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钱人的偏方》读书笔记

《有钱人的偏方》读书笔记

《有钱人的偏方》读书笔记
《有钱人的偏方》读书笔记

《有钱人的偏方》读书笔记

刚才看到有朋友提问如何研习《奸的好人》。研习,包括研究加练习。那位朋友提出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研”的困难上,因为两位作者在书中没有将一个个技巧点透,总是在关键的地方就故意打住,吊大家胃口。

所以,研习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提炼出技巧,建立起体系。

其次,我一直认为,这几本书本身就是两位作者所阐述的技巧和手段的一个超大案例,作者一直在使用技巧,让我们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导致他们出一本书,我们就迫不及待想要看一本书。我们需要反思,两位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所以,在提炼出技巧之后,我们可以再读这几本书,体会两位作者在写这几本书的时候是如何运用这些技巧的。当你知道了作者如何使用技巧让我们敬他们如神,那么我想,你研习工作中的“研”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你可以出去“习”了,让别人也敬你入神。

当然,知易行难。我与大家共勉。

在这里,我先分享一位朋友发来的《有钱人的偏方》读书笔记,大家可以体会一下。(上次hoh95版主分享了《极端自我就是王》部分章节,这个《有钱人的偏方》好像还没有相关资料~~~。。。~~~)

稍后我会再和大家分享我收集的一些稍有系统的技巧集合,包括勾魂9式,千隆问屈的详细解释,天堂地狱推拉法和一个《权谋兵法道》三招十八式的学员提纲。另外,还有一个学员案例,学员使用了勾魂、洗脑、千隆问屈、阴阳2分法制造专家形象、形象赐封以及假性障碍等技巧。

详见https://www.doczj.com/doc/a015495606.html,/thread-36533-1-1.html

Part 1

你读这本书就是要学:原来「你不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你的「不知道」里面隐藏着另一个「不知道」。

一个人不可能「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总会不知道许多事情」。一个人的思想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进步,就要看这个人有没有「我总会不知道许多事情」的醒觉。

如果,我们都有了「我总会不知道许多事情」的醒觉,是否就能「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呢?

答案是,不能。

如此说来,我们要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是「什么」事情呢?

答案是,通过「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的人,告诉我们所「不知道」的到底是「什么」事情。

~~~。。。~~~

教你怎样变成有钱人的法则、定律等「正方」太多了,假如你的「病」还不好,你有没有试过采用「偏方」治疗呢?

我不知道李老这句话的用意,但从这句话,我能看到他把读者分类成:

(1)用过「正方」,「病」好了;

(2)用过「正方」,「病」还没好;

就如李老自己的说法,用「正方」治好「病」的人已不需再寻找什么「成功法则」。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把「用过“正方”但治不好“病”的人」锁定是这本书的读者。~~~。。。~~~

据说达摩祖师来到中土说:「我就是要来找一位不受人惑的人。」

这句话有玩味的空间。

达摩来中土,是要找一个「不受人惑的人」,那,怎幺样的人才能称得上「不受人惑」呢?

我认为,「不受人惑」的人是那些知道「自己是谁」的人。

如果,一个人能够很清醒的「知道自己是谁」,他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当一个人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时,他就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当一个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时,他就不再受人惑了。

如果从影响学的角度看,这句话隐藏了一个NLP的「隐喻命令」,也同时隐藏了一个「冷读术」的技巧。

#达摩来中土传教,能够接受他的教义的人,就是「不受惑的人」。

#李老写书教学,能够接受他的「成功偏方」的人,也是「不受惑的人」。

#所以,李老=达摩,买这本书的人=不受惑的人(因为,李老会告诉「不受惑的人」,他们是「谁」、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自己「要」的是什么。而这些都是他们「自己所不知道的」)。

上述所说的就是这句话的隐喻,下述是这句话的「冷读术」技巧。

假如说,你告诉一个人:「你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听者不论是谁,都会听得很舒服,因为这句话隐喻了一个扬意。这就是「冷读术」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让别人感到很不舒服、心怀抗拒,纵使有再高超的「冷读术」,也不能说服别人(注:恐惧感、愤怒等感觉不一定会产生抗拒心理)。

~~~。。。~~~

这句话另一个玩味的方向是,达摩是要找一个「不受人惑的人」,然而,「不受人惑的人」是否就「已经」是一个知道自己是谁的人呢?

~~~。。。~~~

(全文请参阅「有钱人的偏方」,第3页)

Part 2

(1)没有读过「奸的好人」的读者……,寻找一只根本不存在的黑猫。

(2)读过「奸的好人」的读者……,改变他人的方向。

(3)因此,即使你在黑暗中亦能取得胜利。

我感到上述三句话含有「毒辣权谋」的「天堂地狱推拉法」。

(注:我有必要郑重的声明,这个「天堂地狱推拉法」不是什么按摩法,而「毒辣权谋」也不是什么「重口味」的美食。我以前很天真、很傻,以为有什么餐厅、或按摩院的促销赠券,所以才被这些有点「意思」的字眼骗去上课,唉~真的是~真的是惨绝人寰呀~!呜~呜~呜~哇啊!你就让我死掉算了啦~你就别拉着我呀~!我要死啦~呜~呜~呜~哇啊!无天理呀~!无阴功啊~!)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句话的布局:

第一句话是讲「没有读过“奸的好人”的读者」的,这句话暗示了两个结果:

(1)读过「奸的好人」的读者,能发现「外面世界」的「噪音」,这些「噪音」会令他们「失去方向」和「用错方法」。

(2)反之,读过「奸的好人」的读者,就不能发现「外面世界」的「噪音」,所以他们才会「失去方向」和「用错方法」。

而如李老自己的说法,非「权谋行者」的读者群是他这次的「目标市场」,所以,我想他应该是估计拿起这本书的人,有一部分是新读者。(也就是说,用「成功学」的包装,

即「有钱人的偏方」这个书名吸引「成功学」的信徒。然后,内容都是一些能够使「成功学」信徒的脑内产生激烈震荡的「权谋思想」。而这次的行销实验能否取得扩大读者群的效果,就要看在这些新读者群之中,有多少个会被脑内震死,又有多少个会被脑内震活。无论如何,这次的行销实验将是sure win的,只是看能win多少而已。为什么呢?因为,照常理,假如这次吸引了一百个新读者,只要有部分的人「留了下来」,那这次的行销实验也就已经达到了基本的目的。这批新读者群在往后的日子,因为个别的种种原因,会把「权谋思想」传播出去。)

而这几句话就像对他们说:「朋友,你走运了!你买的这本书就是让你日后不会用错方法的书,你就是那个我要找的“不受人惑的人”!」(天堂法)然后接着说:「你知道吗?在你们开这本书之前,已经有许多人看了我们以前的作品,在这些作品里头“隐藏”了更多的“偏方”。如果你不赶快读阅我们的其他作品,你就不能在“黑暗” 中“取得胜利”。但是,其他读过我们所有作品的人就能在“黑暗” 中“取得胜利”!」(地狱法)

~~~。。。~~~

(全文请参阅「有钱人的偏方」,第5页)

Part 3

看了「把大师杀死」和「八字真言思考法」这两段,让我想到,有时我们说服别人,也可以「以退为进」,如果能再加上运用「逻辑学」里的「概念转换」法,就能让我们的句子更有力度。

