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一等奖机械类《单片机课程单个数码管的显示》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9.73 KB
- 文档页数:5
1.3 集合的运算——交集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选自人教版《数学1》(基础模块下册)第一章第3.1节的内容,教学安排是2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理解交集概念的内涵,将有利于掌握交集的运算,也为并集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左右。
2.学情分析:他们是电子商务一年级,男女各一半。
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交集的概念,学会交集的表示方法。
他们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差,解决问题能力弱。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交集的定义,归纳交集的性质。
能力目标:会求两个简单有限集的交集;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集合,并能求其交集。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认识交集在生活中的应用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交集的概念及求交集。
难点:借助数轴解决不等式解集的交集运算。
突破难点的策略:图形转化到数形结合,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不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验数与形的区别与联系。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二、策略选择:1. 教学理念:根据“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学生从自学开始,先尝试后内化,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
2. 教法学法: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法:任务驱动、讲授法。
3. 资源整理:课前微课、游戏、课中游戏。
三、教学过程2. 探究定义,归纳性质任务一:交集的概念(读法、符号表示、文氏图表示、性质描述法)任务二:通过观察文氏图来验证这些结论3.巩固练习,突破难点任务三:试试身手,小组合作。
任务四:课中微课,破难点。
4.多元评价,总结提升任务五:课堂小测任务五1. 延伸应用已知两条客货车道,A车道限制时速为 80—120km/h,B车道限制时速为 60—100km/h,我们把车速控制在那个范围内,可以保证车辆既可以在A车道又可以在B车道上行驶?四、教学反思1.以学定教,任务引领,构建数学高效课堂;2.数形思想结合,解决教学难点,启迪思维;3.紧扣生活,体会到学有价值的数学的乐趣。
XXXXXX取业技术学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教学设计教学重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教学难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关键点:通过拆装三相异步电动机,从中完成构造及各零部件的学习。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这个教学关键点,这样既抓住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为突破难点打下坚实基础。
教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岗位工作内容,将教学内容整合成“电动机拆装”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工作学会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工作,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动手拆装电突出了重点;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作业的布置、评价及学习信微课教学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降低学习难度,突破“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这一教学难点。
整个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任务,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拆、仿、做、检、排的步骤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阶段目标备注1 前置任务自主学习①分析、明确学习任务,获取信息、查找资料。
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步骤、工作原理、构造及其作用。
①小组长带头查资料,并做好组员的分工安排;②通过QQ群、360网盘下载视频、微课、课件等学习资源;通过网站、专业书籍等途径查找资料,获取信息;③选择、处理信息,制定学习计划。
①提供理实一体化的学习环境,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创建QQ群、360网盘等网络交流方式,创设情境,布置任务;②将相关的教学资料放入QQ群和360网盘,供学生下载使①明确学习任务,初步学习教学内容;②学会运用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制定学习计戈限③利用网络等信息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度。
该环节利用晚修、自习课时间完成部分任务。
授课地点设在电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该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网络及部分专业书籍。
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教法学法教学思路及策略实现了教、学、做的统一。
动机学习了电动机的构造, 息的反馈,采用视频仿真、教学流程前置任务自主学习评价任务学习总结实施任务I探究学习拓展任务知识迁移。
