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者:宋建东,李停,李海东,石勇,吴恒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 例32个间盘,通过该方法降低间盘内压,使突出部分回缩,缓解压迫,达到了治疗的目的。结果随访6个月,术后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SF36评分显著增高,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能迅速缓解症状,短期疗效显著,但长期疗效尚不肯定。

【关键词】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作为一种脊柱微创技术,在治疗腰腿痛方面有其独特之处。我院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共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 例32个间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6 例,其中男9 例,女17 例;年龄28~51 岁,平均37 岁。主要表现为腰痛及下肢痛,部分患者同时伴有下肢麻木和(或)感觉异常。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动力位(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摄片、CT扫描或MRI检查。检查显示L3~4突出4 例,L4~5突出19 例,L5~S1突出9 例。

参照文献[1]病例的纳入标准为,a)腰腿痛程度大于背痛;b)影像学检查提示为突出型;c)保守治疗6周以上无好转;d)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e)受累椎间盘高度大于邻近椎间盘高度的75%。排除标准为,a)受累椎间盘高度小于邻近椎间盘高度的25%;b)髓核完全破坏;c)影像学检查提示为脱垂游离型;d)脊柱骨折、肿瘤、感染;

e)中到重度椎管狭窄。

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采用1%利多卡因5 mL局部浸润麻醉。在C臂X 线机监视和引导下于患侧距棘突连线旁8~10 cm处,将脊柱专用穿刺针与椎间隙平行并与矢状面成40°~60°穿刺,针尖置放在病变椎间盘中央。然后,将直径为0.8 mm的双极射频汽化棒与Arthro Care2000组织汽化仪相连接,将汽化棒沿套管针置入椎间盘内,射频消融能量

定位为2档(125Vrms)。在椎间盘内按0、2、4、6、8、10等方向缓慢来回移动汽化棒,对髓核进行汽化和凝固各 2 min,并用汽化棒在椎间盘内探测髓核腔内压力。当感觉空虚无弹性时,说明椎间盘内已减压充分。退出汽化棒,沿套管向椎间盘内注入庆大霉素1~2 mL,拔出穿刺针,妥善包扎穿刺口。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脱水药物2~4 d,术后卧床2~3 d,腰围保护下地,适当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3个月内避免弯腰承重及剧烈运动。

3 结果

26 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未发现有神经根损伤、穿刺口及椎间感染等并发症出现。

为评价手术效果,我们应用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SF36测量表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情况进行评分。VAS通过压力疼痛刺激器对患者进行测定,使患者对可量化的机械性疼痛刺激进行疼痛程度表达,从而了解患者原发疼痛的程度[2]。SF36测量表是目前被普遍认可的生命质量测量表,从8个健康领域评估个人健康状况,最后总分在0~100分之间。评分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评估腰背痛、坐骨神经痛等患者的生命质量[3~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精心整理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为了规范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改进服务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减少各种并发症,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是指采用物理方法直接毁损肿瘤 1.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具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肿瘤射频消融设备系统,目前医疗市场上主要包括有Cool-tipRFSystem(冷循环超能射频肿瘤治疗系统)、RitaSystem(锐达射频肝癌治疗系统)、RadioTherapeuticsSystem(多弹头射频肿瘤治疗系统)等;射频消融治疗仪的部件包括射频发生器、治疗电极和中性电极

板,主要的电极有:①中空冷却电极;②展开式多钩电极;③灌注电极;④脉冲电极等。 2.具备存放肿瘤射频消融设备专用房间和射频治疗针及配件存放柜,并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3.具备影像引导的技术设备,如超声、CT或MRI等及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并具备用于评估局部疗效的对比增强影像检查技术条件。 二、人员基本要求 有至少2名具有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师,有经过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一)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开展本技术应用相关专业的本

院注册医师。 2.经过山东省卫生厅认定的肿瘤射频消融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申请独立进行B超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技术操作的人员必须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3年以上肿瘤诊疗的临床工作经验,必须经过B超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技术培训,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 完成, 引 握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综合判断,决定综合治疗方案。 (二)由具有相应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医师实施,并制定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前,应当向患者和家属告知治疗目的、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鼾症

美国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鼾症 文章来源:武汉仁安医院 如何治疗鼾症?不同人群打鼾危害各不同。打鼾的危害不仅仅是使您长期感到疲劳,打扰周围人的睡眠,更重要的是长期缺氧导致对机体各脏器的严重损害,可导致心律失常、血压增高、心肌梗塞、脑溢血、内分泌紊乱及精神神经疾病等甚至发生猝死。那么打鼾如何治疗好呢? “美国杰西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祛除打鼾声让你的睡眠更加安稳香甜 “美国杰西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是目前治疗鼾症(打呼噜)疗效最明显,也是治疗鼾症(打呼噜)最为安全的疗法。 “美国杰西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是在鼻内窥镜下,运用从国外引进的等离子低温消融系统,瞬间对引起鼾症(打呼噜)的增生组织进行消融,可保持局部黏膜组织结构的安全性,并能有效减轻术后水肿与疼痛。消融时间很短,约二十来分钟,术后症状即得到缓解,一般术后不会再复发,可有效治疗鼾症(打呼噜)。 美国杰西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鼾症的优势 (1) 安全舒适,不损伤鼻部组织,疗效好:整个治疗利用等离子的消融作用,对鼻部正常组织损伤的可能性较小。该治疗系统还具有自动控制功能,当组织变性时电阻增大到一定程度,系统会自动停止工作,并发出报警声。 (2)精确治疗,无药物依赖,无副作用:数字化的功率调节有利于选择合适的功率。在内窥镜辅助下,能充分而精确地缩小肥厚的鼻甲组织,对仍有肥厚的部分还可适当补充。

