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一、墩基的适用范围:

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三、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 墩身采用构造配筋时,纵向钢筋不小于8Φ12mm,且配筋率不小于0.15%,纵筋长度不小于三分之一墩高,箍筋Φ8@250mm。

3 对于一柱一墩的墩基,柱与墩的连接以及墩帽(或称承台)的构造,应视设计等级、荷载大小、连系梁布置情况等综合确定,可设置承台或将墩与柱直接连接。当墩与柱直接连接时,柱边至墩周边之间最小间距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表8.2.5—2杯壁厚度的要求,并进行局部承压验算。当柱与墩的连接不能满足固接要求时,则应在两个方向设置连系梁,连系梁的截面和配筋应由计算确定。

墙下墩基多用于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设计不考虑水平力,墙下基础梁与墩顶的连接只需考虑构造要求,采取插筋连接即可。可设置与墩顶截面一致的墩帽,墩帽底可与基础梁底标高一致,并与基础梁一次

浇注。在墩顶设置墩帽可保证墩与基础梁的整体连接,其钢筋构造可参照框架顶层的梁柱连接,并应满足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

4 墩基成孔宜采用人工挖孔、机械钻孔的方法施工。墩底扩底直径不宜大于墩身直径的2.5倍。

5 相邻墩墩底标高一致时,墩位按上部结构要求及施工条件布置,墩中心距可不受限制。持力层起伏很大时,应综合考虑相邻墩墩底高差与墩中心距之间的关系,进行持力层稳定性验算,不满足时可调整墩距或墩底标高。

6 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宜小于300mm。当持力层为中风化、微风化、未风化岩石时,在保证墩基稳定性的条件下,墩底可直接置于岩石面上,岩石面不平整时,应整平或凿成台阶状。

大家在设计桩时,一般只须考虑轴向力,很少考虑弯矩和水平力,因为后者可以被桩间土侧反力所平衡。当桩长越来越短,接近6米(有点资料上写的是5米),这种约束性越来越小,如果“桩”长再小下去,那么就是独立柱基了,独立柱基承载力要求考虑弯矩和水平力了。所以,墩是介于“桩”和“独立柱基”的一种东西,施工方法一般“桩”,计算理论按“独立柱基”。关于墩,目前国家规范尚无一致提法,在个别地区,称之为“柱下深基础”。

由于墩长度有限,土体对其约束不能太乐观考虑,设计时应注意其稳定性,一般而言,承载力不是主要控制项,须注意基础拉梁的设置,以及上部结构刚度的加强。

目前市面上墩主要出现在以基岩为持力层的情况,以土为持力层的情形除万不得已,不要做这种四不像的东西。

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向浅谈

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向浅谈 1 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 按施工方法,桩可分为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挤土桩三大类。再细分,桩的施工方法超过300种。施工方法的变化、完善、更新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图1中列出桩的部分施工类型。 以埋入式桩为例,图中仅列出三大类,实际上细分可有80种以上类型。所谓中掘施工法桩是把小于桩径30~40mm的长螺旋钻、或钻杆端部装有搅拌翼片的螺旋钻及钻斗钻等插入桩的中空部,在钻头附近的地层连续钻进,使土沿中空部上升,从桩顶排土的同时将桩沉设。在施工中通常将桩端注入压缩空气和水,促进钻进的同时也使桩沉顺利。为使桩获得更大的承载力,桩埋入孔中后可分别采用量终打击方式、桩端加固方式或扩大头加固方式。按中掘埋入工艺、钻机、承载力发挥方法及采用的预制桩种类等,中掘施工法桩又可细分为40余种桩型。而预钻孔埋入式桩亦可细分为40余种。 以泥浆护壁法钻孔扩底灌注桩的成孔方法为例,亦有40种以上,扩底方式可分为反循环扩底、钻斗钻扩底、正循环扩底及潜水钻扩底等。其中反循环扩底方式又分为扩刀上开、扩刀下开、扩刀滑降及扩刀推出等方式;钻斗钻扩底方式又分为水平推出、滑降及下开和水平推出的并用等方式。 以桩端压力注浆为例,注浆工艺可分为闭式注浆和开式注浆两大类,桩端压力注浆施工工艺的核心部件——桩端压力注浆装置又可分为预留压力注浆室、预留承压包、预留注浆空腔、预留注浆通道及预留特殊注浆装置五大类,两者组合,目前已有20余种桩端压力注浆桩工法,其中国内有18种。 2 常用桩设桩工艺选择 桩型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 (1)“因荷载制宜”即上部结构传递给基础的荷载大小是控制单桩承载力要求的主要因素。 (2)“因土层制宜”,即根据建筑物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状况和桩端持力层深度等,通过比较各种不同方案桩结构的承载力和技术经济指标,选择桩的类型。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一、墩基的适用范围: 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 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 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三、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 墩身采用构造配筋时,纵向钢筋不小于8Φ12mm,且配筋率不小于%,纵筋长度不小于三分之一墩高,箍筋Φ8@250mm。 3 对于一柱一墩的墩基,柱与墩的连接以及墩帽(或称承台)的构造,应视设计等级、荷载大小、连系梁布置情况等综合确定,可设置承台或将墩与柱直接连接。当墩与柱直接连接时,柱边至墩周边之间最小间距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表8.2.5—2杯壁厚度的要求,并进行局部承压验算。当柱与墩的连接不能满足固接要求时,则应在两个方向设置连系梁,连系梁的截面和配筋应由计算确定。 墙下墩基多用于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设计不考虑水平力,墙下基础梁与墩顶的连接只需考虑构造要求,采取插筋连接即可。可设置与墩顶截面一致的墩帽,墩帽底可与基础梁底标高一致,并与基础梁一次浇注。在墩顶设置墩帽可保证墩与基础梁的整体连接,其钢筋构造可参照框架顶层的梁柱连接,并应满足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

