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红线宽度

道路红线宽度

道路红线宽度
道路红线宽度

道路红线宽度

道路红线是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是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其他建设用地的分界控制线。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通行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铺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共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目录

1红线宽度

2道路红线

3宽度标准

4三区六线

1红线宽度

道路红线宽度的组成包括:通行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铺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共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1]

2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是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是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其他建设用地的分界控制线。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红线内不允许建任何永久性建筑。规划建筑线之间的宽度叫做道路红线宽度。它是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等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用地的总称。[2]

3宽度标准

道路红线的划定是与城市规模、道路性质、两侧用地、交通流量等等有关的。但是,过宽的道路形成的空间阻隔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弊端之一。城市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是人,而不是机动车。在大城市级别以上的城市,快速路及服务于机动车通勤的交通性主干路道路红线以50~60米为宜,主干道道路红线以36~50米为宜,主要为道路两侧生活用地服务的次干路不宜大于30米。支路的宽度在24米以下为宜,在规划时必须注重密度的提升而非宽度的增加。道路具体红线确定时,主干道要考虑道路是交通性还是生

活性、过境性还是区域性、是否为景观性道路、流量对道路机动车道数的要求、两侧用地对人行道、自行车道宽度的要求等。[1]

4三区六线

三区

镇域范围内确定不准建设区(区域绿地)

非农建设区(城镇建设区)

控制发展区(发展备用地)

六线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反映了道路红线宽度,它的组成包括: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城市绿线: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凡是城市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风景园林、道路绿地、湿地,以及古树名木等都应划定城市绿地界线,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城市紫线: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即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城市蓝线:城市蓝线是指河道规划控制线,蓝线控制范围应当考虑堤防、防洪、环保、景观、排灌等需求,包括为保护城市水体而必须进行控制的区域。在城市蓝线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即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等污染城市水体的行为;填埋、占用城市水体行为;挖取沙土、土方等破坏地形地貌的行为;其他对城市蓝线构成破坏性影响的行为。

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

黑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规划用于界定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范围的控制线。黑线导控的核心是控制各类市政公用设施、地面输送管廊的用地范围,以保证各类设施的正常运行。[1]最小距离

建筑物退让规划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沿城市道路两侧建设的各类建筑物,在已编制详细规划的地段,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在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地段,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按表控制。影剧院、展览馆、体育馆、游乐场等公共建筑及规模较大的商业建筑,其退让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应在上述基础上再做适当增加。红线宽度20米以下道路两侧建筑物退让红线距离,应同时满足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1]

参考资料

?1.建筑物退让规划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

?2.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城市规划资料集第十分册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

54 .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 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城市道路分级宽度

道路分类分级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以下四类: 1、快速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前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中、小城市不设快速道)。 2、主干路(全市性干道):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的进出口。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3、次干路(区级干道):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性交通路线,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4、支路(街坊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一般红线宽度为12~25m左右。 城市道路的分级: 除上列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居住区道路分级 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 1.居住区道路是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米, 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 2.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联 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7米,红线宽度12~14米; 3.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联 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 4.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为3米。此外,在居住 区内还可能有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 北京目前车道宽度为3.75米,这个宽度是按照当时大挂车的宽度设计的,现在一般小汽车的宽度都在两米之内,而国外一般的车道只有2.5米宽。深圳为3.5米。 行车道宽度

