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看学生(教育教学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蹲下来看学生
(该文刊登在《新课程研究》杂志)
我大学毕业那年,分配到一所农村初中任教,学校领导安排我任教初三毕业班化学。
上任亦始,我踌躇满志,心想:我堂堂的大学毕业生,任教初中化学还不是得心应手。
第一节化学课,忘我地充分展示我在化学领域的知识和水平,从化学的起源发展,讲到化学的前景;从国内化学的现状,讲到国外的先进理论;从工农业生活化学,讲到军事应用……。
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全神贯注,我为我的首次教学“成功”感到欢欣鼓舞。
在这以后的日子,化学课堂纯粹成了“单向播音”,学生似乎被我的理论水平所折服,整个教学过程中任凭我主宰,我心里暗自窃喜。
甚至认为学生在“高起点”的教学下已经和我一样进入了奇妙的化学世界。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我却明显看得出学生在化学课上的表情由兴奋、喜悦,渐渐变得茫然。
第一次考试,我教的两个班化学均分还未过及格线,大多数学生处于及格线以下。
我非常震惊,是学生学习不努力?还是教法上有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只好请教老教师,一位老教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船夫与儿子》:寒冬里,船夫带着自己未成年的儿子出海,船夫用力划了一程,觉得身上很热,便脱去了外衣,他跑进船舱对儿子说:“太热了,快把外衣脱掉。
”他把儿子的外衣脱掉,又去划船了。
划了一会儿,船夫冒汗了,他索性将内衣脱了,又跑进船舱对儿子说:“太热了,太热了。
”说着,把儿子内衣也脱下来,船夫越划越带劲,浑身淌汗,可他的儿子却在船舱里冻僵了。
真是一语惊醒睡梦人,这才恍然大悟:我那套“站得高,望得远”的教学理念,其实质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用了一个大学生思想理论水平的尺子去要求初中学生,是对学生缺乏
深刻的了解,高高在上,以至于提出了超过学生实际能力的要求,“摘苹果理论”被抛置脑后,结果事与愿违。
此后的日子,我深深地反省自己,重新捧起那已经尘封的教育心理学书,认真钻研大纲和教科书,认真调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把自己学习研究的体会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靠船下篙,由过去要求学生与老师同步,反过来变为老师与学生同步,老师与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频率”,从而引起和谐的振动,使学生与所学的化学知识产生共鸣.摒弃居高临下的说教,因势利导,在思维、知识水平及心灵深处与学生处于同一高度,互动对话,双向建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成长。
经过不懈努力,学生的眉宇渐渐舒展开来,思维日趋活跃,第二次考试成绩大幅度提高,中考各项成绩指标均跃居全镇首位。
在以后多年工作中,我一直牢记住:蹲下来看学生。
一定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真正的活力。