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及对策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及对策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及对策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及对策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及对策

?

?作者:李东杨晨来源:时间:2002-2-1 阅读次【大中小】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引进外资银行的方面,取得了

令人瞩目的成绩。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使我国银行

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

须认清形势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提高中资银行的实力,以保证我国

金融业的健康发展。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WTO)达成协议,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已

指日可待。依据协议,中国加入WTO后将在5年内向美国银行业开

放全部市场。外资银行在2年后可向国内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5年内向国内个人提供人民币业务,在获准经营的地域内享受与国

内银行同等待遇(国民待遇)。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是机遇,但对我

国金融行业却是更严峻的挑战。一、中国引进外资银行的基本

情况(一)营业性机构稳步增长。中国的金融开放始于1979年。当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了第一家代表处,它一开始

便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1999年底,境内共设立

外国银行157家,当地注册银行已有13家,到今年初,允许经营人

民币业务的银行已有32家。(二)外资银行实力强。引进的

外资银行大都为实力雄厚、资产资本总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际大银行,如美国花旗银行、美洲银行、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累斯顿等,并且大多成绩骄人。(三)对外开放的地域不断扩大。最初,

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设立仅限于特区。为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已取消了外资银行营业性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

从原有的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23个城市和海南省扩大到所有

中心城市。(四)业务规模逐渐扩大。自1981年外国银行在

我国设立第一家营业性分支机构以来,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一

直高速增长。当然,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质量有所下降。但在一般情况下,外资金融机

构在华设立的营业性金融机构第2年就开始盈利。二、外资银

行的进入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国际化趋

势的加快,进一步对外资银行开放已成为必然。 (一)引进外资

银行对我国金融业的意义及作用1.有利于治理通货膨胀。获

外资银行外汇贷款的企业并不能用外汇投资,必须先将外汇拿到外

汇交易中心兑换成人民币。于是大量的外汇涌入外汇交易中心,形

成外汇供大与求的局面,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产生巨大的压力:央

行便大量抛出人民币,使大量的人民币流入市场,对通货膨胀起到

一定的推动作用。因而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取消对外资

银行这一限制,将有利于正常汇率的形成,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通

货膨胀的作用。2.有利于吸引外资。外资银行大多按国际惯

例运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后,使本外币业务相互结合,能够提

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将会推动外资银行的基本客户全力跟进,吸引

更多跨国公司来上海、深圳投资,从而带来新一轮投资高潮。

3.激励国有银行发挥优势,提高竞争力。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管理

经验,遍布世界的庞大的服务网络,能有效管理外汇资产,创造出

最佳的经营业绩。中资银行与其竞争,可以有利于学习管理经验,

加速改革步伐,加快金融业的创新,开拓思路发展本外币金融服务

的新模式,并能促使中资银行进一步扩大跨国经营。(二)伴随

的冲击与风险不容忽视在充分肯定外资银行的引进所具有的积

极作用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伴随而来的冲击和风险。1.对中

资银行冲击的主要表现:(1)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压力更大。

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成本低、风险小,一直是外资银行的主攻目标。外资银行的业务网络遍布全球,加上先进的通讯设备及丰富的国际

业务经验,使得通汇方便、快捷、安全,从而使国内商业银行的传

统业务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其竞争的结果是出现许多公司企业在

国内银行贷款,而结算却在外资银行进行的不正常现象。(2)

国内银行的客户分流。过去,中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具有绝对

优势,并以其人民币业务的影响力在外币业务领域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以后,这种已有的业务分工必然

会改变,银行的客户重新分配。外资银行依托母国企业或投资者的

地缘关系及长期建立的银企关系,争取绩优的“三资”企业及外向

型客户,而这些客户也是中资银行积极争取的绩优企业。(3)

人才流失。由于外资银行资本实力强,资产组合分散,其抵御金融

风险综合能力强,并具有相对优越的工作条件、福利待遇以及业务

能力的拓展空间;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

响一直不太景气,传统的管理模式仍未彻底改变,特别是在用人机

制方面还很落后,这样,往往使一部分国内的金融人才从国有银行

及金融机构流向外资银行,造成人才流失。2.产生风险的原

因(1)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外资银行在整个经营过程中都是

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的,不受行政干预,完全根据市场需要拓展业务,享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外资银行设备先进,以快捷的结算方式,良好的服务态度,较高的工作效率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外资银

行由于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同业拆放利率的年息比同期国内市场利率高,具有低廉的筹资成本优势;外资银行可以灵活根据国际市场情

况制定存款利率和各种手续费,较中资存款利率固定,贷款利率有

限活动,处于更为主动的地位。(2)政策上的因素。外资银行

在经济特区和浦东特区设立可按15%税率征收,并且可以享受从开

始获利年度“一免两减”的优惠,而中资银行只是在1997年才将所

得税率从55%下降至33%。目前国内银行缴纳营业税又刚从5%税率

提高到8%,而大部分开放城市及特区都给予外资银行以5年内不

等的减免。中资银行的总准备金率约在20%以上(法定准备金率和

备付金率之和),而外资银行的准备金率为5%,显然国内银行的经

营成本要高得多。(3)中资银行本身因素。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银行业商业化经营并未健全,尚有计划色彩的痕迹。国内银行

技术设备落后,人员素质低,四大国有银行是有规模而低效益。特

别是中资银行不能象外资银行轻装上阵,不良债权负担沉重,竞争

力不强。三、对策及建议(一)应有步骤地逐步对外资银

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应循序渐进,即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