城市道路宽度取值问题

城市道路车道宽度取值合理性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化水平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车辆各项性能指标也有了飞速的进步,现行的道路横断面设计有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如今的交通需求。本文在分析设计车道宽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交通调查,结合实际的交通状况对现行车道宽度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横断面,车道宽度,车型组成,运行速度 Study on Rationality of the Lane Width in Urban Roads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he rapid increase of urbanization and motorization, a great change happens in traffic composition in the street, and great progress happens in the capability target of buses, the existing street cross section design method can not adapt the traffic design nowaday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in problem of the existing cross section, this paper put a great number of traffic investigatio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raffic demonstrat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lane width. 【Key words】cross section,lane width,traffic composition,operating speed 0 引言 城市道路是交通的直接载体,道路横断面的设计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土地资源的利用,它主要由车行道、人行道和分隔带组成,其中车道宽度是横断面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内部,我国的很多城市道路存在由于车道线划的过宽,车辆跨线挤占车道的现象,驾驶员不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加剧了交通拥挤,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并造成资源的浪费,对非机动车和行人也造成很大的影响。过宽的车道不仅无助于通行能力和投资效益比的提高,而且还会增大道路投资、延长行人过街时间。 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基本建设的阶段,目前全国正在加大力度建设节约型社会,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一些主要原材料、能源、水、土地纷纷告缺,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在设计施工当中,都应该在满足功能需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努力做到简洁实用、减少能源消耗,试想,全国的机动车道宽度在保证足够的行车安全下,适当的变窄,可以为我们的土地资源节省出多少空间,多少建设资金。 我国车道宽度标准考虑的前提条件是多辆大车并排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但是随着道路交通状况变化,汽车工业发展,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大大加强,车辆行驶时的横向安全距离缩小,原有标准已经不适合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要求,造成了原有的车道宽度设计标准的不合理性。 目前道路上行驶车种的典型变化是小汽车日益增多,货车白天流量减少,夜间大货车及

城市道路分级宽度

2009-06-09 22:44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以下四类: 1、快速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前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中、小城市不设快速道)。 2、主干路(全市性干道):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的进出口。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3、次干路(区级干道):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性交通路线,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4、支路(街坊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一般红线宽度为12~25m左右。 城市道路的分级: 除上列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居住区道路分级 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居住区道路是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7米,红线宽度12~14米;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为3米。此外,在居住区内还可能有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

城市道路车道宽度取值

城市道路车道宽度取值合理性研究 2009-08-13 17:13 城市道路车道宽度取值合理性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化水平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组成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车辆各项性能指标也有了飞速的进步,现行的道路横断面设计有很多方面已经 不适应如今的交通需求。本文在分析设计车道宽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交通调 查,结合实际的交通状况对现行车道宽度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横断面,车道宽度,车型组成,运行速度 Study on Rationality of the Lane Width in Urban Roads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he rapid increase of urbanization and motorization, a great change happens in traffic composition in the street, and great progress happens in the capability target of buses, the existing street cross section design method can not adapt the traffic design nowaday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in problem of the existing cross section, this paper put a great number of traffic investigatio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raffic demonstrat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lane width. 【Key words】cross section,lane width,traffic composition,operating speed 0 引言 城市道路是交通的直接载体,道路横断面的设计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土地资源的利 用,它主要由车行道、人行道和分隔带组成,其中车道宽度是横断面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寸土 寸金的城市内部,我国的很多城市道路存在由于车道线划的过宽,车辆跨线挤占车道的现象, 驾驶员不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加剧了交通拥挤,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并造成资源的浪费,对 非机动车和行人也造成很大的影响。过宽的车道不仅无助于通行能力和投资效益比的提高,而 且还会增大道路投资、延长行人过街时间。 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基本建设的阶段,目前全国正在加大力度建设节约型社会,能源、原材

城市道路宽度

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的规定,城市道路分为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类。 (一)城市快速路 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它联结城市的各个子区,承担着大量的客运和货运交通。城市快速路,主要作用是为机动车提供"过境交通"服务。它们的典型特征是横断面较宽,且将非机动车和行人进行严格的分离。在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上,努力提高机动车通行能力,首先确保机动车通行能力,尽力避免非机动车,行人对机动车交通的交通干扰。 城市快速路的特点为: 1.设计标准是城市道路中最高的,路幅宽度在40-60米; 2.车道数较多,通行能力大; 3.计算行车速度远高于其他城市道路,一般为80km/h; 4.横断面形式一般较为复杂,中央分隔,主辅路分隔,机动车,非机动车行车道分隔设施完备,有些将主通道设计成高架形式; 5.道路附属设施齐全,对道路排水,照明,监控设施的要求高; 6.交通干扰小,一般采用全封闭的形式,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进入。 城市快速路在我国主要存在于大城市中,如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上海的延安高架路等。 (二)主干道 主干道是设计规格,行车速度低于城市快速路的城市干道。它是城市道路系统的主骨架,连接城市的各个分去,并与城市的快速干道相交或相接。它的主要特点是:路幅宽度在30-60米

