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卖炭翁》原文、书下注释、赏析

《卖炭翁》原文、书下注释、赏析

《卖炭翁》原文、书下注释、赏析
《卖炭翁》原文、书下注释、赏析

卖炭翁○1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2烧炭南山○3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4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5?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6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7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8。手把文书○9口称敕○10,回○11车叱○12牛牵向北○13。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14惜不得○15。半匹红绡一丈绫○16,系○17向牛头充炭直○18。

这是一首叙事诗。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一节写卖炭翁劳苦悲惨的生活。开头先概括交代人物的基本情况,继而对他的肖像做了精炼传神的描绘,“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两鬓可见其苍老,写面庞、十指可见其生活之艰辛。接着用一问一答,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炭是老翁的全部生活依托,但也不过是换取起码的温饱而已。“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里,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这一点与白居易《观刈麦》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心理如出一辙,而其根源在社会的不公平。接下来写老翁赶车卖炭的情景。诗人有意将他放在雪后这样一种极其寒冷的天气状况下(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天气已如他所愿,他强忍饥寒,满怀希望地“小驾炭车碾冰辙”,挣扎着来到“市南门外”,“泥中歇”更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第二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前四句描绘“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翩翩”写出其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手把”“口称”见其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叱”“牵”这一连串动作,则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后四句写被掠夺的结果。“一车炭、千余斤”极言其多,而且是老翁生活的一切依凭,却只因为是“宫使驱将”,所以“惜不得”——看似轻描淡写的三个字,多少无奈,多少悲愤,多少绝望,尽在其中。“半匹红纱一丈绫”,数量极少,价值极低,与“一车炭,千余斤”构成强烈的反差,宫使竟将其“充炭直”,明明是光天化日之下赤裸裸的抢劫,却要打着“宫市”的旗号,无耻的嘴脸更是暴露无遗。

诗人没有直接发议论,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都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这是《卖炭翁》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

○1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自有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2[薪]木柴。

○3[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城南。

○4[苍苍]灰白。

○5[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需求。

○6[市]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7[翩翩]轻快的样子。

○8[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9[文书]公文。

○10[敕(chì)]指皇帝的命令。

○11[回]调转。

○12[叱(chì)]吆喝。

○13[牵向北]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

○14[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15[惜不得]吝惜不得。

○16[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纱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

○17[系]挂。

○18[直]同“值”,价钱。

《孙权劝学》原文及课下注释

孙权劝学1 初,权谓吕蒙2曰:“卿3今当涂4掌事,不可不学!”蒙辞5以军中多务6。权曰:“孤7岂欲卿治经8为博士9邪10!但当涉猎11,见往事12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13始就学。及14鲁肃过15寻阳16,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17,非复18吴下19阿蒙20!”蒙曰:“士别三日,即更21刮目相待22,大兄23何见事24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2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4当涂:当道,当权。 5辞:推托。 6务:事务。 7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 9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邪(Yé):通“耶”,语气词。 11涉猎:粗略地阅读。 1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3乃:于是,就。 14及:到了……的时候。 15过:到。 16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7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8非复:不再是。 19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 20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21更:重新。 2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23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4见事:认清事物。

《孙权劝学》原文及注释

《孙权劝学》原文及注释 《孙权劝学》原文及注释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孙权劝学》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孙权劝学 司马光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

《孙权劝学》注释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抑郁而与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至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庭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

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材,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盃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

人教版《孙权劝学》原文及课下注释

人教版《孙权劝学》原文及课下注释人教版《孙权劝学》原文及课下注释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课下注释 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é):通“耶”,语气词。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乃:于是,就。 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 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更: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见事:认清事物。

