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GONOTEC 050 胶体渗透压仪操作说明

德国GONOTEC 050 胶体渗透压仪操作说明

德国GONOTEC 050 胶体渗透压仪操作说明
德国GONOTEC 050 胶体渗透压仪操作说明

使用手册

注意!

压力测量系统包含一个超薄敏感却易损坏的膜。

保护好压力测量系统,请注意以下几点:

1.0准备测量池时

1.1请使用我们的引流管注射器(16mm长,货号50.9.0080),将压力测量系统中的空气去

除。如果使用更长的引流管,将会刺破膜。

1.2 装配测量池时,在其内部会产生余压。余压在伴随溶剂渗过半透膜的过程中会很快消失。

OSMOMAT 050有两个指示余压的强度的报警位。

第一个报警位是当红灯亮(超过负荷)时。如果压力继续增大,将会听到一声信号声,表明压力已经超过系统正常负载的50%。

当听到信号声,立即停止组装测量池,直到“超负荷”灯熄灭。

1.3 未拧紧测量池时,在其内部会形成负压。如果负压过大,会破坏膜。1989年之前制造的

仪器都没有负压警报信号。1990年以后,仪器都设有声信号,警告达到了负压极限。

拧紧测量池时,必须非常的慢,以便负压能通过渗透很快地减小。

2.0 使用仪器

2.1 用标准针头将样品注入测量池,硅酮膜会滤出样品中的小微粒。这些微粒不滤出,将会

堵塞测量池,当测量池自动清洗时,在内部会产生余压。如果使用的不是我们所提供的引流管注射器(货号50.9.0100),请在注射3到5次后,更换硅酮膜。

2.2 血浆块可能会堵塞测量池排出口的不锈钢管和废液瓶瓶塞及其连接管。这样在测量池清

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余压,余压过大会导致压强传感器故障。此外,样品液将无法充分清洗测量池,从而降低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为了避免这样情况的发生,需定期检查和清洁铁管和连接管。

3.0 如果不使用仪器,测量池特别是压强传感器会干涸。附着在膜上的盐晶,会损坏膜。3.1 如果仪器待机时间很长并且没有盛装林格液,测量池将会很快干涸,这样可能会损毁膜。

3.2 如果测量池是敞开的(没有上半测量池),盐溶液将会蒸发干燥,会损坏膜。

3.3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3.0到3.2),不使用仪器时请按照下面提示保存仪器:

3.3.1 如果在24小时内不使用仪器:关闭仪器。测量池内注入格林液。

3.3.2 如果更长时间不使用仪器:打开测量池,将膜和滤纸取出。用蒸馏水彻底清洗测量池

(特别是压强传感器)。用特制的引流管将水排除,然后用软纸擦干测量池。再将干滤纸装入测量池,最后将测量池装好,轻微地拧紧。

目录

1.图

2.安装和启动

3.准备测量池

4.校准OSMOMAT 050

5.测量血浆胶体渗透压

管的长度:

在装入半透膜和拧紧测量池的过程中,OSMOMAT 050内部的压力状况。

压力测量系统将会损坏! 声信号响

灯亮 18 逐渐地分步拧紧测量池,直到用手拧不动凸缘螺钉(34)。

装入渗透膜和拧紧测量池时的压力范

安全范围

一旦进入此范围,将无法控制压力。因此压力绝对不能进入此范围。

样品中不含低分子量成分的 当样品中低分子量成分渗透过 当半透膜膜孔堵塞时的渗透压平衡 正常的渗透压平衡, 半透膜时的渗透压平衡。 (测量在4.5分钟后停止,或需要 9分钟时间) 第一个测量值 第二个测量值 第一个测量值 第二个测量值 第一个测量值 第二个测量值

测量时间“a ”和“b ”相等。记录第一个测量值的时间是测量值稳定后,或是在转折点处。

2.0安装和启动

收到仪器后,小心地拆封。检查仪器是否有因运输导致的损坏。如果有,通知负有责任的邮局、铁路、船运公司、代理商或制造商。

制造商:Gonotec, Gesellschaft für Meβ-

Und Regeltechnik mbH

Eisenacher Str. 56

D-1000 Berlin 62

Tel.: 030/784 60 27

2.1 安装

OSMOMAT 050应放置在无震动并且远离热源的地方。此外,放置设备的表面必须是平稳的,否则压强传感器的灵敏性感和最终结果的自动测定,都将会受到影响。

2.2 连接

用电源线(标配件)将OSMOMA T 050与供电系统连接。

确保线电压与设备背面标示牌标示的一致。还有必须注意设备是否正确地接地线。如果更换了插头,必须保证黄绿线接地。

2.3 开启OSMOMAT 050

按设备背面电源插口上方的开关,打开设备。设备即使很长一段时间不使用,也应该一直保持接通电源。在每隔一段时间,测量池会自动清洗,以便OSMOMA T 050随时都可以进行测量。

3.0准备测量池

除了配件中包含的工具,准备测量池还需要相应的溶剂预处理半透膜和滤纸。

3.1 溶剂林格液

林格液应是纯电解质的,不含其他乳酸盐或溶质。如果没有可用的林格液,可自行配制。

氯化钠0.8 g

氯化钾0.02 g

氯化钙0.02 g

碳酸氢纳0.1 g

蒸馏水100 ml

有些情况,也可以使用浓度0.9%的等渗盐溶液。

使用的溶剂中不能含有任何气体。如果有必要,使用前加热溶剂至沸点除气或放入真空中除气。一般的情况下,用30ml 的注射器(标配件)就能将溶剂中的气体去除(图6)。

连接橡胶管,吸入约20ml 的溶剂。然后用管夹夹住管。用力拉注射器内芯,在注射器内部产生负压(图6)。保持这样的真空条件几秒中,并振动注射器。 将注射器中除气的溶剂直接注入下半测量池(图5)。 3.2.0 准备半透膜 选择合适的膜

如果可能,使用膜孔较小的膜。 膜的外径是25mm

φ。其他制造商的膜可能会稍大,用剪刀修剪到正好的尺寸。

建议使用的膜的截留量为 10,000 g/mol, 货号 02.04.12 和 20,000 g/mol, 货号 02.04.11.