「你成功了吗?」是之前「天堂法」工作之后的纵深动作。这段主要提出一个质疑,大意是:一个人做了许多事情,希望能藉此达到他的目的,但为什么做了需多事情之后,这个人还未达到目的(目的=成功)呢?(注:拿起这本书的人绝大可能是还未成功的人,即,还未赚到钱的人。)

~~~。。。~~~

然后,在「把大师杀死」这段话里,就追究「未能成功的原因」。这里对「未能成功」列出两个原因:

(1)是学习者的问题;

(2)还是教导者的问题。

这也是「冷读术」的技巧。一般人是不会很冷静、很中肯的看待自己的「失败」、或「还未成功」的原因的。没有人会把「失败」、或「还未成功」的原因归咎于自己,只有智才能从内心深处承认自己的过失、从失败中得到教训。所以,可想而知,读者读到这里时,都会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教导他的人。

我希望你看了这本书后,不需要再浪费「冤枉钱」寻找大师教你成功!

这句话讲的很好,就只这句话就隐藏了几个技巧。

(我是说我所看到的技巧,就如李老所说的,我的「马后炮」。然而,我才不理那是「马上炮」、「马下炮」、「马前炮」、还是「马后炮」,只要我能从中得到这些「我想要的东西」,也不枉我花钱花时间读这本书!只有腐愚的人才会被李老的「马后炮论」影响!)好,让我们看看上述那句话里的种种技巧:

(1)当读者「选择」把「不成功」的「责任」归咎于「大师」时,这句话立刻赋予读者一个「支持」,即,用肯定的「口吻」劝告读者:「你过往教过你的大师都不能使你成功,你就不需再相信他们了」。有了这句话的支持,读者内心深处就有了解脱的机会、或「下台级」了。这是NLP的隐晦命令,也是「冷读术」。其步骤就是:(a)先用「冷读术」打开两个「选择」;(b)在读者作出选择后,传达一个「命令」。

(2)一个时常会上「成功学」课程的人,照常理,都是那些「还未成功的人」。一个「还

未成功的人」通常是财务上有压力的人。要一个在财务上有压力的人时常花钱上课绝对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在课程的进行中或过后短暂的日子里可能会很high,但是,现实是冷酷的,当上过课之后才发现钱真的很不够用时,再high的人也会有压力)。而这句话同时也点出读者的这种痛苦,所以,这句话也是「地狱法」(「地狱法」是「毒辣权谋」的其中一个技巧。有时我会感到有点「他妈的」不好意思,毒辣!?请问服用了「毒辣权谋」之后会不会把自己毒死!?)。

(3)这句话有「以退为进」的意味。他好像在告诉读者:「你看吧,那些时常“骗” 你去上课的人到最后给了你什么?我就不同了,我叫你别再花钱上课是在为你着想!」。这步先「退」,然后在「八字真言思考法」这段话里再「进」。(写到这里,我在想,除了「天堂地狱法」,我能不能另行发展一套或者叫做「先后退进法」的说服术呢?)

(4)这句话也用上了「逻辑学」里的「概念转换」法,只不过他是「概念转换」法的前半段,而后半段则在「八字真言思考法」里。

~~~。。。~~~

来到「八字真言思考法」这段,李老把「大师」分成两种:

(1)第一种是,常「骗」读者上课的「激励大师」(在「把大师杀死」里所说的「大师」,「把大师杀死」这标题也可以看成是「隐晦命令」);

(2)第二种是,教你「思考方法」和「成功技巧」的「权谋大师」(在「八字真言思考法」里所提的)。

先说要「杀死大师」,后又说要「大师指导」,同样都是「大师」,但是这两个「大师」的functions则有天渊之别,这就是「概念转换」法。在这里,李老是用「大师的functions」来对这两种「大师」作出分别。

然后,「八字真言思考法」后半段就讲解读者能从这本书里得到的各种好处。而「假如你觉得……课程。」则是一个「伏笔」。

~~~。。。~~~

(全文请参阅「有钱人的偏方」,第5至7页)

Part 4

「成功前」、「成功中」、和「成功后」是从还未成功至到成功的「整个过程」。

李老在这里下了一个结论:大多数的人是选择用成功后的观念来给人指导。

为什么「大多数的人」都会这样呢?

李老再提出一个「原因」:因为,「他们」希望后来者不要走「他们」曾经走过的冤枉路。

这几句话给我的启发是:我们能够「讲好」一句话;也能「讲坏」一句话。

就以上述那句话为例。

李老把「大多数的人选择用成功后的观念来给人指导」的「原因」说成是因为「他们希望后来者不要走他们曾经走过的冤枉路」。如此,这句话就被「说好」了,请看看「他们」不想你走「冤枉路」是为别人着想。

但是,如果把上述的话说成:大多数的人选择用成功后的观念来给人指导,是为了要制造更多的「噪音」迷惑别人。那,这句话就被「说坏」了。

为什么呢?

因为,前者对别人的行为作出了「好的判断」;而后者则对别人作出了「坏的判断」。对着一个常常说三道四的人,你们会有什么想法?

这是「冷读术」的其中一个说话原则,即:把话往好的方向说。

然后,在本书的中间和后面的部分,李老也提到,又有许多人会以「成功后」的「噪音」来误导别人。然而,上面说「大多数的人」,和书中书后说的另一些「大多数的人」,两者的

比例到底是多少?

这里又来一记「冷读术」,对于涉及「数目」的句子,如果能够不提「明确」的「量」就不要提。就如前面,说「大多数的人」就能有更大的回旋的余地;如果说成「有80%的人」,那回旋的余地就缩小了;如果说成「有54763761239的人」,那就更本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

(全文请参阅「有钱人的偏方」,第7页)

Part 5

看到「馒头与叉烧包」这一段时,我们会发现,其实「给有钱人几句话」这一段是「馒头与叉烧包」的伏笔。

在「给有钱人几句话」里传达了一个信息,即:很多成功者(大多数的人)都会以「成功后」的观念来给人指导,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不希望别人走冤枉路。

在「馒头与叉烧包」则来一个转折,用一个故事传达另一个相反的信息:就因为很多成功者(大多数的人)都以「成功后」的观念来给人指导,所以,他们的指导无形中会混杂了一些「关键的噪音」(即,隐藏了关键的事实)。

各位,这一招是「勾魂」手段,如果我没有看错,这一招在「心魔行销」的开头出现过。以下是它的模式:

(1)先把话说好,让别人「以为」讲者在讲着一些他所认同的事情。

(2)然后来一个转折,提出另一个相反的观点。

(3)最后问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能达到「勾魂」的效果。

而这一招有一个「关键」的「巧妙部分」。我们在步骤(1)里的「好话」要说得巧妙。让我们仔细的看一看以下这句话。

我相信有大多数的人是选择用成功后的观念来给人指导,这些人会告诉你,他希望后来者不要走他曾经走过的冤枉路。

(a)大多数人的「做法」是:用「成功」后的观念来给人指导;

(b)这些人的本意(即,他们的希望):不要你走冤枉路。

这句话的巧妙部分就在于:大多数人的「做法」。而这个「做法」就是在「给有钱人几句话」这段里所留下的伏笔。

然后,在「馒头与叉烧包」里就用一则例子来描述大多数人的「做法」其中的问题。

就我所看,这种「一正一反」的转折手法有点像是NLP的Pattern Interruption。

而这一招的另一个巧妙之处是「下标签」。什么是「下标签」呢?

「标签」有两种,一种是「好的标签」,另一种是「坏的标签」。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我们说:「他是一个男人。」这一句不含任何「标签」(即,我们没有对「他」下「标签」)。但,如果我们说:「他是一个不大老实的男人。」那,这一句话就对「他」下了一个「不大老实」的「坏标签」(注:这只是一个例子,我们不能下这幺「直接」的「标签」)。反之,当我们说:「他是一个很勤奋的男人。」那,我们就对「他」下了一个「好标签」。

好了,让我们看会之前那句话:我相信有大多数的人是选择用成功后的观念来给人指导,这些人会告诉你,他希望后来者不要走他曾经走过的冤枉路。

我所看到的是,这句话没有任何「标签」,而且是把话「说好」。然后用「馒头与叉烧包」道出「大多数的人」的问题。再来就是用「假逻辑」、「浪漫废话」对「大多数的人」下一个「坏标签」。其实,如果之前没有做过任何「下标签」的动作,我想,最后李老问的问题,其「勾魂」效果可能不会那幺强。换言之,「下标签」是加强「勾魂」效果的其中一个方法。而,如果我们用一些实例来支持我们所下的「标签」,效果会更强。比如说,有一个男人很

喜欢结识小美眉,那,要为这个男人下一个「好色」的「标签」会容易过为他下一个「没有办事能力」的「标签」。如果找不到实例来佐证我们要下的「标签」,我们也可以想一个「合理」的小故事来代替(即,如「馒头与叉烧包」般强而有力的小故事)。

「下标签」也有两个方向:(1)是,对别人的人格「下标签」,如上所说的「好色」;(2)是,对别人的能力「下标签」,如上所说的「没有办事能力」。