开放的地域和领域:在地域上,先开放特区,再沿海城市,后内地

城市。在业务领域,允许经营储蓄存款业务,最后开放各项人民币

业务。(二)应积极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1.改革税收

制度,统一税率。我国自引进外资银行以来,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一

直实行保护主义和提供优惠政策相结合的办法。这一政策在初期可

起到一定作用,但随着我国金融业发展,副作用日益增长。因而,

在税赋方面,应逐步落实对外资银行(除特区外)也按33%缴纳所得税,对外资金融机构也按8%缴纳营业税,消除外资银行税赋上的

优势,逐步实施以国民待遇政策为主、对等互惠为辅的混合政策。2.加强对外资银行监管,减少对中资银行干预。健全监管法律,逐

步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规范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监督其业务

范围,监管业主权益及各利率是否符合央行规定等。尽量减少对中

资银行不必要的干预,让其真正成为“四自”的银行。3.发

挥银行同业协会的职能。香港银行同业协会做法值得借鉴。通

过其可以协调同业间的关系,相互交流信息,统一服务收费标准,

解决一些行业中的纠纷和争议,协助央行进行有效的金融监管,维

护市场公平竞争。(三)提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1.充分发

挥自身优势。作为东道国的民族金融机构,政府对中资银行必然会

在业务经营、法律、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宽松的环境,可以得到许多

重大的项目和重要的客户。并且,还有许多在本土长期稳定的客户

基础,特别是在国内的业务网点及设施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2.加快改革步伐。商业银行是改革的核心,其目标是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对于那些业务量较小

长期亏损的分支机构要撤并;全面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提高和

保持资本充足率;对于不良债权,采取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把

一部分不良贷款剥离出去的办法,提高其竞争力。3.积极发

展跨国经营。可以本着“引进来,打出去”的原则,“对等互惠”,进一步发展我国银行的跨国经营。同时,应加强同跨国企业的联系,提高技术水平,发展业务专长,通过各种渠道培养选择跨国经营的

金融人才,以提高我国银行竞争力。4.重视人才,加强复合

型人才的培养。国内银行业应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不

断扩大智力引进规模,同时应改革人事制度,使其真正做到“人尽

其才”。并且,应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培养一大批善经营、懂管理、能胜任跨国经营的各种高级金融管理人才。

论对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

论对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 管 内容摘要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银行的监管都由合规性监管转向了风险性监管本文在研究巴塞尔协议体系对银行风险监管规定的基础上参照英国的“比率风险监管体系”和美国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做出了具体分析和提出了完善建议 关键词风险性监管外资银行风险性监管(Risk-basedSupervision)是西方发达国家自70年代以来普遍运用的用以管理银行金融风险的科学而系统的管理方法美国著名学者威廉姆斯(C.ArthurWilliamsJr)和汉斯(RichartclM.Heins)在《风险监管与保险》一书中对风险性监管作了如下定义风险监管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与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其主要通过风险识别(riskidentification)、风险衡量(riskevaluation)、风险控制(riskcontrol)和风险决策(riskdecision)四个阶段来达到“以尽量小的机会成本保证处于足够安全的状态”的目标

一、巴塞尔协议体系对银行风险监管的基本规定 专门针对跨国银行监管问题而成立的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颁布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通常所说的“巴塞尔协议”)和于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共同构成对外资银行风险性监管的基本规定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①指出银行业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针对银行业的这些风险监管者应当制定和利用审慎性法规的要求来控制风险其中包括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资产集中、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 (一)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是评价银行自担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核心原则》第6条指出“监管者要规定能反映所有银行风险程度的适当的审慎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此类要求应反映出银行所承担的风险

浅析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带来的经济影响

Foshan University 《金融研究专题》课程论文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金融学 学号 2012514212 学生姓名:吴嘉娱 指导教师:尹祖宁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速度也在逐渐加快,并且在金融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外资银行的进入,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也许会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积极的效应,但却可以同时可以促使国内银行业面临服务业务管理体制与运行体制人才竞争等方面的挑战为此,我国银行业应采取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快对高层金融人才的培养等措施大力发展我过银行业务。 关键字:外资银行、积极影响、银行业、创新、竞争 一、背景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标志着我国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等业务渐渐解除限制。根据协议,中国在入世五年后,也就是2006年12月11日,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使得外资银行正式进驻。2006年11月国务院也颁布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对外资银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参股或者控股中资金融机构,中资银行性质未变,二是在华建立代表处,待条件具备升格为分行,最后升级为独立法人银行;三是在中国建立合资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形式的金融机构,但性质上属于外资银行。外资银行的进入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竞争和效率,但在另一方面,也会对我国的银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我国的金融业和中资银行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认识到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挑战,以及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和取长补短对于我国银行业的今后发展非常重要。 摘要 (3) 一、背景 (3) 二、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形式 (4) 三、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积极影响 (4) 四、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挑战 (5) 五、对于改善我国银行业的建议 (6) 六.结论 (7) 参考文献[ 1 ] 王寒英,《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4) [ 2 ] 张智慧,《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及监管体系》,《财经科学》,2006 (4) [ 3 ] 韩孟泰、侯峻峰,《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市场结构和效率的影响分析》,《金融经济》,2009(1) [ 4 ] 徐德芳等,《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的实证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4) (8)

