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及发展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5
现代经济信息72浅谈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倪家晟 安徽省儿童医院摘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而实现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建立科学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通过价格的“杠杆”作用来合理调配医疗服务资源是解决当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
本文作者从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条件、启动情形、运行程序、校验评估这四方面着手,在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并结合当下公立医院实际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对构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一些看法,以期对从事此项研究的个人或机构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运行;评估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5-0072-01一、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的条件:构建科学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至少包括以下一些主要因素:合理的医疗服务成本、多部门多角色的协同参与机制(“三医联动”多方参与)、后续完善的政策评估等。
因此,作者认为构建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所需条件主要为:1.获得精准、全面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数据;2.较为成熟的“三医联动”多方参与价格政策形成机制;3.强化价格动态调整政策的宣传和执行;4.完善价格动态调整政策评估。
二、适应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启动的几种情形作者认为,适应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启动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1.当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标准背离项目实际执行成本时目前,各省或市属公立医院所执行的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是依据属地物价局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目录》来执行,制定该目录的依据来源于《全国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01版、07版、12版),且目前全国范围内真正完全将本省《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全面对接《全国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2012版)的省份也仅有内蒙、青海等少数几个省份。
由于多数省份所使用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是根据10年前甚至十几年前时,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医疗服务项目开展所需的实际成本测算确定的,经过十几年的时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开展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也在随着不断变化,但多数地区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速度是滞后于这种成本变化的。
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现状与对策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医疗机构的运营、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以及患者的医疗负担。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当前,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现状呈现出一些特点和问题。
在价格形成机制方面,部分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未能充分反映医疗服务的真实成本和价值。
一些技术含量高、风险大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偏低,而一些常规、简单的项目价格却相对较高。
这不仅影响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价格调整机制不够灵活。
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往往滞后于医疗成本的变化,导致医疗机构在运营中面临经济压力。
同时,价格调整的过程也较为复杂,需要经过多部门的审批和论证,难以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
医疗服务价格的分类管理还存在不足。
例如,对于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区分不够明显,未能充分体现优质优价的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监管方面,监管力度不足导致部分医疗机构存在违规收费、乱收费的现象。
一些医疗机构通过分解项目、自立项目等方式变相提高收费标准,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针对上述现状,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关键。
要充分考虑医疗服务的成本、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等因素,确保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医疗服务的价值。
同时,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和专家等,使价格制定更加民主、科学。
其次,优化价格调整机制。
建立动态的价格调整机制,根据医疗成本的变化、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及时、灵活地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简化价格调整的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的分类管理。
明确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制定差异化的价格政策。
引导患者合理分流,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强化监管力度。
实务探讨PRACTICE DISCUSSION中国总会计师·月刊170一、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内涵卫生服务价格管理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和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对卫生服务价格的制定、调整和执行过程所进行的组织、领导和监督。
它是融合医学知识、会计、统计、病案、信息等为一体的学科。
根据《浙江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2010版)》,医疗服务价格共分“综合医疗服务类”“医技诊疗类”“临床诊疗类”“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四个大类。
传统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是指收费管理,通过价格管理者对医院医疗收费行为进行监督,根据文件新增及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公示查询制度,进而为医院创造价值。
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不仅影响收入的形成,更关乎医院的声誉乃至生存发展,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医院价格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缺乏专业价格管理人才一直以来,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得不到价值认同,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都有短板。
医疗服务价格的复杂性决定了一名优秀的物价管理员必须是跨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既要懂医学知识,又要懂经济学、管理学,还要具备良好的口才和与人沟通的技巧,但目前尚无高校开设价格管理专业序列。