~~~。。。~~~

(全文请参阅「有钱人的偏方」,第8页)

Part 6

在「只读“奸的好人”作品对不对?」这节里隐臧了一个NLP 的「假设隐晦命令」。

我本身是一个开办课程的…,他们都告诉我:「…,我现在都看不上眼了!」

这段主要是列举出一些实证。

~~~。。。~~~

然后,在「但我真心劝告……还有另一招。」里就做了一个NLP 的「假设隐晦命令」。这句话假设了新读者以后也会像原有的学员那样,对其他的书「看不上眼」。

如果我们再仔细的看,李老在这里把市场里的书分成了4类:

(1)有营养,有包装的书;

(2)没有营养,有包装的书;

(3)有营养,没有包装的书;

(4)没有营养,,没有包装的书。

李老也给自己的书下了好几个「好标签」如:

(a)用了一些影响人的策略与手段;

(b)用了一个接替一个的悬疑故事;

(c)教了你一招之后还告诉你原来里面还有另一招;

(d)用多重路线发展来布局等等。

这就变成,李老的书是「即有营养,也有包装」的。

而「…,“信奉”我们那套写着模式的人,情给自己多点耐性,开放自己的思想,多读其他有价值的书。」也是NLP 的「假设隐晦命令」,同时也是「权谋地狱法」。

第一,他假设了读过「奸的好人」作品的人,以后不会有耐心读其他书。

第二,如果「读书」已经变成一个人的习惯,读书不单不会痛苦,反而是一件很享受的「娱乐」,即使读的是一些很深奥的「硬书」。但是,听到原来有许多有营养的书都是没有包装、「硬棒棒」的话,对于一般读者来说都会感到有点害怕,他们可能会想:「唉,还是算了啦,看奸的好人的书即有“沿途风光”,又有招式资讯,咴哟,还是看你们的书好了。」~~~。。。~~~

(全文请参阅「有钱人的偏方」,第9至10页)

~~~。。。~~~

注:

在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些东西,我想就「格局」再次说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有和好一些「权谋」学员私下交谈过,我发现,有一些学员的思想层次和我比较起来是过之而无不及,有一些则让我感到叹惜。

让我例举两个实例。

实例1:

有一次,我和两个学员出去喝茶。闲聊了一回,其中一个学员问我是干那一行后,说我们可能有一个一起配合的机会。在谈论这个「机会」时,他出了很多招「经典权谋手段」。

我忘了当时交谈的细节,他所表达的「信息」大意是,先用「言辞」抬高自己的「格局」,再用「言辞」压低我的「格局」。

老实说,当时我的感觉是很不舒服,心里想:「你以为你是谁?」

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单单用「言辞」,对于一个刚刚出来社会工作的年轻人还可能管用。但是,对于一个已经在社会打滚多年的人来说,这种使用「言辞」来气压别人的方法只会令听者感到心有不悦而已。各位可以想想,如果两老要透过「言辞」来提高自己的「格局」,你们认为两老能不能做得到?

他们当然做得到!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有「背景」。

各位别误会我在暗示些什么,我说的「背景」是指他们的出版成就。换言之,两老能够压得住别人的主要原因其实不是他们的「言辞内容」,而是他们的「成就」。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想要提高自己的「格局」,这个人必须要有一些「实质」的东西给别人看才行。他总不能自己吹捧自己,自我吹捧只不过是自说自话而已,谁相信?

使用「言辞」的目的是要点出别人的「痛苦」和现在正在面对的「瓶颈」。点出了别人的「痛苦」之后,下一步才是提高自己「格局」的时候。而提高自己「格局」时,你也总要有一些「实质」的东西给别人看才行。有了「实质」的东西,再以它为基础,告诉别人你是他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这样才能让别人信服嘛!

什么都没有,空口白话,谁会相信?而且,我想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要配合的人不是我,而是那个学员自己。在那个学员从一开口说有「配合的计会」时,他的「格局」就已经输掉了(你要配合而已嘛,我都没想过要配合)。

我是知道他要用什么「策略」的,他是想先做「审核」,然后提高自己的「格局」,同时压底我的「格局」,以此,他就可以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和我「对谈」。但问题还是,什么都没有,空口白话,谁会相信?

我的建议是,这位学员应该先想一个「勾魂」的方法,让别人自己问你有没有「配合的机会」。当别人开口问你时,你才做「审核」的动作。我想,这样做才可以顺利的建立你的「格局」。

另外一个学员在当时很少说话,而每说的一句话都含又「重金属」的「格局」成分,这位学员反而让我感到他的「格局」很强,他的确抓到了重点。在整个「交手」的过程中,他没有尝试过吹捧自己,他所做的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即:他看到我正需要什么,他只在字里行间暗示他有我所需要的。我老爷!利害!

实例2:

前一阵子,有复习「权谋」课,在两天午点的时间,我个别和两个不同的学员交谈过,这两个学员给我的感觉截然不同。

其实,我自己是知道的,有很多学员看过我的文章和留言之后都会「以为」我是一个「权谋怪兽」。这里所说的「权谋怪兽」不是说我「很会」玩手段,而是说我「很喜欢」玩手段。在第一天,我和其中一位学员交谈时,突然调低了我的声调,变成了「命令式」的声调。那位学员立刻就察觉了我声调的变化,他也立刻提高警觉,板起脸,开始不讲话。我想他大意是认为:「哗!哗!这家伙,出手了,出手了!不能,不能,我要立刻高度戒备,保护我的“格局”!」

然而,在第二天,我和另一位学员交谈时,也突然调低了声调。你们想想他有什么反应?让我告诉你们吧,他没有任何反应!

第一个学员给我的感觉是,他很怕失去自己的「格局」。他的这种举动反而让我感到,他的「格局」很弱。想想看,什么人最怕死?一般上,最怕死的人就是「觉得」自己等一下「可能会死」,但又「可能不会死」的人。什么人最怕失败,一般上,最怕失败的人就是「觉

得」自己以后「可能会失败」,但又「可能不会失败」的人。同理,最怕失去「格局」的人就是那些「觉得」自己「可能会」失去「格局」,也「可能不会」失去「格局」的人。为什么他会害怕失去「格局」?因为他的「格局」不在他的掌控之中。其实,我很想告诉这位学员,你的举止反而让我「觉得」你没有「格局」,虽然你一直在保护着自己的「格局」。

第二个学员就不同了,他简直当我「没到」,对我声调的变化更本不给予理睬,继续谈笑生风。我老爷!利害!

