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第8章

心理学第8章

心理学第8章
心理学第8章

第八章人格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人格2.心理状态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5.自我调控系统6.自我认识7.认知方式8.场独立性9.气质10.性格11.人格特质12.测验法13.投射测验二、单项选择题

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复杂性

2.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表明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这指的人格特性是(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复杂性

3.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这指的人格特性是(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复杂性

4.人格表现绝非静水一潭,各种人格结构的组合千变万化,而使人格的表现千姿百态。这里讲的人格特性是(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复杂性

5.人们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大方面表现出的个体差异,这属于人格结构系统差异中的( )

A.知情意系统 B.心理状态系统 C.人格动力系统 D.心理特征系统6.我们经常说的意识状态、注意状态、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这是指人格结构的哪一系统?( )

A.知情意系统 B.心理状态系统 C.人格动力系统 D.心理特征系统7.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人格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指的是( )

A.知情意系统 B.心理状态系统 C.人格动力系统 D.心理特征系统8.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的人格结构系统属于( )

A.知情意系统 B.心理状态系统 C.人格动力系统 D.心理特征系统9.有的学生的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使用的多是整体加工方式,这种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同时型

10.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表现比较好。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这种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同时型

11.达斯等人在脑神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型与同时型认知风格。他们认为左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的认知加工风格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同时型

12.达斯等人在脑神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型与同时型认知风格。他们认为右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的认知加工风格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同时型

13.有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第一种假设成立后再进一步考虑第二种假设,一环一环地推导出问题的结果。这表现了哪种认知风格的特点(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同时型

14.有的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同时兼顾到各种可能性,这样才能解决好问题。这种人的认知风格的特点是(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同时型

15.有的人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不太依赖于外界环境,而是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这种认知风格的类型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性 D.场独立性

16.有的人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要依赖于外界环境,处理问题总是要依赖于环境,这种认知风格的类型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性 D.场独立性

17.最先提出气质的类型取决于体液的观点,并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的学者是( )

A.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 B.罗马医生盖伦

C.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D.行为主义者华生

18.首先确定了人的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的学者是( ) A.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 B.罗马医生盖伦

C.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D.行为主义者华生

19.有的人情绪爆发快,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但是这种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刚愎自用,但表里如一。这种人的气质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0.有的人乖巧伶俐,惹人喜爱,他们的情绪丰富而且外露,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活泼、好动、乐观、灵活是他们的优点。思维灵活,行动敏捷,对各种环境的适应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这种人的气质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1.有的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情绪体验深刻,他们的自制力很强,不怕困难,忍耐力高,表现出内刚外柔。他们的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行为主动性比较差。这种人的气质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2.有的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而又持久,主导心境消极抑郁,多愁善感,给人以温柔怯懦的感觉。这种人自制力强,注意内心世界,不善交际,软弱胆小,萎靡不振。这种人的气质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3.性格是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所以性格( )

A.有好与坏之分 B.无好与坏之分 C.是先天的 D.是心理过程24.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事物有各自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世。这表现了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25.一个人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时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 )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26.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这些表现在性格方面就构成了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27.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方面的性格差异,指的就是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28.于1937年首先提出人格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施特恩 D.吉尔福特

29.用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提出人有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制定了《16种人格因素测验》的心理学家是( )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施特恩 D.吉尔福特

30.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把它概括为哪一种人格模式( )

A.单一型模式 B.对立型模式 C.多元型模式 D.场依存性模式31.我们把心理活动指向于外部世界的人格特征称之为外向人格;把心理活动指向于内心世界的人格特征称之为内向人格。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把它概括为哪一种人格模式( ) A.单一型模式 B.对立型模式 C.多元型模式 D.场依存性模式32.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内经》按阴阳强弱,把人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共五种类型。按照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的人格分类方法,阴阳五行说属于( )

A.单一型模式 B.对立型模式 C.多元型模式 D.场依存性模式33.把人格类型概括为三种模式:单一型模式、对立型模式、多元型模式的德国心理学家是( )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施特恩 D.吉尔福特

