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渗透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阅读教学要达到作者、文本、读者的情感水乳交融,就要围绕“情感”这一主线精心设计,运用创设情境,诱发情感;通过品读,体味情感;回顾总结,升华情感,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渗透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202

阅读教学时要把学生带到教材所指的情境中,达到作者、文本、读者的情感水乳交融,就要牢牢抓住“情感”这一主线,精心设计,把握契机,扣动学生心弦,渗透到学生心田,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

1 创设情境,诱发情感

教师想让学生的思维、情感与文本撞击出灿烂的火花,教师动情的引导,情境创设尤为重要。教师用丰富的情感,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才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诱发学生的情感。《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课,文章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在没人理睬和帮助的情况下,历尽艰辛,用了38小时,徒手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与儿子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文章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学生对于这种情感的认识是肤浅的,激发情感就成为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与手段。上课伊始,播放美国大地震的录像,再加上教师富有情感地解说,把学生置身于大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油井爆炸、公路断裂塌陷、人群混乱的

情境中,从视觉上拉近学生与大地震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感。问题情境创设可以为学生的整体感知带来感染与启迪。如讲“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时,创设问题情境:“美国大地震,使房屋倒塌,家破人亡。同学们,像这样的大地震,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里达30多个小时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然而,这篇课文讲十四个小孩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后却得救了。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得救了?”创设问题引导语,激发情感。

2 通过品读,体味情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上,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细细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课让学生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魅力是难点。教学时让学生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本的情感,真正做到以读为本,诱发情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教学时,抓住关键词“了不起”,紧扣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通过深入研读,感受父亲的伟大,父子情深。

2.1 引读

在教学父亲的三句话“谁愿意帮助我?”时,父亲的三句话意思一样,但心情却不一样。别人的父母哭喊后绝望地离开了。旁人、消

防队长、警察劝他离开,这位父亲不听劝阻积极地寻找,逢人便问:“谁愿意帮助我?”教师从不同情况、不同人的劝说进行引读,让学生在有滋有味地朗读中去感受别的学生家长同样爱自己的孩子,但这位父亲却特别执着,表现出对儿子不同寻常的爱。

2.2 作比较

学习“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时,把句子改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要求学生进行对比读,从不同语速、语调地朗读中悟出父亲的执着,和对儿子深深的爱。

2.3 抓重点词

学习“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时,抓住“满脸灰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血迹。”体会到这位父亲在一片废墟中挖了30多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使他双眼布满血丝;在瓦砾中徒手挖掘,使他的衣服被刮破了,手被尖利的东西割破流血了。从中领悟到父亲不怕困难,不怕危险,一定要找到儿子的坚定信念。

2.4 角色朗读

父亲找到儿子后的对话,通过分角色朗读,再现场景,从有感情地朗读中感受到父亲深深的爱,儿子深深的情,体现父子情深。

2.5 转换角色

学习“出来吧!阿曼达。”这句话时,问:假如你是阿曼达,当父亲用颤抖的双手接你出来时,会说些什么?通过换位思考,把学生

置身于阿曼达这个角色中,感受阿曼达先人后已的高尚品质,体会到阿曼达的了不起。

教学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通过引读、分角色读、作比较、抓重点词句、换位思考等深入研读,使学生感悟到父亲深深地爱着儿子,儿子也深深爱着父亲、相信父亲。同样,教材中感人的人格力量也熏陶着学生,影响着学生,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人格得到升华。

3 回顾总结,情感升华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诱发情感,品味语言,反复诵读,点燃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此时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或拓展延伸,使学生不仅能在读中表达文本与作者的情感,更能在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让文本、作者与读者(学生)的情感水乳交融,达到真正的阅读境界。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播放我国5.12汶川大地震中爱处处存在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加上教师用丰富的情感,深情地解说,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达到大爱无边的境界。此时让学生动笔写作,情感流露就水到渠成

爱,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

爱,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语文课标》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

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教学要始终围绕情感这一主线,动情地读、动情地说、动情地写,将智能发展与情感融为一体。

作者简介:许成媚(1965-),女,福建永安人,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福建省永安市东门小学,福建永安 3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