(完整版)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夯实地基法中,A 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2. D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3. C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率为12%~25%、厚度为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灰土挤密桩法 D、砂石桩 4. A 适用于挤密松散的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 A、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B、砂石桩 C、振冲桩 D、灰土挤密桩 5.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静压沉管”紧前工序为 A 。 A、压桩机就位 B、吊桩插桩 C、桩身对中调直 D、测量定位 6.正式打桩时宜采用 A 的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A、“重锤低击” B、“轻锤高击” C、“轻锤低击” D、“重锤高击” 7.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承载力不大于 B 的饱和黏性土、软黏土以及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 A、0.15MPa B、0.12MPa C 、0.2MPa D 、0.3MPa 8.在地基处理中, A 适于处理深厚软土和冲填土地基,不适用于泥炭等有机沉淀地基。 A、预压法—砂井堆载预压法 B、深层搅拌法 C、振冲法 D、深层密实法 9.换土垫层法中,D 只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 A、砂垫层 B、砂石垫层 C、灰土垫层 D、卵石垫层 10.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檫桩,应 A 。 A、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B、仅控制贯入度不控制标高 C、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贯入度 11.需要分段开挖及浇筑砼护壁(0.5~1.0m为一段),且施工设备简单,对现场周围原有建 筑的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的灌注桩指的是( B )。 A.钻孔灌注桩 B.人工挖孔灌注桩 C.沉管灌注桩 D.爆破灌注桩 12.预制桩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D 时方可运输。 A.25% B.50% C.75% D.100% 13.在桩制作时,主筋混凝土保护厚度符合要求的是 D 。

浅谈桩基础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网络教育学院 专 科 生 毕 业 大 作 业 题 目: 浅谈桩基础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年 学 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内容摘要 基础是建筑结构物直接与地基接触的最下部分,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整个建筑的经济和安全,是建筑物正常使用和稳定与安全的根本。具有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不可预见的因素多的特点的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更是如此,更要求基础和地基能提供足够承载上部建筑的重大荷载和风与地震引起的重大倾覆力矩,以保证建筑物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同时它还要求基础和地基具有足够的刚度使沉降和倾斜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其安全可靠性严格要求,否则不但会影响基础和基坑本身,而且会影响周边环境。 高层建筑的垂直和水平荷载数值较大,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和剪力迅速增大,引起的倾覆力矩成倍增长,甚至起着控制设计的作用;水平荷载(主要是风荷载与地震荷载)还是一种动力荷载。这样,高层建筑基础的受力也更为复杂,对基础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因此要求基础和地基提供更高的竖直和与水平承载力,同时使沉降量和倾斜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并保证建筑物在风荷载与地震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必须选用与上述要求相适应的基础型式、设计理论与施工方法。 目前来讲,传统意义上的建筑物基础概念,已被构成地下空间的基础结构和基坑工程两大部分所代替。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也就涉及这两大部分内容的方方面面,有关资料显示,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的造价与工期可分别占到建筑物土建总造价和总工期的20%~30%和30%~40%;这些比例系数的大小受到结构形式和层数、基础结构形式、桩型以及地质复杂程度和环境条件的制约。高层及多层建筑的地下室、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工程施工,都会面临地基基础工程和深基坑工程。而要想支撑高层在各种情况下的稳定,单单依靠简单的天然地基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使用桩筏基础或者桩箱基础组成的复合地基及配套基础设计。本文重点讨论的是桩基础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CFG桩;复合地基;地基处理;基础设计

