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节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第八节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第八节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第八节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第八节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开放性骨折即骨折部位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与外界相通。它可由直接暴力作用,使骨折部软组织破裂,肌肉挫伤所致,亦可由于间接暴力,由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肌肉和皮肤引起。前者骨折所伴软组织损伤远比后者严重。

开放性骨折的最大危险是由于创口被污染,大量细菌侵入,并在局部迅速繁殖,导致骨感染(图61—32)。严重者可致肢体功能障碍、残废,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一)开放性骨折的分类开放性骨折根据软组织损伤的轻重,可分为三度:

第一度:皮肤由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软组织损伤轻。

第二度:皮肤破裂或压碎,皮下组织与肌组织中度损伤。

第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与肌肉严重损伤,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Gustilo-Anderson又将第三度分为三个亚型,即ⅢA型,软组织严重挤压伤,但仍可覆盖骨质;ⅢB型,软组织严重缺损伴骨外露;Ⅲc型,软组织严重缺损,合并重要血管损伤伴骨外露。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正确地处理创口,尽可能地防止感染,力争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

(二)术前检查与准备

1.询问病史,了解创伤的经过、受伤的性质和时间,急

救处理的情况等。

2.检查全身情况,是否有休克和其他危及生命的重要器官损伤。

3.通过肢体的运动、感觉,动脉搏动和末梢血循环状况,确定是否有神经、肌腱和血管损伤。

4.观察伤口,估计损伤的深度,软组织损伤情况和污染程度。

5.拍摄患肢正、侧位X线片,了解骨折类型和移位。

(三)清创的时间原则上,清创越早,感染机会越少,治疗效果越好。早期细菌停留在创口表面,仅为污染,以后才繁殖并侵入组织内部发生感染,;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因此,应争取在潜伏期内,感染发生之前进行清创。一般认为在伤后6~8小时内清创,创口绝大多数能一期愈合,应尽可能争取在此段时间内进行。若受伤时气温较低,如在冬天,伤口污染较轻,周围组织损伤也较轻,其清创时间可适当延长。少数病例在伤后12~24小时,甚至个别病例超过24小时还可进行清创。但绝不可有意拖延清创时间,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造成不良后果。

(四)清创的要点开放性骨折的清创术包括清创、骨折复位和软组织修复以及伤口闭合。它的要求比单纯软组织损伤更为严格,一旦发生感染,将导致化脓性骨髓炎。

1.清创清创即将污染的创口,经过清洗、消毒,然后切

除创缘、清除异物,切除坏死和失去活力的组织,使之变成清洁的创口。手术可在臂丛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为了减少出血,特别是伴有血管损伤时,可在使用止血带下手术。由于止血带下不易确定组织的血液供应状况,初步清创止血后,放开止血带,应再一次清创切除无血液供应的组织。

(1)清洗:无菌敷料覆盖创口,用无菌刷及肥皂液刷洗患肢2~3次,范围包括创口上、下关节,刷洗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内部一般不刷洗,如污染严重,可用无菌纱布轻柔清洗,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可用0.1%活力碘(聚吡咯酮碘)冲洗创口或用纱布浸湿0.1%活力碘敷于创口,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常规消毒铺巾后行清创术。

(2)切除创缘皮肤1~2 mm,皮肤挫伤者,应切除失去活力的皮肤。从浅至深,清除异物,切除污染和失去活力的皮下组织、筋膜、肌肉。对于肌腱、神经和血管,应在尽量切除其污染部分的情况下,保留组织的完整性,以便予以修复。清创应彻底,避免遗漏死腔和死角。

(3)关节韧带和关节囊严重挫伤者,应予切除。若仅污染,则应在彻底切除污染物的情况下,尽量予以保留,对关节的稳定和以后的功能恢复十分重要。

(4)骨外膜应尽量保留,以保证骨愈合。若已污染,可仔细将其表面切除。

(5)骨折端的处理:既要彻底清理干净,又要尽量保持骨

的完整性,以利骨折愈合。骨端的污染程度在密质骨一般不超过0.5-1.0 mm,松质骨则可深达l cm。密质骨的污染可用骨凿凿除或用咬骨钳咬除,污染的松质骨可以刮除,污染的骨髓腔应注意将其彻底清除干净。

粉碎性骨折的骨片应仔细加以处理。游离的小骨片可以去除,与周围组织尚有联系的小骨片应予保留,并应复位,有助于骨折愈合。大块的骨片,即使已完全游离也不能摘除,以免造成骨缺损,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导致骨不连接。应将其用0.1%活力碘浸泡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重新放回原骨折处,以保持骨的连续性。

(6)再次清洗:彻底清创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再次冲洗创口及其周围2~3次。然后用0.1%活力碘浸泡或湿敷创口3~5分钟,该溶液对组织无不良反应。若创口污染较重,且距伤后时间较长,可加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减少厌氧菌感染的机会。再清洗后应更换手套、敷单及手术器械,继续进行组织修复手术。

