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试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01.00 KB
- 文档页数:4
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熟悉共振前后利萨如图形的变化规律和特点;2、学习用“共振法”测试机械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幅值判别法和相位判别法);3、学习用“锤击法”测试机械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传函判别法);4、学习用“自由衰减振动波形自谱分析法”测试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自谱分析法)。
二、实验装置框图图1 实验装置框图三、实验原理对于振动系统,经常要测定其固有频率,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简谐力激振,引起系统共振,从而找到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
另一种方法是锤击法,用冲击力激振,通过输入的力信号和输出的响应信号进行传函分析,得到各阶固有频率。
以下对这两种方法加以说明:1、简谐力激振简谐力作用下的强迫振动,其运动方程为:方程式的解由这两部分组成:式中常数由初始条件决定:,其中:代表阻尼自由振动基,代表阻尼强迫振动项。
自由振动周期:,强迫振动项周期:由于阻尼的存在,自由振动基随时间不断得衰减消失。
最后,只剩下后两项,也就是通常讲的定常强动,即强迫振动部分:通过变换可写成:式中:,设频率比代入公式则振幅:,滞后相位角:因为为弹簧受干扰力峰值作用引起的静位移,所以振幅A可写成:其中称为动力放大系数:动力放大系数β是强迫振动时的动力系数即动幅值与静幅值之比。
这个数值对拾振器和单自由度体系的振动的研究都是很重要的。
当,即强迫振动频率和系统固有频率相等时,动力系数迅速增加,引起系统共振,由式:可知,共振时振幅和相位都有明显变化,通过对这两个参数进行测量,我们可以判别系统是否达到共振动点,从而确定出系统的各阶振动频率。
(一)幅值判别法在激振功率输出不变的情况下,由低到高调节激振器的激振频率,通过示波器,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某一频率下,任一振动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迅速增加,这就是机械振动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在阻尼较大的情况下,不同的测量方法的出的共振动频率稍有差别,不同类型的振动量对振幅变化敏感程度不一样,这样对于一种类型的传感器在某阶频率时不够敏感。
一、实验背景玻尔共振实验是物理学中研究共振现象的经典实验之一。
该实验通过测量受迫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来验证共振现象的存在,并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
二、实验目的1. 通过测量玻尔共振仪中弹性摆轮的固有频率,验证共振现象。
2.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实验原理玻尔共振实验是基于受迫振动原理进行的。
当驱动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系统会出现共振现象,此时振幅达到最大值。
实验中,通过测量振幅和频率的关系,可以确定共振频率。
四、实验步骤1. 将玻尔共振仪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调整摆轮的初始位置。
2. 开启驱动电源,逐渐增加驱动力的频率,观察振幅的变化。
3. 记录振幅最大时的频率值,即为共振频率。
4.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固有频率测量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玻尔共振仪中弹性摆轮的固有频率为f0 = 1.435 Hz。
实验过程中,多次测量得到的固有频率基本一致,说明实验结果稳定。
2. 共振频率测量结果在驱动力的频率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振幅达到最大值时的频率即为共振频率。
实验中,共振频率测量结果为f1 = 1.435 Hz,与固有频率基本一致。
3. 误差分析(1)测量误差a. 频率测量误差:实验中,驱动力的频率是通过数字频率计测量的,频率计的精度为0.1 Hz。
因此,频率测量误差约为±0.1 Hz。
b. 振幅测量误差:实验中,振幅是通过目测法测量的,误差约为±5%。
(2)系统误差a. 玻尔共振仪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如摆轮的质量、弹性系数等。
b. 驱动电源的稳定性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六、改进措施1. 提高频率计的精度,降低频率测量误差。
2. 采用高精度的测振传感器,提高振幅测量的精度。
3. 选择质量分布均匀、弹性系数稳定的摆轮,降低系统误差。
4. 确保驱动电源的稳定性,减少电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七、结论玻尔共振实验结果表明,共振现象确实存在,且共振频率与固有频率基本一致。
物控环境振动的测量实验报告1.测量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1.1实验目的用激振法测量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
掌握多自由度系统固有频和振型的简单测量方法。