计算行车速度为30-60km/h; 道路上公交,无轨电车线路密集,公交站点,停车场繁多。 沿线平面交叉口多,一般采用信号灯控制。 这类道路在各城市都有,一般城市都有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几条主干道。如北京东西方向的长安街,平安大街,两广大街等。 (三)次干道 是城市中辅助型的干道。路幅宽度一般为20-30米,计算行车速度为30-40km/h。次干道贯穿于主干道之间,共同形成城市主要道路网。 (四)支路 居住小区或工业小区外围,是居民日常活动出入交通的通道,其路幅宽度为 12-16m,混行车道宽度为6-6。5米。支路通常为双向两条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外侧为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无物理分离设施。有些支路不能明确地规定出机动车道的通行空间,而是实行机动车在道路中间行驶,非机动车在道路两侧行驶的交通管理模式。因而,支路多为'一块板式'道路,并经常呈现混合交通局面。 在城市道路的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明确各类道路的基本特征,对于正确认定交通事故责任非常重要,尤其在交叉口处发生的交通事故,要看相交道路的等级,分清哪个是主路,哪个是次要道路,发生碰撞行人的事故要看行人在什么等级的道路上行走等。这主要应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路权的原则。另一方面,在事故处理中机动车超速限制方面,有些道路上设立了限速标志,处理交通事故时按照限制的车速确定。而有些道路上没有明确的限速标志,在认定速度限制方面按照《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 已读:周国艳,施佩,蒋玮,张叶华,陈浩,凌鲲,万钧,钟春杰,王化东,刘珊,何世瑞,张勋,赵崇新,孙宜然,曹士铎,颜炳跃,周咪咪,宋广,程萍,蒋黎平,

城市道路宽度如何确定-2019年文档

城市道路宽度如何确定 城市道路宽度也称为路幅宽度,我国一般叫做红线宽度, 包括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由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和绿化带等部分组成。 、确定城市道路宽度的影响因素 1、交通量与人流量的要求根据道路的功能、交通量以及人流总量 等因素可以确定道 路的组成部分及相应的宽度。它们的总和就是道路的红线宽度。 2、建筑艺术上的要求 道路宽度应能保证对建筑物有良好的能见度即保证道路上的行人能很好地全面地观看建筑物立面。因为封闭视角为45 度,因此当道路宽度大于或等于建筑物的高度的一倍时,才能看清各座建筑物的立面。不然的话,会对建筑物上层的比例造成错觉,并且显得房屋太高、道路太窄,给人以沉重的压迫感。 3、日照通风的要求阳光对人类活动和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为使道 路两侧的建 筑物有做够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道路宽度和沿街建筑物高度有一个合宜的比例。对于此比例所处的纬度不同的地区要求的不一样。 其此例关系为:1: tg (90?C(@ +①)) 为所占纬度①为地轴倾斜度

再一个,我们知道,自然通风式借助于风压或热压作用使 空气流动的。在一般情况下,风压往往是主要风源。通过风的气流和风压对建筑物的模拟实验,道路两侧建筑物之间越大,自然通风也越好。当街宽与建筑物高值比为1:3 时,风压略有减小,自然通风有利。当比例为1:2 时。风压减小太多,尚能通风。当比例为1:1 时,基本上没有通风。 城市通常采用1:2 的比例。 4、防水、防火、防地震的要求考虑道路一侧的建筑物发生倒 塌、着火等仍能保障道路另 一侧车道继续维持交通和进行救灾工作,高度与街宽比为1:2 为宜。 二、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机动车道主要是供各种机动车辆行驶, 其宽度的确定在理 论上是需要的车道数和一条车道所需宽度的乘积,所需的车道数可根据高峰小时要求通过的交通量除以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而求得。所以机动车车行道宽度公式为: 机动车车行道宽度= 单向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一条车道的 平均通行能力 X 2 X—条车道宽度 一条车道的宽度,目前采用经验公式进行推算: 1、对向行车的横向安全距离(X): X=0.7+0.02 ( U 1+u 2) 3/4 式中u 1与u 2分别为上下行车辆的车速。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道路退让红线规定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距离规定 2010年7月市政府批复执行的《清远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十九条至二十五条对清远市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等距离有明确规定,但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发现现行的城市街景建设不理想。为了改善我市城市风貌,更好地引导城市街景建设,为市民营造舒适、丰富的开敞空间,市规划局对上述规定提出修改建议,并于2012年3月22日经市规委会审议通过(清规委〔2012〕3号文)。《清远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其它内容规划局正在组织修订,对于影响较大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等距离”先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内容如下: ………… 第十九条建筑退让道路红线 (一)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4的规定。 表14建筑退离城市道路红线距离 道路红线宽度(m) 后退距离(m) 建筑高度(m) 城市主干道 60 m≥ L>36m 城市次干道 36m≥L≥ 24m 城市支道 小区道路 24m>L≥7m H<24m 8 5 3 60m>H≥24m 10 8 5 100m>H≥60m 15 12 6

