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卵裂

第五章 卵裂

第五章 卵裂
第五章 卵裂

第五章卵裂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动物的卵裂属于盘状型卵裂?

A.海鞘的卵裂;

B.鸟类的卵裂;

C.哺乳动物的卵裂;

D.两栖类的卵裂。

()2.下列哪一种动物的卵裂属于幅射对称型卵裂?

A.海鞘的卵裂;

B.鸟类的卵裂;

C.哺乳动物的卵裂;

D.鱼类的卵裂。

()3.下列哪一种动物的卵裂属于螺旋型卵裂?

A.海鞘的卵裂;

B.鸟类的卵裂;

C.软体动物的卵裂;

D.两栖类的卵裂。

()4.下列哪一种动物的卵裂属于两侧对称型卵裂?

A.海鞘的卵裂;

B.鸟类的卵裂;

C.哺乳动物的卵裂;

D.两栖类的卵裂。

()5.下列哪一种动物的卵裂属于表面型卵裂?

A.果蝇的卵裂;

B.鸟类的卵裂;

C.哺乳动物的卵裂;

D.两栖类的卵裂。

()6.在鱼类的卵裂过程中,卵裂球集中于。

A.胎盘;

B.胚盘;

C.上胚层;

D.下胚层。

()7.在哺乳类胚胎的阶段,胚胎经历一个致密化的过程。

A.卵裂;

B.8细胞;

C.桑椹胚;

D.胚泡。

()8.在果蝇的卵裂过程中,最早出现的细胞是

A.神经细胞;

B.生殖细胞;

C.细胞胚盘的细胞;

D.中胚层细胞。

()9.鱼类卵裂过程中出现的卵黄多核层位于

A.卵黄之中;

B.卵黄的下方;

C.胚盘下腔的下方;

D.胚盘的下方。

()10.在卵裂过程中,细胞周期可以分为

A.G1期、G2期、S期、M期;

B.G1期、S期、M期;

C.S期、M期;

D.G2期、S期、M期;

二、判断题:

()1.海胆的卵裂属于辐射对称型卵裂。

()2.在哺乳类卵裂期的8 细胞阶段,胚胎经历一个致密化的过程。

()3.在鱼类的卵裂过程中,卵裂球逐渐集中于一端。这一端呈盘状,称为胚盘。

()4.在昆虫的卵裂阶段,极细胞比体细胞更早出现。

()5.卵裂模式完全由卵黄所决定。

()6.在海胆的早期卵裂过程中产生了大、中、小三种分裂球。

()7.两栖类的囊胚腔位于胚胎的中央。

()8.哺乳类的囊胚又称为胚泡。

()9.昆虫卵裂过程中,合胞体胚盘阶段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细胞。

()10.在中囊胚转变阶段,合子的基因组开始表达。

三、填空题:

1.卵裂与普通的有丝分裂对比,卵裂的较快,较短。

2.端黄卵的卵裂属于卵裂。

3.两栖类的卵裂属于型。

4.果蝇的卵裂属于卵裂。

5.卵裂过程分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参与核分裂的细胞骨架是。

6.两栖类的第一次卵裂平分。

7.卵裂的细胞周期分为期和期。

8.在鱼类的囊胚阶段,胚盘下腔下方已经出现了。

9.哺乳类的开始的几次卵裂,胚胎细胞是逐个地。

10.海胆的囊胚腔周围仅有层细胞。

四、名词解释:

1.动物极

2.植物极

3.均黄卵

4.中黄卵

5.端黄卵

6.中央黄卵

7.孵化酶

8.胚泡

9.胚盘

10.卵黄多核层

11.极细胞

12.胚带

五、问答题:

1.试述卵裂和体细胞的分裂的异同点。

2.卵裂的类型有哪几种?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各种动物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举例说明之。

3.试述哺乳动物卵裂及囊胚的特点。

4.比较卵裂周期与体细胞细胞周期的差异。

5.哪些细胞骨架在卵裂中起作用,又是如何控制核分裂和胞质分裂的?

第5章上机实验报告

第5章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程序运行中变量的作用域74。 (2)学习类的静态成员的使用。 (3)学习多文件结构的C++程序中的使用。 二、实验任务 (1)运行下面的程序,观察变量x,y的值。 【代码lab5-1】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 std; void fun(); int x=1,y=2; int main() { cout<<"Begin..."<

