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文化的印记(最新)
- 格式:ppt
- 大小:10.95 MB
- 文档页数:42
《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稻作文化的印记》重点讲述湄公河平原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
水稻是喜高温多雨的农作物,因此了解湄公河平原的区域位置对获知其具备特天独厚的稻作生产自然条件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水稻生产又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形成当地鲜明的人文景观,烙印着独特的稻作文化印记。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当地自然景观、感受纷呈人文景观基础上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关注人地关系和因地制宜的意识。
七年级同学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较好,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情景的设置有利于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由于该学科初一以地理知识为主,而同学刚开始接触、缺乏生活经验,所学知识主要来自课本。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重视利用和充分挖掘已有图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进行分析。
考虑到农村的学生对水稻生产比较熟悉,可充分给予信心和引导,鼓励学生在运用基本地理技能解读图片有效信息的同时联系实际进行思维的拓展延伸。
二、学教目标1.阅读位置图和地形图,描述湄公河平原的区域位置。
2. 从地形图、气候特征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的特点,感受其得天独厚的水稻生产条件。
3.描述和感悟水稻生产情况,分析湄公河平原稻作生产特点。
4.了解湄公河平原聚落景观和社会生活特色,感悟人文景观与地域环境的密切关系,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5.学以致用,结合新案例剖析,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观点。
三、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根据地图、图表分析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及稻作文化印记。
2.教学难点:解析湄公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第一人称,情景化教学自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结合讲述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授。
最新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版第三单元各具特⾊的区域⽣活复习提纲七上社会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课第⼀节稻作⽂化的印记1.湄公河平原的⾃然环境(或:湄公河平原具备⽔稻⽣产的优越条件)(1)地理位置: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地跨泰国、越南、⽼挝和柬埔寨等国家,地处热带。
(2)⽓候:热带季风⽓候,⾼温多⾬,⾬热同期。
(3)⽔⽂:⽔⽹密布。
(4)地形、⼟壤:有许多由河流冲击⽽成的平原;⼟壤深厚、肥沃。
2.湄公河平原的农业特⾊:以⼈⼯劳动为主的精耕细作,⽔稻是主要的农作物。
3.稻作⽂化的印记(1)⽔稻⽣产与劳动⼒的关系:①⽔稻⽣产需要经过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投⼊⼤量的劳动。
在⽣产⽔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这些劳动主要依靠⼈⼯完成。
②插秧和收割的季节,是⼈们最为忙碌的时候,⽚⽚稻⽥中都有劳作的⾝影。
③湄公河平原⼈⼝稠密,这与稻作农业对⼈⼒的巨⼤需求有⼀定关系。
当然,⾼产的⽔稻也能够满⾜众多⼈⼝的⽣活需要。
(2)⽔稻⽣产对民居的影响:①景观:纵横的渠道和众多的河流构成的⽔⽹,环绕着⼤⽚稻⽥和村庄,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
②民居:湄公河平原上的⾼脚屋,以⽊、⽵为主要建材,⽤⽊桩⽀撑,悬空架设。
上层住⼈,底层圈养牲畜和放置农具。
(3)⽔稻⽣产对⼈们⽣活的影响:①⽶市:街边有很多卖稻⽶的店铺或市场,出售各种稻⽶。
②饮⾷:⼈们的饮⾷以⼤⽶为主。
在越南,除了⽶饭外,还有各种⽶制⾷品,如⽶粥、⽶酒、⽶粉和粽⼦等。
(4)⽔稻⽣产对精神⽣活的影响:①这⾥很多⽂化活动都与⽔稻⽣产息息相关。
A.御耕节:在柬埔寨的传统节⽇“御耕节”⾥,⼈们祭祀天神,祈求风调⾬顺,以期获得好收成。
B.⽔上⽊偶戏:越南民间的表演艺术,很多动作来源于⽔稻⽣产环节,如插秧、打⾕等。
②团结互助,关爱弱者:⽔利⼯程的修建、维护等很多农活都需要村民协作完成。
因此,⼈们都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4.⼈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在湄公河平原这块世界稻⽶的主产区,⽔稻⽣产决定了⼈们⽣活的内容和节奏,⽔稻的⽣产史也书写了这个地区的⽂明史。