桩与墩的区别

桩与墩的区别 在一些坡地及岩层埋深比较浅的地方经常会碰到把人工挖孔桩改成墩基基础的情况鉴于有些刚接触结构设计的同志对墩基基础具体设计方法比较模糊而且各种资料提及的也不多故转载此篇文章以方便这些同志设计时参考 墩基的适用范围: 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桩与墩 1.在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中,没有关于墩的任何技术规定; 2.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关于“墩”的定义是:“用人工或机械在岩土中成孔现场灌注的直径一般大于800mm的混凝土柱,亦称为大直径桩”; 3.在龚晓南教授主编的《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实用名词词典》中,有钻孔墩基础的定义:“在机械或人工挖好的井孔内灌注混凝土而筑成的深基础。井孔底部可使之扩大而形成扩底墩。 钻孔墩墩身直径一般大于750mm。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沉井基础等常被用来表示墩基础”; 4.在方晓阳的《基础工程手册》中,认为桩和墩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不同。桩的设置通常是将结构构件打入或振入土中,而使土挤压。墩基的设置则是先挖好或钻好一个井孔,井孔可根据土质情况带有套筒或不带套筒,然后将混凝土灌入孔内; 5.综上所述,可见无论在国内外,墩都是大直径桩的同义语。 桩和墩的区别(转贴)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在挖孔桩基础设计一节提到:人工挖孔桩的桩长不宜大于40m,宜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3m,亦按墩基计算。 由此可看出,主要使用构件长度来区分墩基与扩底桩的(当然区分后各自的算法就不一样了),从计算方法上来说,墩基础仍属于天然地基,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关于墩基础的设计与构造可详下面的一篇文章(关与桩基相应规范上介绍的较详细,故不再另述): 《一种特殊天然地基基础—墩基础的设计及构造》 一、墩基的适用范围: 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浅谈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浅谈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8-10-29T10:41:38.79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作者:魏靖 [导读]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质条件,结合当前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广东创南工程管理有限公司528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加快,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建筑而言,一个良好的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是保障建筑质量的关键,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加强重视。 关键词:地基基础;桩基础;土建工程;施工技术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质条件,结合当前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受地质条件的制约,对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物的承载力,则成为当前建筑设计人员急需完善的问题。由此可见,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工程今后的投入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本文从地基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及桩基础概念及其土建施工技术等两个方面出发,对其施工技术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完善途径,做以下简要分析: 一、地基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一)地基 作为建筑物最下层的支撑基础,地基的构成多为土体或岩体。从工厂地质学这一角度出发,地基是指在建筑物的施工建设中,对岩土中某一范围内原有的应力进行了改变,而这部分由建筑物荷载引起应力变化的岩土即为人们常见的地基。在当前的地基构成中,按照地基的内在构造,将其分为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两种,但在实际应用中,若天然地基无法满足建筑物的实际施工需求时,应通过相应的人工地基来弥补天然地基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来确保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地基技术的处理技术 在建筑物的整体施工中,地基作为一切施工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其耐重性与坚固性对整个工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受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地质环境对地基有着不同的需求,而这些,都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地基处理工作,确保地基能够在使用中更好的满足工程的建设需求。提高地基强度,除了增加地基自身的稳定性外,还能保证建筑工程在今后的使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地基处理技术中常见的技术手段,做以下几点总结: 1.换土垫层 在整个地基工程施工中,受土体自身承载力的影响,针对一些具备湿润性与膨胀性的土质,需要施工人员进行换土,并通过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材料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以此来减少土层沉降的发生。在该项工程中,所用的换土方式主要包括换土垫层与分层填土等两个方式,在保证土体密度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避免缝隙及空洞现象的出现。 2.碾压夯实 一般来讲,碾压夯实主要是通过机械压路机及推土机等大型设备,对地基土层进行相应的碾压,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夯实。结合整个分层填土的施工工序能够看出,在碾压夯实中,也应按照土层施工次序进行,保证夯实程度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需求。但需要考虑的是,该项工程在实施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这些,只能应用到大型建筑工程中。 3.固结土壤 受土体自身液化性能的影响,土体在使用中,其本身已经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水分,因而在使用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土层中的水分进行排除,确保土层在失水后能够自动固结,以此来提高土质强度、降低土层沉降。该方法在实际使用中,除了具备操作简单、应用方便的优势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成本低、效果好的优势,由此受到人们的青睐。 4.化学加固 化学加固法在使用中,结合着土体自身的特点,添加相应的化学物质,并通过化学反应将土体粘结在一起的方法,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的改善土体性质,进而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在这些化学加固方法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灌浆法 灌浆法的实质是把某些能够固化的浆液(水泥浆、碱液、丙烯酸铵等)注入土体中,改善土体中各种介质的物理力学性质。能够有效地降低土质的渗透性、减少渗流量,从而提高地基土体的力学强度和变形模量。 (2)喷浆法 一般来讲,在使用喷浆法时,应由专业的施工人员结合着地基的实际施工状况,在指定位置进行钻洞,并在其下方设置相应的喷射装置,当孔洞深度达到相关标准后,应使用钻杆匀速旋转上升,同时向周围土层喷射一定的浆液。当浆液与土体固结在一起时,就能起到好的地基加固效果。 二、桩基础概念及其土建施工技术 (一)桩基础 桩基础由基桩和连结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深基础。它是一种既古老又在现代高层建筑物和重要建筑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当地基浅层土质条件不佳,采用浅基础不能满足建筑物级低强度、变形及稳定性方面的要求时,往往需要采用桩基础。该种地基基础形式,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且地层沉降量小,是基地加固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随着当前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出现,桩基础对土建工程的重要性也越发能体现出来。结合当前我国土建工程的实际发展趋势,其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顾名思义,在整个静力压桩作为桩基础施工中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凭借静力压桩机以及压桩机自身的重量,通过施工中的

