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中考物理浮力专题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9.34 MB
- 文档页数:16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1浮力知识点总结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 (3)F浮 = G ,悬浮或漂浮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ρ物< ρ液,下沉;(2) ρ物> ρ液,,上浮(3) ρ物= ρ液,悬浮。
(不会漂浮)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6.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7.浮力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2压强知识点总结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八年级物理压强和浮力单元总结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物体的重力£。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 F:牛顿(N) S;米2 (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上(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P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_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 5X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 5X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今史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知识点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知识点梳理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F浮G,上浮(3)F浮=G,悬浮。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知识点总结(10)知识点1:浮力浮力是指液体(气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
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液(气)体。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小于向下的压力,压力差即为浮力。
测量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的方法有称重法、压力差法和阿基米德原理。
例1:画出质量为3kg的物体和重30牛的小球在水面上所受到的浮力示意图,以及小球受浮力的示意图。
例2:一个竖直悬挂在水中的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5N,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为13N,求该物体受到的水的浮力。
例3:木块在水中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8N,求该木块所受的浮力。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选用操作③④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由操作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知识点2: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例4: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例5:如果形状不同的铁块和铅块在水中不同深度受到的浮力相等,则可以判断它们的密度相等。
例6:将质量相同的铜块和木块分别浸入水中,它们所受的浮力大小()。
A.铜块大B.木块大C.一样大D.无法判断。
例7:在水中浸泡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取决于()。
A、物体的体积B、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C、物体的密度D、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
例8:一个重量为8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物体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N,溢出水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___N。
例9:XXX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一物块在空气中称重,读数为3N,当把物块浸没在煤油中称重时,读数为2.5N,此时物块受到煤油的浮力为________N;把体积为0.01m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它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专题《浮力》实验探究及例题解析考点01—影响浮力因素的实验探究题:1: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的浮力越大;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容器的形状、物体自身的形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的密度等其它因素均无关。
2:在探究影响浮力的其中一个因素时,必须同时控制另一个因素不变。
且应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帮你归纳】在探究影响浮力的因素的实验中常采用多次悬挂的方法,通过观察并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根据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可推知浮力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影响浮力的因素。
例1:(2020·四川乐山)物理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以下图a、b、c、d、e分别为实验情景。
(g取10N/kg)12(1)通过a 、c 两次实验,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______N ;(2)通过______两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的关系;(3)通过c 、e 两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______的关系;(4)在某种液体中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得到如图f 所示弹簧测力计读数与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深度的关系图像,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kg/m 3。
【答案】(1)0.5;(2)c 、d ;(3)液体密度;(4)0.8×103。
【解析】(1)由a 、c 两次实验中测力计示数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F浮水=G-F c =2N-1.5N=0.5N(2) 由图c 、d 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种类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都相同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不同,这两次实验可以探究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是否有关。
