转移,对化疗和放疗敏感,治疗原则有所不同,所以,从临床治疗角度考虑,目前世界上倾向于将肺癌初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的死亡率是排名全世界第一的,所以当有人被确诊为肺癌时,就会感觉必死无疑。 其实,肺癌并没有那么可怕,主要对肺癌这种疾病足够了解,就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和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肺癌的分型。 一、鳞形细胞癌(又称鳞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50%。患病年龄大多为50岁以上的男性。鳞癌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鳞癌的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病程较长,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 二、未分化癌:发病率仅次于鳞癌,多见于年轻的男性,大多起源于较大支气管。中央型肺癌可根据组织细胞形态分为燕麦细胞、小圆细胞和大细胞等类型,以燕麦细胞最为常见。未分化癌恶性度较高,生长速度快,会较早地出现淋巴和血行广泛转移,对放射和化学疗法较敏感,在各型肺癌中预后最差。 三、腺癌:发病率比鳞癌和未分化癌低,患者大多为年轻女性。腺癌大多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为周围型肺癌。癌症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在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腺癌的生长缓慢,早期即可发生血行转移。

肺癌的TNM分期内容和分期治疗方案

我们前面文章里介绍了肺癌确诊要尽快分期,也提到了国际上通用的TNM分期方法,由于篇幅有限,介绍的比较简单,很多读者反馈看不懂,今天药代邮(易瑞沙代购直邮网)就将肺癌的国际TNM分期内容和详细的分期治疗方案给大家介绍一下,以便大家更好的进行了解。 什么是肺癌的TNM分期 肺癌的治疗和预后与肺癌的分期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肺癌分期治疗方案也不一样。国际肺癌分期是根据TNM来进行分期的。TNM分期中的T是原发肿瘤的大小,N是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M是癌症远处转移情况,这三个是决定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肺癌的分期内容 根据国际通用的肺癌临床分期,将肺癌分为I期(I期肺癌又分IA期IB期);II期(II肺癌又分IIA期和IIB期);III期(III期肺癌分IIIA和IIIB期); IV期肺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早期、中期和晚期。 一、肺癌I期: 属于肺癌早期,无淋巴结转移亦无远处转移; 二、肺癌II期: 肿瘤侵犯到内脏胸膜,非全肺性肺不张或同侧肺门和/或同侧支气管旁淋巴结转移; 三、肺癌III期: 不论肿瘤大小,凡有肿瘤侵犯到胸壁,纵膈胸膜,心包,隔膜,全肺性肺不张,肿瘤侵犯到气管杈隆凸2cm以内或同侧纵膈和/或气管杈隆凸下淋巴结转移; 四、肺癌IV期: 不论肿瘤大小,凡有肿瘤侵犯到纵膈,心脏,大血管,气管,食道,椎骨,气管杈隆凸,恶性胸腔或心包腔积液,原发肿瘤所在肺叶有其他肿瘤结节,或对侧纵膈或肺门淋巴结转移,或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特别注意:肺癌分期不是靠一个胸片或者胸部CT就能确定的,一定要把肺癌的大小、侵犯的范围,有没有肺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转移,有没有肺外的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颅脑转移、骨转移和腹腔脏器转移),包括肾上腺、肝脏转移等项目搞清楚,这些在我们前面的文章都已经有所详细介绍。 肺癌的分期治疗方案 肺癌在临床上有标准的治疗方案,而且各个临床分期治疗方案也是不一样的。药代邮就分期治疗方案简略的总结如下: 一、I期肺癌属于早期肺癌,主要是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个别IIa+IIc型侵及粘膜下层,淋巴结转移者,应配合一定的化疗。

肺癌练习题

肺癌 一、A1 1、下述哪项X线征象是周围型肺癌的特征 A、肺段或肺叶的局限性肺气肿 B、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呈分叶状,有脐样切迹或有毛刺 C、阻塞性肺炎 D、出现囊状空洞或斑片状浸润 E、可有“S”形的肺不张和密度较高的片状阴影 2、早期诊断肺癌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为 A、痰脱落细胞检查 B、胸部X线检查 C、放射性核素肺扫描 D、支气管镜检查 E、活组织检查 3、关于晚期肺癌压迫侵犯邻近器官、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时,下列征象不正确的是 A、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 B、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C、骨关节病综合征 D、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 E、侵入纵隔,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 4、肺癌空洞,肺结核空洞及肺脓肿空洞的鉴别最主要方法是 A、病史、症状和体征 B、胸部正、侧位摄片加体层照片 C、放射性核素肺扫描 D、磁共振检查 E、痰细胞学和细菌学检查 5、右上肺块影中有1~1.5cm不规则的偏心空洞,内壁凹凸不平,壁厚,首先应考虑 A、肺脓肿 B、支气管肺癌 C、肺结核 D、肺囊肿 E、肺炎 6、预后最差的肺癌是 A、鳞形细胞癌 B、小细胞癌 C、腺癌 D、大细胞癌 E、细支气管肺泡癌

