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师的时尚态度面面观-工业设计面面观观后感

设计师的时尚态度面面观-工业设计面面观观后感

设计师的时尚态度面面观-工业设计面面观观后感
设计师的时尚态度面面观-工业设计面面观观后感

设计师的时尚态度面面观-工业设计面面观观后

设计师的时尚态度面面观|工业设计面面观观后感在迈入第12届的轮回之年,深圳服交会审视自我,全新涅槃,实现由传统专业交易平台向现代时尚交流平台的变身。本次展会首次在会展中心2号馆设立了"买手采购区",来自美国、俄罗斯、巴西、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买手将前来观摩洽谈,直接下单订货。同时,主办方在买手采购区还设置了"独立设计师展区",来自法国、意大利、英国以及中国国内的众多独立设计师和他们的品牌都将亮相,传递时尚的态度。这其中也包括深圳本土的独立设计师,以及来自杭州的著名设计师施杰。下面就让我们听一听他们对于时尚的态度。

VictorZhu,Vmajor品牌创始人,深圳市沙丘实业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邱梓豪,meLun(东的西)品牌创始人,深圳市雅曦服装有限公司创意总监施杰,杭州杰施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创意总监邓欢,独立设计师SkellyWang,深圳中原术服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肖杰云,深圳幸福里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们的时尚主张时尚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的表面形态,它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随波逐流的人才是最时尚的人。

时尚是一个名词,它是我们对这个时代所共同拥有的共鸣感。

现时中国正进入一个全民时尚文化真正觉醒的年代,当每一个"我"觉醒,"时尚"就迎来了人文文化的"态度"。

每个时尚消费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时尚正是让他们最直观地体现这种独立态度的一种方式。

时尚不需要有什么统一的规范,如果每个设计师都在做主流的东西,没有个性,那时尚设计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

中国人的时尚态度,已经不仅仅是用一个简单的中国元素去影响世界。中国人要用文化内涵去诠释一个时尚品牌,把它变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讲给所有人听,让全世界人都觉得值得用高价去购买你的产品。

CF深圳服交会已进入第12年,今年服交会的主题是"我时尚态度",您对这个主题怎么看VictorZhu时尚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于生活,我觉得目前对待时尚的态度太过认真,fashionshouldbefun(时尚应该是有趣的),我们在这方面和国外比还是缺少一些幽默感,我们对所谓的主义、头衔都太较真,对所谓的"时尚意见领袖"的话奉若神明。好像一定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才是完整的。自我设定的条条框框太多,其实很多的创新都始于mistake错误,当大家都在享受"makemistake(犯错误)"这样的过程时,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时尚起来"了。时尚的真正价值

不在于它的表面形态,它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随波逐流的人才是最时尚的人。

邱梓豪作为一个新锐设计师,时尚对我而言是一个名词,是对时代的一种态度。然而,这个时代的态度,不是我说了算,而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共鸣感。我对时尚的态度是我们的共鸣感。

施杰现时的中国,正进入一个全民时尚文化真正觉醒的年代。当每一个"我"的觉醒,"时尚"就迎来了人文文化的"态度",这个主题把握住了当今服装行业已进入文化品牌的年代趋势。

邓欢对于这个主题,我完全认同。时尚与简单的日常穿衣行为不同,她更多展现给大众的是一种理念与态度。在西方,这种理念已经相当成熟,每个时尚消费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时尚正是让他们最直观地体现这种独立态度的一种方式。

SkellyWang我觉得这个主题也不算是个很新的话题了,国内很多的时尚人士都已经是朝着个性的方向去走了,只是大环境还不成熟,但是我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其实大部分的独立设计师都是有自己的态度,并且希望独树一帜的。虽然说是可以人人参与,但毕竟独立设计刚开始是比较小众的东西,然后再去慢慢地影响大众。我觉得这个是需要时间和文化积累的,不是说一下或者展一下就可以做到的。

肖杰云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时尚。时尚其实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我们看见的其实只是一种视觉的感受而已,而真正

的时尚其实已经深藏于人们的内心,它还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改变。总体而言,时尚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或态度。

CF今天中国的时尚界可谓鱼龙混杂,对于时尚的认知似乎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您觉得中国时尚最需要树立什么样的态度VictorZhu在这个各种观念和价值观都在不断地重建,又在快速地推翻的大环境里,要建立统一的规范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最需要树立的态度是放轻松,要来的自然会来。做好的有诚意的设计,不要一味地强调和证明什么,先把内功练好了,不需要证明什么,别人也自然会尊重你。

邱梓豪世界之大,中国之大,态度不需要树立,时尚的认知更不需要规范,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这也是自由的表现。

施杰需要树立表达中国人文文化的"真、善、美"的态度。古典优良的中国文化自然观将对今后世界发展史产生深远巨大的影响,我们要珍惜这个前所未有的年代,具有原创性中国文化内涵的中国当代品牌将从这个年代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品牌,与欧美一流百年品牌一并共同流传下去。

邓欢在过去20年,中国服装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让"MadeinChina"这个"品牌"在国际上的地位,从20年前的"地摊货"华丽转身晋升为国际公认的"高端质量"。看似生产大国的我们,在很久以前也曾是一个艺术时尚的领先者。在当下,我们需要的

是"包容与坚定"的态度,借鉴西方以人为本、独立创新的态度,同时也要陆续"捡回"我们最宝贵的血液"中国文化"。

SkellyWang我觉得时尚本来就不需要有什么统一的规范,如果每个设计师都在做主流的东西,没有个性,那时尚设计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我觉得设计师们应该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那是设计精神所在,不应该盲从所谓的主流。