(完整版)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2章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夯实地基法中,A 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2. D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3. C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率为12%~25%、厚度为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灰土挤密桩法 D、砂石桩 4. A 适用于挤密松散的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 A、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B、砂石桩 C、振冲桩 D、灰土挤密桩 5.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静压沉管”紧前工序为 A 。 A、压桩机就位 B、吊桩插桩 C、桩身对中调直 D、测量定位 6.正式打桩时宜采用 A 的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A、“重锤低击” B、“轻锤高击” C、“轻锤低击” D、“重锤高击” 7.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承载力不大于 D 的饱和黏性土、软黏土以及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 A、0.15MPa B、0.12MPa C 、0.2MPa D 、0.3MPa 8.在地基处理中, A 适于处理深厚软土和冲填土地基,不适用于泥炭等有机沉淀地基。 A、预压法—井堆载预压法 B、深层搅拌法 C、振冲法 D、深层密实法 9.换土垫层法中,D 只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 A、砂垫层 B、砂石垫层 C、灰土垫层 D、卵石垫层 10.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檫桩,应 A 。 A、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B、仅控制贯入度不控制标高 C、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贯入度 11.需要分段开挖及浇筑砼护壁(0.5~1.0m为一段),且施工设备简单,对现场周围原有建 筑的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的灌注桩指的是( B )。 A.钻孔灌注桩 B.人工挖孔灌注桩 C.沉管灌注桩 D.爆破灌注桩 12.预制桩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D 时方可运输。 A.25% B.50% C.75% D.100% 13.在桩制作时,主筋混凝土保护厚度符合要求的是 D 。 A.10mm B.20mm C.50mm D.25mm

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墩基础的区别和联系

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墩基础的区别和联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工挖孔灌注桩以及墩基础的设计在我国设计中已经得到普遍地推广和应用,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着,本文对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墩基础两种基础形式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人工挖孔灌注桩墩基础区别联系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rtificial dig-hole piles and pier foundation design design in our country has already been generally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both are different and inte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in this paper, the artificial dig-hole piles and pier foundation two basic forms of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some analysis and research. Keywords: artificial dig-hole pile pier foundation difference contact 在项目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通常都会用到人工挖孔灌注桩以及墩基础这两种基础的设计形式。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人们却很少去分析和对比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分析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对项目工程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几个方面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两者在概念上以及受力机理的对比 人工挖孔灌注桩指的是以人工挖孔位的施工方式进行的一种大直径灌注桩。桩身的直径在八百毫米以上,灌注桩的长度小于四十米,同时要在六米以上。灌注桩长度在六米之内的要按照墩基础来考虑,另外在灌注桩的长度大于六米,但是其长度和扩底直径的比例小于三的情况下,也按照墩基础来进行相关设计。 墩基础指的是墩的长度在三米以上,直径大于八百毫米,而且其长度和墩身直径的比例小于六或者其长度和扩底直径之比小于四的一种独立刚性基础。另外墩基础的墩身不能超过五米。 从两者的概念上可以得出,区分两者的界限是桩身的长度是否在六米以上,其长度和扩底直径的比值是否小于三。 两者从地基变形的破坏机理上来看也是有很大差别的。从两者的概念上讲,那些中直径和小直径的桩,尤其是由于土的滑动剪切引起的摩擦桩地基的受力;大直径桩以及扩底桩的变形是十分缓慢的,主要引起变形的因素是由于土的体积压缩。在设计墩基础的时候,采用小直径桩的地基承载力的端阻力值通常很大,而使用天然的地基承载力的值通常会偏小。因此在设计墩基础的时候通常都采用

浅基础与桩基础讨论

会议纪要 会议名称:澳海·澜庭一期工程基础形式讨论会 会议地点:办公室4楼; 会议时间:2013年1月12日上午9点 会议主持:朱华强 参加人员:李赠罡、年福响、张亮、肖淼 会议记录:朱益锋 主要讨论澳海·澜庭一期工程基础形式采用浅基础或桩基础的利弊,形成最后的统一意见,汇报总部参考定论。首先我们针对澳海·澜庭一期几个有地下室的部分从工期、施工等方面综合对比一下。 一、施工工期: 首先前提浅基础年前完成挖土及垫层浇筑。桩基础土方平衡完成。 浅基础:垫层后基础需要10天,柱子算平均3米高,需要5天。柱子浇筑完成后还需5天的养护时间,等到一定强度后才能回土。在回土前,基础加柱子共需要20天。理想情况下回土至地下室底板标高至少需要半个月。同时浅基础还需考虑挖土时土层情况,一旦发现夹层之类的时候,那就对工期影响很大了,而且开年后进入雨季,雨天对浅基础影响很大,一般地块内土淋雨后,需暴晒太阳3天才能使用。 桩基础:使用静压桩大概需要25天,已经考虑桩位试验等因素。 相对而言桩基工期比浅基础好控制。 二、工程施工现场: 地况与设计数据对比 ①澜庭1#车库(3#、4#、10#、11#、17#、18#、24#、25#栋):参照原始地貌图与设计图地下室平面图标高,从设计平面至原始地貌平均竖向相距1.45m(即需平均开挖深度)。其中最深处2.6m,最浅处0.2 m。 ②澜庭2#车库(2#、9#、16#、23#栋):参照原始地貌图与设计图地下室平面图标高,从设计平面至原始地貌平均竖向相距1.6m(即需平均开挖深度)。其中最深处4.4m,最浅处0.2 m。 基础持力层高差变化很大,浅基础的开挖控制标准难以掌握,且耗时。同时基础上柱网较密,无法保证土的压实度以及这么大的人力进行放样及施工,造成施工过程中与施工单位人员协调难度加大。总公司为了赶工期考虑地下室底板后做,后回土。基础内容易积水,影响基础强度,底板容易开裂。同时板后做有行政风险,质监站现场监督检查时肯定无法通过。

