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钢的奥氏体化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3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3 奥氏体的性能 奥氏体塑性好,强度低,易塑性变形。 ◆ 奥氏体塑性好,强度低,易塑性变形。钢锭或钢坯的热锻轧 温度在1100℃以上。 温度在1100℃以上。 1100℃以上 奥氏体一般呈顺磁性,因此奥氏体钢为无磁性钢。 ◆ 奥氏体一般呈顺磁性,因此奥氏体钢为无磁性钢。 奥氏体比容最小。加热奥氏体化时体积收缩, ◆ 奥氏体比容最小。加热奥氏体化时体积收缩,冷却转变为非 FCC结构组织时体积膨胀,引起组织应力。 FCC结构组织时体积膨胀,引起组织应力。 结构组织时体积膨胀 组织应力 奥氏体线膨胀系数最大。 ◆ 奥氏体线膨胀系数最大。奥氏体钢可制造要求热膨胀灵敏 的仪表元件。 的仪表元件。 奥氏体导热性差,且合金度越高导热性越差。形状复杂、 ◆ 奥氏体导热性差,且合金度越高导热性越差。形状复杂、大尺 寸钢件加热时,加热速度应慢一些,以减少热应力,避免开裂。 寸钢件加热时,加热速度应慢一些,以减少热应力,避免开裂。 热应力
3.2.3 奥氏体形成动力学 1 共析钢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 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曲线图3-13。 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曲线图 13。 奥氏体等温形成图3-14(不是“C曲线”,4线5区)。 奥氏体等温形成图 14(不是“ 曲线” ◆ 4线—开始线、F消失线、碳化物消失线、奥氏体成分均匀线。 开始线、 消失线、碳化物消失线、奥氏体成分均匀线。 2 奥氏体的形核率和长大速度 A的形成速度取决于形核率和长大速度。提高转变温度(过 的形成速度取决于形核率和长大速度。提高转变温度( 热度),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提高,形成速度加快。 热度),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提高,形成速度加快。 ),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提高
3.2.4 奥氏体转变的影响因素 影响形核率和长大速度的因素都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影响形核率和长大速度的因素都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如:加热温度、原始组织、化学成分等。 加热温度、原始组织、化学成分等。 1 加热温度 T↑→孕育期 孕育期↓ 转变始、 形成速度↑ (1) T↑→孕育期↓ →转变始、终时间都变短 →形成速度↑。 (2) T↑→形核率的增速大于长大速度的增速 →起始晶粒越细小。 T↑→形核率的增速大于长大速度的增速 起始晶粒越细小。 之比增大, 消失时残余渗碳体量增多。 (3) T↑→VA-F与VA-cem之比增大,F消失时残余渗碳体量增多。
3.1.2 奥氏体的晶体结构 FCC结构。 FCC结构。C、N位于八面体间隙中—晶胞中心或棱边中心, 结构 位于八面体间隙中—晶胞中心或棱边中心, 形成有限固溶体,碳的最大溶解度为2.11%,相当于2.5个 形成有限固溶体,碳的最大溶解度为2.11%,相当于2.5个γ-Fe 2.11%,相当于2.5 晶胞中才有一个碳原子。氮原子比碳原子小, 晶胞中才有一个碳原子。氮原子比碳原子小,在奥氏体中的最大 溶解度为2.8%。碳 氮原子在奥氏体中呈统计均匀分布。 溶解度为2.8%。碳、氮原子在奥氏体中呈统计均匀分布。 2.8%。 ◆ 奥氏体的晶格常数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奥氏体的晶格常数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合金元素Mn Cr、Ni、Co、 等形成置换固溶体; Mn、 ◆ 合金元素Mn、Cr、Ni、Co、S等形成置换固溶体; 有些合金元素的溶解度甚微, 只能偏聚在晶界、位错等处。 ◆ 有些合金元素的溶解度甚微,如B只能偏聚在晶界、位错等处。
(1)形核率 均匀形核率(3—2)。 均匀形核率(3—2)。 (3 T↑→△T↑→形核功 ● T↑→△T↑→形核功 W ↓且Q基本不变 → N↑↑ ; 且 T↑→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 促进奥氏体形核; ● T↑→扩散系数↑,促进奥氏体形核; ● T↑→α-γ界面两侧碳浓度差(Cγ-α—Cα-γ)减小, T↑→α- 界面两侧碳浓度差( 减小, F向A晶格改组形核所需浓度起伏↓→形核率↑。
