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还原真实的“课堂管理”

还原真实的“课堂管理”

还原真实的“课堂管理”
还原真实的“课堂管理”

还原真实的“课堂管理”

周彬

在一堂语文课上,学生王武(化名)用纸团砸了后排的李方(化名)同学,上课的张老师生气地让王武站起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阵之后,让王武坐下接着上课。可让张老师觉得尴尬的事发生了,王武不愿意坐下,而是一声不吭地站着不动。面对这种情况,张老师无计可施,反到陷入了被动之中。请问,如果你是张老师,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呢?

有的老师认为,这时候只能强迫王武坐下;否则,不但张老师下不了台,连整堂课也没有办法上下去。哪怕王武觉得委屈,为了班级的课堂秩序,为了别的同学能够顺利地听完课,也必须坐下来。可是,如果王武就是不坐下来,张老师又能够采用什么方式去强迫王武坐下来呢?

有的老师认为,这个时候张老师可以把课停下来,让王武把自己的委屈讲出来。这些老师认为,只有张老师把王武和李方之间的纠纷处理好了,王武才能够自觉地坐下去,也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这堂课不因为王武的举动而上不下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王武不因为这事觉得委屈。可是,如果张老师把课停下来处理王武和李方之间的纠纷,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够结束呢?在处理纠纷的过程中,全班同学又做什么呢?

有的老师认为,张老师应该不理睬王武,不管他是站着还是坐着,反正按照自己的方式继续上课,等王武自己站累了,也就自然而然地坐下来了。采用这种“自然后果法”,既可以回避课堂因为这次纠纷而乱了秩序,也可以避免张老师和王武之间的矛盾。下课后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王武和李方之间的冲突。

一、课堂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管理有两个核心目的:一是避免或者消除影响班级同学有序学习的事件,我们将它简称为维持课堂秩序;另一是通过合作学习凝聚班级合力,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将它简称为促进课堂合作。前者保证课堂教学得以有序进行,后者力求动用集体的力量提高课堂效率;从课堂管理对课堂产生的实际效果来看,可以把前者称之为消极课堂管理,把后者称之为积极课堂管理。在传统的观念中,都习惯于把课堂管理简单地视为维持课堂秩序,对于促进课堂合作这个更积极的课堂管理目的,却被大家疏忽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任何管理行为,都必须服务于课堂管理目的;可是,一旦教师在课堂中实施了管理行为,往往会陷入此项管理行为之中,反而不顾及甚至会远离课堂管理目的。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通过制止或者批评学生的违纪行为来维持课堂秩序,可最终的结果并不是维持了课堂秩序,而是扩大了学生违纪行为对课堂的破坏力与破坏面,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当事人,而成了学

生违纪行为中的当事人;学生不是听课受了影响,而是学生不再有课可听。据此,我们从课堂管理目的出发,来重新审视张老师和王武之间的课堂冲突。

为了避免王武与李方之间的冲突影响到别的同学听课,张老师及时制止王武的违纪行为是非常正确的。但张老师要非常清楚一个事实,他制止王武违纪行为的理由,并不是因为王武在与李方的冲突中有错,而是他们之间的冲突影响到了其他同学听课的权利。而且,张老师要制止的,也不仅仅是王武同学一个人的行为,而是王武与李方两位同学;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张老师只是看到了王武同学的违纪行为,但并不清楚王武为什么实施违纪行为,以及王武的违纪行为和李方有什么关联,如果只是制止王武的违纪行为,就会让王武觉得委屈与不公。所以,在课堂上张老师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去就王武与李方之间的冲突予以评判,这是课后的事,课堂上只需要制止他们的违纪行为,理由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他们的违纪行为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正常听课。

张老师单独把王武同学叫起来并给予严厉的批评,这并没有起到维持课堂秩序的目的,反到是挪用了课堂教学时间,中断了课堂教学进程,最终还把自己陷入了王武与李方的冲突之中。本来王武的冲突对象是李方,可由于张老师对他个人的批评而转变成了张老师。这就把王武同学是否坐下的条件,置于张老师是否要在课堂上给王武同学一个“平反昭雪”的机会了。于是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就从张老师的课堂行为上,转变到张老师如何处理他和王武同学之间的冲突上面了,这样的课堂管理不但没有起到课堂管理的目的,反而让王武与李方之间的违纪行为因为有了张老师的加入而变得更加的恶劣。

其实,任何时候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行为,都要回到实施管理行为的目的上来,千万不要教师自己陷入管理行为的是与非之中;即使已经陷入其中,也必须从课堂管理目的出发,让自己尽快脱身出来。当王武不再坐下而是站立时,张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必要追问王武为什么不坐下,而是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进程的顺利开展,是否有利于其他同学继续听课的角度,来看待王武同学的站立行为。那么,此时决定王武是否应该站立上课的人,就不再是张老师,而是坐在王武后面的同学以及可能会因为王武同学的站立而受到影响的其他同学。当王武同学不愿意坐下时,可能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张老师对王武同学说:不管你和李方同学之间谁对谁错,也不管我的处理方式是否正确,这都可以在课后来分析与处理;从有利于课堂有序开展,有利于其他同学有效听课,请你暂时坐下来。如果在这种情况王武仍然站着,那张老师可以继续说:如果你不觉得站着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或者其他同学认为你站着对他们听课没有影响,你也可以继续站着。当王武觉得自己对张老师的抵制行为不再有效,反到成了影响众多同学听课效果的行为时,他的放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为何需要课堂管理?