小型校园网的设计与组建实验报告

小型校园网的设计与组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堂教学应该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计算机网络实验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进行计算机网络架构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设备使用水平,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及设备 2台路由器、2台交换机、3台PC机 三.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根据要求,设计并搭建一个校园网。要求进行子网划分和结构设计,并将网络结构建立起来。最后完成网络设备的调试。 四.实验说明 某大学分为总校和分校,为该校设计校园网,总校有一个局域网共20台计算机,分校由VLAN划分为两个局域网,分别有10台计算机。该校被分配了一个C类网段210.100.10.0,总校和分校各有一台路由器及一台交换机。请进行网络设计,将总校和分校各个局域网连接起来。 根据要求,设计IP地址分配表,设计网络结构,画出网络拓扑图。根据设计搭建网络结构。配置网络设备,完成网络调试。 提示:1)使用IP子网掩码的原理设计IP地址分配表。 2)用到的设备为两台路由器,以及两台交换机。 五.实验设计 一、设计思路 总校局域网20台计算机,分校2个局域网各有10台计算机,若要满足要求,则至少需要5位主机位,即大小为2^5=32台主机的局域网。由于是C类网段,最后8计算机ID码5位用作主机号,还有3位可以用作子网号,即可以划分2^3-2=6个子网(000和111不可用作子网号),因此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0 0000)。而总校、分校各个局域网只需从6个子网中任选其一并且不重复即可。由此可以设计IP分配表如下 二、IP分配表 三、拓扑结构

第五章美国教育

第五章美国教育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通过了解美国 教育的历史过程与重要事件,深刻领会与掌握美国教育改革的措施及 其趋势。 理解美国现行教育制度及其特点,考核内容第一节美国教育的演变 (一)独立前宗主国教育模式的移植阶段1.移植阶段教育的特点 2.《祛魔法案》及其意义 (二)独立后至南北战争前的教育改造和初创阶段1.改造和初创 阶段教育的特点2.这个时期美国在教育上的建立 (1) 公立学校运动 (2) 设立师范学校 (3) 发展文实中学 (4) 州立大学及其特点 (三)南北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教育制度的创新与确立阶段 1.这个阶段美国教育的特点 2.主要成就 (1) 形成地方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2) 形成并确立了完整的教育制度①义务教育的普及②公立 中学的发展③赠地学院 ④研究型大学 ⑤主导学制的确立 ⑥综合中学韵建立 ⑦社区学院的创办 (四)二战后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时期1.教育改革的宗旨2.改 革的主要措施 (1) 《退伍军人重新适应法》 (2) 《国防教育法》 (3) 20 世纪60 年代的课程改革 (4) 生计教育计划 (5) 恢复基础运动 (6) 《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第二节美国现行教育制度 (一)教育行政体制1.美国教育行政的特点2.联邦教育 行政的机构及其职责3.州教育行政的机构及其职责4.学区 及其职责5.高等教育行政的特点

(二)学制结构 1.学制结构图 2.美国学制的特点 3.义务教育制度 4.学位制度 (三)各级各类教育 1.学前教育 (1) 机构 (2) 宗旨 (3) 教育实施 2.初等教育 (1) 机构与学制 (2) 宗旨 (3) 课程 (4) 教育实施 (5) 小学内容管理 3.中等教育 (1) 机构与学制 (2) 宗旨 (3) 课程 (4) 教学特色 4.职业技术教育 (1) 机构 (2) 宗旨 (3) 教学实施 5.高等教育 (1) 高等学校的类型 ①社区学院 ②一般综合性大学 ③文理学院 ④研究型大学 (2) 宗旨 (3) 招生方式 (4) 本科教育及其特点 (5) 研究生教育及其特点 (6) 科研与服务 6.师范教育 (1) 机构 (2) 宗旨 (3) 教学实施 第三节美国教育改革动向 (一)20 世纪80 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因 (二)20 世纪80 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1.改进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1)调整课程结构 (2)增加学习日,延长学习时间 (3) 加强道德教育,整顿校纪校风

第五章 准实验设计

第五章准实验设计 第一节单组准实验设计 一、准实验设计 (一)定义:介于真实验和非实验之间的一种设计类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控制实验处理,但不能随机的选择和分配被试。 准实验设计的应用:人格研究、临床心理的研究、社会心理以及教育心理研究常常采用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的特点 不需要随机化程序(与实验或真实验最大的区别);研究者只能选择那些已具有了某种不同程度特征的被试。而不能像真实验那样从总体中随机选取被试或随机分组。 能有效解决生态效度和外部效度问题,但不能从准实验研究结果中作出因 果关系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在研究的变量上缺乏严格控制,因而其内部效度较低。 现场研究中采用最多的是准实验设计,不过准实验并不一定都在现场进行。 例:霍桑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谈话实验); 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宣泄效应”。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厂请来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约两年的时间内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出来。结果,霍桑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 准实验设计与实验设计的关键区别 它和真实验的主要区别在于,准实验中没有运用随机化程序进行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也不能完全主动地操纵自变量。 在实验设计中,样本的随机分配形成了具有完全可比性的两个组别:实验组和控制组。

准实验设计用对照组取代了实验设计中的控制组。研究者努力创造一个与实验组在所有重要方面都尽可能相似的对照组,但与随机分配产生的控制组而言,它的可比性已经大为逊色了。 时间序列设计 【时间系列设计】 要对实验组做周期性的一系列测量,并在测 量的这一时间系列中间呈现实验变量(X),然后比 较实验变量前后的一系列测量记录是否有显著差异。 (一)模式 O1O2O3O4XO5O6O7O8 (二)应用 坎贝尔关于康涅狄格州的交通死亡人数与实施严 惩制度的关系的研究。 可能出现的结果类型 从两方面考虑结果: 延续性:主要指引入实验处理后的成绩水平或斜率的变化是持续性的还是暂时性的(D、F、G) 。 潜伏性:指引入实验处理后的变化是即时产生的还是潜伏一段时间后才发生。 时间序列设计的统计分析 要点:要结合各次前测和各次后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联系起来进行统计分析。