第二章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概况

第2章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概况 一、外资银行的进入情况 根据2010国际金融市场报告,2010年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资本和拨备充足、资产质量良好,流动性和盈利状况较好。截至2010年末,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5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16家代表处;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7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分行223家)、2家合资银行(下设分行6家,附属机构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有1家,另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90家分行。 截至2010年末,共有32家中资商业银行引进41家境外投资者,引进外资余额为384.2亿美元,其中2010年引进外资54.2亿美元;1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进5家境外投资者,引进外资余额为0.8亿美元,2010年引进外资0.3亿美元;9家中资银行在海外上市,引进资金余额为630.8亿美元,其中2010年海外上市引进资金137.4亿美元。 2010 年,中国银监会新批准1 家外资法人银行从事人民币零售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办理国债承销业务,允许外资法人银行发行银行卡。截至2010 年底,外资法人银行数已是加入WTO前的3倍,营业网点数量占外资银行营业网点总数的87%。外资法人银行资产占外资银行整体份额从加入WTO前的5.24%跃升至87.66%,存款份额更高达95.56%。其中,排名前五的外资法人银行资产均超过千亿元,达到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水平。 截至2010 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74 万亿元,同比增长29.13%,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5%;各项贷款余额9103 亿元,同比增长26.4%,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79%;各项存款余额9850 亿元,同比增长40.3 %。在资产业务得到快速增长同时,外资银行在风险抵御能力、稳健发展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8.98%,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8.56%,其中核心资本占到90%以上;贷款拨备覆盖率达到252%。 中国当前正处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为银行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外资银行应抓住机遇,靠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自身定位,真正走出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道路。 在华外资银行的机构形式和资产状况 表1 外资银行2010 年在华设立机构情况

在中国十大外资银行

1 汇丰HSBC (于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大的本地注册银行及三家发钞银行之一,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汇丰银行(北京燕莎中心支行)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50号北京燕莎中心西楼W102/104 汇丰银行(北京华贸支行) 朝阳区建国路89号院13号楼L09单元商铺一层 汇丰银行(北京华贸支行)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89号院13号楼 汇丰银行(北京英蓝国际金融中心支行)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7号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首层F109-F110单元 汇丰银行(北京国贸支行)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国贸商城地面层L129室 汇丰银行(北京分行)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8号中粮广场A座 2 花旗Citibank (于1812年美国,,十大外资银行品牌,中国首批注册成为本地法人银行的外资银行之一,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花旗银行(北京望京支行)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望京西园429号楼一层商铺105号, 花旗银行(北京金宝街支行)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北大街1号国旅大厦商业中心商场1层, 花旗银行(北京亚运村支行)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慧忠里103号楼洛克时代中心 花旗银行(北京盈科中心支行)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甲2号 花旗银行(北京昆仑支行)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甲2号, 花旗银行(北京阳光上东支行)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北路6号 花旗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 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8号 花旗银行(北京长安支行) 地址:中国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7号 3 渣打银行(于1858年在上海开设首家分行,分别在伦敦、香港以及孟买交易所上市,国际领先银行,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渣打银行(北京东直门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1号

《中国外资银行管理组织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 实施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条例》所称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是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所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是指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第二章设立与登记 第三条《条例》和本细则所称审慎性条件,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一)具有良好的行业声誉和社会形象; (二)具有良好的持续经营业绩,资产质量良好; (三)管理层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具有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四)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五)具有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控制各类风险; (六)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七)具备有效的资本约束与资本补充机制; (八)按照审慎会计原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且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会计报告持无保留意见; (九)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和因内部管理问题导致的重大案件; (十)具有对中国境内机构活动进行管理、支持的经验和能力; (十一)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条件。 本条第(四)项、第(七)项、第(十)项仅适用于外商独资银行及其股东、中外合资银行及其股东以及外国银行。 第四条《条例》第十一条所称主要股东,是指持有拟设中外合资银行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50%以上,或者不持有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50%以上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商业银行: (一)持有拟设中外合资银行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二)有权控制拟设中外合资银行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三)有权任免拟设中外合资银行董事会或者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 (四)在拟设中外合资银行董事会或者类似权力机构有半数以上投票权。 拟设中外合资银行的主要股东应当将拟设中外合资银行纳入其并表范围。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拟设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的股东: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存在明显缺陷; (二)股权关系复杂或者透明度低; (三)关联企业众多,关联交易频繁或者异常; (四)核心业务不突出或者经营范围涉及行业过多; (五)现金流量波动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 (六)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七)代他人持有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股权; (八)其他对拟设银行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形。

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doc 9页)

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doc 9页)

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 内容摘要: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银行的监管都由合规性监管转向了风险性监管。本文在研究巴塞尔协议体系对银行风险监管规定的基础上,参照英国的“比率风险监管体系”和美国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做出了具体分析和提出了完善建议。 关键词:风险性监管外资银行 风险性监管(Risk-based Supervision)是西方发达国家自70年代以来普遍运用的用以管理银行金融风险的科学而系统的管理方法。美国著名学者威廉姆斯(C. Arthur Williams Jr)和汉斯(Richartcl M. Heins)在《风险监管与保险》一书中对风险性监管作了如下定义:风险监管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与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其主要通过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风险衡量(risk evaluation)、风险控制(risk control)和风险决策(risk decision)四个阶段来达到“以尽量小的机会成本保证处于足够安全的状态”的目标。