该疗法既非激素类西药治疗,也不是传统治疗,所以无副作用、无成瘾性、无依赖性,也避免了传统治疗效果不明显、疗效不确定的弊端。 (3)不开刀,见效快,无痛出血少:瞬间对引起鼾症(打呼噜)的增生组织进行消融。无需开刀,无痛。术中出血一般为1-5ml,视野清晰,有利于操作的准确。术后很少有痂皮,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极低。 (4)无须住院,随治随走,不影响饮食:治疗时间短,一次治疗只需30分钟左右。随治随走,不影响饮食,疗效好。从此还您自由呼吸,安然入睡。

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近年来,射频消融治疗的出现给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肿瘤射频消融简单地说就是用无线电的频率去干扰肿瘤组织,引起它的坏死或者灭活。其原理就是把无线电的天线,也就是一种特制的带鞘穿刺针,在B超或者CT的引导下插入肿瘤的中心。当穿刺针到达预定的位置以后,根据肿瘤的大小,体外调节电极针张开的直径,使针尖发出若干根子电极(多弹头);然后通射频发射器,这些电极就能够发出20万到几百万的中高频电磁波;肿瘤组织接受到电磁波后其内部的离子就会振荡发热,从而使肿瘤区温度升高到100℃左右,最终导致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而达到治疗目的。肿瘤坏死组织随后会逐渐将被人体吸收、消散。此外,它还可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继续向肿瘤供血,而且有利于防止肿瘤转移。 二适应症肿瘤射频消融治疗适合于肺癌、肝癌、腹腔肿瘤以及肺、肝转移瘤等各种实体肿瘤。也适用于因体质差、脏器功能不好等因素而无法耐受手术的肿瘤患者。国内外研究均证实,单独应用或者配合手术、介入治疗,不仅可以使早期肿瘤得到根治,对于中晚期肿瘤也能够减少肿瘤的体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国内学者研究证实,将消融与介入联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巨块型肝癌的治疗效果。英国帝国大学医学院表明,肝癌手术前应用消融疗法可以减少出血、增加切除的机会、缩短手术时间。 三优点微创和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今后肿瘤治疗发展的一个趋势。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肿瘤微创治疗手段,它具有以下优点: 1.定位准确 它可在B超或CT的导向之下“指到哪,打到哪”。对正常组织几乎毫无损伤。 2.疗效可靠 它可有效“烫死”肿瘤细胞,使肿瘤变性毁损,消融后的肿瘤组织完全彻底坏死,故不容易复发。一次可消融的肿瘤直径达4~7cm,小肿瘤射频消融疗效与手术切除相同。 3.无需开刀,风险小、创伤小、恢复快 经皮穿刺局部无需缝合,不留瘢痕,术后1~3天可出院。 4.绿色疗法 它既没有污染,也不像射线那样对人体有一定损伤,是一种绿色疗法。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为了规范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改进服务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减少各种并发症,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是指采用物理方法直接毁损肿瘤的局部治疗技术,不包括微波、激光、超声、高频电灼、冷冻等其他消融治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1.此项技术限定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进行,并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相关诊疗科目。 2.申请单位必须具有独立开展胃肠外科手术、肝胆外科手术、胸外科普胸手术、CT或B超等医学影像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肺穿刺活检等技术的能力。 (二)设备基本要求 1.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具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肿瘤射频消融设备系统,目前医疗市场上主要包括有Cool-tip RF System(冷循环超能射频肿瘤治疗系统)、Rita System(锐达射频肝癌治疗系统)、Radio

Therapeutics System(多弹头射频肿瘤治疗系统)等;射频消融治疗仪的部件包括射频发生器、治疗电极和中性电极板,主要的电极有:①中空冷却电极;②展开式多钩电极;③灌注电极;④脉冲电极等。 2.具备存放肿瘤射频消融设备专用房间和射频治疗针及配件存放柜,并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3.具备影像引导的技术设备,如超声、CT或MRI等及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并具备用于评估局部疗效的对比增强影像检查技术条件。 4.配备多功能监护仪,在消融过程中能进行心电、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开展开放手术中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尚需具备手术中影像引导的技术设备。 6.开展腹腔镜下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尚需具备腹腔镜检查及治疗设备,具备医学影像图文管理系统;具备存放腹腔镜及配件的专用存放柜,并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7.具备开展肿瘤手术所需手术室条件,如麻醉监护系统、其他相应的仪器及设备等。 8.具备与开展该技术相应的手术室用房等设施条件,消毒和无菌条件应符合相应管理标准。