中考文言文《报任安书》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报任安书》全文详细翻译导读:报任安书作者:司马迁 少卿足下:前不久承蒙您给我写信,教导我要谨慎地接人待物,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情意、态度十分恳切诚挚,但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意见去推荐贤才,而去附和俗人的见解。其实,我并非敢这样做。我虽然平庸无能,但也曾听到过德高才俊的前辈遗留下来的风尚。只是我自认为身体已遭受摧残,又处于污浊的环境之中,每有行动便受到指责,想对事情有所增益,结果反而自己遭到损害,因此我独自忧闷而不能向人诉说。俗话说:“为谁去做,教谁来听?”钟子期死了,伯牙便一辈子不再弹琴。这是为什么呢?贤士乐于被了解自己的人所用,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而打扮。象我这样的人,身躯已经亏残,虽然才能象随侯珠、和氏璧那样稀有,品行象许由、伯夷那样高尚,终究不能用这些来引以为荣,恰好会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说己容。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来信本应及时答复,刚巧我侍从皇上东巡回来,后又为烦琐之事所逼迫,同您见面的日子很少,我又匆匆忙忙地没有些微空闲来详尽地表达心意。现在您蒙受意想不到的罪祸,再过一月,临近十二月,

我侍从皇上到雍县去的日期也迫近了,恐怕突然之间您就会有不幸之事发生,因而使我终生不能向您抒发胸中的愤懑,那么与世长辞的灵魂会永远留下无穷的遗怨。请让我向您略约陈述浅陋的意见。隔了很长的日子没有复信绐您,希望您不要责怪。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不报,幸勿过。 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善于加强自我修养,智慧就聚于一身;乐于助人,是“仁”的起点;正当的取予,是推行“义”的依据;懂得耻辱,是勇的标志;建立美好的名声,是品行的终极目标。志士有这五种品德,然后就可以立足于社会,排在君子的行列中了。所以,祸患没有比贪利更悲惨的了,悲哀没有比心灵受创更痛苦的了,行为没有比污辱祖先更丑恶的了,耻辱没有比遭受宫刑更重大的了。受过宫刑的人,社会地位是没法比类的,这并非当今之世如此,这可追溯到很远的时候。从前卫灵公与宦官雍渠同坐一辆车子,孔子感到羞耻,便离开卫国到陈国去,商鞅靠了宦官景监的推荐而被秦孝公召见,贤士赵良为此寒心;太监赵同子陪坐在汉文帝的车上,袁丝为之脸色大变。自古以来,人们对宦官都是鄙视的。一个才能平常的人,一旦事情关系到宦官,没有不感到屈辱的,更何况一个慷慨刚强的志士呢?如今朝廷虽然缺乏人材,但怎么会让一个受过刀锯摧残之刑的人,来推荐天下的豪杰俊才呢?我凭着先人遗留下来的余业,才能够在京城任职,

《报任安书》(节选)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报任安书》(节选)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报任安书》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 一封回信。接下来,为大家提供《报任安书》(节选)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出处或作者:司马迁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 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是也。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说己容。若仆大质已亏缺, 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 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不报,幸勿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讬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僭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伉慨 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

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巖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印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歪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彊胡,卬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徵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 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 理。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 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 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 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 武夫,读书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 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 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 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卿 (qīng) 孰(shú) 涉猎(shè) 为博士(wéi)

遂(suì) 更( gēng) 邪(yé) 4、指名学生读 (四)二读,读懂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 (2)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 但.当涉猎:只,只是。孰.若孤:谁,哪个。乃.始就学: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怎么;之:无意义。 (3)请学生找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学习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国大将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三读,读出语气。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学生齐读孙权的话) A、师引导学生体会孙权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心理: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严厉中又可见对吕蒙的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用反问句式,可见孙权对吕蒙的推脱有一丝不悦和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B、学生表情朗读孙权的话并试背。 C、引导学生从对孙权语言的分析中概括其性格特点 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2、这次吕蒙欣然接受孙权的建议,开始学习,课文是如何表现吕蒙学有长进的?