34.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和揭示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是( )

A.双生子研究 B.社会文化研究 C.家庭因素研究 D.早期童年经验研究35.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主要指的是( )

A.生物遗传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家庭环境因素 D.自然物理因素36.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察和鉴别的方法。是( )

A.测验法 B.投射法 C.观察法 D.完形法

37.罗夏克墨渍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都属于( )

A.测验法 B.投射法 C.观察法 D.问卷法

三、多项选择题

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的本质特征包括(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

2.一个人的人格具有复杂的结构系统,它主要包括的成分有( )

A.知情意系统 B.心理状态系统 C.人格动力系统 D.心理特征系统E.自我调控系统

3.心理过程可以分为( )

A.认知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心理状态 E.个性心理

4.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它包括( ) A.意识状态 B.注意状态 C.情绪状态 D.疲劳状态 E.营养状态5.人格动力系统是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它主要包括( )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价值观 E.世界观

6.人格构成中的心理特征系统主要指的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E.兴趣

7.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主要包括(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中心 E.自我行为8.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差异的学科,人格差异主要表现在( )

A.认知方式差异 B.气质类型差异 C.性格类型差异 D.地域文化差异E.价值观的差异

9.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为哪几种认知类型方面? ( )

A.冲动型与沉思型 B.系列型与同时型 C.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D.内向型与外向型 E.宗教型与经济型

10.沉思型学生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在学习上,沉思型的学生在哪些方面的能力表现比较好( )

A.阅读能力 B.记忆能力 C.推理能力 D.创造力 E.动作能力11.达斯等人在脑神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具有哪些认知风格方面的差异(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内向型 D.系列型 E.同时型

12.依据人格对外界环境的依赖程度对人的认知类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

A.沉思型 B.系列型 C.同时型 D.场依存性 E.场独立性

13.气质学说最先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的体液说,他认为人体内有( )

A.粘液 B.黄胆汁 C.黑胆汁 D.血液 E.脑脊液

14.罗马医生盖伦通过研究进一步确定了气质类型,提出人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E.神经质

15.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 ) A.强度 B.速度 C.灵活性 D.指向性 E.独特性

16.多血质的人乖巧伶俐,惹人喜爱,他们的情绪丰富而且外露,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它们的主要优点是( )

A.活泼 B.好动 C.乐观 D.灵活 E.外向

17.性格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 )

A.对现实的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E.素质特征

18.人格特质学说的主要的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施特恩 D.吉尔福特 E.爱德华

19.人格的特质理论主要有( )

A.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B.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C.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 D.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内经》提出的阴阳五行说 E.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的人格类型模式

20.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分为( )

A.共性特质 B.个性特质 C.理论特质 D.文化特质 E.民族特质2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进一步把个性特质又分为 ( )

A.首要特质 B.中心特质 C.次要特质 D.有效特质 E.无效特质22.请指出现代的“五因素”人格特质理论中描述的人格特质( )

A.情绪稳定性 B.外向性 C.开放性 D.随和性 E.谨慎性

23.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把人格类型概括为几种模式( )

A.单一型模式 B.对立型模式 C.多元型模式 D.文化型模式 E.宗教型模式

24.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 )

A.生物遗传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家庭环境因素 D.早期童年经验E.自然物理因素

25.一般研究者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分成( )

A.权威型教养方式 B.放纵型教养方式 C.民主型教养方式 D.溺爱型教养方式 E.科学型教养方式

26.指出下列属于测量人格特质的测验或问卷( )

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B.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C.青年性格问卷(简称CPI)D.罗夏克墨渍测验 E.主题统觉测验

27.指出下列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投射测验( )

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B.青年性格问卷 C.句子完成法 D.罗夏克墨渍测验 E.主题统觉测验

四、简答题

1.人格的含义及人格具有哪些特性?

2.简述人格结构系统的成分。

3.什么是人格结构的自我调控系统?