7、肺鳞状上皮细胞癌引起支气管阻塞的主要原因是 A、肿瘤向管腔外生长 B、支气管肿大淋巴结压迫 C、肿瘤向管腔内生长 D、支气管内黏稠分泌物积聚 E、支气管继发感染 8、关于小细胞未分化癌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恶性程度最高,早期远处转移 B、多为中心型,与吸烟关系密切 C、易产生副癌综合征 D、对化疗与放疗敏感 E、痰检癌细胞阳性率高 9、临床上可引起霍纳综合征(Hornersyndrome)的肺癌是 A、中心型肺癌 B、周围型肺癌 C、肺上沟癌 D、细支气管-肺泡癌 E、肺转移癌 10、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弥漫型最明显的临床表现是 A、喘鸣 B、胸痛 C、气急 D、咳嗽 E、咳痰带血 11、中央型肺癌病变下列哪项不正确 A、位于肺门部 B、肺段以下支气管发生 C、鳞癌多见 D、痰涂片检查阳性率相对较高 E、晚期肺门淋巴结转移 12、肺癌常见的症状是 A、脓性痰 B、白色泡沫样痰 C、刺激性咳嗽和血痰 D、胸闷、干咳 E、肺部干啰音 13、肺鳞癌首先经 A、血行转移