通常,提供的膜都是干燥的,并且膜孔涂有甘油。因此在将膜装入测量池之前,需将

膜放在溶剂中浸泡一段时间。最适合盛装溶剂的容器需带有盖子的烧杯(图7)。其内部是由Gonotec 提供的膜。 3.2.1 预处理膜

烧杯中盛装1cm 高的林格液。然后将膜放入溶液(请注意,膜的上侧面一直朝上,以便

保证膜的位置正确)。

膜在干燥的状态下,下侧面要比上侧面粗糙。

当在林格液中短时间浸湿膜后,用镊子将膜垂直方向夹起,可以观察到膜的上侧面(作

用层)膜孔较小,液体从其表面滑落说明其具有憎水性。而下侧面(支撑层)膜孔较大,并且完全浸湿了。

膜需负载O 形橡胶环(44,图4),以防止膜漂浮在液体表面。一段时间后,膜表面将

出现暗点。暗点会逐渐慢慢地扩散到整个表面。这个过程需约30分钟,当膜完全浸湿(即呈现暗色),才可以将其装入测量池使用。

处理完膜后,膜孔将充满林格液。此后必须防止膜再次干燥,否则膜将会收缩,膜孔会

非常明显地缩小。

建议每次至少处理2个膜,以便需要时可随时更换。润湿的膜可放在林格液中保存,放

+0

-0.5

在+4℃的冰箱中可保存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几个月。盛装林格液的烧杯必须盖紧。

3.3.0 准备滤纸

建议用一个圆盘将膜固定,滤纸放在半透膜的下面。滤纸可增加半透膜的厚度,使0.10到0.15mm的厚度增加到0.3mm。滤纸也有助于测量池拧紧后在其内部产生的压强适当。

如果如果其他产商的膜(例如Amicon产家的膜,厚度为0.35mm)比较厚,可以不使用滤纸。

我们提供的滤纸夹在膜中间,作用相当于分离层。润湿的滤纸可以重复使用,即使更换了膜。

3.3.1 浸湿滤纸

必须小心正确地浸湿滤纸,去除滤纸上所有的气泡。用流水冲洗滤纸。冲洗时,避免滤纸弯曲。然后再次润湿冲洗滤纸。用水冲洗完后,将滤纸放入30ml的注射器内除气(图6)。首先将滤纸弯曲放入注射器圆筒内,再插入注射器内芯。然后注射器吸入约15ml 的林格液,将其内部的空气排出,用管夹将管口夹住。用力拉内芯产生负压,这样可将滤纸上残留的气体去除。最后将滤纸从注射器内取出,放入林格液。此时可将滤纸放入测量池使用。

3.4.0 组装测量池

首先,旋松螺丝(34),除去测量池的连接管(29),侧推固紧装置(32),取出上半测量池。

第一次操作时,要注意:在装运前,就已经将O形环(44)和滤纸(45)装入测量池中,用以保护测量池防止运输时对其造成损坏。

当更换半透膜时,注意:必须用镊子将O形环(44)和旧的膜从测量池中夹出。然后将O形环和滤纸放入装有林格液的烧杯中(图7),以防干燥。

3.4.1 接通测量设备电源

在组装测量池的过程中,必须接通OSMOMAT 050的电源,以便监测和控制内部压强保护压力测量系统。

1.打开设备背面的电源开关。

2.按按钮(22)。

按钮(22)上的指示灯亮约10到20秒后,数字显示器(13)显示数值“0.00”。数字显示器与压力测量系统直接连接,实时显示压力测量系统内的压力情况。

3.4.2 清洁和填充下半测量池

首先,将溶剂注入下半测量池(参考5.1),溶剂高度到测量池的上边缘(图5)。然后滴加两到三滴的洗涤液,用棉质清洁棒或软棉纸仔细地清洁测量池。然后将带有特殊插口的曲管注射器(16mm长)(标配件)的管头插入到下半测量池底端的垂直孔处。

这个孔是连接测量池和压力测量系统的通道,在这个孔顶端有一个敏感的隔膜。用注射器将其吸起,使林格液进入孔中。

通过注射器的吸收和排放溶剂的方式,清洁孔,去除气泡。然后用30ml的注射器将测量池内的液体吸出。向测量池注入新的溶剂(参考5.1),这次不需滴加洗涤液。

用除气的新林格液反复地清洗孔(48)和下半测量池,直到剩余的洗涤液被清洗干净,防止溶剂因洗涤液产生泡沫。每次吸出测量池内的液体,都必须直接再注入新的溶剂。

最后一次注入溶剂后,用注射器再次去除孔(48)中的气泡。曲管注射器内芯不需拉到底端,避免空气通过注射器进入孔。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避免小气泡附着在测量池和孔(48)壁上。

当清洗孔(48)时,可观察到显示器上数值短暂的变化。

3.4.3 最后组装测量池

按照顺序组装测量池,参照图4.

首先,将O形环(44)装入洁净无气泡并盛有除气林格液的下半测量池(33)。膜和O 形环在装入测量池之前就已经在林格液中浸泡。

其次,将滤纸(45)放入下半测量池底部。小心产生气泡。接下来将经过预处理的半透膜(46)放在滤纸上。确保作用面朝上并且没有气泡产生。这时轻轻下按,以便半透膜更好的置于测量池内。

然后,将上半测量池(35)放在无气泡的下半测量池(33)上。正确的操作方法,先将上半测量池(35)的前边缘进入林格液,再小心地放低后边缘。这样液体可从前到后地将边缘空气取代。

确保在黑色O形环(44)中没有气泡!

最后轻轻按住上半测量池,将固紧装置(32)推回到原来的位置,小心地拧螺丝(34)。

在这个过程中,林格液会从下半测量池溢出,聚集在溢流槽中,用吸附性好的软纸将其吸出。

3.4.4 拧紧测量池

在拧测量池上的螺丝时,密封的测量池内会产生很大的超压。但在溶剂渗透过半透膜后,超压很快会消失。拧螺丝时要小心分步地用手拧不用使用其他工具,因为拧的速度过快,

无法控制产生超压的强度,会损坏敏感的压力测量系统。

图8以厘米水柱的形式显示最大可接受超压的压强刻度。

如果指示灯(18)(OVERLOAD)亮,还可以继续拧螺丝的动作。灯亮时的超压等于550cm水柱。但是如果声信号响(吱的噪音),必须离开停止拧螺丝,否则超压将会损坏压力测量系统。用手分步地拧螺丝,直到不能再你拧动螺丝(34)。

3.5 操作前的管连接

如图3所示将管(标配件)连接。

只能使用制造商提供的聚乙烯管,其他材质的管会渗透空气致使管内产生气泡,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甚至阻碍测量的进行。

将聚乙烯管套在不锈钢管上,长度至少5mm。如有必要,用工具(标配件,货号02.04.08)将管口轻微扩张。将聚乙烯连接管(27)和(28)插入两个瓶盖的孔中。然后在每个管上安装一个柱塞(41),以便管头保持在瓶底处。在每个盖上还有另外一个孔,必须一直保持这个孔是开启的,以保证外界与瓶内气压平衡。

(管的长度:管27 = 45cm;管28 = 59cm;管29 = 8cm;管39 = 9.5cm)

3.6 填充供液瓶

溶剂(5.1节,林格液)注入位于后面的供液瓶(25),然后将盖子拧上。

3.7 填充废液瓶

位于前面的瓶(26)用于盛装清洗完测量池后的溶剂。

为安全起见避免传染,建议将废液瓶(26)中注入一定量的消毒剂,注入高度约5到10mm。

此外在每次测量前建议将废液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液体,以便确保有一个注入高度在测量中作为零点的参考值,OSMOMAT 050自动保存该数值。

使用仪器时,需每天清空废液瓶(26)并清洗。

3.8 清洗测量池

在OSMOMAT 050的背面,有一个按钮。按这个钮,蠕动泵可脱离微处理器的程序控制,自行运作。

当按这个钮,溶剂被蠕动泵从供液瓶(25)中吸出,通过测量池然后进入废液瓶(26)。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小心在测量池和管中不能有气泡。但仅仅是占据整个横截面特别是在连接管内(27)的气泡才会对测量有影响。