2.组织修复

(1)骨折固定:清创后,应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并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方法将骨折固定。固定方法应以最简单、最快捷为宜,必要时术后可适当加用外固定。若骨折稳定,复位后不易再移位者,亦可不作内固定,而单纯选用外固定。

第三度开放性骨折及第二度开放性骨折清创时间超过伤后6~8小时者,不宜应用内固定,可选用外固定器固定(图61—29)。因为超过6~8小时,创口处污染的细菌已渡过潜伏期,进入按对数增殖的时期,内固定物作为无生命的异物,机体局部抵抗力低下,且抗菌药物难以发挥作用,容易导致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则内固定物必须取出,否则感染不止,创口不愈。

(2)重要软组织修复:肌腱、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损伤,应争取在清创时采用合适的方法予以修复,以便早日恢复肢体功能(参阅第六十三章)。

(3)创口引流:用硅胶管,置于创口内最深处,从正常皮肤处穿出体外,并接以负压引流瓶,于24~48小时后拔除。必要时,在创口闭合前可将抗生素或抗生素缓释剂置人创口内。

3.闭合创口完全闭合创口,争取一期愈合,是达到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的关键,也是清创术争取达到的主要目的。对于第一、二度开放性骨折,清创后,大多数创口能一期闭合。第三度开放性骨折,亦应争取在彻底清创后,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一期闭合创口。显微外科的发展,为这类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和更多的机会。

(1)直接缝合:皮肤无明显缺损者,多能直接缝合。垂直

越过关节的创口,虽然没有皮肤缺损,也不宜直接缝合,以免创口瘢痕挛缩,影响关节的活动。应采用Z字成形术予以闭合。

(2)减张缝合和植皮术:皮肤缺损,创口张力较大,不能直接缝合,如周围皮肤及软组织损伤较轻,可在创口一侧或两侧作与创口平行的减张切口。缝合创口后,如减张切口可以缝合者则直接缝合,否则于减张切口处植皮(图61—33)。如创口处皮肤缺损,而局部软组织床良好,无骨和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外露,亦可在创口处直接植皮。

(3)延迟闭合:第三度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严重,一时无法完全确定组织坏死情况,感染的机会较大。清创后,可将周围软组织覆盖骨折处,敞开创口,用无菌敷料湿敷,观察3~5天,可再次清创,彻底切除失活组织,进行游离植皮。如植皮困难,可用皮瓣移植覆盖。

(4)皮瓣移植:伴有广泛软组织损伤的第三度开放性骨折,骨折处外露,缺乏软组织覆盖,极易导致感染。应设法将创口用各种不同的皮瓣加以覆盖,如局部转移皮瓣,带血管蒂岛状皮瓣或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等。

清创过程完成后,根据伤情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固定患肢。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应用破伤风抗毒素。

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含多图)

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含多图)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中开放性骨折发生率日趋上升,但在其处理上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复杂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复杂,通常是非常严重的骨与软组织损伤,其早期处理决定预后。 近年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针对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进行经验总结,余斌教授受邀于2017CAOS 创伤大师讲堂对「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进行深度讲解。余斌教授首先从两个开放性骨折处理的病例讲起: 病例1:7 岁,女,车祸致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于当地医院急诊行清创、血管吻合及骨折内固定。三天后发现远端血运差,急诊切开减压后转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 患者当地医院处理术前及术后X 线片患者转入南方医院时大体照片 转入南方医院后急诊探查发现:组织广泛坏死,血管栓塞,钢板外露。最终结局是左小腿截肢。转入南方医院后行急诊探查 由于感染、组织坏死严重,患者最终进行截肢 对于这样的一个病例,我们是非常心痛的,余斌教授指出,假如患者在早期的处理上,能够在神经血管修复后进行外固定架固定而非钢板螺钉内固定,可能结局就不是这个样子。

即使不进行内外固定,神经血管修复后单纯的石膏支具固定二期手术也可能会是个好的结局。所以说早期的正确、规范处理非常重要。 病例2:38 岁,男,车祸致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ⅢA 型),于外院急诊行清创及钢板内固定,5 天后左小腿缺血坏死。转南方医院院急诊手术探查,广泛的软组织坏死及动静脉栓塞与第一个病例的小女孩一样,由于感染、组织坏死严重,患者最终进行截肢。通过两个令人心痛的病例,余斌教授指出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一定要引起骨科医生的重视:国内现状是开放性骨折多在急诊处理,而急诊骨科医生多为低年资住院总、研究生、进修生甚至本科实习生进行早期的处理;而在欧美,这样的开放性损伤一定要有高年资医生进行。 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回顾大量文献及临床病例总结出开放性 损伤在早期处理的陷阱及教训: 1、全程关注骨筋膜室综合征,正确把握切开减压时机 2、充分考虑软组织损伤情况 3、重视分期治疗原则 4、早期治疗决定预后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关于骨筋膜室综合征既往的「5P 征」(疼痛、苍白、麻木、无脉、感觉异常)诊断原则,余斌教授指出其并不可靠,5P 征出现时缺血已经发生,不能用于早期判断。出现症状时未必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间隙综合征很少导致无脉,无