相信每一位走进学校的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好学生;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好学生是越来越少,差学生反到越来越多。而且,好学生总是成绩又好,又听老师的话,同学关系也不错;可差学生就千奇百怪了,有的同学只是成绩差一点,有的同学不善于和他人交流,有的同学是不但自己调皮还带领别的同学调皮。可是,

作为一位教师,不管是好同学,还是差同学,只有他进了你的教室,你的课堂就得向他们开放;既然你的课堂向他们开放了,你就得防止有的同学在你的课堂中调皮,你还得想办法把他们组织起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在于,从想做一个好学生,到真正成为一个好学生,其中经过多少挫折,又有多少人从想做一个好学生最终却成为了一个差学生;只有理解了这个过程,我们才明白为什么需要课堂管理。

如何维持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可否认,没有一个学生希望自己成为差生,也没有一个学生希望自己成为调皮生,可当学生入学初期的学习动机没有获得相应的成绩与认可后,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逐渐消退。而且,在班级中,学生很少用自己前后成绩的对比来证明自己的成功,而是经常用自己和他人成绩的对比来证明自己的失败,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加速消退的重要原因。对教师来说,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良好的表现,就必须维持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帮助学生觉得课堂学习不但有趣,而且还要让他们觉得有成就感。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并学会使用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上败下阵来,不外乎两种可能:一是学生自己不想学习,对学习高挂免战牌;二是学生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阵地上落败。在现实生活中,不想学习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但不知道怎么学习的学生肯定是多数。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既需要维持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课堂与课后的学习中正确地使用学习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容易简单地把学生学业失败归因于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掩盖了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失败。

如何调动学生集体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尽管对学生的考核是个人成绩,但学生获得成绩的过程却并不必然是个人的事。一个积极的学校学习风气,一个令人舒适的班级风气,一个令人上进的课堂氛围,都是个人减轻学习压力,提高个人学习效率的良好途径;可是,不管是校风与班风,还是课堂学习氛围,虽然对学生个人学习效率的影响很大,但都不是单个学生可以决定或者形成得了的。因此,当一个班的同学走进教师的课堂,教师就有着一项不可推卸的任务,即如何调动班级集体力量,来促进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来促进班级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与取长补短,最终实现提高每位同学学习效率的目的。

如何通过纪律教育形成课堂学习秩序?在一个教室里,总有喜欢读书而且还会读书的同学,也有不喜欢读书或者不会读书的同学,为了确保课堂教学能够有序开展下去,就必须在课堂上形成统一的纪律与规范。对于喜欢读书而且还会读书的同学来说,由于自己专注于课堂学习,所以违纪的可能性就小了许多,这些纪律与规范对他们的约束较小;但对于那么不喜欢读书或者不会读书的同学来说,由于他们的精力无处释放,他们违反课堂纪律的可能性就大了许多。是故,对这部分在课堂上富有余力的同学来说,通过纪律教育让他们意识到群体规范的必要性,从而有效地抑止自己的违纪行为是确保课堂教学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

如何通过学习诊断减少学生违纪行为?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而且他们的这些活力一定会在课堂中释放出来,要么通过勤奋学习来正常释放,要么通过违纪行为来非正常释放。因此,当我们发现一个学生在实施违纪行

为时,一方面要想着如何制止违纪行为,另一方面还得想着如何把他实施违纪行为的体力与精力引导到学习上去。制止违纪行为只是消除学生生命活力异动的表象,只有将学生生命活力引导到学习上来,才可能根除学生生命活力异动,而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断与治疗,而这远比制止学生违纪行为更为复杂,也更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

如何避免与诊治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课堂管理最成功的境界,就是发掘学生群体的力量来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之相应,课堂管理最失败的境界,就是对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无能为力。如果课堂里只有一两个学生有违纪行为,虽然比较遗憾,但至少还可以保证课堂教学能够正常地开展下去;如果课堂里有众多学生实施违纪行为,甚至学生动用群体的力量来抵制课堂教学,那课堂教学就没有办法实施下去了。虽然在课堂里出现学生群体失范行为的概率比较低,但对群体失范行为的预防与诊治却是不容松懈的。其实,课堂中对学生群体的管理,不但可以预防学生群体失范行为,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与建构一种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怎样进行课堂管理?

在大家的印象中,课堂管理总离不开教师的命令,有时候还夹杂着教师的训斥;更有意思的是,往往教师的命令越强硬,教师的训斥越尖锐,离课堂管理的目的反而越远。毫无疑问,教师采用什么方式管理课堂,对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有着质的影响。对教师来说,觉得最委屈的事,就是教师课堂管理的目的特别正确,但学生却丝毫不接受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相信没有多少老师管学生的目的是害学生,可那么多为了学生利益而管学生的行为,却最终却被学生抵制,这本身就值得教师去反省。

服务于学生群体而非管制学生个体。在数学课上,当老师在努力地讲解例题时,一位学生偷偷地看起了小说。数学老师气急败坏地批判这位学生,可这位学生却平静地说:你讲的我都懂了,为什么我不能用节约出来的时间看小说呢,再说我看小说也没有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呀。数学教师只好回应到:你看小说影响了我上课,自然也就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这位学生慢条丝理地回到:那是你主动受我的影响,又不是我主动要去影响你。教师无语以对,于是一堂课就因为师生间的你争我辩搞得火药味十足,最后是教师上课无心,学生听课有气,其他同学也噤若寒蝉,提心吊胆地听完了这堂课。在日常教育生活中,一想到课堂管理,很多教师都会想到如何制服那些调皮的学生;尽管大家都在想办法制服调皮的学生,可似乎调皮的学生反而越来越多了。因此,从概率上讲,课堂管理并没有制服调皮学生,反到是造就了越来越多的调皮学生,这也就证明了课堂管理并不应该将过多的精力用在管制学生个体身上。当教师将管理的重心从班级群体转向学生个体时,教师就成为学生个体的冲突对象;于是课堂上充斥着学生个体与教师间的是非之争,而其他同学成了这种冲突的观众。当然,在这样的课堂中,没有一个人是赢家,不管是陷入冲突之中的学生个体与教师,还是作为这场冲突观众的同学群体。是故,课堂管理一定要以维持学生群体的学习秩序与提高学生群体的学习效率为目的,不管是批判还是表扬学生个体,都要以是否有利于营造学生群体学习氛围为标准。