H≥100m 综合考虑安全及城市设计等要求,合理确定建筑退让距离(二)城市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红线退让道路规划红线距离,原则上按表14规定较宽道路数据控制(以交叉口道路规划红线圆曲线切点连线为基准线起算)。已批规划或特殊地块则尊重历史,按原规定控制。 (三)城市主、次干道上附带商业用途裙楼的高层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在满足表14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以下规定:裙房按表14所列值加5米计;高层主体部分退缩起点为10米,高度每增加一层(高层建筑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其它民用建筑高度≥24米的民用建筑),增加退缩0.3米。 (四)广清大道与清远大道两侧建筑退缩距离原则上需满足本条第(一)、(二)、(三)项退让城市主干道的要求,已批规划或因道路建设时置换土地的地块仍按原规定的以道路控制线控制,无需增加退缩。 (五)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建筑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的集中式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城市道路红线不小于20米后,同时增设集散广场,并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其增加的退让距离,按规模大小个案确定。 第二十条建筑退让城市高架路、立交、高速公路 (一)沿城市高架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其沿高架道路主线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得小于35米;其沿高架道路匝道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得小于25米。 (二)建筑物相邻城市立交,建筑退让立交匝道边缘线的距离应不少于 30米。交叉口设有立交控制线的,建筑退让立交控制线:多层、低层建筑不少

城市道路宽度如何确定

城市道路宽度如何确定 【内容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主要项目之一,其宽度的确定是道路规划设计中争论的焦点。本文从确定城市道路宽度的影响因素及各组成部分宽度的确定论述了城市道路宽度如何确定。 【关键词】城市道路宽度影响因素 城市道路宽度也称为路幅宽度,我国一般叫做红线宽度,包括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由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和绿化带等部分组成。 一、确定城市道路宽度的影响因素 1、交通量与人流量的要求 根据道路的功能、交通量以及人流总量等因素可以确定道路的组成部分及相应的宽度。它们的总和就是道路的红线宽度。 2、建筑艺术上的要求 道路宽度应能保证对建筑物有良好的能见度即保证道路上的行人能很好地全面地观看建筑物立面。因为封闭视角为45度,因此当道路宽度大于或等于建筑物的高度的一倍时,才能看清各座建筑物的立面。不然的话,会对建筑物上层的比例造成错觉,并且显得房屋太高、道路太窄,给人以沉重的压迫感。 3、日照通风的要求 阳光对人类活动和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为使道路两侧的建筑物有做够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道路宽度和沿街建筑物高度有一个合宜的比例。对于此比例所处的纬度不同的地区要求的不一样。 其此例关系为:1:tg(90–(φ+Φ)) φ为所占纬度Φ为地轴倾斜度 再一个,我们知道,自然通风式借助于风压或热压作用使空气流动的。在一般情况下,风压往往是主要风源。通过风的气流和风压对建筑物的模拟实验,道路两侧建筑物之间越大,自然通风也越好。当街宽与建筑物高值比为1:3时,风压略有减小,自然通风有利。当比例为1:2时。风压减小太多,尚能通风。当比例为1:1时,基本上没有通风。 城市通常采用1:2的比例。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题 (1)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 结构 1. 章节序参照<<城市道路与交通>> 2. 题型分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含作图题.设计等) 3. 参考书目 绪论 一.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为什么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3. 城市道路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必要性。 4. 为何要进行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5. 城市道路应如何分类?试举各类道路的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说明之? 6.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7.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二名词解释 1. 绿波交通 第一、二章 一. 填空题 1. 设计车速指。 2. 车流密度指。 3. 交通量是指。 4. 道路通行能力指。 5.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米,总宽米,总高米.。 6.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7. 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8. 一米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人/小时。 9. 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上,一条机动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常为辆/小时。 10. 常见公共汽车的车身宽度为米,道路交叉口上空,无轨电车架空线净空不得低于米。 11. 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宽度各为米,一条自行车道净高为米。 12. 交通量观测资料可应用在, , 三方面,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而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 设计的依据。