全国信息化大赛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作品教案机器人自动门控制全国信息化大赛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作品教案教案名称:机器人自动门控制1. 教案简介:本教案是在全国信息化大赛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旨在通过机器人自动门控制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研究到自动门控制的原理、设计和实战应用。
2. 教案目标:2.1 理论目标:- 了解自动门控制的原理和技术;- 掌握自动门控制相关的电子知识和编程技能;- 理解自动门控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2 实践目标:- 能够使用Arduino等硬件平台进行自动门控制的设计;- 能够进行自动门控制的编程;- 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3. 教学内容:3.1 理论内容:- 自动门控制的原理和技术介绍;- 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 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
3.2 实践内容:- 硬件平台的选择和搭建;- 电路连接和元器件的安装;- 编写自动门控制的程序。
4. 教学步骤:4.1 理论教学:- 第一课时:自动门控制原理和技术介绍;- 第二课时: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 第三课时: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
4.2 实践教学:- 第四课时:硬件平台的选择和搭建;- 第五课时:电路连接和元器件的安装;- 第六课时:编写自动门控制的程序。
5. 教学评价:学生将根据实际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自动门控制系统的功能实现程度进行评价。
教师还将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和理解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6. 教学资源:- Arduino硬件平台及相关教学资料;- 电子元器件和电路连接所需材料;- 编程软件和教学指导。
7. 教学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时间,建议将学时分配合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
8. 教学效果: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得到提升。
他们将学会自动门控制的原理和技术,掌握相应的硬件和编程知识,并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谢谢大家的聆听。
接下来我再占用几分钟时间,说说我的两点感悟。
机缘巧合,参加了比赛。
在一点点尝试、一次次修改、一步步走下去的过程中,我觉得经历了很多,最大的感受就是:团队的力量很重要!我拥有4个团队。
第一是长兴职教中心大团队。
这个团队,给老师提供了上升的平台。
学校从组建信息化团队开始,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着老师往前走,在每个阶段,都费尽心思请来专家给予指导。
每历经一次指导,就有一个质的进步。
在这个取得进步的过程中,学校各方面的专家提供了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微课素材的计算机技术处理,教学设计的版面设计,说课稿的语言组织,说课姿态的调整,等等。
每次忐忑的求助,都会得到倾囊的相助。
最后,比赛的全程还有金牌带队的鼓励和陪伴,真的很感动。
你们知道陆校是怎么鼓励我的吗?哎呀这个不行,哎呀这个也不如你。
你就放心大胆地上吧!第二是四分校小团队。
这是一个温馨的、开心的团队。
每一次求助,无论何时,不论是谁,总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
不管换课有多匆忙,不管换值班有多乱套,都是一口应承,先帮忙再说。
分校虽小,支持的力量却是强大的!第三个团队是我们电子教研组。
电子组的人才多,大师多。
教学设计的论证,电路图的绘制,微课素材的搜集,公开课的准备,我们组能出力的都出力了,不仅节省了时间,还保证了材料的专业性。
虽然我们电子组的人都偏于内向,不善表达,但在关键时刻该出手时就出手,相当给力!第四个团队,就是一直奋斗着的信息化小团队。
从我接手这个比赛开始,改教学设计,改ppt,拍微课,拍课堂实录,朱瑶一直陪着我奋斗,直到我去了珠海,还在帮我查资料。
我想再说一遍,团队真的很重要!国赛的评委都说,以后的比赛需要团队来支撑!参加比赛,无论能否获奖,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这是最根本的收获。
我发现,受到的挫折越大,学习到的东西就越多。
我的教学设计有幸得到沈特的指导,我想给大家看一下,沈特第一次给我修改后的反馈。
《单一全剖视图》教学设计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冯健明一、设计思路本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通过对学习任务《绘制剖视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剖视图的看图和画图方法,建构剖视图知识。
本设计的理论依据是生本教育理念和模式,先做后学,先学后教,通过设计任务和问题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以及全班研讨学习,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本设计的最大特色是以任务为载体,以问题来驱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的交流讨论来完成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准确而简单地说出剖视图的形成过程。
2.能正确绘制剖视图。
(二)能力目标:1.掌握剖视图绘图原理与规律。
2.看懂剖视图,根据剖视图能准确想象机件形状。
(三)情感目标: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信心。
2.培养学生专业的兴趣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分析(一)学情分析15数控(2)班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但学习氛围较好,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的三视图、组合体视图,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