寻找调皮的原因而非责备调皮的态度。学生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完家庭作业,相信这是绝大多数教师都觉得不开心的事情,为什么老师要为此而不开心呢?因为在老师看来,学生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完家庭作业,要么是学习态度不好,要么是对教师个人有意见,而这两者都是教师所无法容忍的。尤其是,当教师发现学生把某些学科的作业做完了,而在自己所教学科上的作业却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完,这就更让教师生气了:为什么你可以把别的教师布置的作业做完,却不做或者没有做完我的作业呢,这难道不是对我权威的挑战吗!其实,如果教师静下心来分析学生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完家庭作业的原因,而不是过度地计较学生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完家庭作业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许就不再不开心了。其实,学生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完家庭作业的原因,包括不想做、不会做、不能做三种情况,不想做是态度问题,但敢不想做作业的学生是极少数的人;不会做是能力问题,既然学生不会做,那结果肯定是做不了,如果做出来了也是抄袭,所以不做或者没有做完肯定比抄袭要好;不能做是条件问题,就是没有不具备做或者做完家庭作业的条件,比如作业太多实在做不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选择能做的做,对于不能做的只能无奈地放弃。为此,如果教师把不会做与不能做都归因于学生不想做,那既委屈了学生,也伤害了自己。因此,不管是为了保护学生,还是为了让自己的心情更愉悦,寻找调皮的原因远比责备调皮学生的态度更有意义。

让学生明白做什么而非禁止学生做什么。每学期教师上课的开场白,就是为学生提出课堂要求,绝大多数的课堂要求都是禁止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做什么,但却很少告诉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究竟应该怎么做。最常用的禁止内容,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准讲话,但我们却很少教学生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与教师交流;于是,当学生的确需要与其他同学交流时,在没有获得正确的与其他同学交流方式的前提下,他只好采用课堂中的违纪行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了。对于课堂上的调皮学生来说,在道理上,几乎没有学生认为自己的调皮行为是正确的;可问题在于,他们之所以实施调皮行为,要么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么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课堂欲望,比如想回答教师的提问,想向其他同学借用学习工具等。我们禁止了一件事情,但并不等于这件事情导致的影响就结束了;更重要的是,当学生不再做这些禁止做的事情时,他们还会做什么事情?

用字词来还原语文本色

用字词来还原语文本色 发表时间:2013-10-17T14:49:09.2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1月总第157期供稿作者:杨艳玲 [导读] 通过本课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增进了对非洲的了解,感受到了非洲独特的风情与文化,欣赏了优美的语言,也领悟了文章的表达方法。 杨艳玲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育才学校454950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应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而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可见,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字词为钥匙,引领学生在字词世界里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感触字词冷暖,构建课堂语文味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充满语文味的教学,离不开对字词的赏析。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关键字词,引导他们在字词世界中畅游,感触字词冷暖,构建了语文课堂所必须具备的语文味。 1.理清脉络,提高能力 如在讲解《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我以“野”字为突破口展开教学,大致教学流程有:(1)课件展示,导入索溪峪的“野”。(2)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3)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4)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5)放飞想象,创编索溪峪的“野”。在“野”字的统领下,学生尽情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削枝去叶,突出主干 洋溢着语文味的课堂教学,必须削枝去叶,拎出关键字词,沿着字词的路径,走向语言的花园。如《彩色的非洲》一课,作者在开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用“色彩斑斓”、“多姿多彩”两个词来引出,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是彩色的。削枝去叶,突出了主干,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增进了对非洲的了解,感受到了非洲独特的风情与文化,欣赏了优美的语言,也领悟了文章的表达方法。 3.揣摩字词,内化语言 咀嚼字词、体味语言是彰显语文味的重要方法。语文教学应通过对关键字词的推敲、揣摩、品味,让语言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 二、赋予字词情感,体味语言魅力 在教学中,我会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鲜活的生活画面,营造“磁场”,赋予字词情感色彩,让学生走进字词世界,体味语言魅力,享受语文的味道。在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我抛出问题: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文中的哪个词最能体现出来?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通过多个问题的设置,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很快就能找出本文的关键词“中华不振”,在文中出现了2次,进而引导学生划出句子。让学生反复阅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处出现的“中华不振”有什么不同,然后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仔细比较阅读会发现:第一次的“中华不振”是由伯父告诉周恩来的,第二次的“中华不振”是由周恩来自己亲身体会到的。这一环节的设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让学生学会了在阅读中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三、擦亮字词,让语文味回归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读中感悟、感悟中读,让字词熠熠生辉,语文味也就自然而然地回归到课堂教学上。如《爬山虎的脚》一课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教学时,我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朗读指导:第一步,课件展示满墙的爬山虎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爬山虎的美丽。第二步,耳听教师范读课文,眼观爬山虎图片,想像画面,进一步感受爬山虎的美丽。第三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把心里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第四步,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描写爬山虎叶子美的字词。第五步,抓住“一顺儿朝下”、“铺得那么均匀”、“漾起波纹”等词语,联系语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合作交流、体会爬山虎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第六步,播放爬山虎视频片段,引导学生为画面模拟配音,让形象、语言、情感相互交融。 四、延展字词的广度,使词语富有生命力 小学语文教学是以读写为主,因此在词语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文本特点,找准读写结合点,延展字词的广度,使词语在孩子的心灵里富有生命力。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五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教学时,可抓住“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千奇百怪”等词语,引导学生自由想象,进行句式训练。如:“贝壳大小不一,大的(),小的();贝壳颜色不一,有的(),有的(),有的()。西沙群岛的贝壳真是()、()!”这样,学生的思维触角真正钻入字词的沙滩,挖出了一个个颜色不一、形态各异的字词贝壳,并加深体会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又如《小摄影师》一文,以“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为结束,令人浮想联翩。我们可以“一定让他进来”为延伸点,想像小男孩再次来到列宁格勒,高尔基如何接待小男孩,配合小男孩拍照,并实现小男孩的愿望。以此续写文本,丰富文本,丰满了人物形象。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字词为基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字词在学生的意识里跳动,这样,语文味就会自然而然地回归到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