(3)由图c 、e 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液体密度不同,该实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认识浮力一、思维导图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 浮力的产生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产生的______________的力.2.方向:______________.3.施力物体:______________.4.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浮力的测量(称量法)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把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浮力F浮=______________.三.典型例题考点1.浮力例1.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浮力都是由水产生的 B.只有固体才能受到浮力的作用C.在不同液体中浮力方向会不同 D.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练习1.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A.F1 B.F2 C.F3 D.F4考点2.浮力产生的原因例2.如图所示,王老师用自制教具演示了如下实验:将一只去盖、去底的饮料瓶的瓶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入瓶内并注水,看到有少量水从瓶口流出,此时乒乓球静止,然后用手堵住瓶口,一会儿乒乓球浮起来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始终不变B.乒乓球在图中位置静止时没有受到浮力作用C.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液体压强保持不变D.乒乓球在图中位置静止时,是由于受到大气压的作用练习2.在容器中,有甲、乙、丙三个物体,如图所示,物体与容器壁接触的部分都密闭.当往容器内倒水时,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A.甲 B.丙 C.乙 D.无法判断例3.如图所示,用细绳将一物体系在容器底部,若物体所受浮力为10N,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4N,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A.4N B.6N C.7N D.14N练习3.如图所示,A、B 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 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B.B 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C.C 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D.D 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练习4.浸在水中的物体为什么会受到向上的浮力呢?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为探究这个问题,在玻璃圆筒的两端蒙上绷紧程度相同的橡皮膜,将其浸没在水中:(1)当玻璃圆筒沿水平方向放置时,由于,且受力面积相等,所以水对玻璃圆筒两端的橡皮膜的压力F向左和压力F向右的大小相等,水平方向的合力为0;(2)当玻璃圆筒沿竖直方向放置时,水对玻璃圆筒两端的橡皮膜的压力F向上大于F向下,竖直方向的合力不为0,方向;(3)结合(1)(2)可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例4.一长方体铝块,在水里漫漫下沉,下沉过程铝块上表面总保持水平.(1)当铝块上表面没入水面下沉到某位置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4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9N;(2)当铝块再下沉到另一更深位置时,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增大为21N时,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是()A.40N B.35N C.26N D.21N练习5.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锥形物体P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竖直向下的水的压力为F1,受到竖直向上的水的压力为F2,则()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F1和F2的大小考点3.浮力的测量例5.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重8N的金属块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此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8N,竖直向上B.5N,竖直向下 C.3N,竖直向下D.3N,竖直向上练习6.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得一个物体重为5N,当把物体浸到液体中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了3.5N。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0章浮力知识点全面总结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力。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物体是部分浸入还是全部浸入液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而受力物体是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此外,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称重法是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
首先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然后将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可以用F浮=G-F 拉来计算。
在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受到的力有重力G、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拉和浮力F浮三个方向相反的力,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可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与受到的向下的力相等,即F浮+F拉=G,因此F浮=G-F拉。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前、后两个面受到的压力相等,左、右两个面也相等。
然而,上表面所处液体的深度小于下表面所处液体的深度,因此上表面所受的压力小于下表面所受的压力。
根据公式F=pS,且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前、后两个面和左、右两个面所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而上表面所受压力和下表面所受压力之差就是浮力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与重力方向相反。
有两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
第一种情况是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上表面不受液体压力,则F浮=F向上。
第二种情况是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和底紧密接触时,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F向上为零,物体将不受浮力的作用,只受向下的压力。
例如,在水中的桥墩、深陷在淤泥中的沉船等不会受到水的浮力。
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无论物体的形状如何,怎样运动,只要是浸在液体或气体中(除物体下表面与底紧密接触外)。
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四个实验。
实验一是同一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液体密度相同,使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实验二是液体的密度相同,同一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不同;实验三是同一物体,液体的密度不同,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实验四是物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的密度不同。