正确的组装测量池后,在数字显示器上将会显示0到10厘米水柱之间的数值。但是显示的测量值并不稳定,有很强的变动性。

因此,需对平衡性特性行初步测试。

将瓶(26)从平台(31)上取下,置于桌面上,液体柱中液位差将正好是10.0厘米水柱,显示器显示差值。

但必须注意,在这些条件下通常开始值是处于超压的范围,而显示的更低测量值是在负压范围。因为显示器没有正负符号,所以两个测量值(瓶处于高位置的显示值和瓶处于低位置的显示值)必须相加。

4.00 校准OSMOMAT 050

设备测量的是盛装溶剂并与外界隔离的下半测量池的渗透负压。压力测量系统的灵敏性必须通过校准的方式进行调节。可通过测量和调节OSMOMAT 050达到已知胶体摩尔浓度溶液的数值来完成此校准。

但是,因为胶体非常容易分解,这类溶液在制备完后必须立即使用,所以这样的校准方法只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使用。由于此原因,OSMOMAT 050配有一个校准仪器,可直接校准压力测量系统。

校准前,完成测量前所需的所有准备工作。测量池和所有的管都已充满溶剂,没有气泡。

如果瓶(26)置于平台(31)上,液柱产生的静压透过半透膜的孔影响着压力测量系统。

如果瓶(26)从平台(31)上移到桌面上,液柱的静压变化量为10.0cm水柱,趋向负压。

数字显示器(13)直接显示压强的变化,并作为测量结果,单位“厘米水柱”。

4.10 用校准液校准OSMOMAT 050

校准液必须满足下面的条件:

1.电解浓度必须与林格液的电解浓度相同。

2.胶体渗透压或它们的摩尔浓度必须是已知的。

在低分子量范围内,多分散胶体中的分子量不能低于半透膜的截留量。

有些情况下,也可能使用混合血浆,但混合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需是已知的。

给定渗透压的单位转换为“厘米水柱”,必须使用下面的因式:

毫米汞柱= 1.36厘米水柱

千帕斯卡= 10.197厘米水柱

4.11 校准步骤

1. 按按钮(19)(RESET)。如果钮上指示灯亮,等待直到测量池清洗完后,指示灯1

(STANDBY)闪烁。

2. 按按钮(22)(CALIBRATION)。如果钮上指示灯亮,等待直到数字显示器(13)显

示“0.00”。按按钮(22)后,测量系统根据瓶(26)中液体的高度自动调为零。设备自动切换为“厘米水柱”。(开始校准时,必须保证瓶(26)置于平台(31)上,连接管内充满溶剂,没有气泡!)

如果条件满足,微处理器可不依据瓶(26)中液体的高度自动测定零点,

3. 通过隔塞(36),将校准液注入测量池,至少注入150到200μl的溶液。分三次注入

溶液,每次注入测量池的量约为注射器容量的三分之一。间歇期间不用将注射器从隔塞中拔出。

4. 不久后(30秒到3分钟,取决于半透膜),显示最终数值,如有必要,转动电位器(21)

校正数值。

4.20 通过静压差校准OSMOMAT 050

校准前,完成测量前所需的所有准备工作。测量池和所有的管都已充满溶剂,没有气泡。

4.21 校准步骤

1. 按按钮(19)(RESET)。如果钮上指示灯亮,等待直到测量池清洗完后,指示灯1

(STANDBY)闪烁。

2. 按按钮(22)(CALIBRATION)。如果钮上指示灯亮,等待直到数字显示器(13)显

示“0.00”。按按钮(22)后,测量系统根据瓶(26)中液体的高度自动调为零。设备自动切换为“厘米水柱”。(开始校准时,必须保证瓶(26)置于平台(31)上,连接管内充满溶剂,没有气泡!)

3. 将瓶(26)从平台(31)上移到桌面上。数值差将正好是10.0cm。如果测量值稳定

后(约30秒),显示器显示的偏差大于10.0,立即转动电位器(21)调整数值。

4. 然后,将瓶(26)再放回到平台(31)上,检验调整后的设置:显示器应显示零。

如果在半透膜装入测量池后,立即进行校准,测量系统将有轻微的浮动。这种情况下,当将瓶放回到平台(31)上后,设备重设不为零。

因此建议,直到压力条件完全稳定了,再执行校准。

如果显示数值被调回零,必须重新进行校准,按按钮(19)和(22)。

5.0 测量血浆胶体渗透压

首先完成OSMOMAT 050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血浆样品必须混合肝素,防止凝固。

建议不要使用酒石酸溶液或其他抗凝固剂,因为它们对样品有很强的稀释能力。

5.1 注入血浆样品

1. 每次测量前都必须用溶剂清洗测量池,并且零点稳定。如果进入此状态,指示灯1

(STANDBY)闪烁。

如果不是这样,测量前按按钮(19)(RESET)清洗测量池,然后校正零点。

2. 按按钮(24)(START),系统自动检验零点。10秒钟后,前面板上的指示灯(10)

(INJECT)和测量池上的指示灯(37)闪烁。这时就可以注入样品了。

3. 用注射器将肝素血浆样品通过隔塞(36)注入测量池,

建议使用带针头插口的专用注射器(配件)。专用插口穿过橡胶塞时,会在橡胶塞上留下光滑自动封闭的小孔。而普通插口垂直插入橡胶塞多次后,很可能导致橡胶颗粒脱落进入测量池,从而堵塞测量池。此外,使用普通插口时,隔塞的使用寿命会明显地缩短。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使用普通的插口必须考虑到一些特殊的问题。

一次测量的最小需要量是150 μl。这个最小量是清洗上半池必须的,最后这些溶剂将会被样品所取代。

首先,注射器中吸满样品(避免产生气泡!)。然后将注射器针头插入隔塞(36),直到针头抵到底部。这样不会刺破半透膜。

然后,将注射器中的样品分三步间歇地注入测量池。间歇地注入会增强清洗的效果,同时在测量池内也会产生超压脉冲。当触发脉冲,OSMOMAT 050开始测量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指示灯(2)亮,显示器上之前的测量结果将被删除。

注入时,一定要小心避免注入气泡或泡沫。

最后,将针头从隔塞中拔出,用水清洗。

5.2 测量池自动识别、保存和显示

注入样品后,指示灯(2)亮。

一小段时间后,从第30秒到最大4.5分钟,在充满溶剂的下半测量池中达到渗透负压平衡状态。这个平衡状态将被电子元件识别作为一个标准。数字显示器(13)显示测量值。

同时,指示灯(2)灭,而指示灯(3)和(11)亮。此时获得的测量结果,即是胶体的摩尔浓度。

如果不按(14)、(15)和(16)按钮,OSMOMAT 050显示的结果的单位是“毫米汞柱”,按钮指示灯(16)亮。

如果想要让结果以“厘米水柱”或“千帕斯卡”为单位显示,必须在测量前按按钮(14)或(15),即在按按钮(24)(START)之前。

如果需要OSMOMA T 050尽快执行下一步测量,下一步记录测量值的自动测量程序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读取测量值后,按按钮(19)(RESET),溶剂自动清洗测量池,系统重设电子元件为零。