肖杰云中国人的时尚态度,已经不仅仅是用一个简单的中国元素去影响世界中国元素已被用得过于泛滥,连LV之类的国际顶级品牌都在向中国致敬。中国人要用文化内涵去诠释一个时尚品牌,把它变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讲给所有人听,让全世界人都觉得值得用高价去购买你的产品,我们不是输在产品上,甚至不是输在设计上,而是输在营销上。大家认为所谓的营销就是花钱买广告,大家看到一个大照片,你的品牌就算营销了,可消费者可不是这么想的。

CF在时尚行业,您认为设计师应保持怎样的心态和独立性,才能有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VictorZhu作为独立设计师,我觉得应该永远保持自己特有的独立性,不应该被潮流所左右,什么流行就做什么。而应该是自我价值观的体现,用最本真的心去做最纯粹的设计,虽然很难,但最有意义。

邱梓豪百花齐花,良性竞争。

施杰怀一颗善良敏感之心,保持与追随真我,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怀着文化与艺术的态度去做品牌与服装,把握好艺术与商业的平衡,最终把品牌与服装做成艺术与文化。

邓欢好奇心,坚定的理念,谦虚好学的作风,与外界市场互动,但不为之干扰。每个设计师擅长的才能各不相同,扬长补短为最佳。

作为中国的新锐设计师(包括我本人),由于长时间的生活在西方,接受西方的文化影响较多,应该加深对本国的文化的认识与尝试。

SkellyWang既然选择了做设计师,就要真正热爱这个行业,承受它所带来的喜怒哀乐。一直有新的灵感进入是保持每天工作的动力,这样才会觉得这个工作带给你的是好玩的感觉,而不是沉重的包袱,并因此而坚持下去。

肖杰云设,代表设计;计,代表计谋;师,代表操作能力。设计师要对自己的作品有担当,有责任心和自信心。一名设计师每天都要画很多款设计图,总有太多款会被老板"枪毙",信心难免受到打击,设计师不应该就此气馁,而应在错误中学习、成长。当然,如果一名设计师能够以买手的角度为公司组一盘货,而不是单纯画设计图,这就为企业走了捷径。要做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就应该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营销、贴近消费者,才能有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CF您对买手的看法,对展会买手区有什么期望,您希望能达到怎样的目的VictorZhu在欧美成熟的时装产业链里,设计师可以依循这样的途径参加时装周,在新品发布会后一个月接到订单,接下来三到四个月生产,等到下一个时装周开始时交货。这样先有订单再生产的流程,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设计师,而国内最缺乏的就是这样一个买手体制。国内独立设计师这几年被媒体无限的浪漫化了,有设计师与国际品牌跨界寻找资源,也有人变身成娱乐圈"达人",为名气与资金累积资本,最实际的还是要回归市场。恰好今年的展会提供了买手区这样一个平台,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和进步,这样也让设计师能够真刀真枪地接受各地买手和买家的检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渠道。

从沟通中学习和了解市场,我觉得是对像我们这样的设计师品牌非常有意义和有帮助的。

施杰高超的买手能掌握好艺术与商业的平衡和对接,希望中国原创设计师品牌作品与买手间形成良性循环、彼此不断互动发展的合作空间,一起走向世界。

邓欢我曾经在伦敦的一个国际品牌做过见习买手,了解到他们不仅具备了对市场的高度敏锐的嗅觉,并且与自身公司的风格定位进行最精确的总结分析。

曾经一度渴望成为买手,因为可以环游世界。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竞争激烈与身不由己的行业。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成功买手,绝对具有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以及创立优秀品牌的潜

质。在这次展会中,希望主办方能多提供给独立设计师一些宣传的平台,同时能接触到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领域的买手,希望能得到买手们的认同。如果能达成初步的商业合作共识,自然是最理想值。由于是第一次参展,与买手们的良性互动更是宝贵。

SkellyWang希望中国的买手更接近国外的买手方式,要有点个性,而不是盲从,或者完全只为讨好消费者。我觉得今时今日中国的买手,也应该像国外的买手一样是时尚的带头人,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带领时尚,而不是一味地跟着商业的方向走,毕竟这才是长久健康的良性时尚循环,这样新出来的独立设计师的好作品才会有机会、有平台展示。希望展会能够邀请中国独立设计师店的买手,而不是纯商业或者百货公司等商业性太强,对时尚根本不太了解的买手。

肖杰云尽管在市场上买手运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不过真正拿到台面上探讨还是超前的。

买手需要对预算进行控制和执行,这就要求除了对市场有一定了解,同时还要保持对创意、设计的敏感度。买手需要兼具对艺术时尚的敏感,对营销的理解,对品牌的把控,应该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营销、贴近消费者。希望能通过展会买手区,推动我们品牌的战略升级,借助"买手"的力量,为企业带来更多实际效益。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 今天终于闲下来看了这部有关设计的记录片,看完后颇有感触,当初会选择产品设计这个专业也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一开始对这个专业的了解并不多,然而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学习,对产品设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生活处处是设计,真正热爱设计的人应该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用户和设计细节中去,从而用好的设计去影响更多的人。 影片详尽的展示了创造工业产品流程的实录片断,并记录了与世界顶尖设计师们的交谈与讨论。导演Gary Hustwit用洞察深切的镜头记录了这些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工业设计产品,看似稀松平常的设计背后,却是设计师们倾尽全力的良苦用苦,在 产品的诞生过程中文化、科技、环保、创意等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集结成一个绚丽的故事,因为有了这些故事的铺垫,诞生出来的 产品才变得更有意义,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我对设计的概念性质特征也有了自己的理解。首先,设计要思考的不是客户,而是真正的用户,设计是可以潜移默化改变人的 处事方法的,好的设计不会有误导性,产品的设计不能直接从某一个元素提取过来然后嫁接到产品的造型上面,而是要引起功能变 化。这种功能的变化不是功能的累加,而是功能的适度便宜性,使人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灵活自如。产品的设计也不能直接从某一个元素提取过来然后嫁接到产品的造型上面,而是要能引起功能变化。另外这种功能的变化不是功能的累加,而是功能的适度便宜性,使人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灵活自如。