1.2实验原理共振法测量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共振是指当激振频率达到某一特定值时,振动量的振动幅值达到极大值的现象。
本次试验主要利用调整激振频率使简支梁达到位移振动幅值的方法来测量简支梁的一阶,二阶以及三阶固有频率以及从计算机上读取其当时的振型!1.3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1)将激振器通过顶杆连接到简支梁上(注意确保顶杆与激振器的中心线在一直线上),激振点位于简支梁中心偏左50mm处(已有安装螺孔),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端分别与功率放大器和数据采集仪的输入端连接,并将功率放大器与激振器相连接。
(2)用双面胶纸(或传感器磁座)将加速度传感器A粘贴在简支梁上5#测点(实验时固定不动,用于与其他测点比较相位),将加速度传感器连接,将电荷放大器输出端与数据采集仪的输入端连接。
(3)将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的幅值旋钮调至最小,打开所有仪器电源。
打开控制计算机,打开做此次试验所需的测试软件,进入页面设置好各项参数。
通过调节激振频率,观察简支梁位置幅值振动情况。
可以通过放在简支梁上的装有一定量塑质小球的小型透明容器直观的观察里面小球的振动情况,小球振动越厉害,也就说明简支梁振动的位移幅值越大;还可以通过分辨简支梁在不同激振频率下的发出的振动声音,声音越大,说明振动幅值越大!(4)通过(3)中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在简支梁在某一激振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幅值,则此激振频率就是我们需要测量的一阶,二阶以及三阶固有频率,在测出固有频率的同时将计算机上画出的各阶振型的图像保存,以便结果的分析。
(5)在完成所有的试验内容之后,通过记录下的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的结果。
所得的实验结果如下:测得的简支梁的一阶、二阶以及三阶的固有频率为?=35.42HZ,?=131.54HZ,?3=258.01HZ。
振动实验报告讲解振动与控制系列实验姓名:李⽅⽴学号:201520000111电⼦科技⼤学机械电⼦⼯程学院实验1 简⽀梁强迫振动幅频特性和阻尼的测量⼀、实验⽬的1、学会测量单⾃由度系统强迫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
2、学会根据幅频特性曲线确定系统的固有频率f 0和阻尼⽐。
⼆、实验装置框图图3.1表⽰实验装置的框图图3-1 实验装置框图KCX图3-2 单⾃由度系统⼒学模型三、实验原理单⾃由度系统的⼒学模型如图3-2所⽰。
在正弦激振⼒的作⽤下系统作简谐强迫振动,设激振⼒F 的幅值B 、圆频率ωo(频率f=ω/2π),系统的运动微分⽅程式为:扫频信号源动态分析仪计算机系统及分析软件打印机或绘图仪简⽀梁振动传感器激振器⼒传感器质量块M或 M F x dt dxdt x d M F x dt dx n dtx d FKx dt dx C dtx d M /2/222222222=++=++=++ωξωω(3-1)式中:ω—系统固有圆频率ω =K/Mn ---衰减系数 2n=C/M ξ---相对阻尼系数ξ=n/ωF ——激振⼒ )2sin(sin 0ft B t B F πω== ⽅程①的特解,即强迫振动为:)2sin()sin(0?π?ω-=-=f A A x (3-2)式中:A ——强迫振动振幅--初相位20222024)(/ωωωn M B A +-=(3-3)式(3-3)叫做系统的幅频特性。
将式(3-3)所表⽰的振动幅值与激振频率的关系⽤图形表⽰,称为幅频特性曲线(如图3-3所⽰):3-2 单⾃由度系统⼒学模型 3-3 单⾃由度系统振动的幅频特性曲线图3-3中,Amax 为系统共振时的振幅;f 0为系统固有频率,1f 、2f 为半功率点频率。
振幅为Amax 时的频率叫共振频率f 0。
在有阻尼的情况下,共振频率为:221ξ-=f f a (3-4) 当阻尼较⼩时,0f f a =故以固有频率0f 作为共振频率a f 。
机械振动实验报告1.测量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1.1实验目的用激振法测量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
掌握多自由度系统固有频和振型的简单测量方法。
1.2实验原理共振法测量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共振是指当激振频率达到某一特定值时,振动量的振动幅值达到极大值的现象。
本次试验主要利用调整激振频率使简支梁达到位移振动幅值的方法来测量简支梁的一阶,二阶以及三阶固有频率以及从计算机上读取其当时的振型!1.3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1)将激振器通过顶杆连接到简支梁上(注意确保顶杆与激振器的中心线在一直线上),激振点位于简支梁中心偏左50mm处(已有安装螺孔),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端分别与功率放大器和数据采集仪的输入端连接,并将功率放大器与激振器相连接。
(2)用双面胶纸(或传感器磁座)将加速度传感器A粘贴在简支梁上5#测点(实验时固定不动,用于与其他测点比较相位),将加速度传感器连接,将电荷放大器输出端与数据采集仪的输入端连接。
(3)将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的幅值旋钮调至最小,打开所有仪器电源。
打开控制计算机,打开做此次试验所需的测试软件,进入页面设置好各项参数。
通过调节激振频率,观察简支梁位置幅值振动情况。
可以通过放在简支梁上的装有一定量塑质小球的小型透明容器直观的观察里面小球的振动情况,小球振动越厉害,也就说明简支梁振动的位移幅值越大;还可以通过分辨简支梁在不同激振频率下的发出的振动声音,声音越大,说明振动幅值越大!(4)通过(3)中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在简支梁在某一激振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幅值,则此激振频率就是我们需要测量的一阶,二阶以及三阶固有频率,在测出固有频率的同时将计算机上画出的各阶振型的图像保存,以便结果的分析。
