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端午节习俗变迁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习俗变迁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习俗变迁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习俗变迁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一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二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调查人

杨家诵许华慨吴钻林泉光吴家驹何佳林

一、问题的提出

端午节的习俗有许许多多,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在家门前悬钟馗像、挂艾篙和艾草(艾叶葛蒲)、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醋。家人给孩子手腕缠绕五彩丝线,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那么,这些各种各样有趣的习俗各有什么样的含义呢?我对此做了一次小调查。

1. 您的家庭住址在城市还是乡镇?[单选题] [必答题]

A.城市 B 农村

2. 您的年龄段:[单选题] [必答题]

A 20岁以下

B 21~30 30 岁以上

3. 你的性别是[单选题] [必答题]

A 男

B 女

4. 您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有什么期待?[单选题] [必答题]

A晕,你不提起我都不知道端午节快到了B呵呵,可以放假一天

C嘻嘻,有粽子吃D希望可以看到赛龙舟等风俗活动

E淡定,没什么期待

5. 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单选题] [必答题] A知道B不知道

6. 你对端午节习俗怎样看待?[单选题] [必答题]

A很有趣 B 很无聊 C 没感觉

7. 您听说过哪些端午节习俗?[多选题] [必答题]

A赛龙舟B吃粽子C佩香囊 D 悬艾叶菖蒲

E 饮黄酒

F 系五彩线

G 其他

H 都没听说过

8. 您的家乡现在过端午节时还保留有哪些习俗呢?(多选)[多选题] [必答题]

A赛龙舟 B 吃粽子 C 佩香囊 D 悬艾叶菖蒲E饮黄酒 F 系五彩线G 其他H 都没有

9. 哪些小时候有的习俗现在已经消失?[多选题] [必答题]

A 赛龙舟

B 吃粽子

C 佩香囊

D 悬艾叶菖蒲

E 饮黄酒

F 系五彩线

G 其他

10. 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吃粽子吗?粽子是买的还是自家做的?[多选题] [必答题] A很少吃,不好吃B几乎每年都吃,但都是买的,自家做太麻烦了

C几乎每年都吃,都是家里做的

11. 如果端午节最终只剩下“吃粽子”这一习俗甚至所有习俗都消化了,您的态度是:[单选题] [必答题]

A无所谓,这个节日本来没什么意思B只要有粽子吃就可以了,其他的习俗无所谓C希望更多的习俗都保存下来

12. 你觉得国家端午节放三天假必要吗[单选题] [必答题] A 必要 B 不必要

13. 你对端午节放假有何看法?[多选题] [必答题]

A 能让我们更热爱端午节传统节日

B 让人们干了解端午节

C 让人们有时间去体验端午节

D 纯粹为了人们多一天放松休息

14. 你对于洋节日与传统节日的地位高低是怎样认为的?[单选题] [必答题]

A洋节日更有意思B传统节日更有味道C两者都好

15. 你觉得过端午节的意义所在[多选题] [必答题]

A纪念中国历史伟人 B 发扬历史伟人们的伟大精神

C 保护传统节日,使其永流传

D 一些无所谓的形式而已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端午节习俗的书籍,阅读

2.上网查找端午节习俗的含义资料。

3.通过询问家长,了解端午知识

4.网上发放问卷,进行大量调查

三、问卷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开始时间:2014-5-23 结束时间:2014-6-5

样本总数:36 份

数据与分析:

第1题您的家庭住址在城市还是乡镇?

第2题您的年龄段:

第3题你的性别是

第4题您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有什么期待?

第5题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第6题你对端午节习俗怎样看待?

第7题您听说过哪些端午节习俗?

第8题您的家乡现在过端午节时还保留有哪些习俗呢?

第9题哪些小时候有的习俗现在已经消失?

第10题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吃粽子吗?粽子是买的还是自家做的?

第11题如果端午节最终只剩下“吃粽子”这一习俗甚至所有习俗都消化了,您的态度是:

第12题你觉得国家端午节放三天假必要吗

第13题你对端午节放假有何看法?

第14题你对于洋节日与传统节日的地位高低是怎样认为的?

第15题你觉得过端午节的意义所在?