100%五个风险权数,对于活跃的国际性银行规定了4%的一级资本和8%的总资本的最低资本比率要求。 (二)信贷风险管理 对于银行的信贷业务风险,《核心原则》做出了五个方面的规定:第一,信用审批标准和信用监测程序。“独立评估银行贷款发放、投资以及贷款和投资组合持续管理的政策和程序是监管制度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②第二,对资产质量和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性的评估。“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建立评估银行资产质量和贷款损失储备及贷款损失准备充足性的政策、做法和程序。”③第三,风险集中和大额暴露。“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能使管理者有能力识别其资产的风险集中程度;银行监管者必须制定审慎限额以限制银行对单一借款人或相关借款人群体的风险暴露。”④第四,关联贷款。“为防止关联贷款带来的问题,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仅在商业基础上向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并且发放的这部分信贷必须得到有效的监测,必须采取合适的步骤控制或化解这种风险。”⑤第五,国家风险或转移风险。“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制定出各项完善的政策与程序,以便在国际信贷和投资活动中识别、监测和控制国家风险及转移风险并保持适当的风险准备。”⑥ (三)市场风险管理 《核心原则》第12条规定,“银行监管者必须要求银行建立准确计量并充分控制市场风险的体系;监管者有权在必要时针对市场风险暴露制定出具体的限额和具体的资本金要求。”市场风险管理的主要手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影响的文献整合

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业“组合绩效"的影响机制 孙会国李泽广 2008年6月 方法: 文章梳理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并以我国银行业中全国性商业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以及中外合资银行为样本,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样本银行的经营费用、盈利能力和银行效率等“组合绩效”指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结论: 在对1998--2005年79家国内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类估计后发现:(1)外资银行进入的增加导致国内银行管理费用增加;(2)外资银行进入的增加促使国内银行的盈利能力提高;(3)伴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竞争不断加剧银行效率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 借鉴:表格归纳文献内容;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钟熙维 Alejandro Daba 2006 内容:理论为主,无实证分析 通过对实证研究成果的分析考察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发展中国家银行业的效率和稳定性两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对将来研究方向的建议,即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更需要着重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东道国和母国的经济演进和外资银行经营活动之间的互动反应。

外资银行进人对我国银行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宋林,王建玲,王明倩 2009年5月 内容: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一方面会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和金融创新方法等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外资银行又会依靠其在管理与经营、资产质量、产品创新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严峻的挑战。运用我国13家商业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实际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 模型变量: 被解释变量——中国银行业效率E 结合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开放进程,本文确定从银行的盈利能力、经营成本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中国银行业效率E的衡量指标:其中,三项指标衡量银行的盈利能力——净利息收入率(IM)、非利息收入率(NIM)和税前利润率(PRO);一项指标衡量银行的经营成本效率——营业费用率(FE);一项指标衡量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呆账准备金率(RSK)。选择这五个指标,是因为在目前的中国上市公司年报中,它们是银行业的重要参考数据,同时这五个指标也直接或间接反映了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公司治理结构、金融创新方式和国际化进程。 解释变量——外资银行进入变量、营业外支出率(OFE)、资产份额(ASSET)、GDP增长率(GDPGR)、中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H)

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银行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当前所处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银行发展的策略。本文通过比较中外银行的竞争优势,针对银行业全面开放的现状提出我国应对外资银行施行的监管对策,从而迎接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关键词:中国银行业外资银行进入动机竞争优势影响应对策略 一、外资银行在华经营动机、策略,背景 银行作为盈利性的金融机构,其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必要的利润回报,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这也是每个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必然要求。在设立何种金融机构形式的选择上,一般认为规模经济效应是国际银行在中国进行选择的主要因素。从现实来看,大多数国家的实际情况是外资银行以设立分支行和建立子公司两种情况为主,分行更多的是由来自于母国较大的银行所建立。 在业务竞争策略方面,外资银行在金融市场业务细分的三个子市场,即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服务市场(中间业务市场)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优势。在批发业务上,外资银行将加强对优质客户的争夺,主要竞争手段是依靠其成熟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全面多样的金融产品以及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来满足客户的需要。在零售市场,主要将依靠其在业务创新和高科技服务手段上的优势,在网上银行业务和信用卡这两个零售市场上向中资银行发起有力的挑战。中间业务方面,普遍认为,外资银行同国内银行相比,中间业务是其最大的优势所在。 背景方面,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国内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在我国实力不断增强,在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它凭借其在规模、体制、产品、财务实力和国际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对中资银行产生了全方位的冲击,通过比较中外资银行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率,抗风险能力,安全性等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资本状况等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加深,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环境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外资银行的进入不仅增加市场上竞争者的数量,而且对市场结构和组织结构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国的银行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快银行业的改革,加强银行业的监管等措施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水平。 二、外资银行在华对中国银行市场结构的影响 (一)从短期时间范围分析