医院的岗位中虽设置了物价管理职位,但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晋升途径及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迫于职称压力人员流动性大,只有极少数医院以高级经济师或高级会计师职称来解决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者的专业技术职称晋升问题。
(二)医疗服务项目内涵不明确,医院执行物价收费困难《浙江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中大部分医疗服务项目均未给出项目内涵,导致医院在物价执行过程中只能查阅《全国医疗服务项目规范(2001版)》及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和完善的2012版文件或者其他省市的医疗服务价格做参考,对部分临床的收费疑惑无法给予精准回答。
但即便如此,也有很多项目因为找不到内涵说明,只能靠个人理解把握,或者直到检查被扣款才得到明确解读。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可及性以及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如何使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目标。
其核心目标应当是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公平性。
这意味着价格调整不仅要考虑医疗机构的成本补偿,还要兼顾患者的负担能力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深入了解医疗服务成本是至关重要的。
医疗服务成本包括人力成本、物资成本、设备折旧等多个方面。
然而,当前的成本核算体系往往存在不够精细和准确的问题。
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医疗技术和服务,其成本难以精确衡量。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学、细致的成本核算方法,充分考虑到各种直接和间接成本,为价格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充分考虑医疗服务的价值也是价格调整机制科学合理的关键。
医疗服务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成本,还包括医疗技术的难度、风险程度以及对患者健康的改善效果等。
对于一些高难度、高风险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健康状况的医疗服务,应当给予适当的价格倾斜,以激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在制定价格调整方案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是必不可少的。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等都应参与其中。
医疗机构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对成本和服务质量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医务人员则能从专业角度提供关于医疗技术和服务价值的见解;患者作为医疗服务的接受者,其意见反映了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和对服务质量的期望;专家学者则能够从宏观层面和专业理论角度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可以制定出更符合各方利益的价格调整方案。
此外,动态调整也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科学合理的重要体现。
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医疗成本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价格调整不能是一劳永逸的。
应当建立定期评估和调整的机制,根据医疗服务市场的变化、成本的变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及时对价格进行调整,以保持价格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医疗机构的运行、患者的医疗负担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现状(一)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合理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的形成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之处。
部分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未能充分反映其成本和技术价值,导致一些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例如,一些复杂的手术、护理等项目价格偏低,而药品和检查费用相对较高。
这不仅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容易导致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和检查来维持收入。
(二)价格调整不及时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新的医疗服务项目不断涌现,但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往往滞后。
这使得一些先进的、有效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无法及时纳入价格体系,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同时,由于价格调整不及时,医疗机构在面对成本上升时,可能会通过不合理的收费来弥补,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三)价格监管存在不足医疗服务价格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监管漏洞和薄弱环节。
一些医疗机构可能会存在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分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等违规行为,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此外,对于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督检查手段相对单一,处罚力度不够,难以有效遏制违规行为的发生。
(四)医保支付方式对价格管理的影响医保支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
目前,我国医保支付方式主要以按项目付费为主,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医疗机构过度提供医疗服务,从而推高医疗费用。
而一些新的医保支付方式,如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在推广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一)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医疗服务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其成本核算和价格形成难以准确衡量。
同时,医疗服务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和刚性,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缺乏对价格的议价能力。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一、调整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偏低,不能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而一些新的医疗技术和服务项目价格尚未得到合理规范。
此次调整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科学合理、动态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医疗服务的公平可及和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调整原则1、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在总体医疗费用增长合理的前提下,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有升有降的结构性调整。
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服务项目价格,如诊疗、手术、护理等;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检验等项目价格。
2、合理补偿,保障发展通过价格调整,合理补偿医疗机构的运行成本,保障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3、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充分考虑医疗机构、患者、医保基金等各方利益,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等协同推进,确保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三、具体调整内容1、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1)诊疗服务:适当提高门诊挂号费、诊察费,体现医生的专业诊断价值。