回看当今的市场,有太多草率、不亲切的设计,太多不必要的东西大量投入生产反而会浪费更多的社会资源,好的设计是创新、实用的,容易被理解、无障碍、耐久、细节一致、友好,而最最重要的好的设计是少的设计,正如密斯凡德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可以从中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的画幅,而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当然这句名言体现更多的是德国人独有的严谨和理性,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在这部记录片中,完整的展示了一件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真实情景,这些场景是最令我感兴趣的,我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产品设计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一种交互设计,多发现多体验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企业讲座听后感

关于听八堂讲座后的感想 令我们挥汗如雨的三年高中结束,同时也标志着十二年的初等中等教育结束,我们正式开始进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大学。高中的我们整天面对成山的教科书和参考书,试卷像雪花一样漫天飘舞。高中的生活中我们哭过笑过抱怨过,但不论怎么说,高中都已经逝去,它只能是我们记忆中比较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去年的八月份我们满怀热情与好奇踏入了即将陪伴我们四年的大学校园,夏天的校园非常的美丽,百花争奇斗艳,小草郁郁葱葱,虽然天气很热,但心里的兴奋难以使自己产生任何不适的感觉。从那天起,我们都正式开始了我们的大学生活。但是大学生活过去几个月后,越来越适应大学生活的我们反而失去当初的热情,心中越来越充满这空虚与无聊,而高中时候的勤奋努力全部失去了,勤奋小人被懒惰小人打死了…… 很荣幸我做为软件班的一份子,能够听到来自全国各地大企业总经理、总监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演讲。通过几天的讲座,我觉得我以及软件班的其他同学都受益匪浅。尤其是在思想上,在讲座中,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软件的发展,看到了我们的机遇,也看到了我们的挑战!看到了我们的时间,我们的青春并不是用来浪费的,我们还有着更加重要的使命,我们还有这比高中更加需要学习的东西。高中毕业并不是终点,而是另外一个起点,人生最重要的起点。走出校园,我们就进入了社会,我们需要用我们大学所学来挣钱养活自己,养活家人,那时我们就不光是为自己活着,也为着家中至亲而活。父母辛辛苦苦挣钱供我们读书并不是让我们来这里玩乐享受的,更不是让我们像做牢一样整天感到空虚无聊的,而是为了我们走社会可以有个好前途,将来过上好生活的。 此次来给我们讲座的分别是上海杰普公司、四川华迪公司、大连东软公司、兰州直方公司、西安深蓝公司、浙大网新公司、北京中软公司、加拿大达内科技公司。八堂讲座集中在俩天内完成确实感到很累,但在累的同时,我们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用充实而紧张来形容在恰当不过了。 上海杰普公司给我们带来了第一堂精彩的演讲,主讲人是杰普公司CEO赵敏前辈。看到他的简历让我触动很大,或者说吓了我一跳——“美国海外资深IT 专家、美国Baker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硕士、美国Oracle数据库管理专业协会会员、10年以上Oracle数据库管理及企业资询服务经验”……一系列的数据让人眼花缭乱,这些数据也许就是我们以后追求的目标,或者说要超越的目标,不断的超越他人、超越自己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越来越成功,自己以后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人,但我为了成功努力过付出过,即使不成功也无怨无悔。赵总在短短的俩个小时的讲座中系统而详细的讲述了IT产业发展及职业前景、求职指导等等一系列的关于我们IT行业的介绍,虽然当天的多媒体恰好有点不尽人意,但赵总耐心的讲解确实让我们对我们所学的专业和市场有了很大的了解。同时也对我们普遍存在的困惑疑问进行了解答,比如“我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这个行业没前途、这个行业太苦了,是青春饭、女生不适合这个行业”。听过之后我对这些都有了详细的了解,我们以后可以当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D.B.A、系统工程师、网络工程师,除此之外还有技术支持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等等好多可以供我们选择的职业。而且如果技术知识过硬的话,工资水平也会很高。当然如果在一个公司中干到一定时间,加上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就能当经理、主管甚至更高的职位!所以这个行业肯定不是吃青春饭的,因为上了年纪的也许都当了经理了,而年轻的欠缺经验的在编程序打代码。 四川华迪公司软件工程部总监王强先生花了俩个小时耐心的为我们讲解了

设计面面观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 设计,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我们的生活,最令我们视而不见、习焉不察,而恰恰又离不开的大概就是设计了。但是何为好的设计?或许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管是什么,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不变的。它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生活。《设计面面观》更是让我们了解了设计的真谛,虽然整个过程观看下来,看似蜻蜓点水,实则却是面面俱到。 “每一个物品有意无意间,都会和它的创造者进行着对话。”在我看来,每个产品诞生的背后都是有故事的,它受设计者的生活环境、思想文化素质等这些方面的影响,也是设计者最初的灵感来源,在这产品诞生的过程中它受到了文化、科技、环保、创意等这些方方面面细节的熏陶,因为有了这一层的铺垫,诞生出来的产品才变得更有意义,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这部纪录片记录的都是一些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的创造流程,他们的设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让我理解了“我们真正做的需要设计的是寻找极限,因为一旦我们确定了极限在哪里,那么中间的部分就迎刃而解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设计的产品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而这个问题就是极限所在。比如牙签顶部的圆槽可以折断以表示使用过,还可以将折断的部分当成牙签的搁置台;比如大剪刀手柄上的凹槽是为了让剪刀不易脱手掉落;比如更环保的可更换刷头的牙刷……这些创意并不是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我们缺少的不是创造

