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中问题的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13.30 KB
- 文档页数:10
生态文明建设中问题的对策
探讨在明确以上问题的基础上,以下几个方面可作为政策指向性参考:
(一)加快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要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从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可持续性的系统理念出发,建立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运转协调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管理体制。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及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1.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环境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环境执法监督职能。环境管理重心要向基层倾斜,全面加强基层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对破坏和损害环境的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快开发和建设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努力实现环境管理新突破。
2.不断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不断完善生态补偿的调控手段和政策措施,尽快解决上游与下游、开发区
域与保护区域、受益地区与受损地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外的利益补偿问题,加快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促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同时,深入研究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积极稳妥推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3.积极稳步推进环境管理市场化改革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逐步实行排污指标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主要污染物总量交易平台,按照区域流域总量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以排污许可证制度落实总量控制指标。
加快推行污染治理市场化运作,环保部门要发挥作用,加强环保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建设,用法律手段调节治污市场,引导环境治理主体和治污设施运行主体规范行为、良性发展。
4.建立环境保护科技支撑机制抓紧建立环境保护科技支撑机制,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加强环境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发展绿色技术,提高污染防治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省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
5.建立完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尽快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在环保系统内部,合理设定考核目标,强化绩效考核,推动环
境保护重点工作深入开展
6.不断完善环保队伍和能力建设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以“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为目标,
引导环保系统干部职工努力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监察、应急、信息等环保能力建设,努力建立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人员队伍、装备水平和技术体系。
(二)努力培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错误地把经济增长的高速度高效率当作经济建设的目标,造成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十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以上,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
快的国家,但我国单位的能耗高出经合组织国家平均值。
盲目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以及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不但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也妨碍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协调统一生态文明与经济的发展,努力培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点,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要在于转变观念,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改变过去以破坏自然来获得发展的思路。
只有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落到实处,中国经济增长才能实现高效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另一方面,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调结构、保增长的抓手,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传统的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以资源消耗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
了长足发展,但在当今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中,这些产业已是强弩之末,缺乏经济
增长的动力和可持续性,而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新兴产业,如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不仅可以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空间,还可以突破贸易壁垒,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建设生态文明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大对生态环境整治项目、新能源开发项目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既能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无论对眼前还是长远,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治理环境,还可以使地方经济得以健康有序地增长。
要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历经多年快速发展,我国提供物质产品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进步,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却提升得较慢,而广大人民群众却对生态产品的渴求日益迫切。
生态产品的生产不仅可以满足当前人民群众的需求,而且也是拉动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三)尽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
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
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利用资源、影响环境,单独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推行节约环保,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这就必须根据自然环境承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把节约环保的要求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