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台球必看的几本好书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6
打台球必看的几本好书
原汁原味的英式台球
由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编译出版的《英式台球入门手册——基础·技术·训练》一书,我认为是过去25年中文图书市场上最好的一本斯诺克台球书。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本书保留了原著的原貌,无论图文还是结构。
2,本书的作者是英国斯诺克媒体的泰斗级人物,克莱夫·埃弗顿。
3,本书至今仍是英国最畅销的斯诺克教程。
4,除了台上的技法外,本书还介绍了不少斯诺克文化、历史、人物、趣闻、心理和相关行业知识。
5,“英式台球入门手册”这个名字起得很好,因为本书内容不仅仅是斯诺克,还有专门的章节用来介绍英式比利台球。
原书是由克莱夫·埃弗顿在1991年编著的,当时的封面人物是戴维斯,因为那时亨德利的时代尚未全面开启。到2006年出版中文版时,再用戴维斯当封面,有点不合时宜,于是,编者将原书内页中的一张亨德利图片用于封面,旨在吸引中国球迷的注意力。只不过,彼时的亨德利也只有22岁,看上去还有些青涩。
英文书名叫做《Snooker and Billiards: Technique, Tactics, Training》,直译过来就是“斯诺克和比利:技术·策略·训练”,这与我们看到的中文书名有一些不同,甚至会让人产生一点疑问。疑问在于:1,这本书是否是入门手册?2,为什么原文是“斯诺克和比利”而非“英式台球”?
先说第二点。所谓“英式台球”,主要由三种玩法构成:比利,斯诺克和英式普尔。比利是古老的台球游戏,也是斯诺克的母体之一。在19世纪,英国人认为只有比利才是正规的台球打法,而其他的彩色球打法(各种赌注类台球游戏催生了斯诺克),都属小打小闹。到了上世纪,尤其是二战之后,斯诺克逐渐为更多的人
喜爱,比利开始式微。到1970年代以后,随着职业赛事系统的形成和完善,斯诺克便取代比利,成为英国第一台球项目。
至于英式普尔,又称“英式八球”、“英式黑球”,是一种在类似于中式黑八球台上进行的简单游戏。总共15个球,7个红球,7个黄球,1个黑球,比赛双方各打一色,打完后进黑球者胜。这种台球打法,仅限于英国、爱尔兰和澳洲等地流行,案子很小,上手简单,多为群众性娱乐活动,职业赛事非常少。
基于此,现如今谈到“英式台球”,基本就等同于斯诺克。不过,比利作为传统项目,通常被视为斯诺克的基础,也是职业斯诺克球手必备的理念和基本功,至今在英国和英联邦地区,仍有很高的普及性。
对于中国球迷而言,观看和练习比利的机会很少,这虽然并不妨碍我们接触斯诺克,但有个关键的概念需要明确,即:在英国英语里,“Billiards”只代表比利,而不代表广义的台球运动。也就是说,“Billiards”这个词,只在美国英语里表示“台球”,这与我们通常学习英语时的认知完全不同。举例来说,我们熟知的“世界台联”——WPBSA,实际上是“世界职业比利和斯诺克协会”的简称,亦可认做是英式台球的协会组织,该组织与美式普尔8球、花式9球、法式开仑、俄罗斯台球、中式黑八等项目,均无任何关联。或许翻译成“世界比斯协”、“世界英式台球协会”,会更恰当。
这样,本书的英文书名虽为“斯诺克和比利”,但中文版译为“英式台球”,属于意译,是十分准确的,也更符合中国球迷的理解习惯。顺便说一下,“比利”这个译法,在民国时期就已形成,之所以没有译成“比利亚兹”,或许跟上口、便于记忆有关吧。
再说第一点:这本书是否是入门手册?应该说,在书的原名里,我们看不到“入门手册”的迹象,这里有历史、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
在英国,斯诺克和比利,类似于围棋和象棋在中国,均为地域性很强的传统项目,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即便不专门上手练习,很多文化和传统方面的事情,也都基本了解。反之则不然。克莱夫·埃弗顿是英国头号斯诺克记者和学者,他传递出的信息,几乎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心得,对英国球迷而言,不难理解和掌握,但翻译成汉语之后,却未必能使中国读者受用。这其中,当然也有译者的因素。本书的译者方哲英女士,是英语科班出身,但很难说是斯诺克专业人士。这本书的译文基本忠实于原著,但鉴于种种客观原因,不少专业性极强的词汇、概念和逻辑语序,都未能按照中国球迷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述出来。
