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的分类应用

圆的分类应用

圆的分类应用
圆的分类应用

圆的分类应用

一、圆的概念

集合形式的概念:1、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形式的概念: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补充)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点在圆内?d r

2、点在圆上?d r=?点B在圆上;

3、点在圆外?d r>?点A在圆外;

A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相离?d r>?无交点;

2、直线与圆相切?d r=?有一个交点;

3、直线与圆相交?d r

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图1)?无交点?d R r

>+;

外切(图2)?有一个交点?d R r

=+;

相交(图3)?有两个交点?R r d R r

-<<+;

内切(图4)?有一个交点?d R r

=-;

内含(图5)?无交点?d R r

<-;

图4

图5

五、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以上共4个定理,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即:

①AB 是直径 ②AB CD ⊥ ③CE DE = ④ 弧BC =弧BD ⑤ 弧AC =弧AD

中任意2个条件推出其他3个结论。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即:在⊙O 中,∵AB ∥CD ∴弧AC =弧BD 例题1、 基本概念

1.下面四个命题中正确的一个是( )

A .平分一条直径的弦必垂直于这条直径

B .平分一条弧的直线垂直于这条弧所对的弦

C .弦的垂线必过这条弦所在圆的圆心

D .在一个圆内平分一条弧和它所对弦的直

B

D

线必过这个圆的圆心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过弦的中点的直线平分弦所对的弧

B .过弦的中点的直线必过圆心

C .弦所对的两条弧的中点连线垂直平分弦,且过圆心

D .弦的垂线平分弦所对的弧 例题2、垂径定理

1、 在直径为52cm 的圆柱形油槽内装入一些油后,截面如图所示,如果油的最大深

度为16cm ,那么油面宽度AB 是________cm.

2、在直径为52cm 的圆柱形油槽内装入一些油后,,如果油面宽度是48cm ,那么油的最大深度为________cm.

3、如图,已知在⊙O 中,弦CD AB =,且CD AB ⊥,垂足为H ,AB OE ⊥于E ,CD OF ⊥于F .

(1)求证:四边形OEHF 是正方形. (2)若3=CH ,9=DH ,求圆心O 到弦AB 和CD 的距离.

4、已知:△ABC 内接于⊙O ,AB=AC ,半径OB=5cm ,圆心O 到BC 的距离为3cm ,求AB 的长.

5、如图,F 是以O 为圆心,BC 为直径的半圆上任意一点,A 是的中点,AD ⊥BC 于D ,

求证:AD=2

1

BF.

例题3、度数问题

1、已知:在⊙O 中,弦cm 12=AB ,O 点到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求:AOB ∠的度数和圆的半径.

2、已知:⊙O 的半径1=OA ,弦AB 、AC 的长分别是2、3.求BAC ∠的度数。 例题4、相交问题

如图,已知⊙O 的直径AB 和弦CD 相交于点E ,AE=6cm ,EB=2cm ,∠BED=30°,求CD 的长.

例题5、平行问题

在直径为50cm 的⊙O 中,弦AB=40cm ,弦CD=48cm ,且AB ∥CD ,求:AB 与CD 之间的距离.

例题6、同心圆问题

A

B

D

C

E O

O

A

E F

如图,在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C 、D 两点,设大圆和小圆的半径分别为b a ,.求证:2

2

b a BD AD -=?.

例题7、平行与相似

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是弦,于CD AE ⊥E ,CD BF ⊥于F .求证:

FD EC =.

六、圆心角定理

圆心角定理: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弧相等,弦心距相等。 此定理也称1推3定理,即上述四个结论中,

只要知道其中的1个相等,则可以推出其它的3个结论, 即:①AOB DOE ∠=∠;②AB DE =;

③OC OF =;④ 弧BA =弧BD

七、圆周角定理

1、圆周角定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的角的一半。

即:∵AOB ∠和ACB ∠是弧AB 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 ∴2AOB ACB ∠=∠

F

E

D

C

B

A

O

C

B

A

O

2、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是等弧;

即:在⊙O 中,∵C ∠、D ∠都是所对的圆周角 ∴C D ∠=∠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是直角所对的弧是半圆,所对的弦是直径。

即:在⊙O 中,∵AB 是直径 或∵90C ∠=? ∴90C ∠=? ∴AB 是直径

推论3:若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即:在△ABC 中,∵OC OA OB ==

∴△ABC 是直角三角形或90C ∠=?

注:此推论实是初二年级几何中矩形的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定理。

【例1】用直角钢尺检查某一工件是否恰好是半圆环形,根据图形3-3-19所表示的情形,四个工件哪一个肯定是半圆环形?

D

C

A

O

B

A

O

C

B

A

O

【例2】如图,已知⊙O中,AB为直径,AB=10cm,弦AC=6cm,∠ACB的平分线交⊙O于D,求BC、AD和BD的长.

【例3】如图所示,已知AB为⊙O的直径,AC为弦,OD∥BC,交AC于D,BC=4cm.

(1)求证:AC⊥OD;(2)求OD的长;(3)若2sinA-1=0,

求⊙O的直径.

【例4】四边形ABCD中,AB∥DC,BC=b,AB=AC=AD=a,如图,求BD的长.

【例5】如图1,AB是半⊙O的直径,过A、B两点作半⊙O的弦,当两弦交点恰好落在半⊙O上C点时,则有AC·AC+BC·BC=AB2.

(1)如图2,若两弦交于点P在半⊙O内,则AP·AC+BP·BD=AB2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2)如图3,若两弦AC、BD的延长线交于P点,则AB2= .参照(1)填写相应结论,并证明你填写结论的正确性.