Part 7

在「我有个亿万富豪的亲戚朋友」和「亿万富豪没有上课」这两两篇里,李老列出了两个实证。

在「成功学」里,「心态」可以算是一个「核心精神」。如果你们有看过一些有关成功学的书,里头所提到的「原则」都是很「正面」的。比如说,「积极」、「永不放弃」、「坚持」、「只要你认为你能,你就能」等等。

我们的传统教育无时无刻都在灌输我们许多「正面」的思想,所以我们对于这些「正面」的思想会感到很熟悉,即是说,这些「正面」的思想已经变成了我们思想上的「习惯」。就比如我说:「我们要热于助人。」一般人听了都不会反对这句话。而这也是「冷读术」里的其中一个技巧,我们要多利用这些「人们思想上的习惯」。「成功学」之所以会传播「正面思想」其实也是在运用着「冷读术」的技巧,传播「正面思想」是一种比较保险的做法。

然而,两老的市场策略就是,「故意」违反这些「思想习惯」以达到「勾魂」的效果。但是,当我们对别人的「思想习惯」做「勾魂」的工作时,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违反这些「思想习惯」,我们不能为「勾魂」而「勾魂」。在做「勾魂」的工作时,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步骤配合,那就是「权谋」的「天堂地狱法」(而「审核」必须要在做过「勾魂」和「天堂地狱法」之后才能做)。如果你只做「勾魂」(即,违反别人的「思想习惯」),别人会以为你在挑战他,他会跟你「血拼」。

(注1:虽然,两老的书卖的很好,但是,我们必须要中肯的面对现实。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即使在「大马」,也还不是所有人都看过两老的书,还是有为数不少的人在「死硬坚持」地推崇「成功学」。我凭什么看出这一点呢?让我问各位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两老的书到现在为至还在不停的「数骂」「成功学」呢?为什么他们还要「骂」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成功人」还没有被他们「骂死」,所以他们还得继续的骂。有许多时候,我们可以从别人的言行和举动之中看出别人「格局」的强弱,而「看见」别人格局强弱的技巧也是我们必须修炼的「权谋手段」。而我这个能看出「权谋」和「成功学」之间的形势的技巧,其实它背后的原理很简单。各位想一想,什么人不得不吃东西?答案就是,就快饿死的人;什么人不得不喝水,对了,你们猜对了!答案就是,就快渴死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如果要继续生存下去,他就不得不摄取能够让他继续生存下去的养料,同时也要避开其他人、或动物的猎杀。也就因为两老还没有完全达到目的,所以他们还需要「继续革命」。)(注2:因为市场上还有许多「成功人」,所以,我们不得不「为了」这些人而读一些「成功学」的书。而,对于没有看书习惯的朋友,如果你们觉得看书很累的话,我建议你们可以去听一下一些「传销」的说明会,然后和会中的人多谈谈,去了几次过后你就能了解他们的思考模式。了解了他们的思考模式,你才有可能找到切入点影响他们,这就是「知己知彼」的其中一个方法。其实他们很容易受影响,因为他们大部分人心里都有一些还未被解开的「心结」,而这些「心结」就是我们用来影响他们的「材料」。)

~~~。。。~~~

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两句话:「…很多人在追求成功时……,往往都需要一棵“强心剂”。……你只需要告诉他,你就是有这套秘密指令的人。」

当我们告诉别人我们有「成功的秘密指令」时,我不认为装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是一个好方法。温和的肢体语言和言辞可能会带来预想不到的效果(可能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肢体表现」吧,我本身的体会是,我的态度越温和,我的「格局」就会越强)。

其实,有些事情不难想像,什么人才能对什么人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呢?我想:(1)献钱的人可以对受钱的乞丐「高高在上」;

(2)老板可以对前来求职的人「高高在上」;

(3)军人可以对俘虏「高高在上」;

(4)大客户可以对小供应商「高高在上」;

(5)一个在市场打滚多年的人可以对「菜鸟」「高高在上」;

但是,「平辈」之间没有「高高在上」的条件。

只有那些拥有一个不可翻越的「格局」的人才能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我是说他们「有条件」这么做,但是不一定「需要」这么做)。态度温和不代表软弱,如果在「态度温和」之中,讲话的「语气」坚定,肢体语言「磊落」的话,我相信这中姿态也是很「慑人」的。

如果一个乞丐、求职的人、俘虏、供应商和「菜鸟」要「慑住」对方的话,他必须要有一样对方很「渴望」得到的「动西」才行。我想,弱势其中一个反败为胜的方法就是,让强者「觉得」他有求于你、或者,让他真的有求于你。

怎么样才能令对方真的有求于你呢?

我想,答案有两个:

(1)让他失去那个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东西」;

(2)为他「创造多一个」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东西」。

然而,不论是「让他失去」,还是「为他创造」,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注:各位,要走「正路」,我不是建议大家去偷去抢。还有很多正途可以达到上述的目的。)

~~~。。。~~~

(全文请参阅「有钱人的偏方」,第11页)

Part 8

在「只读奸的好人作品对不对」里,我漏了一句如下:

「看完这本书,我会出一则考题,要你们做功课,回复一封你读书心得的分析报告给我。」我想,李老在这里又再做一次筛选。

从他的书名开始,做了第一次筛选,吸引新读者,即,吸引「成功人」读者。然而,照常里,这些「成功人」读者当中,看完了此书后,不会「所有人」都会「留下来」,多少「留」多少人「走」还是一个未知数。而看完了此书后,「留下」的人之中又有多少人「会」做报告,也是一个未知数。间言之,李老似有意把「新的」目标市场分隔成:

(1)看完书不会「留下」的「成功人」(这部分是流失的市场区隔);

(2)看完书会「留下」的「成功人」(这部分才是「真正」的新市场)。

然后,在「会留下成功人」中,有再细分为两部分:

(1)看完书会「做报告」的「成功人」;

(2)看完书不会「做报告」的「成功人」。

看完书会「留下」的人能带来多少收益,现时我想两老也说不准,可能要等到下一本书出版后才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数据。然而,不论看完书后会不会「做报告」,只要有人「留下」,那这一批人就会变成往后作品的「忠诚读者」其中一部分。而,「会做报告」的人就

是课程的「潜在学员」,同时也是「忠诚读者」。

~~~。。。~~~

以下我想表演一个「冷读术」的技巧。

~~~。。。~~~

在「我看有钱人的偏方」第12页,有几一段话很有意思。

李老说,他一位学员在网志写过一句话:「没有上课不是你失败的藉口。」

但李老要我们注意,这句话也能推论成:「有上课不是你成功的理由,没上课也不是你失败的原因。」

有意思!

~~~。。。~~~

看了以上的话,各位认为我的「有意思!」是指该学员有意思,还是李老有意思呢?

我的估计是,李老看了会认为我是说他有意思;而该学员看了也会认为我是说他有意思。~~~。。。~~~

在「亿万富豪没有上课」里,有一句话如下:「上课不是你成功的必须品,而是你的选择。」

让我们翻回第6页,里头也有一句话,如下:「假如你觉自己还是“有需要”上课的话,我倒是建议你,从此以后只是上教你行销技巧或管理策略的课程,而不是那种教你改变心态或教你成功的激励课程。」

让我们再翻到第9和10页,看看以下几句话。

(1)我本身是一个……「……,我现在看不上眼了!」

(2)但我真心劝告……原来里面还有另一招。

(3)我们写书是用……,多读其他有价值的书。

首先,第6页的那段话是李老播的「种」(即,「事前解析」),第9和10页是「做销售」(即,讲述产品优点)。最后,在「亿万富豪没有上课」里,让读者自己作出一个选择。这作这个选择时,我想「新读者」的心里已有一个谱了,为什么呢?

因为,「市场上这么多教你如何成功的书,你都一一看完,甚至上了他们的课程,请问你成功了吗?」(第5页)

~~~。。。~~~

(全文请参阅「有钱人的偏方」,第12页)