外资银行在的发展和经营策略

外资银行在的发展和经 营策略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经营策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和经营策略1 黄宪熊福平2论文提交时间:2004/12/0 武汉大学商学院 发表于《金融研究》2005年2期 摘要:本文根据外资银行跨国经营的理论,对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阶段、动机和经营策略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并着重考察了中国加入WTO后在华外资银行经营行为的变化和调整,意在探讨隐藏在这些变化后的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整体策略。 关键词:外资银行经营策略 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挑战和竞争,以及我国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一直是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但这些研究基本是以外资银行在母国的经营策略和方式来推断它们在中国的经营方式和竞争策略。我们研究的出发点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业,无论从动机到经营手段和竞争策略都应该是一个理性的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它基本上应该与跨国银行投资理论和理念吻合。根据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进程和程度,研究外资 1该论文是武汉大学“211”国家第二期项目子项目“入世后中国金融业竞争力研究”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2黄宪(1954——),金融学博士,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熊福平(1974——),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银行在华经营动机、实际采取的运作方式和不断调整的竞争策略,首先应该做到“知彼”,这才是我国银行业进行对策研究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对中国银行业分析外资银行这个竞争对手和制定下一步应对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一、关于银行跨国经营的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 关于外资银行进入他国市场的研究,两方面的问题尤为重要,一是外资银行进入的原因,也就是说具体影响外资银行进入他国市场的因素;二是外资银行进入的策略,包括进入方式的选择和进入后的市场竞争策略。目前的研究文献也大多集中对两个问题的讨论上,同时往往伴随着对外资银行进入一国市场对其国内银行、银行监管、货币政策、企业信贷行为等的影响分析等等。 (一)对外资银行进入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有代表性的研究外资银行跨国经营的基础理论主要有两种:一是“内部化理论”,强调银行跨国经营的内在原因是降低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交易成本,将在国际市场各种交易活动纳入一个实体的内部范围;二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这种理论考虑了跨国经营的产品优势和地域优势等因素,它强调外资银行在东道国提供差异性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来自于外资银行掌握的独特银行技术和管理经验、先进的组织结构与东道国当地的具体市场情况的有机结合,建立起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这种理论已经成为分析外资银行跨国经营的主要理论之一。

外资银行中资银行SME对比

一,贷款经营模式比较 外资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经营模式 1,降低担保条件,创新金融产品。以渣打为例,渣打银行从06年5月和11月先后推出了两项创新产品(中小企业无抵押小额贷款和快捷贸易通)就是通过降低质押比率和创新金融产品推出的。快捷贸易通服务融合了20多个银行产品,包括提货担保、进口融资、出口汇押等产品,配合企业在不同经营环节的资金流特点和需求进行灵活组合,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融资解决方案。若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表现良好,资料齐全,最快可在10个工作日内审批贷款 2,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以与母国有业务来往的跨国公司为核心,通过拓展多个供应链体系的中小供应商,逐步延展、扩大其中小企业客户网络。以花旗银行为例,某家民营企业客户,因为它是OTIS在中国大陆的指定供应商,而OTIS是花旗的优质客户,因此可以通过转让OTIS对该公司的应收账款给银行的明示通知方式,向该公司发放信用贷款。 3,从零售业务向对公信贷业务渗透。外资银行通过入股、结盟和提供VIP服务等方式,获取中小企业主的资料和需求。通过办理日常零售业务来筛选、发觉和拓展优质中小企业客户。 中资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经营模式 1,在担保条件方面,保证金比例要比外资银行高,而且贷款金额上限也低。而另外一些声称推出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比如浦发银行,他们的担保方式依然是抵押或担保公司担保,和传统的贷款操作无分别 2,和外资银行相比,由于中资银行跨国公司客户较少,通过“供应链”体系提供中小供应商贷款的模式难以开展 3,中资银行各部门之间很少会有外资银行的那种跨部门推介业务奖励机制,因此cross-selling的动力明显不足。 二.业务布局 外资:我国的外资银行基本集中在三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金融中心城市(如上海)和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广州、深圳) 中资:中资银有行网店布局成熟、认知度高的优势。 三、客户选择比较 外资银行只要是营业额跟规模符合就可以了,会为企业根据营业额分类分等级管理.注重的是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可持续能力。根据渣打银行在2006年中国市场内部公布的中小企业客户选择,凡是报税报表的年收入在美元2500万(当时等值人民币2亿)以内的工业制造业和贸易流通类企业,经营3年以上,均可视为中小企业客户(我觉得这个时间有点旧,不知道资料会不会过时,所以我又多列了花旗的标准,你觉得哪个好就选用哪个吧)。花旗银行将中小企业细分为以下四种。1.年营业额小于200万美元的客户,定义为“小小企业”;2.年营业额在200万到500万美元之间的客户,称为“小型企业”;3.年营业额在500万到2500万美元之间的客户,称为“中型企业”;4.年营业额大于5000万美元的客户,称为“企业”。 而中资银行主要偏好有抵押物或者有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企业,注重的是融资的安全性,依然侧重中小企业中的较大型企业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的调查报告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前言 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来看,银行业的跨国经营行为开始于在20世纪60年代,并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发展趋势一直延续到1985年的美国银行的国际性收缩而出现停顿。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东欧和拉美等地区的银行私有化快速发展,外资银行对这些国家的银行进行收购的行为迅速增加,导致国际银行跨国经营行为再次兴起。2001年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签订了金融服务协议,并承诺在五年内逐步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在五年过渡期内,我国认真履行承诺,有序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促进了外资银行的加速发展。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了人民币业务,自此我国银行业进入了的全面竞争时期。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外资银行放缓了在华扩张的速度。例如,2009年渣打、花旗分别仅新开了一家分行。而在经历金融危机后的2年沉寂后,2010年,外资行在华扩张势头又开始加速。渣打中国行长林清德表示,该行计划未来以每年在内地3个城市开设分行的速度扩张,到2010年底,分支机构已经增至60家。在这种情况下,对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了解外资银行投资中国的原因,将有利于国内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进而引导国外资金更为有效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发展提供动力。 因此,我在假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巧妙利用互联网、文献以及现场调查等各种信息搜索手段,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搜集了一些有益的资料,整理以后,经过较为全面的思考,提炼出以下这篇社会调查报告。 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一)外资银行在华主要发展阶段 回顾外资银行在中国至今为止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是经历了从起步到快速增长到适度调整再到加速的这样一个发展路径。 1。1979年至1993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和起步发展期。1979年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第一家代表处,两年后的1981年中国出来第一家外资投资的银行营业性机构,此后的十二年里,外资银行在中国快速增多,到1993年年底在我国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已经达到了76家,因此,增速大约平均每年为5家机构,到这一时期,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了89亿美元。 2。 1994年至1997年,在中国的外资银行的快速发展期。发展到1997年底,在中国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迅速增长到164家,在这四年里一共增加了90家,增速为每年20多家,大约是前一阶段速度的4倍;到这一期间的期末,外资银行在众多的资产总额已经高达380亿美元,四年内这一总