第5章 复习材料

第五章 风险与收益入门及历史回顾 名义利率:资金量增长率。 实际利率:购买力增长率。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胀率一一对应。 税收与实际利率: 税后实际利率R(1-t)-i=r (1-t)-it 有效年利率(EAR ): 一年付息数次: n n r EAR )/1(1+=+ 数年付息一次: n r EAR /1)1(1+=+ 年化百分比利率(APR ): 年度化的简单利率。 连续复利利率: cc r e EAR =+1 最精确,数学性质也最好。 风险与风险溢价 持有期收益率: P D P P HPR 01 01+-= 情景分析: 期望收益: ()()() s E r p s r s =∑ 方差(V AR ): 22)] ()()[(r E s r s p -∑=σ 标准差(STD ): 2σ= STD 历史收益率 期望收益率: 算术平均:

)(1)(s r n r E ∑= 几何平均: 1))](1([)(1-+=n s r r E π 方差(V AR ): ()21_2^11∑=?? ????--=n s r s r n σ 标准差(STD ): ()21_^11∑=??????--= n j r s r n σ 夏普比率: 正态分布与收益率 正态分布: 如果随机变量x 的 PDF 如下,则称 x 服从正态分布,记为 是一个以均值为中心左右对称的钟形分布。

正态分布常用于拟合收益率的分布,原因如下:、 1、正态分布为对称分布,此时,标准差是一个很好的衡量风险的标准。 2、正态分布的线性组合依然为正态分布。因此如果各个资产的收益具有正态分布,那么其组成的投资组合的收益也服从正态分布。 3、正态分布的参数仅两个,可以仅使用均值和标准差来估计未来的情境。 4、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那么资产价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与现实吻合。 但有时收益率分布偏离正态分布 此时标准差不再是一个衡量风险的完美度量工具,需要考虑偏度和峰度 偏度: ?????????? ????? ? ?-=3^3_σR R E skewness 峰度: ????? ???????????? ? ?-=4^4_σR R E kurtosis 正态分布偏度为0,峰度为3。左偏还是右偏看尾巴! 在险价值 (VaR): 度量一定概率下发生极端负收益所造成的损失。即最糟糕的情况下,收益率为多少。 数学意义为q%的分位数。5%的在险价值,意味着当收益率从高到低排列时,有95%的收益率都将大于该值。 例,连续情况: 若收益率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2σ的正态分布,求5%的在险价值。 σμ65.1-=VaR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篇一: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大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一、需求分析 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

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6、内部用户的QoS管理,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对用户下载和上传做相应的带宽限制。对校园网络中的流量实现有效控制,对校园内的重要数据量可靠、稳定的传输如:语音、视频会议等的延迟和阻塞的敏感。

中外美术史考研题库 章节题库 外国美术史(第5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圣才出品】

第5章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一、选择题 1.下列画家中不属于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代表人物的是()。 A.大卫 B.布歇 C.普吕东 D.安格尔 【答案】B 【解析】新古典主义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的美术流派。其特征是,往往选择较为重大的题材,强调理性而非感性,强调构图完整,重视轮廓,不大重视色彩。代表人物有大卫、普吕东、安格尔、格罗等。ACD三项,均为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B项,是法国18世纪的画家,擅长洛可可风格。 2.下列哪幅作品是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的“第一声怒吼”。() A.《但丁之舟》 B.《自由引导人民》 C.《希阿岛的屠杀》 D.《萨达纳巴尔之死》 【答案】A 【解析】德拉克洛瓦,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ABCD四项,均为其作品。创作时间分别是,1822年、1831年、1824年、1827年。A项,《但丁之舟》创作时间最

早,故可称之为“第一声怒吼”。 3.库尔贝是19世纪法国()艺术的代表。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 【答案】C 【解析】库尔贝,19世纪法国画家,批判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代表作有《奥尔南的丧礼》、《石工》、《画室》等。 4.在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法国现实主义艺术家米勒的作品的是()。 A.《拾穗者》 B.《晚钟》 C.《牧羊女》 D.《打石工》 【答案】D 【解析】米勒,法国画家,从不虚构画面情景,善于从农民的真实生活中取材作画。ABC三项,均为其代表作。D项,是法国画家库尔贝的作品。 5.下列艺术家中,()创造了“现实主义”一词。 A.卡拉瓦乔1571~1610

材料习题解答第五章

5-1构件受力如图5-26所示。试:(1)确定危险点的位置;(2)用单元体表示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即用纵横截面截取危险点的单元体,并画出应力)。 题5-1图 解:a) 1) 危险点的位置:每点受力情况相同,均为危险点; 2)用单元体表示的危险点的应力状态见下图。 b) 1) 危险点的位置:外力扭矩3T 与2T 作用面之间的轴段上表面各点; 2)应力状态见下图。 c) 1) 危险点: A 点,即杆件最左端截面上最上面或最下面的点; 2)应力状态见下图。 d) 1)危险点:杆件表面上各点; 2)应力状态见下图。 5-2试写出图5-27所示单元体主应力σ1、σ2和σ3的值,并指出属于哪一种应力状态(应力单位为MPa )。 A A T (a ) (c ) (d ) 3 64d Fl πτ=a) b) c) d)