Part 9

市场上这么多教你如何成功的书,你都一一看完,甚至上了他们的课程,请问你成功了吗?」(第5页)

「假如你觉自己还是“有需要”上课的话,我倒是建议你,从此以后只是上教你行销技巧或管理策略的课程,而不是那种教你改变心态或教你成功的激励课程。」(第6页)

(1)我本身是一个……「……,我现在看不上眼了!」

(2)但我真心劝告……原来里面还有另一招。

(3)我们写书是用……,多读其他有价值的书。

(第9和10页)

「上课不是你成功的必须品,而是你的选择。」(第12页)

~~~。。。~~~

如果我把上述的几句话的次序完全反过来,如下:

「上课不是你成功的必须品,而是你的选择。」(第12页)

(1)我本身是一个……「……,我现在看不上眼了!」

(2)但我真心劝告……原来里面还有另一招。

(3)我们写书是用……,多读其他有价值的书。

(第9和10页)

「假如你觉自己还是“有需要”上课的话,我倒是建议你,从此以后只是上教你行销技巧或管理策略的课程,而不是那种教你改变心态或教你成功的激励课程。」(第6页)「市场上这么多教你如何成功的书,你都一一看完,甚至上了他们的课程,请问你成功了吗?」(第5页)

各位,我所看到的是,如果把上述的句子反过来讲的话,李老就变成了是在「求」人上课。而且,他在求人的时后还要「骂」人!

这就是现在市面上一般销售员所用着的「传统」方法。

~~~。。。~~~

(全文请参阅「有钱人的偏方」,第12页)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0篇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我看过很多书,但是当我翻开《爱的教育》这本书,里面一篇篇文章使我深受感动。让我感触到爱就在我们身边。 小说里的《侠义的行为》这篇文章让我最感动的人物就是残疾的科洛西。他平时不怎么说话,家里也非常穷。就靠他妈妈卖野菜过日子。在班里四个调皮的同学经常戏弄他,有时候用栗子壳扔他,有时候学他残疾的样子,科洛西都不会生气。但有一次科洛西,终于生气了,突然将摆放在课桌上的墨水瓶扔了过去。那同学敏捷地避开了,墨水瓶砸到了刚进教室的老师身上。得知原因后,老师斥责了四个调皮的学生。最后,经过老师的教育,那四个同学主动向科洛西道歉。 这一篇小说让我懂得了,别人有了困难,或者身体有了缺陷,我们不应该嘲笑,歧视别人,而应该多关心他,鼓励他,帮助他,让世界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2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中的《见义勇为的卡隆》深有感触。文中有一个红色头发一只胳膊残废的一位小男孩儿——克洛西和一位勇敢少年——卡隆。 一天班里的四个同学在捉弄克洛西,用尺捅他,往他脸上扔栗子壳,还骂他是“残废和怪物”。受尽欺负的克洛西爆发了,他随手抓了一个墨水瓶向他们砸去,没想到他们轻易躲开了,墨水瓶却砸到了刚进门的老师身上,就在老师责问时,班里每一个人站起来,但卡隆却站起来承担克罗西的责任,他的行为让我深有感动,世界上有多少向他这样的孩子? 许多人都在危急时刻逃避责任,把自己犯的错误推给别人,哪儿会有人替别人承担错误的人呢?我被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习他的这种品质,那世界将会有多好呀!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3当时在图书馆借来看的,没想到那么精彩,没看完,期限到了,我就买了一本青少版的,不过这本书的确好看。 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主人公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里面还有富有正义感的卡隆,爱收集邮票的卡洛佩…… 当时我从第一页开始看,其实没什么精彩的,不过最令我有感的是每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比如,万里寻母记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不远万里只为见母亲,最后还把母亲给治好了,从此,一家人很快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有孝心。 同时我也感到了父母兄弟姐妹的伟大,打从那后,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呢。 如果你想从书中找到黄金屋,那你就要如饥似渴的读哦!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4父亲对恩里科讲述了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都在学习,他们来自不同的职业,以不同的方式在学习。聋哑人和失明的孩子也在刻苦学习,也很盼望有一所学校给予他们知识。 全世界,从英国到印度,从加拿大到澳大利亚,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学习。就像恩里科父亲说的,我们是一名士兵,书本就是我们的武器,班级就是我们的连队,学校就是我们的战场。把学习比作战斗,与全世界战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不管是军人还是其他人,都应该接受知识的洗礼,知识能改变人生。 我们的学习生活与书中差不多,我们的目标不是超越一个同桌,一个班级,而是整个世界。如果我们停止学习,那么其他同学自然会超越我们。学习很重要,学习靠自己,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5其中一篇讲了安利柯的朋友不小心把老人砸伤了,老师和同学没有骂他,而是鼓励他去向老人道歉,把邮票送给老人,老人病好后不仅把邮票还给他,

读《教学勇气》读后感

读《教学勇气》有感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说实话,手捧此书,很多时候心又游离于书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自己的才疏学浅,我觉得此书所讲的内容不易理解,感觉很深奥,需要专心、投入的边读边想,边想边读。关于教与学,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一直探索的问题,而在这里,帕克·帕尔默比任何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其他岗位的人,这本书都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尽管如此,我也不能完全理解,更不能说出自己的多少感悟,只是对书中一些重要的观点有比较深的 印象而已。 人们出于情感的原因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程。但是,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却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力教学。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帕尔默提倡需要发展教师职业的深层愉悦,这种深层愉悦的根基在于将教学工作融入自我完整之中,如果一项工作是我们内心真正想做的,即使辛劳也乐此不疲,工作让生活充实快乐,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自身成长的机会。所以,作为教师要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我们经常故意漠视心灵发出的声音,结果心灵变得缄口,对待心灵有如待友之道,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问询,而是平和、快乐地聆听。

只有教师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有可能将心灵呈现在我们的学生面前,真正的教学才能发生。总之作为教师要保持心灵的完整,让教学成为自己生活乐趣的一部分,这是读此书后我最大的收获。 本书的一个最普通的信念: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和一个最简单的前提: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这让我对教学的实质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读了《教学勇气》,我在作者的引导下逐渐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拨开迷雾,认清自己的内心,即使是在寒风中摇曳的一点烛光,也坚信自己的光芒,自己的温暖那是给予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我相信自己有勇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 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我们热爱教育,同时为教育痛苦。我们不辞辛苦,我们乐意学习,我们希望自己的教学生涯充满成功。但现实往往是不尽如人意。有时我们甚至想放弃,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为什么会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中呢?是学科知识的浅薄?是教育方法、技巧的缺乏,还是对学生的研究不够?反思中,我发现唯独缺少了对自己内心的关注。然而,帕尔默告诉我,核心问题是“认识自我”,是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他说:“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帕尔默说,要寻找一种与自己本性契

读一本好书读书笔记(详)