(2) 长大速度 奥氏体长大速度是相界面向F Fe3C推移速度的总和。 奥氏体长大速度是相界面向F和Fe3C推移速度的总和。 推移速度的总和 A→F的推移速度为( A→F的推移速度为(3-4);A→ Fe3C 的推移速度为 的推移速度为 );A→ (3-5)。温度升高,各参数变化都有利于提高推移速度,使 )。温度升高,各参数变化都有利于提高推移速度, 温度升高 A长大速度加快. 长大速度加快. 注意:两个方向的推移速度相差很大。根据Fe注意:两个方向的推移速度相差很大。根据Fe-C相图计算在 Fe 780℃等温的两项之比(前比后)大致为14, 780℃等温的两项之比(前比后)大致为14,且等温温度越高比 等温的两项之比 14 值越大,而铁素体片厚度约为渗碳体的7 值越大,而铁素体片厚度约为渗碳体的7倍,所以F消失时还有 所以F 残余渗碳体。 残余渗碳体。 ◆ 奥氏体化温度↑ →形核率、长大速度均↑ → A形成速度↑↑ → 奥氏体化温度↑ 形核率、长大速度均↑ 形成速度↑↑ 温度
3.2
奥氏体的等温形成
钢在室温下有平衡和非平衡组织。平衡组织分为亚共析钢、 钢在室温下有平衡和非平衡组织。平衡组织分为亚共析钢、 共析钢、过共析钢。主要学习平衡组织的奥氏体化。 共析钢、过共析钢。主要学习平衡组织的奥氏体化。 平衡组织的奥氏体化 3.2.1 奥氏体形成热力学 1 奥氏体化驱动力 珠光体为例 形成奥氏体的驱动力为奥— 以珠光体为例 形成奥氏体的驱动力为奥—珠两相体积自 由能差。高于平衡温度( Gv< 由能差。高于平衡温度(A1)则△Gv<0,可自发进行奥氏体 平衡温度 化,△T为过热度。 过热度。 2 加热和冷却时的临界点 规定加热速度下转变的开始温度叫Ac1, 规定加热速度下转变的开始温度叫Ac1,冷却时的开始温 Ac1 度叫Arl。同样有Ac3、Ar3、Accm、Arcm。 度叫Arl。同样有Ac3、Ar3、Accm、Arcm。 Arl Ac3
3.2.2 奥氏体转变机制 奥氏体转变一般认为属于扩散型相变。 奥氏体转变一般认为属于扩散型相变。 奥氏体的形成可分为四个阶段 奥氏体的形成可分为四个阶段 (1)形核 (2)晶核长大 (3)剩余碳化物溶解 (4)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1)形核 (2)晶核长大 (3)剩余碳化物溶解 (4)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1
奥氏体的形核 形核位置 铁素体与渗碳体相界面,即非均匀形核。 铁素体与渗碳体相界面,即非均匀形核。
P(F0.02+F3C) → γ0.77 奥氏体碳含量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 界面形核的原因 奥氏体碳含量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界 面铁素体一侧为BCC结构,容易通过结构起伏形成FCC结构; 面铁素体一侧为BCC结构,容易通过结构起伏形成FCC结构;碳容易 BCC结构 结构起伏形成FCC结构 在相界面上形成较大的浓度起伏,增加A中碳浓度;界面能量较高, 在相界面上形成较大的浓度起伏,增加A中碳浓度;界面能量较高, 浓度起伏 能量起伏满足形核功需求 在界面偏铁素体一侧形核。 易通过能量起伏 易通过能量起伏满足形核功需求 → 在界面偏铁素体一侧形核。 晶核也可在P领域边界、 亚晶界上形成。 ◆ A晶核也可在P领域边界、F亚晶界上形成。
2
奥氏体晶核的长大 奥氏体形核后产生两个新界面,各界面的成分图 奥氏体形核后产生两个新界面,各界面的成分图3-10
结果造成奥氏体晶核内形成碳浓度梯度→碳原子扩散→打破 结果造成奥氏体晶核内形成碳浓度梯度→碳原子扩散→ 与恢复(铁素体向奥氏体晶格改组降低浓度—结构相近;而渗碳 与恢复(铁素体向奥氏体晶格改组降低浓度—结构相近; 晶格改组降低浓度 体溶解使浓度升高) →奥氏体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中长大。 体溶解使浓度升高) 奥氏体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中长大
