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

  • 格式:ppt
  • 大小:196.50 KB
  • 文档页数:3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
饮Biblioteka Baidu失宜

饥饱失常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劳逸损伤

过劳 过度安逸
病因
饥饱失常
过饥

摄食不足,气血生化之源缺乏,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补充。 久之则气血衰少,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也易继发其 它病证。 摄入过量,久则营养过剩,出现肥胖症; 若暴饮暴食,超过脾胃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可导致饮食 物阻滞,脾胃损伤,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 吐泻等食伤脾胃病证,“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过食肥某厚味,则易于化生内热,甚至引起痈疽疮毒等 病症 。

病因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邪善动而不居,升发、向上、向外。 开泄-腠理疏泄而开张。 善行-病位游移,行无定处。 数变-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 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六淫之首”, 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为百病之长

风性主动

动摇不定
病因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暑多挟湿

病因
湿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重浊,其性类水。 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 阴胜则阳病,故最易损伤人体阳气,湿盛则阳微。 头重如裹,周身酸懒沉重,如负重物. 分泌物、排泄物的秽浊不清. 湿病症状多粘滞而不爽,排出物及分泌物多粘腻滞涩而不畅。 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如湿痹、湿疹、湿温病等。 多见下部的症状,下肢水肿、淋浊、带下、泄痢等——湿邪下注。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郝伟欣
病因
病因的概念

致病因素 破坏人体阴阳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
病因的分类
宋代 陈言的"三因学说" 外因: 六淫邪气 内因: 情志所伤 不内外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 痰饮、瘀血
病因
发病




正气 人体内提供的能完成各种机能活动及祛邪抗病、修复 损伤的物质。 (1)抵御外邪入侵 (2)祛邪外出 (3)修复调节能力 (4)维持脏腑经络的机能活动 邪气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邪气是发病的主要条件


病因
过度安逸
人体需要适当的活动,气血才能流畅。 过度安闲,长期不运动,使人体气血不 畅,可出现食少乏力,精神不振,肢体 软弱,或发胖臃肿,动则心悸,气喘及 汗出等,或继发它病。 久卧伤气。

病因
痰饮



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 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 痰不仅是指咳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还包括瘰 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痰液,临 床上可通过其所表现的证候来确定,这种痰称为 无形之痰。 饮即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者,因其所停留的部位 及症状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金匮要略》即 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区分。

病因
瘀血的形成


气虚、气滞、血寒、血热 气虚、气滞—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 血寒—寒邪客入血脉,使经脉挛缩拘急, 血液凝滞不畅。 血热—热入营血,血热搏结。 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 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
病因

瘀血的病证特点



如瘀阻于心,可见心悸,胸闷,心前区痛,口唇指 甲青紫。 瘀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 瘀阻胃肠,可见呕血,大便色黑如漆。 瘀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 瘀血攻心,可致发狂。 瘀阻胞宫,可见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经色紫暗成块,或见崩漏。 瘀阻肢体末端,可成脱骨疽。 瘀阻于肢体肌肤局部,则可见局部肿痛青紫。
饮食过饱


病因
饮食不洁



病原物入胃,易引起多种胃肠道病变,出现 腹痛、痢疾等。 引起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寸白虫等。 进食有毒物,常出现剧烈腹痛、吐泻等中毒 症状,重者可出现昏迷或死亡。
病因
饮食偏嗜
寒热偏嗜


生冷寒凉,伤损脾胃阳气导致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 等症; 偏食辛温燥热,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 或酿成痔疮等症。 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所资生。 五味与五脏—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 肺,咸先入肾。 长期嗜好某味食物,就会使相应该脏机能偏盛,久之可 损伤内脏,发生多种病变。


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其性属阴,“阴盛则寒”。
寒性凝滞,寒性主痛


阴寒之邪偏盛,阳气受损,则经脉气血失于温煦推动而阻 滞不通。 气血阻滞不通则痛。
寒邪侵袭人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寒性收引

寒性清澈

指分泌物、排泄物的清稀
病因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为夏日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 阳热症状:壮热,心烦,面赤,脉象洪大等。 阳性升发,直入气分,腠理开泄而多汗。 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津液亏损,气随津脱。 炎热、多雨而潮湿。 热蒸湿动。

病因
七情致病的特点

直接伤及内脏 影响脏腑气机 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 恶化
病因
直接伤及内脏



五志过极,必然伤及相应的内脏,即怒伤 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各种 情志又都与心脏有关,也影响心的机能。 五志化火-情志内伤还可以化火,导致阴 精伤损 。
病因
审证求因