地基与基础工程

地基与基础工程 一、监理工作流程 检查开工条件:审查施工单位项目质量、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质量技术管理制度;审查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及资质证书;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提出意见;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查地勘报告、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审查进度计划,检查测量和测量仪器、器具和审查计量设备的检验记录,检查劳动力、设备进场,检查建筑材料进场情况。 建筑物定位复核:查定位控制桩的位置,查定位测量水准点引测经过记录和引测施工记录,复测定位放线和水准点引测,查现场水准点永久标记,复核确认后,报建设单位申报规划部门验收确认。 a审批签认:检查和核实《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的开工申请令,内容及各项就位情况,核查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的前期文件,签署检查结论,签署开工令。 土方开挖前准备工作:查基槽降水方案及落实情况,核实降水及地下水位情况,查基槽开挖设备情况。 土方开挖:查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是否与设计工况一致,查十六字原则(即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执行情况,查开挖深度、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要求。 基础底板支模:查模板材质、查模板支设牢固和顺直、查模板标高及几何尺寸、审查模板安装检验批施工质量验收记录,验模,

签署验收意见和结论。 基础砼施工:查砼材质原材,查施工机械,查配合比,抽查砼计量,抽查砼塌落度,查砼施工方案的落实情况,查临时施工缝处理,查表面平整度的交活质量,查地梁的浇筑质量,见证抽样,查砼的养护,查砼施工记录。 砖基础技术复核:验基础墙轴线、边线,验平线,验皮数杆制作与安装,审查技术复核检查验收记录。 砌砖基础墙:检查砂浆配合比和计量,查组砌方法,抽查砂浆饱满度,抽查砂浆分层度及稠度,查灰缝大小平直,检查接槎和拉结筋,抽查平整度垂直度,审查检验批施工质量验收记录,验墙签署意见结论。 基础构造柱:验柱槎内清理冲洗,查钢筋绑扎质量,查支模强度及稳定性,查砼配合比计量,查砼塌落度,振捣,查验砼浇注质量,控制拆模时间,查砼养护。 地圈梁:验钢筋材质、制作、连接和安装质量,验模板支设质量,检查砼浇注质量,抽查配合比塌落度,验拆模时间,验轴线位置,组织分部工程预验收,进行分部工程验收。 房心回填:验标高,验土质,验分步回填厚度,验压实遍数,分层见证取样,审查干密度检测报告,查合格后进行下步回填,查验基槽底标高及清理,查验基槽边线建筑外墙轴线及几何尺寸。地基局部处理:检查地基持力层有无异常情况,提交地勘、设计及由地勘设计出具局部处理方案,监督检查地基局部处理质量,

浅谈桩基础工程施工测量的质量控制

浅谈桩基础工程施工测量的质量控制 桩基础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是深基础的一种。按桩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桩、钢桩、木桩等,按受力分类为摩擦桩和端承桩,按桩的入土方法可分为打入桩、压入桩和灌注桩等。建筑工程桩基础不论采用何种类型的桩,施工测量都是不可缺少的。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一是把设计总图上的建筑物基础桩位,按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准确地测设到拟建区地面上,为桩基础工程施工提供标志,作为按图施工、指导施工的依据。二是进行桩基础施工监测。三是在桩基础施工完成后,为检验施工质量和为地面建筑工程施工提供桩基础资料,需要进行桩基础竣工测量。1、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测量技术要求设计和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尺寸精度要求不是按测量中误差来要求的,而是按实际长度与设计长度之比的误差来要求的,对长度尺寸精度要求分为2种:一是建筑物外廓主轴线对周围建筑物相对位置的精度,即新建筑物的定位精度。二是建筑物桩位轴线对其主轴线的相对位置精度。(1)建筑物轴线测设的主要技术要求。建筑物桩基础定位测量,一般是根据建筑设计或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或基准线与新建筑物的相关数据,首先测设建筑物定位矩形控制网,进行建筑物

