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期新药临床试验中安全性数据规范化分析探讨_魏敏吉
- 格式:pdf
- 大小:314.01 KB
- 文档页数:4
医院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权益保护及对策程毅;布格拉·米吉提;张翌韦;袁明奎;杨建华;鲁瑞萍【摘要】通过了解某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保险购买情况,分析药物临床试验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及赔付的主体,建议通过强化伦理审查、临床试验管理和研究者GCP培训,完善临床试验保险制度,降低临床试验的风险,保障受试者的安全和合法权益等措施,希望对规范医疗产品临床试验研究发挥作用.【期刊名称】《中国医学伦理学》【年(卷),期】2019(032)001【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药物临床实验;受试者;伦理审查【作者】程毅;布格拉·米吉提;张翌韦;袁明奎;杨建华;鲁瑞萍【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2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医疗产品(包括药物、医疗器械及复合产品)系统性上市前的临床试验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产品的疗效与安全性[1]。
在药物临床试验中,发生不良事件后,受试者的权益受到损害,对受试者遭受的损害进行救治和赔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在《赫尔辛基宣言》中,明确提出“因为参加临床研究受伤害的主体必须保证适当补偿和治疗[2]”。
ICH-GCP的指导原则中提出,“申办者必须为受试者或研究者提供保险或经济赔偿,以解决由临床试验引起的索赔[3]。
”目前世界各国对受试者的赔偿机制各不相同,但大体上可分为两类: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4]。
基于数据挖掘(新角度)探讨刘红旭教授验方“心痛三两三”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运用特点龙德怀;尚菊菊;刘红旭;周明学;来晓磊;连妍洁【期刊名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22(17)10【摘要】目的探讨刘红旭教授验方“心痛三两三”在治疗稳定性冠心病中的运用规律。
方法通过数据挖掘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红旭教授门诊近10年诊治有效的稳定性冠心病处方数据。
结果共纳入方剂3627首,涉及药物278味,药物使用频次61479次。
“心痛三两三”方中延胡索、当归、鸡血藤、川芎用药频次分列第4、6、7、11位;“心痛三两三”方皆为温性药,五味属辛、甘、苦之类,归经以肝、心、脾为主,功效以活血化瘀为主,皆与整体方药体系相顺应;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心痛三两三”方中的其他4味中药同时出现时,川芎随之出现的概率为100%,鸡血藤出现的概率为96.73%,当归出现的概率为91.78%,延胡索出现的概率为83.01%,三七粉或水蛭出现的概率和为62.45%;显示三七粉出现时,水蛭随之出现的概率为41.18%,忍冬藤出现时,鸡血藤随之出现的概率为44.51%;“提升度”前20的药对中,与“心痛三两三”方或其常用加减药物相关的药对占14对;系统聚类分析显示当归、川芎、鸡血藤、三七粉4味药物单独为一聚类项。
结论验方“心痛三两三”组成药物在整体方药体系中具有与整体方药体系相顺应,使用频次高,药物间关联性强,方中药物间主次分明及随症加减灵活变换的特点,是刘红旭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方药体系的核心方之一。
【总页数】7页(P1913-1918)【作者】龙德怀;尚菊菊;刘红旭;周明学;来晓磊;连妍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刘旭生教授治疗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的用药规律2.基于数据挖掘刘红旭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规律3.刘红旭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组方规律分析4.基于“双心理论”探讨刘红旭教授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的用药规律5.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在刘红旭教授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方药体系中的运用情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卡培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8T07:57:54.887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4期作者:赵纪云[导读]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赵纪云白山市中心医院吉林134300摘要:目的:探讨卡培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时段选取范围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入选此次研究80例患者均为我院接收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结合此间消化道肿瘤患者应用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依次实施1250mg/m2卡培他滨治疗及1000mg/m2卡培他滨治疗,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分析治疗效果,和对照组(80.00%)相比,观察组(97.50%)更高,P<0.05。
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20.00%)相比,观察组(2.50%)更低,P<0.05。