按按钮(24),指示灯(10)和(37)亮,此时可以注入样品。

5.3 记录和保存第二个测量值

自动测量循环包括保存和显示测量结果(RESULT)、保存第二个测量结果(2.RESULT)、清洗测量池和重设零点。

通过简单保存和显示第一个测量结果的所有功能,以简单的方式参照平衡特性判断比较测量结果。(图9,10,11),未使用记录仪。

指示灯(3)亮后,在保存测量结果前,OSMOMA T 050将等待同注入样品到获得测量结果时相同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指示灯(4)、(5)和(6)中的一个会亮。

然后,测量池自动清洗。

按按钮(23)(RESULT CHECK),储存的第二个测量结果显示在显示器(13)上。同第一个测量结果相比较:如果平衡特性同图9的曲线图形一样,指示灯(5)亮;如果第二个测量值偏离了第一个测量值超过了2个数字,指示灯(6)亮,这是由于低分子量渗透而导致的(图10);如果是较慢的平衡特性,测量结果需很长的时间显示,在约4.5分钟后保存第一个测量值,而需再过4.5分钟后才能保存第二个测量值。这时,指示灯(4)亮(图11)。

5.4 自动清洗测量池和检测零点

在第二个测量结果保存和指示灯(4)、(5)和(6)中的一个亮了之后,溶剂自动分五个步骤清洗测量池。在清洗和重设零点阶段,指示灯(7)亮。

OSMOMAT 050故障检修

OSMOMAT 050标准配件

1根电源线

1份使用说明手册

1包截留量20,000道尔顿的膜

1包小的零部件,包括:

-2个蠕动泵管

-2个管接头

-1根连接管(1.12 m)

-10个硅酮膜

-1个O形环(26×2 mm)

-2个备用保险丝(220 V – 0.25 A lag / 110 V – 0.5 A lag)

1包2个柱塞

2个塑料瓶(分别盛装林格液和废液)250 ml

1个带有引流管的注射器,用于穿过隔塞注入样品(250 μl)

1个带有引流管(16 mm)的塑料曲管注射器,用于去除压力测量系统内的气泡1个30 ml带有管和管夹的注射器,用于去除溶剂和膜中的气体

1把镊子

1个管口扩张器

1瓶洗涤液

消耗品和零配件

货号货物数量50.9.0010 1包截留量10.000道尔顿的膜10 50.9.0020 1包截留量20.000道尔顿的膜10 50.9.0030 1包硅酮膜25 50.9.0040 1包O形环(26×2 mm),用于测量池 5 50.9.0050 1包连接管(聚乙烯0.04″ID) 1.12 m 50.9.0060 1包蠕动泵管(聚乙烯3/32″ID) 5 50.9.0070 1包蠕动泵管接头10 50.9.0080 带有16 mm引流管的塑料曲管注射器 1 50.9.0090 带有管和管夹的塑料注射器30 ml 1 50.9.0100 带有引流管的注射器250 ml,用于注入样品 1 50.9.0130 塑料瓶250 ml(供液瓶/废液瓶) 2 50.9.0140 管口扩张工具 1 50.9.0150 镊子 1 50.9.0160 供液瓶和废液瓶塞子 2 50.9.0170 隔塞螺丝 1 50.9.0180 1瓶洗涤液 1 20.9.0010 备用保险丝0.25 A lag(220 V)10 20.9.0020 备用保险丝0.5 A lag(110V)10 20.9.0120 电位记录仪连接线(50.10) 1 50.9.1010 记录仪纸卷(50.10) 5 50.9.1020 用于记录仪的笔(红色)(50.10) 3 50.3.0010 压强传感器 1 50.2.0010 成套测量池 1 50.2.0020 下半测量池 1 50.2.0030 上半测量池 1

STY-2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测仪操作规程

STY-2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测仪操作规程 1. 仪器准备:接通仪器电源;打开仪器后部电源开关,仪器显示开机界面,仪器启动进行预冷,彩屏显示自检界面,约两分钟后停止,仪器预冷完毕,彩屏显示屏进入主界面。 2. 测试: 按键盘数字键1后,仪器显示页面,“按下手柄,开始测试”,测试操作(或者直接按下手柄)。 ●用取样器取出供试品60-80ul,注入测试管中(确保其中无可见气泡)。 ●将测试管推入支撑座至停止位置,使测温探头完全侵入测试管内供试品样中。 按下已放置好的样品的手柄,仪器自动显示当前温度,(注意:务必上推冰针观察窗,用注射器或者镊子松动使保持冰针松动状态,否者会出现冰针无法下探,数据出现超出范围值。)温度降到零下6.5度时(或仪器内部程序达到温度范围时)探针自动插入离心管,同时显示测量数据后显示:冰点值和摩尔浓度值。按打印键打印当前测试单次报告,按存储存储当前数据;按返回返回主界面。 注:①仪器显示温度时未见探针下探,显示自然结晶,需要按返回键返回主测试页面重新测试 ②若测试过程中,中断抬起移动手柄后,仪器自动返回主界面,需再次重新测试 ③若测试过程中,仪器未出现探针刺入供试样品,仪器显示自然结晶,需抬起手柄, 重新测试 ④每次应使用新的测试管,更换移液器枪头 3. 校准: 按数字键3仪器进入校准界面 (校准时必须预先选择纯水0摩尔浓度校准;后选择测试点校准液校准) 按动上下键选择校准点(31个校准点供选择),选择好校准点后,按校准键,仪器进入测试界面,取已知浓度的和已选择校准点匹配的标准液,将选出的标准液充分摇匀,取 50-70ul注入测试管(注意其中无可见气泡),并将测试管推入支撑座值停止位置,使测温探头完全侵入测试管内标准液中,后进行测试样品方式测试样品方式测试校准,仪器自动默认校准液的信号值并自动测算和显示校正后摩尔浓度值。(如后发现选择校准点值和标准品值未匹配但已校准,只需要返回校准页面重新选择校准点按校准键后和匹配的标准液再次测试方法校准即可)每次校准均应使用新的测试管和移液器以及校准用的标准溶液。 4. 参数设置 按数字键4仪器进入预先测试前名称和批号设置 名称设置:查看说明书序列表对照编号数字,按编号数字键后仪器显示已选择的药品名称批号设置:按数字键设置数字批号,最高10位数字批号 如发现药品名称和批号错误设置,按左键取消已设置数据,按数字键重新设置,按下键切换,最后按确认键确认设置,按返回键返回主界面。 仪器测试使用前需预先设置好药品名称和批号,如不预先设置仪器默认上次的打印设置。 5. 测试结束后处理 ●将移动手柄上移,取下测试管。 ●测试结束在关闭仪器前,应使用纯水进行两次以上测试操作,以便对测温探头和探 针进行清洗(如检测粘稠度大的检品,应使用清洗瓶对探针及探针进行清洗),再 使用滤纸将测温探头檫试清理干净,以免污染。 ●在不使用仪器时,应给测温探头套上干净的空的测试管,以保护测温探头。