10 题5-2图 解: a) 1 σ=50 MPa, 2 σ= 3 σ=0,属于单向应力状态 b) 1 σ=40 MPa, 2 σ=0, 3 σ=-30 MPa,属于二向应力状态 c) 1 σ=20 MPa, 2 σ=10 MPa, 3 σ=-30 MPa,属于三向应力状态 5-3已知一点的应力状态如图5-28所示(应力单位为MPa)。试用解析法求指定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题5-3图 解: a)取水平轴为x轴,则根据正负号规定可知: x σ=50MPa , y σ=30MPa , x τ=0, α=-30ο 带入式(5-3),(5-4)得 =45MPa = -8.66MPa b)取水平轴为x轴,根据正负号规定: x σ= -40MPa , y σ=0 , x τ=20 MPa , α=120ο 带入公式,得: ο ο240 sin 20 240 cos 2 40 2 40 - - - + + - = α σ=7.32MPa a) b) c) a) b) c)

网络实验报告-小型校园网的设计与组建

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十二小型校园网的设计与组建12.1 实验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堂教学应该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计算机网络实验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进行计算机网络架构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设备使用水平,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2.2 实验环境及设备 2台路由器、2台交换机、3台PC机 12.3 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根据要求,设计并搭建一个校园网。要求进行子网划分和结构设计,并将网络结构建立起来。最后完成网络设备的调试。 12.4 实验说明 某大学分为总校和分校,为该校设计校园网,总校有一个局域网共20台计算机,分校由VLAN划分为两个局域网,分别有10台计算机。该校被分配了一个C类网段210.100.10.0,总校和分校各有一台路由器及一台交换机。请进行网络设计,将总校和分校各个局域网连接起来。 根据要求,设计IP地址分配表,设计网络结构,画出网络拓扑图。 根据设计搭建网络结构。 配置网络设备,完成网络调试。 提示: 1)使用IP子网掩码的原理设计IP地址分配表。

2)用到的设备为两台路由器,以及两台交换机。 思考: 1)要使总校局域网能够与分校两个局域网通信,如何配置静态路由? 分别为分校的两个网段配置静态路由,并且全部经过的连接分校交换机的路由器。 针对本实验,具体配置为: Router1#con Router1(config)#ip route 210.100.10.96 255.255.255.224 210.100.10.66 ! 添加静态路由Router1(config)#ip route 210.100.10.128 255.255.255.224 210.100.10.66 ! 添加静态路由Router1(config)#end 2)如果分校两个局域网分别有20台主机,交换机快速以太网口是否够用?如不够用,则如何解决该问题? 不够用,可以增加一个交换机,进行级联。 IP地址分配表

工程材料第五章

第五章其他金属材料 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 1. 欲要提高18-8型铬镍不锈钢的强度,主要是通过(C)。 A.时效强化方法 B.固溶强化方法 C.冷加工硬化方法 D.马氏体强化方法 2. 淬火加时效处理是(A)合金强化的主要途经。 A.形变铝合金 B.铸造铝合金 C.黄铜 D.青铜 3. 以下黄铜又称商业黄铜的是(B) A.H90 B.H62 C.H68 D.H80 4. 常用的灰口铸铁的组织就是(C)分布在钢的基体上。 A.球状的石墨 B.团絮状的石墨 C.片状的石墨 D.蠕虫状石墨 5. 高速钢淬火后通常要在560℃的温度下回火三次,回火后的组织为(C)。 A.回火索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 B.回火屈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 C.回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 D.淬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 6. Cr12MoV钢根据对红硬性要求的不同有两套淬火回火工艺方案,两套淬火回火的温度分别是( A ) A.960~1050℃淬火+250~270℃回火、1100~1150℃淬火+510~520℃回火 B.960~1050℃淬火+250~270℃回火、1100~1150℃淬火+250~270℃回火 C.960~1050℃淬火+510~520℃回火、1100~1150℃淬火+250~270℃回火 D.960~1050℃淬火+510~520℃回火、1100~1150℃淬火+510~520℃回火 7. 石墨呈团絮状分布在钢的基体上是( B )的组织特征 A.球墨铸铁 B.可锻铸铁 C.蠕墨铸铁 D.灰口铸铁 8. 下列材料中,红硬性最高的是( A ) A.YG8 B.W18Cr4V C.T10 D.45 9. 1Cr13、2Cr13、3Cr13、4Cr13 是马氏体型不锈钢,其性能有( C )的变化规律。 A.硬度和耐蚀性依次增高 B.硬度依次降低,耐蚀性依次增高 C.硬度依次增高,耐蚀性依次降低 D.硬度和耐蚀性依次降低 10. 高速钢W18Cr4V制作刀具的最终热处理是( C ) A.1280±10℃淬火+180℃回火 B.Ac1以上30~50℃淬火+180℃回火 C.1280±10℃淬火+560℃回火 D.Ac1以上30~50℃淬火+560℃回火 11. ZL102是铸造铝合金,其铸造组织中有粗大针状的Si晶体,强度低,浇注前应向液态合金中加入( B) A.球化剂进行球化处理 B.复合钠盐进行变质处理 C.硅铁合金进行孕育处理 D.稀土镁进行调质处理 12. 以下黄铜又称弹壳黄铜的是(C ) A.H62 B.H80 C.H68 D.H90 13. 淬火后的铝合金其强度、硬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叫(C ) A.加工硬化 B.固溶强化 C.时效硬化 D.弥散强化 14. 常用的蠕墨铸铁的组织就是( D)分布在钢的基体上 A.球状的石墨 B.团絮状的石墨 C.片状的石墨 D.蠕虫状的石墨 15. 常用的球墨铸铁的组织就是(A )分布在钢的基体上 A.球状的石墨 B.团絮状的石墨 C.片状的石墨 D.蠕虫状的石墨 16. 可锻铸铁中石墨的形态为( B) A.片状 B.团絮状 C.蠕虫状 D.球状 17. 石墨呈片状分布在钢的基体上是(A )的组织特征。 A.灰口铸铁 B.蠕墨铸铁 C.可锻铸铁 D.球墨铸铁 18. 常用于制造热锻模的钢为( A) A.5CrMnMo B.C12MoV C.9SiCr D.T12 19. 常用于制造冷作模具的钢为(B ) A.5CrMnMo B.C12MoV C.5CrNiMo D.YG8 20. T10 钢的碳的质量分数为( B) A.0.1 % B.1.0 % C. 10 % D.0.01 %