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1)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第⼀课第⼀框家住平原——稻作⽂化的印记 P58-60(图册 42 页)(湄公河平原的⾃然环境、⽓候条件及当地居民的⽣产⽣活特点)1、世界上⼤多数⼈⼝居住在平原,平原主要分布在江河的中下游,⼤都由河流冲击⽽成,地势平坦或起伏较较⼩。
2、湄公河平原在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地跨泰国、越南、⽼挝、柬埔寨等国家,主要作物是⽔稻。
3、⽔稻种植需要的⾃然条件:(1)地形:河流冲积平原,地势低平(2)⽓候:热带季风⽓候,全年⾼温多⾬,温度适宜,⾬量充沛(3)⽔⽂:⽔⽹密布,灌溉⽅便(4)⼟壤:深厚⽽肥沃(5)纬度:地处低纬,阳光充⾜4、湄公河平原的⽣产⽅式(农业特⾊或⽔稻⽣产的特点):精耕细作,⼈⼯劳作5、⽔稻⽣产给⼈们的⽣活带来了什么影响?(稻作⽂化留下了哪些印记?)(1)⽔稻⽣产影响⼈⼝分布:⽔稻⽣产需要⼤量⼈⼒,因此⼈⼝稠密(2)⽔稻⽣产影响⼈们⽣活:物质⽣活:饮⾷——主⾷为⽶饭,因为这⾥粮⾷作物以⽔稻为主居住——⾼脚屋,⼜称⼲栏式建筑,因为这⾥⽓候潮湿交通——⽔上交通发达,因为这⾥⽔⽹密布精神⽣活:⼈们崇尚“⾕神”“稻母”等神灵,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以共度难关。
春耕礼(祭祀⾕神、稻母,祈求风调⾬顺,⽜是主要的劳动帮⼿,因此对⽜特别有感情)、“御耕节”等是当地⼈们的传统节⽇,因为⽔稻⽣产是⼈们的主要⽣产活动,⼈们期望农业获得好收成。
第⼀课第⼆框家住平原——⽤机械种庄稼 P61-631、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美国的中部⼤平原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区之⼀。
2、地理位置:该地位于美国西部的落基⼭脉和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脉之间。
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河⾃北向南贯穿平原东部。
3、农作物:该地是美国⽟⽶、⼤⾖和⼩麦的主产区。
4、美国⼤平原的⾃然环境:(1)地形:平原⼴阔,地形平坦(2)⽓候:处于中纬度地区,以温带⼤陆性⽓候为主,冬冷夏热,降⽔较少(3)⽔⽂:美国境内有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河,灌溉较⽅便(4)⼟壤:⼟壤肥沃5、美国是世界上最⼤的农产品出⼝国,因此它的农业是⼀种商品性农业。
稻作文化的印记的知识点《神奇的稻作文化》嘿!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稻作文化吗?我以前呀,也不太清楚。
可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好多关于稻作文化的知识,我才发现这可太有意思啦!就好像我们每天吃的香喷喷的米饭,它可不是简简单单就出现在我们碗里的哟!从一颗小小的稻种,到长成金黄的稻穗,再到变成我们餐桌上的美食,这里面可藏着无数的秘密和故事呢!想想看,农民伯伯们在春天的时候,早早地就来到田地里,弯着腰,辛苦地把稻种播撒下去。
那场景,就像在给大地画画一样,一笔一笔,充满了希望。
这难道不像我们在纸上画画,一点点描绘出心中的梦想吗?然后呀,小稻苗慢慢长大,需要浇水、施肥,还得赶走那些捣乱的害虫。
农民伯伯们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它们。
“这稻苗长得多好啊!”他们总是这样笑着说。
夏天来了,稻田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微风吹过,稻苗们欢快地舞动着,像是在跳一支美丽的舞蹈。
“哎呀,这景色多美呀!”路过的人们都会忍不住赞叹。
终于到了秋天,稻穗变得金黄饱满,沉甸甸的都快压弯了腰。
农民伯伯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拿着镰刀,满脸喜悦地收割着稻谷。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他们的笑声在田野里回荡。
我们吃的每一口米饭,可都是农民伯伯们用汗水换来的呀!这稻作文化,不就是他们辛勤劳动的印记吗?再想想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也和稻作文化有相似的地方呢?我们学习知识,就像稻苗吸收阳光雨露一样,一点点成长。
有时候会遇到困难,就像稻田里的害虫,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努力克服,最后也能像稻谷一样迎来丰收的时刻!所以呀,稻作文化可不只是关于稻谷的种植和收获,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勤劳、坚持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也要学习这种精神,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稻作文化的印记人文特色稻作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繁衍演变,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特色。
这种特色不仅体现在稻作的种植技术上,更融入了中国农耕社会的价值观念、艺术表达和社会风俗。