骨折治疗原则

骨折治疗原则 1.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 2.固定即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 3.功能锻炼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 (一)骨折的复位 1.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功能复位的标准是:1)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2)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l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3)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地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4)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l/3左右,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左右。 2.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进行手法复位时,其手法必须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 手法复位的步骤为: ①解除疼痛: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后者多用于儿童; ②肌松弛位:麻醉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位,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 ③对准方向:骨折复位时,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④拔伸牵引:在对抗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牵引,矫正骨折移位。 术者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位,根据X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分别采用反折、回旋,端提、捺正和分骨、扳正等手法予以复位。 (2)切开复位: 1)切开复位的指征: ①骨折端之间有肌和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②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影响关节功能者; ③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④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⑤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2)切开复位的优缺点:切开复位的优点是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内固定,可使病人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肌萎缩或关节僵硬。还能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缺点主要有; ①可能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②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易于发生感染; ③所用的内固定器材不当,术中可能发生困难或影响固定效果,可发生无菌性炎症,内固定器材的拔除,大多需再一次手术。 (二)骨折的固定 1.外固定主要用于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患者,也有些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需加用

外伤及骨折的处理流程

外伤及骨折的处理流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外伤及骨折的处理流程 注意要点: 1、止血:包括敷料加压包扎压迫止血法、指压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法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止血带法应用时需注意计时并定时松开止血带(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以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2、骨折发生后,固定是创伤救护的一项基本任务。正确良好的固定能迅速减轻病人的疼痛,减少出血。如上肢受伤,则将伤肢固定于胸部;前臂受伤可用书本等托起悬吊于颈部,起临时保护作用。下肢骨折时不要试着站立,将受伤肢体与健侧肢体并拢,用宽带绑扎在一起;脊柱骨折应将病人放于担架上,平卧搬运,不要让病人在弯腰姿势下搬动,以免损伤脊髓。防止损伤脊髓、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也是搬运的基础。有利于转运后的

进一步治疗。如不固定,在搬运过程中骨折端容易刺破血管、神经甚至造成脊髓损伤、截瘫等严重后果。 3、固定方法:可以用木板附在患肢一侧,在木板和肢体之间垫上棉花或毛巾等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松紧要适度。木板要长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做超过关节固定,这样才能彻底固定患肢。如果家中没有木板,可用树枝、面杖、雨伞、报纸卷等物品代替。 4、皮肤有破口的开放性骨折,由于出血严重,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在纱布外面再用夹板。压迫止不住血时,可用止血带,并在止血带上标明止血的时间。完成包扎后,如伤者出现伤肢麻痹或脉搏消失等情况,应立即松解绷带。如伤口中已有脏物,不要用水冲洗,不要使用药物,也不要试图将裸露在伤口外的断骨复位。应在伤口上覆盖灭菌纱布,然后适度包扎固定。如伤口中已嵌入异物,不要拔除。可在异物两旁加上敷料,直接压迫止血,并将受伤部位抬高,在异物周围用绷带包扎。千万注意不要将异物压入伤口,造成更大伤害。 注意事项:大腿骨折时,内出血可达1000毫升(人体总血量大约4000毫升)。包扎固定过紧也能引起神经麻痹,铸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当用夹板、绷带固定后,每隔30分钟用手指插进去查看一下以确认是否松紧适当。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 病情摘要 患者赵指义,男,59岁,因“车祸致左下 肢疼痛20分钟”向我院急诊科120呼救,于9:10 到达现场。查体:自述左下肢疼痛,可见畸形。测BP 153/90mmHg,P 82次/分,R 20次/分。处 理:监测生命体征,止血包扎,夹板固定,安全转运。于9:30返回医院,送入外科继续治疗。 相关知识 定义 凡骨折部位或其附近皮肤、粘膜破裂,造成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骨折。 原因 一、间接暴力损伤: 强烈暴力扭曲肢体,先造成骨折,继而骨折断端移位,自内向外,刺破肌肉、软组织,最终突破皮肤造成骨断端外露。 二、直接暴力损伤: 是外界暴力,先伤及皮肤,次伤及软组织,再伤及骨骼。暴力自外界向内,外界污染进入内部,骨折与创口在同一平面。多合并有广泛而严重的组织损伤,软组织挫裂、缺损,残缺不全难以一期缝合,也不适宜一期缝合;骨折也多为粉碎骨折。 分类 根据软组织损伤的轻重,可分为三度: 第一度:皮肤由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软组织损伤轻。 第二度:皮肤破裂或压碎,皮下组织与肌组织中度损伤。 第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与肌肉严重损伤,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特点: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开放伤、细菌污染、异物存留,细菌在能局部迅速繁殖,导致骨感染,严重者可致肢体功能障碍、残废,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治疗关键:控制感染、使创口顺利愈合、骨折顺利愈合,最大限度保持关节功能。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先救命,后保肢 正确辨认开放性骨折的皮肤损伤情况 及时彻底清创 采取可靠的手段稳定骨折断端 采取有效的方法闭合创口,消灭创面 及时应用TAT 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现场急救护理要点 现场急救护理措施 1.抢救生命 按急救原则处理,先检查后救治,查明开放性骨折的部位,是否还有其他部位受伤。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 2.紧急止血 有伤口出血,应迅速判明出血性质,选择有效的暂时止血方法。成年人出抓达800—1000ml,