建筑结构试验第五章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建筑结构试验》第五章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2004-12-28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试件设计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要注意哪些问题?结构试验对试件设计有哪些要求?常用的模型材料有哪些?结构模型相似的三个定理应如何进行理解?如何确定原型与模型的相似条件?量纲分析法确定相似条件的步骤?为什么有时采用不同于设计计算所规定的荷载图式?试验的加载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试验加载程序包括哪几部分内容?观测仪器如何选择,测读时应遵循什么原则?结构试验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试验报告要如何书写? 带着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主要思路如下: 结构试验设计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反复研究,确定试验的目的,试验的性质与规模,进行试件设计,选定试验场所,拟定加载与量测方案,设计专用的试验装置和仪表夹具附件以及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同时,按试验规模组织试验人员,提出试验经费预算和消耗性器材数量和设备清单。最后在设计规划的基础上提出试验大纲和进度计划。试验工作者对新型的加载设备和测量仪器方面知识准备充分。 一、试件设计 对于试件设计,包括试件的形状,尺寸和数量的选择都要遵循合理可行的规则。 试件设计之所以要注意它的形状,主要是要在试验时形成和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应力状态。在从整体结构中取出部分构件单独进行试验时,必须要注意其边界条件的模拟,使其能如实反映该部分结构构件的实际工作,同时要注意有利于试验合理加载。 任一试件的设计,其边界条件的实现与试件安装、加载装置与约束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在整体设计时必须进行周密考虑,才能付诸实施。 结构试验所用试件的尺寸和大小,总体上分为真型(实物或足尺结构)和模型两类。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试件尺寸,采用缩尺或真型试件。必要时要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在满足构造要求的情况下,太大的试件也没有必

中小型校园网规划与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五 中小型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利用所学知识,对中小学校需求进行调研,并根据学校需求和特点进行网络规划与设计。 二、实验任务 要求编写校园网需求分析报告和网络设计方案。 三、实验内容及结果 (一)需求分析报告: 1) 满足计算机教学教研、计算机辅助教学、行政办公需要,提供 各种教学、办公工具和支撑平台,并提供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 系统资源。 2) 具有完善的办公事务处理能力,包括电子公文传递、电子公文 管理、电子邮件等无纸办公功能。 3) 能够满足信息交流的需要,方便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学教研人员 对各种信息资料、科技情报的检索和查询。 4) 能确保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确保信息处理 安全保密,还应有方便高效的网络管理工具。 5) 学校信息网络系统要保证应用和技术先进,能不断满足学校未 来业务发展的需求,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 (二)网络设计方案: 1) 网络分层规划(划分层数以及各层设备选择) 根据校园规划、校园内数据访问流量特点,网络可采用模块化、层次化的设计方法,使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构架方式。通过千兆光纤交换构建网络核心层,构成网络主干;通过千兆双绞线交换构建汇聚层,构成楼宇子网交换;通过百兆交换构成接入层,实现楼宇中各楼层房间的网络接入。 1.核心层。在校园网络部署2核心节点,双冗余模式。两个核心节点采用2台高性能千兆路由交换机作为主干中心交换机,将两核心节点以千兆双回路互联提供无阻塞传输骨干网,并实现负载分担和互为备份,提高核心层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汇聚层。在校内的学生宿舍、图书馆、行政楼、实验楼、和多媒体教室部署汇聚交换机,采用千兆交换机作为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双链路捆绑连接,实现负载均衡的同时完成链路备