力,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 想想我们曾经为之赞叹的那些古人流传下来的美丽器物吧,它们巧夺天工令人心驰神往,无法想象在那样一个时代如何会有这样的“设计”。但在当时,这也不过是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做的努力吧。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设计感觉,对于先人流传下来的器物,我们可以感知、认识、欣赏、并继承。而现今设计的感觉崇尚的是极简的设计,这也是迪特·拉姆斯提出的设计理念“少,却更好”。他也在《设计面面观》里面提到了何为好的设计。“好的设计是创新的;好的设计应该令产品实用;好的设计是美的设计;好的设计令产品易于理解;好的设计是诚实的;好的设计是不显眼的;好的设计是耐用的;好的设计贯穿于每一个细节;好的设计是环保的;好的设计是尽可能少的设计。”每句话虽是一笔带过,但是我们无可否认这就是设计的真谛啊。 好的设计是贴近生活的,它是我们情感的皈依。就如这部纪录片里面提到的“精心设计过的东西不应更贵,而应更便宜”。比如宜家家居,里面每样东西都是设计师的心血,经过了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但是价格却很低廉,它可以让在外漂泊的人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温暖,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把这样的温暖带回家。我们设计的不仅仅是产品,我们设计的还是生活。 日本平面大师原研哉曾在《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中提到:“我们观看世界的视角与感受世界的方法可能有千万种,只要下意识地将这些角度和感受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设计。”好的设计不就

《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

《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 《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研究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夏丏尊、叶圣陶的名字是无法回避的。作为现代语文教育事业的先行者,二位先生终生致力于语文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二位先生都曾在小学、中学、大学做过教学与管理工作,将其从实践中获得的教学经验融入文章学论著的撰写,可谓得心应手。在1935年至1937年间,两位老先生本着以学生和学科为本的理念,以科学精神来定位和改革语文学科的旧的教育方法,精心编制了一部极具创意色彩的语文课本——《国文百八课》。 这本书侧重于文章形式,按照原定计划,《国文百八课》分六册,每册十八课,合计一百零八课。每个知识点设计一课,后来由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此书只出版了四册,共七十二课。因此,所谓《七十二堂写作课》,是《国文百八课》的别称。20xx年,开明出版社将此七十二文话抽出来,整理汇编,名为《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写文章》(简称《七十二堂写作课》),直指文心,生动形象教授文章的写作知识点,极具规范写作指导意义。《七十二堂写作课》从“文章面面观”谈起,使读者清晰地从整体明白文章包含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因此,第一讲“文章面面观”可视为全书导论,其余七十一讲皆由此生发,紧紧围绕“内容的获取”“形式的训练”“方法的养成”三个方面展开,体现出夏、叶二位先生关于作文的整体观念。就内容而言,涉及“记叙的题材”“材料的.判别和取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小说的真实性”“诗的本质”“话义的诠释”等方面。与此相比,二位先生对“形式”的讲授则更为全面细致,充分显示出指导普通学生作文与作家文学创作的差异性。对“形式”的重视,“结果就会得到文章学的各部门知识”,如“文章的体制”“语汇的收集”“文法”“修辞”“鉴赏与批评”“风格”“章法布局”等。此书以“记”“叙”“论”“说”为四维,重点分析了记叙文、叙说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常识,在此基础上涵盖现代文学批评范畴中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文学样式的写作,间涉学术文、仪式文等应用文章样式,可谓纲目分明,包

6职业面面观

【课题】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2015 年11 月 13日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 2015 年11 月20日 9.1第7节 9.2第3节 9.3第6节 9.4第5节 教学课题职业面面观授课班级四年级 教学用时2课时授课时间第9/10周 教学目标 主要引导学生了解职业及职业的分类,了解职业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明确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关于职业的基本问题。教学难点:了解职业变化发展的趋势。 突破措施借助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讲述与讨论法学习方法讲解、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图 片、音像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流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8页生涯故事: 看后讨论并回答: 1、同样是打扮人的职业,为什么一个蒸蒸日上,另一个却前途堪忧? 2、观察一下,看看你身边出现了那些新职业,哪些职业正装或已经消失,原因是什么?(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讨论,每组选出一名同学交流)。 教师总结:职业的产生、发展、演变甚至消失时雨社会需求紧密联系的,同样是打扮人的行业,旧式的裁缝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顾客的需要,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而色彩搭配师恰恰因为满足了顾客对美的需求,才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社会需求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从而促使新职业的产生、旧职业的演变或消失。 二、通过“活动体验”中的两个小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职业的含义,说明不同职业各有特点,让学生对职业这个概念有个总体的感受和了解。 1、第一个小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职业,区分社会生活中的职业和非职业。 2、第二个小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恩师到不同职业有不同特点,要了解自己所向往的职业的特点和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从而明白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师点评: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运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

