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__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调查报告(精)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7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及绿色习惯调查报告
课题: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及绿色习惯
学院:
专业: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2013年6月25日
前言
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
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生态文明观念的支撑。
生态文明观念是发展生态文明的依托和动力来源,而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又离不开生态文明观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大学生的肩上,大学生理应成为护绿的卫士、环保的先锋。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对于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大学生本身全面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响应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点。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由此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更是值得关注的。
大学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校园内生态环境的改善。
但目前,对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尚没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生态文明观及绿色习惯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以探究出更为合理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3年6月,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为载体,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份,回收问卷24份,其中有效问卷24份,回收率80%,问卷容量为24。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不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过度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寝室废品浪费,有91.67%的同学经常或偶尔一次性筷子的餐具。
6
2.50%的同学会直接把寝室废品卖掉。
41.61%的同学认为学校内水电浪费现象很普遍,41.61%的同学认为学校内乱扔垃圾的现象很普遍,45.83%的同学认为学校内找不到电池回收箱,66.6%的同学几乎不或者偶尔会注意节约用水,还有其他一些同学认为学校内还存在着其他较为棘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如传单乱扔、污水乱倒,食物浪费、装饰性的灯光太多等等。
调研结果显示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着一系列不足。
学校没有对一次性餐具的过度使用、水电浪费、乱扔垃圾等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奖惩措施,也没有进行具有影响力的宣传教育,而是听之任之,学校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阵地,承担着弘扬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正因如此,高校更加应该做好校内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减少过度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水电浪费等不良现象,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和习惯,从而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2. 大学生对待随身垃圾的态度也是令人不太满意,仅有37.5%的同学表示会一定将垃圾扔进垃圾桶;62.50%的同学表示会尽可能的扔进垃圾桶。
然而,经过我们于校园及其周边区域的走访,我们发现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校园道路两旁的小草坪上,垃圾随处可见;商业街道路上的垃圾更是四处散布。
并且,在我们的问卷中亦有显示,在位接受此次问卷调查的本校大学生中,共46.61%的人认为校园乱扔垃圾的现象普遍,并认为其是学校生态文明建中的的主要问题。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只有16.60%的大学生表示会很乐意参加环保实践活动,62.50%的大学生表示一般般,即不太愿意。
20.83%的大学生表示很不喜欢或者看情况。
由上述数据可知,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普遍有“要环保”的意愿,但大部分没有做出相应的环保举动,因此可以说大学生仍旧缺乏真正的生态文明意识。
绿色消费模式是面向未来的消费模式,是消费模式升级的具体表现。
从结果中可知,目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还不足以真正指导其形成良好的绿色习惯。
(三调查结果思考
调查表明,一些大学生环保意识淡化,现实生活中即使看到有人浪费水电和扔垃圾的现象,也不会去阻止,原因是他们的生态责任感不强。
如果大学生有了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和明确的生态责任意识,那他们在行为上就会有强大的动力。
1.在教育方式上,传统德育过于注重理论灌输,不可否认,灌输对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但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缺乏人文关怀,因此显得被动性较强,而主动性、自觉性不够,甚至有时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了高校德育的
实效。
因此要改变以讲授法为主的局面,大力推行情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自我教育法等基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德育教学中,只有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高校生态科技道
德教育才能从平面走向立体,才能提高实效性。
我国传统的理工科院校过于重视专业技术和技术的课程设计,忽略人文素养的课程规划,导致高校德育内容缺乏时代性,造成一些大学生漠视生态科技道德,缺乏对待专业技术的应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行为的
功利性倾向较为突出。
这种以专业实用性技术人才的培养代替了全面发展的教育,造成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目前高校教学偏重于生态知识介绍,忽视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使之成为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和文明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曾经有教授提出:环境伦理教育要顺利进行下去,就必须抓好意识的培养、榜样的感召和行为的引导三个环节的工作。
在调查中,62.50%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等多形式宣传教育, 29.16%的同学认为学校要增加生态文明相关教育课程,还有同学认为可以增多一些关于环保的标语提醒,加强有关生态环保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三、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及形成良好的绿色习惯的对策
(一大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及良好的绿色习惯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把
“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
现在全国上下践行这份理念,并落实在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
理解生态文明,具有现代的生态文明意识,学校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充分体现了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
我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着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而推进我们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高我们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呢,我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课堂教育。
课堂是学生们获取科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之一。
要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就要求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同时,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拓展教育途径,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坚持育人为本,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素质。
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多开展教育,就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这种现代文明意识,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并唤醒他们的生态伦理良知,培养其健全发展的自觉性;
2、实践活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要将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品德教育。
坚持实践育人,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辐射效应。
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正确理解生态文明观,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从某种意义上看,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
因此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实践育人,引导学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提升生态文明素质。
现代社会,伴随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类逐渐认识到树立科学、进步的生态文明意识对全球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
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教育观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策略,并辅之以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有效提升我们校学生的生态文明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具体实行措施
学生方面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部因素对大学生生态
文明建设意识的提升虽有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生态文明素养的提高。
因此,大学生要努力学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加强生态保护的执行转化能力。
1.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大学生要认真对待学校开设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课程,认真听讲,勤做笔记,查漏补缺,加深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大学生还应该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生态文明报告、讲座和研讨会等,不断丰富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2.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实践,提高践行能力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生态环保等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自身的一份力量。
不断强化自身的生态道德修养,提高知行转化,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在生态环保上做到知行合一,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学校方面 1.增加生态文明相关教育课程当前,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课程开设内容中,并没有针对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知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生态文明建设只是在少数通识课中做了些较为基本的介绍,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部分«形势与政策»的教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专题来给学生们讲述。
但是,这样的讲述和教育,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的提高从现实情况看来还是远远不够的。
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对世界环境日不清楚或认识错误,有许多学生要求学校增加生态文明相关教育课程,正是学校在这方面做的不足的表现。
2.多组织开展生态环保志愿者活动,优化志愿者活动结构通过组织、指导和协调全校志愿者活动,提供多种社会服务,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为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贡献。
是推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织。
针对学校生态环保活动数量不足、宣传不够、规模不大等问题,要加大对生态环保活动的策划、组织、宣传的力度,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规模,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数量,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质量,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影响力,让每个有意愿、有热情参加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大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
让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知识在志愿者活动中得到提升,进而改善校园的生态环境。
3.加大校园生态环保监管和奖惩力度 6
我校在生态环保监管上还做得不够。
乱扔垃圾、过度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破坏花草树木,这些不良行为,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加大监管和奖惩力度而解决。
在新加坡,哪怕是随意吐口痰警察都要处以高额罚款。
我校由于种种限制性因素,虽不可能像新加坡这样做,但可以加强监管,对乱扔垃圾、破坏花草的行为进行及时阻止,奖惩手段和教育手段并用,从而让人和环境更加和谐得相处。
4.进行多形式的宣传教育,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感化校园内可以增加一些关于环保的标语提醒,校电视台、广播台多一些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多开展些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竞赛等等。
学校可以进行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努力提升校内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用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进一步感化学生,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四、结语本调查通过对抽样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从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及绿色习惯、学校的生态文明建设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及绿色习惯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议。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强大推动力,构建生态文明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大学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找到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养成良好的绿色习惯,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建绿色家园!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