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与《书愤》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蜀相》与《书愤》
一、基础知识
1 答案: D斑
2答案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二、(一)
A.1答案[ C ]
2、答案[ B ]
3、答:①借景抒情,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景,抒发作者对诸葛亮的深切仰慕之情和深沉痛惜之情。
②表达方式多样,有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③对仗工整,用字传神,极富表现力。
4、答:颔联的诗眼应是“自”“空”,颔联表现的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修饰,所含之情就大为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夜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由此便使人自然生出“感悟怀人”之意。
春色固然好,祠庙却如此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地来拜谒。
难道武侯被人遗忘了吗?草色越青,鸟音越美,这种感受越强烈。
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
5、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
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为济世雄才。
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
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名相无与伦比的敬仰之情。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这两句在叙事中抒情,写得情真意挚,非常感人。
1 答案:D
2、答案:C
3、答:报国无门,功业无成。
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4、答: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上句“那知”一词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艰”字有艰难的意思,直接道出诗经历的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这两个词语暗含着对投降派迫害忠臣、阻挠北伐卑劣行径的斥责。
它是诗人“愤”的根源。
下句一个“气如山”表达出诗人当年的豪情壮志,让我们看到一个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青年形象。
尾联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即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他国无门而主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体现了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5、答:(1)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
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
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
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
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
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用典明志,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
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
(三)、比较阅读
答:1、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2、作者经历:晚年之作胸怀大志不得重用——(创作时间、生活境遇)
3、主要意象:诸葛亮:杜甫——忠心、功绩(慨叹)陆游——矢志不渝(羡慕)
4、个人情感:杜甫——不得重用的痛苦(旷古悲凉)(壮志难酬)陆游——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陆游以诸葛自况,渴望建功立业)
补注:作此诗时,陆游已是61岁的老人。
此时他已罢官6年,只挂着一个空职蛰居故乡。
直到作此诗,才因任权知军州事(暂时主持地方军队和民政事物)而被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总结:
表达技巧:杜甫——情景交融
陆游——用典明志
作品风格:杜甫——沉郁(深沉蕴藉)
陆游——(悲愤)悲壮——因此基调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三、
1、答:通过阁夜看到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动荡不安
1
时局的描写,极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
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
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优虑(或表达作者伤时感世的情怀)。
2、答:(一)①②句描写时光短促,景象的凄凉,渲染
悲凉的气氛,烘托人生短促,一事无成的悲凉心情。
采
用正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二)①④句描写战乱频繁与美丽的大好河山形成
鲜明的对比,再现战乱的悲惨景象,表达作者对时局的
忧虑与欣赏美景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采用对比手法(三)“五更鼓角声悲壮”写鼓角之声从侧面烘托夔
州一带的的不太平。
采用侧面描写的表达方式,侧面烘
托的表现手法。
(四)⑦句“卧龙”采用借代的修辞,“跃马”化用
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的典故,说明没有诸
葛亮这样的人物谁能收拾战乱的残局?公孙述是贤是愚
作者不加评判,但可以肯定是由他们让人联想到战乱的
现实,表达作者对战乱时局的忧虑又无奈的矛盾疼苦心情。
(五)⑧句直抒伤时感事的无奈情怀,采用直抒胸
臆的抒情方式。
四、语言运用
1(1)必须删去的是:①⑥⑧
(2)不能删去的是:②⑤
2答案:人类历史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毫无意
义的暴力行为。
这些暴力行为统统应当被当时已
经成熟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
这些暴力行为
最好尽快被人遗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