肺癌预后研究进展

肺癌预后研究进展 秦晓松,田应选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关键词]肺癌;预后;遗传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5098(2006)18 3310 02 目前肺癌已成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许多地区其发病率、死亡率都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在肺癌患者中80%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 C)。加强预后因素研究对于实施治疗计划尤为重要。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很多,传统的T N M分期在肺癌的预后和分期中起到很大作用,但也有较大局限。我们已清楚地发现,肿瘤的大小(直径<3.0cm和>3.0cm)与生存时间有明显的关系,但在直径< 3.0cm的肿瘤中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目前尚无定论。一般来说,肿瘤越小,越有可能为早期病变,越有可能获得治愈,但是,病变在1cm的肿瘤也会出现转移,因此单从某一个方面考虑肿瘤的预后是不完备的,不能代表所有的肿瘤患者。这就要求从多个方面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本文就目前临床研究较为成熟的几个方面对于肺癌预后分析做一简要综述。 1 一般预后因素 通常肺癌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但是现在40岁以下年龄的肺癌也日见增多。有作者对60岁以上和40岁以下肺癌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与60岁以上年龄组比较,40岁以下年龄组肺癌患者肺腺癌明显多,小细胞肺癌多,这组患者从出现症状至确诊约间隔5个月,尚不清楚为什么40岁以下肺癌患者误诊率高,可能是年轻人虽然有时持续出现肺部症状或有不正常的胸部X线表现,但也常想不到癌症的存在,因此延误治疗[1]。日本学者加藤治文等对女性肺癌特性进行研究,与男性相比,女性腺癌比例高为其特征。统计资料表明,在研究的所有女性病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5.7个月,5a生存率为23.60%,而所有男性病例的中位生存时间和5a生存率则分别为12.1个月和22.1个月,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由此,女性肺癌预后可能较男性会更差一些。有研究发现体重也会影响患者预后。流行病学进行的体重指数(体重/身高)与肺癌关系的预测研究发现体重指数与肺癌发生率之间有明显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不受年龄、吸烟、社会地位、健康状况、重要症状、慢性咳嗽和胸部X线发现等因素影响,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查后,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度按体重指数的四分位差由最高到最低进行排列,分别为1.0;1.4;1.5;1.8(P< 0.01)。这项研究表明,男性越消瘦,越易于发生肺癌。其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2]。 2 基因突变检测 DN A微卫星(M IS)、单核苷酸多态性(SN Ps)与肺癌预后遗传不稳定性是指异常高的遗传变异率,在肿瘤中已确定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核苷酸水平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导致的M IS不稳定性,另一种则是染色体水平的异常改变,即染色体不稳定性(L OH)。有证据表明肺癌中多位点突变的发生率<5%,而更多存在的是现象,其染色体组型多为伴有多种结构变异的非整倍体。有学者等曾就非整倍体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作了一次分析,结论是几乎所有肿瘤细胞为二倍体的患者,1a~4a的死亡风险均明显减少,而非整倍体患者生存时间则明显缩短。BurkeL,K等[4]亦发现染色体17的多体性(3体性或更多体性)现象在分化差的肺癌中表现更突出,对分析肺癌预后有一定价值。总体看来,非整倍体可作为肺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子之一。另一个基因突变点是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 ilehis tidinet riad,F HIT)。FIT H是Ohta 等[1]发现和拟定的抑癌基因,位于3p14.2上。M a rchett i 等[5]对一组35例吸烟与非吸烟腺癌患者中P53基因、k ras 基因的状态及FH IT基因的L OH情况进行研究时,发现非吸烟组中P53突变及FH IT位点L OH发生率为20%,两者高度相关(P<0.01)。吸烟组中FH IT位点L OH率较非吸烟组显著增高(P=0.006),而P53突变率无显著变化,且两者无相关性。由此可以看出,在非吸烟肺癌患者中P53基因点突变可能与FH IT基因缺失有关,但当存在有另一个致癌物直接作用于FH IT基因时,直接作用占主导因素使在嗜烟患者肺癌中FH IT基因L O H率显著增高,削减了FH IT基因是抑癌作用。因此在吸烟高危人群中FH IT基因突变可以做为预后不良标志之一。修复基因是体内碱基切除和单链断裂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基因SN Ps的生物学功能尚未完全阐明,但他们均位于蛋白质重要的结构域内,对参与碱基切除和单链断裂修复的修复基因这两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与肺癌易患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修复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风险增加相关[6]。另外,由于存在着SN Ps,不同个体对于铂类药物化疗后疗效反映较差,提示该类型患者预后不容乐观。 3 血清蛋白质抗原及循环肿瘤细胞 肿瘤在生长转移过程中会释放一些代谢产物进入血液,检测血液中肿瘤相关物质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同样,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出现对于肿瘤预后有较大价值[7]。肺癌患者血清角质蛋白 19是一类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中有较大价值,有学者研究发现在鳞癌和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52.16%和62.18%,腺癌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鳞癌患者及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时发现, 期患者角质蛋白 19的阳性率高于期患者,提示角质蛋白 19阳性率随疾病进展而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有关。另外有研究检测了30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角质蛋白 19的水平,手术后两者水平均有显著性下降,提示其水平可能与肿瘤负荷相关。并对术后肺癌患者随访2a,结果显示,术前角质蛋白 19阳性患者的复发或转移,死亡率均高于术前阴性患者,而出现复发或转移的病例均为术后角质蛋白 19仍为阳性的患者,提示这些患者术前已有肿瘤微转移,因此预后差[8]。另外检测血清肿瘤细胞可以作为预后的直接指标。Peck[9]等报告肺癌患者循环血癌细胞数量与患者肿瘤负荷正相关,随肺癌的期别上升。通过对NSCL C转移进行系列研究,发现对N SCL C的临床及分子水平参数综合分析,可以在众多因素中选择。通常认为血清中出现肿瘤细胞是转移的最直接证据,同期观察外周血肿瘤细胞阳性患者,其化疗后2a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说明该组患者转移早而且较难达到化疗效果。 4 细胞因子