4.简述认知方式方面的差异。

5.简述人的气质类型差异。

6.简述人格的特质理论。

7.简述人格类型学说。

8.人格测量的方法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试述人格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各对人格起什么作用?

2.试分析一个人的性格差异。

六、案例分析

话剧已经开演了,在剧场门口人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有四个迟到的观众,第一个人对检票员大声嚷道:我是有票子的,我买了票子就是为了看戏的,迟不迟到是我的事……。检票员对他说:你现在进去会影响他人看戏,剧场规定只有幕间休息才能进去。这个人发火了,与检票员拉拉扯扯、吵吵嚷嚷,一定要冲进去。第二个人对检票员和声细雨地说:我今天确实碰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我本不想迟到,我一看见你就知道你是个善解人意的人、好心肠的人,我进去时一定低下头悄悄地走,不会妨碍别人看戏,你就放我进去吧!……第三个迟到的人站在一边,心里一直在嘀咕:今天真倒霉,怎么就看不到完整的戏了呢?这真正愁死人了!看看吧,他们能进去,我就能进去。这人就一直在旁边看着。第四个人其实也在旁边,他看到为了进剧场有的人在吵架,有的人在评理,有的人在观望。他觉得心里很不舒服,自认倒霉,悄悄地离开了剧场。

(1)请用心理学中有关气质的知识分析以上事例。

(2)指出每种气质的一般行为表现。

公共心理学第四章青少年认知发展及学习

第四章青少年认知发展与学习认知发展与学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基本前提,而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就在于促进个体认知的发展。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各种认知功能趋于成熟,认知结构趋于完善。因此,这是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黄金时期。本章主要讨论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知识学习的规律;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学习的规律。 第一节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水平是影响个体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只有弄清青少年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指导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节主要介绍青少年认知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一、认知发展概述 (一)认知发展 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心理学将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成份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 (二)认知发展的条件 个体的认知发展既受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的影响,又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遗传素质是个体通过遗传个体获得的与前辈相似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等。遗传素质是个体的认知发展必要的生物前提。首先,正常的遗传素质是产生正常的认知活动的前提。例如,一个天生的聋儿,就永远不会辨别声音。其次,遗传素质还奠定了个体认知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智力与父母的智力存在较高的相关水平。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理成熟主要是依赖于机体的遗传基础而发生变化的。个体的认知发展与生理成熟直接相关,并以生理成熟为基础。生理成熟具有严格的程序性,这种程序性也严格地控制着认知的发展。 当然,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只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只能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它不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心理原因,也不能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对个体认知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环境。例如,从小与野兽生活在一起的人类个体(如印度发现的“狼孩”),虽然具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水平,但其认知发展水平远远低于正常的人类个体。 在环境因素中,个体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影响最大,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儿童实施影响。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的心理发展。环境和教育都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三)认知发展的动力 在个体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个体不断的积极认识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社会因素)和教育向个体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学习需要和个体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所谓新的学习需要,就是个体积极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需要。它是一定的教育条件下,由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不断地内化而形成的。它代表了个体认知发展中活跃的一面。所谓原有的认知水平,就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已经形成的认知水平,是过去认知活动的结果。它代表了个体认知发展稳定的一面。 新的学习需要和已有认知水平的矛盾是个体认知发展中的内部矛盾。当新的学习需要足够强烈,成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会推动个体的认知活动,进而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教育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教育能不断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八章-记忆的发展与知识的巩固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八章记忆的发展与知识的巩固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起源于( )。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 A.2秒~1分钟B.O.25~2秒C.5秒~2分钟D.O.2~O.5秒 4.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一周之后复习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8.“舌尖现象”可以用来证明( )。 A.知识同化说B.提取失败说C.经验干扰说D.痕迹衰退说 9.一般来说,考试之前的学习效率比平时高,这说明( )。 A.材料的性质影响识记的效果 B.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影响识记效果 C.识记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影响识记的效果 D.对材料的组织影响识记效果 10.在参观了服装博览会后,能够记住一件件新的服装样式和颜色,这属于(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