八、圆内接四边形

圆的内接四边形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即:在⊙O 中,

∵四边形ABCD 是内接四边形

∴180C BAD ∠+∠=? 180B D ∠+∠=? DAE C ∠=∠

例1、如图7-107,⊙O 中,两弦AB ∥CD ,M 是AB 的中点,过M 点作弦DE .求证:E ,M ,O ,C 四点共圆.

九、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1)切线的判定定理: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切线;

两个条件:过半径外端且垂直半径,二者缺一不可 即:∵MN OA ⊥且MN 过半径OA 外端 ∴MN 是⊙O 的切线

(2)性质定理: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如上图)

E

D

C

B

A

N

M

O

推论1: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

推论2: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

以上三个定理及推论也称二推一定理:

即:①过圆心;②过切点;③垂直切线,三个条件中知道其中两个条件就能推出最后一个。

十、切线长定理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

的夹角。

即:∵PA、PB是的两条切线

∴PA PB

=

PO平分BPA

利用切线性质计算线段的长度

例1: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P为延长线上的一点,PC切⊙O于C,CD⊥AB于D,又PC=4,⊙O的半径为3.求:OD的长.

利用切线性质计算角的度数

B

O

例2: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CD切⊙O于C,AE⊥CD于E,BC的延长线与AE 的延长线交于F,且AF=BF.求:∠A的度数.

利用切线性质证明角相等

例3:如图,已知:AB为⊙O的直径,过A作弦AC、AD,并延长与过B的切线交于M、N.求证:∠MCN=∠MDN.

利用切线性质证线段相等

例4:如图,已知:AB是⊙O直径,CO⊥AB,CD切⊙O于D,AD交CO于E.求证:CD=CE.

利用切线性质证两直线垂直

例5:如图,已知:△ABC中,AB=AC,以AB为直径作⊙O,交BC于D,DE切⊙O于D,交AC于E.求证:DE⊥AC.

十一、圆幂定理

(1)相交弦定理:圆内两弦相交,交点分得的两条线段的乘积相等。 即:在⊙O 中,∵弦AB 、CD 相交于点P , ∴PA PB PC PD ?=?

(2)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即:在⊙O 中,∵直径AB CD ⊥,

∴2

CE AE BE =?

(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即:在⊙O 中,∵PA 是切线,PB 是割线

∴ 2

PA PC PB =?

(4)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如上图)。

P

O D

C

B

A O E

D

C A D

C B

P

A

O

即:在⊙O中,∵PB、PE是割线

?=?

∴PC PB PD PE

例1.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以BC为直径。在正方形内作半圆O,过A作半圆切线,切点为F,交CD于E,求DE:AE的值。

例2.⊙O中的两条弦AB与CD相交于E,若AE=6cm,BE=2cm,CD=7cm,那么CE=_________cm。

图2

例3.如图3,P是⊙O外一点,PC切⊙O于点C,PAB是⊙O的割线,交⊙O于A、B两点,如果PA:PB=1:4,PC=12cm,⊙O的半径为10cm,则圆心O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__cm。

图3

例4.如图4,AB为⊙O的直径,过B点作⊙O的切线BC,OC交⊙O于点E,AE的延长线交BC 于点D,(1)求证:;(2)若AB=BC=2厘米,求CE、CD的长。

图4

例5.如图5,PA、PC切⊙O于A、C,PDB为割线。求证:AD·BC=CD·AB

图5

例6.如图6,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90°,以AB边为直径作⊙O,交斜边BC于点D,

过D点作⊙O的切线交AC于E。

图6

求证:BC=2OE。

十二、两圆公共弦定理

圆公共弦定理:两圆圆心的连线垂直并且平分这两个圆的的公共弦。

如图:

12

O O垂直平分AB。

即:∵⊙

1

O、⊙

2

O相交于A、B两点

12

O O垂直平分AB

十三、圆的公切线

两圆公切线长的计算公式:

(1)公切线长:

12

Rt O O C

?中,2222

1122

AB CO O O CO

==-;

(2)外公切线长:

2

CO是半径之差;内公切线长:

2

CO是半径之和。

B

A

O1O2

C

O2

O1

B

A

十四、圆内正多边形的计算

(1)正三角形

在⊙O 中△ABC 是正三角形,有关计算在Rt BOD ?

中进行:

::2OD BD OB =;

(2)正四边形

同理,四边形的有关计算在Rt OAE ?

中进行,::OE AE OA =

(3)正六边形

同理,六边形的有关计算在Rt OAB ?

中进行,::2AB OB OA =.

十五、扇形、圆柱和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1、扇形:(1)弧长公式:180

n R

l π=

; (2)扇形面积公式: 2

1

3602

n R S lR π=

= n :圆心角 R :扇形多对应的圆的半径 l :扇形弧长 S :扇形面积

2、圆柱:

l

O

C 1

D 1

(1)圆柱侧面展开图

2S S S =+侧表底=2

22rh r ππ+

(2)圆柱的体积:2

V r h π=

3 .圆锥侧面展开图

(1)S S S =+侧表底=2

Rr r ππ+

(2)圆锥的体积:2

13

V r h π=

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化隆县雄先中心学校青海化隆810900)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所谓数学分类讨论方法,就是将数学对象分成几类,分别进行讨论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 分类讨论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中。需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的数学问题,就其引起分类的原因,可归结为:①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定义的;②运用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③求解的数学问题的结论有多种情况或多种可能;④数学问题中含有参变量,这些参变量的取值会导致不同结果的。应用分类讨论,往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分类的过程,可培养学生思考的周密性,条理性,而分类讨论,又促进学生研究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类比、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对分类思想的主动应用。 1. 渗透分类思想,养成分类的意识每个学生在日常中都具有一定的分类知识,如人群的分类、文具的分类等,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分类迁移到数学中来,在教学中进行数学分类思想的渗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机会,把握渗透的契机。如数的分类,绝对值的意义,不等式的性质等,都是渗透分类思想的很好机会。教授完负数、有理数的概念后,及时引导学生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让学生了解到对不同的标准,有理数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分为: 为下一步分类讨论奠定基础。 认识数a可表示任意数后,让学生对数a 进行分类,得出正数、零、负数三类。 讲解绝对值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得到如下分类: 通过对正数、零、负数的绝对值的认识,了解如何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学习理解数学概念。 又如,两个有理数的比较大小,可分为:正数和正数、正数和零、正数和负数、负数和零、负数和负数几类情况来比较,而负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是新的知识点,这就突出了学习的重点。