开放性骨折的不正确处理方法为

开放性骨折的不正确处理方法为 开放性骨折是骨折的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出现骨折断裂,出现和外界相通等等,这都属于开放性的骨折。开放性骨折要及时采取一些正确的处理方法,要清理伤口,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比如说可以用生理盐水来反复的冲洗,要及时的进行止血,及时的接骨,避免出现接骨不当,对于未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开放性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1、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正确地处理创口,尽可能地防止感染,力争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2、清理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2~3次,创口内部一般不冲洗,无菌纱布覆盖创口,如污染严重,可用无菌纱布轻柔清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可用络合碘冲洗创口或用纱布浸湿络合碘敷于创口,再用生理盐水冲洗。3、止血:迅速判明出血性质,选择有效的暂时止血方法。一般开放伤口用无菌纱布或干洁的布单局部加压包扎。如有大血管活动性出血时,一般伤口加压止血,以免肢体坏死。4、骨折要临时固定:并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方法将骨折固定。固定方法应以最简单、最快捷为宜。可选用外固定器固定,否则易导致感染。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既要保证骨折的愈合,又要避免伤口的感染,还要尽快地恢复肢体的功能。这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题。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包括:清创、骨折固定、伤口闭合及抗菌素的应用等几个主要方面。 ★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应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由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范围可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单关节到多关节,由床上到床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适应。骨牵引患者也应尽早开始局部按摩。功能锻炼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愈合、促进功能康复的重要措施。正确的功能锻炼可矫正复位后的残余畸形,所以医护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讲解其重要性,以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建立治疗信心,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早日康复。

骨折急救五原则以及处理方法

骨折急救五原则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一旦怀疑有骨折,应尽量减少患处的活动,转送时尽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后急救的5个原则。 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医院救治。 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必要止痛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 处理方法细节 1、迅速使用夹板固定患处,固定不应过紧;木板和肢体之间垫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木板长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如果没有木板可用树枝、擀面杖、雨伞、报纸卷等物品代替。 2、有破口出血的开放性骨折,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压迫止不住血时,可用止血带环扎伤口的上方(近心端)止血。 3、大腿骨折时,内出血可达1000毫升(人体总血量大约4000毫升)。包扎固定过紧也能引起神经麻痹,须密切注意患者状况。 专家指出现场骨折的处理比较多样性,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为轻度无伤口骨折,尚未肿胀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先进行冷敷处理,使用冰水、冰块或者冷冻剂敷住骨折部位防止肿胀,冰冻的矿泉水和纯净水也可,但不建议使用自来水,固定后送医院处理。 如有伤口则不宜冷敷,用消毒纱布压迫止血,如遇出血严重不便或不能压迫止血的(一般指大腿开放性骨折或者其他部位严重出血的)应用止血带或者布条等环扎该部位近心脏的一侧,立即送往医院,且不断与伤者交流,注意其情况,防止其失血过多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止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方法。要记住的是一旦采用布带、绳子捆扎止血时,必须记录扎带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小时,以免时间过长导致肢体

开放性骨折的院前急救及护理

开放性骨折的院前急救及护理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车祸越来越多,车祸导致骨折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开放性骨折的发生率更高.若不进行迅速、准确、全面、有效的急救护理,将严重影响病人的后期治疗和功能恢复,骨组织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发生中断或者丧失称骨折。凡骨折部位或其附近皮肤、粘膜破裂,造成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骨折。 1 出车前的准备工作:接到因车祸致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呼救电话,第一时间问清发生车祸的准确位置,所伤人数以及患者的基本受伤情况。 1.1出诊人员一名司机,还要急诊科室的医师和护士各一名。 1.2物品准备除常用的输液器,输血器,氧气筒,氧气管,氧气袋,担架,心电图机,听诊器.血压计,无菌敷料,绷带,各种型号的静脉留置针等用物外,另备口咽管,准备几种规格的夹板等必备物品。 1.3药品准备:急救箱内备止血药品,呼吸兴奋药品,强心利尿药品,升压药品,兴奋心脏的药品,代血浆等抢救药品,各种常规液体,另备20%甘露醇。 2现场急救及护理 2.1快速到达后的处理急救车到达目的地后,医护人员一定要携带急救箱担架下车。按急救原则处理,先检查后救治,查明开放性骨折的部位,是否还有其他部位受伤。对已有心跳、呼吸停止或濒死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在患者口腔内放口咽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2.2止血:立即包扎伤口立即用无菌敷料及绷带加压包扎开放性骨折部位的伤口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防止创口再污染。对于有大血管损失活动性出血,上述方法不能奏效时,可使用止血带,但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定时放松,记录使用时间,并标以醒目标志。 2.3肢体的固定:任何骨折的肢体均需要固定,以减少病员的痛苦,及防止因骨折端继续移动而增加周围软组织、神经、血管的损失。 2.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若患者失血过多,血压下降,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应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输液,另一条用输血器输入代血浆。保持输液及输血浆通畅,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5给予氧气吸入用氧气管接氧气袋或者氧气筒吸氧,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 3转运前的准备 3.1转运伤员要求迅速、安全,随时注意伤员的全身情况,尽可能不用止痛剂。对出血量较多的开发性骨折可同时给予静脉输液及适量抗生素。若病员处于休克状态,应先纠正休克以后再转送。 3.2在搬运患者时,一定要充分支托用夹板固定的患肢,保持局部固定不动。患者安放在救护车上后,先调节氧流量,再接着改用氧气筒式吸氧。如有家属在场,向家属或患者告知患者的病情,以及转动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等。 4安全迅速转运及护理 4.1救护车在现场等待时,应打开车内空调。保持输液或输血浆通畅,妥善