(2)手术服务: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程度,合理提高手术费用,激励医务人员提高手术质量和技术水平。
(3)护理服务:增加护理费,体现护理人员的劳动付出。
2、降低检查检验价格(1)大型设备检查:如 CT、MRI 等检查项目价格适度下调,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2)检验项目:对常规的检验项目价格进行调整,降低患者的检验费用负担。
3、优化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比价关系(1)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价格差距,引导患者合理分流,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2)调整不同诊疗项目之间的价格比例,使医疗服务价格更加合理、科学。
四、配套措施1、医保支付政策调整同步调整医保支付政策,确保患者的总体负担不增加。
对于价格调整后的医疗服务项目,按照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合理确定支付标准。
2、医疗机构成本控制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价格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国政府决定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
本文将就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本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主要是针对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门诊、住院、手术、检查、药品等项目。
在调整价格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医疗服务的实际成本、医疗机构的运营情况以及人民群众的支付能力,力求做到合理、公平、可持续。
其次,为了确保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顺利实施,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监管机制,加强对医疗价格的监督和检查,防止价格虚高、变相涨价等情况的发生。
其次,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评估,对价格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确保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落地生根。
同时,我们还将加大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的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政策内容和调整后的价格标准,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纠纷和投诉。
再次,我们也将关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影响。
一方面,我们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补贴政策,确保医疗机构正常运营和医务人员的合理收入。
另一方面,我们也将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估,鼓励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最后,我们将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长效机制,定期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跟进医疗服务价格的变化和医疗成本的变化,保障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总而言之,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顺利实施,关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利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共同促进医疗服务的健康发展。
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与调控策略一、引言医疗服务价格的形成机制和调控策略是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医疗费用的水平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的形成机制和调控策略由相关部门和市场共同作用,旨在维护医疗服务的合理价格水平,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本文将对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调控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
二、医疗服务价格的形成机制1.相关部门定价机制在我国,大部分医疗服务价格是由相关部门根据医疗服务成本、市场需求和社会公平等因素来制定和调整的。
相关部门定价机制可以保障医疗服务的基本收费水平,避免医疗服务价格过高或过低,维护医疗市场秩序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但是,相关部门定价机制也存在价格滞后、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等问题。
2.市场调节机制市场调节机制是指医疗服务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状况来决定的机制。
在这种机制下,医疗服务价格由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谈判和交易确定,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但是,市场调节机制也存在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对称和垄断行为等问题。
3.混合定价机制混合定价机制是相关部门定价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相结合的机制,旨在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和市场的作用,保障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在这种机制下,相关部门对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定价和监管,同时允许市场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
混合定价机制可以整合相关部门和市场资源,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效率和公平性。
三、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策略1.价格监管价格监管是指相关部门通过定期检查、审计和公示等方式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监管和调控的策略。
价格监管可以有效防止医疗服务价格的不合理上涨,维护医疗服务价格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但是,价格监管也要避免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和创新产生负面影响。
2.价格透明价格透明是指医疗服务机构应当公开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向患者提供充分的价格信息和选择权利。
价格透明可以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价格的认知和监督,促进医疗服务价格的公平和合理性。
建议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动态调整随着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和医疗资源有限的状况下,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是必要的。
通过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可以达到提高效率、公平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等目的。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进行讨论。
首先,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可以提高效率。
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医疗资源的紧张程度来确定。
当医疗资源供给充足时,可以降低医疗服务价格,以提高患者的就诊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优化资源配置。