定位测量,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定位矩形控制网,测设建筑物桩位轴线,最后再根据桩位轴线来测设承台桩位。(2)对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桩基础施工测量的高程应以设计或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作为基准进行引测。在高程引测前,应对原水准点高程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才能使用,在拟建区附近设置水准点,其位置不应受施工影响,便于使用和保存,数量一般不得少于2~3个,一般应埋设水准点,或选用附近永久性的建筑物作为水准点。高程测量可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和要求进行,其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应大于±20Lmm,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桩位点高程测量一般用普通水准仪散点法施测,高程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cm.2、建筑物定位测量建筑物的定位是根据设计所给定的条件,将建筑物四周外廓主轴线的交点(简称角桩),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测设建筑物桩位轴线的依据,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建筑物定位测量。由于在桩基础施工时,所有的角桩均要因施工而被破坏无法保存,为了满足桩基础竣工后续工序恢复建筑物桩位轴线和测设建筑物开间轴线的需要,所以,在建筑物定位测量时,不是直接测设建筑物外廓主轴线交点的角桩,而是在距建筑物四周外廓5~10m,并平行建筑物处,首先测设一个建筑物定位矩形控制网,作为建筑物定位基础,然后,测出桩位轴线在此定位矩形控制网上的交点桩,称之为轴线控制桩(或叫引桩)。2.1编制桩位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一、墩基的适用范围: 埋深大于3m、直径不小于800mm、且埋深与墩身直径的比小于6或埋深与扩底直径的比小于4的独立刚性基础,可按墩基进行设计。墩身有效长度不宜超过5m。 墩基础多用于多层建筑,由于基底面积按天然地基的设计方法进行计算,免去了单墩载荷试验。因此,在工期紧张的条件下较受欢迎。 墩基施工应采用挖(钻)孔桩的方式,扩壁或不扩壁成孔。考虑到埋深过大时,如采用墩基方法设计则不符合实际,因此规定了长径比界限及有效长度不超过5m的限制,以区别于人工挖孔桩。当超过限制时,应按挖孔桩设计和检验。 单从承载力方面分析,采用墩基的设计方法偏于安全。 二、墩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墩承载力特征值或墩底面积计算不考虑墩身侧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征值采用修正后的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或按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岩石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不进行深宽修正。 2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2.3条的规定。 甲级设计等级建筑物的墩底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孔内墩底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确定。荷载不大的墩,也可直接进行单墩竖向载荷试验,按单桩竖向载荷试验方法直接确定单墩承载力特征值。 墩埋深超过5m且墩周土强度较高时,当采用公式计算、室内试验、查表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载荷试验除外)确定墩底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时,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岩石地基不予调整。

3墩身混凝土强度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的规定。 4墩底压力的计算、墩底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单墩沉降验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章地基计算中的有关规定。 三、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墩身采用构造配筋时,纵向钢筋不小于8Φ12mm,且配筋率不小于0.15%,纵筋长度不小于三分之一墩高,箍筋Φ8@250mm。 3对于一柱一墩的墩基,柱与墩的连接以及墩帽(或称承台)的构造,应视设计等级、荷载大小、连系梁布置情况等综合确定,可设置承台或将墩与柱直接连接。当墩与柱直接连接时,柱边至墩周边之间最小间距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表8.2.5—2杯壁厚度的要求,并进行局部承压验算。当柱与墩的连接不能满足固接要求时,则应在两个方向设置连系梁,连系梁的截面和配筋应由计算确定。 墙下墩基多用于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设计不考虑水平力,墙下基础梁与墩顶的连接只需考虑构造要求,采取插筋连接即可。可设置与墩顶截面一致的墩帽,墩帽底可与基础梁底标高一致,并与基础梁一次浇注。在墩顶设置墩帽可保证墩与基础梁的整体连接,其钢筋构造可参照框架顶层的梁柱连接,并应满足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 4墩基成孔宜采用人工挖孔、机械钻孔的方法施工。墩底扩底直径不宜大于墩身直径的2.5倍。 5相邻墩墩底标高一致时,墩位按上部结构要求及施工条件布置,墩中心距可不受限制。持力层起伏很大时,应综合考虑相邻墩墩底高差与墩中心距之间的关系,进行持力层稳定性验算,不满足时可调整墩距或墩底标高。