外资银行公司治理监管

年来,在华外资法人银行积极贯彻监管要求,采取多项措施改善公司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 近期对外资法人银行的公司治理调查评估表明,各银行在公司治理的健全性、独立性、适应性和有效性等方面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 关于公司治理的“形似”与“神似” 经过近两年的不断努力,在华外资银行逐步建立起既合乎监管要求又各具特色的公司治理架构,治理岗位职责及人员配置不断优化,各项治理制度机制日趋完善和规范,在公司治理的“形似”方面取得较明显成效。但由于股权结构的单一性、高层人员的本地化不足等特性,导致不少外资银行在实际运作中出现董事会和监事独立性不足、经营策略及治理文化的适应性不够、业务拓展与内部治理能力不匹配等问题,公司治理的“神似”不尽如人意。从日常监管情况看,外资银行公司治理这种“形似神不似”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日益明显之势。 公司治理“形似神不似”问题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主要原因是随着相关法规的持续完善和外部监管的不断加强,外资银行在完善公司治理架构、岗位职责和制度机制等方面有较明确的参考标准,也能较为便捷地引进较先进做法,并结合本行特点予以创新。但这些较为“形似”的制度安排在实践中不仅面临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治理文化等多重约束,更存在单一股权结构的根本性制约,导致母行与子行之间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公司治理的独立性、适应性和有效性难言“神似”。为 外资银行公司治理监管 ■ 赖志坚 近 从根本上缓解以上矛盾,监管部门应着手研究提升外资银行控制权监管的有效性,通过完善外资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并购重组、改制上市等政策,逐步培育和开放外资银行控制权市场,为外商独资银行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内部分权与制衡机制创造条件,为其最终达到公司治理的“形神兼备”奠定基础。 银行高层人员履职的监管 商业银行作为风险管理的专业机构,有效承担并管理各类经营风险是其核心职责。在信息科技和风险管理方法高度发达的今天,银行面临的多项风险已能借助计量模型进行量化和管理,但由于风险的偶然性、多变性及计量的滞后性,风险的识别、监控和处理仍主要依赖于银行家的经验判断,因此加强对银行高层人员履职的监管是公司治理监管和风险监管的核心内容。但从日常监管情况看,监管人员就重点风险及监管措施等事项与高级管理层沟通较多,而与银行董事、监事沟通则较少,此外,对银行高层人员的履职评价和问责办法尚未建立,不利于监管人员有效评估相关人员的履职意愿和能力。 为进一步加强对银行高层人员履职的监管,首先应建立与银行董事、监事的定期沟通机制,可考虑定期派员参加银行董事会相关会议,并在会后与董事和监事举行会谈。通过参加会议和举行会谈,一方面向银行传达监管意图,另一方面也可了解银行董事和监事对本行风险状况、经营管理情况的看法,并通过观察其言行、品格及履职意愿和能力,为监管履职评价提供依据。其次应建立对银行高层人员的履 职评价和问责办法。可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加强公司治理的原则》及商业银行良好做法,制定较为明确细化的履职评分表及相关问责办法,重点评估银行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的履职表现及银行内部评价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并为年度监管评级提供更为客观、准确和细化的评分依据。 中资背景外资银行经营策略的监管 多年来,国内部分中资银行按照国际化战略部署,纷纷在境外特别是香港开展银行并购,其所并购银行在国内的附属机构就成为具备中资背景的外资银行。从近年的监管情况看,部分中资背景的外资银行在内地发展受制于中资控股股东在海外及国内的总体布局,在准确定位并处理好与国内关联机构关系等方面一直不够明朗。由于经营策略不够清晰明确,导致这些银行容易出现两类倾向,一类倾向是业务经营较为保守,缺乏进取之心,发展步伐跟不上内地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另一类倾向是业务发展主要依靠母行在海外及控股股东在国内的资源,自我发展和决策能力受到较大抑制,少数银行甚至通过从国内关联银行购入信贷资产来做大业务规模。 经营策略的依赖性和模糊化使得这些银行面临较大的策略风险,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监管部门应加强引导、完善政策,促进此类银行最终建立既符合自身特点又适应内地经营环境的经营策略。一方面,监管部门应通过监管评级和监督检查程序等手段定期评估银行的经营策略制定及执行情况,并将评估结果与银行新增网点、业务牌照等准入审批事项挂钩,以此促进