第五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笔记

第五章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1:新古典主义美术: >>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美术以古希腊罗马为艺术的范本,主张以古罗马神话和英雄故事为题材,强调市民英雄主义。 艺术表现方面强调理性、秩序,忽视感情、个性的表达;;重视素描而忽视色彩的表现,讲究艺术形式的严谨完美,体现一种庄严典雅的风格。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有大为、安格尔等。 >>大卫与热拉尔的绘画: 大卫是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主张艺术为政治服务。《荷拉斯兄弟的誓言》使他一举成名,著名作品还有《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大典》等。 热拉尔是大卫的学生,19世纪初成为与老师大卫齐名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代表作品有《雷卡米埃夫人》等 >>安格尔与普吕东的绘画: 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最后一位大师,大卫的弟子,安格尔强调素描关系和形体结构,线条工整,色彩柔和,构图严谨,他认为最美的线是曲线,最完美的形是圆形。他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肖像画和女性人体画方面,代表作《贝尔坦像》《泉》《大宫女》《土耳其浴女》等。 普吕东:大卫同时期新古典画家,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追随柯罗乔风格,善逆光、侧光作画。创造一种朦胧的意境,画风优雅、柔和、抒情。著名代表作《约瑟芬皇后》 2:浪漫主义美术: >>法国浪漫主义风格: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是在反对官方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斗争中成长壮大的。其特征是: a、重感情的传达和个性的描写;

b、注重色彩的对比; c、主张创作自由、个性解放;强调热情奔放的性情抒发; d、善用象征、寓意、夸张、对比等手法; e、常取材于特殊事件、生活悲剧、奇特的任务和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等。 代表作品有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 >>席里柯的绘画: 浪漫主义画派奠基人,代表性杰作:《梅杜萨之筏》突破了古典传统的束缚,为浪漫主义美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席里柯的一生画了许多表现马的作品。 >>德拉克洛瓦的绘画: 浪漫主义画派的杰出代表,他及其重视色彩的表现作用,相信绘画中的色彩和激情比素描和理性更重要,他发现了色彩中间色调和补色原理。《自由引导人民》是他著名的浪漫主义杰作,他用象征性的手法把现实主义与浪漫想象结合起来。标志着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艺术的最高峰,它的艺术对后来画家影响巨大,特别是色彩方面的造诣给印象主义画家较深的启迪。 3:现实主义美术: >>法国现实主义风格: 强调艺术的真实与客观性。反对主观臆造和粉饰太平。他们提出"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确立描写真实生活为创作的最高原则,提出直接描画生活和自然风光的主张,强调浓郁的生活气息,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保守和浪漫主义的虚构臆造。由于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采取了揭露和批判的态度,所以又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思潮始于“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 是1830年到1840年,在法国兴起的乡村风景画派。致力于描绘法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他们大量捕捉大自然丰富的色调,研究光线和空气对绘画的影响,描绘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风光。主要画家有:卢梭、柯罗、米勒、杜比尼等。 >>库尔贝:

第五章 实验方法

第五章实验方法 本节及下面几节主要介绍广角X射线的应用,小角X射线散射将在第十二章介绍. 依据使用样品不同,可分为单晶法及多晶法;依据对X射线记录探测方法不同也可分为照相法和衍射仪(计数器)法. 对聚合物结构分析大多数情况是使用多晶材料. 采用粉末状晶体或多晶体为试样的X射线衍射(无论照相或计数器法)均称粉末法. §5.1 照相法 照相法是用底片摄取样品衍射图像的方法,在高聚物研究中常使用平面底片法,圆筒底片法,德拜—谢乐(Debye-Scherrer)(粉末法). 各种照相法都有自己的特点. §5.1.1 平面底片法 最常使用的照相机是平面底片照相机,或称平板照相机(常被误称为Laue相机). 使用一定波长X射线;如CuKα辐射,若使用的是无规取向高聚物多晶样品,所得到的结果如图5.1所示为许多同心圆环,又称为德拜—谢乐环,显然只有入射X射线入射到面间距为d的原子面网,并满足Bragg条件特定的θ角,才会引起n次反射,此时每个圆环代表一个hkl面网,衍射圆轨迹为以入射X射线为轴2θ为半顶角圆锥(图5.1). 图5.1 平面底片(平板)照相法

图5.2 无规则取向POM(六方)平板图 图5.2系无规取向聚甲醛平板图. 由图5.1得 )2/2(tan 12 1L x -= θ x 是衍射环半径,为测量准确,常测环的直径2X.故有2X/2L 的关系,L 系样品至底片 间距离. 由Bragg 公式 )] 2/2(tan sin[2121 L x d -= λ (5.1) d 是衍射平面距离,λ系入射X 射线波长. 因POM 属六方晶系,若每个环的指数已知,将 测得的每个环x 2值,代入上式求得d 后,再代入表(4.2)相应晶系的面间距计算公式中 22 2222)(134 c l a l hk h d hkl +++= (5.2) 可粗略算出晶胞参数,结果列于表5.1中. 表5.1 POM 晶胞参数 如使用单轴取向样品,沿POM 纤维轴拉伸,此时微晶C 轴(纤维轴)沿拉伸方向择优取 向,其它轴是无规取向,使用平面底片照相得到入射X 射线垂直纤维轴的照片(常简称纤维图),由于样品取向,图5.2连续对称的衍射圆环在平面底片上退化为弧,随取向程度增加