二. 选择题 1.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长度被:(1)平均车身长度(2)车头间距长度(3)停车视距除得的数值。 2.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1)越来越宽阔(2)越来越近(3)越来越狭窄。注意力的集中点也(1)越来越近(2)越来越远(3)越来越高。 3. 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1)越大(2)越小(3)先小后大。 三. 名词解释 1. 交通量 2. 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3. 服务水平 4. 服务流量 5. 动力因素 6. 停车视距 三.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如何? 2. 城市交通运输的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3. 交通工具的尺寸与道路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关? 4. (结合图示)说明车流密度.车流量.速度三者的关系如何?何者起主要影响作用? 5. 外白渡桥宽为三条机动车道,以往两边各一条车道上下行,中间一条车道为自由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后改为上坡两车道,下坡一车道(在桥中央换位),效果较好。试从车辆动力特征的观点来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6. 何谓通行能力?它与交通量的关系如何? 7. 为何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要比理论通行能力小?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为何希望采用C级服务水平?而在公路设计中,希望采用B级服务水平? 9. 交通量观测资料有何用途? 10.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方法有几种? 11. 何谓高峰小时交通量? 何谓通行能力? 两者有何区别? 在设计道路时,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12. 停车视距与车头间距的关系如何? 13. 对道路的路段,十字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交通量观测方法,有何不同? 14. 一条常见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在平日高峰和紧急状态时,每小时可以疏散多少 人?(包括步行,乘车或骑车) 15. 试画出车速,纵向附着系数与通行能力的关系图。 16. 试画出汽车动力因素与车速的动力特性图。

城市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红线内不允许建任何永久性建筑。规划建筑线之间的宽度叫做道路红线宽度。它是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等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用地的总称。 编辑本段道路红线宽度标准 道路红线的划定是与城市规模、道路性质、两侧用地、交通流量等等有关的。但是,过宽的道路形成的空间阻隔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弊端之一。城市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是人,而不是机动车。在大城市级别以上的城市,快速路及服务于机动车通勤的交通性主干路道路红线以50~60米为宜,主干道道路红线以36~50米为宜,主要为道路两侧生活用地服务的次干路不宜大于30米。支路的宽度在24米以下为宜,在规划时必须注重密度的提升而非宽度的增加。道路具体红线确定时,主干道要考虑道路是交通性还是生活性、过境性还是区域性、是否为景观性道路、流量对道路机动车道数的要求、两侧用地对人行道、自行车道宽度的要求等。 编辑本段三区六线 三区 镇域范围内确定不准建设区(区域绿地) 非农建设区(城镇建设区) 控制发展区(发展备用地) 六线 道路红线: 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反映了道路红线宽度,它的组成包括: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城市绿线: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凡是城市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风景园林、道路绿地、湿地,以及古树名木等都应划定城市绿地界线,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城市紫线: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即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城市蓝线: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1 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3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 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 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快速路不小于40米,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概况: 城市划分标准道路指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道路包含众多种类,性质功能等均有不同,因此无法用一个唯一标准对所有道路进行等级划分,为此各国现行做法一般都是先划分道路种类,后针对各类道路的技术标准划分等级。城市道路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 城市道路等级标准基本含义: 我国按照道路使用特点,可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除对公路和城市道路有准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外,对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一般不再划分等级。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其中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