肺癌AJCC 分期

第八版肺癌分期要来啦!一张表教你记住-|+ TNM 分期是恶性肿瘤判断预后最重要的指标,用来确定疾病进展,指导治疗。 国际肺癌协会(IASLC)在1990~2000 年间对81000 例可评估肺癌患者的回顾性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了UICC 和AJCC 第六版肺癌TNM 分期基础。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UICC 第7 版肺癌TNM 分期标准是2009 年颁发,至今有6 年未更新。 IASLC 此次分期纳入了来自国际1999~2010 年期间的77156 例肺癌患者(亚洲占79%),分析由华盛顿癌症研究和生物分析(CRAB)组织完成,此版本的修订审核比历届版本更严格,前期研究成果——新的第8 版肺癌TNM 分期建议已于2016.1 刊登于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让我们通过几张表格瞻仰一下。 T - 原发肿瘤 Tx:未发现;T0:无;Tis:原位癌;Tia(mis):微浸润性腺癌。T1 肿瘤最大直径?≤ 3 cm; T2:(符合4 条中1 条)3 cm<肿瘤最大径≤ 5 cm;侵犯主支气管(侵犯限于支气管壁时,虽可能侵犯主支气管,仍为T1),但未侵及隆突;侵及脏胸膜;部分或全肺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T3:(符合4 条中1 条)5 cm<肿瘤最大径≤ 7 cm;任何大小肿瘤侵犯胸壁/ 膈神经、心包;原发同一叶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卫星结节。 T4:(符合3 条中1 条)肿瘤最大径>7 cm;侵袭纵隔/ 心脏/ 大血管/ 隆突/ 喉返神经/ 主气管/ 食管/ 椎体/ 膈肌;同侧不同肺叶内孤立癌结节。 N - 区域淋巴结转移 x:无法评估;N0:无; 1:同侧支气管周围和/ 或同侧肺门淋巴结以及肺内淋巴结有转移 2:同侧纵隔内和/ 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3: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前斜角肌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 远处转移 Mx:无法判断;M0:无;M1:有。当有远处转移,即M1 时,无论T、N 如何均为IV 期。第八版肺癌TNM 分期(2017 年1 月执行) 对比下第七版肺癌TNM 分期 新分期变化 新分期的最大亮点就在于,把M 分期的?M1a、M1b? 细分为?M1a(胸腔内)、M1b(胸腔外单发转移)、M1c(单或多个器官多处转移),新版的?M1b 与「寡转移」的概念相呼应。 T1 细分为?T1a、T1b、T1c。只要局限于支气管壁,即使累积主支气管,为T1a。支气管受累距隆突<2 cm,不侵犯隆突,和伴有肺不张/ 肺炎为T2;肿瘤直径5~7 cm 为T3;肿瘤直径>7 cm 和浸润膈肌为T4。 Ia 细分为Ia1、Ia2、Ia3;T1a~bN1 由IIa 变为IIb;T3N1 由IIb 变为IIIa 期;T3N2 由IIIa 期变为IIIb 期;T3~4N3 变为IIIc。M1a 和M1b 变为Ⅳa,M1c 变为Ⅳb。 分期沿用,但可能考虑用转移淋巴结的位置、nN、淋巴结跳跃、pNn 评估预后。

肺癌治疗与预后

肺癌治疗与预后 (一)化学治疗 化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90%以上的肺癌需要接受化疗治疗。化疗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无论早期或晚期均较肯定,甚至有约1%的早期小细胞肺癌通过化疗治愈。化疗也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缓解率为40%~50%。化疗一般不能治愈非小细胞肺癌,只能延长患者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化疗分为治疗性化疗和辅助性化疗。化疗需根据肺癌组织学类型不同选用不同的化疗药物和不同的化疗方案。化疗除能杀死肿瘤细胞外,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损害,因此化疗需要在肿瘤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近年化疗在肺癌中的作用已不再限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而常作为全身治疗列入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系统,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可以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血小板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分为治疗性化疗和辅助性化疗。 (二)放射治疗 1.治疗原则 放疗对小细胞肺癌疗效最佳,鳞状细胞癌次之,腺癌最差。肺癌放疗照射野应包括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的纵隔区。同时要辅以药物治疗。鳞状细胞癌对射线有中等度的敏感性,病变以局部侵犯为主,转移相对较慢,故多用根治治疗。腺癌对射线敏感性差,且容易血道转移,故较少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常常需要联合化疗。放疗与化疗的联合可以视病人的情况不同,采取同步放化疗或交替化放疗的方法。 2. 放疗的分类 根据治疗的目的不同分为根治治疗、姑息治疗、术前新辅助放疗、术后辅助放疗及腔内放疗等。 3.放疗的并发症 肺癌放疗的并发症包括: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纤维化和放射性脊髓炎。上述放射治疗相关并发症与放疗剂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性。 (三)肺癌的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是肺癌首选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惟一能使肺癌治愈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肺癌的目的是: 完全切除肺癌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达到临床治愈; 切除肿瘤的绝大部分,为其他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即减瘤手术; 减状手术:适合于少数病人,如难治性胸膜腔和心包积液,通过切除胸膜和心包种植结节,切除部分心包和胸膜,治愈或缓解心包和胸膜腔积液导致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命或改善生活质量。减状手术需同时作局部和全身化疗。外科手术治疗常常需在术前或术后作辅助化