大部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薄弱,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参与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机械制图是数控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剖视图是图样的基本表示法之一,即相对独立于前面所学的基本视图,但又需要前面所学的基本视图、投影原理为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旧知识的应用又是新知识的探索,是后面零件图、装配图学习必备的知识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设计的重点内容是能理解全剖视图概念和掌握全剖视图画法,难点是剖面线绘制及零件内部交线处理,关键点是剖切位置的选择。
四、教法与学法本课是在多媒体课室进行,选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启发法。
信息化大赛教学设计在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信息化教育的推动力量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改革和创新。
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信息化大赛的教学设计,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信息化大赛作为一种新型的学科竞赛形式,以培养学生信息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在实施信息化大赛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信息化大赛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等。
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要确保这些目标的达成。
其次,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信息化大赛的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年级和学科相关,并且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例如,在小学阶段,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编程任务,让学生通过制作小游戏或程序,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中学阶段,可以选择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如制作一个信息化系统或开发一个应用软件。
第三,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信息化大赛的教学需要借助适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可以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展,融会贯通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评估方式可以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既包括学生的作品成果,也包括对项目过程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最后,要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
在信息化大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组织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信息化大赛的项目设计和实施,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信息化大赛教学设计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4《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采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由王森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C语言编程基础》,《for循环语句》这一节位于本书第五章第四节,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
for循环语句是C语言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最灵活、最频繁的语句,它建立在学生已学习了顺序、选择结构的基础之上,突破本节课,对提升学生编程能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把握,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for语句的格式•理解for语句的执行过程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作风•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大胆探索的精神4、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掌握f。
「语句的格式和执行过程•难点:利用for语句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循环体本节课我的教学对象他们思维活跃,充满热情,优点是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的程序流程,具备一定的算法基础,具有一定的比较、归纳能力。
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强,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举例法外,1、导入新课时采用设问法、趣味教学法。
2、讲授循环执行过程时采用类比法和演示法。
3、练习时采用任务驱动法。
我结合本门课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现状,引导学生采用:1、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
学生先由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将for语句的执行过程和人走路的过程进行类比,再通过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深入探究,突破循环变量初值、终值和增量对循环次数的影响这一难点内容。