超声波测厚仪中文版说明书资料

目录 快速操作指南 (1) 第一章概述 (2) 1.1技术指标 (2) 1.2主要特点 (3) 1.3配置 (4) 第二章整机及键盘简介 (5) 2.1整机介绍 (5) 2.2键盘介绍 (6) 第三章操作简介 (7) 3.1零点校准 (7) 3.2声速设置或校准 (7) 3.2.1已知声速时声速设置 (7) 3.2.2已知厚度校准(单点校准) (8) 3.2.3两点校准 (8) 3.3基本操作流程 (8) 3.3管材测量 (10) 第四章菜单功能及设置 (11) 4.1仪器菜单 (11) 4.1.1穿透涂层 (12) 4.1.2数据存取 (12) 4.1.3报警 (14) 4.1.4单位 (14) 4.1.5扫查 (14) 4.1.6差值 (15) 4.1.7高温 (15) 4.1.8均值 (16) 4.1.9标准 (16) 4.1.10精度 (17)

4.1.11频率 (17) 4.1.12自动关机 (17) 4.1.13出厂设置 (18) 4.1.14对比度 (18) 4.1.15零点校准 (18) 4.1.16手动选择探头 (18) 4.1.17声音设置 (19) 4.1.18屏幕旋转 (19) 4.1.19单点校准和两点校准 (19) 4.1.20声速表 (19) 4.1.21背光 (19) 4.1.22曲面 (20) 第五章维护和保养 (21) 5.1使用注意事项 (21) 5.2日常维护和保养 (21) 第六章故障分析和排除 (22) 附录:常用材料声速表 (23)

快速操作指南 !注意: ●如您使用的测厚仪无“穿透涂层”测量模式,请确认 被测物为裸材,如被测点表面有油漆等,请将其打磨干净! ●如您使用的测厚仪有“穿透涂层”测量模式,在被测 点表面有涂层时,请选择此测量模式,但需确保被测厚度在“穿透涂层”测量模式的量程内! 第一次使用或者更换探头开机时,操作如下: 1)连接探头:将探头两个插头插入测厚仪主机顶端的两 个插孔内,无需分左右,但请确定完全插入。 注意:在插入探头前,请检查探头插头是否拧紧,如未拧紧请拧紧! 2)开机:按键开机。 3)调节声速:如已知材料声速,方法参考3.2.1,如未知材料声速,但已知材料厚度,方法参考3.2.2。 4)校准零点(参考3.1),SW7/SW7U/SW7A无需校零点。 5)测量:在被测点上涂抹耦合剂,将探头与被测点耦合紧密,厚度值稳定后读数。

除颤仪的操作流程

除颤仪的操作程序 朱军2013-04-24 英文:Deliver shock 给予电击 Press buttons on both paddles simultaneously (on the device, when using adhesive or internal electrodes) 同时按下二个电极上的除颤按钮(Defib)(当使用胶粘剂或内电极时按压设备上的除颤按钮(Defib) Pacemaker Stimulator 心脏起搏刺激器 STERNUM (胸外起搏的)心底电极。右侧锁骨中线第2—4 肋间。 APEX (胸外起搏的)心尖电极。左乳头外侧第4—5肋间与腋中线的交点。 +P/min 增加心率/分;-P/min 减少心率/分 +mA 增加起搏刺激毫安;-mA 减少起搏刺激毫安 Check Electrode 检查电极;BPM 心率;cm/mV 厘米/毫伏;Alarm Limits 报警极限;High Alarm 高报警值;Low Alarm 低报警值;Auto Printout 自动打印输出;Return 返回;Freeze 冻结;Next Menu 下一菜单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除了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外,及时除颤相当关键,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今天将除颤仪的使用给大家讲解一下,希望大家在抢救病人时都能熟练掌握。 1、将旋转钮转至监护:(一个心电波形)。 2、选择导联:按ECG选择Ⅰ、Ⅱ、Ⅲ、aVR 、aVL 、aVF、V.。 3、贴好电极贴:RL(右下)、RA(右上)、LA(左上)、LL(左下)、V(胸导联V1~V6),查看是否室颤。如病人为细颤,应用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变为粗颤。再做下一步。 4、将电极板分别涂满导电糊。 5、将两电极板分别放置患者心底和心尖部。心底(STERNUM):患者右侧锁骨中线第2—4 肋间。心尖(APEX):患者左乳头外侧第4—5肋间与腋中线的交点。两个电极板之间距离不要小于10cm。 6、选择焦耳数(绿色):非同步除颤:适用于室颤患者单向波360焦耳(本除颤仪是GE 公司的单向波)。双向波200焦耳(不是本除颤仪)。同步除颤:适用于室上速、室速150焦耳以内。必要时200焦耳。 7、非同步除颤按下充电(Charge)开关。同步除颤按下(Sync)开关。 8、除颤:将两电极板贴紧压实患者皮肤,等充电结束后双手同时按下两电极板顶端的紫红色按钮(Defib)。 9、除颤完毕应将旋钮转至○键关闭除颤仪。 二、操作后处理 1、用后及时用75%酒精擦拭电极板和导联线,保证电极板和导联线清洁无污垢。 2、将导联线、备用的心电纸、导电糊、电极贴分别放在布袋兜内,注意不要混放,以免损坏导联线。 3、用后推至指定的位置,及时充电,保证除颤器电量充足。 三、注意事项 1、如遇小儿除颤时,可除去成人电极板,使用小儿电极板。 2、在除颤前,注意让医务人员及家属远离病人的床单位,不要碰到电极导电糊或盐水纱布。 3、除颤时,将两电极板贴紧压实患者皮肤,以免给病人造成烧伤。不要接触任何金属表面,以免造成导电。 4、贴电极处应清洁干燥,避开除颤及心电图导联位置。 5、搬运仪器动作一定要轻,以免损坏

SMC 30C型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操作规程

1.目的:制定SMC 30C型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SMC 30C型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的操作。 3.责任:技术质量部QC负责本规程实施。 4.内容: 仪器组成及装置: 4.1.1组成:触摸显示屏、测试管支撑座、测温探头、测试管、冷却池、探针及护罩、移动手柄等。 4.1.2装置:按仪器说明书进行安装与使用。 操作方法: 4.2.1准备: 4.2.1.1按要求接通电源,打开仪器后面电源开关,仪器显示开机界面,仪器启动进行预冷,触摸显示屏显示自检界面,约二分钟后停止,仪器预冷完毕触摸显示屏进入主界面。 4.2.1.2 首次使用仪器要按动电机后面的启动电机键,使探针回到正确位置。 4.2.2校准: 4.2.2.1使用纯水进行零点校准(新制备的水溶剂) a 使用取样器将60μL纯水注入干净、干燥的测试管内,确保其中无可见气泡。 b将测试推入支撑座直至停止位置,使测定探头完全浸入测试管内纯水中。