骨折现场急救五原则

骨折现场急救五原则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 一旦怀疑有骨折,应尽量减少患处的活动,转送时尽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后急救的5个原则。 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医院救治。 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必要止痛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作者系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张力丹)

骨折的急救处理

骨折的急救处理 教学目标: 1、了解骨折的急救处理方法。 2、掌握对骨折伤肢的固定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书本、树枝、布条等。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书本,布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常常有意外情况发生,骨折就是一种较常见、后果比较严重的意外伤害。同学们必须掌握急救知识,才能在老师和家长不在的情况下及时处理,将伤害降至最低。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骨折的急救处理,板书课题。 二、骨折的急救处理演示讲解 骨折往往是由摔伤、撞伤和击伤所致。判断骨折主要看皮下是否出血、畸形、骨擦音、肿胀以及非正常(非关节)运动等现象。如果自己判断可能是骨折了,应立即用夹板固定,无夹板时也可用书本等固定,否则触及血管,会造成畸形,这样做即使没有骨折也无坏处。例外,准备急救物品和药品,如无菌敷料(纱布和纱垫等)、绷带、三角巾等。 ●锁骨骨折 症状:锁骨变形,有血肿,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处理:这时应尽量减少对骨折部位的刺激,以免损伤锁骨下血管,只用三角巾悬吊上肢即可。如无三角巾可用围巾代替。 ●上臂骨折(肱骨干骨折) 症状:上臂肿胀、瘀血、疼痛。活动时出现畸形。上肢活动受限制。 处理:用夹板先放后侧,再放前侧,最后放内、外侧夹板,然后用四条绷带或2—3条三角巾固定。由于桡神经紧贴肱骨干,固定时骨折部位要加厚垫保护以防止桡神经损伤(桡神经负责支配整个上肢的伸肌功能。桡神经一旦受损,便不能伸肘,不能抬腕和手指伸直有障碍)。同时肘部要弯曲,悬吊上肢。如果现场没有夹板等固定物,可用三角巾将上臂固定在身体上,方法是将三角巾叠成宽带后通过上臂骨折部位绕过胸前和胸后在对侧打结固定,同样上臂也要悬吊在胸前。 ●前臂骨折 症状:前臂骨折分桡骨或尺骨,或桡尺骨双骨折。活动时有非关节运动,显现畸形。 处理:前臂骨折对血管神经损伤机会不大。可用小夹板或用上下两块木板固定,肘部弯曲90度悬吊在胸前。也可用书本垫在前臂下方直接吊起前臂。 ●股骨骨折(大腿骨骨折) 症状:股骨干粗大,只有巨大暴力如车祸等所致。损伤大时出血多,易出现休克。骨折后大腿肿胀、疼痛、变形或缩短。 处理:如果有条件,可用一块长夹板从伤侧腋窝下到脚后跟,一块短夹板从大腿根内侧到脚后跟,同时将另一条腿与伤肢并拢,再用