学校网络实验报告

学校网络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报告模拟校园网 篇二:网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专业综合实验课题名称:校园网—接入层和汇聚层姓名: 班级:带教老师: 报告日期: 电子信息学院 目录 一、综合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4) 二、综合实验的内容 (5) 2.1 校园网需求分析 ................................................ ........................... 5 2.2校园网规划................................................. .................................... 7 2.3网络技术指导与测试分析 ................................................ ............ 9 三、综合实验的步骤与方

法 (17) 3.1项目需求分析 ................................................ ............................. 17 3.2制定网络工程项目实施目标方案 (17) 四、综合实验的要点 ..................................... 18 五、小组分工 . (19) 六、结果分析与实验体会.................................. 19 七、问题 .........................(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学校网络实验报告)...................... 20 参考文献............................................... 21 前言 通过专业综合实验,使学生在掌握了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完成从网络设备的选型、配置、设计、施工、组建,到测试、管理、维护、应用、开发等一系列贯穿网络工程全过程所有实验任务。同时,也使得每个学生能够满足网络工程专业的“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的四年培养目标。因此,专业综合实验对学生的网络

第5章练习与实验答案

第5章练习与实验答案 练习5 1.选择题 (1)D (2)C (3)B (4)C (5)B (6)A 2.填空题 (1) href=“mailto:someone@https://www.doczj.com/doc/9b1547744.html,” (2) name、“#target1” (3)绝对路径、相对路径、根路径。相对、根路径,绝对。 3.问答题 见教材。 实验5 1.代码 apple网站

apple网站



2.代码

第五章材料力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与练习题

第五章材料力学 主讲:钱民刚 第一节概论 材料力学是研究各种类型构件(主要是杆)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学科,它提供了有关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和试验技术,使我们能合理地确定构件的材料、尺寸和形状,以达到安全与经济的设计要求。 ◆一、材料力学的基本思路 (一)理论公式的建立 理论公式的建立思路如下: (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如下: ◆二、杆的四种基本变形 杆的四种基本变形如表5?1 所列。 表5?1 杆的四种基本变形 ◆三、材料的力学性质 在表5?1 所列的强度条件中,为确保构件不致因强度不足而破坏,应使其最大工作应力σmax不超过材料的某个限值。显然,该限值应小于材料的极限应力σu,可规定为极限应 力σu的若干分之一,并称之为材料的许用应力,以[σ]或[τ]表示,即 式中n 是一个大于1 的系数,称为安全 系数,其数值通常由设计规范规定;而极限 应力σu则要通过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才能确 定。这里主要介绍典型的塑料性材料低碳钢 和典型的脆性材料铸铁在常温、静载下的力 学性能。 (一)低碳钢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低碳钢(通常将含碳量在0.3%以下的钢称为低碳钢,也叫软钢)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σ—ε曲线如图5?1 所示。 从图5?1 中拉伸时的σ—ε曲线可看出,整个拉伸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弹性阶段(Ob 段) 在该段中的直线段(Oa)称线弹性段,其斜率即为弹性模量E,对应的最高应力值σP为比例极限。在该段应力范围内,即σ≤σP,虎克定律σ=Eε成立。而ab 段,即为非线性弹性段,在该段内所产生的应变仍是弹性的,但它与应力已不成正比。b 点相对应的应力σe称为弹性极限。 2. 屈服阶段(bc 段)

校园网系统集成设计讲解学习

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 《校园网系统集成设》 实验报告 课程: 局域网规划与分析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rjB网络102 学号:201007104236 学生姓名:王禺

指导教师:夏冰 日期:2012.6.13 校园网系统集成设计试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掌握为大型校园网规划IP地址的技能和方法。 (2)掌握专用IP地址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 (3)掌握设计具备三层结构的大型校园网的基本方法。 (4)用visio绘制校园网拓扑图。 2.任务导入 (1)学院具有18个学院,3个校区,其中网络中心、亚太、国教位于北区,软件学院 位于西区,其余学院位于南区。 (2)网络中心向外提供各种标准化信息化的服务,各个学院也自行向互联网发布学院 信息并负责自己学院的信息服务,每个学院拥有约1500台pc。 (3)学校从CERNET结构申请IPv4地址202.196.0.0/18,从CNC网通申请IPv4地址 125.10.0.0/20。 (4)采用三层结构为设计校园网,选用万兆以太网连接3个校区作为高速主干;采用 千兆以太网作为各位园区的主干,形成大学校园网的汇集层,选用百兆以太网作为接入层。 (5)大学校园网与因特网具有统一接口,即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入CERNET和CNC。 3.技术原理 针对实验中涉及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分类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原因或依据、实验重要参数说明等做一下简介。 1.VLSM