初一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原文翻译

初一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原文翻译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能够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仅仅让你粗略地浏览,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一样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天下大事。鲁肃非常吃惊地说:“以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下(的老大粗)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了几天,就应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个道理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现在。 7、当涂:当道;涂,道路 8、掌事:当道,当权

9、辞:推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专攻。“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通“耶”,语气词。 17、但:只,仅。 18、当:理应。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同“尔”,语气词,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2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4、益:好处。 25、乃:于是,就。 26、始:开始。 27、就学:指从事学习。 28、及:到了……的时候

《孙权劝学》注释、翻译、选择、阅读带答案

《孙权劝学》精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4课】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卿】。 2、【当涂】。 3、【辞】。 4、【务】。 5、【孤】。 6、【治经】。经,。 7、【博士】。 8、【邪】。 9、【但】。 10、【涉猎】。 11、【见往事】。见,。往事,。 12、【及】。 13、【过】。 14、【今者】。 15、【才略】。 16、【非复】。 17、【更】。 18、【刮目相待】。刮,。 19、【大兄】。 20、【见事】。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 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翻译: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 三、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应当) B.见.往事耳(了解) 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经为.博士耶(成,当) B.但.当涉猎(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D.鲁肃过.寻阳(经过)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 B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 C.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4.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何陋之.有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宫室、器皿、人物。 B.蒙乃.始就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结友而.别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报任安书原文及翻译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

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昂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昂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

孙权劝学译文与字词翻译(打印版)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 军中多务。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军中事务,不得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做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不过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你说你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已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益处。”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他和吕蒙讨论评议国家大事,(鲁肃听了吕蒙的见解)非常惊异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初,权谓1吕蒙曰:“卿2今3当涂4掌事,不可5不学!”蒙辞6以7军中22大23有所益24。”蒙乃25始26就27学。及28鲁 (lù)肃过29寻阳30,与蒙论31议32,大惊曰:“卿今者33才略34,非复35吴下36阿蒙37!”蒙曰:“士38别三39日,即40更41刮目相待42,大兄43何44见事45之46晚乎47!”肃遂48拜蒙母,结友49而别。 注释 1、谓:对谁说。

2、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3、今:现在。 4、当涂:当道,当权。当:掌握或 指掌管。 5、可:可以。 6、辞:推托。 7、以:介词,用。 8、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岂:难道。 11、欲:想要 12、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 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3、为:做 14、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5、邪:语气词,后写作“耶”。相 当于“吗”表反问。 16、但:只,只是。 17、当:应当。

《孙权劝学》原文及注释

《孙权劝学》原文及注释 《孙权劝学》本文简练生动,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既可见孙权的善于劝学,又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其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富有情趣,尤其值得玩味。下面是其原文,欢迎阅读:孙权劝学 宋代:司马光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孙权劝学》译文及注释

《孙权劝学》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浏览,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一样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天下大事。鲁肃非常吃惊地说:“以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下(的老大粗)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了几天,就应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一 道理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 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 6、今:现在。 7、当涂:当道;涂,道路 8、掌事:当道,当权 9、辞:推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专攻。“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16、邪[yé]:通“耶”,语气词。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同“尔”,语气词,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报任安书》原文、翻译

原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抑郁而与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至意。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庭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材,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

《孙权劝学》译文及注释

《孙权劝学》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 操军队,不久后周瑜病死。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孙权劝学”的 故事就发生了。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 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 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

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 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 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 “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 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 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注释 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以:介词,用。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报任安书重点句子翻译

报任安书重点句子翻译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2分) 2)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分)

1.《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2分) 至于那些被义理所激发的人不这样,那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2)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分) 况且勇敢的人不必以死殉节,懦夫如果仰慕节义,哪里不能勉励自己呢

孙权劝学译文与字词翻译(打印版)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 军中多务。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军中事务,不得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做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不过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你说你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益处。〃 及鲁(心)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他和吕蒙讨论评议国家大事, (鲁肃听了吕蒙的见解)非常惊异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i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初,权谓2吕蒙曰:“卿2今3当涂4掌事,不可5不学!〃蒙辞6以7军中22大23有所益24。〃蒙乃25始26就27学。及28鲁 (心)肃过29寻阳30,与蒙论31议32,大惊曰:“卿今者33才略34,非复35吴下36阿蒙37! 〃蒙曰:"士38别三39日,即40更41刮目相待42,大兄43何44见事45之46晚乎47!"肃遂48拜蒙母,结友49而别。 注释 1、谓:对谁说。