工业设计观后感

工业设计观后感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篇一:《工业设计》观后感抱着猎奇的心态下载了这部纪录片,看后却带给我一份意外的震撼感,“工业设计”这不仅仅是一种行业,也是一种历史,一种文化,更是对生命的一种诠释。工业设计源自于工业化生产的需求,是为了解决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普遍适用性问题,因此,工业设计最初与产品的实用性密不可分。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竞争的加剧,工业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实用性本身,通过设计让产品更具人性化,更有美感,让产品唤醒潜意识,让产品开创潮流,这样才能使产品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而工业设计领域的不断拓宽又反过来让设计甚至超越了工业本身,工业设计最终不再局限于产品,甚至脱离了产品,成为了一种自在的表达方式,如今的工业设计完全可以如艺术品般举行展览,与参观者互动交流,产生共鸣,达成共识。极致的工业设计就是一种观念表达,一种文化交流,甚至影响时代,诠释生命。工业化本身的要求是尽可能快速的更新换代,而工业设计越来越与之背道而驰,终极、永恒仿佛越来越成为工业设计的内心诉求。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工业设计所背负的使命也在超越工业本身,工业设计逐渐脱离匠气,工业成了它布道的工具,甚至会比政治更有效的沟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群,获得一种全球共识。我们总在追寻遥不可及的东西,而往往忽略身边的点点滴滴,其实,如果你能定下心来,感受周围,会发现身边所用的物品都藏有生命的秘密。工业设计是人类一种简易的,共通的语言。篇二:观工业设计纪录片《Objectified》客观化有感今天看了纪录片《Objectified》,这个纪录片中采访了许多着名的设计师,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观点,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设计的性质特征的理解。首先,设计具有标准化和极端化。就我个人而言,标准化特别体现在公共场合的一些设施的设计上,他们总是以最强和最弱(最高和最低)两个极端的中间值来取舍。而极端化设计是针对应用性较强的的产品而谈的,它要考虑到很多的人为因素,需要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来严格的控制产品的规格,俗话说

设计师必看的14部电影

【设计师必看的14部电影】 《我的建筑师My Architect: A Son's Journey》这是美国费城著名建筑师路易斯·I·康的儿子纳撒尼尔·康对父亲事业和生活的回忆,路易斯生前设计了许多著名建筑,其中有沙克学院、孟加拉首都达卡的国会大厦,1974年他在潘站的浴室里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去...

《建筑大师盖瑞速写Sketches of Frank Gehry》A look at the life and work of the renown architect.

《阿基里斯与龟アキレスと亀》富商之子仓持真知寿(吉岡澪皇饰)从少年时代便痴迷绘画,随着父亲企业的破产,父母相继自杀,真知寿的童年也变得一片黯淡。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放弃成为画家的梦想。时光流转,转眼长成青年的真知寿(柳忧怜饰)自顾自徜徉在艺术的世界中。为了提高技艺,他就读...

《毕加索的奇异旅程Picassos ?ventyr》本片用无厘头喜剧的风格演绎了毕加索的故事。1881年,巴勃罗?路易斯?毕加索(G?sta Ekman 饰)生于西班牙马拉加,他的父亲何塞(Hans Alfredson 饰)热爱绘画,并早早发现了毕加索身上的美术才华...

《达利与我:超现实主义的故事Dali & I: The Surreal Story》专达利作品十年之久的画商,达利晚年唯一的邻居,独家揭秘:达利晚年雇人制作大量赝品,一生作品75%是伪作,艺术家与艺术商人发家黑幕……彻底颠覆你对艺术品市场的知识与想象!在这场... 《达芬奇Leonardo》达芬奇是位广受赞誉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也是史上最了不起的天才。追根究柢的个性,使他不断地观察、探讨和实验。本系列透过精彩的戏剧重现与精致繁复的计算机绘图,述说达芬奇的故事,从他的发明介绍到他的遗作-「蒙娜丽莎的微笑」。第1集求知若渴...

《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1000字

《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成书及总体架构-《七十二堂写作课》读后感1000字: 研究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夏丏尊、叶圣陶的名字是无法回避的。作为现代语文教育事业的先行者,二位先生终生致力于语文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二位先生都曾在小学、中学、大学做过教学与管理工作,将其从实践中获得的教学经验融入文章学论著的撰写,可谓得心应手。在1935年至1937年间,两位老先生本着以学生和学科为本的理念,以科学精神来定位和改革语文学科的旧的教育方法,精心编制了一部极具创意色彩的语文课本——《国文百八课》。 这本书侧重于文章形式,按照原定计划,《国文百八课》分六册,每册十八课,合计一百零八课。每个知识点设计一课,后来由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此书只出版了四册,共七十二课。因此,所谓《七十二堂写作课》,是《国文百八课》的别称。2017年,开明出版社将此七十二文话抽出来,整理汇编,名为《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写文章》(简称《七十二堂写作课》),直指文心,生动形象教授文章的写作知识点,极具规范写作指导意义。《七十二堂写作课》从“文章面面观”谈起,使读者清晰地从整体明白文章包含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因此,第一讲“文章面面观”可视为全书导论,其余七十一讲皆由此生发,紧紧围绕“内容的获取”“形式的训练”“方法的养成”三个方面展开,体现出夏、叶二位先生关于作文的整体观念。就内容而言,涉及“记叙的题材”“材料的判别和取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小说的真实性”“诗的本质”“话义的诠释”等方面。与此相比,二位先生对“形式”的讲授则更为全面细致,充分显示出指导普通学生作文与作家文学创作的差异性。对“形式”的重视,“结果就会得到文章学的各部门知识”,如“文章的体制”“语汇的收集”“文法”“修辞”“鉴赏与批评”“风格”“章法布局”等。此书以“记”“叙”“论”“说”为四维,重点分析了记叙文、叙说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常识,在此基础上涵盖现代文学批评范畴中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文学样式的写作,间涉学术文、仪式文等应用文章样式,可谓纲目分明,包罗万象。在内容与形式之间,始终串联着“写作方法”的指导,它是文章内容与形式统筹兼备的有效途径,真正为学生搭建了生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 二位先生本身皆为文章写作高手,熟悉各类文体写作,对“场面的描写”“情感的流露”“抒情的方式”“说明的方法”“议论文的变装”“推理的方式”等常见写作方法可谓信手拈来,绝不会产生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书中的写作方法大多是二位先生的经验之谈,不是冷漠教条的理论宣讲,极易引起读者共鸣。先生的每一篇讲义都围绕一个如何作文的话题来说,有话则多,无话则少,简洁明了,不拖赘。对于做文章的理论说理透彻不深奥,语言