四年级下册绿教学反思_1

《10.绿》教学反思 《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诗歌单元第二课。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教学重点:能联系学生已有经验,说说“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介绍背景,体会诗意 在上课时,我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一九七九年二月,艾青率领的全国诗人访问团,同他一起在广州、海口、三亚、湛江、上海等地参观访问,他同人谈诗,共同参观,在天涯海角拾贝,在长途汽车里讲笑话,他的《盆景》《绿》《天涯海角》《海水和泪水》《仙人掌》《鹿回头》《候鸟》《回声》《拣贝》《神秘果》《沉思》《盼望》《船与海员》《希望》等等就是这时期写的。我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这首诗正在全国经济积极发展的时候,诗人写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全国欣欣向荣的景象的向往之情。 (二)品味探究诗歌语言,体会情感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熟读诗歌,然后开始品味诗歌,每一句都加上学生自己的想象和理解。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深刻,不仅理解了诗句的表面意思,理解了作者对春天充满生命力的绿的赞美之情,更让学生体会到了祖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对祖国即将发展的欣喜之情。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介绍写作背景,帮助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二)品味探究诗歌语言,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从字面和深层意义去理解诗歌内容,更好地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对祖国蓬勃发展的憧憬之情。 三、不足之处 (一)一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不能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二)没有在写作手法上下功夫,应让学生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仿写诗歌。 四、改进措施 针对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我会耐心地向学生解释当时的写作背景,运用浅显的语言向他们说明白,帮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 针对诗歌的写作手法,我下次再上课时会重点品味诗歌的写作手法,逐句进行诗歌学习,

让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上大胆地说

让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上大胆地“说”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现行的数学教学模式也随着在改变,“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也在课堂上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在数学课堂中也努力实现;而在实现这一改革过程中,作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更加重要。但在现行的数学课堂中却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时,都是几个尖子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却变成了光听不说的“听众”,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声音很轻,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语。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讲得过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少,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导致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因此,注重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在相对较低课堂学习效率上显现出其的重要性。 一、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让他们敢于说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平等、融洽的氛围,让学生不紧张,没有怕说错的心理负担,将学习活动视为主动参与的过程。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对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给不同的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而不应只是几个学优生展示的课堂。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困生,可以让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给予表扬,特别是当其主动举手时,要给他机会回答,并说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课堂活动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二、让学生的语言规范化,使他们会说 数学语言是由自然语言,专门术语和各种符号组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特点,因此,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根本。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含有各种形式的语言能力,例如:阅读和复述课本上的例题、定律、法则、公式,讲解答题的过程和方法,归纳操作结果,口述编题或改

简约语文教学还原语文本色——张东方

简约语文教学还原语文本色 赤峰市第二实验小学张东方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阅读教学的应试负担过重,功利目的过强,缺乏有效指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中小学生读书量普遍不够,读书时间少。课堂阅读教学围绕一本语文书转圈子,高耗低效。老师们绞尽脑汁试图通过一篇篇课文的精雕细刻让学生触类旁通,费时费劲费力,却使学生觉得语文深不可测。“简简单单教语文”成为很多老师“彷徨”后的“呐喊。”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松山区在全区展开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我校作为实验试点于2013年3月率先开展了实验研究,我也有幸成为第一批实验教师。 “主题学习”以教材编写的主题单元为凭借,围绕主题进行课内大量阅读;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用大约三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学完教材,其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大量阅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多年以来,一个学期学一本书还觉得手忙脚乱,常常临近期末考试才匆匆结课,面对开展主题学习后突然增加的好几本书,我也曾经迷惘过,感觉这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如何处理语文教材与主题丛书的关系也曾让我左右为难。半年多的时间,我从最初的迷茫到不断摸索前进,使我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改变,更加坚定了我要把这个课题开展下去的决心。下面我来谈谈我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的一些认识。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最重要的一个实验要求就是“课外阅读课内化”,要在课内完成教材和几本主题丛书的阅读,保证孩子的课内阅读量。大幅度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语文课的教学模式、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尝试采用整体预习——精读指导——略读整合——拓展阅读这样的程序进行单元整体推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材内容的学习要实现提速,教学必须由繁琐走向简单。不搞繁琐的课文分析,不盲目追随“新”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完成课堂教学——“简简单单教语文”是“主题学习”实验在“教”这一方面的特点。简单并不代表“没有”,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狠抓落实,体现在引导、点拨上,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充分发挥其“例子”功能,不追求课文学习面面俱到。如果课文音韵和谐、语调铿锵,则应该加大朗读训练;如果课文结构严谨、构思精巧,就在谋篇布局上下点功夫;如果课文辞藻华丽、语言精美,当引领学生对遣词造句进行一番研究……讲得多,教得多,不代表学生学到的多;教师讲得少了,占用的时间少了,只要引导有方,学生的学习更有保证。几个月的实验后,我惊喜的发现原来3、4课时都完不成的一篇课文不到一节多课就能学完,学生该掌握的都能掌握,甚至还能有半节课时间拓展阅读相关的文章。因为不总是针对一篇文章揉碎了讲,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更高了。例如,在学习完《巨人的花园》后进行略读课文《幸福是什么》的学习,让学生快速回顾《巨人的花园》的学法,运用学法自主阅读,然后小组交流展示,其后教师点评。同样的,在精品阅读完《去年的树》之后带入《小木偶的故事》的略读。正如老一辈教育家霍懋征所实践的:用以一带二、举一反三的办法进行教学,不仅大大加快了教学进度,而且让学生读得多,扩大了眼界,掌握知识也就更加丰富、更加牢固,能力的提高也就更快了。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今日之走向,已越来越逼近学校内部的教学、教育活动。全国范围内多层面展开的有关素质教育的研讨,不少中小学进行着的探索性实践,是这一走向的具体、生动展现。出现这一走向,不仅是因为近十年来我国已经在宏观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法制建设、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待遇、地位的提高及学历达标比例的上升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从而为学校内部教育活动改革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与更多的可能;也不仅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技术水平提高,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坚持推行,社会、家庭对青少年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根本的是因为21 世纪新人的培养,不对学校天天进行着的、千百万教师的教育实践作改革,是不可能最终实现的。所以,深入进行学校内部教育活动的改革,是已经开展至今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之必然,它关系到中国基础教育在跨世组的改革中,能否最终实现一代新人的造就,也关系到新的教育理想能否转化为实践,显示其现实价值的重要问题。因此,它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重视。本文把对学校内部教育活动改革的探讨集中在课堂教学领域。因为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中最基本的是必修课的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不少学校增设了选修课和活动课,冲破了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在必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却大多还保留着习惯的方式,成了当代学校中的“老房子” ——一道最顽强地展现传统教育思想的风景线。更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同志还十分强调这种传统保存的必要性,误认为选修、活动两类课程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而必修课的传统教学是为保证升学率服务的。在他们的眼中,提倡“素质教育”就是加强选修课和活动课。由此,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实现“素质教育” 降低了升学率怎么办?似乎“素质教育” 就是只要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多给学生活动,不要基础学科的教育质量。显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占教学总时数比例最高的必修课的课堂数学改革,不可能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教师和学生在校生活的大量时间还是以传统的方式度过,甚至更被强化。因为“领地”的缩小要通过“强度”的增加来弥补。这样,就整体而言,教学改革不会有本质意义上的进展,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应。在此背景下,集中探讨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就具有推进、深化校内教育改革的全局性意义。课堂教学的改革还是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场攻坚战,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第一,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方式在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它随新学校的诞生而逐渐形成,本世纪上半叶主要受日本式的赫尔巴特学说控制,五十年代后至文革前,则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在实质上与西方传统教学论是一致的),并通过新老教师的传习,在实践中形成了较稳定的传统模式。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时主要采用的依然是凯洛夫的教学理论。 近十多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课堂教学有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开始注重学生的主动投入。但大多数的课以及在教师的教学观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