2、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3、今:现在。 4、当涂:当道,当权。当:掌握或 指掌管。 5、可:可以。 6、辞:推托。 7、以:介词,用。 8、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岂:难道。 11>欲:想要 12、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 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3、为:做 24、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5、邪:语气词,后写作“耶〃。相 当于"吗〃表反问。 16>但:只,只是。

《孙权劝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带答案

《孙权劝学》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4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假字,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今义:独自,孤独。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古今异义,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古今异义,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古今异义,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⑦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只。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 ..:古今异义,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 ⑨见往事 ..耳:古今异义,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⑩自以为大.有所益:古今异义,古义:很。今义:形容词。 ?蒙乃始就.学:古今异义,古义:从事。今义:就。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今异义,古义:知晓。今义:看见。 2、一词多义: 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当: ①但当涉猎:应当 ②当涂掌事:掌管见: ①见往事耳:了解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大: ①与蒙论议,大惊:副词,十分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形容词,年长的 3、判断文言句式: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即:蒙以军中多务辞。

《孙权劝学》课下注释(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课)

4、《孙权劝学》课下注释(部编版七年级下)说明:部编版教材古文课下注释与以前教材中古文课下注释有一些变动,精心整理了古文的课下注释,方便自己使用,也方便大家使用。 1、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一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3、【卿(qing)】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4、【当涂】当道,当权。 5、【辞】推托。 6、【务】事务。 7、【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9、【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11、【但】只,只是。

12、【涉猎】粗略地阅读。 13、【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4、【及】到,等到。 15、【过】经过。 16、【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17、【今者】如今,现在。 18、【才略】才干和谋略。 19、【非复】不再是。 20、【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21、【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 22、【更】重新。 23【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24、【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5【见事】知晓事情。

孙权劝学译文与字词翻译

4. 孙权劝学作者:司马光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军中事务,不得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做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不过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你说你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已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益处。”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他和吕蒙讨论评议国家大事,(鲁肃听了吕蒙的见解)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 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初,权谓1吕蒙曰:“卿2今3当涂4掌事,不可5不学!”蒙辞6以7军中多务8。权曰:“孤9岂10欲11卿治经12为13博士14邪15(语气词,通“耶”)!但16当17涉猎18,见往事19耳。卿言多务,孰20若21孤孤常读书,自以为22大23有所益24。”蒙乃25始26就27学。及28鲁(lù)肃过29寻阳30,与蒙论31议32,大惊曰:“卿今者33才略34,非复35吴下36阿蒙37!”蒙曰:“士38别三39日,即40更41刮目相待42,大兄43何44见事45之46晚乎47!”肃遂48(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49而别。 注释 1、谓:对谁说。 2、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3、今:现在。? 4、当涂:当道,当权。当:掌握或指掌管。 5、可:可以。 6、辞:推托。? 7、以:介词,用。 8、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岂:难道。 11、欲:想要 12、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3、为:做 14、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5、邪:语气词,后写作“耶”。相当于“吗”表反问。 16、但:只,只是。 17、当:应当。? 18、涉猎:粗略地阅读? 19、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0、孰:谁。 21、若:比得上。 22、以为:认为。 23、大:非常。 24、益:益处,好处。25、乃:于是,就。? 26、始:开始。? 27、就:从事。 28、及:到,等到。 29、过:经过。 30、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31、论:讨论。 32、议:评议。 33、今者:如今,现在。 34、才略:才干和谋略。 35、非复:不再提。 36、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37、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 38、士:有抱复的读书人。 39、三:虚词,几。 40、即:就。 41、更:重新。 42、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43、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44、何:为什么。 45、见事:认清事情。 46、之:取独。 47、乎:表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呢” 48、遂:于是……就。 49、结友:结成朋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