设计师必看的9部电影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离开生活的艺术脱离了本质,空洞没有内涵,纵 观所有电影,凡是被观众好评的电影都是有生活的影子,电影是艺术品,是生活 的艺术写照,电影是各种技术的结合,作为室内设计师应该也多看电影,在电影 中设计师可以学习借鉴更多的艺术构想,看电影既放松又能充实自己。下面是抠 门e家网推荐9部设计师必修电影,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1.《设计面面观》 Objectified 8.6分 设计面面观/纪录片/美国/2009-03-14 《设计面面观》是一部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长篇独立纪录片。影片详尽地展 示了创造工业产品流程的实录片断,并记录了与世界顶尖设计师们的交谈与讨论。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工业设计产品,看似稀松平常的设计背后,却是设计师 们的良苦用心。虽然本片对欧洲和亚洲较为活跃的设计师采访甚少,但仍是为设 计师必看的影片之一。 2.《设计天赋》 The Genius of Design 8.8分 设计天赋/纪录片/英国/2010-05-07 本片是BBC电视台以产品设计为主题的一系列纪录片,每集时长60分钟, 通过采访各知名设计师及相关的设计评论者,探究产品设计的历史和未来。小编 建议大家在观看时做做笔记,相信你会收获颇丰。 3.《设计》 Projekt 8.3分 设计/动画短片/捷克斯洛伐克/1981 本动画片短短不过6分钟,却引人发思。设计师从公文包里掏出笔与各种作 图工具,伴着市井之声,他开始在图纸上设计楼房。房间与房间在他笔下除了位置,一模一样。之后,他将一张张家庭剪影放进一个个房间,房间似乎有了生气 也有了区分。但他紧接的动作表明,每个人的人生,都似他设计的一个个房间,并无不同。无声的动画,更能带来无尽的思考。 4.《唐亚德·杨格商标设计创意灵感》 Doyald Young, Logotype Designer 9.4分 唐亚德·杨格商标设计创意灵感/纪录片/美国/1981 唐亚德·杨格(1926-2011)是美国知名的商标设计师。2009年,美国专业 设计协会(AIGA)授予他AIGA奖章,以表彰他在平面设计领域的贡献。大师的 每个创意灵感,都对我们是一次启迪。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

F o r p e s n a u s e o n y s u d y a n d r e s a c h n o f r c m me r c a u s e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 今天终于闲下来看了这部有关设计的记录片,看完后颇有感触,当初会选择产品 设计这个专业也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一开始对这个专业的了解并不多,然而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学习,对产品设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生活处处是设计,真正热爱设计的人应该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用户和设计细节中去,从而用好的设计去影响更多的人。 影片详尽的展示了创造工业产品流程的实录片断,并记录了与世界顶尖设计师们 的交谈与讨论。导演Gary Hustwit用洞察深切的镜头记录了这些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工 业设计产品,看似稀松平常的设计背后,却是设计师们倾尽全力的良苦用苦,在 产品的诞生过程中文化、科技、环保、创意等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集结成一个绚 丽的故事,因为有了这些故事的铺垫,诞生出来的 产品才变得更有意义,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我对设计的概念性质特征也有了自己的理解。首先,设计要思考的不是客户,而 是真正的用户,设计是可以潜移默化改变人的 处事方法的,好的设计不会有误导性,产品的设计不能直接从某一个元素提取过 来然后嫁接到产品的造型上面,而是要引起功能变 化。这种功能的变化不是功能的累加,而是功能的适度便宜性,使人在使用的过 程中更加灵活自如。产品的设计也不能直接从某一个元素提取过来然后嫁接到产品的造型上面,而是要能引起功能变化。另外这种功能的变化不是功能的累加,而是功能的适度便宜性,使人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灵活自如。

回看当今的市场,有太多草率、不亲切的设计,太多不必要的东西大量投入生产反而会浪费更多的社会资源,好的设计是创新、实用的,容易被理解、无障碍、耐久、细节一致、友好,而最最重要的好的设计是少的设计,正如密斯凡德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可以从中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的画幅,而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当然这句名言体现更多的是德国人独有的严谨和理性,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在这部记录片中,完整的展示了一件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真实情景,这些场景是最令我感兴趣的,我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产品设计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一种交互设计,多发现多体验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面面观纪录片观后感.doc