2、尝试实践法。
鼓励学生从模仿开始,由易到难、大胆尝试,逐步过渡到独立进行程序设计,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f。
「语句表达出来,知识转化为能力。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出勤,活动手指和颈椎,准备上课(用时21)【复习导入】(用时4,)讲授一个故事:古代印度国王舍罕要褒奖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一一他聪明能干的宰相达依尔,问他需要什么,达依尔回答说:“陛下只要在国际象棋的棋盘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在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依此类推直到第64个格子,将这张棋盘上所有格子里的麦子给我吧,国王听了觉得达依尔的要求并不高,便说道你会如愿以偿的,然而,国王却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多么巨大。
单个数码管显示的安装与调试 一教学设计方案 一、设计理念 1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中职开设单片机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学中做,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3 .数字化信息化资源的使用,让学生感受信息化新课堂魅力;
二、设计背景 1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学生们乐于利用电子模块和单片机,制作各种智能创
新作品,小小“创客”梦在这里萌芽; 2 .教学设计符合楼宇智能专业三年级学生有基础、爱动手的学习特点。
三、教学过程
授课班级 三年级楼宇班 学生人数 50 授课时间 4
课时
授课类型 理实一体
教材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单片机项目设计与实训:项目式教学》项目八,该教材按实训项目编写,职教特色鲜明,充分体现“做中学”。该项目是从项目七“八位流水灯设计”的拓展过渡到项目八“单个数码管显示的安装与调试”,为项目九“两个数码管显示”做准备,完成承上启下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数码管内部结构和显示原理;
(2)掌握单片机控制单个数码管显示的实现方法。
2 .技能目标
(1)能掌握单片机电路的制作、调试;
3 .情感目标
(1)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2)培养“6s”职业素养。
教学重点 1数码管内部结构;
2.单个数码管显示电路的制作;
教学难点 1数码管字型编码;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理实一体化、小组学习法
教学手段 模拟仿真、翻转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源库、学习群等。
教学准备 场地准备 理实一体化教室(带网络电脑,安装PROTEUS仿真软件、Kei1C51开发软件)。 资料准备 相关课件视频上传校园资源网平台(课件、视频、工作任务书)。 工具准备 电子元器件、电烙铁、万用表等。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微课 -Tf
1 .学习群发布微课视
频;
2 .提前发放工作任务书及
课前页;
在家自行学习微课,对数码管的
结构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仔细阅读任务书,搜集数码管相关知
糊转课堂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为 竽刁 3.生产线机械手抓取工 识 实训课程提供
件计数项目视频 了铺垫。
课前准 1实训课规范(带笔、课前页 、任务书,进实训室)
备工作 2.自行分组(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 按分组就坐)
、 播放生产线机械手抓取工件计数项目视频创设工作情境。 播放数码管在电梯、交通灯、抢答器、超声波测距仪等情境中的应用。 1.观看机械手抓取工件计数项目视 情境的创 新课 频以及数码管在各种情境中应用的 设,融入了学
教学过程
导入 15分钟
图片 2 .思考数码管显示和上一个项目的联系
3 .准备挑战新任务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和情感参与。
通过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比较八位流水灯和数码管内部结构、电路设计、程序编写上的差异 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八位流水灯和数码管内部结构的差异,站到讲台上来说出讨论结果。 通过信息化
教学仿真软 1、通过操作仿真软件, 件,为学生提
——、 信息 观看8位流水灯和数码管显示的效果,并比较结构的差异,从而完成数码管内部结构的迁移。
肘■ 7 供理论知识,及
模拟实操练习指导,锻炼了学生的自主 获取 学习能力。
30分钟
2、引导学生通过知识迁移,
使用proteus仿真软
学生比较8位流水灯和数码管电
路设计上的差异,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仿真出数码管显示电路。
将枯燥的内容更直观动态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予 件,仿真出数码管显不电 I
路。 ©叫
φ■■ I 视觉上的冲击,使
学生易于接受。 三、.项目实施
90分
钟
1、提前制作安装工艺卡;
2、提前制作数码管检测提示卡
1、各个创客小组角色分配,任务分
工,填写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理实一体化: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全程培养与考察“6S”职业素养
1、引导学生编写数码管显示程
序,巡回指导。
任务一: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1、学生分组讨论,编写数码管字型编码
表,并用数码管取码软件验证编写的字型编码的正确性; 2、用Kei1C51开发软件编写数码管显
示程序; 3、遇到语法问题,自行打开C语言CA1教学软件自行复习语法。
2、导入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将
企业岗位要求融入课堂教学;提示安全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巡回指导各组实操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工艺。