开放性骨折诊治指南【最新版】

开放性骨折诊治指南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类创伤因素导致的肢体开放性骨折日趋增多,开放性骨折患者伤情复杂多变,规范处理决定良好预后。目前我国缺乏开放性骨折相关的诊疗共识,为提高创伤救治水平,规范开放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流程,降低伤残率及病死率,参考国内外资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感染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共同起草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从10个方面阐述中国开放性骨折治疗:开放性骨折概述、开放性骨折分型、急诊处理、抗生素使用、清创原则、骨折稳定技术、软组织重建、筋膜间室综合征、一期截肢和损伤控制。 开放性骨折概述 开放性骨折即骨折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肢体开放性骨折通常是高能量损伤,因此骨与软组织均可受到严重创伤,需要进行伤情评估,严重者进行损伤控制;开放性骨折的最大风险是组织损伤严重、创口污染,易导致骨与软组织坏死、感染,严重者可致肢体功能障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开放性骨折分型 开放性骨折常用的分型方法如下: 1、Gustilo-Anderson分型:Gustilo-Anderson分型系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开放性骨折的分型方式,该分型系统根据创面大小、软组织损伤程度、污染程度及骨折类型主要分为3型。 2、损伤肢体严重程度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MESS): Johansen等于1990年根据骨和软组织损伤程度、肢体缺血情况、血压和休克持续时间及年龄4个方面提出了MESS评分系统。该评分指出分数<7分者能够保肢,分数≥7分者则需截肢。在Gustilo ⅢB、ⅢC型严重下肢损伤中,可应用MESS评分系统指导截肢或保肢治疗。该评分系统简便可靠,是判断严重下肢损伤截肢或保肢治疗应用较为广泛的评分标准。但在MESS评分中,并未给予血管损伤明确的界定,这也使得MESS评分判断截肢或保肢的敏感度明显下降。此外,MESS 评分在预计远期患肢功能方面的能力有限,不能作为决定截肢或保肢的唯一标准。 急诊处理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开放性骨折的急救方法 导语:骨折分为开放性骨折及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即骨的断端已露出皮肤外,生活中突发开放性骨折应该如何处理?如何急救? 急救是保证伤最安全,防止再损伤与再污染,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的重要急救时应首先对伤员全面检查,注意身体重要脏器的合并损伤,对昏迷病人更应警惕。 1.紧急止血如有伤口出血,应迅速判明出血性质.利用加压包扎的方法进行止血是最为重要的处理。一般开放伤口可用无菌棉垫或干洁的布单局部加压包扎,即可止血,又可防止伤口再被污染。只有少数大血管损伤才采用止血带。一看到肢体出血就扎止血带的做法是错误的.因错误地应用止血带而造成伤残是屡见不鲜的。 上止血带时一定要记录时间,一般不可持续1小时以上,过14小时者应每0.51小时松解12分钟,同时在伤口加压止血,以免肢体坏死。止血带松紧要适中,过紧过松都是有害的。过紧对局部组织损伤严重,过松不能制止动脉流血,反而会因静脉的回流受阻导致增加出血量。 2.包扎伤口伤口用无菌敷料包扎,愈早愈好,如现场无无菌效料,可用干洁的布单包王:穿出皮外的骨端,不应立即复位.以免污染的骨端再污染深部组织,应在其原位用力因双料包扎.诗情创后再将骨折端还纳。 3.制动为减小伤员痛苦、防止骨折断端活动增加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损伤以及至至堡至的发生,患肢均需给予有效的临时制动。制动装置应就地取材,可用木板、树枝、硬纸壳等,如必须搬动而当时又确无适当的外固定物,应利用躯干或对侧肢体固定。 4.镇痛骨折后剧烈疼痛者,必须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吗啡、杜冷丁等止痛剂虽能达到镇痛目的,但对胸部、颅脑损伤昏迷者不宜应用。

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 1.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它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康复治疗的基础。早期正确的复位,是骨折愈合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固定:即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 3.康复治疗: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和促进骨折愈合,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一、骨折的复位(一)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每一部位功能复位的要求均不一样,一般认为功能复位的标准是;①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 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③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④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 (二)复位方法骨折复位方法有两类,即手法复位(又称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 1.手法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获得满意效果。进行手法复位时,其手法必须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粗暴的手法和反复多次的复位,均可增加软组织损伤,影响骨折愈合,且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对于骨折的复位,应争取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如不易达到时,也不能为了追求解剖复位而反复进行多次复位,达到功能复位即可。手法复位的步骤为: (1)解除疼痛:即使用麻醉解除肌痉挛和消除疼痛。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后者多用于儿童。采用局部麻醉时,即将注射针于骨折处皮肤浸润后,逐步刺人深处,当进入骨折部血肿后,可抽出暗红色血液,然后缓慢将2%普鲁卡因10ml(需先作皮试)或O.5%利多卡因10 ml注入血肿内,即可达到麻醉目的。 (2)肌松弛位:麻醉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位(图61—24),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有利于骨折复位。 (3)对准方向:骨折后,近侧骨折段的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失去连续性,可使之移动。因此,骨折复位时,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4)拔伸牵引:在对抗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以各种方法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绝大多数骨折都可施行手力牵引(图61-24),也可将骨牵引的牵引弓系于螺旋牵引架的螺旋杆上,转动螺旋进行牵引,称螺旋牵引(图

骨折急救五原则以及处理方法教学教材

骨折急救五原则以及 处理方法

骨折急救五原则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一旦怀疑有骨折,应尽量减少患处的活动,转送时尽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后急救的5个原则。 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医院救治。 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

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必要止痛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 处理方法细节 1、迅速使用夹板固定患处,固定不应过紧;木板和肢体之间垫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木板长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如果没有木板可用树枝、擀面杖、雨伞、报纸卷等物品代替。 2、有破口出血的开放性骨折,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压迫止不住血时,可用止血带环扎伤口的上方(近心端)止血。 3、大腿骨折时,内出血可达1000毫升(人体总血量大约4000毫升)。包扎固定过紧也能引起神经麻痹,须密切注意患者状况。 专家指出现场骨折的处理比较多样性,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为轻度无伤口骨折,尚未肿胀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先进行冷敷处理,使用冰水、冰块或者冷冻剂敷住骨折部位防止肿胀,冰冻的矿泉水和纯净水也可,但不建议使用自来水,固定后送医院处理。 如有伤口则不宜冷敷,用消毒纱布压迫止血,如遇出血严重不便或不能压迫止血的(一般指大腿开放性骨折或者其他部位严重出血的)应用止血带或者布条等环扎该部位近心脏的一侧,立即送往医院,且不断与伤者交流,注意其情况,防止其失血过多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止血