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浮力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第三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F 浮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分析:F浮= G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 2 ρ液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 F浮= G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V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液面不变的原因是:∵漂浮∴F=G F1=G冰+G木F2=G水+G木(熔化后的)又∵G冰=G水∴F1=F2 即V排=V ∴液面不变液面下降的原因:∵漂浮∴F1=G冰+G铁冰熔化后,铁块沉底,∴F2<G水+G铁∴F1>F2, 即V排>V∴液面下降漂浮问题“五规律”: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浮力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浮力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浮力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浮力: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F浮G F浮= G F浮G F浮= G 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3)、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 G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 排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中考物理浮力专题总结汇报物理浮力专题总结浮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在中考物理中,浮力是一个常考的重点内容。
下面是我对中考物理浮力专题的总结汇报。
一、浮力的概念和特点1.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是由于介质对物体的支持作用产生的。
2. 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符合阿基米德原理。
3. 浮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物体所处的介质表面。
二、浮力计算公式1. 对于完全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即F = ρ×V×g,其中ρ为液体的密度,V为物体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2. 对于部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减去物体自身的重量。
3. 对于气体,浮力数量级较小,通常可以忽略。
三、浮力的应用1. 浮力在船舶的浮沉和潜艇的潜浮中起着重要作用,使得船只和潜艇能够在水中浮起或沉没。
2. 浮力在鱼、潜水者和游泳者身上起到支持作用,使得它们能够在水中保持浮力。
3. 利用浮力的原理,可以制作氢气球或热气球等飞行器。
四、浮力和物体浸入液体的关系1. 对于完全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即F = ρ×V×g。
2.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浮起;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处于漂浮状态。
五、与浮力相关的实验1. 利用弹簧浮子模型观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2. 利用不同密度的物体进行漂浮实验,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 利用瓶子和气球制作的气压浮子实验,观察浮子在液体中的浮力改变情况。
六、解决浮力问题的步骤1. 确定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浮力公式计算浮力的大小。
2. 分析物体所受其他力的情况,比如重力、浮力和物体自身的重量。
3. 确定物体的浮沉情况,根据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力状态。
中考物理浮力专题一、填空题1、(2007 年福建省宁德市)重为20N 的物体,将其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的水重为10N,此时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松手后物体将__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水对它的压强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安徽省2007年)把一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示数如图(a)所示,然后慢慢地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b)所示。
用量筒可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80cm3,则小石块密度是kg/m3;小石块所受的浮力是N。
3、(2007年北京市)图9是小华利用杠杆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体B的示意图。
杠杆CD可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C:OD=1:2,物体A为配重,其质量为200g。
烧杯的底面积为75cm3,物体B的质量为320g,它的体积为40cm3。
当物体B浸没在水中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
当用力拉物体A,将物体B提出水面一部分以后,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竖直向下拉物体A的力为F,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2。
若p1与p2之差为40Pa,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N。
(g取l0N/kg,杠杆的质量、悬挂物体A和物体B的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4、(2007年桂林市)把橡皮泥、蜡烛、木块、加盖的小玻璃瓶、鸡蛋和若干大头针浸没在水中,松手后,上浮的物体有:加盖的小玻璃瓶、;若要使小玻璃瓶沉到水底,你的做法是;若要使沉在水底的鸡蛋上浮,你的做法是。
通过探究可以知道:要控制物体的浮与沉,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来实现。
5、(2007年临沂市)水中的鱼儿是通过改变鱼鳔中的气体体积来实现浮沉的.如图甲、乙所示是同一条鱼静止在不同深度的两种情况.则甲状态下鱼受到的浮力等于乙状态下鱼受到的浮力。
6、(2007年莆田市)江波同学看到江中停着一艘轮船,他想:如果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都突然减小一半,这艘轮船的质量和浮沉情况会怎样变化呢?正确的是:质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它在水中的位置将________(选填“上浮一些”、“下沉一些”或“不变”).7、(07枣庄)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小华全家团聚,煮汤圆以示庆贺。
小华在帮妈妈煮汤圆时发现,生汤圆放入锅中由于浮力______重力而下沉,在煮的过程中,汤圆内部气体受热膨胀,浮力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致使浮力______重力而上浮。
8、(株洲市2007年)取一只小塑料袋(重力忽略不计),袋内装满水,用细线把袋口扎紧(要求袋内不留空气),然后用弹簧测力计将它吊起,称出水所受的重力。
将这袋水逐渐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读数逐渐变小,表明水袋所受浮力的大小随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而 。
当水袋全部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零,说明这时水袋所受浮力等于 。
9、(长春市2007年)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烧瓶做了一个演示潜水艇原理的模型,通过胶管A 从烧瓶吸气或向烧瓶吹气,就可以使模型下沉或上浮。
如图5所示,模型静止在水中,从烧瓶中吸气使其下沉时,烧瓶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株洲市2007年)如图4所示,盛热水的茶杯中有一片茶叶, 茶叶上附有两个的球形气泡,此时它恰好处于悬浮状态,茶叶与 两气泡的总体积为1×10-8m3,则这片茶叶的重力为 N 。
若在茶杯上盖紧盖子,会发现这片茶叶将 (填“上浮”、 “下沉”或“悬浮”)。
(g=10N/kg )二、选择题11、(2007年北京市) 如图7所示,有两个小球M 和N ,密度分别为。