尽管如此,我依然认为这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一本斯诺克图书。客观说,如果有球迷买了这本书,将其视为入门手册,想通过它成为斯诺克高手,这恐怕不容易实现。但是,这本书其实适合所有台球迷阅读,哪怕你不打球。我甚至认为,即使是身经百战的中国斯诺克职业球员,也可以在这本书里发现未曾了解的东西和很多有趣的内容。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的台球教材
这第二本书,则说来有趣。此书2008年初版发行,附带DVD光盘,在各大新华书店和网上书店销售成绩良好,球迷口碑也不错。到了今年,该书再版,在开本、名称和封面设计等环节都做了修改,走势依然看好。
这本书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深圳中映·良品传播公司负责编写和制作。该团队瞄准时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些体育健身项目,力求以最快速度推出体育类系列丛书,从而形成影响力和业内口碑。我们所说的这本斯诺克图书,叫《桌球基础&实战技巧》,还附有一串英文标题和中文标注。英文标题方面,醒目的“Billiard”字样,表明这是一本台球书;而中文标注则指出:这本书属于“IBSF、ITTF、WPBSA国际桌球标准教程”,且采用“Book+DVD”的形式出版。
如前文所述,“Billiards”在美国英语里表示广义的台球运动,那么,“Billiard”呢?应该说,这个词现在多用作形容词,意为:台球的、台球运动的,也属于美国英语范畴。当然,这还不是有趣的地方。之所以我说这本书有趣,
还在于封面上闪闪发光的那三个国际组织。
我们知道,WPBSA是世界职业比利和斯诺克协会,而IBSF则是国际非职业比利和斯诺克联盟。IBSF负责组织世界各地的非职业(业余)英式台球比赛,我们熟知的一些中国小将,如丁俊晖、梁文博等人,都是通过参加这个组织举办的地区性或世界性青少年斯诺克比赛,取得好成绩后,获得了WPBSA的顶级职业斯诺克巡回赛资格,从而实现了去英国打球的梦想。
那么,ITTF是什么组织?它居然是国际乒乓球联合会(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
怎么搞的,明明是一本台球书,何来国际乒联?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在于“桌球”这俩字儿。
在日语里,“桌球”就是乒乓球的意思。而在台湾,由于历史原因,也延续了这一用法(其实在乒乓球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曾直译为“桌上网球”)。然而容易混淆的是,在香港地区,“桌球”一词基本用来表示台球或英式台球,而台球在台湾地区则通常被称作“撞球”。香港和广东地区的文化习俗有着深刻的联系和共通之处,因此,随着台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很多广东地区的球迷,也使用“桌球”来表示台球。
于是,我们便可理解:《桌球基础&实战技巧》一书的编者,为提高该书的权威性,“擅自”将几个国际台球运动组织的名号印在封面上,形成“国际桌球标准教程”的视觉冲击力。可惜的是,由于工作的疏忽,作者一高兴,写猛了,把“ITTF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也拽了进来(估计在搜索时,直接查找“桌球”,结果看到了繁体网页上的“ITTF國際桌球總會”……)。
据我所知,在英伦三岛和英联邦地区,自半个多世纪前乔·戴维斯撰写斯诺克教程以来,历代著名球手或世界冠军(飓风希金斯除外)都出过自己的教程(图书或录像带),但几十年下来,尚未见有哪本书被指定为“官方标准教程”。我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