而当医疗资源供给紧张时,可以适度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以减少不必要的就诊需求,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通过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其次,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可以实现公平合理。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坚持人民的利益至上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要。
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医疗资源的供给状况,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使得不同经济能力的患者都能够承担得起医疗费用。
对于低收入群体,可以适度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提供合理、公平、可承受的医疗服务。
而对于高收入群体,可以适度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以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情况,确保医疗资源能够优先满足低收入群体的需求。
通过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可以实现公平合理的医疗资源分配。
此外,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医疗资源的紧缺程度,可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引导患者选择合适的就诊方式和就诊时间,减少就医高峰期的集聚现象,降低医疗资源的紧张程度。
通过分时段、分项目、分地域等方式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可以引导患者就医时间和地点的分散化,减轻医院的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还可以鼓励医疗机构加大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投入,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解决患者"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最后,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监管机制。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变化,医疗服务价格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我们制定了以下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
一、调整原则1. 公平合理: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应公平合理,既能体现医疗服务的价值,又能保障患者的利益。
2. 动态调整: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医疗服务价格应适时调整。
3. 分类管理: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实行不同的价格标准。
二、调整方法1. 成本核算:以医疗机构的实际成本为基础,综合考虑医务人员的技能、风险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2. 市场调节:对于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医疗服务项目,可以引入市场机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价格。
3. 政府指导:对于基本医疗服务等公益性较强的项目,政府应制定指导价,确保价格的基本稳定。
三、调整内容1. 诊疗类服务:根据医务人员的技能、风险等因素,调整诊疗类服务的价格。
提高复杂诊疗项目的价格,降低一般性诊疗项目的价格。
2. 药品类服务:根据药品的成本、疗效等因素,调整药品的价格。
引入竞争机制,对部分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
3. 检查类服务:根据设备折旧、维护成本等因素,调整检查类服务的价格。
适当提高部分高精尖检查项目的价格。
4. 护理类服务:根据护理工作的难度、风险等因素,调整护理类服务的价格。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5. 其他服务: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输血、心理咨询等服务项目的价格。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方案:由相关部门组成工作组,制定具体的调整方案。
2. 征求意见:将调整方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和建议。
3. 审议通过:将调整方案提交相关部门审议通过。
4. 公布实施:公布调整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实施。
5. 监督检查: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监督检查,确保实施效果。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
山东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20.09.30•【字号】鲁医保发〔2020〕62号•【施行日期】2020.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关于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各市医疗保障局、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建立以提升医疗技术服务价值为核心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医改发〔2019〕3号)、国家医疗保障局等四部门《关于做好当前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的意见》(医保发〔2019〕79号)等文件要求,现就建立我省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成本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依托,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思路,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妥善处理本地区与周边地区、综合医疗机构与专科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与西医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关系,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优化公立医疗机构收入结构,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医疗服务有效供给相匹配、与医保基金负担和人民群众承受能力相协调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总量控制。
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增长总量调控机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医药总费用占比、医保基金筹资运行、公立医疗机构管理绩效等指标确定价格增长总量,保持医药卫生费用总量适度合理增长。
浅谈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在当今社会,医疗服务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而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则是医疗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医院的运营和发展,更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就医体验和经济负担。
然而,在实际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中,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一、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价格形成机制不够科学合理目前,部分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未能充分反映医疗服务的真实成本和价值。
一些技术含量高、风险大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偏低,而一些常规、简单的项目价格却相对较高。
这导致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无法通过合理的价格获取应有的收益,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二)价格调整机制不灵活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往往滞后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变化。