中考数学分类讨论题(含答案)

第8课时分类讨论题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 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 类型之一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 直线型中的分类讨论问题主要是对线段、三角形等问题的讨论,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问题和三角形高的问题尤为重要. 1.(沈阳市)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A.50°B.80°C.65°或50° D.50°或80° 2.(?乌鲁木齐)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 A.9cm B.12cm C.15cm D.12cm或15cm 3. (江西省)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处,点A落在点A′处, (1)求证:B′E=BF;(2)设AE=a,AB=b, BF=c,试猜想a、b、c之间有何等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类型之二 圆中的分类讨论 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在解决圆的有关问题时,特别是无图的情况下,有时会以偏盖全、造成漏解,其主要原因是对问题思考不周、思维定势、忽视了分类讨论等. 4.(湖北罗田)在Rt △ABC 中,∠C =900,AC =3,BC =4.若以C 点为圆心, r 为半径 所作的圆与斜边AB 只有一个公共点,则r 的取值范围是___ __. 5.(上海市)在△ABC 中,AB=AC=5,3cos 5 B .如果圆O 的半径为10,且经过点B 、C ,那么线段AO 的长等于 . 6.(?威海市)如图,点A ,B 在直线MN 上,AB =11厘米,⊙A ,⊙B 的半径均 为1厘米.⊙A 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 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 =1+t (t≥0). (1)试写出点A ,B 之间的距离d (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问点A 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切?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类总结(30种)

小学数学典型应题归类总结(30种)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吨钢 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 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 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圆中的分类讨论习题

细说圆中的分类讨论题------之两解情况 由于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还具有旋转不变性,有许多问题需要分类讨论,分类讨论是一种同学们应该掌握并且相当重要的数学思想,对于锻炼同学们的缜密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异常的重要,但同学们在遇到分类讨论题时易出现漏解情况,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解题时一要读懂题意,明白题干的要求,二要有顺序步骤的做。先从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如下: 一、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分类 例1、点P 是圆O 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点P 到圆上的最大距离和最短距离分别为8和2,则该圆的半径为 。 分析:根据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个点P 与圆有两种位置关系。分为点在圆内和点在圆外两种情况。 解:过点P 和圆心O 作直线分别与圆O 相交于A 、B 两点。PA 、PB 分别表示圆上各点到点P 的最长距离和最短距离。 (1)当点P 在圆内时,如图1所示,直径 ; (2)当点P 在圆外时,如图2所示,直径 ; 所以,圆O 的直径为2或6。 二、三角形与圆心的位置关系 例2:已知?ABC 内接于圆O ,∠=?O BC 35,则∠A 的度数为________。 分析:因点A 的位置不确定。所以点A 和圆心O 可能在BC 的同侧,也可能在BC 的异侧。也可分析为圆心在?ABC 的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 解:(1)当点A 和圆心O 在BC 的同侧时,如图3, B P

图3 图4 (2)当点A 和圆心O 在BC 的异侧时,如图4, ∠=?O BC 35∴∠=?BO C 110∴∠=?BPC 55∴∠=?BAC 125 所以∠A 的度数是55?或125?。 练习:已知圆内接?ABC 中,AB=AC ,圆心O 到BC 的距离为3cm ,圆的半径为6cm,求腰长AB 。(两种情况如图5、图6) A C 图5 图6 三、角与圆心的位置关系 例3:在半径为1的⊙O 中,弦AB 、AC 的长分别为3和2,则∠BAC 的度数是____。 分析:角与圆心的位置关系为圆心在角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 解:如图7,当圆心在∠BAC 内部时,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E 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B E A E ==112 , 所以∠BAE =30° 同理,在Rt △CAE 中,EC =AC , 所以∠EAC =45°,∠BAC =?+?=?304575 当圆心O 在∠BAC 的外部时(∠BAC'),由轴对称性可知: ∠BAC '=?-?=?453015 所以∠BAC 为75°或15° C' E C A

与圆有关的分类讨论题(含答案)