二、填空题 1.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 )、( )和( )的过程。 2.大学生记忆发展具有( )、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的特点。 3.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 );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 )个组块。 4.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 )、( )才可能转入( )。 5.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 )的过程。 6.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 )与( )、识记的( )与( )、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组块化编码、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觉醒状态、识记的信心等。 7.知识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储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数量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这就是( )。 8.保持是( )和( )的中间环节,在记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也就没有记忆。 14.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学习者是否理解了其意义,可以把识记分为( )和( )。15.( )是由一种经验想起另一种经验,或由想起的一种经验再想起其他的经验的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述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2.简述知识编码的主要方式。 3.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简述知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 四、论述题 1.论述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 2.试论如何进行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大学公共心理学重点知识总汇

简答论述 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P41 1、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丰富多彩的。 2、每个人都是自主选择的。 3、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 4、每个人都是又潜能的。 5、每个人都是发展着的。 6、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 二、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P54 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注意的有意性不断增强,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1、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 2、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三、儿童观察的发展趋势,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59 儿童观察的发展总趋势是: 1.有意性不断增强。 2.精确性不断提高。 3.概括性逐渐增强。 感知规律再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地 感知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 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同学都能看得清,听得明。 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 知。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该有间隔和停顿,教师板书应注 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 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距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4.根据直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 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 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实现的。 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66 1.善于识记,增进记忆。 (1)直观形象法 (2)分类记忆法 (3)谐音记忆法 (4)歌诀记忆法 (5)联想记忆法 2、科学复习,克服遗忘。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复习多样化 (4)适当过度复习 五、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P71

1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从学科范畴来看,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来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主体)的心理。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与教实际上是对同一过程的不同理解,要知道教师该如何教,首先就要理解学生该怎样学,故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多选题)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及阶段特点。)一、作为独立学科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心理学化”的思想。 德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他因此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年,俄国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此后,该书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认为教育心理学因教育需要而产生,其研究是以了解人性及改变人性从而实现教育目的为取向的。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世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 第八章 学习策略

第八章学习策略 一、单选题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 复杂方案 B 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 2.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这是指() A 元认知计划 B 元认知知识 C 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监视 3.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 A 计划策略 B 调节策略C复述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 4.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 A 复述策略 B 理解——控制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5.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 学习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 6.()是使记忆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长期保持的有效手段。 A 精细加工 B 生成性学习C组织D复述 7.()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A 元认知调节B元认知控制C元认知监视D元认知计划 8.()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 A 指导教学模式B完形训练模式C交互式教学模式D程序化训练 9.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 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D生成技术 10.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11.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 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 12.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提出的。 A加涅B布鲁纳 C 斯滕伯格D弗拉维尔 13. ()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 A元认知能力B元认知知识C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计划 14.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中就写到:“学而时习之”。从学习策略上看,这是属于() A 认知策略 B 复述策略C监视策略D组织策略 15.学生建立时间、设置学习目标等,这在学习材策略上是一种()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调节策略 16.()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小步骤,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化的程度 A 合作学习模式B程序化训练模式C完形训练模式D交互式教学模式 17.()是用简图表示事物的位置。 A流程图 B 网络关系图 C 模型图D系统结构图 18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A 复述策略 B 理解——控制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19.想象、口述、做笔记、类比、答疑等,这些都是一种理解性的策略。从学习的策略的分

第一章_教育心理学概述(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重点提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年(d)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d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c)。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a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a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d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a)。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a )。 A.1879年 B.1897年 C.1789年 D.1798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b(b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c )。

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学习策略具有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 研究学习策略的意义: 一、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尤其是能够促进或改进因学习策略掌握不好或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的学习上的困难。 二、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教师通过学习策略的教学,可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 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发展。 典型的学习策略: 一、认知策略 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为更好地获得、储存、提取、运用信息等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或外部言语重视学习材料或刺激,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各种方法。 常用的复述策略: 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过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预防两种抑制影响。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画线 (二)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主要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也就是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只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记忆术。(1)位置记忆法;(2)缩减和编歌诀;(3)谐音联想法;(4)关键词法;(5)视觉联想。 2.做笔记。有助于对材料进行编码,同时还具有外部存储功能。摘抄、评注、加标题、写段落概括语以及结构提纲。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精细加工强调在新学信息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背景知识的多少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常用的复述策略: 1.列提纲 2.利用图形。(1)系统结构图;(2)流程图;(3)模式或模型图,模式图就是利用图解