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含多图)知识分享

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含多图)

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含多图)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中开放性骨折发生率日趋上升,但在其处理上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复杂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复杂,通常是非常严重的骨与软组织损伤,其早期处理决定预后。 近年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针对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进行经验总结,余斌教授受邀于 2017CAOS 创伤大师讲堂对「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进行深度讲解。余斌教授首先从两个开放性骨折处理的病例讲起: 病例 1:7 岁,女,车祸致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于当地医院急诊行清创、血管吻合及骨折内固定。三天后发现远端血运差,急诊切开减压后转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 患者当地医院处理术前及术后 X 线片患者转入南方医院时大体照片 转入南方医院后急诊探查发现:组织广泛坏死,血管栓塞,钢板外露。最终结局是左小腿截肢。转入南方医院后行急诊探查 由于感染、组织坏死严重,患者最终进行截肢 对于这样的一个病例,我们是非常心痛的,余斌教授指出,假如患者在早期的处理上,能够在神经血管修复后进行外固定架固定而非钢板螺钉内固定,可能结局就不是这

个样子。即使不进行内外固定,神经血管修复后单纯的石膏支具固定二期手术也可能会是个好的结局。所以说早期的正确、规范处理非常重要。 病例 2:38 岁,男,车祸致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ⅢA 型),于外院急诊行清创及钢板内固定,5 天后左小腿缺血坏死。转南方医院院急诊手术探查,广泛的软组织坏死及动静脉栓塞与第一个病例的小女孩一样,由于感染、组织坏死严重,患者最终进行截肢。通过两个令人心痛的病例,余斌教授指出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一定要引起骨科医生的重视:国内现状是开放性骨折多在急诊处理,而急诊骨科医生多为低年资住院总、研究生、进修生甚至本科实习生进行早期的处理;而在欧美,这样的开放性损伤一定要有高年资医生进行。 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回顾大量文献及临床病例总结出开放性损伤在早期处理的陷阱及教训: 1、全程关注骨筋膜室综合征,正确把握切开减压时机 2、充分考虑软组织损伤情况 3、重视分期治疗原则 4、早期治疗决定预后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关于骨筋膜室综合征既往的「5P 征」(疼痛、苍白、麻木、无脉、感觉异常)诊断原则,余斌教授指出其并不可靠,5P 征出现时缺血已经发生,不能用于早期判断。出现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处理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处理 开放性骨折是骨科急诊,合并症及并发症多,早期治疗的正确与否对预后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必须采取正确有效的救治及护理措施,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维持肢体功能,避免或减少残疾。 一、急救处理 (一)整体观念 1、首先尽快地对伤员进行全面检查,注意可能合并的颅脑、胸腹腔内脏及盆腔损伤。对神志不清的伤员,更应提高警惕,以免漏诊误诊,优先处理致命伤,遇有休克及时防治。 2、体位:让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通气给氧,根据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一般每分钟为2~4L,尽快改善缺氧情况 (二)止血 迅速判明出血性质,选择有效的暂时止血方法。一般开放伤口用无菌棉垫或干洁的布单局部加压包扎。如有大血管活动性出血时,用止血带并记录时间,一般不可持续至1h以上,过1h者每0.5~1h松解1-2min,同时在伤口加压止血,以免肢体坏死。 (三)包扎伤口 如骨断端外露,在其原位用无菌敷料包扎,不应立即将其复位,以免被污染的骨端再污染深部组织,待清创后再将骨折端还纳。 (四)临时固定 为减小伤员痛苦、防止骨折断端活动增加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损伤以及诱发休克的发生,患肢需给予有效的临时固定。一般可使用夹板等固定。固定范围应超过骨折部位上、下各一个关节。未经固定不随意搬动伤员或移动伤肢。 (五)迅速建立良好静脉通道 1、抽血查生化、备血、留取尿标本等。为保证有效的静脉通道,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可采用18号套管针静脉穿刺,保持2~3路静脉输液或静脉加压快速输液、输血。轻度休克在1 小时内输入500ml,重度休克一般在15~30分钟内输入1000ml-1500ml。在抢救病人选择静脉穿刺时,宜选用上腔静脉系统大血管,如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等。近心大血管可快速滴入大量液体以补充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以便争取抢救时间,禁止在骨折部位下方进行输液。骨盆骨折、股骨骨折患者禁止在下肢输液,以免输液无效。输入液量及速度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并做好准确记录。 2、其它药物应用:合理安排使用抗菌素,以维持血中有效浓度,预防感染。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及时纠正因休克、缺氧引起组织水肿。输甘露醇时一般为250ml,在20~30分钟内输完毕,以确保疗效,必要时用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二、护理对策 1、生命征观察:休克期间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一次至病情平稳。血压脉搏是反映心脏收缩能力、休克程度的重要标志,应详细记录,注意观察体温变化,体温低于35℃时,给予保暖,不要用热水袋加温,以免皮肤血管扩张而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和增加氧的消耗,避免