天然地基深基础浅谈

天然地基深基础浅谈 发表时间:2018-12-03T15:14:36.58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作者:方贞[导读] 深基础的主要特点是需采用特殊的施工方法,解决基坑开挖、排水等问题,减小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武汉 430000 摘要:深基础的主要特点是需采用特殊的施工方法,解决基坑开挖、排水等问题,减小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当建筑场地的浅层土质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而又不适宜采用地基处理措施时,就要考虑采用深基础方案。深基础有多种类型,结合各种文献,阐述桩基、沉井、墩基、地下连续墙和沉箱。这5种主要深基础的优缺点,并根据优缺点阐述了其工程适用条件。 关键词:深基础;浅基础;特点;工程适用条件 1.天然地基深基础浅基础的分类方法 通常把埋置深度不大(小于或相当于基础底面宽度,一般认为小于5m)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对于浅层土质不良,需要利用深处良好地层,采用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机具建造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2.深基础和浅基础优缺点及其合理性 2.1浅基础 天然地基浅基础便于施工、工期短、造价低,如果能够满足地基的强度和变形要求,应当优先选用。但是当浅层土质不满足工程要求时,则必须选用深基础。而工程设计是寻求安全适用与经济付出合理平衡,所以它便于施工、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又决定其存在的合理性。 2.2.深基础 深基础有桩基、沉井、墩基、地下连续墙和沉箱等多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需采用特殊的施工方法,解决基坑开挖、排水等问题,减少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浅基础是通过基础底面把所承受的荷载扩散分布于地基的浅层;而深基础是埋深较大,以下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基础,其作用是把所承受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递到地基的深层。因此,当建筑场地的浅层土质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而又不适宜采用地基处理措施时,就要考虑采用深基础方案了。 3.深基础的特点及工程适用条件 3.1桩基础的特点及工程适用条件 3.1.1.桩基础的特点 桩基础是将上部结构荷载通过桩穿过较弱土层传递给下部坚硬土层的基础形式,桩基础的特点有: 1)桩支承于坚硬的基岩、密实的卵砾石层或较坚硬的硬塑黏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层之上,具有很高的竖向单桩承载力或群桩承载力,足以承担高层建筑包括偏心荷载在内的全部竖向荷载。 2)桩基中具有很大的竖向单桩刚度(端承桩)或群刚度(摩擦桩),在自重或相邻荷载影响下,不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并确保建筑物的倾斜不超过允许范围。 3)凭借巨大的大直径单桩侧向刚度或群桩基础的侧向刚度及其整体抗倾覆能力,抵御由于风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保证高层建筑的抗倾覆稳定性。 4)桩身穿过可液化土层而支承于稳定的坚实土层或嵌固于基岩,在地震造成浅部土层液化与震陷的情况727下,桩基凭靠深部稳固土层仍具有足够的抗压与抗拔承载力,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且不产生过大的沉陷与倾斜。 3.1.2.桩基础的工程适用条件 桩基础多用于以下情况:1)荷载较大,地基上部土层较弱,适宜的地基持力层位置较深,采用浅基础或人工地基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合理时。2)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计算结果超过有关规定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敏感时,采用桩基础穿过高压缩土层,将荷载传到较坚实土层,减小地基沉降并使沉降较均匀。另外桩基础还能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3)当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较高,河道冲刷较大,河道不稳定或冲刷深度不易计算准确而采用浅基础施工困难时,多采用桩基础。 3.2.沉井的特点及工程适用条件 3.2.1沉井的特点 沉井是一种带刃脚的井筒状构筑物,具有以下优点:1)埋置深度可以很大,整体性强、稳定性好,有较大的承载面积,能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2)沉井既是基础,又是施工时的挡土和挡水结构物,下沉过程中无需设置坑壁支撑或板桩围壁,简化了施工。其施工工艺简便,技术稳妥可靠,无需特殊专业设备,并可做成补偿性基础,避免过大沉降。3)沉井施工时对邻近建筑物影响较小。 沉井的缺点有:1)施工工期较长,施工技术要求高。2)对粉砂、细砂类土在井内抽水时易发生流砂现象,造成沉井倾斜或下沉困难等;沉井下沉过程如果遇到的大孤石、树干或井底岩层表面倾斜过大,会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 3.2.2.沉井的工程适用条件 一般下列情况可考虑采用沉井基础。1)上部荷载较大,而表层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不足,扩大基础开挖工作量大,以及支撑困难,但在一定深度下有好的持力层,采用沉井基础与其他深基础相比较,经济上较为合理时。2)在山区河流中,土质虽好,但冲刷大或河中有较大卵石不便桩基础施工时。3)岩层表面较平坦且覆盖层薄,但河水较深;采用扩大基础施工围堰制作有困难时。 3.3.墩基的特点及工程适用条件 3.3.1.墩基的特点 墩基功能与桩相似,底面可扩大成钟形。墩基能较好地适应复杂的地质条件。墩身可穿越浅部不良地基达到深部基岩或坚实土层,并可通过扩底工艺获得很高的单墩承载力。但其混凝土用量大,施工时有一定难度,故不宜用于荷载较小、地下水位较高、水量较大的小型工程及相当深度内无坚硬持力层的地区。

浅谈桩基础设计(一)