与圆有关的分类讨论题 一.选择题 1.如图,将半径为2的圆形纸片,沿半径OA、OB将其裁成1:3两个部分, 用所得扇形围成圆锥的侧面,则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A.B.1 C.1或3 D. 2.若⊙O所在平面内一点P到⊙O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最小距离为b(a> b),则此圆的半径为() A. B.C.或D.a+b或a﹣b 3.已知⊙O的半径为5,AB是弦,P是直线AB上的一点,PB=3,AB=8,则tan∠OPA的值为() A.3 B.C.或D.3或 二.填空题 4.如果圆中一条弦长与半径相等,那么此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______. 5.已知:⊙O的直径为14cm,弦AB=10cm,点P为AB上一点,OP=5cm,则AP的长为______cm. 6.⊙O的半径OA=2,弦AB、AC的长分别为一元二次方程x2﹣(2+2)x+4=0的两个根,则∠BAC的度数为______. 7.已知点P是半径为2的⊙O外一点,PA是⊙的切线,切点为A,且PA=2,在⊙O内作长为2的弦AB,连接PB,则PB的长为______. 8.若Rt△ABC的内一个内角为30°,它的外接圆○O的半径为2,OD⊥AC交AC于D,则OD=________ 9、已知⊙O的半径为2cm,弦AB长为23cm,则弦的中点到这条弦所对弧的中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cm。 10、已知:⊙O半径OA=1,弦AB、AC长分别为2、1则∠BAC=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D,∠AOC=300,半径为1cm的⊙ P的圆心在直线OA上,且与点O的距离为6cm,如果⊙P以1cm/s的 速度沿由A向B的方向移动,那么____________秒钟后⊙P与直线CD 相切。 12、已知等腰⊿ABC内接于半径为5的⊙O中,如果底边BC的长为8,则BC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3.已知△ABC内接与圆O,AB=AC=a,BC=b,AE切○O于点A,BC∥AE,在射线AE 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以A、P、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AP的长。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论文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景聪玲 河南巩义市康店一中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好课本中的知识,而且还要善于发现和提炼课本内容背后所隐含的“软件”部分——数学思想。数学思想解释了概念、原理、规律的本质,是沟通基础与能力的桥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可以克服就题论题,死套模式,它是我们在解题时,加强思路分析,寻求已知和未知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思维品质和

分类思想、集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函数思想等等。下面我们结合例题介绍一下分类讨论思想。 我们在解题时,经常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比如,有关绝对值的概念,当去掉绝对值符号时,需要把绝对值内的字母分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三种情况加以讨论;在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和不等式时,也要对字母的范围进行讨论;另外在解某些数学题时,它的结果可能不唯一,应此需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加以讨论,像这样对事物分别情况加以讨论的思想,称为分类讨论思想。在运用分类考论思想研究问题时,必须做到“不重、不漏”,而且要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讨论。只有掌握了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时才不会出现漏解的情况。 一 分类讨论思想在二次根式中的应用 例1 化简 n m -1 ?222n mn m +- 分析:222n mn m +-=2)n m -(=n m -,当我们脱去绝对值符号时,便要对m,n 分为m>n 、 m=n 、 mn 时,n m -=m-n ∴ 原式= n m -1 ?(m-n)=1 当m=n 时,分母出现零,无意义。 当m

初一数学应用题分类汇总(分类全)

初一数学应用题分类汇总(分类全)

应用题练习 行程问题 1.甲、乙两辆火车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5倍还快20km/h,两地相距298km,两车同时出发,半小时后相遇。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2、甲、乙两地相距30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0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80km,已知慢车先行1.5h,快车再开出,问快车开出多长时 间与慢车相遇? 3、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训练,他们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8分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需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2

4、甲乙两个人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同时同点出发,甲的速度是6米/秒,乙的速度是4米/秒,乙跑几圈后,甲可超过乙一圈? 5、.甲乙两人在40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两人速度分别是200米/分和160米/分. (1)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反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3次相遇? (2)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2次相遇? 3

6. 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 二、工程类问题 1、有水桶两只,甲桶的容量是400升,乙桶的容量是150升,如果从甲桶放出的水是 乙桶放出的2倍,那么甲桶剩的水是乙桶所剩的4倍。问每桶放出了多少升水? 2、一项任务由甲完成一半以后,乙完成其余的部分,两人共用2小时。如果甲完成任务的 3 1以后,由乙完成其余部分,则两人共用1小时50分钟。间由甲、乙两人单独完成分别要用几小时? 4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培养数学思想方法,已逐渐成为数学、课改的热点。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科学研究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初中阶段常见的数学思想包括: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思杨,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其中分类讨论思想是初中数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它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数学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能力。 本文从分类讨论思想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以及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等内容展开,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分类讨论思想。 一、分类讨论思想的概念 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就是把要研究的数学对象按照标准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别,然后逐类进行研究,求解的一种数学解题思想。它是问题不能以统一的同一种方法处理或同一形式来表述、概括时,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某一确定的标准,在比较的基础上,将对象划分为若干个既有

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进行逐类讨论,最后把几类结论汇总,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分类讨论的实质是化繁为简,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为几个简单的问题,分而治之。 二、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 分类讨论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中。初中阶段数学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的数学问题,其引起分类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本身是分类定义的。如绝对值等。 2.问题中涉及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有条件或范围是限制的,或者是分类给出的。 3.含有字母系数(参数)的问题,有时需对该字母的不同取值范围进行讨论。 4.某些不确定的数量、不确定的图形的形状或位置,不确定的结论等都要进行分类讨论。 三、解答分类讨论型问题的步骤 分类讨论型问题常与开放探究型问题综合在一起,不论是在分类中探究,还是在探究中分类,都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全面衡量、统筹兼顾,切忌以偏概全。解答分类讨论型问题的关键是要有分类讨论的意识,克服想当然的错误习惯。 通常解答分类讨论型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分类对象。

初一数学应用题分类汇总(分类全)

应用题练习 行程问题 1.甲、乙两辆火车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5倍还快20km/h,两地相距298km,两车同时出发,半小时后相遇。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 2、甲、乙两地相距30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0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80km,已知慢车先行,快车再开出,问快车开出多长时间与慢车相遇 3、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训练,他们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8分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需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 4、甲乙两个人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同时同点出发,甲的速度是6米/秒,乙的速度是4米/秒,乙跑几圈后,甲可超过乙一圈 、 5、.甲乙两人在40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两人速度分别是200米/分和160米/分. (1)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反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3次相遇 (2)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2次相遇 }