图7甲中,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杯底,另一端拴住小球M 使其浸没在水中静止;图7乙中,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杯底,另一端拴住小球N 使其浸没在油中静止。
小球M 所受重力为,体积为;小球N 所受重力为,体积为。
小球M 和N 所受细线的拉力大小相等,所受浮力分别为和。
已知水的密度为,油的密度为,且,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B.C.D.图712、(2007年广州市)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如图甲;( )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可以肯定的是杯盖 茶杯图4A.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小B.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大C.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小D.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大13、(2007年河北省)在以下情况中,带“.”物体所受浮力增大的是()A.大江中的石块被冲入大海B.长江中的轮船驶入大海C.海面下正在上升的潜水艇D.停泊在海港内的轮船卸载货物14、(2007年天津)一个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为整个体积的一半,它漂浮在水面上,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若将空心部分注满水,放入水中再静止时将(水足够深)()A. 漂浮B. 悬浮C. 沉底D. 无法确定15、(2007年烟台市)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D.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C.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16、(成都市二OO七年)图19所示为我国古代船工打捞深水中重物(铁牛)的示意图。
船工先将绳索的一端捆牢铁牛,另一端捆在两木船间的大木头上,使绳索绷紧,然后将船上的沙土逐渐抛人水中。
从船工开始抛沙土到铁牛即将离开河床的过程中(假设水面的升降忽略不计.铁牛位置不变,绳索不可伸长)。
以下物理量,始终不发生变化的是()A.铁牛和船(包括船上的人、术头及剩余的沙土)受到的总重力B.船(包括船上的人、木头及剩余的沙土)受到的浮力C.绳索对铁牛的拉力D.铁牛对河床的压强三、实验探究题17、(2007 年上海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不同的实心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并松手后,发现有的物块上升至液面,有的物块下降至容器底部。
为了研究实心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对此现象的影响,他们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
表一、表二为该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物块质量(×10-3千克) 体积(×10-6米3 ) 现象1 A 7.5 30 上升至液面2 B 25.2 42 上升至液面3 C 24.3 27 上升至液面4 D 21.6 12 下降至底部5 E 91.8 34 下降至底部实验序号物块质量(×10-3千克) 体积(×10-6米3 ) 现象6 A 7.5 30 上升至液面7 B 25.2 42 上升至液面8 C 24.3 27 下降至底部9 D 21.6 12 下降至底部10 E 91.8 34 下降至底部(1) 小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 和3与5 ( 或6与9 和6与10 )的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体积无关;跟它的质量有关,且质量小的物块上升,质量大的物块下降。
小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 和2与4 ( 或6与8 和7与8)的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质量无关;跟它的体积有关,且体积大的物块上升,体积小的物块下降。
请判断:小明的结论是的,小华的结论是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2)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当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上升;当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下降。
18、(2007年大连)有A、B两种液体,其密度均小于2×103kg/m3。
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比较这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实验装置如图14所示,实验步骤为: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铜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b.把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的铜块分别浸没在A、B两种液体中,示数分别为FA和FB。
请完成下列要求:(l)画出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表格。
(2)讨论可能的实验结果与探究结论的对应关系?19、(2007年河南省)兰兰有一个石头雕成的小乌龟,重约6 N,她想利用所学知识探究两个课题:A.实际测量一下小乌龟的重力;B.测量小乌龟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兰兰手边只有一个量程为0~5 N的弹簧测力计,为了完成探究,她又找到了以下器材:轻质滑轮(滑轮重和摩擦忽略不计)、铁架台、轻质刻度尺、细线(自重不计)、足够大的量杯和足量的水,如图14所示。
请你从A、B两个课题中任选一个,并从上述器材中选择必要的器材,参照示例设计实验方案。
课题序号实验原理或依据简述实验方法及测量的物理量(可用实验示意图表示) 测量结果表达式A 杠杆平衡条件用刻度尺、铁架台和细线组成二个省力杠杆,将尺子最左端悬挂作为支点,小乌龟挂中央,用测力计提住尺子最右端,静止时读出示数F。
G=2F图(2007年红塔区)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的“物理博士”为同学们做了如图16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浸入深度或液体密度等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⑴你要探究的是: 。
⑵所选用的图是:(填图中的序号) 。
⑶探究的结果是: 。
21、(2007年临沂市)下面是张超同学利用量筒和水测量橡皮泥密度的实验过程及分析,请完成下列填空. (1)在量杯中装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1; (2)把橡皮泥捏成碗状.小心放入量杯使之漂浮在水面上,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2,根据_______原理可求出橡皮泥的质量;(3)再把橡皮泥团成球放入量杯使之沉入水底.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3; (4)利用密度计算公式可推导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下图是整个实验的操作情景.由图中读数可算出橡皮泥的密度是_______kg /m322、(2007年潍坊市)实验中学物理课外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物体浸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型金属体(高度为10cm)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h/cm 0 2 4 6 8 10 12 14F/N 4.75 4.25 3.75 3.25 2.75 2.25 2.25 2.25F浮/N 0 0.50 1.00 1.50(1)请将后4次实验计算出的浮力填入表格;(2)依据表中数据,在右边的坐标系中画出浮力F浮与深度h关系的图象;(3)通过对图象的分析,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23、(2007年北京市)小红在海边拾到一块漂亮的小石块,她想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小红利用一架托盘天平、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设计了一个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方案,以下是她设计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红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