肺癌分期及预后(干货)

肺癌分期及预后 一、TNM分期 TNM分期在临床上用的最多,也是国际通用的分期方法。T代表原发肿瘤,数字后缀表示肿瘤体积和侵犯的部位;N 代表区域淋巴结,数字后缀表示侵犯淋巴结的水平;M表示有无肿瘤的远处转移。 (一)关于 T 的具体分期 T表示的是原发肿瘤情况.Tx 表示原发肿瘤不能评估或痰、支气管灌洗液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或气管镜没有可见的肿瘤,如隐原性肺癌就属于这一类型。 T0 表示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Tis意思是原位癌没有突破基底层,是原位的早期癌症。 T1 表示原发肿瘤≦3cm,而且肿瘤周围被肺或者脏层的胸膜所完整包绕,支气管镜下肿瘤侵犯没有超出叶支气管也没有累及主支气管 . T1 又可分为 T1a 和T1b.T1a 指的是肿瘤的最大

径≦2cm,而T1b说明肿瘤最大径﹥ 2cm ,但≦ 3cm 。......感谢聆听 T2 表示肿瘤大小或范围符合以下任何一项:( 1 )肿瘤最大径﹥3cm ,但≦7cm; ( 2 ) 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 2 cm (此时还有切除的机会) ;( 3) 累及脏层胸膜;( 4 )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如果满足四项中任何一项,在临床分期时就属于 T2 的范畴. T2又可分为T2a 和 T2b . T 2a 指的是肿瘤最大径≦ 5cm,且符合以下任何一点: (1)肿瘤最大径> 3 cm ;(2)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 2 cm ;(3) 累及脏层胸膜;(4)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T2b 则指的是肿瘤最大径> 5cm,且≦7cm. ......感谢聆听T3指的是任何大小的肿瘤已经直接侵犯了下述结构之一者:(1)侵犯胸壁(包括肺上沟瘤),膈肌,纵隔胸膜,心包;( 2 )肿瘤位于距隆突 2cm 以内的主支气管,但尚未累及隆突;(3) 全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4)肿瘤最大径﹥ 7cm;(5)与原发灶同叶的单个或多个的卫星灶。......感谢聆听

2020CSCO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治疗研究进展汇总

2020CSCO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治疗研 究进展汇总 基于肿瘤形成的“土壤环境”理论,抗血管治疗一直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药物类型。此次CSCO的抗血管专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分别就肿瘤抗血管治疗的各个议题进行专题讲解。于此,为读者朋友汇总来自范云教授的《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治疗》和来自褚天晴教授的《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专家共识》。纵览临床抗血管治疗的研究发展。助力患者朋友学会应用抗血管治疗。 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治疗 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上,因为均为失败的研究结果,在这里不为读者赘述。我们详解一下抗血管治疗部分的成绩。 1.贝伐单抗:与化疗联合,可提升PFS,OS无改善,失败为主。 提起抗血管药物,早年主要以贝伐单抗的研究为主,多通过与EP/IP化疗的联合,多药一线或二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显示,患者的PFS是有提升的,但是最终的OS分析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因此,目前贝伐单抗在小细胞肺癌的应用没有积极推荐。

2.国产抗血管小分子:安罗替尼/阿帕替尼后线单挑小细胞肺癌获佳绩,跻身治疗框架内! 后续随着国产抗血管小分子药物阿帕替尼/安罗替尼的出现,以及治疗方案的设计,逐渐出现了阳性的研究结果。如安罗替尼≥3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获得了7.3:4.9月的PFS延长,HR=0.53,下降了47%的死亡风险!安罗替尼后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也获得国家NMPA 的批准,激起了国内对于抗血管小分子药物在肺癌应用的全方位拓展。 由范云教授领衔开展的呃一项阿帕替尼3线/4线治疗晚期SCLC的II期研究中,有效率为17.5%,疾病控制率为75%,OS 5.8月。也获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3.免疫+抗血管联合二线初尝试创佳绩,获国际认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