1,通过对不同性别和生活条件的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当今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几乎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2,也了解各种各样的端午节习俗。

如赛龙舟,赛龙舟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端午节习俗:挂营蒲艾草,营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微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可以斩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端午节习俗:佩香魂,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端午节习俗:吃五黄,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吃五黄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3.更加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变迁,历代端午节习俗的变化

秦汉时期,以五月初五为恶日的观念非常强烈,并有许多禁忌,人们要在手臂上系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合成的“五色丝”(又称“长命缕”或“百索”),以“辟邪及鬼”,令人不病瘟。应劭的《风俗通》则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光从“长命”、“续命”等名称看来,就可以知道,当时人是多么畏惧恶日对生命所造成的威胁。不仅在实际上制作治病的丸药,在心理防卫上,也要仰赖五彩丝来抵御那超自然,不可见的鬼魅及兵灾。

魏晋南北朝时期,端午节有竞渡之俗,节俗食品有角黍,即后世的粽子。有的将艾草做成虎形,称为艾虎,戴在头上。因为艾草有香味,晒干后燃烧可驱蚊蝇,也可炙治伤病,所以端午节时艾草最受人们的重视。此外还盛行踏百草的娱乐活动。端午又称为“浴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或是用来针灸。据说这种艾草,在针灸的时候别具有疗效。一般人则将艾草扎成虎形,或是剪

彩作为小虎,再粘贴艾叶于其上,在端午节时配戴。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来泡酒。

唐朝时,竞渡之俗已逐渐淡化了祓禊的神秘气氛,成为竞技性的娱乐活动。唐朝中叶以后,竞渡已演化为龙舟竞渡,但不固定于五月初五。此时,端五节的节俗食品还用于娱乐活动。唐朝新兴的端午习俗,还有所谓的“五时图”。段成式(约803-863)的《酉阳杂俎》卷一记载:“北朝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所谓“五时图”,就是在纸上画蛇、蝎、蟾蜍、蜥蜴、蜈公,也称“五毒符”。据说这五种有毒的生物只有同时存在时,才不敢互相斗争,得以和平共处。所以,挂五时图就可以防止这些毒虫作怪。

宋朝时,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定端午。朝廷传谕全国纪念屈原,还让人们佩戴香袋,以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香溢世,流芳千古。人们互赠“五色丝”,佩香袋、符袋,头簪石榴花,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节俗食品有角粽、筒粽、茭粽,并要喝菖蒲雄黄酒以驱邪辟鬼。

宋朝的端午节物,比起历代,更见精致。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1147)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元代,南方有赛龙舟,北方则以射柳击球为乐。到了明朝的时候,端午节又称女儿节。少女须佩灵符,簪石榴花,嫁出的女儿要回娘家“躲端午”。

明朝以降,原本意在驱毒的五毒符,逐渐加入装饰的成分,成为妇女钗头的点缀。沈榜的《宛署杂记》(一五九三年)第十七卷记载:“妇女画蜈蚣、蛇、蝎、虎、蟾为五毒符,插钗头”。这一类的钗头饰,在清朝江南一带称之为“健人”或「豆娘」。

清代的端午节,亲友间要互送节礼;商家则从此日起收赊欠账款;农家用雄黄、石灰等在家中遍撒,以驱恶鬼;小孩子则佩戴五色香囊以祛邪气,年轻妇女用凤仙花染指甲,俗以为可辟邪等等。节日食品有粽子,并有喝雄黄酒、挂菖蒲剑、插艾枝、桃枝,贴符条等辟邪,驱毒之俗。衍生物已从古时的朱索桃印、艾人,五彩缕中又滋生出天师符、彩葫芦等。

四,调查交流中遇到过匪夷所思的观点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05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声是·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鬃裂帮辛禁龚徨势伞聂东程斋苇瞥少,以娱’申与乐人,·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上二五雄。水月祝英同,五预代不梭历和古所穿农利念有往在胜纪说来民秧,传,人插舟的彩族祝龙舟结苗庆赛龙灯州以朴卫划张贵,水,,。”泼区上趣节在地船情船则同龙具龙胞不夜别“同、。,行族族义人举傣民意动八南同的景十云不瑾情二。。秋,至登窝家下五丰红命水十谷岩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泪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余万人,可谓盛况空赛龙翻自减绒奴截赞门前。尔后g’爪户尸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己久,花样繁多。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关于端午节的诗歌

《端午节的怀念》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回到诗歌本身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

时间的一枚梭子

端午节,中国老百姓

自发地一个节日

几千年地打捞

几千年地存在

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

一个伟大的身影

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

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

求索的头颅

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

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端午》

为了纪念一个远古的英雄

先民们创造出了这个节日

还发明了棕子

那棕子里包裹着岁月人生

让我们品味

有时候会怀念那个赛龙舟的时候

一伙人站在高墙上

看着河道中百舟竞渡

每家门前依旧悬着菖蒲

依旧挂着艾草

耳朵脑门上依旧会被涂上了雄黄

可是有些习俗我们只是变的习惯

那远古的传说还有谁记住?