微波消融治疗肿瘤的原理

微波消融治疗肿瘤的原 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我院引入亿高医疗公司冷循环微波消融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我院肿瘤科派出人员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学习半年,引入了南京亿高医疗公司的冷循环微波消融系统,现将正式投入使用。亿高医疗的冷循环微波消融系统是国内知名的消融系统,也是少数在消融领域能够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少数厂家之一,为全国各大医院使用的微波消融治疗品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二、三医院、广东省省人民医院等的微波消融系统均为该公司的产品。 治疗原理: 在B超或CT引导下,把微波刀直接穿刺到肿瘤部位,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高速运动,互相摩擦产生热量,在肿瘤内迅速升温,当温度升到60 度左右时,癌细胞蛋白质变性凝固,导致不可逆的坏死。同时对其他组织的影响非常小,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 冷循环微波刀特点: 1、最大的消融范围,一般直径小于3CM的肿瘤能够一次性灭活;小于5cm的肿瘤能通过双针或者多次消融灭活; 2、术中病人痛苦小,经需要静脉麻醉,无需气管插管麻醉、硬膜外麻醉等; 3、安全性高,恢复快,一般术后1-2天即可出院; 4、使用范围广,对于肝、肺肿瘤效果尤其佳。 冷循环微波刀特点: 1、独创的新一代温控/测温系统; 传统的测温系统,一般测量的是杆中(冷却水)温度或者是毁损区域的中心温度,而冷循环温控微波刀通过测量肿瘤凝固组织的边缘温度,从而达到精确控制肿瘤实际毁损范围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冷循环专利技术; 拥有专利的冷循环技术,水冷和气冷两种冷却方式可选,微波天线杆稳降至37℃以下,防止烫伤皮肤,降低病人痛苦,提高手术安全性。 3、双刀并用及多刀并用技术; 微波双针叠加并不是两根针1+1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双针的两电磁热场叠加、两热场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形成明显大于等功率、等时间条件下单针两次凝固范围的球形凝固区域。 对于直径5cm以上的较大体积肿瘤,建议使用双刀并用技术,双刀并用能一次形成较大的类球形毁损区域,与单刀多点凝固相比,提高了一次原位灭活率,消灭了单刀多点凝固区域之间可能存在的盲区,简单快捷、更好的体现了治疗安全性。 4、连续、脉冲双模式输出; 连续、脉冲双模式可根据临床要求选择。 连续工作模式可在短时间内达到凝固要求,缩短凝固治疗时间。 脉冲工作模式能增强微波的穿透深度,有助于增大毁损范围,减少组织炭化。 使用范围: 目前,冷循环微波刀已广泛用于肝癌、肺癌、子宫肌瘤、胰腺癌、前列腺癌、骨肿瘤、肾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的临床治疗。 适应症: 1、因心、肺、肝功能等原因不能实施手术的原发性肿瘤,尤其是肝、肺等实质性肿瘤; 2、转移性癌灶、术后复发性灶和多发性癌灶;

肺癌射频消融治疗现状与进展

肺癌射频消融治疗现状与进展 在我国,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是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原因。而该病主要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这些人往往存在合并症,不适合常规开胸手术,于是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包括微创外科、CT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从目前研究的结果看,肺叶切除仍然是早期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是对妥协性患者(compromised patients)可以行电视胸腔镜下的局限性切除术(包括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而对高风险不能耐受微创手术的患者,RFA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很好的选择,二者究竟孰优孰劣,还需要进行前瞻性研究。RFA作为一种局部微创治疗手段,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日益受到重视。在2009年第45届美国临床肿瘤协会年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及第13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来自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的肺癌研究者分别报告了RFA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早期肺癌临床疗效,结果令人鼓舞。 一、RFA的原理 RFA是对靶肿瘤施以频率460~500 kHz的射频电流,使肿瘤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处于一种激励状态,发生高速震荡摩擦产热,局部温度可达60 ℃~120 ℃。肿瘤组织对热的耐受能力较正常组织差,当组织温度高于50 ℃时,即出现凝固性坏死,温度高于60 ℃时,组织细胞内线粒体、溶酶体、蛋白质和DNA出现不可逆的变性,最终凝固和坏死,同时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继续向肿瘤供血,并有利于防止肿瘤转移。另外,射频的热效应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由于肺部正常组织可通过肺部大血管的血液循环和呼气散热,并且起着绝缘的效果,使能量可以充分集中在病变部位,加之肺部肿瘤组织的血流量低,散热困难,热量积聚,温度升高快,成为一个巨大的储热库,因此肺肿瘤非常适合RFA治疗,为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二、RFA治疗肺癌的基础研究 1979年Sugaar等对肺部恶性肿瘤进行RFA治疗,发现加热不仅使肿瘤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还可使肿瘤的血管通透性增强、血细胞渗出,进一步导致血管壁坏死、管腔闭塞;坏死的肿瘤细胞刺激淋巴细胞聚集,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活性,进一步杀伤机体残存瘤细胞。Goldberg 等于1995年和1996年在兔肺上进行了RFA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RFA治疗后发生热凝固性坏死,周围组织逐渐出现炎症反应、水肿、出血;7 d后坏死灶出现纤维组织增生;1个月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增生,肺泡开始重建;2~3个月增生纤维组织逐渐被吸收,恢复正常组织结构。Miao等对兔的VX2肺癌模型进行RFA治疗,结果显示:3个月后对照组所有动

微创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微创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操作方法 射频消融术采用局部麻醉,在CT引导下,经皮将一根穿刺针插入椎间盘内,然后,将一根低温等离子刀头,经针芯导入椎间盘,通过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使部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气化消失,并对周围椎间盘组织产生热疗、收缩,从而减轻椎间盘内的压力,缓解患者的症状。整个治疗过程大约30分钟。 适用的病症 1. 腰椎间盘突出症:反复发生的腰、腿痛,疼痛比较剧烈,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方向放射,咳嗽或用力大小便时可使疼痛加剧,伴麻木,经CT或MRI证实相应间隙间盘突出,及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2. 颈椎病:慢性头晕恶心,颈肩部沉重、疼痛伴上肢根性酸胀、灼痛等症状,经核磁共振证实相应间隙间盘突出的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以及颈椎间盘源性颈椎病。 不太适宜的人群 CT或MRI检查结果显示骨性椎管狭窄,骨赘或后纵韧带为主要致压因素;巨大的椎间盘突出或脱出;脊髓型颈椎病或仅以麻木症状为主者;有明显的进行性神经学症状或马尾症状者。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原理:通过等离子刀将射频能量作用于椎间盘内部,汽化消融部分椎间盘髓核组织,然后再利用精确的热皱缩技术将刀头接触到的髓核组织加温至约70度,使髓核体积缩小,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从而缓解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的压迫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微创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优点: 1.安全性高:等离子工作温度在40-70度,低温安全,不开刀创伤小、最大限度保护纤维环壁,不破坏正常椎间盘组织;术中对骨性结构无破坏,对脊椎稳定性影响小。 2.创伤小,术中几乎不出血,局部皮肤只有1mm针孔疤痕,不影响美观,恢复快,术后3-5天即可下床活动出院。 3.如果微创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仍适合于实施外科其他治疗手段,以有利于疾病疗效的最终改善。