书目《爱的教育》 (意大利)亚米契斯 一、好词: 满面春风无奈哽咽和善可亲丰衣足食赖以求食心满意足 二、好句: 1、秋天的天空,澄碧如洗。早晨的空气,清凉如水。 2、夕阳散放着灿烂的余辉,少年的金发更显得无比的辉煌。 三、读后感 这本书表现了作者安利柯把老师对同学爱的表现写了出来,写的生动,把老师对每个爱同学的事情也写了出来。 这本书写的很优雅,很美妙,还讲了小孩子的爱国之情,勇敢向前的精神。把父母爱孩子的表现也写了出来,最好的是孩子的爱国之情,其中有两个小故事讲的非常动人、好听。看完这本书给了很大的启发,让我知道该怎么做一个好人,怎么去做一件好事,让我知道了快乐与不快乐。 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好词 心宁不安烟消云散漫不经心心惊胆战提心吊胆鸦雀无声溜之大吉 好句 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 主要内容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贫苦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奋斗毕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历程。保尔表现出了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所具有的坚毅、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他把自己宝贵的青春交给了党和人民,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仍勇敢地拿起笔服务于人民。保尔的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保尔的事迹和品格是每一个21世纪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书目《童年》 作者:高尔基 好词 胖乎乎乐呵呵湿漉漉 黑漆漆呲牙咧嘴心烦意燥 好句 1、那曲子激昂中含着忧伤,仿佛是从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荡在房间中。 2、怨恨是块冰,遇暖就融化。 我的感悟: 这本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应该学会珍惜。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从现在开始,我就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也要像阿廖沙那样,在苦难中寻找生命的坚强。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让教育充满爱 --读《爱的教育》 关庙小学高军建 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着作,它是以一个小孩日记的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却都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每一篇文章都使我受益匪浅。 可以说,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是那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 这也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 在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教育中的爱。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也就是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的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 它告诉我们:教育就是爱的别称,教育孩子就是爱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育者,传播爱心,不仅仅是我们的一份责任,更是我们对学生、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会温暖他们冰凉的心,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 今天,我们用爱心点燃了一盏盏生命的灯;明天,我们希望这些生命的光和热,能够温暖和改变更多的人。 让教育永远充满爱! 所以:教育,就是爱。 我想,这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带给我的答案吧。

《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走向新建筑》读书笔记 摘录: 建筑成了时代的镜子。 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时代的一个标志。 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这是个高尚的时代,人们抛弃了豪华壮丽。 作为一种有造型激情的东西,建筑在它的领域里,也要从头做起,要使用那些易于打动我们意识的、易于满足我们视觉欲望的因素,并且把它们处理得使它们的形象能以精致或粗犷、动乱或宁静、淡漠或热衷来清楚地影响我们; 体块是一种能充分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使我们能够借以感知和量度的因素。 表面是体块的外套,它可以消除或丰富我们对体块的感觉。 平面是体块和表面的生成元,是它,不可更改地决定了一切。 建筑是一件艺术行为,一种情感现象,在营造问题之外,超乎它之上。营造是把房子造起来;建筑却是为了动人。当作品对你合着宇宙的拍子震响的时候,这就是建筑情感,我们顺从、感应和颂赞宇宙的规律。 我们正处于一个建设时期,一个重新调整以适应于新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时期。我们正在绕过一个海岬,新的前景只有在彻底修正现行的手段和确定合乎逻辑地建立起来的新的结构基础之后才能恢复伟大的传统路线。 有序布局是把轴线分等分级,也是目标的分等分级,意图的分类。 如果说数字计算的结果使我们感到满意和和谐,这是因为它们来源于这轴线。如果,根据计算,飞机的外形像一条鱼,像自然物体,这是因为它重新找到了轴线。如果独木舟、乐器、涡轮机,这些实验和计算的成果,在我们看来都像“有机的”现象,这就是说,像某种生命的载体,那是因为它们排列在轴线上。 现代的工程师,首先追求功能而把形式放在第二位,但他的成果总是造型美观的。优秀的现代画家为造型而追求造型,如果他有必要的能力,成品在造型上就会令人满意。 读后感: 看完《走向新建筑》,这是柯布西耶创作的一本现代建筑学的纲领性书籍。但是由于这本书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且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晰的条理。所以作为初学建筑的学生不能理解的足够清楚。所以我主要是感受柯布破旧立新的英雄主义激情和对建筑的热情。 柯布的美学观是完全现代主义的,特别偏好当时的立体主义以及某些未来主义。他认为真正的美必须是抽象的,他不停的提到“体块”“比例”“几何”,最反对的就是装饰,特别是住宅里面各种没用的各种风格的家具和装饰。 另外,柯布在开篇就提出的“工程师的美学”其实可以归结到一种自然美。因为工程师是忠于数学的,忠于自然规律的,所以是美的,柯布大力赞美了飞机、汽车和轮船的设计,对比建筑的落后。柯布还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但是柯布从来没有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这样,他在提倡“工程师的美学”的同时,又说“凸凹曲折是建筑师的试金石。他被考验出来是艺术家或者不过是工程师。柯布并没有让建筑师变成工程师,而是一个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超越他们而成为一个艺术家。这种艺术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他不在意风格、不在意古典的一整套东西。而是从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出发,首先正确地建造,然后艺术地建造。 这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号召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另一部分是确立现代

教学勇气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教学勇气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教学勇气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勇气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勇气读后感1 有幸读了帕克·帕尔默著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的心灵为之一震,才明白自己对教学、教师认识过于简单,过于肤浅。《教学勇气》使我对教学,优秀教学和优秀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帕克·帕尔默谈到教学中的困惑源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还有自己对自我的认识。学科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而更为复杂的是教导自己认识自己。如果仅仅从学科和学生两个方面去认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作为一个教师只要精通学科知识,学习足够的教学技巧,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精神的地位,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复制这个世界。当我们对学科以及对学生的认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于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当我们不了解自我的时候,我们就不了解我们的学生是谁,也就不能懂得我们所教的学科。然而在我工作的时候,我和同事经常会抱怨现在的学生教起来怎么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多“来自地狱的学生”;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从这些抱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学,我们也是在这个角度上来进行着我们的教学,很少从认识自我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学,去理解我所教的学科,去认识我所教的学生。在帕尔默看来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去简单的复制这个世界,而不是在改造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要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想让我们的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去复制这个世界。作为教师就不能仅仅从学科和学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学,教师应该去理解自我的知识,认识自我,把自我和学生、学科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去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好的教学方法,正如帕尔默所说的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在每

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篇一:读书笔记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读书笔记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写好作文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快速作文、 作文速成法之类的指导书,当然是针对如今学生急于写好作文的心理,实际上这些说法都是不科学的。就算是天才,也需要在生活中 有了阅历才能产生感悟,进而写出文章。一朝一夕就掌握写作文、 写好作文的本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写好作文是靠真功夫的,真 功夫怎么来?这就要在平时打好基础了。一是从生活中来;二是从 书本中来。 阅读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 促进思维、品质的成长。写作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分为两大类: 我们上语文课,学习别人的文章这是课内阅读。当然,这种阅读是 有限的,所以更重要的是课外还应花一定的时间看些有益的书。古 人云:“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内”说的是就是这个理。 那么,阅读读什么?怎么读?首先要明白,阅读是一种了解知识、 了解他人的手段,那么阅读就要有自己的见解。别人的书就是他自 己的体验与感悟,表达了对生活、人生或某事物的看法,这可能引 起你的共鸣,也可能遭到你的反对,但不论是哪一种,对于阅读而言,这种情感的参与本身就是一次思维的锻炼,别人的书也可能是 介绍某种或某些知识,那么你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曾经不知道的东西,学习别人的写法,不是于无形中长了见识么?写起作文自然是得心 应手。其次还要博群书。要知道,写文章并不仅仅需要语文知识, 同学们应该清楚文史哲是不分家的,而且文与理工科都是有关联的,知识多了不压人。别人的文字也可能写得很美,你从中会受到启发: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如何构思,如何开头、结尾,这些积累 起来不都是经验吗?别人的经历也许会教育你怎样做人,怎样面对 困难,怎样与人相处,这些也有可能引发你的感悟,由此而生出写 作的念头,不更是一举多得吗?所以有人说“读书是自我拯救、自我 提升、自我超越的途径。”阅读的好处同学们容易明白,但是坚持就 不容易了,有必要提醒同学们,读书是要持之以恒的,同时要分门 别类,有的精读,有的略读。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他鼓励他的学生:“要么成为 作家,要么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这位美国诗人的话说得太好了,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女老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女老师 篇一:《爱的教育》读后感教师用 《爱的教育》读后感 ------韩佰 《爱的教育》自二十年代被夏丐尊先生译介来后,被誉为著名的儿童读物。为教育界及一般人士所喜读。 这是一部小书,这是一部巨著。意大利的文学在中华的译介,除了但丁那部著名的《神曲》,多少华章,尚不及这部小书对无数人的益处。 我是在去年读到这本书的,安立柯这个小孩子的所行所为、所思所想,让一个初经启蒙的少年胸中似乎有火焰在燃烧。那些书中的故事让我把它居为奇书一部,拿书中的章节向多少同学炫耀。 《爱的教育》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后者是亚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据三浦关造的译本来的,对前者是一个合适的补充。