棕子还是那么香甜,这节日还是飘散着五味草的味道记忆悠悠的回到童年

脖子上挂着一串网兜

网中挂着一串蛋...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

初三吃螺,

初四插艾挂蒲,

初五抹雄黄

也许远古那旧日的传说已经暗淡的时候

在沿海一个我的家乡

还保留着所有古时的习俗

一些东西经过岁月沉淀

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

端午是为了纪念一个楚国人

也是为了纪念一种不屈

现在这种精神渐渐少了

我们也会渐渐的忘记了节日本身的味道

只记得那种闹热了...

《思屈原》

曾经以为

你离我很远

你的生死

我毫不在乎

可是

今夜

我感觉到了

你的心跳

复活的你

道出了千年的悲哀

是非成败

荣辱兴衰

误落汨罗江

《回忆痛苦--念屈原》

纵身的一瞬间,五千年后的手在招唤;

是你悲愤沉寂的一颗心,五千年前的手在招唤;唤着你一身的离骚;

唤着我一生的期待。

在你纵身的一瞬间,你不在回来,

希望在灿烂中死去;

留下几页诗文,而我在逐业中寻找你;

是历史让你活着,是历史让我理解你!

手握长剑,击苍穹,不击苍穹?

脚跨河山,搏不过江山!

无形的心被撕去,

你的灵魂在反抗你的躯体。

渐渐的安静下来,

阵阵的思念剐走你的肉。

淡淡的回想,

那只是意识裹住了切心之痛击荡祖国四壁的回荡。你在那里,

搜寻着你的肌肤,我的祖国;

掳走了我的祖国,掳走了我的心;

心归大海,心归河山;

宽大的心,宽大的我;

伴着我的祖国,请我的子孙为我祭奠,

我的心粘满了每处土地。

静静的,只听到你潺潺的哭泣声,

不必悲伤,这是你痛楚的力量,

只有柔弱的笔尖,

告诉你们祖国几千年的声音。

失去了,我的所以存在的表象,

化成肉粽,在你嘴中,

咀爵成你心中的屈原,

那就是你为我立起的墓,

只愿留下我的离骚,

深埋在我的墓下,等你们来挖!

来吧!

山西民俗调查报告

山西民俗调查报告 篇一: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 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 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 调查人:XX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XX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明《一统志》记:”

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

端午节《调查报告》

关于人们对端午节重视程度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随着西方外来文化慢慢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渐渐那些五千年的路云与月被人拨去,留下西方现代霓虹。近年来它的存在正被人们慢慢淡忘。通过对端午节一系列问题的调查呼吁人们重视中国传统节日。 一、调查目的 了解太原居民对端午节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呼吁人们重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调查说明 ①调查时间:2016年6月2日 ②调查对象:不同年龄段的太原居民 ③调查方法:访谈法 三、调查过程 采访者(a):陈宇鑫 采访对象(b):三十岁左右的中年女士 部分访谈记录如下: a:您好,可以打扰您一些时间吗?我有一些关于端午节的问题想要问您。 b:当然可以。 a:您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b: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吧。 a:那你还知道一些具体的情况吗? b:这个啊……不太清楚。 a:端午节将近,您准备怎样过端午节呢?会自己在家包粽子吗? b:不会,太麻烦了。现在都是在超市买一些吃。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粽子都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平时想吃也可以买到不一定在端午节吃。 a:那端午节您是怎样过的呢? b:端午节放假就带着孩子出去玩玩而已。 a:那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或者传统活动。 b:哦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之类的吧,我们平时都没有机会去做。 a:其实端午节是有很多习俗的,并且它们都十分有意思,例如,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和您的家人一起做,这样可以增进彼此感情。今年汾河公园就有赛龙舟的活动您可以和家人一起去观看。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义务去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延续下去发扬起来,所以需要每一个人的加入,希望您能成为其中的一员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谢谢您。 b:好的,我会好好过这个端午节的。 四、结论 (1)、人们不了解端午节的历史由来及传承。 (2)、人们不知道怎样过好端午节 (3)、人们不知道端午节真正蕴含的意义和精神 五、建议和措施 对于我们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将传统文化用一种合理的方式输送给现代人

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

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 中秋节又称月夕、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我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节俗各异。壮族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萧,一起合跳《农家乐舞》。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月节。侗族则在这时让青年人郊游、欢会,称为赶坪节。第一天是芦笙会,第二天对歌。小伙子都要化妆,向心上人表达情意。傣族是对空鸣放火枪,然后围坐饮酒,品尝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和干黄鳝,谈笑望月。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江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调声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

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未见有月饼。月饼作为一种食品的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始见于南宋的《武林旧事》。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就更多了。《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场店铺里卖的月饼,多用果类作馅子,巧名异状,有的月饼一个要值数百钱。《熙朝乐事》里也说,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民间以月饼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取团圆之义。这一天晚上,家家举行赏月助家宴,或者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酒壶到湖边去通宵游赏。在西湖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同白天没有两样。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赏月的盛况。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月饼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讲究。咸、甜、荤、素各俱异味;光面、花边,各有特色。明末彭蕴章在《幽州土风俗》中写道: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瞻兔满人间。悔煞嫩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至杵驻丹颜。这说明心灵手巧的厨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也有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婚兔之形的记述。足见古代月饼从内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齐放了。