射频消融治疗

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 发表者:黄晓强29268人已访问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 黄晓强 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在我国是高发地区,肝癌也是我国的常见病。原发性肝癌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对于肝癌的根治性治疗也广大医学界和病人共同关心的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更多的方法用于肝癌的治疗。射频热消融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已有十年的历史,这项技术被广泛的用于肝脏肿瘤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已经成这对肝癌临床治疗比较成熟的技术。 射频热消融术是一种微创肿瘤原位治疗技术,借助于超声或CT等影像技术定位及引导电极针直接插入肿瘤内,通过射频能量使病灶局部组织产生高温,干燥最终凝固和灭活软组织和肿瘤。其原理是电子发生器产生射频电流时,通过电极针使周围组织产生高速离子振动和摩擦,继而转化为热能并随时间向外传导,从而使局部组织热凝固坏死和变性。现在的技术使用单一的电极针的射频消融可产生最大直径5cm的凝固坏死灶。在临床观察上用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有很好的效果,据报道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病人上治疗后1、2、3和5年的存活率分别是94%、86%、68%和40%,这种效果近似于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效果。同时实现了肝癌治疗的微创化和根治的目地。现在医学界由于肝脏射频治疗的开展对一些小肝癌的病人或肝硬化非常严重的病人的治疗选择上开始有一些改变和争议,但这些病人选择射频消融治疗在临床治疗上越来越显出优势。同时和射频消融术相同方式的酒精注射法相比,临床结果表明射频消融达到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0%,而酒精注射法为80%;每个肿瘤的平均周期射频消融需要1.2个而酒精注射法为4.8个。相比较射频消融治疗效果要好于酒精注射法。什么样的病人适合做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 按照射频消融技术特点,射频消融的范围要超过肿瘤边缘1cm,才能达到肿瘤完全坏死的目地。一次电极针的射频消融的范围是直径5cm,3cm以下的肝脏肿瘤可以达到一次电极插入后射频消融完全覆盖,报道3cm以下的肝脏肿瘤有67%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坏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肝脏肿瘤为3-4cm时就需要调整电极针作甚少6次的射频消融,而且残瘤率和复发率都明显的升高。所以最适合的病人肝脏肿瘤要小于3cm,肝脏肿瘤的数目在3个以下。如果肝脏肿瘤大小超过5cm,还是首先考虑外科手术切除为佳。另外有一些严重的肝硬化或身体情况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肝切除的病人也可考虑做肝脏肿瘤射频治疗。射频治疗的方法有大致三种,一是体外经超声引导或CT引导直接从肝脏表面穿剌进肝脏肿瘤放入电极针进行治疗;二是在手术中经电视腹腔镜在电视下直视下对肝脏肿瘤穿剌放入电极针,也可以在腹腔镜超声的引导下放入电极针;第三是在外科手术中直接放入电极针,这种情况是由于手术发现肿瘤不能切除,或肝硬化严重不能作切除而做术中射频治疗,同样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近年我们开展腹腔镜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充分利用外科腹腔镜的优势,让病人在无痛苦的状态下,电视监视下直接对肝脏肿瘤穿剌,其效果确实并且可以把肝周的脏器分离开以避免肝脏周围脏器的损伤图1。 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优点 最重要的一点是把肝脏肿瘤治疗微创化,射频的电极针只涉及直径最大5cm范围,对其余的肝组织影响不大,特别是对于严重肝硬化病人尽量保存有功能的肝组织是很重要的。所以对于小肝癌和多发的肝癌,有严重肝硬化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病人是比较适合的,病人治疗后的反应小在体外剌或腹腔镜下射频治疗的病人术后观察1-2天就可以出院休息,病人痛苦小,能在几天之内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另外一个优点是肝脏肿瘤射频可以反复进行,前阶段的射频对以后的治疗不影响,腹腔镜下射频也是这样,腹腔镜手术在腹腔内基本上不形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评估报告 -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评估报告 我院自开展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以来,严格落实《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疗效良好,无严重合并症发生。说明我院具备开展该项目的能力。按照文件要求,现对我院开展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作节段性自我评估。 1.医院层面: (1)我院开展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2)我院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相关的诊疗科目(详见医疗执业许可证)。 (3)开展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的治疗床位共有64张,符合相关管理规范治疗床位不少于30张的要求。 (4)我院重症监护室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Ⅲ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目前具有4张病床,有计划再增加4张病床,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有空气层流设施、多功能监护仪和呼吸机等设备,能够开展有创监测项目和有创呼吸机治疗;重症监护室的医师和护士均具有丰富的重症监护经验,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能够满足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应用专业需要,符合肿瘤消融治疗危重患者救治要求。 (5)为保证患者安全及防范医疗风险,我院有开展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的治疗室,符合消毒和无菌操作条件。

(6)我院具有核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及超声等设备和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具备开展血管介入治疗的相关条件。 (7)目前我院经过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培训基地关于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相关系统培训,具备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机构在职有4人。 2.从业人员方面: (1)开展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的医师均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并注册在我院,执业范围与应用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相关。 (2)有5年以上肿瘤诊疗临床工作经验10人,其中取得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6人。 (3)经过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培训基地关于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相关系统培训,具备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有4人,另有1人正在培训中,尚未取得合格证。 (4)我们计划在今后分期分批派送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并严格落实技术规范要求,只有等取得培训合格证才允许独立开展本项目。 3.技术管理方面: (1)制定并严格遵守肿瘤消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建立肿瘤消融治疗技术标准流程,在实施肿瘤消融治疗前,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治疗目的、治疗风险、治疗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建立健全肿瘤消融治疗后监控及随访制度,建立病人微信群,确