由于审批流程繁琐、周期长,医院难以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需求对价格进行合理调整,使得医疗服务价格不能准确反映医疗服务的实际价值,也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医疗需求的变化。
(三)价格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医院的价格管理系统相对落后,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容易出现价格错误、收费不规范等问题,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经济损失。
同时,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足,导致价格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四)价格公示和宣传不到位一些医院在医疗服务价格公示方面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情况。
患者对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构成、收费标准等缺乏清晰的了解,容易产生误解和不满。
此外,医院在价格宣传方面做得不够,未能及时向社会公众解释价格政策和调整的原因,导致公众对医疗服务价格的认知存在偏差。
(五)价格监管机制不完善相关部门对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管力度不足,存在监管漏洞和盲区。
部分医院可能会出现违规收费、乱收费等现象,损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医疗行业的正常秩序。
同时,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二、改进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建议(一)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应综合考虑医疗服务的成本、技术难度、风险程度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一、背景在当前医疗体制下,医疗服务价格的高昂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昂的医疗费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和权益保障。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使医疗服务价格合理、透明和可持续,实现全民享有公平、优质、可及的医疗服务。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个全面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化和优化,从而实现医疗服务价格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二、整体思路(一)建立透明、公开、公平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1.建立医疗服务价格的统一和公平性原则,确保医疗服务价格的公开、透明、公正。
2.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和质量的挂钩机制,通过综合考虑医疗服务的质量、效果、效率等方面因素,合理定价。
3.建立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医疗服务供需以及医疗技术进步等因素,及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1.提高医疗服务报销比例,逐步提高医保支付范围和报销标准,减轻患者负担。
同时,逐步扩大医保目录范围,将更多的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2.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商业保险制度相结合的医疗保障体系,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服务。
3.推行按病种付费的医疗服务方式,建立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等各类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价格的合理化。
(三)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和执法1.加强对医疗机构的价格行为监督,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监督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价格违法行为。
2.加大对价格垄断企业的打击力度,惩处价格垄断行为,推动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化和市场化。
3.加强医疗服务价格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执法机构,加强价格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效果。
三、具体措施(一)提高医保报销比例1.逐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
根据国家财力状况和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逐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减轻患者负担。
2.增加医保支付范围和报销标准。
建立医疗服务动态定价机制的思考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的价格问题备受关注。
医疗服务定价机制涉及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然而,当前的医疗定价机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价格过高、服务不透明等。
因此,建立医疗服务动态定价机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思考。
首先,建立医疗服务动态定价机制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当前的医疗定价机制存在着过高的价格以及部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通过建立动态定价机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医疗资源的实际供给情况来调整医疗服务的价格,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例如,在城市医院较为繁忙的时间段,可以适度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以吸引更多的医生参与到服务中来,从而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建立医疗服务动态定价机制可以促进医疗服务的创新。
当前的医疗定价机制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固定价格、僵化的服务内容等,限制了医疗服务的创新。
通过建立动态定价机制,可以鼓励医疗服务提供者不断创新,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例如,可以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设置不同的服务套餐,如基础套餐、增值套餐、高端套餐等,以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不同需求。
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价格策略来推动医疗服务的创新,如低价促销、限时折扣等。
此外,建立医疗服务动态定价机制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当前的医疗定价机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价格不透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通过建立动态定价机制,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医疗服务提供者提高服务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给予服务质量较高的医疗机构更高的价格,激励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与此同时,对服务质量较差的医疗机构进行降价,以推动其改善服务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评价体系,对医疗服务进行科学评估,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当然,建立医疗服务动态定价机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要解决定价的公正性问题。
在动态定价过程中,需要确保价格的公正性和合理性,避免出现价格歧视等不公平现象。