公共管理心理学(1)

1.文化融合应激是急速的社会文化变迁引起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心理反应。(A ) A) 正确 B) 错误 2.领导行为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着重于抓组织和关心人,“抓组织”即科学设置组织机构,明确职责,确立工作目标等;“关心人”即注重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部署意见,关心他们的需求等。(A ) A) 正确 B) 错误 3.心理健康并不属于公共卫生问题。(B ) A) 正确 B) 错误 4.精神疾病的防治分为三级,其中一级预防主要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来控制疾病,降低危害。(B ) A) 正确 B) 错误 5.现代生活环境设计正朝着满足人的各种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生活环境设计也就此成了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A ) A) 正确

B) 错误 6.敞开式的办公环境噪声大、干扰大、注意力不集中,因而工作效率易受到影响。(A ) A) 正确 B) 错误 7.慢性应激反应在突发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较长。(B ) A) 正确 B) 错误 8.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仅表现为模仿、跟从、无目的和无组织等。(B ) A) 正确 B) 错误 9.从心理学方面看,与新闻敏感联系最密切的心理现象就是社会判断。(B ) A) 正确 B) 错误 10.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都受同一心理机制的制约,即要使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的心理结构相一致、相协调。(A ) A) 正确 B) 错误

11.文化融合应激是急速的社会文化变迁引起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心理反应。(A ) A) 正确 B) 错误 12.领导行为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着重于抓组织和关心人,“抓组织”即科学设置组织机构,明确职责,确立工作目标等;“关心人”即注重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部署意见,关心他们的需求等。(A ) A) 正确 B) 错误 13.心理健康并不属于公共卫生问题。(B ) A) 正确 B) 错误 14.精神疾病的防治分为三级,其中一级预防主要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来控制疾病,降低危害。(B ) A) 正确 B) 错误 15.现代生活环境设计正朝着满足人的各种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生活环境设计也就此成了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A )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C 【解析】 l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A 4.A 【解析】 桑代克的联结说、华生的习惯说、赫尔的内驱力递减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的联想一反射说、格式塔的完形说、勒温的场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认知一同化说等等。 5.D 【解析】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 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6.C 7.D 8.D【解析】 l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都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9.D 10.D 【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因此,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11.D 【解析】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而非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12.A 【解析】 维果茨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13.B l4.A l5.C 16.A 【解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7.D 【解析】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和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18.D 【解析】 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以本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独立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19.C 【解析】 研究趋势:①在理论思想方面,外因论和机械论被逐渐克服。②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③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④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⑤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⑥分析性研究与综合性研究相结合。⑦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20.C 【解析】 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占优势。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21.D 【解析】 扩大教育内容不是教育心理学学科的任务。 22.D 【解析】 巴甫洛夫的联想~反射说,加里培林的学习活动。 23.B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八章学习策略

一、单选题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 复杂方案 B 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2.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这是指() A 元认知计划 B 元认知知识 C 元认知控制 D元认知监视 3.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 A 计划策略 B 调节策略 C复述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 4.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 A 复述策略 B 理解——控制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5.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 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6.()是使记忆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长期保持的有效手段。 A 精细加工 B 生成性学习 C组织 D复述 7.()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A 元认知调节 B元认知控制 C元认知监视 D元认知计划 8.()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 A 指导教学模式 B完形训练模式 C交互式教学模式 D程序化训练 9.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 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10.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1.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 B 】P9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 C 】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 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作者是【 B 】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D 】P9 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5、上世纪60年代初,由谁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B 】P10 A.斯金纳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卢姆 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A 】P11 A.社会文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 7、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哪里引进的【 B 】P12 A.俄国 B.西方 C.日本 D.澳人利亚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B 】P12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P10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0、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组成部分是在【 B 】P10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心内容是【 B 】P5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涉及【 B 】P7-9 A.三大方面 B.四大方面 C.五大方面 D.六大方面 1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P9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 1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C 】P10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 1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P4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word版本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 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D.方式方法知识、普通原理知识 2.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 D.以上都正确 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2秒 B.0.2~25秒 C.2秒到1分钟 D.5秒到2分钟 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6.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 A.关于企鹅的定义 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 C.名人的自传 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7.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 A.改造性