肝癌射频消融适应症

肝癌射频消融适应症 射频消融可通过开腹术中直视下、腹腔镜直视下或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等三种途径之一进行。应在超声监测指导下行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术:根据肿瘤大小、病灶多少、肿瘤位置及与原发肿瘤的关系确定射频参数,包括射频点的选择、射频范围、射频次数和持续时间。对于肿瘤仅局限于肝脏,多采用B 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方法。 (一)肝肿瘤射频消融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适应证 患者一般情况:(1)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功能状态良好,或仅有轻度损害;(2)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按肝功能分级属A级或B级。 局部情况:(1)<5cm的单个肿瘤,无手术指征或估计手术困难、疗效欠佳的原发性肝癌。(2)癌灶在5个以内,肿瘤直径小于5cm,伴有严重的肝硬化,全肝体积明显缩小;(3)肝切除术后近期复发的肝癌,不适宜或患者不愿接受再次肝切除者。(4)对于无手术指征的大肝癌,应先予肝动脉化疗栓塞,再行PRFA。 2. 经腹腔镜应用适应证 主要用于经皮治疗有困难者,包括:(1)肝癌靠近膈顶部,经皮治疗易损伤膈肌;(2)肝癌靠近肝脏面, 经皮治疗易损伤邻近的胃肠等脏器;(3)肝癌靠近胆囊, 经皮治疗易损伤胆囊。 3.术中应用适应证与禁忌证 主要用于经皮经腹腔镜治疗有困难者,(1)疑肿瘤切缘有癌细胞残留者,可对残肝断面进行局部消融治疗;(2)主要病灶切除后,对术中B超检查发现的肝内残余灶进行局部消融治疗,既减少了癌残留使治疗更彻底,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正常肝组织;(3)术中对不可切除的巨块型肝癌行局部消融治疗,达到姑息性治疗的目的,或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再联合应用局部消融治疗。 禁忌证:(1)肝功能为Child-Pugh C。(2)严重出血倾向。 (3)有腹水。

低温等离子椎间盘消融技术

低温等离子椎间盘消融术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是美国军事科技开发的医疗仪器,属于第四代物理治疗技术,在1999年美国FDA批准后,在临床治疗中开始迅速发展。2000年这项技术首先在美国应用于临床,到2000年底骨科和脊柱外科采用该技术就治疗1500 000人,取得很好效果。随后该技术传入中国并相继开展,由于其临床表现突出,在美、英、法、德国已全面代替了开刀、激光、微波等传统治疗,医学界专家一致认为数字化DNR等离子髓核消融术,全面代表了国际最高水平。 xx骨科微创研究所的教授赞扬说: “这种治疗技术是通过等离子体低温消融和精确热皱缩技术,精确而可控地进行椎间盘减压成形,是目前最先进的脊柱微创手术,对组织的损伤极小,只是相当于在病患处挨了一“针”,直径仅1毫米,真正的微创、安全、绿色。”美国骨科协会会委员Jan: “使用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治疗,使颈、腰椎病患者的手术就像散步、唠嗑一样轻松自然,安全无痛。同时改变了治疗椎间盘的历史,把以加快退变为主要目的的治疗方法改成以修复为主要目的的治疗方法。把治疗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推向了医学界的颠峰。” 低温等离子的治疗原理: 通过等离子刀将射频能量作用于椎间盘内部,汽化消融部分椎间盘髓核组织,并利用热凝功能,使髓核体积缩小,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从而缓解消除椎间盘突出时神经根的压迫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低温等离子的优点: 等离子工作温度在40-70度,低温安全,不开刀创伤小、最大限度保护纤维环壁;能有效地切除组织;术后所致间盘退变小;对脊椎稳定性影响小,椎间盘再次突出率低;对神经根干扰小;从而减轻组织的损伤,并能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缩短康复的周期。 手术时间短无需住院。

影像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部 肿瘤专家共识节选 (2018年版)

影像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专家共识节选(2018年版) 射频消融的原理应用频率<30 mHz(通常在460kHz -480 kHz之间)的交变高频电流使肿瘤组织内离子发生高速震荡,互相摩擦,将射频能转化为热能,局部温度达到60 oC-100 oC时,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凝固性坏死程度有赖于达到的温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因素包括热量传导与循环血液及细胞外液间的热对流。 肺部肿瘤射频消融的特点由于肺存在自主呼吸运动;肺属于含气器官、同时肺组织血运丰富,存在热沉降效应和阻抗高等特点;含气肺组织包绕肿瘤,存在烤箱效应;消融后肿瘤周围存在磨玻璃样阴影改变,与肿瘤实际凝固性坏死区不一致。导致了肺部肿瘤射频消融具有穿刺定位困难、局部进展率高、疗效评价特殊和操作并发症多等特点。 射频消融的适应症治愈性消融:1 原发性肺癌: I期周围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最大径≤3 cm,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合并心肺功能差、高龄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包括多原发肺癌(MPLC)。2 肺转移瘤:原发灶得到有效控制者,同时单侧肺部转移瘤总数≤3个,双侧肺转移瘤总数≤5个,肿瘤最大径≤3 cm。 姑息性消融: 1 原发性肺癌:肿瘤最大径>3 cm,进行多点或多次治疗,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1)原发性肺癌术后肺内孤立性复发。(2)周围型NSCLC放化疗或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后肺部肿瘤进展或者复发。(3)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经过放化疗以后肿瘤进展或者复发。(4)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周围型肺癌在胸膜活检固定术后。肿瘤侵犯肋骨或胸椎椎体引起的难治性疼痛,对肿瘤局部骨侵犯处进行消融,可达到止痛效果。 2 肺转移瘤:数量和大小超过治愈性消融标准者。 射频消融禁忌证绝对禁忌证有严重出血倾向、血小板<50×109/L和不能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者(凝血酶原时间>18 s,凝血酶原活动度 <40%)。抗凝治疗和/或抗血小板药物在消融前停用未超过5 d-7 d。相对禁忌证有广泛肺外转移者,预期生存<3个月。有严重合并症、感染期、免疫功能低下、肾功能不全者。心脏起搏器植入、金属物植入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态评分>3分。术前准备制定计划:确定体位和穿刺通路。仪器设备: CT、射频消融治疗仪、射频电极、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包、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抢救车等相关设备。药品准备:准备用于麻醉、镇痛、镇咳、止血、扩冠、降压等药物。患者准备①患者及家属(被委托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术前4 h禁食水;③必要时备皮;④常规建立静脉通道;⑤必要时术前口服镇咳剂;⑥术前教育。