2 碳含量 钢中碳含量愈高,奥氏体形成速度愈快。 钢中碳含量愈高,奥氏体形成速度愈快。 F/cem相界面增加 形核率增大。 相界面增加, 碳含量↑ →碳化物数量↑ →F/cem相界面增加,形核率增大。 碳化物数量↑ →碳原子扩散距离↓ 奥氏体形成速度↑ 。 3 原始组织 钢的原始组织愈细,相界面越多,形核率越大; 钢的原始组织愈细,相界面越多,形核率越大; 原始组织细,片间距小,碳原子扩散距离小,形成速度加快。 原始组织细,片间距小,碳原子扩散距离小,形成速度加快。 与粒状珠光体相比, 转变速度快。 与粒状珠光体相比,片状珠光体奥氏体化的转变速度快。因为 片状组织的F cem相界面多,形核率大,也因界面能高而易于溶解。 片状组织的F-cem相界面多,形核率大百度文库也因界面能高而易于溶解。 相界面多 4 合金元素的影响 合金元素影响碳化物的稳定性、碳原子扩散系数, 合金元素影响碳化物的稳定性、碳原子扩散系数,且合金元素 分布不均匀。所以,合金元素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分布不均匀。所以,合金元素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碳化物的溶 解以及奥氏体的均匀化。 解以及奥氏体的均匀化。
石家庄铁道学院
《固态相变与热处理原理》 固态相变与热处理原理》
主讲: 主讲:赵田臣
第3章 钢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
1 钢中的奥氏体
本章主要内容
2 奥氏体等温转变 3 奥氏体连续加热转变 奥氏体晶粒度及其控制 4 奥氏体晶粒度及其控制
钢热处理时要首先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奥氏体化或部分 奥氏体化,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 奥氏体化,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和性 能。奥氏体的组织状态对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有直接影响。 奥氏体的组织状态对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有直接影响。
3.1 奥氏体及其特点
3.1.1 奥氏体的定义 奥氏体是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存在于A1以上。合金 奥氏体是碳在γ Fe中的间隙固溶体,存在于A1以上。 中的间隙固溶体 A1以上 奥氏体为碳和合金元素在γ Fe中的固溶体。 奥氏体为碳和合金元素在γ-Fe中的固溶体。奥氏体一般为等轴 中的固溶体 多边形晶粒,晶内有孪晶。 多边形晶粒,晶内有孪晶。 Ni、Mn扩大γ区, Ni、Mn扩大γ 扩大 使奥氏体可稳定在室温, 使奥氏体可稳定在室温, 如奥氏体不锈钢、高锰钢 如奥氏体不锈钢、
→奥氏体等温形成图不是 曲线。 奥氏体等温形成图不是C曲线 奥氏体等温形成图不是 曲线。
3
亚(过)共析钢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
(1)亚共析钢 铁素体+珠光体。A1以上首先是P→A, F→A。 铁素体+珠光体。A1以上首先是P→A,再F→A。等温形成 以上首先是P→A 图3-15,转变开始线与共析钢的基本一致。但终了线(所有F 15,转变开始线与共析钢的基本一致。但终了线(所有F 的消失线) Ac3以上,与共析钢的基本一致,而在Ac1~ 的消失线)在Ac3以上,与共析钢的基本一致,而在Ac1~Ac3 以上 Ac1 情况较为复杂。 情况较为复杂。 (2)过共析钢 原始组织为珠光体+ Fe3CII。A1以上首先是P→A, 以上首先是P→A 原始组织为珠光体+ Fe3CII。A1以上首先是P→A,再 Fe3CII溶入A 等温形成图3 16与共析钢的基本相似。 Fe3CII溶入A。等温形成图3-16与共析钢的基本相似。但过 溶入 与共析钢的基本相似 共析钢中碳化物溶解的时间更长。 共析钢中碳化物溶解的时间更长。
晶核长大需进行两个基本过程 晶核长大需进行两个基本过程 (1)铁素体向奥氏体的晶格改组; 铁素体向奥氏体的晶格改组; 晶格改组 (2)渗碳体溶解使奥氏体达到平衡成分。 渗碳体溶解使奥氏体达到平衡成分。 平衡成分
3 残留碳化物溶解 奥氏体是通过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晶格和渗碳体不断溶解而 长大的。当铁素体刚刚全部转变为奥氏体时,还有残余渗碳体, 长大的。当铁素体刚刚全部转变为奥氏体时,还有残余渗碳体, 随着时间的延长残余渗碳体将继续溶解。 随着时间的延长残余渗碳体将继续溶解。 4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当残余渗碳体刚溶解完时,奥氏体中碳分布仍然不均匀, 当残余渗碳体刚溶解完时,奥氏体中碳分布仍然不均匀, 原来的渗碳体微区碳含量较高, 原来的渗碳体微区碳含量较高,而原来的铁素体区域碳含量较 低。随着时间的延长,将发生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过程。 随着时间的延长,将发生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