开放性骨折诊疗规范(严选参考)

医院开放性骨折诊疗规范 【概述】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占各种类型骨折的1/3-1/2左右。在四肢开放伤中腕手部为多见。 【诊断标准】 1、诊断依据 (1)疼痛伤后在骨折处常有疼痛。 (2)畸形外伤后肢体有明显畸形,同时有开放性创口。 (3)骨擦音、骨擦感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听到骨擦音或感到骨擦感。但此体征检查要慎重,以免加重病人骨折处神经和血管损伤。 (4)X线摄片拍摄患肢的正侧位X线片,可了解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 符合上述第(2)~(4)项任1项可确诊,或者检查伤口发现有骨刺即可确诊。必要时可行CT和MRI(他院)检查,以指导手术。 2、分类诊断 根据损伤性质和皮肤损伤等特点分为两大类。 (1)A类自内向外的开放性骨折;皮肤损伤是骨折刺破皮肤所致。可分为3个小类—— 1)尖端哆出(A1):骨折端由内向外穿破皮肤,伤口一般不超过2cm,其软组织损伤轻,骨折端少量外露。 2)钝端哆出(A2):宽钝的骨折端有内向外穿破皮肤,伤口多呈横向,大小与骨折直径相当,外露骨端不易还纳,伤口边缘皮肤多有挫压伤。 3)哆出挫裂(3):强大暴力使骨端哆出,皮肤沿骨折段纵行撕裂,长度可达20cm以上,伤口边缘挫伤严重,肌肉可有较严重损伤,骨折段外露很长,皮瓣容易坏死。 (2)B类自外向内的开放性骨折,分为4个小类—— 1)高速贯穿伤(B1):为子弹、弹片等高速投射物穿破皮肤、软组织或击断骨骼。伤口大小取决于投射物。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因投射物的性质不同而异。骨折多为粉碎性。 2)锐器伤(B2):锐器使皮肤裂开合骨折,如刀斧伤等,创缘较整齐,挫伤不严重,骨折移位不明显,伤口虽长,但皮肤挫伤面积不大。 3)打击压扎伤(B3):重物直接打击局部造成。皮肤损伤往往不规则,因致伤物不同而各异。均有一定范围的挫伤,骨折多呈粉碎型,不易正确判断范围。

骨折现场急救处理

骨折现场急救处理 骨折现场急救需遵循五原则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 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 一旦怀疑有骨折,应尽量减少患处的活动,转送时尽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后急救的5个原则。 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医院救治。 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

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必要止痛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

第八节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第八节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开放性骨折即骨折部位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与外界相通。它可由直接暴力作用,使骨折部软组织破裂,肌肉挫伤所致,亦可由于间接暴力,由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肌肉和皮肤引起。前者骨折所伴软组织损伤远比后者严重。 开放性骨折的最大危险是由于创口被污染,大量细菌侵入,并在局部迅速繁殖,导致骨感染(图61—32)。严重者可致肢体功能障碍、残废,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一)开放性骨折的分类开放性骨折根据软组织损伤的轻重,可分为三度: 第一度:皮肤由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软组织损伤轻。 第二度:皮肤破裂或压碎,皮下组织与肌组织中度损伤。 第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与肌肉严重损伤,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Gustilo-Anderson又将第三度分为三个亚型,即ⅢA型,软组织严重挤压伤,但仍可覆盖骨质;ⅢB型,软组织严重缺损伴骨外露;Ⅲc型,软组织严重缺损,合并重要血管损伤伴骨外露。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正确地处理创口,尽可能地防止感染,力争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 (二)术前检查与准备 1.询问病史,了解创伤的经过、受伤的性质和时间,急

救处理的情况等。 2.检查全身情况,是否有休克和其他危及生命的重要器官损伤。 3.通过肢体的运动、感觉,动脉搏动和末梢血循环状况,确定是否有神经、肌腱和血管损伤。 4.观察伤口,估计损伤的深度,软组织损伤情况和污染程度。 5.拍摄患肢正、侧位X线片,了解骨折类型和移位。 (三)清创的时间原则上,清创越早,感染机会越少,治疗效果越好。早期细菌停留在创口表面,仅为污染,以后才繁殖并侵入组织内部发生感染,;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因此,应争取在潜伏期内,感染发生之前进行清创。一般认为在伤后6~8小时内清创,创口绝大多数能一期愈合,应尽可能争取在此段时间内进行。若受伤时气温较低,如在冬天,伤口污染较轻,周围组织损伤也较轻,其清创时间可适当延长。少数病例在伤后12~24小时,甚至个别病例超过24小时还可进行清创。但绝不可有意拖延清创时间,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造成不良后果。 (四)清创的要点开放性骨折的清创术包括清创、骨折复位和软组织修复以及伤口闭合。它的要求比单纯软组织损伤更为严格,一旦发生感染,将导致化脓性骨髓炎。 1.清创清创即将污染的创口,经过清洗、消毒,然后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