经皮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经皮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一、概述 局部消融是治疗肝脏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物理消融及化学消融。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目前常用的物理消融治疗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应用频率<30 MHz 的电磁波(通常在 375-500 kHz 之间)所产生的电磁热能造成组织凝固坏死,达到灭活肿瘤的目的。治疗途径有经皮、经腹腔镜和开腹手术 3 种。经皮 RFA 是在影像引导下对肿瘤进行消融治疗,影像引导方式包 括 X 线透视、超声、CT 和 MRI等,具有微创、相对安全、疗效确切、可重复应用等优点,是不适合外科切除或肝移植的早期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法;对不适合外科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及肝脏转移癌,RFA 也是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另外,RFA 也可应用于肝脏良性实体肿瘤的消融治疗。经皮肝脏肿瘤 RFA 虽为一种微创治疗技术,但也存在潜在的治疗风险,甚至有可能产生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为了更好地规范操作技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特制订此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 二、影像引导 X 线透视、超声、CT 和 MRI 等均可用于经皮肝脏肿瘤 RFA 治疗的引导及监控,目前多应用超声和 CT 引导及监控,不推荐 X 线透视引导。 1.X 线透视引导:X 线透视引导穿刺定位,需结合术前动脉化疗栓塞或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or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CE 或 TAE),通过碘化油标记肿瘤后再行RFA 治疗。缺点是术中难以评估消融效果,操作者及患者均受到一定剂量的 X 线辐射。 2. 超声引导:超声引导的优点是实时引导穿刺,操作简单;可根据消融过程中产生的一过性高回声区评估肿瘤损毁大概范围;超声造影还可即刻评价肿瘤的灭活情况。超声引导的缺点是影像引导存在盲区:图像质量易受消融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伪影干扰,影响下一位点的消融治疗。应用超声与 CT 或超声与 MRI 影像融合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纯超声引导的不足。 3.CT 引导:CT 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进针路径、射频电极针与肿瘤及周围组织的关系,定位精准,无盲区;可根据消融后组织坏死产生的低密度区评价肿瘤损毁的大概范围,井可应用增强扫描评价肿瘤灭活情况。缺点是穿刺存在一定盲目性,进针过程不能实时引导,常需反复穿刺、扫描;此外,患者受到一定剂量的X 线辐射。 4.MRI 引导:MRI 引导的优点是软组织对比度及空间分辨率较高,肿瘤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显示清晰、定位精准;可任意平面成像,有利于选择最佳进针路径;

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治疗下鼻甲肥大的疗效。方法:340例下鼻甲肥大患者,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鼻塞改善100%,无并发症。结论: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疗效确切。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下鼻甲 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学者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下鼻甲肥大,我国学者也于2000年开始应用此项技术。其特殊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保证了较好的医疗效应和社会效应。我科于2009年开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下鼻甲肥大,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8月至2012年3月以下鼻甲肥大住院及门诊治疗患者,共340例,年龄16-71岁,男229例,女111例。均持续性鼻塞3个月以上,经保守治疗无效;经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 检查,无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腔肿瘤及腺样体肥大。1%麻黄素收缩下鼻甲不敏感。 1.2 手术方法:手术均采用成都产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机,输出功率设定为6档。鼻内镜下以1%丁卡因及肾上腺素混合液(10ml:1ml)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2次,再以2%利多卡因行双侧下鼻甲局部

浸润麻醉。鼻内镜下选择鼻甲肥厚多点进针,一般选择3个点,沿黏膜下(勿过深触及骨面或过浅损伤黏膜表面)将治疗刀头插到预定部位,自前向后在黏膜下进行消融,每处消融约3-5s,然后后退以3mm/s 左右速度行电凝止血。对局部肥厚明显部位可追加消融治疗。不需鼻腔填塞,术后应用抗生素和局部应用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术后3-7天用吸引器吸出伪膜及分泌物。随访1,2,3,4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通气功能良好,鼻腔通畅,鼻甲较前明显缩小,未诉特殊不适。有效:鼻塞症状较前改善,通气功能部分受阻,鼻甲肥大较前缩小。无效:鼻塞无改善,鼻甲肥大无改变。 2 结果 显效283例,有效57例,无效0例。无鼻腔出血、鼻腔干燥、空鼻综合征及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 3 讨论 下鼻甲肥大引起持续性鼻阻塞属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病理学改变,由黏膜下纤维组织增生所致。表现为:下鼻甲黏膜增生,呈桑椹状改变,失去光泽,弹性差,坚韧,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迟缓,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满意,这类病人应是手术适应证[1]。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基本原理该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100kHz的等离子射频电场,使电解液变为低温等离子态,在电极前形成厚度为100um的等离子体薄层,强大的电场还使等离子体薄层中的自由带电粒子获得足够动能,打断分子键,使靶组织细胞分解为简单的分子或原子及低分子量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以及二氧化碳)。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应急预案草案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 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为保证接受肿瘤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的权益和安全,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处埋在医疗中受试者的损害和突发事件,根据《卫生部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和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云南省、昆明市及我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埋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原则 我科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在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卫生部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以人为本",重视患者的安全,保障其权益。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在医疗中以防范为主,在临床诊疗的各个环节,尽最大努力避免或减少受患者的损害,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在医院的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本科室主任、护士长及有关人员组成肝胆胰外科突发事件小组,承担应对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预见和相应处理措施,对在医疗中患者损害进行救治对发生突发事件时作出妥当处置。 肝胆胰外科处置突发事件小组人员名单: 组长:李晓延