数学课堂结束语100句

小学数学课堂——结束语100句教学艺术 1、同学们,老师相信,在你们当中一定有未来的高斯、笛卡儿,只要积极动脑,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们一定会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有信心吗? 2、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大家以勤为径,每个人都能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3、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同学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了吗? 4、珍惜时间就等于珍惜生命。让我们每个热爱生命的人都去珍惜每分、每秒,好吗? 5、同学们,大家想过吗?为什么人民币的面值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而没有3分、4分、6分、7分呢?这虽然是个小问题,老师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能研究出大学问! 6、同学们,生活中时时刻刻有数学,事事有数学,因此,我们应该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 7、你有哪些新收获?你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谁来帮她解决? 8、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的知识等着你们去发现、探索,快做个有心人吧,你会成长得更快! 9、同学们,与数学王国的人交朋友吧,它会让你领略到宇宙的神奇与奥妙! 10、同学们,我们好多知识都是前人经过无数次实验总结出来的。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获取更多知识,好吗? 11、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老师相信,下节课同学们一定会表现得更出色。 12、同学们这节课有许多的知识是通过同学们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学会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好地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学好数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3、只要同学们善于动脑筋,敢于创新,也完全有可能利用这个特性来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快行动起来吧!成功总是青睐于那些善于思考的头脑。

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五)氧化还原反应 1.下列水处理方法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明矾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B.用Na2S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 C.用FeSO4处理含Cr2O2-7的酸性废水,再调节pH除去Cr3+ D.用NaOH处理含高浓度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解析:选C A项,用明矾处理水中的悬浮物,利用的是Al3+的水解反应,不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项,用Na2S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S2-与Cu2+、Hg2+生成沉淀,不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用FeSO4处理含Cr2O2-7的酸性废水,再调节pH除去Cr3+,Fe2+与Cr2O2-7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 项,用NaOH处理含高浓度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OH-与NH+4反应生成氨气,不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2X+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AgS B.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失去电子 C.反应中Ag和H2S均是还原剂 D.每生成1 mol X,反应转移2 mol e- 解析:选D根据原子守恒,X的化学式为Ag2S,A项错误;银针验毒时,氧元素化合价降低,空气中氧气得到电子,B项错误;反应中Ag是还原剂,氧气是氧化剂,H2S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C项错误;银的化合价升高1,每生成1 mol X,反应转移2 mol e-,D项正确。 3.(2020·门头沟一模)中国化学家研究的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碳纳米点(CQDs)/氮化碳(C3N4)纳米复合物]可以利用太阳光实现高效分解水,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让课堂焕发生命与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潞城市实验小学课堂教学小结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听课是对教学的临床诊断。今天的课堂是实验小学向教育局、向全市同行的一个汇报。本次活动,学校的所有班级、所有科目全部开放;授课的教师,从年龄上来说最年轻的25岁,最大的有52岁;从资历上来说有进入实小仅几个月的新教师,也有调整学科的改版新手。从2002年我市被确定为省级课改实验区以来的四年多的时间中,我们投身课改体会最深的是教师是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课堂是检验课改成果的舞台。 一、面对现状找突破 我校共有24个教学班,班容量最小的班56人,最大的班达到了80人,大班额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摸索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课改之路。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是我们进行大班额教学的必要前提。新课程倡导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安全感,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解决这个问题的惟一办法就是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学目标要科学、适当、可测。“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堂课要的是能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能给学生留下点东西。于是我们深入课堂找出路。李蓉教师在执教《数星星的孩子》这一课的时,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安排新颖独特,虽然改变了课文的“序”,但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是匠心独具地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等有整合成生动活泼的板快,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整体发展,真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张心平老师在课堂中,把提问权、选择权、参与权还给学生,减少预设、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感到这节课的话题跟自己有关、从而使人人真情投入,人人有所发展。同时,我们派出教师远赴北京、太原学习,归来后,对教师进行培训;接着,让出去学习的教师作了两节课,作为研讨课,再一次审视我们的课堂。数学课我们提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方法,使所有的数学教师真正明白了数学课题中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告诉我,会忘记;让我看,会记住;让我做,会理解。而语文课,要求教师把提问权、选择权、参与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感到这节课的话题跟自己有关、从而使人人真情投入,人人有所发展。常识课依托实验器材,从现象中总结规律形成实验。活动课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将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接轨。只有开全开足课程,才能有丰富的收获,学生

四年级下册《生命与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

准备课(1)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话、自制学习计划,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了解学 生现有的知识储备。 2、让学生自主的阅读课文,独立了解这本教材的知识,培学 生的阅读能力、自我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自制学习计划,并能与同学进行交流。 2、自主的阅读课文,独立了解这本教材的知识。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张白纸。 2、小组准备好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 1、提问:今天,我们上什么课?看到这个《生命与健康常识》,你想到了什么? 2、讨论与交流:你怎样看待生命? (1)老师提问 (2)学生思考 (3)同桌交流 (4)学生派代表回答。 二、自主学习