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额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宽度

城市道路分级宽度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道路分类分级 2009-06-0922:44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以下四类: 1、快速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前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中、小城市不设快速道)。 2、主干路(全市性干道):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的进出口。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3、次干路(区级干道):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性交通路线,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4、支路(街坊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一般红线宽度为12~25m左右。 城市道路的分级: 除上列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居住区道路分级 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居住区道路是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7米,红线宽度12~14米;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为3米。此外,在居住区内还可能有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 北京目前车道宽度为3.75米,这个宽度是按照当时大挂车的宽度设计的,现在一般小汽车的宽度都在两米之内,而国外一般的车道只有2.5米宽。深圳为3.5米。 行车道宽度 国家对公路每条机动车道的宽度是有标准的,三级以上多车道公路每条机动车道宽度为3米。中央隔离带无统一标准,因地制宜,单纯的水泥制中央隔离带宽度为一米(中央隔离带两侧白实线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中央绿化隔离带,宽度就难说了,有的“形象工程”路可以做到几十米宽。城镇间的公路一般不设人行道(一般穿越城市段才设),城市干道必须设置人行道,城市干道人行道按实际人流量计算,一般最少3米宽,宽的可以达到15-20米。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一般为4个车道,必要时车道数可按双数增加。*二级公路,平原、微丘区慢行车很少或将慢行车分开的路段,行车道宽度为7米,

西安市太乙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道路规划宽度40米,按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

西安市太乙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道路规划宽度40米,按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2011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 一、目的意义: 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与必修的专业课以后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历次的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较系统地全面地完成一条或一段公路或城市道路的技术设计。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道路设计的全过程,学会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已学课程并再探讨学习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查阅参考书(资料)与进一步熟悉、应用和理解《标准》、《规范》、《手册》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是培养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也是毕业前的一种较好的结业方式。

设计中学生应根据所调查的资料经过认真的分析,提出创造性的设计构思,在详细计算与设计的基础上,全面地分析线形的质量,在必要的调整及修改设计后,绘出全部设计图纸。同时对各部份要求分别编写说明书,最后誊清定稿。工程图纸作为工程师的语言,可用以表达设计的成果。计算书及文字说明则是完成图纸的必要手段和表达的补充。 为了提高学生使用电子计算机及外语阅读的能力,选定部分内容运用计算机来设计计算,并翻译一定数量的外文书刊资料。 二、设计原始资料 1.地形图:比例1:1000 2.交通量:交通量年增长率,交通量自拟 3.自然地理条件:详见地质勘探报告。 4.材料供应:沿线附近可采集到砂、碎石、块石、片石、条石,沥青、水泥、钢材、木材、石灰、钢渣等主要材料可根据计划需要供应。 5.其他资料由指导老师给定。 三、主要设计内容 1、道路等级的确定 根据技术经济调查的资料,所获得的道路交通密度及其组成按所在地区的地形、道路的性质、使用任务及交通量,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必要时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4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一节设计原则 第4.1.1条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第4.1.2条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第4.1.3条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 第二节横断面布置 第4.2.1条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见图4.1.2 -1~图4.1.2-8。 图中:ωr——红线宽度(m); ω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宽度(m); ω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 ωpc——机动车道路面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路面宽度(m); ωpb——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m); ωmc——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 ωmb——非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m); ωl——侧向净宽(m); ωdm——中间分隔带宽度(m); ωsm——中间分车带宽度(m); ωdb——两侧分隔带宽度(m); ωsb——两侧分车带宽度(m); ωa——路侧带宽度(m); ωp——人行道宽度(m); ωg——绿化带宽度(m); ωf——设施带宽度(m); ωs——路肩宽度(m); ωsh——硬路肩宽度(m);