为了有效的使用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和路由汇总来控制路由表的大小,网络管理员使用先进的IP寻址技术,VLSM就是其中的常用方式VLSM是指通过“借主机位”技术来 实现的子网划分技术,因主机位减少使得掩码位增加产生变化,因此又称之为可变长子网掩 码技术。 2.核心层 主要是实现骨干网络之间的优化传输,骨干层设计任务的重点通常是冗余能力、可靠性和高速的传输。网络的控制功能最好尽量少在骨干层上实施。核心层一直被认为是所有流量 的最终承受者和汇聚者,所以对核心层的设计以及网络设备的要求十分严格。核心层设备将 占投资的主要部分。核心层需要考虑冗余设计。 3.分布层 是楼群或小区的信息汇聚点,是连接接入层和核心层的网络设备,为接入层提供数据的汇聚、传输、管理、分发处理。分布层为接入层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如地址合并、协议过滤、路由服务、认证管理等。通过网段划分(如VLAN)与网络隔离可以防止某些网段的问题蔓延和影响到核心层。分布层也可以提供接入层虚拟网之间的互连,控制和限制接入层对核心层的访问,保证核心层的安全和稳定。分布层的功能主要是连接接入层节点和核心层中心。分布层设计为连接本地的逻辑中心,仍需要较高的性能和比较丰富的功能。分布层设备一般采用可管理的三层交换机或堆叠式交换机以达到带宽和传输性能的要求。其设备性能较好,但价格高于接入层设备,而且对环境的要求也较高,对电磁辐射、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分布层设备之间以及分布层设备与核心层设备之间多采用光纤互联,以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和吞吐量。 4.接入层 通常指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的部分。接入层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因此接入层交换机具有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特性。接入交换机是最常见的交换机,它直接与 外网联系,使用最广泛,尤其是在一般办公室、小型机房和业务受理较为集中的业务部门、 多媒体制作中心、网站管理中心等部门。在传输速度上,现代接入交换机大都提供多个具有 10M/100M/1000M自适应能力的端口。 4.网络环境与网络拓扑 安装Visio软件的Windows操作系统,并利用已有的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进行实验。

第五章实验分析

《能与能源》实验活动分析 建平实验中学康月霞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能与能源》,包含四个教学专题,第二、三专题《能的转化》和《能的转移》是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第一专题《能及能的形式》是核心内容的基础,第四专题《能源》是核心内容的延伸。 本单元的实验活动主要集中第二和第三专题的教学内容中,共有9个实验活动,组织学生做好这些实验是落实本单元教学目标非常重要的载体和教学手段。 二、核心概念 1、能 初中物理对能的定义是物体做功的本领叫做能。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就具有能。但是六年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足以帮助其理解能的定义,因此在教学中不需要给出能的定义,可以启发学生例举生活中需要消耗能量的活动和具有能量的物体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活动必需有能才能够进行和能有多种存在形式者两点即可。 2、能的转化 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3、能的转移 同种形式的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另一部分的过程。 4、能源 能源是指能够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没有经过加工的一次能源和电力、蒸汽、热水、成品油、沼气、氢能等经过加工的二次能源。

三、活动设置 四、实验列表

五、实验教学建议 (一)、重视科学思想方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本单元的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中有一条是“设计简单的实验分辩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研究者设计实验必然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一定的科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活动,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思维品质。 与上述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实验活动5.9、5.10和5.13都采用了同一种科学方法------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既是一种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思维方法,也是科学活动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找出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这三个活动都是研究不同材料导热性的差异,在设计实验时,建议教师将抽象概括的科学思想方法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讨论材料、装置和操作过程等应该如何控制实验条件。下面是几个实验需要控制的条件,供教学设计时参考。 1、活动5.9 金属与非金属的导热性需要控制的相同条件:形状大小相同的金属的非金属物体、金属和非金属放在同一杯热水中、在热水中放置相同的时间。2、活动5.10不同金属的导热性,建议使用物理实验室现成的器材,该套器材本身可以控制相同的条件是:形状大小相同的不同金属棒、相同的加热条件、等距离黏着火柴棒。 3、活动5.13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需要使用相同的烧瓶、等量等温的热水、厚薄相同的保温材料、保温相等的时间。 (二)、替换改进实验,有效落实实验活动。 按照教材中设计,有些实验活动的材料缺乏,有些实验过程可操作性差,这些因素会造成实验活动的一些困难,下面是具体实验中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1、活动5.6观察热水的流动方向 溶有高锰酸钾的琼脂可以将高锰酸钾颗粒塞进无色果冻中放置一昼夜而制备,也可以将高锰酸钾颗粒包在锡纸中,在锡纸外扎几个小孔 2、活动5.8 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 可以用氯化钴试纸变色的顺序显示热传导的特点,也可以改用物理实验室中金属棒上由近到远粘着火柴棒,通过火柴棒落下的顺序显示热传导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