稻作文化的印记深深地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一、稻作技术与传承稻作文化始于中国的新石器时代,经过长期的耕作实践和积累,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稻作技术体系。
这些技术包括了选种、耕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其中,选种技术是稻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地选择和培育具有良好特性的品种,不仅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还拓展了稻作文化的内涵。
同时,这些稻作技术也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保持了其独特性和持久性。
二、稻作文化的价值观念稻作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国农耕社会的生活哲学和道德伦理。
首先,稻作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农民通过观察天象、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变化,选择最佳的农事时间和方法,以达到丰收的目标。
其次,稻作文化弘扬了勤劳、朴实和坚韧的精神。
农民通过艰苦的劳作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创造了丰富的农耕文化。
此外,稻作文化还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关系,倡导亲情、友情、邻里和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和社会秩序。
三、稻作文化的艺术表达稻作文化的人文特色不仅表现在农业生产中,还反映在各种艺术形式的表达中。
稻谷、稻草等作为艺术材料和载体,被中国民间艺术家运用到了绘画、雕塑、编织、剪纸等艺术形式中。
例如,稻秧画是一种用稻秧的颜料在纸上绘画的独特形式,以其独特的质感和色彩效果而闻名。
稻草人也是稻作文化中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将稻草编织成人形,赋予其生命力和形象,展示了农耕社会中的生活场景和传统文化。
四、稻作文化的社会风俗稻作文化对中国农耕社会的社会风俗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一系列与稻作紧密相关的传统习俗和节日。
例如,农民在播种和收获时会举行祭祀和庆祝仪式,表达对大地的感激和对丰收的祝福。
稻作文化的印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阅读位置图,能够说出湄公河平原在世界的地理位置。
(2).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中获取相关信息,综合分析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水稻生产情况和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以及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2).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运用所学方法,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角度分析区域特色,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观点。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明白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角度分析平原地区的生活特色。
二、教学重点: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稻作生产以及生活方式。
三、教学难点:湄公河平原的稻作生产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搜集相关资料及形象生动的图片。
2、制作好PPT。
五、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与图片展示2、小组讨论法3、讲述法、问答法六、教学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习的五种基本地形吗,平原有什么基本特征,海拔是多少呢?引导学生分析回答。
(图片展示:平原的位置图和基本特征)教师:世界上有许多人口都居住在平原地区。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分布在江河的中下游,大都由河流冲积而成。
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有一些明显的差异,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实际上,人们积极地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一下湄公河平原及其区域生活。
2、讲授新课教师:湄公河平原的水稻生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关系?(展示:①中南半岛地形图②中南半岛年降水量图。
板书: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学生在小组内探究,从气候、水土、人口、光照等不同角度讨论、发言。