关于通渭县风土人情的调查报告

关于通渭县风土人情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通渭县风土人情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2年寒假期间 调查地点:通渭县城及周边乡镇 调查对象:通渭县传统风俗、历史发展以及文化状况 调查方法:查阅书籍,走访询问,游览古迹等 调查人: 为了更好的了解通渭的风土人情、历史发展和文化状况,探究通渭风土人情的开发价值,以增加群众收入,特在假期对通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现将本次调查做如下汇报。 通渭县为甘肃省定西市属县,位于定西市东部,地处华家岭山脉东侧、渭河支流——牛谷河中上游,北纬3455′-3529′,东经10447′-10538′之间,东西长约78千米,南北宽约64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东南面和南面分别以秦安县、甘谷县接壤,西南面和南面分别与陇西县、武山县毗邻,西北面和北面以及东北面分别与安定区、会宁县、静宁县相连。县人民政府驻平襄镇,西北距定西市区75千米,西距省会兰州180千米。通渭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通渭以“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田径之乡”和“中国红豆草之乡”闻名遐迩,是一块亟待开发建设的热土。 悠久的历史文化通渭地处渭河北岸支流牛谷河中上游,5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境内有较多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遗址和青铜器时代齐家文化遗址。夏、商、西周时期,今通渭地位为羌戎所居。春秋战国时期,为襄戎居地。战国后期,秦国向西扩张势力,相继攻伐渭水中上游地区各部族,设置郡县,实行有效管理。公元前272年,秦在陇右地区设置陇西郡(治今临洮),通渭地属陇西郡辖,战国秦长城横贯通渭全境。在汉代,通渭处于丝绸之路长安至金城关的中心地带。公元前114年,西汉从陇西郡析置天水郡,在今通渭地置平襄县,为天水郡附廓首县,郡县同治平襄城(今通渭城区),长达188年。东汉以后,县名多次变更,行政归属不定。唐朝后期,县域被吐蕃占据,原县置废没。1068年,宋将杨文广在县域西擦珠谷(今石川乡古城沟)筑一大堡,以作屯防,朝廷赐名“通渭堡”。1072年通渭堡升为通渭寨,1106年通渭寨又升为通渭县,是通渭县名之始。1270年,县治移至平襄故址,属陕西行省巩昌路辖。至此,通渭县名、县治延续至今。

端午节调查报告优秀作文

端午节调查报告优秀作文 端午节到了,不少人家中都会有粽子。庆祝端午节不仅吃粽子,还会赛龙舟,放河灯等等。那端午节的来历和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你们知道吗?不知道?那就让我告诉你们吧! 下午,我到街上去问了一些公公婆婆,一些婆婆说:“端午节的来历是纪念一个叫屈原的人,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十分伤心,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以免让蛟龙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一些公公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我问起公公婆婆们关于一些端午节的食品和赛龙舟的时候,他们说得更起劲儿了,他们说:“端午节的食品和赛龙舟到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过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东西了,过端午节,是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

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人们总会思念起屈原,在微微的月光下,诉说着对世间的美好愿望。

社会调查报告格式范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调查时间:xxxx年x月x日 调查地点:xx镇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县 域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成为现实。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xx镇辖1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xxxxx多人,农村劳动力x.x万人。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x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xxxx 年全镇gdp总量xx亿元,增长x%,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x. xx亿元,增长xx%。全镇粮豆薯总产x. x万吨,粮食单产xxx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x. x万亩,占耕地面积的xx%。日光温室发展到xx51栋,面积x. xx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xxxx个,面积xx. x万平方米,年产蔬菜x. xx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x. xx亿元,比上年增长xx%。xxxx年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xxxx人(次),创收xxxx万元,农民人均增收xxxx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xx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xx元,比上年增长x%;农民人均收入达xxxx 元,比上年增长xx%。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 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xxxx年化解债务xxx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xx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x所中学、xx所小学,实现了区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x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小编为你整理了民风民俗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现在年轻的一代对当地的民俗民风关注的越来越少,因而对一些本地的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导致一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渐渐没落。在这个背景下,我做了当地一份问卷调查,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本地民俗民风。 20xx年2月10号—20xx年2月16号 ①问卷调查个人情况 我调查的主体人群为16—20岁的年轻人,其次是中老年人,少数几分为小学生。 ②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他们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像清明祭祖,端午包粽子,中秋团圆等,这些节日都由来已久,文化底蕴丰厚,值得的我们了解。除此包括24节气也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铭记与探究。 ③我对传统节日的看法 传统节日有助于我们了解传承中国文化,但我们不能把