设计面面观纪录片观后感 ——小草 Objectified(设计面面观)–这个有关设计的纪录片比较长,二次才看完,因为喜欢做下了笔记和注解,便于日后思考的时候能以此过滤一下思路,想想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对“产品设计”接触越多,越觉得以前想法的狭隘,真正热爱着设计的,应该为自己所处的行业而自豪,把热情再次投入到用户和设计细节里吧,去影响更多的人……。 Objectified纪录片地广义地告诉了我什么是设计,我的理解:设计就是人类思维活动所创造的物质(包括有形与无形,抽象与非抽象的构图),也就是构图,它从广义上讲,是指形象或符号对空间占有的状况。因此理应包括一切立体和平面的造型,但立体的造型由于视角的可变,使其空间占有状况如果用固定的方法阐述,就显得不够全面,所以通常在解释构图各个方面的问题时,总以平面为主。狭义上讲:构图是人类为了表现一定的思想、意境、情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使其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 生活中的每件产品都在讲述“一个故事”,它代表着的创造者即设计者背后的内涵和文化特征;而设计要思考的不是客户,而是真正的用户,甚至要关注极端情况下的群体, 这是真正的设计目标对象;又因设计者的的态度:敬业和执着的追求,使设计可以潜移默化的改进人们的处事方法,甚至改善生活; 对于设计者的狂想: 我们甚至能设计巧夺天工的大自然……。 回归生活, 市场太多草率、不亲切的设计,太多不必要的东西又让设计者值得的反思;好的设计是创新、实用、美学设计、易被理解、诚实、无障碍、耐久、细节一致、友好,而最最重要的:好的设计是少的设计,这

才是设计的宗旨;在商业市场里很少人把设计当回事,但是苹果产品的畅销, 又体现了它是好的设计, 又体现了设计的价值。然而生活中最好的设计往往被用户忽略,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设计的低调、潜性;设计的思维是矛盾的:为什么他是那样的,不是这样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形式、象征(设想)、情景(关系)是设计目前发展的三个阶段。 设计的首要目的是营造舒适的环境,这样便于设计者有更好的状态去做最困难的工作是删减、删减、再删减,借助产品的简洁而优美的造型去吸引顾客; 借助产品的人性化设计(风格),注重细节打造优质产品,创造出越用越有感情的产品;让产品的灵魂刺激人们的心灵,能产生共鸣。用户与产品有了共鸣,自然就会有粉丝。这又体现设计的价值,反过来产品又因为设计卖的更贵。 工业设计属于创意工业。创意工业是指那些源于个人的创造力,通过开发利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及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人类创意活动。 今时今日,设计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正面临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设计工业借助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辅助软件的成熟使之逐步成为全球化的产业。许多著名的设计案例依靠分布在全球的设计师共同完成。跨文化的设计市场行销正加速成为沟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师对我们的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设计师创造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由表及里的感受。为了客观表现我们的时代精神,设计师有责任掌握最新的技术手段,创作崭新的艺术形式和完成更前卫、先锋的创意。 作为这个时代的设计师,作为一个富有创见的人是多么美妙啊!

一年级家长心态面面观-最新资料

一年级家长心态面面观 小学一年级,不仅是孩子们校园生活的一个新起点,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孩子读了一年级,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心态也随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步入小学阶段的孩子对父母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许为人父母们心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答案,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心态一:“孩奴”心理 一年级与幼儿园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孩子们开始了文化课程的学习。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还处于各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期,因此要顺利地完成学业任务,就有赖于家长在各方面的协助与配合。例如,孩子每天回家作业的辅导与检查,整理教科书和教学用具,亲子阅读,手工制做,各门学科的预习指导与复习巩固等等,这些任务虽看似简单,但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并不容易,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指导。 因此,一年级家长面临的第一个转折就是,本来可以自我放松和调节的下班时间被孩子占去了大半,原来下班后的许多活动计划和安排也常常会因为孩子而不得不作罢。 有许多家长向我反映,本来上了一天班就很累,回来忙完了一堆家务还要再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不仅要听孩子读书、给孩子做口算题、默写词语,还要给孩子整理书包、准备学习用品。 生怕万一忘了什么教科书或者作业,第二天孩子会被老师批评,家长也还要请假给孩子送到学校去,真是累得苦不堪言,简直成了孩子的奴隶。 其实,拥有上述心理的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自己调整到一个正确的心态。我们知道,教育子女是家长不可逃避的责任,也是为人父母者最基本的担当。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给予孩子各种关怀和鼓励、支持与帮助,与孩子一起分享学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体会成长的乐趣,留下一段共同的记忆与坚持,这不仅是父母给予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支持,同时也是维持健康亲子关系所必需的。与此同时,家庭教育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校教育。因为孩子的课余时间主要是在家中度过的,因此在家庭中由父母继续影响孩子的学习也是非常自然的事。

设计师的时尚态度面面观-工业设计面面观观后感

设计师的时尚态度面面观-工业设计面面观观后 感 设计师的时尚态度面面观|工业设计面面观观后感在迈入第12届的轮回之年,深圳服交会审视自我,全新涅槃,实现由传统专业交易平台向现代时尚交流平台的变身。本次展会首次在会展中心2号馆设立了"买手采购区",来自美国、俄罗斯、巴西、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买手将前来观摩洽谈,直接下单订货。同时,主办方在买手采购区还设置了"独立设计师展区",来自法国、意大利、英国以及中国国内的众多独立设计师和他们的品牌都将亮相,传递时尚的态度。这其中也包括深圳本土的独立设计师,以及来自杭州的著名设计师施杰。下面就让我们听一听他们对于时尚的态度。 VictorZhu,Vmajor品牌创始人,深圳市沙丘实业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邱梓豪,meLun(东的西)品牌创始人,深圳市雅曦服装有限公司创意总监施杰,杭州杰施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创意总监邓欢,独立设计师SkellyWang,深圳中原术服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肖杰云,深圳幸福里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们的时尚主张时尚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的表面形态,它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随波逐流的人才是最时尚的人。