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现状、问题和对策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近年来,我国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现状1、政府定价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对于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如诊疗、手术、护理等,通常由政府制定价格或指导价;而对于一些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如高端体检、美容整形等,则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
2、价格调整机制逐步建立为适应医疗技术进步和成本变化,各地陆续建立了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通过定期评估医疗服务成本和价格水平,对价格进行合理调整,以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3、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价格管理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如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形成和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医保支付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医疗机构合理定价,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4、信息化建设助力价格监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建立医疗服务价格信息平台,实现了价格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预警,提高了价格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存在的问题1、价格结构不合理医疗服务价格中,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偏低,如诊疗、护理、手术等;而药品、耗材等物耗项目价格偏高。
这种价格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和耗材的销售来弥补收入,不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发挥。
2、价格调整不及时尽管建立了价格调整机制,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价格调整往往滞后于医疗成本的变化和技术进步。
一些新技术、新疗法未能及时纳入价格管理范畴,影响了医疗机构的创新和发展。
3、地区差异较大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原因,医疗服务价格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2016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其他三个部门联合制定了《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
文件要求各省市综合考虑取消药品加成给医疗机构带来的影响及政府补助政策能弥补的亏损程度,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一、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突出的几点问题目前,各省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革提高了门诊诊察类、临床诊疗类如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康复等中医诊疗类项目的价格,降低了医技诊疗类如医学影像、超声检查、检验、病理检验等项目价格,通过规范诊疗行为,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这种价格调整机制配合合理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能发挥医务人员的主体作用,但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政府指令性定价目前,各省市政府、发改委、财政厅、物价局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主体,医疗服务项目和调整幅度均受政府管制。
医生专家团队虽也参与其中进行项目论证,但参与度不够,没有太多的话语权,这就使得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目录脱离了临床实际本身,且价格调整流程和机制也不通畅,不利于及时调整。
(二)医疗服务价格背离成本目前,医疗服务价格背离成本,很多新技术、新项目耗费医务人员很多劳务技术的医疗服务项目,却因没有纳入收费项目字典,套用或沿用旧的项目收费,其成本远大于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而采用大型医疗设备做的各项检查、检验的医疗服务项目,在没有充分考虑该设备折旧年限的情况下,医疗服务价格往往高于其成本。
例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在充分利用其运转时间的情况下,很可能1-2年就可收回其成本,但之后该设备所做的检查项目价格会远大于其成本。
(三)医疗服务价格成本核算不科学目前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成本的测算过程缺乏科学性和技术性。
主要体现:1.成本核算理论依据不明确,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中提及的成本核算方法,无法精细化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2.各级医疗机构使用不同成本核算指标体系、成本核算方法对医疗服务项目进行的归集与分配,缺乏系统、统一的核算方法,这样使得不同的医疗机构对同一项医疗服务项目的实际核算成本不同,各医疗机构之间无法进行横向的比较,只能够跟自己医院进行纵向分析。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如何更加科学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可及性以及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如何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更加科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目标。
这一目标不应仅仅是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要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公平性。
一方面,要确保医疗机构能够获得合理的收入,以维持正常的运营和发展,激励医务人员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也要让患者能够承担得起必要的医疗费用,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发生。
要实现科学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准确的成本核算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物资成本、设备折旧、管理费用等多个方面。
目前,一些地区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时,对成本的核算还不够精确,导致价格调整缺乏科学依据。
因此,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对医疗机构的各项成本进行全面、细致的核算。
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成本差异,以及医疗服务的复杂性和风险性等因素。
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考虑医疗服务的价值。
医疗服务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成本上,还包括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经验、劳动强度以及医疗服务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等。
对于一些高难度、高风险的医疗服务,其价格应当相应提高,以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和劳动付出。
而对于一些常规的、简单的医疗服务,则可以适当降低价格,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此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应当与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相衔接。
医保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支付方,其支付政策对医疗服务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医保支付方式正在从按项目付费向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应当与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协同推进,确保医疗机构在新的支付制度下能够保持合理的收入水平,同时也能够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医疗服务项目动态调整机制