过节的形式僵化了,我们不能固守一些相对保守落后的封建形式,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着时代发展结合一些地方特色进行活动。 ④实践感想 本次的民俗民风调查选择在我老家黑田铺进行,总体来说收获较大,了解了些平时不知道的风俗及其来历,同时也给了我一次与老人们交流的经历。一些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不识字,我就把题目给他们念一遍,解释清楚,然后将他们说的一些风俗记录下来,总体如下: 正月初一早上必吃油煎糍粑,邻里拜年,初二出嫁女儿回娘家拜年,初五破五,十五元宵节做汤圆食之,三月三荠菜煮鸡蛋。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插艾蒿另有艾蒿煮水沐浴等,女婿送粽子至岳家。邵东还有称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也有包粽子一俗,但不似小端午风行。六月早稻收割有尝新一俗,现已少见。七月初七有乞巧小孩子拜乡间小桥为亲娘者,谓之桥亲娘,传如此小孩能茁壮成长。七月初十左右开始中元节,放鞭炮烧纸钱迎接逝去先人谓之接老客,十四放鞭炮烧纸钱送之走谓之送老客。期间天天上供烧纸并以烂熟绿豆为馅做糯米粑粑以油桐树叶裹之谓之桐子叶粑粑上供。 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敬老而已十二月二十四谓之小年,家家大扫除,亦隆重过之。小年以后开始

河南省传统饮食文化的调查报告

河南省传统饮食文化的调查报告 班级:设计五班 学号:2014132255 姓名:田盼文 指导老师:李宁

河南省传统饮食文化的调查 实践人:田盼文 班级:2014级艺术设计五班 学号:2014132255 实践时间:2015年1月1日到2月1日 随着大一上半学期的结束,迎来的维持一月的实践假期,第一次写实践报告,每天走街串巷的去寻找各种美食,感觉挺好,把自己以前吃过的没吃过的美食都能尝了个遍,河南省的美食好多好多,各种各样;热枕的欢迎四面八方的朋友来到河南,来到我的家乡;来了解河南风土人情,尝尝河南的传统美食,下面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河南比较有名的传统美食。 河南省是以面为主,是生产小麦玉米的大省,人尽皆知的我们河南有烩面,河南的烩面以羊肉汤为主,烩面的面非常筋道,烩面的汤汁用羊肉大骨头熬的,汤汁非常的香浓,从下面的图片就能看出来,我在这里写着,就有一种想吃的冲动。 烩面可以算我们河南的传统美食,代表了河南省,河南人憨厚好客的个性;河南烩面价钱公道,而且分量超足,最重要的是够美味,是普通老百姓所能接受的;推荐一个面店——合计羊肉烩面,据说是用飞机轰炸出来的美食,在抗日战争时期流传了一段历史故事。

烩面的面非常筋道,是河南烩面的一大特色,因为河南烩面所用的面是河南小麦磨出来的面,非常健康;面的颜色非常晶莹剔透,光 看着就非常的有食欲。

而且河南的烩面里面有好多小佐料,比如提鲜的香菜,香菜也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没有打过农药,颜色特别的鲜艳,香菜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有的人就不喜欢吃香菜,点烩面的时候只要说明就可以了;除了香菜,还有干菜、木耳,一碗烩面里面有好多东西,一碗烩面非常丰富,里面的食物面面俱到,非常的有营养价值。 在我们的家乡每家每户都有一个面盆,是瓷的,这个盆一用

端午节风俗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风俗的调查报告 篇一: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 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 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 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 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 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 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 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 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 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 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 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 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

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 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 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 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 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 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 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 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 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 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篇】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篇】 社会调查报告1 一、调查问题 中学生的消费与消费观虽已渐渐独立,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由于中学生所处于的年龄阶段,既有叛逆又有彷徨,中学生的消费渐趋自主,但其经济又不能独立,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的消费,健康的消费,家长就应用心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把握好度。社会也应对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及消费观,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此项调查是对海棠中学八年级学生的消费状况,从而能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消费状况及问题。 二、调查范围 __x中学八年级学生 三、调查方法及时间 进行随机抽样方式对海棠中学的100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本次问卷调查100份,有效问卷94份,完成率到达94%,时间为12月

16日。 四、调查分析 调查男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4.68%,女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5.32% 分析调查统计如下表 (一)初中生零花钱的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86.17%,没有零用钱的学生仅占13.83%。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50元以下,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5.96%,50-100元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0.21%,100-150元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32%,150元以上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19%。那么中学生们的零用钱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8.72%;其次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6.20%;自己打工而来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4.89%。其他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0.21%。此刻的学生基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再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用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的好些呢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元钱,给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在孩