6. 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 ) 二、工程类问题 1、有水桶两只,甲桶的容量是400升,乙桶的容量是150升,如果从甲桶放出的水是乙桶放出的2倍,那么甲桶剩的水是乙桶所剩的4倍。问每桶放出了多少升水 { 2、一项任务由甲完成一半以后,乙完成其余的部分,两人共用2小时。如果甲完成任务的 3 1 以后,由乙完成其余部分,则两人共用1小时50分钟。间由甲、乙两人单独完成分别要用几小时 & 3、车工班原计划每天生产50个零件,改进操作方法后,实际上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个零件,结果比原计划提前5天,并超额8个零件,间原计划车工班应该生产多少个零件 " 4、某工厂甲、乙、丙三个工人每天生产的零件数,甲和乙的比是3:4,乙和丙的比是2:3。若乙每天所生产的件数比甲和丙两人的和少945件,问每个工人各生产多少件 【 5、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0小时完成,乙队单独做15小时完成,丙队单独做20小时完成。开始时三队合作,中途甲队另有任务,有乙、丙两队完成,用了6小时

初一数学应用题分类汇总分类全(最新整理)

用题练习行程问题 上同时同点出发,甲的速度是 6 米/ 应 秒,乙的速度是 4 米/秒,乙跑几圈 后,甲可超过乙一圈? 5、.甲乙两人在 400 米环形跑道上练 1.甲、乙两辆火车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 5 倍还快 20km/h,两地相距 298km,两车同时出发,半 小时后相遇。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2、甲、乙两地相距 30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 40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 80km,已知慢车先行 1.5h,快车再开出,问快车开出多长时间与慢车相遇? 3、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训练,他们 以5 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 18 分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 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需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4、甲乙两个人在 400 米的环形跑道习长跑,两人速度分别是 200 米/分和 160 米/分. (1)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反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 3 次相遇? (2)若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跑,多少分钟后两人第 2 次相遇? 6. 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 3 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 小时,逆水航行需要 3 小时,求两码头的之间的距离? 二、工程类问题 1、有水桶两只,甲桶的容量是 400 升,乙桶的容量是 150 升,如果从甲桶放出的水是乙桶放出的 2 倍,那么甲桶剩的水是乙桶所剩的 4 倍。问每桶放出了多少升水? 2、一项任务由甲完成一半以后,乙完成其余的部分,两人共用 2 小时。

1 如果甲完成任务的以后,由乙完成 3 其余部分,则两人共用 1 小时50 分钟。间由甲、乙两人单独完成分别要用几小时? 3、车工班原计划每天生产 50 个零件,改进操作方法后,实际上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 6 个零件,结果比原计划提前5 天,并超额 8 个零件,间原计划车工班应该生产多少个零件? 4、某工厂甲、乙、丙三个工人每天 生产的零件数,甲和乙的比是 3:4,乙和丙的比是 2:3。若乙每天所生产的件数比甲和丙两人的和少 945 件,问每个工人各生产多少件? 5、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 10 小时完成,乙队单独做 15 小时完成,丙队单独做 20 小时完成。开始时三队合作,中途甲队另有任务,有乙、丙两 队完成,用了 6 小时完工。甲做了几小时? 6、一个水池上有两个进水管,单开甲管,10 小时可把空池注满,单开乙管,15 小时可把空池注满。现先开甲管,2 小时候后把乙管也打开,再过 几小时池内蓄有四分之三的水? 三、数字、年龄、几何问题 1.一个两位数的十们数字与个位数字 的和是 7,把这个两位数加上 45 后,结果恰好成为数字对调后组成的两位数,试求原两位数是多少? 2.将连续的奇数 1,3,5,7,9…, 排成如下的数表: (1)十字框中的五个数的平均 数与 15 有什么关系? (2)若将十字框上下左右平移,可框住另外的五个数, 这五个数的和能等于 315 吗? 若能,请求出这五个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有一批课外书分给若干个儿童,若 每人 6 本,最后缺 2 本;若每人分 5 本,最后多 3 本,请问有几名儿童呢? 4.在一只底面直径为 30 厘米,高为 8 厘米的圆锥形容器中倒满水,然后 将水倒入一只底面直径为 10 厘米的 圆柱形空容器里,圆柱形容器中的水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问题专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问题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养成分类讨论思想,并掌握一定的分类技巧,以及常见题型的分类方法。形成一定的分类体系,对待问题能有更严谨、缜密的思维。 二、教学重点 对常见题型分类方法的掌握;能够灵活运用一般的分类技巧。 三、教学难点 对于分类的“界点”、“标准”把握不准确,容易出现重复解、漏解等现象。 四、板书设计 1:分式方程无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2:“一元二次”方程系数的分类讨论问题; 3: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相关量求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4:分类问题在动点问题中的应用; 4.1常见平面问题中动点问题的分类讨论; 4.2组合图形(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平面图形等组合)中动点问题 的分类。 1:分式方程无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题1:(2011武汉) 解:去分母,得: 猜想:把“无解”改为“有增根”如何解? 例题2:(2011郴州) 2:“一元二次”方程系数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题3:(2010上海)已知方程有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 (1)当时,即m=0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x+1=0,有实数根x= (2)当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根据有实数根的条件得:,且综(1)(2)得, 常见病症:(很多同学会从(2)直接开始而且会忽略的条件)

总结: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是否要讨论,要看清题目的条件。一般设置问题的方式有两种(1)前置式,即“二次方程”;(2)后置式,即“两实数根”。这都是表明是二次方程,不需要讨论,但切不可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要求,本题是根据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的。 例题4:(2011益阳)当m是什么整数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与的 根都是整数。 解:因为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为0,即,, 同理,且,又因为m为整数 (1)当m=—1时,第一个方程的根为不是整数,所以m=—1舍去。 (2)当m=1时,方程1、2的根均为整数,所以m=1. 练习: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3:三角形、圆等几何图形相关量求解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题:5:(2011青海)方程的两个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2 B 12或15 C 15 D不能确定 例题6:(2011武汉)三角形一边长AB为13cm,另一边AC为 15cm,BC上的高为12cm,求此三角形的面积。(54或84)例题8:(2011四校联考)一条绳子对折后成右图A、B, A.B上一点C,且有BC=2AC,将其从C点剪断,得到的线段中最长的一段为40cm,请 问这条绳子的长度为:60cm或120cm A B C 4:动点问题的分类分类讨论问题 4.1:常见平面问题中动点问题的分类讨论; 例题9:(2011永州)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cm,一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秒的速度沿正方形的边逆时针匀速运动。如图,回到A点停止,求点P运动t秒时, P,D两点间的距离。