1、讲述:本册教材能让我们了解到什么呢?我们看看书,了解一下,边看边想:我最喜欢哪篇课文,为什么? 2、学生活动——自我阅读 3、汇报 4、提问:从同学的回答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三、设计方案 1、讲述:我们已经了解了本册教材的重点和自己喜欢的内容。那么你打算怎么学好这门课程呢? 2、学生设计——我的学习方案 (用白纸、彩笔描绘出自己的目标) 3、方案交流与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同学评价作品 四、总结、提升 1、小结。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准备课 ——生命与健康常识 课前收集资料 上课认真、积极举手发言 我的打算课后完成作业

教学后记: 通过上这节准备课,有效地收集了学生的储备知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和希望,增强了学生参与课程的意识。 1.科学饮食每一天(2)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每天食物的统计与讨论,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有6种营养素。 2.通过学习安全食物的选择,了解良好的饮食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食物中有6种营养素。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1.课件。 2.统计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营养小故事——胖乎乎的文西 2.提问:

让幽默走进数学课堂(张艳丽)

让幽默走进数学课堂 万店镇中心学校张艳丽 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数学老师应该是板起面孔,述说的是令学生心烦枯燥的数字.然而,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在当今教学中是行不通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更能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那么幽默走进数学课堂有什么特殊的功用呢? 一、幽默风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良好的幽默,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外兴趣活动中,一教师让学生解答一道鸡兔同笼的问题,有头100个,脚24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看到题目,议论纷纷,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笔算,始终算不出结果,学生思路纷乱,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每只鸡的两只脚和每只兔的4只脚在捣乱,如果兔和鸡的脚只数一样,那就好办了。于是,教师说,我们命令:“全体兔子立正(像人一样两脚着地)提起前面的两只脚。”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神奇的眼睛。师说:“现在,兔和鸡的脚只数相同了。上面有100个头,下面有多少只脚呢?”学生齐答,脚的只数是头的个数的2倍,是100×2=200(只)。师问:“和原来脚的只数比,少了多少只呢?”学生计算后马上得出是240-200=40(只)。“这40只脚到哪里去了呢?”教师问。学生回答:“被兔子提起来了。”师又问:“现在笼里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鸡?”学生们欢叫道:“有20只兔子,80只鸡。”这样一个抽象而枯燥的题目,在教师幽默的教学中,变得那么浅显,生动而有趣,犹如满天迷雾被太阳驱散,一切东西都看得明明白白,幽默与风趣,令学生们发出了愉悦的微笑。 二、轻松愉快,有助于知识的传播和掌握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而教学幽默艺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直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假若a≠0,b≠0,a=b,那么a2=ab,两边同时减去b2,则a2-b2=ab-b2,分解因式(a-b)(a+b)=b(a-b),两边同时除(a-b),那么a+b=b,因为a=b,所以2b=b,两边同时除以b,解得:2=1。看了这道题,学生肯定会哗然,但笑过之后一定会冷静思考:2怎么会等于1呢?问题出在哪里?结果发现代数式两边不能同时除以0,否则就贻笑大方了。 三、春风化雨,能提高教学批评的实效 教学批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许多学生由于定势往往对此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使得教学批评收效甚微。此时,教师可借助于幽默,不正面直接地否定学生的谬误,而是沿其逻辑引申发挥,在放大其谬误实质的同时,使其自误,从而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某些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时常常出现漏乘的现象,我在讲评时,我对大家说:“你们经常说最不欣赏的是老师对学生不公平,我也同你们一样,喜欢公正处事的同学,但我们有些同学有些偏心哦……"接着板书学生做的错题。那些“偏心”学生抬头看到我善意的目光,不好意思起来。再如,一位小学教师在讲“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曾反复强调,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那一位上商“0”,但学生仍是记不住,练习中、作业中漏商“0”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减少学生的这种错误,在教学中他来了点幽默,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了严肃的真理,他说:“同学们,你们是新中国的主人,如果…主?字少写一点,就成了…王人?;(笑)如果把这一点点到不恰当的地方,就成了…玉人?。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要点课时跟踪检测:氧化还原反应【答案 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 A.明矾净化水 B.纯碱去油污 C.食醋除水垢D.漂白粉漂白织物 解析:选D A项,明矾净水是明矾电离产生的Al3+发生水解产生了Al(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与物质的氧化性无关,错误;B项,纯碱去油污是利用纯碱水解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产生可溶性的物质,与氧化性无关,错误;C项,食醋除水垢,是利用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与物质的氧化性无关,错误;D项,漂白粉有效成分是Ca(ClO)2,该物质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产生HClO,有强的氧化性,可以将织物的色素氧化为无色物质,正确。 2.下列物质久置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铁杆生锈 B.FeSO4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 C.Na2O2由淡黄色变成白色 D.石灰水表面附有白色固体 解析:选D 铁单质→Fe2O3,存在化合价的变化;由溶液颜色变化可知Fe2+变为Fe3+,存在化合价的变化;Na2O2与水或CO2反应生成氧气,存在化合价的变化,A、B、C三项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石灰水吸收CO2,转化成CaCO3,没有化合价的变化,D项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 A .二氧化碳使Na 2O 2固体变白 B .氯气使KBr 溶液变黄 C .乙烯使Br 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氨气使AlCl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选B CO 2与Na 2O 2反应,Na 2O 2中氧元素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CO 2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化合价都不变,A 项错误;溶液变黄说明有溴单质生成,反应后溴元素化合价升高,溴离子被氧化,氯气被还原,B 项正确;乙烯与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使气体乙烯中的碳原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 项错误;氨气与AlCl 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是复分解反应,D 项错误。 4.金属铜的提炼多从黄铜矿开始,黄铜矿在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之一的化学方程式为2CuFeS 2+O 2=====焙烧Cu 2S +2FeS +S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O 2只作氧化剂 B .CuFeS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SO 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 .若有1 mol O 2参加反应,则反应中共有4 mol 电子转移 解析:选D 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在反应中CuFeS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O 2只作氧化剂,SO 2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若有 1 mol O 2参加反应,则反应中共有6 mol 电子转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让语文课激情飞扬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让语文课激情飞扬 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很多语文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有些难度。我自己内心也很矛盾:这课是否有激情与人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你硬逼着他每天充满激情,这实在有些为难,甚至有点残忍。一个理科老师,如果只有激情而思路凌乱,层次不清,同样不被大家认可。可是,从我们平时的教学生活中,认真反思,却有很多激情的来源。 要想让自己的课有激情,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说实话,我们中间有很多人并不太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只是没有办法在工作而已。甚至有时候会很讨厌这项工作。尤其是在自己很累或者不被领导、学生、家长理解时,我们会埋怨这个世界和社会给予我们的报酬并不公平,于是,我们经常活得很烦躁。"改变你能改变的一切,接受你不能改变一切"夜深人静的时候,终于说服自己:既然选择了做教师,就应该有敢于面对的勇气,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事业虔诚的来做,你就会享受到工作中的乐趣和洒脱。 激情来自真诚。因为是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更应该有博爱之心,以诚相待。要教给学生真、善、美。因为学生总有长大的时候。所以,在语文课上,尽量让学生们沐浴人文关怀的阳光。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语文老师,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亲近”之情。一个阳光般的笑脸,一声春风般和煦的问候,一则动人心弦的评语,时时处处,都尽力让学生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于是孩子开始走近我,信赖我,把我当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当孩子们满心欢喜的学习语文时,我知道,彼此间的信任让自己的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面对成功与失败,面对丑陋与邪恶,面对真诚与虚伪,爱与美好,有了真诚,还怕有什么感情不能抒发?有什么江山不敢指点?有什么文字不能激扬? 让课堂充满激情,最重要的是努力让自己的教学艺术力求完美。 让学生美丽着语文的美丽,快乐着语文的快乐。让学生享受课堂。那么,就尽量让自己知识渊博,让自己学养丰厚。多读书,博览群书,阅读和思考会让自己的课堂上不断有新的灵感出现,少一些刻板和呆滞。 备课要充分。课堂的激情离不开课下的平和。用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自己的工作,远离浮躁,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每一个细节。我想这是每一个热爱教师事业的人的渴望。我也一样,希望自己每天的课备得连细枝末节都不能放过,问题用那种方法将让学生更容易明白?怎样指导才能让他们更有效的学会?这个问题的答案会有几种?每一种将会出现怎样的争议?……享受备课的乐趣,扎扎实实的功底和努力,才能让自己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如。如果一节备的不充分的课还能讲的激情飞扬,那简直是天才所为。 为学生开创广阔的语文天地。生活处处皆语文,一堂语文课绝不仅仅是40分钟,更不限于40平方米的教室,他还在书香氤氲的阅览室,清新美丽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影视窗,奇妙无穷的因特网,"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学生在思接千载,视通寰宇的广阔时空中学习,学生才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自由和快乐。设计要新颖,不能去追求课堂上表面的热热闹闹,但力求让学生处于思考的乐趣中,思考是累人的,令人疲惫的,那就涉及一些学生乐于思考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由乐于思维,逐步走向善于思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避免了语文课"千文一面"的现象,而尽可能让学生有种"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的感受。学生都激情飞扬了,老师还能死气沉沉吗? 让学生动起来。把说话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能言善辩,让他们放心大胆的站起来,无所顾忌的说出来。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勇敢地举起你的右手,给自己一次展示的机会,说错了也没关系呀,因为至少你有一次说话和锻炼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民主的氛围让他们敢于质疑,给他们一个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探究,课堂活而不乱,老师心情舒畅,其实,平淡中也常常会不觉才思飞扬。