医疗服务项目动态调整机制是指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需求的变化以及医保支付能力等因素,对医疗服务项目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的一种制度安排。
该机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医疗服务项目的合理性、适应性和公正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和保障患者的权益。
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评估:定期对现有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评估,包括项目的必要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或新增项目。
2. 调整依据:根据评估结果和相关数据,如医疗技术进步、疾病谱变化、医保支付能力等,确定医疗服务项目的调整方向和具体内容。
3. 专家论证:涉及重大调整的项目,需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论证,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确保调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 公开透明:医疗服务项目的调整过程应保持公开透明,充分征求各方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5. 持续优化:动态调整机制应具有持续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医疗服务项目,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变化。
通过建立医疗服务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可以使医疗服务项目更加符合临床实际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医保基金的可持续运行。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的推进,云南、广西地区还将持续和长期面临东南亚新发、突发传染病输入的极大风险,从巩固祖国南疆公共卫生安全的战略高度,亟须从国家层面加强与东盟相关国家重大疾病联防联控和提升云南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
为此建议:一、建立云南、广西与东盟陆地接壤区域在重大疾病领域信息共享平台,努力构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框架下,建立云南广西与东盟陆地接壤区域在疾病防控领域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疾病防控、医疗救治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双方重大疾病监测预警能力、重大突发疫情应对能力、医疗救治能力。
二、提升云南、广西疾控能力,建立省际联动疾控体系。
提升两省区疾控体系建设,构建信息共享系统。
组建省(区)、市、县三级综合性疾控中心,实现省际资源优化,全面统筹云南广西疾控工作开展。
以点带面,分步实施,优先支持和加强对边境市、县疾控中心能力建设,使其达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的基本要求。
三、优先在云南、广西加强疾控中心建设,建设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相关部门立项建设云南、广西区域性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加强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逐步改善全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知识结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并在该项目基础上,打造中国(云南、广西)-东盟高端公共卫生人才培训和交流基地。
四、在广西建立中国-东盟重点传染病联防联控实验室。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支持和指导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中国-东盟重点传染病实验室,负责开展区域性重点传染病的监测检测技术培训和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五、建立区域突发性传染病联合应对机制。
建立区域性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联合演练机制,提高区域专业人员对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应对及协调处置的能力;加强区域传染病监测合作,建立区域性,尤其是边境地区传染病联合监测合作机制,加强疫情信息及时互通与共享。
·卫生经济·【基金项目】 上海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循证决策与政策转化(CMB -CP -11061);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循证公共卫生与卫生经济学(15GWZK0901)【作者简介】 王海银,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卫生经济、卫生政策研究,E -mail :wanghaiyin@ 【通信作者】 金春林,E -mail :jinchunlin@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953X (2018)06-0482-05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及发展建议王海银1,金春林1,姜庆五21.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市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中心,上海 200040;2.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32【摘要】 文章简要梳理了国内外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进展及经验,从调整空间及原则、调整标准及方案、调整管理及实施、调整监测与评估4个维度构建了动态调整框架,并深入分析了调整框架、流程路径及调整方法等,同时提出了推进我国当前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政策建议【引用】王海银,金春林,姜庆五. 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及发展建议[J].中国卫生资源,2018,21(6):482-486. DOI :10.13688/ki.chr.2018.18174.Development of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on medical service prices and its development suggestionsWANG Hai-yin 1,JIN Chun-lin 1,JIANG Qing-wu 2/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JIN Chun-lin ,E-mail :jinchunlin@ 1.Shanghai Health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Shanghai Medical Information Center ),Shanghai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Research Center ,Shanghai 200040,China ;2.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China 【Abstract 】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d the progress and experience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medical service price dynamic adjustment. A dynamic adjustment framework was developed based on four dimensions of adjusting space and principles,adjusting standards and items,adjusting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and adjusting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The adjustment framework,process path and adjusting method were deeply analyzed.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impel the current medical service price adjustment in China.【Keywords 】 medical service price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policy recommendation[本文链接]/10.13688/ki.chr.2018.18174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补偿逐步由服务项目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3个渠道转变为服务项目收费和政府补助2个渠道[1]。