B.累积性 C.矛盾性 D.对立性 8.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1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12.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 C.感觉记忆 D.短时记忆 1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14.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答案学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考查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2.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赫尔巴特 B.霍普金斯 C.桑代克 D.卡普杰列夫 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的( ) A.《教育心理学》 B.《科学儿童心理学》 C.《实用教育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4.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 A.桑代克——联结说 B.格式塔——场论 C.勒温——完形说 D.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 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6.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是( )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程序教学 7.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巴普洛夫 B.奥苏伯尔 C.皮亚杰 D.桑代克 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诞生于( )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后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9.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赫尔巴特 B.莫依曼 C.詹姆斯 D.桑代克 10.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 A.学生的学习兴趣 B.学习动机 C.教师的工作压力 D.教师的社会地位 11.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是( ) A.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B.阐明学习的过程 C.阐明有效学习的环境 D.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12.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13.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 ) A.1879年 B.1903年 C.1907年 D.1913年 14.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时间是(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15.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心理学家是( ) A.廖世承 B.陈鹤琴 C.潘菽 D.朱智贤 16.《人是教育的对象》的作者是( ) A.乌申斯基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金纳 1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 ) A.研究心理现象 B.对心理进行测量 C.获取心理数据,区分心理高下 D.研究、揭示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等 18.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 A.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 B.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 C.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明 D.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的技术不够到位 19.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的是( ) A.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使教育心理学有了一定的基础 B.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为研究者开阔了思路 C.已完全摆脱了其他学科的束缚,自成体系 D.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既注重质的研究也注重量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概述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性质及相关概念 (一)动机的性质 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二)动机的功能 引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 (三)动机的成分 内在的需要、外在的诱因 二、学习动机及其分类 (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的的心理倾向。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社会意义:正确或高尚的学习动机与错误或低下的学习动机; 起作用的时间: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间接的远景的学习动机; 范围:普遍型学习动机与偏重型学习动机 来源: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一)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1、对学习动机的启动作用 2、对学习动机的维持作用 3、对学习过程的监控作用 (二)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总体来说,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的积极性会越高,学习效果会越好; 具体来说,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比较复杂,遵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 (一)强化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他们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定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此,在他们看来,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他们主张,在学习活动中,应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二)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1、只重视外部诱因的控制,无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2、寻求奖励、逃避惩罚的想法对全体学生都不利 3、手段目的化的结果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短暂的功利取向不易产生学习迁移 二、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 (一)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动机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基本内在原动力。所有学生都有学习动机,但是未必都专注在功课上。只有学生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所学的内容符合他们成长的需要,他们才会维持强烈的学习动机。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内在动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和谐的教室气氛,是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条件。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七个层次) 2、需要层次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马斯洛认为,学生本身先天具有发自内心的成长潜力,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行学习。 在教育上,只有先给学生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其各种缺失性需要均获得满足之后,大多数学生才会自发性地继续成长。 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与尊重的需要,家长与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公共心理学试题一