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 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依据的方 法。
病因
六淫
六气
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 变化的总称。
六淫
异常的气候变化:太过或不及 非其时而有其气 气候变化过于急骤 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六气才能成为 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发生疾病。
病因
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火热之性,燔灼升腾上炎。 火热病症,多表现在人体的上部,如头面部位。 迫津外泄,消灼阴液,阴津耗伤。 气随液耗,导致气虚之症。
火易耗气伤津

火易生风动血


燔灼肝经,劫耗阴液,筋脉失其滋养濡润,肝风内动 (热极生风)。 加速血行,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出现各种出血病证。 入于血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 疮疡局部红肿高突灼热者,属阳属火。
病因
痰饮的形成

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七情内伤等,使肺、脾、 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均可聚 湿而生。 肺主宣降,通调水道,敷布津液; 脾主运化水液, 肾阳主水液蒸化; 三焦为水液通调之道路。 饮多留积于肠胃、胸胁及肌肤。 痰则随气之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至筋骨皮肉,形 成多种病证,"百病多由痰作祟"。
湿邪重浊


湿性粘滞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病因

温燥—燥与温热结合。 凉燥—燥与寒邪结。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盛则干 干涩之性,耗伤人体的津液——阴津亏虚 可见干燥症状: 燥易伤肺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 肺主气而司呼吸,与外界大气相通,外合皮毛,开 窍于鼻。 口鼻而入,耗伤肺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
病因

影响脏腑气机 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紊乱。 不同的情态刺激,对气机的影响也有所不 同。七情影响脏腑气机的病变规律, 即 《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 缓 , 悲 则 气 消 , 恐 则 气 下 …… 惊 则 气 乱……思则气结”。
病因
怒则气上

过度愤怒→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 临床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缓解紧张情绪—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 利,心情舒畅。 心气涣散—暴喜过度→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 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 过度悲忧,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病因
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情志活动是五脏功能的反应,而脏腑功能活动主 要依赖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濡养。 不同的情志的变化,对脏腑有不同的影响, 肝在 志为怒, 心在志为喜, 肺在志为忧, 肾在志为 恐——五志
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如《素 问调经论》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灵 枢·本神》:“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 悲,实则笑不休。”
病因
瘀血的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



疼痛: 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肿块: 外伤肌肤局部见青紫肿胀,瘀积于体内,久聚不 散,则可形成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 出血,其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 望诊方面: 久瘀则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 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经脉曲张 等征象。 脉象: 细涩、沉弦或结代等。

病因
痰的病证特点


痰滞在肺,喘咳咯痰; 痰阻于心,心血不畅,而见胸闷心悸; 痰迷心窍,神昏,痴呆; 痰火扰心,发为癫狂; 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 痰在经络筋骨,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 或成阴疽流注等; 痰浊上犯于头,眩晕,昏冒; 痰气凝结咽喉,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病因
恐则气下

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二便失禁。 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酸痿厥,遗精等症。 突然受惊吓,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 惊慌失措。 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可导致气机郁结。 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故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 会影响脾气。 暗耗阴血,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气机郁结,脾运化无力,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 等症。
火易致肿疡


病因
疠气


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又有"瘟疫"、"疫毒"、"戾气"、"异气"、" 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
病因
七情内伤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 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 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 体本身的正常生理负荷,使人体气机紊乱,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病因
饮的病证特点
饮在肠间,肠鸣沥沥有声。 饮在胸胁,胸胁胀满,咳唾引痛。 饮在胸隔,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 形如肿。 饮溢肌肤,见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 重。

病因
瘀血
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 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 的血液。 瘀血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 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病因
六淫致病的特点

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 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 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而且可以在 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六淫为病,其受邪途径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 或两者同时受邪



病因
内生五邪
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病理反映 临床表现与风、寒、湿、燥、火等六淫致 病特点和症状相类似 发病原因,不是外来之邪,而是机体内在 的某些病理状态即内风、内寒、内湿、内 燥、内热.
五味偏嗜



病因
过劳
劳力过度



过度用力而积劳成疾。 劳力过度则伤气,久之则气少力衰,神疲消瘦。 劳则气耗,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思虑太过,劳伤心脾而言。又为情志致病因素之一。 性生活不节,房事过度。 肾藏精,主封藏,不宜过度耗泄, 房事过频则肾精耗伤,临床常现肾精亏虚病证。
劳神过度

房劳过度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病因
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高血压病的患者,若遇事恼怒,肝阳暴张,血 压可以迅速升高,发生眩晕,甚至突然昏厥, 或昏仆不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心脏病患者,亦常因情志波动而使病情加重或 迅速恶化。
病因
饮食、劳逸


饮食、劳动和休息,是人类生存和保持健 康的必要条件。 饮食不当,劳逸不合理,使气机紊乱或正 气损伤,产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