国务院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提出,通过规范诊疗行为、医疗保险控费等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进一步完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公立医院通过耗材和药品等渠道进行补偿的空间被逐渐压缩。
我国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在公立医院补偿中占比仍较小,2016年为总收入的9.5%[2]。
因此,医疗服务价格成为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重要支撑。
国内一项调查发现,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88家医疗机构所在地区医疗服务价格没有固定调整周期或调整周期在两年以上[3],缺乏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成为制约当前改革的瓶颈,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从内涵、设计框架、标准方法、流程等维度的构建提出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为国家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供支撑。
1 国内外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进展及经验国际上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建设相对较成熟。
如美国每年发布新的医疗服务价格目录(Medicare Physician Fee Schedule,MPFS),以反映新增项目和需要调整的项目,并建立相应的相对点值体系。
每5年对目录全部进行一次修订。
其主要通过成立美国相对价值更新委员会(Relative Value Scale Update Committee,RUC),有序组织项目编码、点数测算及审议投票,推进了美国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4]。
澳大利亚通过成立独立医院定价管理局(The Independent Hospital Pricing Authority,IHPA),负责确定公立医院服务的全国指导价格(National Efficient Price,NEP),每年都会更新并发布澳大利亚公立医院服务定价框架指南(Pricing Framework for Australian Public Hospital Services,PFAPHS),明确该财政年度内的定价原则、政策及方法等。
通过对公立医院服务进行分类、成本核算、收集数据等方式,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指导价格[5]。
日本每2年根据不同侧重对诊疗报酬点数进行调整。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以日本内阁根据调整年度预算编制作出的调整比例为前提,医疗保险部门及医疗部门通过社会保障审议会对基本卫生政策进行讨论,并研究制定调整基本方针,最后由中央社会保险医疗协议会实施有关具体诊疗报酬点数设定的审议事项[6]。
而从我国国内总体情况来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尚比较薄弱。
如一项调查显示,2009年以来国内13 个地区只调整过1 次医疗服务价格,7 个地区调整过2 次,2015年以来的调整均主要是弥补取消药品加成的损失[7]。
部分地区逐步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积累了一定的机制建设经验。
如上海市每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基于比价模型和SPEED(S—调价空间,P—调价项目及价格收费,E—事中、事后评估,E—证据支持框架,D—调整实施方案)采用分布实施、稳步推进的策略,逐步理顺比价关系[8]。
深圳市医疗服务价格实际调价空间根据改革后的药品降价幅度与公立医院的采购量确定,在2017年分2批次分别调整833项和761项[9]。
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全面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并顺利实施了国家2012版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8年对部分服务项目及其价格进行调整完善,加强医疗服务收费与医疗保险付费政策的有效衔接[10]。
但同国外相比,我国在调价管理流程、标准科学设定、跟踪评估等方面没有规范的制度约束。
结合国际经验来看,我国可以参考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建立明确的价格调整周期。
②定期开展项目点数或成本测算,作为价格调整的循证支撑。
③设定价格调整空间、比例及原则,指导价格方案设计。
④多利益方参与。
如多数涉及临床专家、医疗保险及物价管理者等。
2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是指对政府定价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建立流程清晰、管理规范及协调有序的价格调整方法,矫正医疗服务价格长期不调整及不合理调整的弊端,使医疗服务价格同社会经济发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相适应,促进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灵活、科学及规范化。
动态调整机制的内涵及关键要素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价格动态调整的管理框架和制度安排,包括调整参与主体,调整周期,动态调整的流程、动态调整原则、动态调整框架及关键要素;二是价格动态调整的标准,包括建立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标准及方法学模型等,进而形成系统、科学及规范的调整流程和办法。
衡量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是否成功则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即是否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疗保险基金可承受及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
2.1 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管理和理论框架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主要涵盖调整空间及原则、调整标准及方案、调整管理及实施、调整监测与评估4大环节。
每个环节内容均设定相应的流程及方法学,4个环节相互关联且形成闭环。
其中,调整方案中项目的筛选是基于多方参与的流程设计,需有明确的方法及循证数据支撑;调整标准设定受调整空间、行业发展、调整目标等关键变量影响,同时结合预期影响结果进行调整;调整管理及实施包括管理的流程方案、分工及实施方案;调整监测与评估涉及数据监测平台开发及定期影响评估,问题及建议反馈等;评估发现的问题同项目筛选相联系,指导下一轮调整改革,形成动态调整闭环管理(图1)。
图1 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管理框架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理论框架是建立基于比价关系和价格水平比较的SPEED框架模型[11]。
在该模型指导下,调价空间主要依赖于医药改革挤出药品、耗材水分,以及带量权重下医疗服务标化价值和现行价格差距建立的调价空间总额。
调价项目及价格收费需要根据分级诊疗、服务模式以及公立医院补偿进展综合设定,形成调整解决的关键方向和领域。
通过标化价值比值比筛选确定分步调整的项目和设定调价建议。
预算影响和风险评估是事先评估,数据监测和影响评估是事中、事后评估,两者通过建立证据决策数据支持平台实现。
价格调整实施方案包括调整的流程、参与主体、调整周期等,这些依赖于规范来保障其动态可持续。
2.2 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流程及制度安排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管理流程,设定不同参与主体的分工和责任,规范调整的程序和周期。
根据多利益方参与的程度及管理改革情况,综合提出以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委员会为主的流程管理模式。
其中,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物价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门根据改革进程综合确定调价空间;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委员会筛选确定拟调整医疗服务项目及建议价格;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物价部门审议确定价格及组织医疗保险、卫生部门开展影响分析及风险评估;市政府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专题会议审议确定价格方案,组织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及建议,修订完善方案后发布实施(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