公共心理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注意; 3、感知; 4、记忆; 5、思维; 6、定势; 7、迁移 8、智力;9、创造力;10、情绪(情感);11、情商;12、意志;13、气质;14、性格;15、学习 二、简答题 1、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学生观?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4、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有何特点? 5、教学应如何促进青少年学生的情商发展? 6、青少年存在哪些意志障碍? 7、教师在课堂中常见的问题行为有哪些? 8、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 1、学习策略的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2、如何根据迁移原理来组织教学? 3、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4、课堂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有哪些方法? 5、如何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四、案例分析答题思路: ?1、说明该案例符合或违背什么心理学原理。 ?2、简要阐明所符合或违背的心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3、结合材料分析(将案和原理融为一体)。 ?实例分析: 在为高年级教师在上课中,发现班上一中队委员思想开小差,老师为促使他“醒悟”,便要这位同学用“以身作则”这个词语造句,这位同学低头不语,于是,老师带着讥讽的口吻造了一句,“中队干部上课应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纪律!”谁知,过了片刻,该学生站起来回敬了一句,“老师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学生应以身作则,怎么能挖苦学生呢?”话音刚落,全般轰动,气得这位老师脸色发白。请分析,这位老师为什么会碰壁(提示:从心理学的意志、品德、需要谈起)。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需要 2、感觉 3、性格 4、想象 5、技能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心理学是研究及其的科学。 2、反射弧由、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构成。 3、食物入口会引起唾液是反射;“望梅止渴”是第信号系统。 4、人的视觉中枢在大脑的叶;运动中枢在大脑的叶。 5、按照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需要和需要;劳动属于需要。 6、“我饱了”属于感觉;“我好冷”属于感觉。 7、在100克的重量上增加3克,甲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当增加5克时,乙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这说明甲同学的差别阈限比乙同学的差别阈限,乙同学的差别感受性比甲同学的差别感受性。 8、用刀子刮玻璃的声音会让人产生皮肤寒冷的感觉,这属于;吃糖之后吃桔子有酸的感觉属于感觉的。

心理学第八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 1、某5岁小孩在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测验中智商为120,他的智力年龄为___________。 A.5岁 B.6岁 C.7岁 D.8岁 ( )2、受到知识经验的影响,成年后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的智力是。 A.流体智力 B.背景智力 C.晶体智力 D.多元智力( )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 A. 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量表 B. 比纳—西蒙量表 C.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 瑞文推理测验 ( ) 4、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智力是。 A、流体智力 B、背景智力 C、晶体智力 D、经验智力 ( )5、首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将智力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过程并具有多种功能成分的智力理论是: A.Sternberg三元智力理论 B. Pass理论 C.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D. 斯皮尔曼二因素论( ) 6、如果一个实际年龄为10岁的儿童,其智力年龄是11岁,其智商是。 A、0.9 B、90 C、110 D、1.1 ( ) 7、智商在______代表了智力的一般水平。 A、80~100 B、100~120 C、90~110 D、70~90 ( ) 8、离差智商指的是:。 A、一个人的智力实际达到的年龄水平 B、个体智商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 C、个体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间的关系 D、随着个体实际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智商分数 ( )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 A. 逻辑-数学智力 B. 空间智力 C. 社交智力 D. 情绪智力( ) 10、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心理学家是。 A.斯皮尔曼 B.斯腾伯格 C.加德纳 D.瑟斯顿 ( )11、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的提出者是: A.加德纳 B.吉尔福特 C.斯滕伯格 D.卡特尔( )12、下列智力测验中,属于非言语类测验的是。 A、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B、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C、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D、瑞文测验 ( )13、最适合进行团体测量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B.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C.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D.瑞文推理测验 ( )14、某5岁小孩在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测验中智商为120,他的智力年龄为___________。 A.5岁 B.6岁 C.7岁 D.8岁 ( )15、智力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人的状况。 A.特殊能力 B.操作能力 C.一般能力 D.创造能力 ( )16、斯皮尔曼认为是人的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八章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八章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八章学习策略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2.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可解释的理论是()。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3.不属于元认知的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5.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6.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7.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8.学习策略一般包括()、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A.记忆策略 B.认知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9.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10.流程图可用来表现步骤、事件和阶段的顺序,如系统结构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在学习策略中,它是一种典型的()。 A.精细加工策略 B.调节策略 C.努力管理策略 D.组织策略 11.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