(5)在完成所有的试验内容之后,通过记录下的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的结果。
所得的实验结果如下:测得的简支梁的一阶、二阶以及三阶的固有频率为1=35.42HZω,2=131.54HZω,3=258.01HZω。
振动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及模态测试探究性实验设计实验目的:1. 掌握振动系统固有频率及模态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理解振动系统各阶固有频率的意义,并能通过实验测定出相应频率。
3. 掌握简单振动系统的模态形式,并能进行模态测试和分析。
实验原理:1. 振动系统固有频率振动系统固有频率是指在某一固定外界条件下,振动系统自身固有的自由振动频率。
通常以自然频率或固有频率来表示,是振动系统在无外界干扰下进行自由振动时的频率。
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可以反映系统的柔软性、刚性、阻尼系数等特性。
2. 模态测试模态测试是通过对振动系统进行激励,分析其振动响应的方法。
模态测试可以测定振动系统不同阶次的固有频率,并且可以得到相应频率下的振型特点,即模态形式。
实验设备:1. 振动测试仪2. 加速度计3. 信号处理器4. 电子计算机实验步骤:1. 将待测振动系统进行准备。
将加速度计粘贴在待测物体表面,使其靠近系统中心位置。
2. 将振动测试仪与待测物体相连,并加上激励信号。
3. 打开信号处理器,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4. 对系统进行多级激励,得到相应的振动响应曲线。
5. 对振动响应曲线进行频域分析,得到各阶固有频率及模态图像。
6.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相关统计。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2. 实验中要认真对待装置的安装和调整,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记录各阶固有频率和模态特征,以便后续分析和检验。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得振动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和模态特征,可以对系统进行分析和检验。
对于系统迈阿密按,与外界物体接触密切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其固有频率较高,反之则较低。
在实际工程中,常常需要对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模态特征进行计算和检验,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验测试的方式,掌握了振动系统固有频率和模态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对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模态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熟悉。
实验二 悬臂梁各阶固有频率及主振形的测定试验一、实验目的1、用共振法确定悬臂梁横向振动时的各阶固有频率。
2、熟悉和了解悬臂梁振动的规律和特点。
3、观察和测试悬臂梁振动的各阶主振型。
分析各阶固有频率及其主振型的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误差。
二、基本原理悬臂梁的振动属于连续弹性体的振动,它具有无限多自由度及其相应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其振动可表示为无穷多个主振型的叠加。
对于梁体振动时,仅考虑弯曲引起的变形,而不计剪切引起的变形及其转动惯量的影响,这种力学分析模型称为欧拉-伯努利梁。
运用分离变量法,结合悬臂梁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边界条件,通过分析可求得均质、等截面悬臂梁的频率方程1 L Lch cos -=ββ (2-1)式中:L ——悬臂梁的长度。
梁各阶固有园频率为AEIi i n 2ρβω= (2-2)对应阶固有i 频率的主振型函数为),3,2,1()sin (sin cos cos )( =-++--=i x x sh LL sh L L ch x x ch x X i i i i i i i i i ββββββββ (2-3)对于(2-1)式中的β,不能用解析法求解,用数值计算方法求得的一阶至四阶固有园频率和主振型的结果列于表2-1。
各阶固有园频率之比1f ﹕1f ﹕1f ﹕1f ﹕… = 1﹕6.269﹕17.56﹕34.41﹕… (2-4)A B x 图2-1 悬臂梁振动模型表(2-1)给出了悬臂梁自由振动时i =1~4阶固有园频率及其相应主振型函数。
除了悬臂梁固定端点边界位移始终为零外,对于二阶以上主振型而言,梁上还存在一些点在振动过程中位移始终为零的振型节点。
i 阶振型节点个数等于i -1,即振型节点个数比其振型的阶数小1。
实验测试对象为矩形截面悬臂梁(见图2-2所示)。
实验一: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试方法;
2、学习共振动法测试振动固有频率的原理与方法;(幅值判别法和相位判别法)
3、学习锤击法测试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原理与方法;(传函判别法)
二.实验原理