结论:在消化道肿瘤治疗期间,通过予以小剂量卡培他滨治疗方法,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卡培他滨;消化道肿瘤;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应用价值近年来,消化道肿瘤的患病率日趋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不及时治疗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卡培他滨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期间,相关医务人员根据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药物剂量严格进行控制强化患者疗效,对其预后改善具有积极意义[2]。
本文择取我院接收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9年12月~2021年12月),观察卡培他滨的应用价值、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现有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时段选取范围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入选此次研究80例患者均为我院接收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结合此间消化道肿瘤患者应用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依次实施1250mg/m2卡培他滨治疗及1000mg/m2卡培他滨治疗,其中对照组:女18例,男22例,患者的年龄界限值为36-78岁,平均:(57.25±1.98)岁。
蒿秦化斑方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热毒蕴结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评价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属“药毒病”范畴,是一种面部再发性皮炎,临床易与玫瑰糠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相混淆。
主要由于局部长期不当外用含激素的制剂或产品而形成的一种面部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局部红斑、灼热、瘙痒、干燥/脱屑等为特征,甚或出现脓疱、渗液等临床症状。
由于该病发病部位特殊,给患者带来身体与心理上的双重折磨。
虽然该病治疗方法众多,疗效却参差不齐,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经济、安全、副作用低药物就十分迫切和必要。
研究目的:研究探索蒿秦化斑方对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热毒蕴结证的具体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价,为蒿秦化斑方进一步的机制探索做好基础,同时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
按照随机数表将招募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蒿秦化斑方和凉血解毒汤内服,早晚饭后各一次,每次200ml中药液口服,同时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予纯净水冷湿敷联合维生素E软膏外用。
每间隔1周进行一次随访,同时进行皮损评价、靶皮损拍照以及皮肤屏障功能测定,填写病例报告表,总共疗程为4周。
疗程结束后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分析。
主要评价指标为FHDD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包括红斑颜色、面积、肿胀、干燥/脱屑、毛细血管扩张,次要结局指标有中医证候评分(心烦、口渴、小便黄、大便干)、瘙痒评分及皮肤屏障功能。
研究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51名受试者,其中有45名受试者完成整个周期的治疗。
通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局部皮损、中医症候评分、瘙痒程度的改善情况,研究发现在治疗前后局部皮损、中医症候及瘙痒程度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蒿秦化斑方与凉血解毒方在FHDD这三个方面的改善是等效的;通过比较两组间治疗后的皮肤屏障功能改善情况,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治疗组的局部皮肤水分、温度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的皮肤屏障功能情况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别(P>0.05)。
文献分析联合真实世界研究探讨海博麦布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刘胜;敬怀志;陈敏;凃远珍【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24(27)6【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海博麦布单用或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Meta文献分析与真实世界研究相结合。
首先,通过Meta分析评价海博麦布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然后,从我院HIS系统中导出并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信息,根据患者使用的降脂药物分为4组(海博麦布20 mg组、阿托伐他汀20 mg组、海博麦布20 mg+阿托伐他汀20 mg组、海博麦布20 mg+瑞舒伐他汀10 mg组),并观察各组患者的降脂效果及不良反应;最后,比较文献分析与真实世界研究的异同性。
结果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海博麦布或联合他汀类药物)TG、LDL-C、Apo B水平较基线降低率大于对照组(安慰剂或他汀类药物)(P<0.05),但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真实世界研究,4组患者TC、TG、LDL-C、ApoB水平较基线均降低(P<0.05);4组患者TC、TG、LDL-C、Apo B水平较基线降低率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海博麦布20 mg+阿托伐他汀20 mg组LDL-C、TG、ApoB水平降低最明显,海博麦布20 mg+瑞舒伐他汀10 mg组次之,海博麦布20 mg+阿托伐他汀20 mg组TC水平降低最明显;4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和真实世界研究均表明,海博麦布或联合他汀类药物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而在降脂强度方面,文献分析和真实世界研究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结论海博麦布单用或联合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显著,且无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