副组长:冉江华、赵永恒、陈刚 成员:肖俊萍、鲁跃、白建华、王晓华、张熙冰 三、建立紧急报告和呼救制度 如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迅速按程序上报医院医务部,晚间报医院总值班室,再报医务部。再按程序分别报云南省卫生厅医政处、医院领导、伦埋委员会。 四、培训 应急救护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相关程序以及行为规定;应考虑到一些意外情况,如节假日等原因使预案规定人员不在岗位时,应保障有足够人员和应急设备、药品到达现场。 五、质量控制: (一)术前检查及准备: 详细询问病史,仔细阅读术前CT、MRI摄片,严格遵守肿瘤消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正确掌握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综合判断,决定治疗方案。实施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前,应当向患者和其家属告知治疗目的、治疗风险、治疗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a、患者术前评估及化验检查:肿瘤患者ECOG评分3分以下。复查血常规、血型、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全套。 b、术前其它检查:主要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等,接受常规胸部X线检查(观察有无肺气肿、胸膜肥厚)和心电图、腹部B超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肿瘤肝胆微创介入中心郑加生 写在课前的话 肺癌全球发病80万人/年,我国肺癌死亡位居癌症死亡第一位。同时肺脏又是许多恶性肿瘤易转移的器官。微创消融技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肺癌的新技术,是主要的肿瘤微创治疗方法。本课件围绕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阐述目前国内外发展趋势、CT 导引实现精准肺癌RFA治疗,肺癌RFA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为减少不良预后提供有力帮助。 一、肺癌的组织学分型 应用射频来进行肺癌和肺转移瘤的射频治疗,首先我们都要进行组织学的分型。 (一)肺癌 腺癌、鳞癌、未分化癌(大细胞未分化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混合癌。 (二)病理分级 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癌。分化程度越高,恶性程度就越低,分化程度越低就恶性程度就越高。 (三)对化疗药敏感度 小细胞未分化癌对化疗药敏感,非小细胞未分化癌对药物敏感性差。 对于肺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如何?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微创治疗技术是20世纪末临床医学最重大的创新技术之一,微创治疗技术是21世纪临床医学重要发展方向。今年我国成立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为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微创消融技术是主要的肿瘤微创治疗方法,微创消融技术分为物理消融和化学消融。其中物理消融包括射频、微波、冷冻等。而乙醇、乙酸、稀盐酸等属于化学消融。 早期肺癌一般是手术切除,但是CT 导引射频消融也能达到能够手术切除的效果,早期肺癌不愿手术和体质差不能手术的,射频治疗很轻易的就能使肿瘤完全坏死,所以现在微创手术很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它的效果也很理想。射频消融还有一个优点是可以反复的操作。它是一种纯物理性的,造成局部组织的肿瘤组织的高温,使局部组织的灭活,对人体基本没有损害。而且是用影像学来观察治疗的手术全过程,很精确。中期肺癌手术切除疗效不佳或不能手术切除,RFA可取得较好疗效。中心型肺癌不能手术切除,RFA 治疗配合化学消融治疗。晚期肺癌放弃手术切除,如晚期肝癌,甚至肿瘤把心脏、肺门或主动脉都包上的这些肿瘤,在靠近重要脏器的部位用无水酒精注射让肿瘤组织坏死,远离重要脏器的部位用射频消融让肿瘤组织坏死,两者强强联合,使肿瘤坏死更彻底,故RFA 可起到减瘤生存效果。 三、肺脏的解剖特点 (一)密闭胸膜腔 肺脏为左二右三肺叶,左右肺分别位于左右密闭的胸膜腔内,胸膜腔内有少量液体。 (二) 丰富血液循环 肺动脉、肺静脉和毛细血管构成是肺循环重要组成部分。 (三)疏松的肺泡组织及解体组织 极易出血。 (四) 重要的组织结构 心脏、心包、大血管、气管、支气管、神经等。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20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 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 (2017年版) 一、肿瘤消融治疗指征正确率 定义:实施肿瘤消融治疗得患者,符合治疗指征得例次数占同期肿瘤消融治疗总例次数得比例。(见注1)计算公式: 肿瘤消融治疗指征正确率=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得规范性。 二、肿瘤消融治疗完成率 定义:按照肿瘤消融计划,实际完成消融治疗得病灶总数占同期计划完成消融治疗得病灶总数得比例. 计算公式: 肿瘤消融治疗完成率=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肿瘤消融治疗技术水平。 三、肿瘤消融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效缓解率 定义:肿瘤消融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效缓解得例次数占同期有症状得肿瘤消融治疗总例次数得比例。(见注2)