“转化思想”在圆解题中的运用

AB 图5 “转化思想”在圆解题中的运用导学提纲 【学习目的】1、经历转化思想应用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 2、结合转化思想在圆中的应用,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解决以下一下问题: 1、如图1:△ABC内接于⊙O,⊙O的半径为5;当AB=52时tanC= ;当AB=6时tanC= 。 2、如图2:以五角星的五个顶点为圆心,1为半径画弧,图中五段弧长之和是。 3、如图一:三个同心扇形的圆心角∠AOB=1200,半径OA=6cm,C、D是的三等分点,则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4、如图二:半圆O的直径AB=20cm,点D、E是该半圆的五等分点,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 (二)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1、交流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策略。 2、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中学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所谓转化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 决有关问题时,将生疏或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或的问题;将抽象或一般的问题转 化为具体或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转化,会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 为易,思路清淅,演算简单,复杂问题迎刃而解。 3、典例示范: 如图,矩形ABCD中,AD=a,AB=b。要使BC边上至少存在一点P,使 △ABP、△APD、△CDP两两相似,试确定a、b 之间满足的关系式。 解析:转化为圆的知识: ∵△AB P~△APD ∴∠APD= 。∴点P在以为直径的圆上。(为什么?) 要使BC边上至少存在一点P,则BC与此圆或,∴圆心到BC的距离d R。 而圆心到BC的距离d= ,圆的半径R= 。∴a、b 之间满足的关系是。 (三)应用规律, 巩固新知: 1、如图:半圆O的直径AB为12,点C、D是这个半圆的三等分点, 点E是BA延长线上一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2、如图四:点O1、O2、分别是大半圆和小半圆的圆心,AB是大半圆的 弦并与小半圆相切,AB∥O1 O2、,AB=24。图中阴影的面积是。 (四)自我评价,检测反馈: 1、体会:学习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那些疑惑? 2、当堂检测:(能力挑战) (1)如图,外侧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cm,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7.5cm2则圆 内的大正方形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倍。 (2)如图: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B∥CD,AB=21,AD=10,CD=9; ⊙O1和⊙O2分别是△ABD与△BCD的内切圆,它们的半径分别 为r1和r2,则r1:r2= 。 3、课外自评: (1)工厂有一批长24cm,宽16cm的矩形铝片,为了利用这批材料,在每一块上截下一个最大 的圆铝片⊙O1之后,再在剩余铝片上截下一个充分大的圆铝片⊙O2,如图5所示。 (1)⊙O1和⊙O2半径的长; (2)能否在第二次剩余铝片上再截出一个与⊙O2同样大小的圆铝片?为 什么? (2)我们把一个半圆与抛物线的一部分合成的封闭图形称为“蛋圆”,如果一条直线与“蛋圆” 只有一个交点,那么这条直线叫做“蛋圆”的切线.如图6,点A、B、C、D分别是“蛋圆” 与坐标轴的交点,已知点D的坐标为(0,-3),AB为半圆的直径,半圆圆心M的坐标为(1,0), 半圆半径为2. (1) (2)你能求出经过点C (3)开动脑筋想一想,相信你能求出经过点D 图2 图1

圆的分类讨论例题及习题

圆的分类讨论例题及习题

圆中的分类讨论题------之两解情况 一、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分类 例1、点P 是圆0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点 P 到圆上的最大距离和最短距离分别为8和2, 则该圆的半径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解:过点P 和圆心0作直线分别与圆0相交于A 、B 两点。PA 、 PB 分别表示圆上各点到点 P 的最长距离和最短距离。 (1)当点P 在圆内时,如图1所示,直径 (2)当点P 在圆外时,如图2所示,直径--1 - : H . 所以,圆0的直径为2或6。 练习1:若。0所在平面内一点P 到。0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 ,最 小距离为b ,则此圆的半径为( ) 2: P 在。0内,距圆心0的距离为4,。0半径长为5,经过P 点, 有多 少条? 解:过P 点的弦长为整数的最短弦长是 6cm (该弦垂直于0P ,等于5与4的平方和的平方 根的 2倍);最长的是10cm (过0、P 的直径);其间弦长为整数的长度还有 7、8、9cm ,所以共 有8条(其中的7、8、9各有两条,以0P 为对称轴)。 3:00的半径为2.5,动点P 到定点0的距离为2,动点Q 到P 的点的距离为1,则点P 、 Q 与O 0 有何位置关系? 二、弦与弦的位置关系不唯一,需要分类讨论 例 1、圆 0 的直径为 10cm ,弦 AB//CD , AB=6cm , CD = 8cm ,求 AB 和CD 的距离。 解:(1)当AB 、CD 在圆心的同侧时,如图,过点 0作0M_AB 交 AB 于点M ,交CD 于N ,连结OB 、0D ,得Rt 0MB , Rt 0ND ,然后 由勾股定理求0M = 4cm, 0N = 3cm ,故 AB 和 CD 的距离为 1cm 。 (2)当AB 、CD 在圆心的异侧时,如图9,仍可求得0M = 4cm, ON = 3cm 故AB 和 CD 的距离为7cm 。 所以AB 和CD 的距离为1cm 和7cm 。 例2、已知弓形的弦长为8cm ,所在圆的半径为5cm ,则弓形的高为多少? ( 2或8cm ) k _________ 止 ______________ ________ L A P . 定点 交于。O 的弦为整数的 B M D M A N