教师点拨、启发,总结湄公河平原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环境:①高温无霜,光照充足;②季风影响,雨量充沛;④冲积平原,土壤肥沃;③水网密布,灌溉方便。
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从社区看我家【基础巩固】1.B2.D3.B4.C5.A6.A7.C8.D9.D【拓展提升】1.B2.B3.D4.(1)正北西北(2)东北—西南东风(3)西北正北(4)大在社区中生活【基础巩固】1.C2.B3.B4.D5.A6.(1)健身器械的购置体现了社区的文化功能;义务联防队和爱心捐款箱的设置体现了社区的管理功能。
(2)略。
【拓展提升】1.A2.B3.略。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乡村聚落【基础巩固】1.B2.B3.B4.B5.A6.A7.C8.B9.A 10.(1)乡村聚落。
(2)主要从事经济林木的生产。
(3)第一层次:仅摘选文本材料中关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描写,前后描述密切程度低。
如,四面环山,树木郁郁葱葱,有许多村民居住。
人们每天劳动,树木更绿了,果实更加沉甸甸了。
第二层次:李丽家乡所在的村落四面环山,属于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农林资源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人们通过修建公路改善交通条件,可以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等。
【拓展提升】1.D2.D3.B4.D5.B6.(1)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
(2)民居建筑材料有特色:海草取材方便,具有柔软、有韧性、耐腐蚀、不易燃烧等特点;石头就近取材,是天然的筑墙材料。
民居建筑风格有特色:因当地多雨潮湿,房顶设计坡度陡,便于排水。
城市聚落【基础巩固】1.D2.D3.B4.B5.D【拓展提升】1.D2.(1)城市高楼大厦密集金融、商业、服务业(非农业)乡村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2)甲图:城市高楼林立,分布密集;乙图:乡村房屋低矮,散落分布。
(3)当地屋顶倾斜,坡度大,便于排水。
由此可判断,当地的降水比较丰富。
往来在区域之间【基础巩固】1.D2.B3.B4.D5.(1)小城镇。
(2)有利于满足各地区物质文化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6.从人才、文化、农产品、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强联系。
稻作文化优秀作文在我记忆的深处,有一片金黄的稻田,那是我与稻作文化最初的相遇,也是我心中永远的温暖港湾。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每年的农忙时节,全家都会参与到水稻的种植和收割中。
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现代化机械,一切都依靠着人力和简单的工具。
播种的季节,大人们会先把稻田整理得平平整整。
水田里的泥土被翻耕得松软细腻,就像一块巨大的巧克力蛋糕。
爸爸扛着锄头,在前面小心翼翼地走着,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对丰收的期待。
妈妈则跟在后面,播撒着稻种。
我也好奇地凑过去,想要帮忙。
妈妈笑着递给我一把稻种,告诉我要均匀地撒在田里。
我兴奋地抓了一大把,用力一抛,结果大部分都撒在了一个地方,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稻种播下后,没多久就会冒出嫩绿的芽儿。
那小小的芽儿,脆弱却又充满了生命力,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着它们的到来。
看着那一片片嫩绿,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希望,总是盼着它们能快快长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稻苗越长越高,渐渐地,稻田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微风吹过,稻苗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就像一首轻柔的摇篮曲。
这个时候,就需要给稻田除草了。
我跟着大人们来到田里,弯下腰,仔细地分辨着稻苗和杂草。
杂草总是藏在稻苗中间,想要把它们找出来可不容易。
有时候,我不小心把稻苗当成杂草拔掉了,心里一阵懊恼。
但大人们总是安慰我说:“没关系,下次注意就好了。
”终于,迎来了水稻抽穗的季节。
那一串串饱满的稻穗,低垂着头,就像害羞的小姑娘。
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感觉沉甸甸的,心里满是喜悦。
这个时候,也是最需要注意病虫害的时候。
大人们每天都会到田里查看,一旦发现有病虫害的迹象,就会及时采取措施。
我也会跟着他们一起,虽然不太懂,但也能感受到那份紧张和关切。
到了收割的季节,那是一年中最忙碌也是最欢乐的时候。
全家人早早地就起床,拿着镰刀,走向稻田。
金黄的稻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在等待着我们的检阅。
爸爸弯下腰,熟练地割下一把稻穗,递给我。
我抱着那把稻穗,感觉就像抱着最珍贵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