计算公式: = ×100%意义:反映肿瘤消融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四、肿瘤消融治疗后局部病灶有效控制率 定义:肿瘤消融治疗后局部病灶有效控制得例次数占同期肿瘤消融治疗总例次数得比例。(见注3) 计算公式: = ×100%意义:反映肿瘤消融治疗后局部病灶得控制情况。 五、肿瘤消融治疗后30天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定义:肿瘤消融治疗后30天内发生得严重并发症,包括导致患者护理级别提升或住院时间延长、需要进一步住院治疗或者临床处理、致残或者死亡等。肿瘤消融治疗后30天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就是指肿瘤消融治疗后30天内严重并发症发生得例次数占同期肿瘤消融治疗总例次数得比例.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肿瘤消融治疗得安全性. 六、肿瘤消融治疗后30天内死亡率 定义:肿瘤消融治疗后30天内死亡(包括因不可逆疾病而自动出院得患者)患者数占同期肿瘤消融治疗患者总数得比例。患者死亡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病情严重、手术、麻醉以及其它任何因素. 计算公式: = ×100% 意义:反映肿瘤消融治疗得安全性。 七、患者随访率(6月、1年、2年、3年、5年) 定义:肿瘤消融治疗后一定时间(6月、1年、2年、3年、5年)内完成随访得例次数占同期肿瘤消融治疗总例次数得比例。 计算公式: 患者随访率= ×100% 意义:反映肿瘤消融治疗患者得远期疗效及管理水平。 八、患者术后生存率(6月、1年、3年、5年) 定义:肿瘤消融治疗后某一时间(6月、1年、3年、

亲身体验低温等离子下鼻甲消融术,术前、术中、术后详细记录

2011年8月9日入院 术前: 住院第一天抽血(血常规、肝功、肾功、感染因子、乙肝)、验小便大便、拍胸片、鼻部CT、做心电图,这些都是术前必须的项目,第3天术前2小时剪鼻毛。补充:选住院时身体要好,不要感冒,还有,医生手术是要排期的,要先问问医生,自己要选好时间入院,请假最好有7天。我是社保金卡,总费用3800+,报销后自己付2000。 术中:8月11日 马上手术了,护士帮你打2支屁股针(阿托品、苯巴比妥),有利于手术和麻醉,还可以稳定患者紧张情绪,接着麻醉师推车来接,直奔手术室。 躺手术台上,半卧位,医生们(就我的主刀医生和助手2人)盖好你的眼睛,固定好你的头和双手,当时我就觉得自己像个被执行死刑的犯人!手术只要局部麻醉,所以我一直是清醒的,这也是可怕之处! 先向鼻孔喷麻醉药(不详),再填塞麻醉纱布,最后还注射了另外的麻醉药(2%利多卡因),看样子是足够了的,但手术时还是有感觉的!当消融刀进入时,就感觉到组织裂开的声音,不痛,但是消融刀消融时就像电笔电你一样,整个人都抖了,虽然不热,但感觉很麻,有说不出的痛感,通过神经,整个脸部都抽搐,每消融一次大概10秒,反复数次。 我在网上看了资料,说是每个下鼻甲取2--3个点,消融2—3次就OK了,但是我觉得实际上被电了好多次,左边鼻孔先做,被电了7—8次,也是最痛苦的,右边鼻孔可能麻醉久一点,不怎么痛,被电了4次,总过程中有几下是非常痛的!谁说不痛?不过,出血少、损伤少、恢复快是真的! 做完手术,推回病房,我能走能动能吃东西,但是有鼻血流出,不多。还是躺一下好。 术后:

一. 8月11日,中午手术,术后给予抗炎、止血,无填塞,当天下午和晚上有少量出血,有鼻塞,原因是术后创伤水肿,由于本来就有肥厚性和药物性鼻炎,鼻塞感觉和原来一样,无大碍。(停苗灵鼻爽3天) 二. 术后第1天,有少量出血,有鼻塞,术后水肿期,医生说3天内可能更严重。本人感觉和以前的鼻塞一样,无大碍。 三. 术后第2-3天,有少量出血,有鼻塞,术后水肿期。第三天出院。(停苗灵鼻爽6天) 四. 术后第9天,期间都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无出血。复诊,已有痂皮脱出。通气感觉比前面好,睡觉的话基本上有一个鼻孔是通气的,对比以前还是改善不少的。但有交替性鼻塞,经常一边塞一边通。上网查阅,是由于慢性鼻炎炎症影响和重力作用所致,医生说正常人都会有鼻塞,鼻塞有助于人加强呼吸,可能是生理现象吧。(停苗灵鼻爽12天) 五. 8月23日,术后第12天,剩小许的血性分泌物,仍有痂皮脱出,感觉交替性鼻塞好转,左边鼻孔通气比右边好,自己对镜子看,可以看到右边下鼻甲仍然很大,左边下鼻甲很小了,非常通畅,和正常人一样;可以看到痂皮,还有白色薄膜,白色薄膜附在消融刀的进刀处,大概上可以看到进刀次数,只是看不清楚。(停苗灵鼻爽15天,已经没有那种不喷鼻睡不好觉的感觉,好像戒毒成功一样) 回想手术,左边的进刀次数比右边多,大概左7-8次,右4-5次,其中有轻重,我想:是不是右边鼻甲消融比较差?结合网上理论和视频,消融次数应该不会少的,反而多了,难道是医生技术问题?可能是吧,怎么说手术医生职称只是师级,但是自己也是学医的,医师职称不代表手术差,普通手术医师做得比高职称的医生更多,熟能生巧嘛,这么个下鼻甲消融术很简单啊,而且,印象中右边有2下消融是很痛苦的,估计够力了! 那为什么右边下鼻甲还是比较肿大呢? 1. 当然不排除是医生的技术问题。 2. 自身的双侧下鼻甲肿大,大小不等,病变程度不等。这个术前我并没有注意过,由于我长期用苗灵鼻爽,有药物性鼻炎,所以我没有留意,实在遗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