【总页数】8页(P423-430)【作者】刘胜;敬怀志;陈敏;凃远珍【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依折麦布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2.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3.氟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CKD2期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4.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5.海博麦布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66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第30卷第10期2014年10月(总第180期)
Ⅰ期新药临床试验中安全性数据规范化分析探讨DiscussionsonthestandardizedsafetyevaluationofnewdrugsinphaseIclinicaltrials
收稿日期:2014-07-04修回日期:2014-08-05作者简介:魏敏吉(1964-),男,博士,
硕士生
导师,主要从事临床药理研究工作通信作者:魏敏吉Tel:(010)82802538E-mail:weiminji@163.com
魏敏吉1,王水强2,赵彩芸1,
郭旭光3
(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北京
100034;2.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药品审评
中心,北京100038;3.WestatInc.Durham,NorthCarolina27703,USA)
WEIMin-ji1,WANGShui-qiang2,
ZHAOCai-yun1,GUOXu-guang3
(1.InstituteofClinicalPharmacology,PekingUniversityFirstHospital,Bei-jing100034,China;2.CenterforDrugEvaluation,Chin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38,China;3.WestatInc.Durham,NorthCarolina27703,USA)
摘要:推进创新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策略是基于药物的获益/风险比分析,因此,在早期临床阶段就进行规范化的药物安全性评价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对国内完成的Ⅰ期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价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如不良事件术语需要统一以及规范化呈交、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分级、需要关注的重要和未期望的不良事件等。针对这些不足,建议按照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的安全性分析。关键词:Ⅰ期临床试验;安全性分析;规范化;药物安全性;不良事件DOI:10.13699/j.cnki.1001-6821.2014.10.029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1-6821(2014)10-0966-04
Abstract:ThestrategiesforpushingphaseⅠnewdrugclinicaltrialsfor-wardarebasedontheratioofbenefittorisk.Thusitwouldbeagoodstartingtoperformastandardizedsafetyevaluationwhenanewdrugentersitsearlyphasetrial.Inthepresentpaper,weevaluatedthesafetyinformationcontainedinthephaseIclinicalstudyreportsofnewdrugsandfoundimprovementsneededtobedoneinthefollowingareas,suchasthestandardterminologyusedforadverseevents,presentationofadverseevents,classificationoflaboratoryparametersandspecialatten-tionstotheimportantandunexpectedadverseevents,etc.Finally,weproposedtoadoptastandardizedpracticebasedonTechnicalRequirementsforRegistrationofPharmaceuticalsforHumanUse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Harmonization(ICH)guidelinesintheassessmentofdrugsafety.Keywords:phaseIclinicaltrial;safetyevaluation;standardization;drugsafety;adverseevent
据统计,约有20%的药物因安全性方面的问题而停止开发[1];即
使已经上市,还有部分药物因安全性问题被撤市;因安全性所致的说明书修改比例更高。在2002—2005年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已经批准的1601个新药(包括生物制品)进行了2645次说
明书修改,主要措施是给予安全性警示或限制使用[2]。Ⅰ期临床试
验是最早的人体试验,试验人群一般无基础疾病的影响,结合暴露量信息,进行有说服力的因果关系分析,从而获得重要的安全性信息。多数情况下,需根据试验的进展情况以及药物作用特点,随时补充新的Ⅰ期临床试验;有时还需要在多个中心进行研究。随着研究例数的增加,还要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统计学分析,从中寻找一些规律。对安全性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审评、加强安全性监测及国际间协调,ChinJClinPharmacol967