这个补充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二者的分别与心理进 展的连续性上。《爱的教育》是安立柯做小学生的心理记述,主人公是安立柯及其父母,续集则是他做中学生时的记述,主人公是他的舅父白契。正像译者所说的,可以看到,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感情教育, 软教育,而续集所写的却是意志教育,硬教育、《爱的 教育》中含有多量的感伤性,而续集中却含有较多的兴奋性。 夏先生的话比什么都能说明问题: “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然而就是这部能让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的作品,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教学勇气读书笔记 1、教导自已认识自我 “然而另一些时候,教室却如此毫无生气、充满痛苦和混乱——而我却对此无能为力——此刻的所谓教师就像无处藏身的冒牌货。于是敌人远处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学生,那些我自以为熟知的学科,还有那有赖此业谋生的个人苦衷,都与我作对了。”想不到名人也有这种情况出现,我还以为就是我们这些平庸人才会出现毫无生气的教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知遇到多少次是这样的情况,多么沉闷的课堂而又那么无耐,以致我们有时会厌卷教学,怕给学生上课。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望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那是肯定的。不“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根本不会想认真读这种书,不会去想改变自我,这样的书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这里帕尔默讲了引起教师困惑的三个主要原因:认识学科、认识学生、认识自我。“首先,我们教授的学科是像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的,因此我们有关学科的知识总是残缺不全,无论我们自己如何致力于阅读和研究,教学对控制内容的要求总是使我们难以把握。其次,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完全地认识他们,对他们快速作出明智的反应,需要融入鲜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智慧。”第三个原因:“我们教导自己认识自我” “而就优秀教师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的重要的”。同时阐述三者的关系,强调了认识自我的生要性。“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是谁。我只会在我经受不了检验的生命阴影中,透过重重的墨镜看学生——而且当我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时,我就不能够教好他们。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次、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生科。” 2.教师的内心世界和外部景观 “教师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因为他们是如此普通且无反击之力的群体。”的确如此,教师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没有金钱,更没有权势。特别是当今的中国,教师的地位和权利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匆忙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我们继续让称职的教师所如些依赖的意义和心灵缺失,仅仅依靠增加拨款、重组学校结构、重

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篇一:如何写读书心得体会】 如何写读书心得体会 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并且使日後无论做什麼事,有自己独特的主张或见解,不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读书心得体会的有下列不同的写法: (一)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後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换句话说,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後加以批评,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二)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字,从写作技巧的观点来评论它的优劣得失,看看它给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应用原文做导引,然後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我们读了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以後,可以引用其中的一句话做为引导,然後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 (四)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後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这是一种「倒果为因」的写法,先说结果,然後说明为什麼是这一种结果的原因. (五)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动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也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也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来写;更可以采用向老师或同学报告的方式来写. 其实,读书心得并不难写,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和感想。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一篇“读书心得”。当然,读书心得比起摘抄、画写、读书提要那三种读书笔记确实复杂一些,难度大一点。一本厚厚的书,

一篇长长的文章,那么多内容,该从哪里写起呢?应当写些什么呢?你不要怕,只要读书真的有心得,就有的可写,也一定能写好。 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要写清楚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一首诗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使你受到教育。要让人看了觉得这确实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一首诗的感想。如果不紧扣住所读的书或文章,空泛地议论,那就不是一篇读后感,人家不知道你的感想从何而发。但是,复述书本里文章中的内容,要注意简明,要引用能说明问题的 内容,不要大段大段地摘抄。二是要写清楚读了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后,你有哪些感受?受到了什么教育?要十分明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不要含混模糊。也就是说,你一定要把心中所“得”写出来。否则抄了大段大段的书,没有体会,或体会不多,那还怎么叫做读书心得呢? 三是要有分析。有些同学常常把读后感写成两大段:第一殷是书上怎么写的,抄了一大篇。第二段几句简单的套话,我学到了什么精神,今后准备怎么做。这样写,内容就显得很单薄。一篇读后感一定要有分析。一本书、一篇文章的某一点写得好,使你受到启发。那你就该讲讲:好在哪儿,使你受到什么启发,或是在写作上很有特色,“特”在哪里,“妙”在哪里,把这些感受有分析地具体写出来,这篇读书心得的内容就丰富、充实了。 二、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篇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篇 篇一:《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

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读了《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篇二:《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思采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一个学年十个月的日记)以孩子的口吻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其中也有父母写给孩子的,我也称这部分为亲子共写日记。这跟我们现在大部分孩子把日记锁起来、藏起来不让家长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建议家长和孩子都看这本书。 本书通过描写四年级小学生安里克身边发生的各式各样感人的 小故事,反映了意大利中下层人民穷苦、朴实、友爱的品德。书中提倡爱国、勇敢、善良、宽大、无私和博爱等精神。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爱的这种教育方式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每一点进步而欣慰。 我非常欣赏书中提倡的几种爱的教育方式,他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只是拿很简单的事实教育身边人。比如说:在爱国教育方面,校长常常带着学生去看路过的军队,向军旗行礼。在助人方面,书中主人公的母亲休息日常带安利克去贫民窟送衣服、食物。父母乐善好施的行为教育安利克要从小帮助有困难的人。尊敬师长方面、父亲带安

建筑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对于一名学习建筑的人来说,懂得什么是建筑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我便去看了一些建筑理轮的书籍,例如《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程大锦),《拙匠随笔》(梁思成),《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这些书籍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建筑,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让我懂得了建筑的内在涵义。 常常有人把建筑和土木工程混淆起来,以为凡是土木工程都是建筑。也有很多人以为建筑仅仅是一种艺术。还有一种看法说建筑是工程和艺术的结合,但把这艺术看成将工程美化的艺术,如同舞台上把一个演员化妆起来那样。这些都是不全面的,不正确的。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这样给建筑下定义:建筑是一门技术科学——更准确的说,是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美术等相结合的产物。建筑上问题都必须全面综合地从工程、技术上予以解决。因此建筑师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分析并认识适用的问题,使建筑与环境更加和谐,更加适合人的居住。建筑也需要用技术科学来坚固、经济的实现一座座建筑以解决这适用的问题。但是建筑更注重的是设计,建筑师本身就是一名美术家,从艺术的角度解决美观的问题,使建筑的外形更加美丽,更具有独特的美。这些需要美学的角度来欣赏,来设计出美的建筑。因此建筑师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和要求,我们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建筑师不仅要有艺术的美感,有良好的技术科学技能,更要了解中外的建筑历史和建筑特征。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了解中国的建筑特点,了解具有民族性的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讲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一)个别建筑,一般有三个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译状伸展的屋顶。(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有若干座这种建筑午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为要这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三)中国的建筑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房身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为主要结构。(四)斗拱: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这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五)举折,举架。(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 (七)中国建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教育名著-读书笔记

