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基本技能换药术

  • 格式:docx
  • 大小:20.44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药术

【目的】

检查伤口,清除伤口分泌物,去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通畅引流,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适应证】

1.手术后无菌的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如切口情况良好,张力不大,可酌情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张力大的伤口,一般在术后7~9天拆线。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l~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准备工作】

1.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

2.了解病人的病情及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洗净双手。3.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盘两个,盛无菌敷料;镊子2把;剪刀1把;备酒精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胶布等。

4.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方法】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酒精中和。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5.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或盐水纱布覆盖,必要时放置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

【注意事项】

1.换药是为了促进伤口和创面愈合,伤口的愈合依赖于机体组织的修复能力。所以,换药前后都要观察伤口的变化,如肉芽生长、炎症轻重等情况;还要注意病人的全身营养状况和评估伤口的演变趋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应牢固树立无菌观念,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习惯。

(1)医护人员要保持自身清洁,如换药前的洗手或消毒液泡手等,不可因病人的伤口已经感染而忽视其自身清洁消毒。

(2)凡接触伤口的器械、敷料必需经过灭菌处理;一次性使用的器械、敷料等不能重复使用。

(3)为多个病人换药,应先处理无菌伤口,然后处理感染伤口,恶性肿瘤的伤口和需消毒隔离的伤口(如厌氧菌感染伤口)应放在最后换药;对有高度传染性疾病(破伤风和气性坏疽感染等)的伤口换药时,应有专人负责处理,必须严格遵守隔离处理的原则。医务人员

应穿隔离衣;使用后的换药用具应分别给予处理(高压、煮沸灭菌);换下的敷料应予以焚毁;医务人员换药后应用肥皂水刷手、臂3~5分钟,后用75%酒精或碘伏擦拭。

(4)换药的时间视伤口情况而定,外科无菌伤口可于术后第2天或第3天换药1次,除敷料潮湿或脱落外,直至拆线前无需换药。术后第一次换药时应有手术者参加;对分泌物多、感染较严重的伤口,应增加换药次数,每日可换1~2次,必要时也可随时更换,以保持敷料干燥,避免和减轻皮肤糜烂为原则。

(2)换药时既不能使感染伤口的渗液或分泌物污染伤口周围的皮肤,也不能将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伤口。

(3)清洁无菌的器械和敷料与污染的必须分开使用,不可随便混杂使用。例如:夹持污染棉球的镊子,不可再进人消毒罐内取无菌的棉球。从伤口取下的敷料应放人污物桶,不准放在病床上或乱丢在地上以免污染环境和交叉感染。

(4)敷料的准备应该遵循先干后湿,先刺激性小后刺激性大的原则。

3.伤口内存留渗液、脓液、坏死组织或异物等均不利于愈合,换药时必须用引流、负压吸引、灌洗等方法予以清除,防止渗液、脓液等在伤口内积聚。

4.应避免引流物和敷料放置不当或者久置不换,否则会使渗液、脓液等积聚增多。

5.换药时态度要和蔼,动作要轻柔、熟练、迅速,关心体贴病人,尽量减少病人在换药中的痛苦,擦拭创面时不可过分用力,以免新生的肉芽组织脱落;用探针伸人伤口时,要防止造成假道或出血。

6.避免不必要的暴露病人的身体,避免过久暴露创面,冬季应注意病人的保暖。

(一) 术后伤口的换药

一期缝合的伤口包括一般的手术切口和清创术后缝合的伤口。更换敷料的目的,是检查有无积血、积液和感染的征象。

1.第一次更换敷料的时间,取决于手术切口的污染程度以及是否留置引流物,清洁手术且未留置引流的切口,一般可在术后第三天换药,如无感染的可疑征象,拆线前一般不需再换药。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在术后3~4日换一次药;①手术中有污染(如胃肠道手术);

②手术时间较长,即切口组织暴露时间较久;③手术3日后体温仍偏高或切口疼痛明显;④清创术中见组织创伤较重。

2.因伤口尚未愈合,揭敷料时应避免伤口裂开。

3.更换敷料时,先检查伤口局部,如果无异常改变,即可用75%酒精消毒切口皮肤和缝线2~3次;或用0.5%碘伏消毒两遍,消毒后纱布覆盖伤口,再用胶布妥善固定。

4.缝线未拆除时,针眼周围常可能发红,为缝线反应所致,感染局限在缝线周围。继发感染后针眼周围暗红,肿胀,直径一般不超过lcm;针眼处见黄白色脓点或有脓液溢出,称线结脓肿,一般无全身不良反应。对小的脓点,可先以无菌干棉球压出脓液,然后涂碘酊和75%酒精。对感染深者应立即将该处缝线拆除,使脓液流出。如果感染较重,切口周围明显红肿并有波动感、发热,明确诊断后立即拆线,并用镊子或蚊式钳分开切口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使脓液充分流出,并在低位用油纱条引流。

5.少数一期缝合的切口,未曾感染,拆线时已初步愈合,但稍后裂开。原因是局部血供较差(如小腿和足部的切口、原有血管疾病者)、营养不良(如低蛋白血症,恶病质等)或应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使组织修复能力低下。发生后可用蝶形胶布将伤口边缘相劝合,等待其愈合。大的裂开切口,必要时需在麻醉下重新缝合。

(二)感染伤口的换药

伤口和创面已发生感染时,应观察创面的大小和深度;分泌物的颜色、气味和稠度;肉芽生长情况和脓液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等,判断致病菌种类和病人机体的抵抗力强弱,施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