Vol.30No.10October2014(SerialNo.180)需要对临床试验中的不良事件进行规范化的表达,分析其与药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严重程度的评判也应有统一尺度。因此,在早期临床研究阶段就用规范化的安全性数据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回顾了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参照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指南,分析目前国内创新药物早期临床研究中安全性分析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办法,以期达到加快新药临床研究与提高临床研究质量的目的。1Ⅰ期临床试验中需要收集的安全性数据Ⅰ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试验药物的安全性特征,监控其安全性;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PK)或/和药效学(PD)特征、药物的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此,Ⅰ期临床试验中,需要针对身体的重要系统进行一系列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一些检查需要重复多次。这期间可收集以下与安全性相关的数据:①暴露程度信息,主要有剂量、受试者的暴露情况;②不良事件信息,包括所有的不良事件,但需重点关注严重不良事件、其他重要不良事件(导致受试者退出、需给予其他药物或手段治疗等)、与药物有关或可能有关的不良事件、非期望的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③临床实验室评价信息,包括血液学、临床生化及尿常规等;④生命体征、体检发现、心电图及特殊安全性检查等。2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相关信息2.1不良事件的的定义和分类按照ICH的规定[3],不良事件的定义为:病人或临床试验受试者接受1种药品后出现的不良医学事件,但并不一定与治疗有因果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前,不同国家对同一个不良事件的表述不一致,这不利于安全性数据的分析比较和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药物注册。1994年,ICH拟定在各国之间通用的不良事件术语。1997年医学管理事务术语词典(MedicalDirectoryforRegulatoryActivities,MedDRA)被引入,解决了术语不一致的问题。MedDRA是1个目前被国际上广泛接受的不良事件分类系统,包括8万多条不良事件术语,至今已出多版,是需要付费的商业系统。除MedDRA外,目前还有CTCAE术语词典,该词典可以看做是MedDRA的子集,使用不收费(http://ctep.cancer.gov),主要用于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中的不良事件表述;另外,还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WHO-ART术语词典,该词典包括700万条不良事件术语。为了解决词典术语不一致的问题,WHO-ART和MedDRA之间的术语进行了映射处理,使2种词典
的术语编码之间可以转换。欧美药政管理机构推荐用MedDRA词典,但用其他的术语词典也可以接受,在上报产品的所有的安全性分析资料时,要求用1种词典的术语。2.2不良事件与研究药物之间的关系
不良事件与研究药物之间的关系一般分成5级,目前有2种评价方式:①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无关;②肯定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无关、无法评价。前1种为国际通用的分类方式,后1种是国内一些单位使用的分类方式。显然,用不同的分类方式,获得的最终结果不一致。2.3不良反应分类和机理
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分为A~E型,共5种[4]:A型
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占所有不良反应的70%~80%,该型不良反应与药物效应和剂量有关,如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和低血压,这种不良反应是可以预测和预防的;B型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和特异质反应等,占所有不良反应的6%~10%,此类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是无法预测和避免的,且与剂量关系不密切,如β内酰胺类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C型是慢性长期作用,如环孢素引起的淋巴瘤;D型为迟滞性作用,如神经松弛剂引起的迟发性运动障碍;E型为治疗结束后的作用,如苯二氮类药物的戒断症状。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可以简单分为4类,包括在作用部位处扩大的药理作用,在作用部位之外的药理作用(与药物的选择性有关),其他附加的药理作用及
引起免疫响应的改变。近年来,通过对反应性代谢物的认识,明确了一些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3国内对安全性数据分析的要求和现状
3.1法规情况
2003年,我国颁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
范》[5],规定在试验方案中需要包括“不良事件的记录
要求和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方法、处理措施、随访的方式、时间和转归”;在记录和报告项下规定“安全性评价应有临床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合理的统计分析,对严重不良事件应详细描述和评价”。在我国颁布的《化学药物临床试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6]中规定Ⅰ期耐受性试验设计需要进行的安全性分析为“试验结果及分析(受试者一般状况及分析,各剂量组间可比性分析、各项观察指标的结果、数据处理与分析、发生的不良事件的观察及分析)”。
此
外,我国颁布的《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生
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7]中也涉及药物的安全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