(一)、对于振动系统,经常要测定其固有频率,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简谐力激振,引起系统共振,从而找到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
(二)、相位判别法,相位判法是根据共振时特殊的相位值以及共振动前后相位变化规律所提出来的一种共振判别法。
在简谐力激振的情况下,用相位法来判定共振是一种较为敏感的方法,而且共振是的频率就是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可以排除阻尼因素的影响。
若激振信号为:F = F sin wt 位移信号为:y = Y sin(wt -j )
速度信号为:=wY cos(wt -j ) 加速度信号为:= -w2Y sin(wt -j)
(1)、位移判别共振:激振信号为:F = F sin wt 位移信号为:y = Y sin(wt -j ) 当w 略大于w n或略小于w n时,图象都将由正椭圆变为斜椭圆,因此图象图象由斜椭圆变为正椭圆的频率就是振动体的固有频率。
(2)、速度判别共振:激振信号为:F = F sin wt,速度信号为:=wY cos(wt -j )
当w 略大于w n或略小于w n时,图象都将由直线变为斜椭圆,因此图象由斜椭圆变为直线的频率就是振动体的固有频率。
(3)、加速度判别共振:激振信号F = F sin wt,加速度信号= -w2Y sin(wt -j) 共振时,屏幕上的图象应是一个正椭圆。
因此图象由斜椭圆变为正椭圆的频率就是振动体的固有频率。
(三)、另一种方法是用锤击法,用冲击力激振,通过输入的力信号和输出的响应信号进行传函分析,得到各阶固有频率。
响应与激振力之间的关系可用导纳表示:
Y 的意义就是幅值为1 的激励力所产生的响应。
研究Y 与激励力之间的关系,就可得到系统的频响特性曲线。
在共振频率下的导纳值迅速增大,从而可以判别各阶共振频率。
三.实验步骤
一、幅值判别法测量
1、安装仪器
把电动接触式激振器安装在底座上,调节电动接触式激振器高度,让接触头对简支梁产生一定的预压力,使激振杆上的红线与激振动器端面平齐为宜。
把激振器的信号输入端用连接线接到ZJY-601A 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的功放输出接口上。
把带磁座的加速度传感器放在简支梁上,输出信号接到ZJY-601A 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的加速度传感器输入端,功能档位拔到加速度档的a 加速度。
2、开机
进入DASP2005 标准版软件的主界面,选择单通道按钮。
进入单通道示波状态进行波形示波。
3、测量
打开ZJY-601A 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的电源开关,调大功放输出按钮,注意不要过载,从0 开始调节频率按钮,当简支梁产生振动,振动最大时,记录当前频率。
继续增大频率可得到高阶振动频率。
二、相位判别法测量
1、将激励信号源输出端信号波形监视,接入采集仪第一通道(X 轴),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经ZJY-601A 型振动教学试验仪后接入采集仪第二通道(Y 轴)。
加速度传感器放在距离梁端1/3处。
2、用DASP2005 标准版双通道中的利萨如图示波,调节激振动器的频率,观察图象的变化情况,分别用ZJY-601A 型振动教学试验仪加速度档的a 、v 、d 进行测量,观察图象,根据共振时各物理量的判别法原理,来确定共振频率。
3、可通过ZJY-601A 型振动教学试验仪“输出增益”旋钮调节传感器测试通道信号的大小,调节“波形监视调节”旋钮调节信号源输出信号的幅值大小。
三、传函判别法测量
1、安装仪器
把试验模型力锤的力传感器输出线接到ZJY-601A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第一通道的加速度传感器输入端,档位拔到加速度档的a ,输出信号接到采集仪的第一通道;把带磁座的加速度传感器放在简支梁上,输出信号接到ZJY-601A 型振动教学试验仪的第二通道加速度传感器输入端,档位拔到加速度档的a 加速度,输出信号接到采集仪的第二通道。
2、开机
进入DASP2005 标准版软件的主界面,选择双通道按钮。
进入双通道示波状态进行传函示波。
在自由选择中选择传函幅频和相位项示波。
3、测量
用力锤敲击简支梁中部,就可看到时域波形,按键盘上的“F9”功能键,就可得到频响曲线,
第一个峰就是系统的固有频率。
后面的几个峰是系统的高阶频率。
移动传感器或用力锤敲击
简支梁的其它部位,再进行测试,记录下各阶固有频率。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
(1)相位判别法李萨如图像:
X-激振信号,Y-位移、速度、加速度信号
一阶固有频率二阶固有频率三阶固有频率
Y轴
信号
位移
速度
加速
度
(2)传递函数幅值图像
表1: 传函峰值列表
序号频率幅值相位
01 +001 +002 +001
02 +001 +002 +001
03 +001 +002 +001
04 +002 +002 +002
05 +002 +001 +002
06 +002 +001 +002
07 +002 +001 +002
08 +002 +001 +002
09 +002 +001 +002
10 +002 +001 +002
从图像和峰值列表中3个波峰可以判断出一阶固有频率、二阶固有频率、三阶固有频率的点分别为01、04和05。
将以上结果汇总为下表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测量系统固有频率方法得到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比较相近,与理论值相差也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二阶固有频率的测试值与理论值十分相近,而第三阶固有频率相差比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跟实验设备老化有关,在高阶的响应特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