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投降竟然另有原因:并非因为原子弹

  • 格式:doc
  • 大小:170.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投降竟然另有原因:并非因为原子弹

《波士顿环球报》2011年8月7日发表文章,介绍了历史学家在研究日本投降原因时得到的新成果。文章称日本投降并不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广岛、长崎核爆炸,而是另有端倪。文章摘要如下:

在近七十年的时间里,美国公众都接受了同一个导致日本投降的原因。到1945年中,欧洲战

争已经结束,很明显日本已没有任何胜利希望。经过多年横跨太平洋岛屿的艰苦战争,日本的海军

和空军几乎都被摧毁了。物资生产步履蹒跚,完全被美国工业打败,日本人民正在经历饥荒。全面

侵略战争对日本自己也意味着数以十万计的死亡,但是,日本领导人仍然拒绝投降。

66年前的8月初,美国推出了一种可怕的新武器,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在短短几天内,

日本投降,终于结束了战争。

然而近年来又出现了对这一事件的新解释。加利福尼亚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历史学家长谷川整

理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是苏联介入太平洋战争迫使日本投降,而不是广岛和长崎的核爆炸。他

的解释可能会给投放原子弹的道德意义带来新解释,也会引起关于核威慑的争议,还表明我们可以

以不同的方式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怎样结束、为什么结束。

“长谷川改变了我的想法。”因《原子弹出世记》一书获得普利策奖的理查德·罗兹说,“日本投

降的原因并不是那两颗原子弹。”

长崎原子弹爆炸现场

杜鲁门总统发展核武器的决定一直是争议的来源。很多人认为攻击平民永远都不是正义的。20

世纪60年代,一位“修正主义学派”历史学家认为,日本在被原子弹袭击前马上就要投降,投放原

子弹是没有必要的,杜鲁门批准这么做是为了用这种新力量恐吓苏联。

二战日本投降及签字仪式

长谷川出生在日本,自1990年以来就在美国任教,他精通英语、日语和俄语,拒绝传统和修正主义的立场。据他对证据的仔细核查,日本在广岛核爆炸之前并不准备投降,在核爆炸之后也不准备立即投降。事实上,是因为在广岛核爆炸几天之后的苏联对日宣战使日本投降。

美国和日本公众都坚持认为是核爆炸结束了战争。对于日本人来说,广岛是他们国家作为受害者的有力象征,帮助他们遮掩侵略者的角色和大规模战争暴行。对于美国人来说,广岛核爆炸一直是最后被证明正当的手段。长谷川注意到了这一点,并说:“这似乎触动了神经。” 军情第一站

长谷川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从屋顶看到了投掷到东京的燃烧弹,他还记得地平线上奇怪的橙色光晕。长大一些后,他对日本政府把战争带给本国人民感到很愤怒。后来,作为一名学者,他接受了投放原子弹对结束战争很有必要的立场。现在,他则认为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是战争罪行。

但他也补充说,美国不需要向日本道歉,直到日本真正接受自己所犯的战争罪行。这就是一个大无畏地审视那段丑陋历史的人不断发展的观点,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包括美国人和日本人,都没有勇气这样做。

7月23日,美国首都华盛顿,格罗夫斯将军正在这里起草投掷原子弹的指令。

起初在选择目标时,美国陆军航空队总司令阿诺德将军曾主张把京都也列入其中,因为它是日本的军事活动中心。但是,史汀生坚持认为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和宗教圣地,不同意向那里投放原子弹。史汀生的建议被接受,所以,京都就从轰炸名单上勾掉了。

原子弹爆炸

经过讨论,最终确定广岛、小仓、新泻和长崎四个城市作为轰炸目标。这些城市是按照作为第一次袭击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的。美国人确立这样一个名单,其依据是这些城市所发挥的军事作用的大小,同时考虑到投弹时的气候条件。

目标选定以后,杜鲁门、史汀生、马歇尔、阿诺德就投掷的时间和第一个目标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斯帕茨将军指挥的空军战略大队,负责按照上述目标进行投弹。7月24日,美国陆军部给斯帕茨将军下达指令:“美国陆军战略空军司令官卡尔·斯帕茨将军:第20航空队509混合大队应于1945年8月3日以后,在气候许可目击轰炸条件下,对下列目标之一投放第一颗特种炸弹:广岛、小仓、新泻和长崎。”陆军部要求,在准备就绪后,应立即运去投放于目标的炸弹。但是,关于上述地区以外的其他轰炸目标,则由陆军部另行通知。

另外,指令还强调:“一切发布有关对日使用武器的情报均由美国陆军部和总统掌握。非经事先特别批准,司令官不得对此发布公告或透露消息。”

7月25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陆军部的指令,并指示陆军部长史汀生执行这项命令。当天,史汀生在结束波茨坦的使命后,便返回美国。不久,这位77岁的陆军部长向总统递交了辞呈和一份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