爱你需要勇气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隋福太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部书,就仿佛跟着作者进入到了教学中未知的“自我”领域进行一次旅行。美国教育家帕克. 帕尔默在一系列富有洞察力和说服力且充满激情的著作中,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者的理解。 帕克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中这样说: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很多教师非常热爱教学,但他们却时常遇到很多困难,并因此感到无助和恐惧。是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初上讲台时如履薄冰的紧张,辛苦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时的烦恼,满腔的热忱得不到理解时的苦闷,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的无奈。有时,那热爱教育的心会怀疑、会动摇、会退缩。 作为一个教师,该如何在热爱教学的同时又不失勇气呢?这种勇气又来自哪里呢? 帕克以他的实践经验给出了我们答案:他提出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之外一个特殊的、不被人重视的领域——教师的内心。他指出了好老师与不好老师的区别:他认为,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而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学科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学科和学生联合起来,也就是说,好的教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即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所在。帕克是这样生动地描述这种联合能力的:“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他进一步阐述,对热爱教学的教师来说,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很容易理解他的这种所谓的“联合力”,每一个教师,不论他优秀与否,肯定都过几节自己满意的课,这些成功的课是他把自身、学科和学生结合得最完美的。帕克认为: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问题比技巧更重要。 作为教师,想要成长,想要做个好教师,该怎样才能找到自身、学科和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呢?以我对本书的理解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1)勤学习。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学理论。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生活学习,向我们的学生学习。谈到向学生学习,许多老师可能会皱起眉头感叹:我们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我们的学生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吗?当我们的学生坐在电脑前娴熟灵巧玩着游戏,嘴里唱着周杰伦的说唱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有优于我们的能力。帕尔默的发现是:教师要让自己处于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变革之中。如果不学习,教师很快就会陷入不适应、不稳定、不平静的恐惧之中。正如《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己、知彼主要通过学习。 2)多钻研。 教师要钻研教材、教法、研究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在备课的时候,要把握教材的要求、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正如那些名师所说:一堂精彩的课,功夫在课外。例如,听名师于漪老师的课,可看出她的功夫全在课外,首先是修身、好学,而后是管理自己的课堂。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践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帕尔默就是以他的导师为榜样,在漫长的实践中不断反思,寻找到一种与他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的。 3)保持心灵的开放。 帕尔默认为: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比技巧更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成长,就必须作一些学术以外的事:交流内心生活。“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许多人都问过于漪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这种人格的完美与帕尔默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应该是一致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心灵应该是开放的,他有勇气把他的一切展示给学生,包括他的思想、他的内心世界,他不仅在教学科,而是在教自己——即展示自己。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中有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帕克告诉我们,教师的威信、教师在课堂的那种泰然自若的定力,来自教师的内心。当教师唤回了自身的认同和自身的完整时,也就是他的人格趋于完美时,就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和共鸣。因此,教师应该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正如帕克所说:“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我们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我们都能找到教学的勇气、保持教学的勇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读书笔记可以写什么(共8篇)

篇一: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怎么写? 书读多了,时间一长印象就不深了,模糊了,甚至遗忘了。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而要读的书是无穷的。要想以有限的记忆力读无穷的书籍而不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3、心得式读书笔记 (1)札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_1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导读: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下面是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快来围观吧。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一: 有一些好书曾让我感动,有一些片段曾让我铭记,有一些深度曾让我思索。《爱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这本名著由意大利的作家德·亚米契斯根据他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它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记录了他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顾名思义,《爱的教育》,爱,便是贯穿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那最平实的字里行间,作者融入了种种人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社会之爱、国家之爱…… 《爱的教育》是我人生当中接触的第一部名著,所以,它所带给我的影响最深,给予我的启发最多。 我在小学时就曾读过《爱的教育》,但是由于当时年纪小,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并不能完全领悟书中所写的种种,以及书籍以外更高一层的真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现在再翻阅《爱的教育》,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书中的每一个故事依然深深地打动我的心,震撼我的灵魂,使人从中打破思想的枷锁,不断领悟人生的真谛,由此而与作者产生深深的共鸣。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又或者说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爱的教育》当中,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是里面的少年爱国者。由于家境贫寒,父母把他卖给了戏法班子;在戏法班子里,他挨打受骂,忍饥挨饿,饱受虐待。后来终于在一次国外演出中逃了出来,并寻得意大利领事馆领事的帮助,坐上了回家的轮船。在轮船上,有三位乘客在得知他的悲惨遭遇之后,给了他少许金钱,其他乘客也纷纷给了他若干的钱。正当这位少年欣喜地坐在床上盘算着怎样利用这些钱的时候,他却听见那三位给自己钱的乘客正在和其他乘客辱骂自己的国家,于是他把这些钱全部丢还给了他们,并且愤怒地说到:“拿回去!我不要那说我国坏话人的东西。”那一瞬间,我对这位少年爱国者肃然起敬!即使知道会一无所有,也要坚决捍卫国家的尊严,这样崇高的爱国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和学习啊!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荣誉,这样的人与之相比,显得何其渺小。少年爱国者的言行让我深深体会到:无论何时何地,国家尊严和民族荣光都深深地刻在骨子里,成为生命当中永不磨灭的年轮。我由此而想到,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在我看来,一本好书,不仅像是一个益友,更像是一位良师。它所教会你的,绝不仅仅只是知识;它所使你开阔的,绝不仅仅只是视野。以前,对于人生和未来,我从不会去做过多的设想;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我也是一

建筑师的二十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二十岁》读后感 《建筑师的二十岁》对于我们专业的同学来说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在我们初识建筑的时候,能够了解到英雄级大师级人物的经历对我们也是一种正确的导向,不至于让我们在茫茫求学之路上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对大多数建筑工作者来说,二十岁正是求学的年龄。而在大学期间的经历,恰恰是今后孜孜不倦谈论的话题。我们的二十岁,也正是所选择事业的起点,解那些大师在20岁——这个与我们年龄相仿时的学习经历和所思、所想,对我们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在这本书中,我更是对大师们的思想,经历,人生的道理,学术的哲学深深折服。也深深了解到了要成为一名杰出建筑师必备的素质修养。这也给正处于摸索中的我指明了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一)对建筑诚挚的热爱 作为一名建筑业的同学,也是致力于在建筑事业中有长足发展的追求者,对建筑自然要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诚挚的热爱,如此在今后的道路中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看书中的大师们,不管是出身建筑世家的皮亚诺,还是平民草根成就卓越的贝聿铭,都怀揣着对建筑深深地热爱。 在进入CAUP前,填写高考志愿时确实有过迷茫,有过犹豫。然而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济建筑。到而今,想起当时做出的决定,也从未后悔,甚至于感到非常幸运。建筑是一门涵盖门类非常广的专业,而且它绝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学习,也不是纯粹的实践,而是在理论和实践当中不断地培养不断地激发一个人最本真的创造性,从而使得自己的思想不再受原理概念的束缚,这一点至今深深吸引着我。不仅如此,建筑学同时也一直在探讨着一个人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对于世界最本质的理解。在各种高端的理论当中也从不乏艺术气息。我爱上了建筑,它的魅力在于并不在于一个建筑本身的构成外形,而在于它表达的思想,传达的信息,以及给人的启示甚至是震撼。这没一样都这的人深深地思考和反思。 (二)从事建筑事业的纯粹性 看《建筑师的二十岁》,了解到大师们的生活并非开始都风光无限。贝聿铭曾漂洋过海,在异域的文化中苦苦挣扎着前行;弗兰克盖里由于家境窘迫做过卡车司机,上过夜校……然而生活的困难并没有阻止他们在建筑道路上的脚步。之所以成就卓越的原因还在于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建筑。 在我的身边,从来不乏这样一种人,为了金钱走上了建筑的道路。我想这样的人今后的路会越走越窄,不会有长足的发展。他们的思想被物质的欲望紧紧束缚,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