时尚是一个名词,它是我们对这个时代所共同拥有的共鸣感。 现时中国正进入一个全民时尚文化真正觉醒的年代,当每一个"我"觉醒,"时尚"就迎来了人文文化的"态度"。 每个时尚消费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时尚正是让他们最直观地体现这种独立态度的一种方式。 时尚不需要有什么统一的规范,如果每个设计师都在做主流的东西,没有个性,那时尚设计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 中国人的时尚态度,已经不仅仅是用一个简单的中国元素去影响世界。中国人要用文化内涵去诠释一个时尚品牌,把它变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讲给所有人听,让全世界人都觉得值得用高价去购买你的产品。 CF深圳服交会已进入第12年,今年服交会的主题是"我时尚态度",您对这个主题怎么看VictorZhu时尚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于生活,我觉得目前对待时尚的态度太过认真,fashionshouldbefun(时尚应该是有趣的),我们在这方面和国外比还是缺少一些幽默感,我们对所谓的主义、头衔都太较真,对所谓的"时尚意见领袖"的话奉若神明。好像一定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才是完整的。自我设定的条条框框太多,其实很多的创新都始于mistake错误,当大家都在享受"makemistake(犯错误)"这样的过程时,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时尚起来"了。时尚的真正价值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 第二次观看设计面面观,这部影片。感概颇多,一部设计宣传记录片,拍的确实挺不错,让我认识到设计这门学问的艺术性。觉得工业设计也是很美妙的,像一位大师,精雕细琢着这个世界,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设计,无时无刻不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最令我们视而不见、却无时无刻不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何为优秀的设计?或许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管是什么,正如电影里面说的那样,好的设计需要创新,好的设计令产品实用,好的设计是美的设计,好的设计令产品易于理解,好的设计是耐用的,好的设计贯穿于整个设计,好的设计是环保的。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不变的。它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生活。《设计面面观》更是让我们了解了设计的真谛,虽然整个过程观看下来,看似蜻蜓点水,却让人对设计这门有了真切的认识。 影片那句——生活中的每件产品都在讲述“一个故事”,让我感触颇深,更好我却身体会到设计是有血有肉的,有情感的。它代表着的设计者背后的内涵和文化特征;而设计要思考的不仅仅局限在自己思想喷涌,而更执着于用户的体验,甚至说的如何更好地让人们做一件事更加轻松和自然,这是真正的设计目标对象;又因设计者的的态度:敬业和执着的追求,使设计可以潜移默化的改进人们的处事方法,甚至改善生活;而不至于让设计最终流落成为垃圾。

好的设计是贴近生活的,它是我们情感的皈依。就如这部影片里面提到的“精心设计过的东西是自然的不经意的,不显眼的”。正如宜家家居,“简约、自然、清新、设计精良”的独特风格,大自然和家都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宜家家居风格影完美再现了大自然:充满了阳光和清新气息,同时又朴实无华。通过冷暖色调的搭配,随意自由的摆放,体现出了对假期的渴影望,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和谐家庭和爱的追求。里面每样东西都是设计师的心血,经过了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它可以让在外漂泊的人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温暖,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把这样的温暖带回家。我们设计的不仅仅是产品,我们设计的还是生活。日本平面大师原研哉曾在《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中提到:“我们观看世界的视角与感受世界的方法可能有千万种,只要下意识地将这些角度和感受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设计。”好的设计不就是这样得来的吗。我们也可以换位思考,处在一个观察别人的位置,体验别人所经历的每一步过程来作为灵感的来源。这也是我在这部影片里面学到的。 设计面面观不得不说是一部很好很启蒙的纪录片。详尽地展示了创造工业产品流程的实录片断,并记录了与世界顶尖设计师们的交谈与讨论。导演Gary Hustwit用洞察深切的镜头记录了这些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工业设计产品,看似稀松平常的设计背后,却是设计师们倾尽全力的良苦用心,一步步引导着新的设计创作者,让我们对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更让我们学会了观

《设计原本》——计算机科学巨匠Frederick P.Brooks的反思(精装版)

《设计原本》——计算机科学巨匠 Frederick P.Brooks的反思(精装版) 《设计原本》——计算机科学巨匠Frederick P.Brooks的反思(精装版) 基本信息 原书名:The Design of Design: Essays from A Computer Scientist 作者: Frederick P. Brooks,Jr. 译者:高博朱磊王海鹏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16265 上架时间:2013-4-25 出版日期:2013 年4月 开本:16开 页码:300 版次:1-1 所属分类:计算机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如果说《人月神话》是近40年来所有软件开发工程师和项目经理们必读的一本书,那么《设计原本——计算机科学巨匠frederick p.brooks的反思(精装版)》将会是未来数十年内从事软件行业的程序员、项目经理和架构师必读的一本书。它是《人月神话》作者、著名计算机科学家、软件工程教父、美国两院院士、图灵奖和ieee计算机先驱奖得主brooks 在计算机软硬件架构与设计、建筑和组织机构的架构与设计等领域毕生经验的结晶,是计算机图书领域的又一史诗级著作。 《设计原本——计算机科学巨匠frederick p.brooks的反思(精装版)》从工程师和架构师的视角深入地探讨了设计的和过程,尤其是复杂系统的设计过程,旨在提高产品的实用性与有效性,以及设计的效率和优雅性。全书共28章,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1~5章)主要讨论了什么是设计、设计过程的思考、设计的类别、理性模型及其缺陷、以及对一些好的设计过程模型的探讨;第二部分(6~7章)主要讨论了协作设计与远程协作;第三部分(8~16章)全面总结了设计中的各种原则、经验和教训,包括设计中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用户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