银行系统推行质量管理模式

银行系统推行质量管理模式的建议书 一、目前我国银行业现状和面临挑战 1.国内银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银行系统、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事实上是在享受类似国家主权的信用,其信用程度相当高,只要不在现金流通上出现问题、发生支付困难,就能维持正常运转。这一问题的极端就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金融业务,银行实行粗放经营,忽视金融服务质量,片面追求规模效应,盲目扩大营业网点。迄今为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全国金融业务中仍占绝对优势。1995年,76%的存款由四大银行收纳,82%的贷款由其支出。至1999年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量已达到12.7万亿元,贷款总额达到10.6万亿元,银行系统分支网点总数达到11万个。四大商业银行的职工总数是美国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三倍以上,但管理的总资产却大大低于美国商业银行总和,所提供服务的种类和质量更是相去甚远。尽管中国银行业在过去的20年中,有令人信服和满意的增长,但由于历史和体制性原因,与西方大银行相比,尚有较大距离,若以国际通用且最能反映银行业综合实力的资产回报率来分析,1998年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回报率不足0.2%,低于当时问题丛生的韩国银行0.85%的水平,而西方全球性大银行的这一比率为2.2%左右,高出中国银行业综合实力的10倍。因此,加入WTO,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 2、“入世”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冲击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资银行将紧随大批外资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而来,这将对我国企业形成较大冲击,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银行的客户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外资银行的介人对国内银行的激励机制、分配机制、以处理巨额不良贷款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机制和以产权明晰为基础的发展机制等方面都将形成一种挑战,国内银行如果不加快发展进程,将面临人才流失和风险累积的巨大压力,从而影响自身的发展。 1) 银行业务面临冲击。 根据中国在加入WTO谈判中所做的承诺,在中国加入后两年内,外资银行将可与国内企业进行人民币业务,五年后将可经营零售银行业务,并在一定时候取消设立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这样,外资银行将从沿海到内陆,从大城市到中等城市,从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广设分支机构,在中国金融市场抢滩登陆,从而冲击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阵地。这种冲击集中体现在:对低成本、少风险、高效益的中间业务的抢夺;对大型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国内外向型企业、大型集团公司以及高新科技企业等优秀客户群的抢夺;人民币业务领域的竞争。

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策略(一)

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策略(一) 摘要]2007年4月,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一些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开展全面人民币业务,汇丰、渣打、花旗、东亚等外资银行已经开业,由此拉开了中外银行同台竞技的序幕。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积极抢占零售业务市场、积极运用营销手段,倡导人性化服务、力求通过合作进行竞争达到共赢等三项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外资银行;国内银行;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7)12-0131-03 作者简介]崔海潮,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延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陕西西安710127)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开放过渡期结束,外资银行可以向本地公司客户以及个人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随着《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出台,对于经营人民币业务执照的限制将进一步取消。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有198家分行,大概有70家是代表处,所有这些机构都是在24个城市进行运作的。并且,已有12家外资银行获准将中国境内分行改制筹建为外资法人银行,除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花旗银行(中国)中国有限公司已经获准开业,其余8家正在进行改制筹建的外资银行是:恒生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荷兰银行、永亨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美国摩根大通银行。 2007年4月2日,转制成为外资法人银行的“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开业。而在同一天,经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首批拿到本地注册的法人营业执照后,汇丰、渣打、花旗、东亚等4家外资银行在内地的100多家网点也同时开业,并向本地居民提供全面人民币服务。中外银行同台竞技的序幕正式拉开。 一、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的评析 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007年对外资银行在中国大陆发展情况的调查(本报告的调查发现基于对40家外资银行的访谈。这40家银行代表了积极参与中国银行业市场、来自22个国家/地区的74家外资银行)结果显示:外资银行对中国内地银行的评价还是相当之高,其中29家受访外资银行给出了至少8分的高分(满分为10分)。然而,他们同时指出了中国内地银行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国内贷款市场方面(风险控制、对不良资产的处理、贷款评级系统准确性、对抵押的依赖)、公司治理(管理信息系统、董事的独立性、前/中/后台职能重叠),市场运作方式(利率管制、对高风险、低利润贷款的集中、费用/佣金管制、受监管影响的交叉销售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二、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策略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90%的国外投资者都认为投资环境得到了改善,或者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也是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的银行体系是渐次开放的,尤其是2006年末,中国批准外资银行可以向本地公司客户以及个人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能够面对的客户群进一步扩展,中国市场进一步打开,这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外资银行有很多,但市场份额实际上非常小。据统计,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为1.71%,贷款和存款产品都在1.7%左右。前不久进行的一项全国性金融调查显示,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明确表示将选择外资银行的人数占10.8%,仍愿意选择国内银行的人占72.7%,另外还有16.4%的人在观望。同时,该项调查显示,外资银行的最大优势是“服务水平好,效率高”,占66.7%。确实,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高效率业已成为外资银行的形象定位。 中国有近13亿人口市场的巨大潜力,是外资银行极力想开拓的市场,外资银行总部承诺,与对其他市场业务发展的支持力度相比,将大力支持其中国机构的业务。那么,外资银行如