ωsp——保护性路肩宽度(m)。 各种横断面型式的适用条件如下: 一、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 二、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 三、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 四、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第4.2.2条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型式的横断面。当道路横断面型式或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变化时,应设过渡段,宜以交叉口或结构物为起止点。 第4.2.3条桥梁、隧道断面型式规定如下: 一、小桥断面型式及总宽度应与道路相同。大、中桥断面型式中车行道及路缘带宽度应与道路相同,分隔带宽度可适当减窄,但应大于或等于1m。计算行车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m的道路的两侧分隔带可用交通标线代替。桥上不应设停车带。 二、隧道的的车行道及路缘带宽度应与道路相同,分隔带宽度可适当减窄,但应大于或等于1m。分隔带可用交通标线代替,但曲线隧道不得用标线代替。隧道中不应设置停车带。 第三节机动车车道与路面宽度 第4.3.1条各级道路的机动车车道宽度应根据车型及计算行车速度确定。机动车车道宽度见表4.3.1。 第4.3.2条机动车车行道宽度包括几条车道宽度。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 单幅路与三幅路机动车车行道上采用临时实体中间分隔物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分隔物与两侧路缘带宽度,见图4.3.2-1。采用双黄线分隔对向交通时,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双黄线宽度,见图4.3.2-2。 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特殊困难时可采用分隔物,不得采用双黄线;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50km/h的主干路宜设中间分车带,困难时可采用分隔物。 第四节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路面 宽度与路面结构 第4.4.1条非机动车车行道主要供自行车行驶,应根据自行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自行车车道条数。非机动车道路而宽度包括几条自行车车道宽度及两侧各2 5cm路缘带宽度。 三幅路或四幅路的非机动车车行道上如有兽力车、三轮车、板车行驶时,两侧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除按设计通行能力计算确定外,还应适当加宽。为减少分隔带断口,保证机动车交通顺畅,允许少量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顺向行驶一段距离时,应适当加宽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 第4.4.2条非机动车车道宽度见表4.4.2。

道路规划红线

道路红线标定技术要求 道路红线的标定要以城市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为依据,参考各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以1:1000地形图为工作基础图,主要标定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红线宽度25米以上)、已有规划控制的城市主要支路(红线宽度15-25米)的道路红线及两侧绿化线;标定铁路、公路及两侧绿化控制线。 1、道路红线的规划标定应与已有规划控制的道路红线相吻合,尽量结合现状实际,并与既有相关规划相衔接。(如存在各版规划线形、宽度等不一致的情况,应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做出标注,交院里讨论) 2、快速路红线宽度原则上采用60~70米,两侧绿化带宽度15~30米,主干路红线宽度原则上采用40~60米,次干路红线宽度原则上采用25~40米,支路红线宽度原则上采用15~25米。 3、高速公路两侧围网以外控制50米的绿化线;一级公路的红线宽度一般采用60米,两侧各控制30-50米绿化带;二级公路的红线宽度一般采用30米,两侧各控制20米绿化带;其它公路的红线宽度一般采用20米,两侧各控制10米绿化带。干线铁路两侧绿带控制宽度自轨道外缘外侧20米;铁路专用线两侧绿带控制宽度自轨道外缘外侧10米;快速铁路两侧绿带控制宽度自轨道外缘外侧50米;沿铁路设置轨道交通线路处,两侧绿带控制宽度自轨道外缘外侧30米。

4、主干路与其它道路相交,路口红线转弯半径采用25米;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次干路与支路相交,路口红线转弯半径采用20米;支路与支路相交,路口红线转弯半径采用15米。 5、主干路与其它道路相交,平面交叉口的进出口应设置展宽段,加宽道路红线。在进口道外侧,加宽段长度自路口转弯半径端点向后展宽80米;在出口道外侧,加宽段长度自路口转弯半径端点向前延伸60米。主干路加宽宽度为5-10米,次干路和支路加宽宽度为5米。道路红线宽度变化处设30米的渐变段。 6、规划立体交叉路口的用地红线,互通立交按200米半径控制用地;简易(菱形跨线桥)立交按路口展宽处理,其中不设跨线桥的道路展宽尺寸不变,设跨线桥的道路展宽段长度取250米。(应注意要以城市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为依据,也可提出自己的建议) 7、道路红线的标定应标注公路、铁路、城市道路的控制点坐标、折点转弯半径、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等。 8、图层设置按下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