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题分类汇总情况

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分类汇总 1、分配问题: 例题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问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变式1:某水利工地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 变式2:某校组织师生春游,如果只租用45座客车,刚好坐满;如果只租用60座客车,可少租一辆,且余30个座位.请问参加春游的师生共有多少人 2、匹配问题: 例题1、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变式1:某车间每天能生产甲种零件120个,或乙种零件100个,甲、乙两种零件分别取3个、2个才能配成一套,现要在30天内生产最多的成套产品,问怎样安排生产甲、乙两种零件的天数

变式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片可制盒身10个或制盒底3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0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既使做出的盒身和盒底配套,又能充分利用白铁皮 例题2、某车间100个工人,每人平均每天可加螺栓18个或螺母24个,要使每天加工的螺栓与螺母配套(一个螺栓配两个螺母),应如何分配加工螺栓和螺母的工人???? 例题3、一台挖土机和200名工人在水利工地挖土和运土,已知挖土机每天能挖土800立方米,每名工人每天能挖土3立方米或运土5立方米,?如何分配挖土和运土人数,使挖出的土能及时运走

3、利润问题 (1)一件衣服的进价为x元,售价为60元,利润是______元,利润率是_______.变式:一件衣服的进价为x元,若要利润率是20%,应把售价定为________. (2)一件衣服的进价为x元,售价为80元,若按原价的8折出售,利润是______元,利润率是__________. 变式1:一件衣服的进价为60元,若按原价的8折出售获利20元,则原价是______元,利润率是__________. 变式2:一台电视售价为1100元,利润率为10%,则这台电视的进价为_____元.变式3:一件商品每件的进价为250元,按标价的九折销售时,利润为%,这种商品每件标价是多少 变式4:一件夹克衫先按成本提高50%标价,再以八折(标价的80%)出售,结果获利28元,这件夹克衫的成本是多少元 变式5: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20%标价,然后打九折出售,售价为270元.这种商品的成本价是多少 3 某商品的进价是3000元,标价是4500元 (1)商店要求利润不低于5%的售价打折出售,最低可以打几折出售此商品(2)若市场销售情况不好,商店要求不赔本的销售打折出售,最低可以打几折售出此商品 (3)如果此商品造成大量库存,商店要求在赔本不超过5%的售价打折出售,最低可以打几折售出此商品????

分类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38997968.html, 分类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陈莉 来源:《家长·下》2019年第05期 摘要:小学是学生们打基础的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使小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思想的培养不足,小学生思维上的逻辑性、抽象性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不具备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后续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数学学习埋下了隐患。本文从小学生分类思想的现状入手,分析并探讨分类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可以为提高小学生数学思想掌握水平提供一些思路,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关键词:分类思想;小学数学;应用 在数学领域中,数学思想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数学思想是数学问题的抽象性产物,能够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向。在长期应用数学思想的情况下,数学思想会融入学生的思维意识当中,成为学生思维的一部分,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維能力。分类思想是数学思想的一种,是一种根据不同特征或共同特征将观察对象进行区分的思想,是一种运用观察对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分的抽象特征的数学思想,是一种逻辑方法。 一、小学生分类思想的现状 1.小学生的分类意识较弱。根据调查结果可知,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分析数学问题时不容易想到分类方法,对题目中的特殊字眼不敏感,想不到用分类方法来解决问题。还有部分小学生在面对特定的题目时能够因为思维定式想到使用分类方法,一旦脱离这些特定题目,就想不到用分类方法分析、解决题目。 2.应用分类方法时条理性弱。在调查过程中,有相当部分的小学生在应用分类方法解题时表现出条理性弱的问题,在解复杂的题目时出现逻辑混乱的问题,导致漏算、重复计算等现象,最终导致解题结果错误。 3.缺乏应用分类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分类而分类,并未考虑到具体的分类方式是否符合生活实际,也没有考虑到分类标准的适用性,导致学生在用分类思想解题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分类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没有明白却暗含分类思想的内容

圆中的分类讨论习题

细说圆中得分类讨论题------之两解情况 钱漪 由于圆既就是轴对称图形,又就是中心对称图形,还具有旋转不变性,有许多问题需要分类讨论,分类讨论就是一种同学们应该掌握并且相当重要得数学思想,对于锻炼同学 们得缜密思维与分析问题能力异常得重要,但同学们在遇到分类讨论题时易出现漏解情况,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解题时一要读懂题意,明白题干得要求,二要有顺序步骤得做。先从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如下: 一、根据点与圆得位置分类 例1、点P 就是圆O 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点P 到圆上得最大距离与最短距离分别为8与2,则该圆得半径为 。 分析:根据点与圆得位置关系,这个点P 与圆有两种位置关系。分为点在圆内与点在圆外两种情况。 解:过点P 与圆心O 作直线分别与圆O 相交于A 、B 两点。PA 、PB 分别表示圆上各点到点P 得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 (1)当点P 在圆内时; (2)当点P 在圆外时; 所以,圆O 得直径为2或6。 二、三角形与圆心得位置关系 例2:已知内接于圆O, ,则 得度数为________。 分析:因点A 得位置不确定。所以点A 与圆心O 可能在BC 得同侧,也可能在BC 得异侧。也可分析为圆心在得内部与外部两种情况。 解:(1)当点A 与圆心O 在BC 得同侧时,如图3, B P A