任务二: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对照元件清单检测元件。
2、参照安装工艺卡,插装与焊接电路。
BI8fX D*e∙I DM∙
30B 43RX"m∣9∙«ιβ⅜ar.sιmM*MHAKΦ∙∙■C91f*MMMMk
β∙⅜MM∙τw IXCMC.∙
3、严格把关,强调用电安全,巡
回指导,发现课堂问题及时解决。
任务三:程序与电路的联合调试 1、学生遵照程序调试三部曲排除程序错
误; 2、参照数码管检测提示卡检测电路是否
正常并排除故障
四、项目评估35分钟
1、教师汇总实训成绩,评选出最
佳工艺小组、最佳效率小组、最佳职业素养小组 2、教师点评
1、各个小组展示作品
2、各个小组进行自评和互评
通过自评与
互评,达到互相交流、学习的目的; 6s整理提出整理的要求。 1.小组长分配任务完成6S整理。 培养职业素养
五、拓展提高10分钟
如何实现两个数码管显示? 引发学生课后去思考如何实现两个数码管显示并搜集资料 通过拓展,培养项目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反思
亮点 不足 1、信息化仿真软件的使用,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2、
翻转课堂使学生更自主高效。3、课堂融入企业岗位要求,培养了职业素养。 1、个别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前微课和课后拓展的反馈方式还不够完善,需进一步改进。
单个数码管的显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单个数码管显示的安装与调试》。 现代单片机技术通过最尖端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目前单片机技术正朝着工业4.0、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示我的教学设计过程。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职开设单片机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客”们出于兴趣爱好,乐于利用电子模块和单片机,制作各种智能创新作品。而我们的学生也是创客生力军,小小“创客”梦在这里萌芽。 我上课的班级是三年级楼宇班,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力,动手能力较强,喜欢技能操作。 工内容选自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用书《单片机项目设计与实训|》项目八一一单个数码管显示的安装与调试。该项目是从项目七“8位流水灯的设计”拓展过渡而来,为项目九一一两个数码管显示的安装与调试做准备,完成承上启下的教学内容。 数码管内部结构以及电路制作是本次课的重点,数码管字型码编码是本次课的难点。 单片机课程既涵盖了软件又涵盖了硬件,要实现数码管显示,既要会软件的编程,又要会电路的制作,由此产生了本次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培养6s职业素养。 在理实一体化的多媒体课室,学习电脑上安装了我们单片机课程要用到的软件,硬件上有亚龙单片机实验台、电子焊接器材等。 教师课前录制了小视频,准备了课前学习资料挂在校园网上,学生登录校园网可以自行学习,实现了翻转课堂。在课堂上同学们组建创客团队,团队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在理实一体化的多媒体课室,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 本次课,我还创新使用了3D演示软件,数码管取码软件,将抽象内容具体化,更易教易学。 项目引入工作任务书,融入企业岗位要求;项目还引入全国中职“单片机技能竞赛”竞赛要求。 我将四课时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依次设计为任务提出、知识获取、项目实施、项目评估、拓展反思。 常言道:”课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我在学习群发布《单个数码管显示的安装与调试》微课视频,并提前发放项目任务书。 学生课前浏览单片机技术相关网站,并登陆校园网教学资源库自主学习。 课堂上通过播放生产线机械手抓取工件计数项目视频,创设了工作情境,以及通过播放数码管在电梯、交通灯、抢答器、超声波测距仪等各种情境中的应用,融入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了此次课的教学任务一一单个数码管显示的安装与调试。 在上一个项目任务中我们已经实现了八位流水灯的制作,我借助信息化手段,将8位流水灯和数码管从内部结构到电路设计再到程序编写做多方面的比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逐步过渡到未知的项目,实现了知识的全方位迁移。课堂上我借助信息化手段用3D仿真软件模拟出8位流水灯的显示效果,用数码管取码软件仿真出数码管显示的效果,两者的仿真显示效果的直观比较,引发了学生们去思考两者内部结构的同和异。 经过同学们思考和讨论之后,各个小组派代表站到讲台中间来,说出他们讨论的结果。经过讨论后得出了数码管每一段内部是一个发光二极管,单个数码管是由8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内部结构。 接着我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迁移,通过八位流水灯驱动电路迁移到数码管驱动电路,并用单片机仿真软件PrOteUS仿真出数码管显示电路图,为接下来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做准备。 接着进入项目实施环节了,项目的实施分为三个步骤,任务一程序的编写与调试,任务二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任务三程序与电路的联合调试。 要实现数码管0-9数字的显示,程序应该如何编写?数码管显示程序是在八位流水灯程序的基础上加入了0-9数字字型码的内容,因此数码管的字型编码是同学们完成数码管程序设计的一个难点。共阳极八段数码管每一段用二进制0亮1灭来控制数码管的显示。我引导学生参考数码管内部结构,分组讨论,每个组编写一部分字型编码表。编写完后用数码管取码软件验证字型编码表的正确性。 然后用KeiIC51程序开发软件编写数码管显示程序。在程序编写过程中,同学们如果遇到了C语言语法问题可自行打开C语言CAI教学软件进行语法的复习。该软件操作简便针对性强,提高了课堂效率。 电路安装过程中,为了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堂上融入企业岗位要求。各个创客小组进行了角色的分配。有质检员、程序员、焊接员等,大家分工合作,拟定实施方案。质检员首先对照元件清单对元件进行检测。教师制作了安装工艺卡,学生参照具体要求进行电路的插装与焊接。教师巡回指导,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