浅谈桩基础设计(一)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中各类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作为高层的基础部分往往在整个建筑物投资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高层基础往往采用桩基础,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桩基础形式,对于保证安全,节约投资、降低造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对每个建筑物的勘察报告进行仔细分析,选择一个最优化的基础方案。笔者就以下几方面对桩基础设计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桩基设计中静载荷试验的重要性 目前的桩基础设计过程,往往受到时间的约束首先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参数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根据这个估算的单桩承载力直接进行桩基础设计并施工,等工程桩施工结束后再挑选试桩进行静载荷试验。这个过程具有相当的不科学性,结果符合估算要求,则皆大欢喜,否则因工程已施工完毕补桩也会很困难,且有时因地质报告有出入会给施工中带来相当的不便。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下面举例来说明。一是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桩周土摩擦力标准值及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由规范JGJ94-94计算的场区单桩承载力标准值,这是一个经验数值,不宜直接采用。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各类桩基础中试桩及工程桩的检测,发现绝大多数桩的实际承载力均大于计算值,有些相差幅度较大,因此按试桩获得的实际承载力将会比按勘察报告估算的承载力来布置基础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笔者曾设计过苏州工业园区南都·玲珑湾花园住宅,主体为地下一层、地面十八层的高层住宅,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拟采用D500的预应力管桩,桩长20m,按JGJ94-94公式5.2.8估算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约为1400kN,而我要求进行的3根破坏性试桩显示实际单桩承载力可达1850kN,整整比估算值提高了30%左右,实际工程桩设计就采用试验值进行,为甲方大大节省了投资。其二是当场地不均匀或地质报告数值有偏差的情况下,不进行试桩而直接按地质报告进行工程桩施工将给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唯亭某五层商住楼,根据地质报告采用10m长的预制方桩,桩径400x400,单桩承载力极限标准值约为1350kN,采用静力压桩,实际施工中几乎每根桩都压至2000kN而未达到预定深度,而此时已达到预制桩的桩身强度,故施工过程中每根桩都采用了劈桩,在时间金钱上都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经过静载荷试验未达设计标高的工程桩均达到了设计承载力,也就是说设计上如先进行试桩则至少可减短1.5m左右的桩长,桩承载力不减小且不需要劈桩。由上可见,桩基础设计过程中静载荷试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次项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桩基形式、桩规格和桩入土深度的确定,同时也对施工难易有密切影响。通过科学试验,取得准确数据,能使设计方案更加合理、可行和经济,远远超过缩短工期所获得的效益。 二.桩基设计中桩型、桩长设计的重要性 桩基础设计中对桩型及桩长的合理选择均会对基础设计产生重大的影响,合理的桩型、桩长选择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笔者在“昆山华地”住宅设计中,开始由于考虑时间原因(有现成的D400预应力管桩),甲方要求采用D400的预应力管桩,根据地质报告采用桩长L=16m,单桩承载力极限标准值为850kN,预算基础部分造价约为160元/m2,在整个住宅造价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其后的设计中,笔者桩长不变,结合当地的设计经验,将桩型改为250x250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小方桩,单桩承载力极限标准值约为600kN.预制小方桩在当地的施工价才约50元/m,而预应力管桩的单价约为100元/m.采用小方桩后预算造价约为90元/m2,综合经济价值明显。可见选择合理的桩型,将对工程的造价产生巨大影响。同样桩基设计中对桩长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在某一高层住宅桩筏基础设计中,根据勘察报告采用D500预应力管桩,可选桩长有:桩长25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900kN;桩长34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300kN.采用25m桩,约需要桩数290根;而采用34m桩,则需要工程桩200根。从桩本身而言,两种方案总的工程桩延米数量相当,但我们分析一下由此而相对应的筏板设计,采用25m桩为满樘布桩,所需筏板厚约为1200mm,而采用34m桩为墙下布桩,

桩基础与墩基础的区别

1.刚性基础:适用于各类土层,根据土质情况分别采用铁铺、十字铺、爆破等设备和方法开挖。 2.桩基础:按施工方法可分为沉桩、钻孔桩、挖孔桩,其中沉桩又分为锤击沉桩法、振动沉桩法、射水沉桩法、静力压桩法、钻孔埋置桩法。 (1)沉桩:锤击沉桩法一般适用于松散、中密砂土、教土,桩锤有坠锤、单动汽锤、双动汽锤、柴油机锤、液压锤等,可根据土质情况选用适用的桩锤;振动沉桩法一般适用于砂土,硬塑及软塑的黏土和中密及较松的碎石土;射水沉桩法适用在密实砂土,碎石土的土层中,用锤击法或振动法沉桩有困难时,可用射水法配合进行;静力压桩法在标准贯入度N20的软教土中,可用特制的液压机或机力千斤顶或卷扬机等设备沉入各种类型的桩;钻孔埋置桩法为钻孔后,将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圆形有底空心桩埋人,并在桩周压注水泥砂浆固结而成,适用于黏土、砂土、碎石土中埋置大量的大直径圆形。 (2)钻孔灌注桩适用于黏土、砂土、砾卵石、碎石、岩石等各类土层;挖孔灌注桩适用于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且较密实的土层或风化岩层,如空气污染物超标,必须采取通风措施。具体适用条件如下: #8226;荷载较大,地基上部土层软弱,适宜的地基持力层位置较深,采用浅基础或人工地基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合理时。 #8226;河床冲刷较大,河道不稳定或冲刷深度不易计算正确,如采用浅基础施工困难或不能保证基础安全时。 #8226;当地基计算沉降过大或结构物对不均匀沉降敏感时,采用桩基础穿过松软(高压缩)土层,将荷载传到较坚实(低压缩性)土层,减少结构物沉降并使沉降较均匀。另外桩基础还能增强结构物的抗震能力。 #8226;当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较高时。 (3)管柱可适用于各种土质的基底,尤其在深水、岩面不平、无覆盖层或覆盖层很厚的自然条件下,不宜修建其他类型基础时,均可采用。 (4)沉井适用于各种土质的基底,在深水、无覆盖层或覆盖层很厚的自然条件下,不宜修建其他类型基础时,均可采用。 (5)地下连续墙适于作为地下挡土墙、挡水围堪、承受竖向和侧向荷载的桥梁基础、平面尺寸大或形状复杂的地下构造物,及适用于除岩溶和地下承压水很高处的其他各类土层中施工。 掌握桥梁下部结构分类及适用条件 一、公路桥梁下部结构分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