记录,还原生活本色

记录,还原生活本色 我喜欢泛舟慢行在夜色朦胧的湖畔,对着明星点缀的夜空思考这个美丽环绕的世界。 习惯了在匆匆的工作后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空间来记录我生活应有的矜持与美好。我喜欢记录生活,思考生活。 我喜欢给自己的手机装上能读懂生活的拍摄软件。 不是为拍一张照片尽享千般服务而心动。我说过,我只喜欢可以完好无缺,还原我心满意暇生活的东西。 起初接触亿拍,是在一个秋意蹒跚的雨后。看着火红如霞的枫叶在雨后的秋风中肆意舞动,看着未曾褪色的雨珠折射出生活的七彩光芒时,我的心,莫名其妙的感动了。不知不觉,就找到了亿拍这个不怎么熟悉却让朋友一次有一次推荐给我的软件。 我喜欢电影、报刊、杂志……一切与美好有关的生活作品。更喜欢关注那些给我生活色彩商家的最新动态…… 我想,如果亿拍能给我这些,我就认了。 时间真是个魔鬼,它可以让你看清一些虚幻的东西。让你不知不觉中学会了释怀一切放不下的担子。 拍拍拍,想想想,就这样,与亿拍接吻了。 慢慢才发现,它懂我的心,就像千年难逢的酒场知己,懂你恰到好处。又像一次次出现在梦想中的异乡情人,还原你自然地风光。 不知不觉,内心深处的眷念开始了是无忌惮的升级。

喜欢拍电影海报,惊讶享受优惠订票、观看片花、查阅影片资讯……这些记录生活的服务。喜欢用它记录我关注的商家动态新闻…… 喜欢在饭后的午后,与妻子携手漫步在夕阳的怀抱,给她拍上瞬间的精彩,心致勃勃的讨论妻子拥有怎样的明星脸,进一步关注和这位长得像的明星的资料介绍和相关新闻后哈哈大笑。原来,原来生活也可以这样被还原。 不在为最新最热的资讯而漫长的等待在自己的电脑桌前;不再为随心所欲拍摄图片、分享生活精彩而烦恼。我的生活,就这样简单的被记录、分享、还原…… 就这样、漫漫无期的喜欢成了挥之不去的狼烟,笔直的升起在户外的荒野,但是心却不在害怕、寂寞孤独。 喜欢,被还原后的生活记录的随心所欲……

