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构图形式用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3.71 MB
  • 文档页数:7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对称
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 严,肃穆,和谐的感觉。比如,我国古代 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与均衡比 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因 此,对称虽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 运用中机会比较少,运用多了就有千篇一 律的感觉。
B非对称式均衡
是一种感觉上的均衡:任何人都不可能准确判断画面上的物象实际重 量。因为纯数心理意义上的重量,按照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及与 人的关系密切程度而定。大体次序:以人为重,其次为动物、人造器 物、植物、自然物质。如图3从物理意义上,无论如何是不均衡的, 因为左侧的树木无疑比比右侧的人物重的多,但因为人物的重要性, 所以感觉是均衡的。又如图4中的山石实际分量比马匹重,但马匹和 人们关系密切,所以也是均衡的。图四 ,另外这张图还体现出了构图 的远近关系—近处相比远处略现重一些,这也是天平原理的一个延伸
中国画论里称之为“经营位置”“章法”“布局”等等,都是指构图。 其中“布
局”这个提法比较妥当。因为“构图”略含平面的意思,而“布局”的 “局”则
是泛指一定范围内的一个整体,“布”就是对这个整体的安排、布置。 因
此,构图必须要从整个局面出发,最终也是企求达到整个局面符合表达 意图的协调统一。东晋,谢赫“六法论” 经营位置
构图的原则
如果要进行高度的概括,就是变化统一。 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其
他规律,大抵都是从属于这个规律。 为了取得变化统一的良好效果,以下分三 方面阐述法则。
(一)对比
对比(此部分与平面构成相关内容相似, 故简述之) 在这里是指一种造型因素就其某一 特征在其程度上的比较。如:明暗色调这一造 型因素,它的特点是深和浅。线条有长短的对 比;形体有方圆对比等等。
①大小对比:任何一个均匀的构图中,能够打破其均匀性 的某一个部分,就具有最大的吸引力。如在一个均匀的由 方块组成的画面中,要突出某一方块为主体,可以把它放 大或缩小,打破原来整齐的行列,使其周围空间发生变化, 产生差异。
如果把大小对比和明暗对比结合起来,则主体 更为突出。
激点,则这个刺激点具有更强的刺激强度,会形成注意 中心。
主体安排称运动的物体。运动的物体更能引人注目。
面最大的特点是“动”。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 点尽量地把主体安排成 运动的物体。运动的物 体更能引人注目。
(二)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 具有稳定性。均衡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 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是人类在 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 。因此,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 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来就不舒服。均 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 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 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 面。
一、构图形式
概论
一、定义 构图,从广义上讲,是指形象或符号对空间占有的状况。 因此理应
包括一切立体和平面的造型,但立体的造型由于视角的可变,使其空间 占有状况如果用固定的方法阐述,就显得不够全面,所以通常在解释构 图各个方面的问题时,总以平面为主。
狭义上讲: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一定的思想、意境、情感、在一 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 使其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
以上实例,不妨归纳为:色调的不均衡,可从调整形体大小进行 补偿;形体的不均衡,也可从调整色调的深浅进行补偿。两者在不可 变动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画幅边沿关系的改变,进行调整,这是最常 用的办法。
运动与倾向
,人们观察运动着的 物体,视点往往追随 着他的运动方向而略 为超前。因而在构图 中也往往需要在运动 前方留有更多的余地 。如图6.这种抽象成 独立的形式,就形成 所副图中的箭头构图 。
(三)视点
视点构图,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视 点是透视学上的名称,
也叫灭点。 要把视点说清楚,还得从视平线,地平线,水平线 这三条线上说起。视
平线就是与眼睛平行的一条线。这条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 人站的高,这条线随着升高,看的也就越远,反之,人站的低 ,视平线也就低看到的地方也就近了,小了。
点线面综合对比
对比的巧妙, 增强艺术感染力,反映和升华主题。 对比构 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 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可以得出:
一是形状的对比。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 粗和细。
二 是色彩的对比。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三 是灰与灰的对比。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在一副作品中,可以运用单一的对比,也可同时运用各种对 比,对比的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注意不能死搬硬套, 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
A·点 线 面的对比
i) 点的对比:点连续延伸的轨迹成为线, 密集成片而成为面。由于疏密变化而转化 为明暗色调。点彩画派的作品就是例子。
这幅《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 》称得上是修拉的色彩科学实验 中的经典作品。点彩绘画是一种 很有意思的画法,道理并不深奥,就 和小朋友经常玩的拼图游戏有一 点像.一块块的颜色被分解了之后 就像一小块一小块的拼块.赤橙黄 绿青蓝紫等各种小色点被仔细地 排放在一起.慢慢的整张画的颜色 就丰富了起来,轮廓、形状……要 拼的图象也一点一点清晰明朗了 。 看修拉的画感觉很朦胧,好象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关于色块的大小深浅聚散的均衡分布
A画面上的形的分布已取得均衡,但经过施加深浅色调,产生如B 的情况。深色色块导致右侧偏重,调整的办法:将物象在构图中略 向左移如图c。略略升高右侧物象明度,(使之变浅)或略略降低 左侧的明度如图D。如色调是不可变因素,而形是可变因素时,可 变为E,也能取得趋于均衡的效果。
人、静物、景物都置身于一个虚 幻的世界中。远看整体感强,走 进看,又发现了更多色彩。丰丰 富富,整个画面生动,有变化。
ii)线的对比:即可以作为物象的边缘,又可独立的 表达一定的形象。 例如线的直与曲;长与短
iii)面的对比:在立体艺术中指的是形体,在平面艺术中指两度空间的占有。
关于方与圆的对比,在多数以圆作为环境的形象中,方形易突出。反之 则圆形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