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班级:初教系11本文1班 学号:1117034133 姓名:岳蓉 学号:1117034207 姓名:皇姝玥一、调查背景 1、问题的提出 因调查报告写于端午节期间,由此联想到如今端午节被人戏称为“粽子节”,中秋节被人戏称为“月饼节”等等,有种过中国传统节日便是一吃了之,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却逐渐被淡忘的趋势。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当今社会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及重视程度,并且,通过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及重视程度来考虑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与传承问题,这是非常重要也是亟须解决的。 2、调查的时间 2013年6月10号——2013年6月16号 3、调查的目的 调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了解程度及重视程度 4、调查的地点 大学校园 5、调查的对象 主体为在校大学生 6、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网上调查 二、调查过程 我们发放了100份,收回了100份 以下是我们设计的问卷: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 B、20岁以上 3、您的身份是: A、在校学生 B、已工作 4、您清楚的知道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 A、知道 B、不知道 C、比较模糊,通过新闻之类途径才知道 5、您了解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A、了解 B、不了解 C、了解,但不全面 6、您了解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A、了解 B、不了解 C、了解,但不全面 7、您过节时会遵循传统风俗过节? A、会 B、不会 C、看情况 8、您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吗? A、喜欢 B、不喜欢C无所谓 9、您觉得您过节主要为了什么? A、纪念 B、放假 C、无所谓 10、您觉得过中国传统节日重要吗? A、重要 B、不重要 C、无所谓 11、您会过西方节日吗?比如圣诞节? A、会 B、不会 C、无所谓 12、您觉得西方节日与中国节日哪个更有趣? A、中国节日 B、西方节日 13、您是否觉得人们对过中国传统节节日越来越淡漠? A、是的 B、不是 C、没感觉 14、您觉得需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扬吗? A、需要 B、不需要 C、无所谓 15.您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传说? A.书本B新闻媒体C.听别人说

乡风民俗调查报告

乡风民俗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东北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xx年1月26日 地点:东北地区某农村 调查对象: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 调查范围:关于农村地区新春正月期间的禁忌以及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东北,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

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东北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东北地区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

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东北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患。 这些在简单不过的年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希望。在人们不知不觉的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 一种向往,由此产生动力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此次调整报告文字简短,语言平实,但对于我这个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来讲,在没做这个调查报告之前,已经将其抛弃殆尽,因此,这

端午节调查报告范文

端午节调查报告范文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下面有我整理的端午节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但近年来它的节日地位却正在被人们慢慢淡忘着,人们已开始忘了它的历史源流,民俗事项,今年国家不但恢复了端午节的节日地位,还实行了放假制度。本文通过对端午节一系列问题的调查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结论,希望能为端午节的复兴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端午节、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起着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端午节已成为一个正在被人们逐渐遗忘的节日,在城市中,它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个速冻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还有许多

人表示不知道应该怎样过好端午节。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成功激起了我 们对端午节的重视,尤其是今年,国家把端午节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并实行了放假制度。那么今年的端午节和往年会有什么不一样呢?为此我做了一个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昆明市居民对端午节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与以往 有什么不一样,找出复兴端午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难点,为昆明市居民过好端午节提供一个参考,同时也为国家复兴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二、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 20xx年5月27日至20xx年8月10日。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昆明市居民,并把他们分为了四个群体:老年人、小孩、大学生、中年人(有工作的人和没有工作的人)。每个群体各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同时也兼用了访谈的形式,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围绕:是否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源流、是否喜欢过端午节、是否喜欢吃粽子、端午节有些什么活动、对端午节放假有些什么感想等展开。 三、调查结果 1、老年人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汇编六篇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汇编六篇 WTT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社会调查报告篇1 通过重重关卡,我有幸成为了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农村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实践服务团的队员,到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通儒中学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短短的两个星期中,我学会了许多东西,这些将是我今后人生道路上一笔珍贵的财富。 7月31日清晨,我们22名队员告别了仲园,登上前往清远的汽车。汽车一行驶进清远的区域,道路两边就出现重峦叠嶂的高山,烟雾弥漫。望着山间的一座座小屋,我的心不由得为之一振“两个星期的时间,我能够为山区的孩子们带去些什么呢?”…… 中午,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接着大家都忙于清理宿舍,适应环境。通儒中学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特别是这里的空气,散发出泥土的气息。虽然我也是生活在农村的,但初次清远,但我总感到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内心也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当晚,队长组织召开了这次阳山行的“动员大会”,再次明确了我们这次来的目的,我们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确立不懈奋斗的人生信念。