外资银行与我国银行业的合作与竞争

外资银行与我国银行业的合作与竞争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代替了过去的“零合博弈”关系。“合作竞争”一词源于西方经济学家拜瑞.J.内勒巴夫和亚当.M.布兰登勃格合著的《Co-competition(合作竞争)》一书①。作者在此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营销管理理念,即合作竞争。他们认为,当某一企业发现市场机会后,没有能力占有竞争所需要的相应资源、设置有效的进入壁垒时,便与他人共享资源,共同开发市场、做大市场,追求共同利益。 现阶段,中外资银行的劣势都很明显,中资银行的劣势体现在自身的竞争力不高,而外资银行的劣势则体现在外部环境对发展的制约。因此,双方为了各自的目标都有合作的迫切愿望,并都将其作为现阶段发展的主要路径。 一、外资银行在我国经营现状 (一)外资银行在华的经营现状 外资银行在明确了自己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定位后,按照我国银行业的开放进程积极稳妥地开拓业务,在规模、机构数量、业务种类等方面发展迅速: 1. 分支机构数量增加迅速,业务范围逐步扩大 截至2005年底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238家营业性机构。除营业性机构外,另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173家银行在我国23个城市开设了238家代表处。(数据来源:维普资讯https://www.doczj.com/doc/a18905541.html,)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业务范围已经从外汇业务扩大到人民币业务。截至2004年7月15日,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地域扩大到13个城市,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达到100家,占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的50%:另外,还有13家外资银行获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27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11家外资银行获准从事衍生产品交易。至此,外资银行在法扼规定的12项基本业务范围内经营的业务品种已达约100个.其中新增的业务有QFII②托管、网上银行、国债承销、 ①《Co-competition,合作竞争》作者:西方经济学家拜瑞.J.内勒巴夫和亚当.M.布兰登勃格。合作竞争,即竞争式合作这一概念源于此书。 ②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帐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

2020(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 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令2006年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经2006年11月17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53次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 主席刘明康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条例》所称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是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所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是指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第二章设立与登记 第三条《条例》和本细则所称审慎性条件,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一)具有良好的行业声誉和社会形象; (二)具有良好的持续经营业绩,资产质量良好; (三)管理层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四)具有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控制关联交易风险; (五)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六)按照审慎会计原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且会计师事务所对申请前3年的财务会计报告持无保留意见; (七)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八)具备有效的资本约束与资本补充机制; (九)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本条第(八)项、第(九)项适用于外商独资银行及其股东、中外合资银行及其股东以及外国银行。 第四条《条例》第十一条所称主要股东,是指持有拟设中外合资银行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50%以上,或者不持有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50%以上但与拟设中外合资银行之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商业银行: (一)持有拟设中外合资银行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二)有权控制拟设中外合资银行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三)有权任免拟设中外合资银行董事会或者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四)在拟设中外合资银行董事会或者类似权力机构有半数以上投票权。 拟设中外合资银行的主要股东应当将拟设中外合资银行纳入其并表范围。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拟设外商独资银行、拟设中外合资银行的股东: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存在明显缺陷; (二)股权关系复杂或者透明度低; (三)关联企业众多,关联交易频繁或者异常; (四)核心业务不突出或者经营范围涉及行业过多; (五)其他对拟设银行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形。 第六条《条例》第十条至第十二条所称提出设立申请前1年年末是指截至申请日的上一会计年度末;所称资本充足率符合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是指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一)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一) 【摘要】文章介绍了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情况,分析了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带给我国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外资银行;中国银行;全面开放;影响 中国的金融开放始于1979年。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 后,中国的金融开放被外在的规定了加速度和时间表,中国金融业全方位开放的时代已经开始。在2006年12月,中国已经兑现承诺,向外国全面开放银行业,外资金融机构享受与中资金融机构同等的国民待遇,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各种类型的竞争。中国银行业如何面对这种开放局面权,已经成为学界和政府相关部门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银行业的开放概况 到2006年6月底,美洲银行成为中国建设银行的首家战略投资者;7月初,淡马锡成为建行的第二个国际战略投资者。与此同时,花旗银行、汇丰银行、高盛、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入到追逐中资银行的行列……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其强项业务的移植将为中资银行添加鲜活的血液。在此基础上中资银行冲击上市之举还被欺予了更多的期望。 据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5年12月5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2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7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其

中,在国有银行领域,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投资中国建设银行54.66亿美元。苏格兰皇家银行、瑞士银行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国银行36.75亿美元;在股份制银行领域。亚行、花旗和汇丰银行等投资了交通、光大、民生、兴业、浦发、深发展以及筹建中的渤海银行等。总投资额为29亿美元;在城市商业银行领域,加拿大丰业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荷兰国际集团、德国投资与开发公司、国际金融公司等投资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以及西安市、济南市、杭州市和南充市商业银行,总投资额为5.6亿美元。 总的看来,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地域和运营门槛的限制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已经相当广泛地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竞争;(2)人民币业务开放迈出重大步伐;(3)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速度加快,比重不断加大;(4)外资银行业务逐渐拓展,在许多领域体现出相当的竞争力。 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带给中国银行业的机遇 (一)有利于促进银行体制改革,提高银行业的运行效率 金融业全面开放有助于国内银行服务效率的提高,进而有助于金融体系的完善,对金融安全起到正面作用。第一,外资银行的进入将打破垄断,增强竞争,促使中资银行服务成本的降低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第二,外资银行的进入,通过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还可以引人新的技术和理念,如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提高中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国内商业银行深化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