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迁精神”15分钟宣讲稿-

“西迁精神”15分钟宣讲稿-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宏伟蓝图

人生会面临无数的抉择。当你在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拥有稳定的职业、良好的生活环境、妻儿老小温馨幸福,如果需要舍弃这一切,迁往“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的大西北”,你将作何抉择?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大西北,向科学进军”!62年前,交通大学的西迁先辈们作出了响亮的回答。“没有一点犹豫,国家培养了我们,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一晃62年过去了,交通大学这课大树在西北深深地扎下根来,大树西迁却丝毫没有伤及根系,而是在一代代交大人的奋斗中,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当年曾担任过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元帅曾讲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迁校对不对,10年后作结论。让我们来看看六个十年来,西安交大奋斗的足迹。

迁校的第一个十年间,学校培养毕业生逾1万人,超过交通大学建国前培养毕业生总数的一倍。

迁校的第二个十年间,即便是在文革的艰难岁月,交大师生临危受命,自主研发了用来冷却卫星通讯战略雷达敏感元件的低温制冷机,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做出了重要贡献。

迁校的第三个十年间,西安交大被列为全国10所重点

建设的大学之一,“八五”期间建成11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迁校的第四个十年间,西安交大成为全国第一批开展“211”和“985”工程建设的高校,并跻身2+7(C9)所全国重点建设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是西部地区唯一入选高校。

1995年,迁校整整40年的西安交大迎来了一次本科教学工作的“国考”,交大人以评价结果为优秀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17年,在最近一次全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中,专家这样评价道:西安交大是一所能在浮躁世界中放下一张平静书桌的地方。

2000年,世纪之初,西安交大与原西安医科大学、原陕西财经学院合并,成为一所具有理工特色的学科门类更为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2006年,在西安交大110周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原部长周济曾评价道:西安交大不仅改变了整个中国西部高等教育的格局,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面貌。“她”还通过自身的发展壮大,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大好局面。”2005年,经校党委常委会审议,将“西迁精神”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16个字,并作为学校最核心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

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交大人用实践赋予了“西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作为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精神的重要体现,“西迁精神”也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西迁精神”彰显了交大人奉献报国的使命文化、严谨精致的卓越文化、开拓进取的创新文化、团结互助的团队文化,学校党委号召全校师生,弘扬“西迁精神”要与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四面旗帜”相结合。

学校再次向西挺进,在西咸新区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创新港是我们西安交大人的“二次西迁”,我们就是要在这一片广袤的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再次从零开始,建设一个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汇聚更大范围的高层次人才和有识之士,打造一个动力强劲的西部发展新引擎。

开放办学和国际化视野同样是交大的优良传统。站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交大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吸引来自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高校加盟,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为人类文明的共融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开放合作贡献力量。

当我第一次伫立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建设工地时,被深深震撼了,近百座塔吊林立,上万名工人热火朝天地作业。教学科研板块159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从2月动工到11月封顶,仅仅用了不到10个月、甚至是提前1个月完成。

这让我们不禁想起来62年前迁校、建校的“交大速度”,同样是不到一年,就建设了今天交大的10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校园。

是什么连接了历史与未来?是什么让“西迁精神”历久弥新?我想,这是因为“爱国、奋斗”的基因,已深深融入西安交大人的血脉!

当我们今天来回忆62年发展的时候,我们特别应该感谢陕西省、西安人民对西安交大的关怀和支持,从迁校建校时在基建方面的倾力相助,到迁校后特别调拨大米优先供应交大,到现在大力支持西安交大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在科教产业协同创新方面给予学校大力的政策及资源支持,就是这片热土滋养了西安交大,使得交通大学这棵大树从黄浦江边迁来,成长为今天这样的参天大树,还不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我们非常自豪,参与书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辉煌灿烂的篇章,见证了交通大学西迁到她的发展壮大,看到了祖国西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感受到,西安交大是为历史而生,为民族而生的。西安交大历届党委,不断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强化和弘扬“西迁精神”,教育引导广大人才,知识分子是在党的领导、关怀下,在优秀精神文化的滋养中成长的,更应该怀抱为祖国发展胸怀大局、艰苦创业的情怀与使命。

两千年前,在西安这块土地上,汉武帝创办了第一所官立学府——太学,这被史学界誉为大学的源头。司马迁曾在此兴奋地预祝过“欢欣交通而天下治”。而今,交通大学主体西迁,承传了周之王范,汉之雄风,唐之神韵。迁校62年来已经培养出25万毕业生,其中40%留在西部,更是创新出许多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今天的西安交大人更加坚定和自信,在“西迁精神”指引下,牢记总书记嘱托“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要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担起民族复兴大业的责任,创造更多更好的能够留下历史印记的新贡献。要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快干、实干、会干,努力把西安交大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实现对总书记的庄严承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