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14.88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
(1)食物网的形成原因
生态系统中有些生物可以以多种其他生物为食,有些生物会成为多种其他生物的食物,这样,不同的食物链就以这些生物为枢纽相互交错连接起来形成食物网。
(2)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食物网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有机体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
生物正是通过食物网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①我们研究的是食物链,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且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
②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如教材P102中蜘蛛和蛙,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③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的种类而非生物的数量。
知识点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 含义:指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不断沿着太阳→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的方向流动的过程。
2. 过程
(1)图解:
(2)分析:
①来源:太阳能。
②输入方式:主要是光合作用。
③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④转化:光能→有机物中的能量。
⑤散失形式:热。
3. 特点
(1)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不可逆的。
(2)每传递一次能量损失一大半,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最后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 过程
2. 特点
(1)周而复始、往复循环。
(2)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可以重复利用。
3. 碳的全球循环
(1)基本路线图解
(2)大气中的CO2含量特点: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3)海洋对大气中CO2含量的调节作用:当大气CO2含量偏高时,就会溶于海水中;当偏低时,就释放出来,使之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4)碳循环平衡失调
因人类能源消费向大气中排放CO2,破坏了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CO2交换的平衡,导致大气中CO2含量的持续增加。
知识点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解析
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 能量的输入
(1)来源:太阳能或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
(2)相关生理过程: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3)能量转换形式:光能或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输入总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总值,而不是照射到生态系统的总光能。
2. 能量的传递
(1)传递的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传递的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传递的效率:约10%。
(4)传递的特点:
①单向流动,原因是:
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如肉食动物以植食动物为食,而植食动物不能反过来以肉食动物为食。
②逐级递减,原因是:
a. 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而消耗掉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并以热的形式散失,无法再利用。
b. 各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利用。
c. 还有小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动物遗体等直接传给了分解者。
3. 能量的散失
(1)形式:热能,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
(2)过程
4. 生态系统各成分中能量的来源、去向分析
(1)能量来源
①生产者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固定下来,能量就输入到第一营养级。
②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
③分解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
(2)生产者和消费者中能量的去路
①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
③被分解者利用。
(3)分解者中的能量经呼吸作用以热的形式散失。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管怎样传递,最终都由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转化为热能散失,因此生态系统必须不断的从外界输入能量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
二、对碳循环的分析
1. 过程
(1)碳元素的存在形式:
①在无机环境中以碳酸盐和CO2的形式存在。
②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2)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化能合成作用。
(3)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各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生物圈内
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如图:
(图中:——代表物质循环,……代表能量流动)
①能量流动不能离开物质循环而单独进行,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③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这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