这两个星期的点点滴滴,在不断的工作和学习中,我的工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另外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我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能够做到尽善尽美。 我们这些刚刚到来的青年志愿者对于学生们来说,可能既是陌生又是好奇的……所以和学生们尽快熟悉是我刚开始工作的关键。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自我介绍的时候,内心既激动又紧张,但当我看到台下学生们那渴望的眼神时,我的心反而更加镇定起来,“他们需要我,我更应该好好表现自己”我暗暗为自己打气,经过一番精彩的演讲之后,班会课在我们两个助班积极带动下以热烈的气氛结束了。 经过班会课和夜修课的磨合,我和学生们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要带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计算机知识,第一节计算机课也显得尤为重要。除认真备好课之外,我事先对班里同学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程度做了调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课堂上尽量活跃气氛,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激励学生们敢于去思考问题;计算机文化基础理论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我要求自己上课要尽量能够风趣生动,引用一些有关电脑知识的有趣的事例,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对于自己在学校中的定位问题,我认为应该是学生与老师的双重身份,我们这次来到学校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辅助性的教学活动,主体仍然是这里的老师,他们在学历方面有可能比我们略低一点,但他们毕竟在教育战线上拼杀了好些年,在教学方面或

民俗民风主题写调查报告

民俗民风主题写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XX县民俗文化的调研报告 如下: 一、xx民俗文化的现状 所谓民俗,是指一定的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趋同性生活行为模式,它包含着人们在物质生产、经济贸易、社会交往与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民俗文化表现在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包括生产文化,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xx的民间民俗文化受到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民族结构、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既有与川南各县相同相通之处,又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生活习俗类,即人们在婚丧嫁娶、生朝满月时的习俗仪式等。二是劳动习俗类,即人们在修房造屋、犁田种地、栽秧薅草、拉纤划船时唱的山歌、号子、小调等。三是节日习俗类,即人们在各种传统节庆时的礼仪、习俗及娱乐活动、民俗表演等。四是民间文学类,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并流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歌谣等。

近年来,xx县委县府已逐步认识到发展民俗文化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 1988年,县宣传、文化部门组织力量对xx民间文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完成了xx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公开出版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xx县卷》一书。 XX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端午龙舟节,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XX年3月,宣传、文化、旅游部门共同组织举办了xx县首届民俗文艺调演。通过调演,发现了一批有特色、有价值的民俗表演项目。XX年7月,宣传、文化部门组织举办了xx县首届民俗体育运动会,集中展现了xx县民俗体育项目。XX年4月,宣传、文化、广电部门在开佛、古河等乡镇收集、整理、录制了淯江号子。XX年10月,梅硐镇政府和古石林旅游公司共同举办了首届苗族风情艺术节,集中展现了独特的苗族文化。XX年2月,成功举办了“四川宜宾·竹海xx”首届龙灯节。XX年5月,县文化、广电部门及音乐舞蹈家协会深入乡镇对山歌、民谣进行了收集、录制。同时,各类民间民俗文化组织也如雨后春笋建立起来,如收藏家协会、龙灯协会、龙舟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等,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二、民俗文化的保护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端午节研究报告

端午节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问题 端午节有哪些的习俗?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端午节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端午节的历史。 3,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端午节的习俗。 研究时间:5月1日—6月5日 三.研究过程与内容 端午节的简介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阅读报刊端午节的另称端午节共有六种称法,分别称为端阳节,重午节,浴兰节,解棕节,女儿节,菖蒲节,上网浏览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挂钟馗像。家长的讲述端午节的佩饰画额,戴香袋,贴五毒图,挂艾草、菖蒲、榕枝自己的观察端午节最常见的事端午节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比如吃粽子,赛龙舟。 四.结论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五、感想 端午节,在一些人眼里,似乎可有可无。其实不然,端午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节日,只不过近代新文化运动兴起,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把大量旧有的传统民俗文化都革除掉了。一代代人下来,到如今,有些人竟以为粽子只是一种地方小吃,其中的来历及文化内涵,已被丢失得非常久远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4篇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4篇 *目录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关于社会养老问题调查报告专科生就业与要求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社会调查报告XX暑假社会调查报告(一) 前言: 中华老号积累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发展工农业,繁荣市场,振兴经济,弘扬优秀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下,中华老号的发展问题备受各方人士的关注。为了更好的了解芜湖市餐饮业中华老号发展与保护现状,由沈喜彭老师带队,09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骨干参加的社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分队,以调查研究芜湖市餐饮业老号的发展与保护现状,增强老号品牌保护意识为中心,采取全面了解,重点突破的方法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践调查。此次调查以安徽省首批入围中华老号的耿福兴酒楼为重点,连同同庆楼、四季春、马义兴等芜湖市餐饮业知名老品牌。调查期间,走访故址,走访档案局搜集相关资料,采访酒楼新老经理、白案红案大师,咨询芜湖老人。熟悉中华老号企业的经营模式,了解企业内部的商标管理情况,总结中华老号企业成功的经验,探寻中华老号没落的原因,了解企业发展的瓶颈。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芜湖市饮食业中华老号发展与保护现状不容乐观,进行体制创新,开展灵活的经营策略和营销策略等举措是中华老号企业的发展必由之路。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提纲:

第一部分:回忆历史 第二部分:分析现状 第三部分:发现问题 第四部分:提出建议 第五部分:分析总结 第一部分回忆历史 人有回忆,城市也有回忆。回忆不是百分之百的复制历史,而是经过岁月的筛选之后,留下一抹迷人的色彩。人的回忆依赖于脑,而城市的回忆却依赖于城市的味道。那么,芜湖的味道,城市的回忆耿福兴酒楼当之无愧。 因此,此次实践活动选取芜湖市耿福兴酒楼为调查重点,实地走访耿福兴旧址:第一旧址位于同庆楼后巷(原)芜湖市三街口,第二旧址同福源汤包馆(今)芜湖市二街27号;走访档案局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具体档案资料见附件): 1、耿福兴饺面馆劳资协议书 2、芜湖市商业创设登记申请表耿福兴饺面馆 3、为呈报耿福兴等户暂停营业的报告 4、耿福兴饺面馆汇集郑啸伍撕毁发票又不到店工作 5、为耿福兴歇业后修理炉灶暂停业一月的报告 等;采访酒楼新老经理、白案红案大师,咨询芜湖老人再现历史,了解到耿福兴重要成员:原总经理郭春林、原白案大师刘扣锁、原红案大师左炎生;并偕同调查了同庆楼、四季春、马义

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2013年度河北建工学院 寒假社会实践调研奖参评材料 学习践行十八大青春奉献闪光彩 ---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电智121班团支部 2013年2月19日 为深入了解和发扬燕赵文化,我班特举办了这次探寻民俗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实践活动,对自己家乡独特的风俗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了解,并且做出了介绍和总结。 一、活动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乡村民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身为大学生,未来建设国家的主力,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全方位、多层次地调研家乡民俗文化,并在活动中真正接受文化熏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 国家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家乡民俗文化简介 我的家乡位于河北保定,我以保定历史文化进程为主线,先后开展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历史景观、特色小吃等搜索探寻活动,

希望以此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调研家乡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了解我家乡的民俗文化。 (一)、民间艺术 1.雄县赵岗古乐 雄县赵岗村音乐会一本民国年间的手抄本乐谱,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古代乐曲,经专家鉴定,其中几首在其他地方的古乐中从未发现——雄州古乐存“天籁”,该村音乐会演奏技巧较高超。由于民间活动是自发性的,而且“音乐会”不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常常较难继续,而该村音乐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从88岁的老人到20多岁的年轻人,四代传人共同演奏,正是这种传承有序地继承,所以该村的演奏非常有生气,在管子等乐器上音准控制很好。 2.定州子位吹歌 子位吹歌是冀中民间鼓吹乐的典型代表,定州市子位镇是子位吹歌诞生和流传的地方。据子位村老艺人王成奎讲述,他家已有六代家传技艺,推测子位吹歌的历史在200年以上。代表曲目有《放驴》、《打枣》、《万年欢》、《一支花》等。新中国初期,音乐家杨荫浏、曹安和整理出版了《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有乐曲34首,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1996年文化部命名子位镇为“中国民间音乐之乡”。 3.涞水高洛古乐 涞水县义安镇高洛村古名“高乐”。这里距北燕侯国的初都——涞

调查报告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范文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范文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起着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端午节已成为一个正在被人们逐渐遗忘的节日,在城市中,它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个速冻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还有许多人表示不知道应该怎样过好端午节。xx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成功激起了我们对端午节的重视,尤其是今年,国家把端午节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并实行了放假制度。那么今年的端午节和往年会有什么不一样呢?为此我做了一个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昆明市居民对端午节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找出复兴端午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难点,为昆明市居民过好端午节提供一个参考,同时也为国家复兴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二、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 xx年5月27日至xx年8月10日。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昆明市居民,并把他们分为了四个群体:老年人、小孩、大学生、中年人(有工作的人和没有工作的人)。每个群体各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同时也兼用了访谈的形式,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围绕:是否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源流、是否喜欢过端午节、是否喜欢吃粽子、端午节有些什么活动、对端午节放假有些什么感想等展开。 三、调查结果 1、老年人 在对20位老年人的调查中,只有一位退休老教师知道端午节的来源,但端午节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慢慢转换过来他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大体知道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端午节,且知道端午节是由时令和季节变化所产生的,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关于安全卫生的节日。 其它老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至于屈原之前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