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65.83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2T16:36:29.40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作者:杨洋
[导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面临严酷的生存与竞争环境,为保障持续稳定发展,企业必须推行变革与创新。
现阶段企业管理创新模式不仅是促进体制改革的动力,也是实现产业升级以及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
从我国企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南通市分公司,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面临严酷的生存与竞争环境,为保障持续稳定发展,企业必须推行变革与创新。
现阶段企业管理创新模式不仅是促进体制改革的动力,也是实现产业升级以及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
从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企业管理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在管理创新方面受到市场环境、管理制度等内外部因素影响,而知识经济也改变了企业的技术、生产与运营环境。
为了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知识经济下企业的管理创新模式,企业应加快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创新模式激励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成长动力。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创新;知识经济;实现路径
引言:
知识经济下知识资源成为提升经济实力的关键,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获取知识资源提供了便利。
知识经济下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决定了企业只有高效整合与利用全球资源,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才能保障稳定持续发展。
当前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贸易往来更为频繁,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企业只有不断追求创新才能获得进步。
企业创新包括管理、技术、体制等多个方面,无论何种创新模式都需要企业经过严格控制与逐步实施,保障不同部门的协调配合。
企业管理创新在企业创新中处于主导地位,不仅是企业管理实践发展的需求,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优化管理流程的需求。
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是推动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最大限度获取利润的动力。
因此,知识经济下企业加快实现管理创新模式,保障创新理念与先进科技的完美结合,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
1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必要性
1.1 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是促进体制改革的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不仅需要加快技术、财务制度改革,还需要加快实施管理体制改革,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党的十六大会议中明确提出,要保障技术、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发展。
企业创新管理模式能够弥补管理体制与技术方面存在的缺陷,优化企业管理流程与治理结构。
企业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其通过生产要素重组创造的价值。
而企业管理是对生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既定生产目标的活动。
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发展状况,创新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改善企业生产环境,也可以加快推进企业体制改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我国企业在管理模式创新的同时,也提升了对管理者自身的素质要求。
管理者应通过不断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学会现代化企业管理方法,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1.2 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需求
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向集约型方向发展。
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要求企业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产品多元化、改善服务质量,并且通过管理模式创新实现产业升级。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一大批新型企业应运而生,这些企业以高精尖技术为主,与传统加工型企业存在区别,高学历人才占有很大比重。
若这些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将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也很容易产生问题。
这就要求新型企业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管理制度与管理手段。
信息时代消费者更加青睐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方式,这就要求企业改变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转为提供定制化、个性化产品服务,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现状与发展困境分析
2.1 我国企业整体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管理方面虽然引入国外先进理念,但是仍存在管理理念模糊、资源利用率低、缺乏创新思维等问题。
一方面部分企业管理者习惯计划经济下的管理理念,缺乏明确的企业管理定位,存在重视资产管理、轻视经济效益,重视环境建设、轻视体制革新等问题。
部分管理者只考虑个人利益,将企业利益放在次要位置,或者管理活动范围过于狭隘,过于看重当前利益,缺乏长远的企业管理规划。
部分管理者缺乏现代化管理意识,存在重视人际关系与员工道德教育,忽视现代科技与员工安全培训等,由于管理者管理能力与思想理念无法满足
社会形势需求,很难提升企业管理质量。
另一方面,企业生产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偏低,生产成本增加,但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缓解生产压力,促进生产资本转移与增值,例如拓展供应渠道、外包等。
加上企业对市场动态缺乏及时反应,无法有效整合多方生产要素,这就导致企业产品供应链缺乏稳定性造成在生产周期延长、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间接增加了企业损失。
此外,现代化管理要求企业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通过不断实践提升管理水平。
但是部分企业存在重视经验管理,忽视管理制度革新与现代化科技管理等问题。
在企业管理中多依靠经验、感觉处理问题,而非依靠科学的手段与方法,缺乏创新思维与意识,导致企业管理混乱,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一些企业管理活动的开展并非依靠先进理念,而是在不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借用他人模式;或者无法将创新理论与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导致企业管理革新流于形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2.2 企业管理创新模式存在的障碍
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方面存在的障碍有:一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的门槛降低,国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增加了我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难度。
二是国内经济虽然整体呈现良好态势,但是国内资本市场投机行为较多,也隐藏着一系列矛盾。
三是信息时代企业发展更加依赖知识与科技,总体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知识结构与产业结构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创新发展需求。
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部分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委托关系不明确,产权与权责不清以及政出多门等问题,在企业管理上谁都有话语权,而出现问题却无人承担。
同时部分地区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企业不仅要符合政府政策要求,也需要兼顾自身盈亏,很难专心开展管理创新工作。
此外,企业岗位设置不合理,存在因人设岗、暗箱操作等问题。
企业推行岗位责任制,其目的在于对岗位职责、业务范围
进行具体规定,保障生产活动中的合理分工与协调合作,维持企业的高效、有序运转。
而因人定岗等问题不仅导致岗位设置不合理,影响到员工和谐与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增加了推行管理体制创新的难度。
3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实现路径
3.1 加快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
统计表明,我国很多企业还缺乏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而美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率已经超过90%。
知识经济下信息资源可谓是企业的神经系统,而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途径。
引入信息化技术,实施科学管理,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监管水平,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与资源调整,也有利于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企业工业化发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应该将财务管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切实利用
信息技术加强对企业资金流动、预结算的监管,提升资金的增值能力与流动速度,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带动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成为国际产业链的重要部分,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企业应加快改善管理环境,引入管理技术与手段,将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作为首要任务。
同时企业应该结合政府政策要求,从教育培训、投融资方面制定科学的方案,努力获取政府的财政支持,为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提供便利。
做好企业员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监理机构、信息咨询机构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并构建完善员工考核制度,提升员工的整体信息化水平。
3.2 不断完善管理创新模式的激励机制
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存在多方面影响因素,而激励机制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
无论企业规模如何,其创新发展过程都是充满风险的。
企业管理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科学的管理原理构建管理创新激励机制,以业务规范、制度规范为基础,提高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形成协调、统一规范的运作模式,保障管理质量并提升工作效率。
在人事管理上采取竞争式管理模式,根据个人综合素质确定岗位,采取一边就职一边考核的竞聘制方式,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为员工提供展现个人能力的舞台,让他们具备自主创新权,并且根据他们的成就大小实施差异化管理。
同时企业应该根据市场发展需求与自身生产实际,设计合理的管理组织体制,改变僵化的行政职能型管理结构,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灵活高效的全新组织架构;通过对不必要管理机构的拆分与重组,提升生产、研发、技术管理效率,精简人员,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
例如,我国联想公司获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构建的管理创新激励机制不无关系。
联想公司在创办之初,就制定了合理的人事管理、财务支配与经营决策制度,在企业管理中不断摸索经验,不断调整组织架构、激励方式、战略机制与规章制度,通过适时优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4 结语
当代中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发展,实现管理创新模式是必要途径。
长期以来企业的管理模式均与市场变化存在密切联系,而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知识经济下我国企业要想提升竞争实力,就需要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积极顺应市场趋势推行管理模式创新,以信息化管理为创新活动创造条件,体现自身的独特优势与能力,为企业稳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吴群.转型升级期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2(10)
[2]徐兆勇.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的管理创新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12)作者简介:杨洋,身份证号码:3206841990****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