c 4.2.2.2校准界面 确认界面。 4.2.2.3零点校准界面 操作移动手柄轻缓下移,测温探头(测试管)稳稳插入冷却池。纯水。纯水的温度被实时地触摸显示屏上以摄氏温度显示出来。 4.2.2.4测试界面被测纯水冷却完成之后,不锈钢探针带冰晶自动插入,纯水开始结晶,仪器测出纯水的冰点,并将其记为“0”值,显示读数为“0”。将移动手柄上移,取下测试管。尔后需要用用纯水进行一次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 0±2mOmol/kg H 2 O的标准,负责重新进行零校准。 4.2.2.5使用标准液进行分段量程两端点的校准 该仪器对分段量程的设计:在0~3000测量范围内,每100为一个校准量程(循环)。 校准前,应根据供试品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值选择与量程相符的标准液,并按 使触摸显示屏显示的数据与预选的标准数值相符,否则会产生校准错误。按动确认按钮。将选出的标准液充分摇匀,取60μL注入测试管(注意其中无可见其中无可见气泡),并将测试管内标准液中。确认触摸显示屏显示的数值与选择的标准液数值相符合。 操作移动手柄轻缓下移,使测温探头(测试管)稳稳插入冷却池,溶液开始结晶,仪器测出冰点值,触摸显示屏自动显示测试过程结果。 将移动手柄上移,取下测试管。尔后需用标准液进行一次测试,结果应符合 ≤400mOmol/kg H 2O时±2mOmol/kg H 2 O、﹥400mOmol/kg H 2 O时±%的标准,否则 重新进行标准液校准。每次校准均应使用新的测试管及校准用的标准溶液。

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测仪

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测仪渗透压摩尔浓度测试仪 型号:H110511 冰点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测仪是用于测定溶液和各种体液渗透压或渗摩尔浓度(Osmolality)的仪器,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是国家药典2010版中新增的检测方法, 在药品质控中具有重要意义,欢迎药物研究单位、药检机构和制药厂选用。本仪器 完全满足2010版《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检测标准的规定。 主要特点: ◆采用LED彩色大屏幕液晶显示屏;具有测试数据自动处理、打印。本仪器可以存储两万次历史使用数据;随时可调用和打印功能; ◆采用冰点下降原理及高精度传感器,测量精度高,重现性好。 ◆采用半导体双制冷系统,预冷时间短,检测速度快,便于连续检测。 ◆振荡原理,检测样品量少,范围宽,可满足不同领域需求。 ◆可同时显示检品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值,冰点值。 ◆本仪器具有有31个校正点,可进行两点及多点的线性校正,保证仪器精准度。 ◆冷却系统采用无热传导液设计,免除频繁的维护。 ◆内置《中国药典》数百种注射剂药品名称,方便预设检品资料。 技术参数: 1.测量范围:0~3000 mOsmol / kg H2O 2.样品量:50-100μl(根据离心管大小适量) 3.测试时间:<2min30sec 4.预冷时间:≤3min 5.重复性:RSDs≤1% (300mOsmol/kg H2O) 6.准确度:±1% (300mOsmol/kg H2O) 7. 分辨率:1mOsmol/kg 8. 线性:<1%的直线 9. 环境温度:-10~25℃ 10. 环境湿度:5~60% 11. 电源:AC220V 1.5A 12. 外形尺寸:230*210*360mm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维护与保养

除颤仪操作流程 一、准备 1、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 2、评估:病人意识、颈动脉搏动、心电图显示、病人心前区监测电极的 连接情况,解释 3、患者准备:平卧,松开衣服纽扣,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暴露 胸部、擦干除颤局部皮肤 4、用物准备:除颤仪(带电极板)、导电糊、电插板、急救用物 二、除颤 1、电极板涂上导电糊 2、按ON键,打开电源开关,选择正确的除颤方式 3、按ENERGYSELECT(能量选择)选择能量: 非同步除颤成人单相:200J-300J-360J 双相:120J-150J-200J 小儿2-5J/kg 同步电复律时:按医嘱进行,最小从50J开始 4、充电:按APEX电极板侧面手柄上的黄色按钮充电键(charge键), 充电时红色指示灯亮,充满电时仪器会发出声音 5、放电:将电极板紧贴病人胸部,按Shock键,放电时,术者及其他 人员切勿碰到病床、病人或者任何连接到病人身上的设备(避开导电体) 三、观察 1、病人呼吸、心律、血压 2、电极板接触皮肤情况 3、视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再次除颤 四、整理 1、关机 2、整理床单位 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4、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5、洗手、记录 备注: 1、操作时保持手干燥,可戴橡胶手套绝缘。忌空极板对空放电或单相 放电。 2、患者皮肤保持清洁、干燥,电极板必须涂满导电糊(或垫盐水纱布)、 电极板必须紧贴病人皮肤,以免烫伤皮肤。 3、仪器默认状态,为非同步除颤;按SYNC(同步)选择同步除颤。 4、非同步除颤的指征:室颤、室扑。同步除颤指征:房颤、房扑、室 速、室上速。 5、STERNUM电极板放置于右侧:心底部,即右侧锁骨中线2-3肋间; APEX电极板放置于左侧:心尖部,即左侧腋中线第5肋间。 6、整理用物时应擦拭电极板并检查记录纸、导电糊、电极片是否清洁 处理完毕,仪器放回原处并充电,处于备用状态。 除颤仪的维护与保养 1电极板的清洁与擦拭 电极板是Defi-B的组成部分,平时应置于电极板卡槽之中(仪器立放),每次使用结束之后都要及时对其进行清洁与擦拭。清洁与擦拭通过以下3个步骤来完成,即:(1)检查仪器是否关闭,如未关闭则须关闭;(2)沿逆时针方向旋下金属电极板,用湿润的抹布擦净电极板;(3)干燥后,重新旋紧电极板,可靠地置于卡槽中。在对电极板进行清洁与擦拭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电极板。既不能用锐利的金属工具刮除附着的污垢,特别是不能对电极板的金属表面造成划损,也不可使用对电极板有腐蚀作用的酸、碱溶液。 2、电池的充电与更换 电池需要日常或定期的维护与保养。维护与保养有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将电源线插头插入交流电源插座,即为除颤仪电池充电。电量耗尽的电池,3-5h 即可充满。充电时应注意除颤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一般为0-40℃),尤其是温

STYA渗透压仪使用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规范STY-1A渗透压仪的操作。 2范围 STY-1A渗透压仪的使用、保养。 3职责 各项目部制剂人员。 4内容 4.1渗透压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4.1.1仪器的工作环境仪器应置于室温5-30℃范围,且清洁的检验室内,仪器工作时不应受到震动、晃动等干扰。电源应有良好的接地。仪器的后面板应保障通风,远离热源。 4.1.2将仪器置于平坦稳固的工作台上,仪器的后面板距墙应有不小于20厘米的距离,仪器底部不得有任何杂物以防阻碍风扇孔。 4.2.开机 4.2.1首先检查仪器电源是否接好。接好则启动仪器后面板左下部电源开关。 4.2.2仪器自检,约1分钟时间,自动进入主菜单。按仪器前面板的“上”、“下”、“确认OK”、“返回ESC”进行操作。 4.3仪器校准 4.3.1校准仪器零点及校准量程 1)进入面板上“仪器系统校准”,将出现“校准仪器零点”、“选择仪器量程”、“校准仪器量程”、“仪器时间设定”四个选项,选择“校准仪器零点”。 2)取干净测定管及干净的取样头,用移液器吸取100uL纯水。注入测定管中。 3)将测定管固定在传感器上(或插入冷穴内),按“确认”键开始“校准仪器零点”。 4)零点校准完毕,仪器会有图显并自动记录该校准结果,且结果保留至下一次重新校准。 4.3.2校准仪器量程 1)进入“选择仪器量程”,确认进入,按上下键进行量程选择。选择好后退出。