(2)当点A 与圆心O 在BC 得异侧时,如图4, 所以 得度数就是 或 。 练习:已知圆内接中,AB=AC,圆心O 到BC 得距离为3cm,圆得半径为6cm,求腰长AB 。(两种情况如图5、图6) A C 图5 图6 三、角与圆心得位置关系 例3:在半径为1得⊙O 中,弦AB 、AC 得长分别为 与 ,则∠BAC 得度数就是____。 分析:角与圆心得位置关系为圆心在角内部与外部两种情况。 解:如图7,当圆心在∠BAC 内部时,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E 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所以 ∠BAE =30° 同理,在Rt △CAE 中,EC =AC, 所以∠EAC =45°, 当圆心O 在∠BAC 得外部时(∠BAC'),由轴对称性可知: 所以∠BAC 为 75°或15° 四、圆中两平行弦与圆心得位置关系 例4、 圆O 得直径为10cm,弦AB//CD,AB=6cm,,求AB 与CD 得距离。 分析:题中得弦AB 、CD 都比圆O 中得直径小,所以AB 与CD 可能在圆心得同侧,也可能在圆心得异侧。 C' E C A

初一数学应用题归类(十到十七类)

第十类分段计算的问题 分段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指同一个未知量在不同的范围内的限制条件不同的一类应用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我们先要确定所给的数据所处的分段,然后要根据它的分段合理地解决。应用最广泛的问题是,网费,电费、水费、打的费、上税费等。 例题1、某地上网有两种收费方式,用户可以任意选择其一: A.计时制:1.5元/时;B.包月制:45元/月; 此外,每种上网方式都要加收通信费1元/时。 (1)某用户平均每月的上网时间为20小时,若选择方案A,应 缴元上网费;若选择方案B,应缴元上网费; (2)某用户平均每月的上网时间为30小时,若选择方案A,应 缴元上网费;若选择方案B,应缴元上网费; (3)某用户平均每月的上网时间为40小时,若选择方案A,应 缴元上网费;若选择方案B,应缴元上网费; (4)某用户发现他家10月份的上网费,按方案A与方案B的缴费一样;求他家10月份的上网时间? (5)根据用户上网时间的不同,请你为用户选择省钱收费方式(选择方案A或选择方案B)?练习:昆明市出租车计价规则如下:行程不超过3千米,收起步价8元;超过3公里的部分每公里加收1.8元。 (1)、若乘坐出租车2.5公里,则应缴元车费; (2)、若乘坐出租车8公里,则应缴元车费; (3)、小明从学校坐出租车到家,共付出租车车费为26 元, 求学校到小明家的路程? 例2、电话计费问题 下表有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月使用费固定收,主叫不超限定时间不再收费,主叫超时部分加收超时费,被叫免费 (1)一个月内用移动电话主叫为t min(t是正整数).根据上表,列表说明:当t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取值时,按方式一和方式二如何计费. (2)观察你的列表,你能从中发现如何根据主叫时间选择省钱的计费方式吗?通过计算验证你的看法. 例3:某水果批发市场香蕉的价格如下表: 张强两次共购买香蕉50千克(第二次多于第一次),共付出264元,请问张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香蕉多少千克?

圆的分类讨论例题及习题

圆中的分类讨论题------之两解情况 一、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分类 例1、点P 是圆O 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点P 到圆上的最大距离和最短距离分别为8和2,则该圆的半径为 。 解:过点P 和圆心O 作直线分别与圆O 相交于A 、B 两点。PA 、PB 分别表示圆上各点到点P 的最长距离和最短距离。 (1)当点P 在圆内时,如图1所示,直径 ; (2)当点P 在圆外时,如图2所示,直径; 所以,圆O 的直径为2或6。 练习1:若⊙O 所在平面内一点P 到⊙O 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 ,最小距离为b ,则此圆的半径为( ) 2:P 在⊙O 内,距圆心O 的距离为4,⊙O 半径长为5,经过P 点,交于⊙O 的弦为整数的有多少条? 解:过P 点的弦长为整数的最短弦长是6cm (该弦垂直于OP ,等于5与4的平方和的平方根的2倍);最长的是10cm (过O 、P 的直径);其间弦长为整数的长度还有7、8、9cm ,所以共有8条(其中的7、8、9各有两条,以OP 为对称轴) 。 3:⊙O 的半径为2.5,动点P 到定点O 的距离为2,动点Q 到P 的点的距离为1,则点P 、Q 与⊙O 有何位置关系? 二、弦与弦的位置关系不唯一,需要分类讨论 例1、圆O 的直径为10cm ,弦AB//CD ,AB=6cm ,CD cm =8,求AB 和CD 的距离。 解:(1)当AB 、CD 在圆心的同侧时,如图,过点O 作OM AB ⊥交AB 于点M ,交CD 于N ,连结OB 、OD ,得Rt OMB ?,Rt OND ?,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OM cm ON cm ==43,,故AB 和CD 的距离为1cm 。 (2)当AB CD 、在圆心的异侧时,如图9,仍可求得OM cm ON cm ==43,。故AB 和CD 的距离为7cm 。 所以AB 和CD 的距离为1cm 和7cm 。 例2、 已知弓形的弦长为8cm ,所在圆的半径为5cm ,则弓形的高为多少?(2或8cm ) 例3、 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弦,AB=2,∠BAC=30°.在图中作弦AD ,使AD=1, 并求∠CAD 的度数. 解:连接BC , ∵AB 是⊙O 的直径, ∴∠ACB=90°, ∵∠BAC=30°, ∴BC=1/2AB=1, ∠B=60° 以A 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可得点D ,再连接AD 即可; ∵AD=BC , 所以弧BCE=弧ADC ∴∠DAB=∠B=60°, ∴∠DAC=60°-30°=30°; P O B A P O B A N M C D O B A N M C D O B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