《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

《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 感谢杜春贞老师,把叶澜教授带到我们面前。叶澜教授在《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中提到了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已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改变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 我从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实践和对别人成功经验的借鉴总结了以下几点对我们各科教学都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方面: 曾听一位名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会微笑的老师,不会是一个好老师。”我想,这句话不无道理。想上一堂好课,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微笑,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让他们敢于走进教师的心灵。这样,你便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你的课堂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课堂上,如果学生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那么你的课堂便充满了和谐,充满了活力。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课堂缺少激情,主

要是由于教师语言的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激情进入课堂,必将使你的教学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没有教态的帮助,一个人说话会变得很拘谨,但是过多或不合适的肢体语言也会让人望而生厌。自然、自信的身体语言会使我们的沟通更加自如。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肢体语言在传递什么信息。像面部表情、眼神以及举手投足都会在讲话,而且已经超越了讲话本身。孩子会对你的眼神,动作有相应的反应,就说明你与学生沟通的渠道畅通了。有了这样愉悦的教学环境,还愁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吗?还愁我们的课堂没有活力吗? 新课程带给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生活。每一位富有使命感的教师都应该主动走进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让课堂教学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成为孩子们主动、活泼发展的广阔天地。那么,你的课堂将会充满活力,你的人生也将会熠熠生辉。

生命的意义(教学反思)

生命的意义 ——一节主题班会课的教学反思 猪场乡自新小学:张鹏“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一响,我走进预先布置好的播放室。告诉学生这节班会课的主题——生命的意义,(这几个大字是我预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好的)于是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吗?知道生命有什么意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生命的话题!我先是播放了一段音乐,让学生回答听到了什么?(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这是人死了放的哀乐,非常悲伤和低沉。)接着我又问:人为什么要死呢?学生们众说纷纭,各种原因都有,我都一一给予肯定。然后我又问,人既然难免一死,那么人又是怎样来的呢?(生命的起源)我于是又播放了人的生命的来源的录相。(这个碟子科学书里配套得有)学生们都非常认真地观看了这段录相,大体知道了人的生命的来历以及变化过程。等学生回过神来,我又适时地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死了是什么样子的吗?等学生们自由讨论一会儿后,我又播放了一组死人的图片,(从网上下载和收集的),学生观看后既害怕又惊奇,他们才知道人死后是这样让人恐惧和悲伤。回味之余,我给学生讲了几个小故事,都是有关身边发生的安全且死人的事件,如放假两个小同学因下塘摸鱼溺水而死,汽车翻车死人一案,前几天在某某处汽车撞死人一事,某同学爬楼顶摔伤一案等,这些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多数还亲眼目睹,我没有太多的讲解过程,而是与同学们一起分析原因。分析完原因后,我说:同学们,生命是非常宝贵的,既是顽强的,又是十分脆弱的。当车轮撵过的瞬间,生命血肉模糊;当波浪翻滚的刹那,生命永存水底;当山石塌来、洪水流过,生命奄奄一息。所以,生命既

是绿色的,也是红色的。(提示黑板上用红绿粉笔写成的“生命”二字)让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吧,让生命生机勃勃,永远充满绿色,让我们多为祖国和人类的伟大事业做贡献吧。这里我是边读边讲解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关生命的意义的那一段话。最后,班会课在《鲜花与微笑》的歌声中欢快结束。 本节班会课开得非常成功,纵观全课,我认为成功的原因有几点: 一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无论是班会课还是其它什么课,都应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就像这节班会课,我是提前了一个多星期都在收集资料,不管是下载资料、找碟子、还是临近的黑板设计、音响管理和学生的组织等方面,我都提前安排布置好,避免了临场的摸不着头脑或找得这样差那样,也减少了学生的课堂纪律乱,占用有限时间,所以我是首先安排了学生进入播放室。而我们有的班主任教师,对班会的认识不够,上成了“训斥课”或“批斗会”,有的干脆不上,变成了自习、语文或数学课,有的怕上,不知该讲些什么,从哪里讲起,加上有的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于是班会就成了可有可无、可上课不上的一节“多余”课了。等待发生了事情,就来训斥学生。俗话说:“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样的训话是毫无作用的。 二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整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教学光碟,课外书本和学校音响设备等现代教学手段,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感官需求,让他们切身体会,亲眼目睹;还从叙事与说理上使学生明白,受益匪浅。学生既新奇,又非常积极,兴趣很高。而我们有的教师,上班会课时,只是扛着一张嘴在那里吼几句,最多就是加一本本子带一支笔顺便记两下,算完事大吉。殊不知,这样的班会不但没有

幽默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幽默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摘要】 列宁曾经说过:“幽默是一种美丽的、健康的品质。”新教育下的教学提倡学生自主、轻松、愉悦地学习。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以愉快的方式增进与他人关系的艺术;幽默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减轻压力,摆脱逆境的力量。而幽默艺术为数学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有了它,课堂如磁石般具有吸引力,有了它,学生乐于学习、享受学习,有了它,课堂变得更精彩。 【关键词】 幽默数学课堂教学气氛 【正文】 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以愉快的方式调整人际关系的艺术;幽默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减轻压力,缓和师生关系,摆脱逆境的力量,幽默是一个智慧,机灵,学识,风趣的综合表现。数学学习经常与单调的阿拉伯数字、繁琐的计算打交道,需要拐弯抹角的思考。数学课以理性见长,由此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一本正经”的严肃与紧张,较之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更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甚至产生疲倦、反感等消极心理。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可以让数学课气氛活跃,学生活泼起来,但是想让数学课风趣起来实在是不好办,因为数学本身就是门严肃认真的科目。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魅力呢?教师把幽默带入课堂,融合于教学之中,就有了教学幽默。主要特点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恰如其分的幽默,如饮一杯清新的甘泉,让人浅斟细酌,回味无穷。在这种生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真正把课堂当成精神乐园。 一、幽默引趣,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我认为与数、形打交道的数学课堂必须注重课堂气氛,不应该死气沉沉,必须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而幽默为数学课堂注入了一脉新鲜血液,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乐园;有了它,数学课堂将更精彩。教师应是幽默的驾驭者,教师只有树立幽默意识才能自觉地追求和创造幽默,正如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也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