2)取干净测定管及干净的取样头,用移液器吸取100uL100mOsmol/kgH2O标准液移入测定管,固定在在传感器上(或插入冷穴内)。 3)进入“校准仪器量程”,按“确认”键开始“校准仪器量程”。进入校准状态。 4)校准量程完毕后返回上一界面,面板上左下角显示为校准次数,右下角为存入值,标准4次后,存入后三次的平均值,其余各次保存最后一次的校准值。 5)重复操作,依次对200、300、400、500、600、700、900、1000、2000、3000、286mOsmol/kgH2O 等量程进行校准。 4.3.3仪器时钟设定:进入“仪器时间设定”界面,按确认键可以选择年、月、日、小时、分、秒,按上下键可以修改数字。按确认键超过10秒完成时间的设定。 4.4测量渗透压摩尔浓度 4.4.1进入“测量摩尔浓度”界面,取干净测定管及干净的取样头,用移液器吸取100uL待测溶液,固定在在传感器上(或插入冷穴内)。按“确认”键开始测量。按“返回键”终止,取消此次测量。 4.4.2测量过程中界面上显示上下两数值,上数值表示测量次数,下数值表示被测溶液参透压摩尔浓度对应的信号变化值。当打印测量结果或对仪器校准后,测量次数清零。 4.4.3测量结束,显示被测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值及渗透压比值,按确认键保留本次测量结果。 4.4.4继续测量不同浓度的被样品须换用新的取样头及测定管,并且两次测量之间用滤纸轻吸拭传感器。如果被测值远离上次量程校准值时,用接近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标准液,校准量程。 4.5.数据结果查询 4.5.1选择进入“数据统计分析”界面,进入“数据结果查询”界面,显示测量次数、被测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渗透压比值。按确认键可以选择数据是否保留。 4.5.2进入“数据统计分析”界面,对已测并保留的数据进行分析,显示平均值及相对标准偏差。 4.6.打印结果及清洗 4.6.1确认打印机是否已连接。选择打印项并按确认键打印结果。 4.6.2清洗冷针将注有清水的测定管固定在传感器上(或放入冷穴内),选择进入“清洗冷针”界面,确认执行。仪器自动进行清洗。 4.7.关机后,应清洗传感器,清理冷穴、冷室内的冰霜。 4.8.注意事项 4.8.1渗透压仪传感器头部为玻璃制品,勿碰伤。 4.8.2本仪器为精密仪器,搬动时避免震动、倒置。 4.8.3每次开机检测前,先用标准液300mOsmol/kgH2O检测仪器工作是否正常。如测量结果偏差较大,须重新校准仪器零点和量程。 4.8.4为使测定结果准确并有良好重现性,应避免测定溶液中存在的气泡;在每次测定后,请用蒸馏水清

除颤仪操作流程

除颤仪操作流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电除颤操作流程 (一)评估 (二)操作前准备 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 (三)操作 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 6.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7.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 8.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 9.除颤结束,报告“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 10.移开电极板。 11.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 1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报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遵医嘱停用心电监护。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 13.电极板正确回位;关机。

(四)操作后 1. 擦干胸壁皮肤,整理病人衣物,协助舒适卧位,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2.整理用物。

STYA渗透压仪使用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S T Y A渗透压仪使用保养 标准操作规程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规范STY-1A渗透压仪的操作。 2范围 STY-1A渗透压仪的使用、保养。 3职责 各项目部制剂人员。 4内容 4.1渗透压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4.1.1仪器的工作环境仪器应置于室温5-30℃范围,且清洁的检验室内,仪器工作时不应受到震动、晃动等干扰。电源应有良好的接地。仪器的后面板应保障通风,远离热源。4.1.2将仪器置于平坦稳固的工作台上,仪器的后面板距墙应有不小于20厘米的距离,仪器底部不得有任何杂物以防阻碍风扇孔。 4.2.开机 4.2.1首先检查仪器电源是否接好。接好则启动仪器后面板左下部电源开关。 4.2.2仪器自检,约1分钟时间,自动进入主菜单。按仪器前面板的“上”、“下”、“确认OK”、“返回ESC”进行操作。 4.3仪器校准 4.3.1校准仪器零点及校准量程 1)进入面板上“仪器系统校准”,将出现“校准仪器零点”、“选择仪器量程”、“校准仪器量程”、“仪器时间设定”四个选项,选择“校准仪器零点”。 2)取干净测定管及干净的取样头,用移液器吸取100uL纯水。注入测定管中。

3)将测定管固定在传感器上(或插入冷穴内),按“确认”键开始“校准仪器零点”。4)零点校准完毕,仪器会有图显并自动记录该校准结果,且结果保留至下一次重新校准。 4.3.2校准仪器量程 1)进入“选择仪器量程”,确认进入,按上下键进行量程选择。选择好后退出。 2)取干净测定管及干净的取样头,用移液器吸取100uL100mOsmol/kgH2O标准液移入测定管,固定在在传感器上(或插入冷穴内)。 3)进入“校准仪器量程”,按“确认”键开始“校准仪器量程”。进入校准状态。 4)校准量程完毕后返回上一界面,面板上左下角显示为校准次数,右下角为存入值,标准4次后,存入后三次的平均值,其余各次保存最后一次的校准值。 5)重复操作,依次对200、300、400、500、600、700、900、1000、2000、3000、 286mOsmol/kgH2O等量程进行校准。 4.3.3仪器时钟设定:进入“仪器时间设定”界面,按确认键可以选择年、月、日、小时、分、秒,按上下键可以修改数字。按确认键超过10秒完成时间的设定。 4.4测量渗透压摩尔浓度 4.4.1进入“测量摩尔浓度”界面,取干净测定管及干净的取样头,用移液器吸取100uL 待测溶液,固定在在传感器上(或插入冷穴内)。按“确认”键开始测量。按“返回键”终止,取消此次测量。 4.4.2测量过程中界面上显示上下两数值,上数值表示测量次数,下数值表示被测溶液参透压摩尔浓度对应的信号变化值。当打印测量结果或对仪器校准后,测量次数清零。 4.4.3测量结束,显示被测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值及渗透压比值,按确认键保留本次测量结果。 4.4.4继续测量不同浓度的被样品须换用新的取样头及测定管,并且两次测量之间用滤纸轻吸拭传感器。如果被测值远离上次量程校准值时,用接近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标准液,校准量程。 4.5.数据结果查询 4.5.1选择进入“数据统计分析”界面,进入“数据结果查询”界面,显示测量次数、被测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渗透压比值。按确认键可以选择数据是否保留。

22 SMC 30C型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操作规程

1.目的:制定SMC 30C 型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SMC 30C 型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的操作。 3.责任:技术质量部QC 负责本规程实施。 4.内容: 4.1仪器组成及装置: 4.1.1组成:触摸显示屏、测试管支撑座、测温探头、测试管、冷却池、探针及护罩、移动手柄等。 4.1.2装置:按仪器说明书进行安装与使用。 4.2操作方法: 4.2.1准备: 4.2.1.1按要求接通电源,打开仪器后面电源开关,仪器显示开机界面,仪器启动进行预冷,触摸显示屏显示自检界面,约二分钟后停止,仪器预冷完毕触摸显示屏进入主界面。 4.2.1.2 首次使用仪器要按动电机后面的启动电机键,使探针回到正确位置。 4.2.2校准: 4.2.2.1使用纯水进行零点校准(新制备的水溶剂) a 使用取样器将60μL 纯水注入干净、干燥的测试管内,确保其中无可见气泡。 b 将测试推入支撑座直至停止位置,使测定探头完全浸入测试管内纯水中。 c 4.2.2.2校准界面

确认界面。 4.2.2.3零点校准界面 操作移动手柄轻缓下移,测温探头(测试管)稳稳插入冷却池。纯水。纯水的温度被实时地触摸显示屏上以摄氏温度显示出来。 4.2.2.4测试界面被测纯水冷却完成之后,不锈钢探针带冰晶自动插入,纯水开始结晶,仪器测出纯水的冰点,并将其记为“0”值,显示读数为“0”。将移动手柄上移,取下测试管。尔后需要用用纯水进行一次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0±2mOmol/kg H 2 O的标准,负责重新进行零校准。 4.2.2.5使用标准液进行分段量程两端点的校准 该仪器对分段量程的设计:在0~3000测量范围内,每100为一个校准量程(循环)。 校准前,应根据供试品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值选择与量程相符的标准液,并按 使触摸显示屏显示的数据与预选的标准数值相符,否则会产生校准错误。按动确认按钮。将选出的标准液充分摇匀,取60μL注入测试管(注意其中无可见其中无可见气泡),并将测试管内标准液中。确认触摸显示屏显示的数值与选择的标准液数值相符合。 操作移动手柄轻缓下移,使测温探头(测试管)稳稳插入冷却池,溶液开始结晶,仪器测出冰点值,触摸显示屏自动显示测试过程结果。 将移动手柄上移,取下测试管。尔后需用标准液进行一次测试,结果应符合 ≤400mOmol/kg H 2O时±2mOmol/kg H 2 O、﹥400mOmol/kg H 2 O时±1.0%的标准, 否则重新进行标准液校准。每次校准均应使用新的测试管及校准用的标准溶液。 4.2.2.6出现校准错误,须清除错误数据 校准时选择了错的校准液,校准后触摸显示屏显示校准数据与标准液不一致,出现校准错误,需要清除错误数据,并重新校准,使校准数据复位。 4.2.2.7清空界面

湿膜厚度仪使用方法

OU3410 湿膜厚度仪使用方法 使用说明书

基本概述 湿膜测厚仪又叫湿膜测厚规、湿膜测试仪、湿膜检测仪、湿膜厚度测量仪、湿膜测厚仪厂家、湿膜测厚仪价格、梳式湿膜测厚仪、湿油漆测厚仪、湿涂层如何检测、湿膜卡、湿膜片、湿膜厚度卡具有测量误差小、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是控制和保证产品质量必不可少的检测仪器,广泛地应用在制造业、金属加工业、化工业、商检等检测领域。

欧谱梳式湿膜厚度规是测量色漆、清漆等各种涂料湿膜涂刷厚度的测量工具,数值以微米(m m)表示。湿膜厚度规适用于平整的基板上,测量精度高。本厚度量程为10~100m m、20~200m m、250~700m m、50~750m m、50~950m m、25~2000m m、25~3000m m七种规格供选择,以适应不同行业的需要。 使用方法: 各种涂料施工后,立即将湿膜厚度规稳定垂直的放在平整的湿膜涂层表面,将湿膜厚度规从湿膜中移出,即可测得湿膜涂层的厚度。湿膜厚度应是在被湿膜浸润的那个最短的齿及邻近那个没有被浸到的齿之间。以同样方式在不同的位置再测取两次,以得到一定范围内的代表性结果。 使用完毕后,将湿膜厚度规洗净、揩干。

感谢以下网站对本资料的大力支持: 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超声波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钢板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金属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管道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钢管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厚度测量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超声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高温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壁厚测量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超声波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膜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涂层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涂层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镀层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油漆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油漆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漆膜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锌层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防腐层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麦考特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尼克斯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磁感应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涡流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膜厚测试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覆层测厚仪 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电镀层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涂镀层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镀锌层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电解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氧化膜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磁性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干膜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湿膜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镀铬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标线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磷化膜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尼克斯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超声探伤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磁粉探伤机 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焊缝探伤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超声波探伤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超声波探伤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金属探伤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便携式探伤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钢结构探伤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磁粉探伤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超声波探伤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便携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便携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洛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轧辊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手持式硬度计 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里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铅笔硬度计 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便携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钢管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韦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轧辊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巴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模具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超声波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洛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金属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硬度测试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布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布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肖氏硬度计 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铸件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钢板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硬度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铝合金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邵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橡胶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橡胶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电火花检测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电火花检测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电火花检漏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防腐层检测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防腐层检漏仪 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表面粗糙度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粗糙度测量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粗糙度测试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喷砂粗糙度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光洁度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便携式粗糙度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粗糙度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粗糙度检测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附着力测试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漆膜划格器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百格刀测试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百格刀 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LED观片灯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黑白密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光泽度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工业观片灯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黑度仪 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黑度计 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无损检测 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无损检测仪器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无损123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网站目录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达高特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达高特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MX3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PX7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狄夫斯高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数字式粘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油漆粘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粘度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无损检测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百格刀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笔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透光率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硬度测量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数显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台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林格曼黑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显微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维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钳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镀层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漆膜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涂层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玻璃钢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塑料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钢材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光泽度测试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油漆光泽度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便携式布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便携式洛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硬度块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硬度计试块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中国硬度计网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中国测厚仪网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中国探伤仪网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中国粘度计网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中国粗糙度仪网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中国涂层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EPK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minitest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Positest附着力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positector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Dm5e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Mikrotest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电火花测漏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手持式粗糙度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超声波检测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数显邵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数显巴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数显韦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数显布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数显洛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数显里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便携式里氏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尼克斯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旋转粘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分类目录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石墨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邵氏橡胶硬度计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铸铁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湿膜厚度规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钢结构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薄膜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铸件探伤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容器探伤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管道探伤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涂层厚度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涂料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镀铬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reseto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镀镍测厚仪https://www.doczj.com/doc/995575031.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